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平远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段考(二)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参与建构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 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 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 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 “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 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 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 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 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 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 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 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 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 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 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 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 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 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 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 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 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 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口,殷商时代 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 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 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 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 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 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 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 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 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 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广东省平远县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段考(二)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参与建构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 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 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 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 “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 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 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 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 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 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 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 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 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 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 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 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 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 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 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 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 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 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口,殷商时代 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 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 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 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 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 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 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 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 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 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 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 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如有 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D.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 “杲”“杳”,体现汉字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归类。 2.下列对文章的论证逻辑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了从象形的汉字中看中国古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这一观点,分别 从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汉语的句式两方面展开论述 B.根据文章第三段内部的句子逻辑可以判断:“部首”的外延要大于“初文” “义符”的外延也要大于“初文”,这三者都不属于“类”。 C.古代汉字中的“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一证 据证明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D.“役”字原不从 ,后以“彳”为义符,人们觉得从役与奔波有关,这 证据其实无法证明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 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意思时,无需严密的 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 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 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 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 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 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 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 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 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 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 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 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 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 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 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 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如有 “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D.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 “杲”“杳”,体现汉字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归类。 2.下列对文章的论证逻辑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论述了从象形的汉字中看中国古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这一观点,分别 从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汉语的句式两方面展开论述。 B.根据文章第三段内部的句子逻辑可以判断:“部首”的外延要大于“初文”, “义符”的外延也要大于“初文”,这三者都不属于“类”。 C.古代汉字中的“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一证 据证明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D.“役”字原不从“彳”,后以“彳”为义符,人们觉得从役与奔波有关,这 一证据其实无法证明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字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 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意思时,无需严密的 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 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 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 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 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 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 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 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 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 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 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 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 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 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 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一—叶子上满 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 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 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 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 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 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 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 个窗子,一一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 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 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 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 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 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査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 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 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 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 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 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髙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 那是罪过!