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论述说明类文章阅读 (一)(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 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 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 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 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 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 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硏究, 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 “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 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 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 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 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 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 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 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 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 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 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谷案】C 【解析】仔细阅读原文第二段,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 思想体系。 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 校正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谷案】D 【解析】D项过于绝对 10.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 分) 解析:本题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特别是下文有明确的暗示 答案示例: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论述说明类文章阅读 (一)(2012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 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 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 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 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 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 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 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 “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 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 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 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 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 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 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 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 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 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 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答案】C 【解析】仔细阅读原文第二段,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 思想体系。 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 校正。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答案】D 【解析】D 项过于绝对。 10. 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 分) 解析:本题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特别是下文有明确的暗示, 答案示例: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二)(2012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一一能 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 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 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 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 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 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硏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一一 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 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 力以及牢记信息一一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知道不久前 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 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 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以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 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 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 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 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 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 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的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 们在这方面更强 5.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 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 【谷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找出原文语句,然后比对,看其说法 是否合理。如原文“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而备选项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忽视”与“排除”含义不一样 6.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 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 C.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信息筛选的能力。原文“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二)(2012 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 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 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 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 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 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 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 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 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 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知道不久前, 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 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 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以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 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 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 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 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 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 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的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 们在这方面更强。 5.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 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找出原文语句,然后比对,看其说法 是否合理。如原文“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而备选项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忽视”与“排除”含义不一样。 6.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 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 C.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信息筛选的能力。原文“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因祸得福”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也有好的方面,不完全是不 良影响。 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 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C.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A项原文“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有这方面的可能,但不能绝对说是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B项原文“ 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备选项偷换概念。D项原文“注意周围的变化、参与监 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而不是“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三)(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 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 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 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 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 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 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 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 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 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 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 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 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 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 稳定的社会基础 6.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项不符合“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 从语法角度看,也是有语病。即“生态文明是…客观规律”,本备选项也颠倒了次序,先 强调尊重自然,然后才能谈到人、社会。C项是讲“生态文明”的作用,D项是讲“生态 文明”范畴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因祸得福”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也有好的方面,不完全是不 良影响。 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 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C.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A 项原文“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有这方面的可能,但不能绝对说是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B 项原文“一 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备选项偷换概念。D 项原文“注意周围的变化、参与监 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而不是“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三)(2012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 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 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 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 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 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 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 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 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 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 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 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 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 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 稳定的社会基础。 6.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 项不符合“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 从语法角度看,也是有语病。即“生态文明是……客观规律”,本备选项也颠倒了次序,先 强调尊重自然,然后才能谈到人、社会。 C 项是讲“生态文明”的作用,D 项是讲“生态 文明”范畴。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 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谷案】C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C项,偷换概念,“生态觉悟”包 涵“生态哲学”,两者概念内涵不一致,不能将属于“生态哲学”的表述说成是“生态觉悟 原文语句“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 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意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 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 非常密切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四)(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警惕汞污染 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这种病症最实出现在 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 患者步履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后来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 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湾一家化工厂生产氯乙烯和醋酸忆烯使用了含汞的催化 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其中有的是甲基汞,有的是无机汞,而无机汞会与水体或 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甲基汞的脂溶性非常强,可以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并通过 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细胞。公司和政府对水俣病的认定只 考虑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症状,而这种症状与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所导致的症状 不完本相同。因此,只有部分水俣病患者获得认定。水体中汞污染是人类健康的隐患。因为 水中的微量汞,经过水中食物链(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逐级转移,在食物链 顶级生物体内可以富集到数千至数十万倍。以美国金枪鱼罐头为例,1953年含汞量为 0.08PPM[注],到了2005年就增长至1.79PPM。对以鳌鱼和鲸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法罗群岛 居民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血汞含量可能是全世界人群中最高的,达到6PPM。鱼类体内 的汞主要为甲基汞,其百分比随着鱼龄增加而增加,一年生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的31% 35%,8-12年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为67%100%。在一般情况下调查和监测鱼类的含示量, 对于了解水域汞污染程度十分必要。目前全球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汞达2000吨/年。汞很 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着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 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发生沉降,并在当地食物链生物体内聚积。