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辽宁语文试题分析 对考生答题情况的调查(失分较多的题) 2012年辽宁高考语文考试在考生的“难”声中结束了。学生出考场是一味叫 苦,认为试题太难。难在几点 1.现代文阅读整个文段内容较难,不容易读进去。第二题最难,看不出答案来 从得分结果看,第二题失分果然很多。 2.实用类文本阅读难。第一,选择题不容易选出两个特别清楚的答案,有模糊 点。很多学生只选对了一个。第二,第二题不能清楚地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分点答题难 以界定,找不到答题点,只好摘抄原文多个句子,抄了这句丢了那句的,显得乱,不规 范。失分是自然的。第三,第三题题干不易看透,对两句话的内涵理解不全面,答题出 现了丢点的现象,失分较多。 3.成语、语病较难。难在成语出了一个不常见的“方寸之地”,平时这个词出现 的频率少,而这个词恰恰是答案。语病的区分度也不大,有似是而非的感觉。 4.语言运用题的16题难。难在题型发生了变化,学生不知是句式变换还是压缩 语段。不知做成单句还是做成复句。对原语句的要点筛选的也有出入。 5.作文。不能很好的点出中心,很多学生的命题都在外围,而不在“靶心”。且 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去论证中心论点 (以上是我搜集到的考生的看法。) 二.对考题的客观分析 我认为,学生的说法是相对的。答不上题的学生各有各的原因,更多的是学艺不 精。我们应站在高考语文考点的角度、站在语文学科知识点的角度去客观的分析2012 年辽宁语文考题,也必须瞻前顾后,把今年的考题和2011年、2010年甚至更早的年份 的考题作比较,慎重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我的看法是: ().学生的“难”的反应不是很准确。我认为,和2011年相比,只是现代文阅 读是理论性著作,偏于理性,学生一时读不进去,没有抓头,感到无从下手,浪
1 2012 年高考辽宁语文试题分析 一.对考生答题情况的调查(失分较多的题) 2012 年辽宁高考语文考试在考生的“难”声中结束了 。学生出考场是一味叫 苦,认为试题太难。难在几点: 1.现代文阅读整个文段内容较难,不容易读进去。第二题最难,看不出答案来, 从得分结果看,第二题失分果然很多。 2.实用类文本阅读难。第一,选择题不容易选出两个特别清楚的答案,有模糊 点。很多学生只选对了一个。第二,第二题不能清楚地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分点答题难 以界定,找不到答题点,只好摘抄原文多个句子,抄了这句丢了那句的,显得乱,不规 范。失分是自然的。第三,第三题题干不易看透,对两句话的内涵理解不全面,答题出 现了丢点的现象,失分较多。 3.成语、语病较难。难在成语出了一个不常见的“方寸之地”,平时这个词出现 的频率少,而这个词恰恰是答案。语病的区分度也不大,有似是而非的感觉。 4.语言运用题的 16 题难。难在题型发生了变化,学生不知是句式变换还是压缩 语段。不知做成单句还是做成复句。对原语句的要点筛选的也有出入。 5.作文。不能很好的点出中心,很多学生的命题都在外围,而不在“靶心”。且 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去论证中心论点。 (以上是我搜集到的考生的看法。) 二.对考题的客观分析 我认为,学生的说法是相对的。答不上题的学生各有各的原因,更多的是学艺不 精。我们应站在高考语文考点的角度、站在语文学科知识点的角度去客观的分析 2012 年辽宁语文考题,也必须瞻前顾后,把今年的考题和 2011 年、2010 年甚至更早的年份 的考题作比较,慎重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我的看法是: ㈠.学生的“难”的反应不是很准确。我认为,和 2011 年相比,只是现代文阅 读是理论性著作,偏于理性,学生一时读不进去,没有抓头,感到无从下手,浪
费了很长时间。现代文又是整个卷面的第一题,刚一进考场,就遇到了难题,对 后面的答题情绪可能造成了影响 白.基础知识中的成语、语病一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题,说不清是难还 是易,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是我们的学生平时的基础知识积累量太少了, 又缺乏对语言环境的识别能力。至于作文,一直就是自己弄不清楚中心,看不透 材料。立意不准也在所难免。 白.客观地看,今年语文卷整体难度并非很高。 总观2012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基本符合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高中 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在多个题中考査了考生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试题结构基本没有调整,只是第16题做了微调,稳中求 变是今年语文卷命题的主调。而且在近年来注重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更 加侧重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在语文学科的考查点上应该说是 较为全面、客观的,也体现了语文突出学科自身的人文性的特点。 1较前两年比,试卷总体题型结构没变,具有可信性。 今年辽宁高考语文卷基本保持了去年的试卷结构,还是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 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除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16题由2011年的句 式变换(长句变短句)变成今年的压缩语段外,其它题型均保持不变。