(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 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 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 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 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 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査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 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 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 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 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 旅游首选出境游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 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 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 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 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 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 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 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 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 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 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 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 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 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 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 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 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 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 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 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 那是罪过!(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 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 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 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 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 分)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 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 料 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 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 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 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 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 10%以上, 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 20%以上用于旅游。云 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 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 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 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 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 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 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 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 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 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 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 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 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 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 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 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 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別是岀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 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 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 材料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 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 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 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 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 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摘自《经济日报》,记者郑彬)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 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 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 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 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近年旅游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 向或现状,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兴旺发展的大好形势 B.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材料二所反映的旅游业 绩下降的现象并不普遍,只是个别的、暂时的现象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 1-3 次的受访者 占比最高,达 72%,其次是计划出行 4-6 次的受访者,占比 19%,2017 年计划出 行 7 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 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 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 求,8 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 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 1 万元,其中 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 2 万元以上, 5 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 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 5 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 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 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 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 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 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 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 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 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 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 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 式。2017 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 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 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 2017 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 定制旅游。 (摘自《2017 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 材 料 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 月 15 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 “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 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 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 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摘自《经济日报》,记者郑 彬) 材 料 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 20-40 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 不断扩大。2016 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 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 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 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近年旅游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 向或现状,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兴旺发展的大好形势。 B.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材料二所反映的旅游业 绩下降的现象并不普遍,只是个别的、暂时的现象
C.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而材料三是反映旅游的现实情况 的数据,更具有真实性,对行业的参考价值也更大 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游客的消费需求,可以给旅游 企业很好的借鉴,并有针对性地推出更为适合的产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 反映了引人关注的、最新的某旅游市场的真实情况。 B.对于同一旅游现象,“旅游者意愿”“出游方式”“市场秩序”“经营者业 绩”“游客体验满意度”等专业术语,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 C.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 趋势,比其他两则材料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D.三家媒体发布的关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的新闻,是社会对于旅游项目重视的体 现,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E.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 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人们出行旅游的目的。(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 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髙若讷,由是三人者皆 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 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 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 乃上疏曰朝廷増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仼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甩 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 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 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 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 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 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 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以母 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 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 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 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 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増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 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而材料三是反映旅游的现实情况 的数据,更具有真实性,对行业的参考价值也更大。 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游客的消费需求,可以给旅游 企业很好的借鉴,并有针对性地推出更为适合的产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 反映了引人关注的、最新的某旅游市场的真实情况。 B.对于同一旅游现象,“旅游者意愿”“出游方式”“市场秩序”“经营者业 绩”“游客体验满意度”等专业术语,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 C.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 趋势,比其他两则材料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D.