由于汞的这种属性,它被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温室气体外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 学物质。我国是汞生产和消费大国,十分重视汞污染防治研究。有研究表明:中国汞污染的 健康影响途径与其他国家不同,不能照搬欧美研究成果评价中国汞污染情况,如在北美和北 欧地区,某些鱼类体内的汞浓度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意义,但我国贵州即使在汞污染较严重的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A. 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 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 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 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 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C 项,偷换概念,“生态觉悟”包 涵“生态哲学”,两者概念内涵不一致,不能将属于“生态哲学”的表述说成是“生态觉悟”。 原文语句“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 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 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 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 非常密切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C 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四)(2012 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警惕汞污染 1953 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这种病症最实出现在 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 患者步履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后来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 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湾一家化工厂生产氯乙烯和醋酸忆烯使用了含汞的催化 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其中有的是甲基汞,有的是无机汞,而无机汞会与水体或 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甲基汞的脂溶性非常强,可以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并通过 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细胞。公司和政府对水俣病的认定只 考虑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症状,而这种症状与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所导致的症状 不完本相同。因此,只有部分水俣病患者获得认定。水体中汞污染是人类健康的隐患。因为 水中的微量汞,经过水中食物链(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逐级转移,在食物链 顶级生物体内可以富集到数千至数十万倍。以美国金枪鱼罐头为例,1953 年含汞量为 0.08PPM[注],到了 2005 年就增长至 1.79PPM。对以鳌鱼和鲸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法罗群岛 居民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血汞含量可能是全世界人群中最高的,达到 6PPM。鱼类体内 的汞主要为甲基汞,其百分比随着鱼龄增加而增加,一年生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的 31%— 35%,8—12 年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为 67%—100%。在一般情况下调查和监测鱼类的含示量, 对于了解水域汞污染程度十分必要。目前全球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汞达 2000 吨/年。汞很 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着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 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发生沉降,并在当地食物链生物体内聚积。由于汞的这种属性,它被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温室气体外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 学物质。我国是汞生产和消费大国,十分重视汞污染防治研究。有研究表明:中国汞污染的 健康影响途径与其他国家不同,不能照搬欧美研究成果评价中国汞污染情况,如在北美和北 欧地区,某些鱼类体内的汞浓度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意义,但我国贵州即使在汞污染较严重的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地区,鱼体内汞含量却相对较低。另有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的汞进入到空气中后,可以被 植物吸收,因此路旁植物中汞的含量要高于公园中的植物:北京市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煤和 汽油燃烧的汞释放、化工厂的汞排放,贵阳市的汞污染原因则是土壤高汞背景值以及原煤汞 含量高。垃圾焚烧是汞污染的又一个主要来源。垃圾中的汞主要来自电池、体温计、日光灯 等,如果能对含汞废弃物采取比一般生活垃圾更严格的处理措施,将有利于减少汞污染 [注]PPM:即百万分之 5.下列关于“水俣病”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和猫“水俣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是彼此却不会相互传染。 B.含有大量汞的工业废水的排入使水俣湾鱼虾体内含有甲基汞。 C.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的患者未被认定为“水俣病”患者。 D.所有的水俣病患者都具有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典型症状 【谷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 涵和外延。本题主要错在概念的外延上。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中微量汞经过食物链逐级转移富集到数千倍时才会转变成为甲基汞。 B.鱼类体内富集的汞含量必定高于同一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 C.特定水域中一年生的鱼所含的汞没有达到31%时表明汞污染并不严重。 D.我国贵州即使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污染程度也不及北美和北欧地区。 【谷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阅读是要找到区域,抓住关键语句,仔细推敲。A 项与原文“无机汞会与水体或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说法不同。C项与原文“调 查和监测鱼类的含示量,对于了解水域汞污染程度十分必要”说法不同。D项与原文“鱼 类体内的汞浓度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意义”相矛盾,各地鱼体内含量汞浓度不明完全说明该 地污染程度,不能钠含量进行完全比较,来说明问题。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中汞含量与植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不同类型的城市其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存在差异 C.直接焚烧含汞的废弃物会把汞排放到大气之中。 D.人类活动较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 【谷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推断能力。原文“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着空气 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从这句话里推断不出“人类活动较 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属臆断。 (五)(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围棋与国家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 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 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 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地区,鱼体内汞含量却相对较低。另有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的汞进入到空气中后,可以被 植物吸收,因此路旁植物中汞的含量要高于公园中的植物;北京市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煤和 汽油燃烧的汞释放、化工厂的汞排放,贵阳市的汞污染原因则是土壤高汞背景值以及原煤汞 含量高。垃圾焚烧是汞污染的又一个主要来源。垃圾中的汞主要来自电池、体温计、日光灯 等,如果能对含汞废弃物采取比一般生活垃圾更严格的处理措施,将有利于减少汞污染。 [注]PPM:即百万分之一。 5.下列关于“水俣病”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和猫“水俣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是彼此却不会相互传染。 B.含有大量汞的工业废水的排入使水俣湾鱼虾体内含有甲基汞。 C.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的患者未被认定为“水俣病”患者。 D.所有的水俣病患者都具有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典型症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 涵和外延。本题主要错在概念的外延上。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中微量汞经过食物链逐级转移富集到数千倍时才会转变成为甲基汞。 B.鱼类体内富集的汞含量必定高于同一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 C.特定水域中一年生的鱼所含的汞没有达到 31%时表明汞污染并不严重。 D.我国贵州即使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污染程度也不及北美和北欧地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阅读是要找到区域,抓住关键语句,仔细推敲。A 项与原文 “无机汞会与水体或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说法不同。C 项与原文 “调 查和监测鱼类的含示量,对于了解水域汞污染程度十分必要”说法不同。D 项与原文 “鱼 类体内的汞浓度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意义”相矛盾,各地鱼体内含量汞浓度不明完全说明该 地污染程度,不能钠含量进行完全比较,来说明问题。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中汞含量与植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不同类型的城市其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存在差异。 C.直接焚烧含汞的废弃物会把汞排放到大气之中。 D.人类活动较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推断能力。原文“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着空气 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从这句话里推断不出“人类活动较 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属臆断。 (五)(2012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 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 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 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 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 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 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 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 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 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 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 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 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 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 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 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 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 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 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 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6.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 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 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 国艺”的殿堂 【谷案】B 【分析】A项对应文本“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 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B项对应文本“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 的基因和特征。”“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 起 C项对应文本“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 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 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 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 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 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 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 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 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 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 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 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 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 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 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 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 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 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 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 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 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 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6.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 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 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 们的喜爱和重视。 D. 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 “国艺”的殿堂。 【答案】B 【分析】A 项对应文本“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 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B 项对应文本“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 的基因和特征。”“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 一起。” C 项对应文本“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 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 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 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 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 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D项对应文本“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 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7.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 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 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 士必备的艺伎。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 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答案】C 【分析】A项对应文本“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 深刻影响。” B项对应文本“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围 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 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项对应文本“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 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宜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D项对应文本“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 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 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 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 一词才能相配。