体现出高 考命题的稳定性,具有导向功能,使学生有所遵循。使教学有所依托。 在一段时间内,基本题型保持不变,这对教改、教学、考生、考试几方面都 有好处 2几个难点题型分析 (1)古代诗歌鉴赏第8题 首看似简单的宋诗(绝句),文字极少(28个字),但却暗藏机关。 第8题考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题目是: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 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命题人却在注解中设了一个套:【注】张耒,北 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多数学生这道题答得不好,一是受了注释的影响,注释中“因受苏轼牵连,累 遭贬谪”的说明容易使学生做岀错误判断,在“累遭贬谪”上作文章,按照以往
2 费了很长时间。现代文又是整个卷面的第一题,刚一进考场,就遇到了难题,对 后面的答题情绪可能造成了影响。 ㈡.基础知识中的成语、语病一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题,说不清是难还 是易,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是我们的学生平时的基础知识积累量太少了, 又缺乏对语言环境的识别能力。至于作文,一直就是自己弄不清楚中心,看不透 材料。立意不准也在所难免。 ㈢.客观地看,今年语文卷整体难度并非很高。 总观 2012 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基本符合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高中 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在多个题中考查了考生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试题结构基本没有调整,只是第 16 题做了微调,稳中求 变是今年语文卷命题的主调。而且在近年来注重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更 加侧重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在语文学科的考查点上应该说是 较为全面、客观的,也体现了语文突出学科自身的人文性的特点。 1 较前两年比,试卷总体题型结构没变,具有可信性。 今年辽宁高考语文卷基本保持了去年的试卷结构,还是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 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除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 16 题由 2011 年的句 式变换(长句变短句)变成今年的压缩语段外,其它题型均保持不变。体现出高 考命题的稳定性,具有导向功能,使学生有所遵循。使教学有所依托。 在一段时间内,基本题型保持不变,这对教改、教学、考生、考试几方面都 有好处。 2 几个难点题型分析 ⑴古代诗歌鉴赏第 8 题 一首看似简单的宋诗(绝句),文字极少(28 个字),但却暗藏机关。 第 8 题考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题目是: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 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命题人却在注解中设了一个套:【注】张耒,北 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多数学生这道题答得不好,一是受了注释的影响,注释中“因受苏轼牵连,累 遭贬谪”的说明容易使学生做出错误判断,在“累遭贬谪”上作文章, 按照以往
的定式,不再细看诗句内容,直接确定为寂寞、忧愁的情感。二是仅从文中的“豁” 字分析,范围过于局限,草率答题,仅仅答出一些皮毛。欠缺思维上的严谨性 (2)语言运用第13题 成语考査了四个,所考成语为“忙里偷闲、短小精悍、妙笔生花、方寸之地”, 前三个较为简单,常见常出,“方寸之地”则较为生疏,平时这个词出现的频率 少,在模拟题中少见。而答案恰恰是生疏的词语项A选项,所给语言环境恰是 学生最常错的望文生义。由此看来,词语可谓防不胜防,需常抓不懈。 (3)语言运用第16题 题型由2011年的“长句变短句”变换为“压缩语段”的形式,尽管以往高考 试题出现过,《考试说明》也有明确的要求,在考前也一直吹风说要考,但真考 了,还是不适应。再加上这道题的题干有学生认为的模糊点。 16题题干为: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飞行板”的文字,不 超过70个字 这道题看起来既像压缩题又像短句变长句,学生头脑中对短句变长句印象太 深,去年刚考完,下定义的惯性思维还在,所以,很多学生写了个单句,做了下 定义式。有的同学即使当压缩题做了,写成复句了,也漏掉了必要的信息点,没 能正确筛选信息。在这道题上,反映出了学生的弱点,举一反三的能力太差,在 相近考点的识别上欠缺“慧眼”。 (4)作文 今年作文考查的仍是四大母题中人与社会的内容,它延续了2008年以来的 贯话题: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正确认识人生、认识社会;教育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与2008年关注价值观、2009年明 星代言、2010年人生的得与失、2011年敢于说真话出题的方向都是相同的。从 命题立意大方向上看,没有变化。 分析今年的作文材料,抓住音乐家“衣着简朴”以及音乐家说的“人要隐藏 于音乐背后”,我们不难分析出作文的主题。出题者意图还是考查学生体验和感 受生活的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只不过今年强调对外在和内在关系的考 查,让学生感知内在更重要。 只要能正确理解音乐家说的“人应该隐藏于音乐背后”,就能确定作文的主