三家媒体发布的关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的新闻,是社会对于旅游项目重视的体 现,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E.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 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人们出行旅游的目的。(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 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 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 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 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 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 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 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 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 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 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 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 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以母 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 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 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 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 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 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B.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 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 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D.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 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 之 C.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 据单位 D.丁忧,按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 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髙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等人 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 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 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 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賜谥号为忠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 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题为“除夜”,诗中多处与题目照应,如“城中爆竹”是除夜习俗,“随 节换”“比量旧岁”“看春生”则暗示时节变换,新旧交替。 B.诗歌颔联对仗公整,“多事”“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 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转到室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歌后两 联作者又让自己的思绪跃出窗外,设想明日登楼远眺的情景
B.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 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 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D.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 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 之意。 C.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 据单位。 D.丁忧,按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 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等人 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 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 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 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賜谥号为忠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 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诗题为“除夜”,诗中多处与题目照应,如“城中爆竹”是除夜习俗,“随 节换”“比量旧岁”“ 看春生 ”则暗示时节变换,新旧交替。 B.诗歌颔联对仗公整,“多事”“ 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 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转到室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歌后两 联作者又让自己的思绪跃出窗外,设想明日登楼远眺的情景
D.本诗不用华丽辞藻,也不用典故,语言平淡自然,通篇语句朗朗上口,富有口 语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有韵味醇厚之感 E.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饱含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 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的惊叹 15.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列子是“有所待”之后,指出了“无所待”的状 态。能够表明这种状态的句子是: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 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 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②这款吸顶灯,水晶的垂饰超显浪漫,而亮灯时的光也是浪漫的紫色,给人冰清 玉洁的美好印象,让家也显得温馨了。 ③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安堵如故,而应积极 作为,多方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④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 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⑤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生活在雾霾环境中,即使敛声屏气,也免不了吸入有害 物质,使身体受到伤害。 ⑥随着微博平台的勃兴与壮大,微博营销风生水起,已日渐规模化与制度化,业 务范畴也越发“开疆辟土”,商家生意越做越大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本届互联网大会首次向社会发布了15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科技 新成果,真正体现了创新改变未来,是真正的“互联网之光 B.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亮点明显,除首次使用大型降落伞外,还将缓冲技术应 用于返回舱的着陆系统来提升宇航员返回地面时的乘坐舒适度 C.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连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自觉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中汲取力量,获得思想涵养,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 D.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的理由是因为 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某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获悉对方的父亲获得国家杰出科学奖时,马上说:“我 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获奖表示祝贺和慰问,希望再接再厉
D.本诗不用华丽辞藻,也不用典故,语言平淡自然,通篇语句朗朗上口,富有口 语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有韵味醇厚之感。 E. 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饱含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 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的惊叹。 15.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列子是“有所待”之后,指出了“无所待”的状 态。能够表明这种状态的句子是: “ , , 。”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 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 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②这款吸顶灯,水晶的垂饰超显浪漫,而亮灯时的光也是浪漫的紫色,给人冰清 玉洁的美好印象,让家也显得温馨了。 ③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安堵如故,而应积极 作为,多方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④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 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⑤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生活在雾霾环境中,即使敛声屏气,也免不了吸入有害 物质,使身体受到伤害。 ⑥随着微博平台的勃兴与壮大,微博营销风生水起,已日渐规模化与制度化,业 务范畴也越发“开疆辟土”,商家生意越做越大。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本届互联网大会首次向社会发布了 15 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科技 新成果,真正体现了创新改变未来,是真正的“互联网之光”。 B.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亮点明显,除首次使用大型降落伞外,还将缓冲技术应 用于返回舱的着陆系统来提升宇航员返回地面时的乘坐舒适度。 C.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连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自觉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中汲取力量,获得思想涵养,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 D.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的理由是因为 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某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获悉对方的父亲获得国家杰出科学奖时,马上说:“我 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获奖表示祝贺和慰问,希望再接再厉
B.某青年向某作家请教,青年在信中写道:拙作您是否收到?如有什么意见和建 议,可以来信或打电话给我,我一定不吝解答。 C.全国人大代表蒙兰凤说:“为了更好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献身的英烈, 建议将湖南芷江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地’。” D.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 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①,即使要利用它发 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 是』②_。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 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 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 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 即“形似 ③,即“神似”。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分) “爆竹声中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 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 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 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B.某青年向某作家请教,青年在信中写道:拙作您是否收到?如有什么意见和建 议,可以来信或打电话给我,我一定不吝解答。 C.全国人大代表蒙兰凤说:“为了更好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献身的英烈, 建议将湖南芷江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地’。” D.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 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 ① ,即使要利用它发 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 是 ②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 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 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 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 即“形似”, ③ ,即“神似”。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爆竹声中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 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 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 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 ③ 。