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 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 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 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 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答案】A 【分析】“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意的结晶,这种地 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 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六)(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 Intellectual sponsibil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 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D 项对应文本“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 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7.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 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 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 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 士必备的艺伎。 D. 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 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答案】C 【分析】A 项对应文本“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 深刻影响。” B 项对应文本“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围 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 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 项对应文本“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 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D 项对应文本“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 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 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 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 一词才能相配。”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 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 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 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 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 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 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答案】A 【分析】“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 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 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六)(2012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illectual Responsibil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 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 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 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 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 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 们加以特别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 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 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 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 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岀来的.他们为求真理 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 死者,不知多少: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 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 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 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 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 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 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 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 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 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 到老年还铁锁琅珰,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 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 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 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 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 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 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 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 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 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 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 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 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 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 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 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 们加以特别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 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 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 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 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 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 死者,不知多少;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 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 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 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 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 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 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 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 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 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 到老年还铁锁琅珰,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 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 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 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 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 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 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 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 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 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 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 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答案】BD 【解析】A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 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 并非“就是负责”;E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 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 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 分子 【答案】C 【解析】A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 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 “精神生活”;B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 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绝对化错误;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 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 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4分) 【答案】①第一个“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的”;②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 找到谷题区域在第四段以及第五段。 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 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 的责任”。(4分) 【答案】①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 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 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 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七)(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 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 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答案】BD 【解析】A 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 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 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 并非“就是负责”;E 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 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 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 分子。 【答案】C 【解析】A 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 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 “精神生活”;B 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 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绝对化错误;D 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 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 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4 分) 【答案】①第一个 “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的”;② 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 找到答题区域在第四段以及第五段。 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 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 的责任”。(4 分) 【答案】①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 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 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 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七)(2012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 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 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 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 家族—一村落一一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一一宗族一一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 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 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 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 基础—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 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 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 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 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 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 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 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 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 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 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 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 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 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错在概念的外延上。“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而不是C项所说“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 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 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 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答案】B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论述类文章阅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 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 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 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 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 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 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 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 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 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 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 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 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 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 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 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 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 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 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 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 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错在概念的外延上。“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而不是 C 项所说“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 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 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 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