3 的定式,不再细看诗句内容,直接确定为寂寞、忧愁的情感。二是仅从文中的“豁” 字分析,范围过于局限,草率答题,仅仅答出一些皮毛。欠缺思维上的严谨性。 ⑵语言运用第 13 题 成语考查了四个,所考成语为“忙里偷闲、短小精悍、妙笔生花、方寸之地”, 前三个较为简单,常见常出,“方寸之地”则较为生疏,平时这个词出现的频率 少,在模拟题中少见。而答案恰恰是生疏的词语项 A 选项,所给语言环境恰是 学生最常错的望文生义。由此看来,词语可谓防不胜防,需常抓不懈。 ⑶语言运用第 16 题 题型由 2011 年的“长句变短句”变换为“压缩语段”的形式,尽管以往高考 试题出现过,《考试说明》也有明确的要求,在考前也一直吹风说要考,但真考 了,还是不适应。再加上这道题的题干有学生认为的模糊点。 16 题题干为: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飞行板”的文字,不 超过 70 个字。 这道题看起来既像压缩题又像短句变长句,学生头脑中对短句变长句印象太 深,去年刚考完,下定义的惯性思维还在,所以,很多学生写了个单句,做了下 定义式。有的同学即使当压缩题做了,写成复句了,也漏掉了必要的信息点,没 能正确筛选信息。在这道题上,反映出了学生的弱点,举一反三的能力太差,在 相近考点的识别上欠缺“慧眼”。 ⑷.作文 今年作文考查的仍是四大母题中人与社会的内容,它延续了 2008 年以来的 一贯话题: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正确认识人生、认识社会;教育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与 2008 年关注价值观、2009 年明 星代言、2010 年人生的得与失、2011 年敢于说真话出题的方向都是相同的。从 命题立意大方向上看,没有变化。 分析今年的作文材料,抓住音乐家“衣着简朴”以及音乐家说的“人要隐藏 于音乐背后”,我们不难分析出作文的主题。出题者意图还是考查学生体验和感 受生活的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只不过今年强调对外在和内在关系的考 查,让学生感知内在更重要。 只要能正确理解音乐家说的“人应该隐藏于音乐背后”,就能确定作文的主
题。因为这段材料给了很多已知条件让学生去猜测主题一一第一个用衣着朴素来 对应衣着华丽,第二个是音乐家说人应该隐藏于音乐背后,第三则是有人感叹人 生中许多事都是这样 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好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找到二者的相似点,不难看出, 材料中华丽的衣服是人生表面的功名利益,音乐则代表着人们应该追求的有价值 的精神等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包含人生观、价值观, 考查学生的价值审美取向 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名利,这就是材料中的华丽衣着,而忽视了对理想、信 念的追求。我们知道,人不应该追求那些“华丽的衣服”,而应该追求的是像音 乐一样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材料作文,主题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一般不会写跑题,其实,这则材 料立意的角度还是很多的,如 ①抛却浮华,追求平淡,保有生命本色。 ②不注重外貌美,注重心灵美 ③注重内在,做真实的自己。 ④心地高洁何须外表美丽。 ⑤人要有实力,不必借助外表。 ⑥人生无需包装 ⑦内在比外表更重要。 ⑧人生的追求在于内在的修养。 对今年作文的思考 ①切合实际,能引发学生对价值观的思考。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太快,造 成更多的人心态浮躁。很多人注重浮华的外在,而缺乏对内在的正确理解,这个 材料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②材料能生发出多种思考,但又在一个大范围内,同属一个母题,具有哲辨 思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说法和写法。便 于各层各类学生答题,使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 ③这种命题模式,对今后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指向性作用 3.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题型分析