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高三第二次段考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B(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与原文意思不一致;C表意 绝对,“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不当。根据第三段“例如,‘木’作为‘初 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两处文 句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D曲解原文,“进而引申出……再 引申出……”不当。原文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所 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 2.D(这一证据其实恰恰证明了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C(“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 “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表明不需 要“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B 5.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 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 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6.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 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 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 信度。(每点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2018河北武邑中学第三次调研) 7.C(“更具有真实性,对行业的参考价值也更大”分析不当,不能武断下此结 8.AE(B“经营者业绩”不是游客关注的重点。C“最有价值”不确切,三则材料 各有其不同的价值。D本文没有提到旅游次数增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9.①“花钱买幸福”,休闲娱乐,享受美食。②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 务。③享受清新的空气,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④体验旅游地文化,增长历 史人文知识。⑤利用旅游适当减轻压力,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4分,答 出一个要点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C【解析】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 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2018 高三第二次段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1.B(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与原文意思不一致;C 表意 绝对,“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不当。根据第三段“例如,‘木’作为‘初 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两处文 句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D 曲解原文,“进而引申出……再 引申出……”不当。原文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所 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 2.D(这一证据其实恰恰证明了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C(“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 “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表明不需 要“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4.B 5.①有形的各种窗子; 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 照进现实的窗口; 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 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6.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 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 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 信度。(每点 2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2018 河北武邑中学第三次调研) 7.C(“更具有真实性,对行业的参考价值也更大”分析不当,不能武断下此结 论。) 8.AE(B“经营者业绩”不是游客关注的重点。C“最有价值”不确切,三则材料 各有其不同的价值。D 本文没有提到旅游次数增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9.①“花钱买幸福”,休闲娱乐,享受美食。②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 务。③享受清新的空气,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④体验旅游地文化,增长历 史人文知识。⑤利用旅游适当减轻压力,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4 分,答 出一个要点给 1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C 【解析】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 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11.C【解析】丁口,即男女人口 12.A【解析】对范仲淹等人的过往表示祝贺有误 13.(1)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 这首诗返回,在幽州旅馆张贴。(鬻、市、适、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 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且、第二个虽、责各1分,句意2 分) 参考译文: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科举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 淹因言事被贬离开京城,余靖争论要救助他,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谪,欧阳 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因此三个人都受牵连被斥责。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 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 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 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 即任命蔡襄掌管谏院事务。蔡襄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担心正人君子难 以长久立于朝廷,于是上书说:朝廷增加任用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一天之 间一同任命,朝廷内外互相庆贺。然而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 进谏不难,采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他们三人都忠诚刚正,一定能畅所 欲言。君主有过失,不在未出现之前去纠正,流传于天下后代,事情愈加不能遮 掩,这就叫彰扬君主的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 的效果。夏竦被罢免枢密使职务,韩琦、范仲淹在位,蔡襄说:陛下罢免夏竦而 任用韩琦、范仲淹,士大夫在朝廷祝贺,百姓也在道路上唱歌庆贺,乃至用饮酒 叫喊的方式来表达欢喜之情。况且贬退一邪人,进用一贤士,难道就能关系到天 下的轻重吗?这是因为一邪被贬退那么其同类也被贬退,一贤被进用那么其同类 也被进用。众邪一同被贬退,众贤一同被进用,国家能有不安定太平的吗?虽然 这样,但我很忧虑。天下的大势,譬如病人,陛下已经得到良医了,对之信任不 疑,不只使病好了,而且还使百姓长寿。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 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因母 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上奏 请求减少省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进升知制诰,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知开封知 府。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第二次任福州知州。移任泉州知州。距离泉州城二十里 的万安渡,人们隔海而渡,往来畏其险恶。蔡襄立石为桥梁,梁长三百六十丈, 在基底种植牡蛎来稳固桥梁,至今人们过海仍依赖于这种方式。又种植松树七百 里来荫庇道路,闽人刻碑记载他的功德。治平三年(1066),其母亲去世。第二年 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乾道年中,赐蔡襄谥号叫忠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BE【解析】B项颔联中“多事”“尽情”两个词语并没有运用夸张手法。 E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含有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 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的惊叹,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 15.①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颔联诗人怪鬓毛“多事”,也随时节变白,慨 叹时光易逝;以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来写自己流离他乡、无人安慰的孤 独寂寥。②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或喜忧交织:暂得安稳的“喜”与远离家 乡的“忧”)。颈联写诗人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姑且可 以称得上喜悦,但转念一想,自己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感惊叹。③春天来临
11.C 【解析】丁口,即男女人口 12.A 【解析】对范仲淹等人的过往表示祝贺有误 13.⑴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 这首诗返回,在幽州旅馆张贴。(鬻、市、适、句式各 1 分,句意 1 分) ⑵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 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且、第二个虽、责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科举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 淹因言事被贬离开京城,余靖争论要救助他,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谪,欧阳 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因此三个人都受牵连被斥责。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 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 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 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 即任命蔡襄掌管谏院事务。蔡襄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担心正人君子难 以长久立于朝廷,于是上书说:朝廷增加任用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一天之 间一同任命,朝廷内外互相庆贺。然而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 进谏不难,采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他们三人都忠诚刚正,一定能畅所 欲言。君主有过失,不在未出现之前去纠正,流传于天下后代,事情愈加不能遮 掩,这就叫彰扬君主的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 的效果。夏竦被罢免枢密使职务,韩琦、范仲淹在位,蔡襄说:陛下罢免夏竦而 任用韩琦、范仲淹,士大夫在朝廷祝贺,百姓也在道路上唱歌庆贺,乃至用饮酒 叫喊的方式来表达欢喜之情。况且贬退一邪人,进用一贤士,难道就能关系到天 下的轻重吗?这是因为一邪被贬退那么其同类也被贬退,一贤被进用那么其同类 也被进用。众邪一同被贬退,众贤一同被进用,国家能有不安定太平的吗?虽然 这样,但我很忧虑。天下的大势,譬如病人,陛下已经得到良医了,对之信任不 疑,不只使病好了,而且还使百姓长寿。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 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因母 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上奏 请求减少省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进升知制诰,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知开封知 府。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第二次任福州知州。移任泉州知州。距离泉州城二十里 的万安渡,人们隔海而渡,往来畏其险恶。蔡襄立石为桥梁,梁长三百六十丈, 在基底种植牡蛎来稳固桥梁,至今人们过海仍依赖于这种方式。又种植松树七百 里来荫庇道路,闽人刻碑记载他的功德。治平三年(1066),其母亲去世。第二年 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乾道年中,赐蔡襄谥号叫忠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4.B E 【解析】B 项颔联中“多事”“尽情”两个词语并没有运用夸张手法。 E 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含有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 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的惊叹,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 15.①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颔联诗人怪鬓毛“多事”,也随时节变白,慨 叹时光易逝;以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来写自己流离他乡、无人安慰的孤 独寂寥。②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或喜忧交织:暂得安稳的“喜”与远离家 乡的“忧”)。颈联写诗人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姑且可 以称得上喜悦,但转念一想,自己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感惊叹。③春天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