4 题。因为这段材料给了很多已知条件让学生去猜测主题——第一个用衣着朴素来 对应衣着华丽,第二个是音乐家说人应该隐藏于音乐背后,第三则是有人感叹人 生中许多事都是这样。 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好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找到二者的相似点,不难看出, 材料中华丽的衣服是人生表面的功名利益,音乐则代表着人们应该追求的有价值 的精神等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包含人生观、价值观, 考查学生的价值审美取向。 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名利,这就是材料中的华丽衣着,而忽视了对理想、信 念的追求。我们知道,人不应该追求那些“华丽的衣服”,而应该追求的是像音 乐一样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材料作文,主题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一般不会写跑题,其实,这则材 料立意的角度还是很多的,如: ①抛却浮华,追求平淡,保有生命本色。 ②不注重外貌美,注重心灵美。 ③注重内在,做真实的自己。 ④心地高洁何须外表美丽。 ⑤人要有实力,不必借助外表。 ⑥人生无需包装 ⑦内在比外表更重要。 ⑧人生的追求在于内在的修养。 对今年作文的思考 ①切合实际,能引发学生对价值观的思考。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太快,造 成更多的人心态浮躁。很多人注重浮华的外在,而缺乏对内在的正确理解,这个 材料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②材料能生发出多种思考,但又在一个大范围内,同属一个母题,具有哲辨 思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说法和写法。便 于各层各类学生答题,使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 ③这种命题模式,对今后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指向性作用。 3.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题型分析
(1)文言文第5题 这道题的题干有微调,题干为“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周顗性格同一侧 面的一组是”。给的选项是两个一组,和前几年(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体 现××什么性格的一组是)的稍有不同,在比较中求得答案,考査了学生的辨析 能力,比以往试题考查更细致,更能考出学生的分析能力。 (2)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题 这道题题干为“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 全文概述”。在文本中,能够找到答案的范围,但很难提炼答题点,不易分点答 题,即使原文摘抄也觉得有很多相同的话要抄下来。髙考参考答案也没分点答题 那么,这道题究竟是概括为6点,当标准的简要概括题处理,还是答3点, 当简要分析题处理,界限真的不是很清楚,越是这样,越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考查的灵活多变,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答案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见,问答 题在向考查学生的应对能力方向有所发展。 (3)语言运用第16题 16题题干为: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飞行板”的文字, 不超过70个字。 这道语言运用题,改变了2011年的题型,由句式变换的长短句变换改为了 压缩语段。语言运用一直是高考的试验田,在大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小考点微调 很正常。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各个类型必须全面掌握,从总体上了解考点知识,求 得知识体系的完整,考的路子是对的。 三.对未来教学的导向作用 1.探究能力的提高是未来教学的方向 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后的黄豆》最后一题“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 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和实用类文本 阅读《克罗齐的求索》最后一题“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 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 人生,谈谈你的看法”。这两道探究题继续承担探究能力考査的任务。 这两道题出的很好。尤其后一道出得更好。“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 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5 ⑴文言文第 5 题 这道题的题干有微调,题干为“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周顗性格同一侧 面的一组是”。给的选项是两个一组,和前几年(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体 现××什么性格的一组是)的稍有不同,在比较中求得答案,考查了学生的辨析 能力,比以往试题考查更细致,更能考出学生的分析能力。 ⑵实用类文本阅读第 2 题 这道题题干为“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 全文概述”。在文本中,能够找到答案的范围,但很难提炼答题点,不易分点答 题,即使原文摘抄也觉得有很多相同的话要抄下来。高考参考答案也没分点答题。 那么,这道题究竟是概括为 6 点,当标准的简要概括题处理,还是答 3 点, 当简要分析题处理,界限真的不是很清楚,越是这样,越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考查的灵活多变,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答案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见,问答 题在向考查学生的应对能力方向有所发展。 ⑶语言运用第 16 题 16 题题干为: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飞行板”的文字, 不超过 70 个字。 这道语言运用题,改变了 2011 年的题型,由句式变换的长短句变换改为了 压缩语段。语言运用一直是高考的试验田,在大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小考点微调 很正常。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各个类型必须全面掌握,从总体上了解考点知识,求 得知识体系的完整,考的路子是对的。 三.对未来教学的导向作用 1. 探究能力的提高是未来教学的方向 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后的黄豆》最后一题“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 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和实用类文本 阅读《克罗齐的求索》最后一题“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 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 人生,谈谈你的看法”。这两道探究题继续承担探究能力考查的任务。 这两道题出的很好。尤其后一道出得更好。“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 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它引导学生去认识到,生活中难免要面对“苦难”。而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也就 在此体现出来了。当今,高中生没有更多的挫折教育,感受不到人生的苦难,这 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这篇文章恰恰达到了让学生认识人生、体验人生的目 2.人文精神的再现是永恒的话题 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取向能弥补年轻学生内在精神缺失,这些体现在现代 文阅读以及诗歌鉴赏甚至仿写题里,作文就更必须具备这项功能了。 今年的小说尤其如此。读了这篇小说,让人获得人生的一种思考,“对于年 轻人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和价值观,对整个一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这一出发点恰恰可以从一定层面上弥补时下年轻群体内在精神缺失。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克罗齐的求索》给人的刺激更强烈。文章题目《克罗齐 的求索》中的“求索”已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明确的彰显,其目的不言而喻: 传主克罗齐在对知识的探求过程中勤奋钻研,注重研究方法、自我完善、积极进 取、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等更是人类髙尚的品德、美好情感的集中体现。“人不是 生来就什么都会的”、“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的名言会激励考生更加清楚地认识 到“苦难本本身不是人生财富,苦难通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人生财富”。 仿写题的例句“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爱心是茫 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启发、教育。 作文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反 映的方向都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 以上这些考题,都注重人文精神的考查,让学生看了之后有所思,有所悟。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3.语文素养绝非一朝一夕能养成。 文言文阅读对实词积累的考查更细、更深了。 名句名篇默写考了《逍遥游》,继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考《离骚》后, 思路是一致的,都是避开了重点句子,体现出命题者独有的思考。这提醒我们 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背诵默写力度,不能有侥幸心理。 成语“方寸之地、忙里偷闲、短小精悍、妙笔生花”,在众多模拟题中出现 频率不是很高,“方寸之地”语言环境对学生而言也不好辨别,不利于学生选择
6 它引导学生去认识到,生活中难免要面对“苦难”。而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也就 在此体现出来了。当今,高中生没有更多的挫折教育,感受不到人生的苦难,这 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这篇文章恰恰达到了让学生认识人生、体验人生的目 的。 2.人文精神的再现是永恒的话题 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取向能弥补年轻学生内在精神缺失,这些体现在现代 文阅读以及诗歌鉴赏甚至仿写题里,作文就更必须具备这项功能了。 今年的小说尤其如此。读了这篇小说,让人获得人生的一种思考,“对于年 轻人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和价值观,对整个一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这一出发点恰恰可以从一定层面上弥补时下年轻群体内在精神缺失。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克罗齐的求索》给人的刺激更强烈。文章题目《克罗齐 的求索》中的“求索”已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明确的彰显,其目的不言而喻: 传主克罗齐在对知识的探求过程中勤奋钻研,注重研究方法、自我完善、积极进 取、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等更是人类高尚的品德、美好情感的集中体现。“人不是 生来就什么都会的”、“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的名言会激励考生更加清楚地认识 到“苦难本本身不是人生财富,苦难通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人生财富”。 仿写题的例句“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爱心是茫 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启发、教育。 作文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反 映的方向都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 以上这些考题,都注重人文精神的考查,让学生看了之后有所思,有所悟。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3.语文素养绝非一朝一夕能养成。 文言文阅读对实词积累的考查更细、更深了。 名句名篇默写考了《逍遥游》,继 2010 年、2011 年连续两年考《离骚》后, 思路是一致的,都是避开了重点句子,体现出命题者独有的思考。这提醒我们, 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背诵默写力度,不能有侥幸心理。 成语“方寸之地、忙里偷闲、短小精悍、妙笔生花”,在众多模拟题中出现 频率不是很高,“方寸之地”语言环境对学生而言也不好辨别,不利于学生选择
所以,要求考生针对语境进行更仔细的甄别,平时要多积累,一定养成良好的语 文素养 4.作文教学要打破定式走出传统 作文60分。在整个考卷中,分值最多,也丢分最多。在教学中,最费时间 也最不占课堂时间。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说法,但这是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谁都不愿意占用更多的时间去讲评作文,作文基本就是作业,课后完成,历 年如此。高考作文得分在43分左右,分数区别不大。学生也认为练与不练差不 多少,这是很顽固的一种定式。打破一种定式很难,但总得尝试,我认为作文必 须提到课堂上多讲。考分和所用时间一定要成正比,不然,很难与高考(60分) 同步。这一点是我的设想,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去探索,脚踏实地做了,才能说行 与不行。 多给作文时间,多给学生思维,多给学生素材,多给学生指导,多面批面改, 我想应该是作文教学的出路。 以上是我个人对2012辽宁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认识,很有局限性,仅供参 考 新民高中语文组吕艳萍 2012年6月
7 所以,要求考生针对语境进行更仔细的甄别,平时要多积累,一定养成良好的语 文素养。 4.作文教学要打破定式走出传统。 作文 60 分。在整个考卷中,分值最多,也丢分最多。在教学中,最费时间, 也最不占课堂时间。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说法,但这是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谁都不愿意占用更多的时间去讲评作文,作文基本就是作业,课后完成,历 年如此。高考作文得分在 43 分左右,分数区别不大。学生也认为练与不练差不 多少,这是很顽固的一种定式。打破一种定式很难,但总得尝试,我认为作文必 须提到课堂上多讲。考分和所用时间一定要成正比,不然,很难与高考(60 分) 同步。这一点是我的设想,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去探索,脚踏实地做了,才能说行 与不行。 多给作文时间,多给学生思维,多给学生素材,多给学生指导,多面批面改, 我想应该是作文教学的出路。 以上是我个人对 2012 辽宁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认识,很有局限性,仅供参 考。 新民高中语文组 吕艳萍 2012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