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指数的计算 分指数1表示单一污染物对环境产生等效影响的程度。 评分法:将各污染物参数按其监测值大小定出评分。 比值法:是污染物的实测浓度C1与该污染物的评价标准C。的比值。 ①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评价因子 分指数为: ②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评价因子: 分指数为 Imax Cm为某污染物浓度最大值 Lmax ③具有最低和最高容许限度的评价因子 分指数为: 某污染物评价标准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平均值。 某污染物评价标准的最高值或最低值(若取最低值,求出的 分指数应取绝对值)
4、分指数的计算 分指数Ii表示单一污染物对环境产生等效影响的程度。 ★ 评分法:将各污染物参数按其监测值大小定出评分。 ★ 比值法:是污染物的实测浓度Ci与该污染物的评价标准Csi的比值。 ①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评价因子: 分指数为: ②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评价因子: 分指数为: Ci,max为某污染物浓度最大值 ③具有最低和最高容许限度的评价因子: 分指数为: 某污染物评价标准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平均值。 Csi――某污染物评价标准的最高值或最低值(若取最低值,求出的 分指数应取绝对值)。 si i i C C I = i si i i i C C C C I − − = ,max ,max si si si i i C C C C I − − =
5、综合指数的计算 综合指数P1表示多种污染物对环境产生的综合影响程度。它是以分指 数为基础,通过各种数学关系式综合求得的。常用数学关系式有: ①算术平均法 P1某要素的综合指数。n参加评价的污染物即评价因子的项目数。 ②加权平均法: lW W污染物的权重值 ③平均值与最大值平方和的均方根法 )+∑1 lax各污染物中的最大分指数 ④几何均值法 ∑
5、综合指数的计算 综合指数Pj 表示多种污染物对环境产生的综合影响程度。它是以分指 数为基础,通过各种数学关系式综合求得的。常用数学关系式有: ① 算术平均法: Pj ——某要素的综合指数。n——参加评价的污染物即评价因子的项目数。 ②加权平均法 : Wi——i污染物的权重值 ③平均值与最大值平方和的均方根法 Imax——各污染物中的最大分指数 ④几何均值法 = = n i j i I n P 1 1 j = i Wi I n P 1 ( ) 2 1 2 1 2 max + = = n i i j I n I P = = n i j i I n P I 1 max 1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应用 (一)大气质量评价
3 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应用 (一) 大气质量评价
1.比值算术均数型大气质量指数 南京市城区环境质量评价(1973) 大气 ∑ n s 地面水
1. 比值算术均数型大气质量指数 南京市城区环境质量评价(1973) = n i i i S C n Q 1 1 大气 = = = n i i i S C n P 1 1 地面水
2.兼顾最高分指数和平均分指数的环境质量指数 大气质量指数I1 max 2 ∑ 2
大气质量指数 I1 = = n i i i n n S C S n C S C S C I 2 1 2 2 1 1 1 max , ,, 2. 兼顾最高分指数和平均分指数的环境质量指数
3.大气污染超标指数 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2 E + e +∴+E
3. 大气污染超标指数 大气污染超标指数 I2 2 2 2 2 2 E1 E En I = + ++
例:假设某市大气监测项目包括SO2、NO2 总悬浮颗粒和铅四种污染物。全部监测数 据包括SO2日平均浓度;SO2一次测定浓 度;NO2次测定浓度;飘尘日平均浓度; 铅日平均浓度
例:假设某市大气监测项目包括SO2、NO2 总悬浮颗粒和铅四种污染物。全部监测数 据包括SO2日平均浓度;SO2一次测定浓 度;NO2一次测定浓度;飘尘日平均浓度; 铅日平均浓度
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2 E2+E2+E2+E 式中:Es、EN、Ep、ESO2、NO2总悬浮颗粒、铅 的超标分指数
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2 式中:ES、EN、EP、EL——SO2、NO2总悬浮颗粒、铅 的超标分指数 2 2 2 2 2 ES EN EP EL I = + + +
“超标分指数”等于该污染物全年监测数据中超过(或等于) 卫生标准的历次高浓度的累计总和与该污染物的卫生标准之 比。 计算公式如下: S2 N2 PI 式中:S1污染物日平均最高允许浓度 某污染物全年日平均测定数据中,超过(或等于)该污染物日平均最高允 许浓度(S1)的历次高浓度累计总和 S2污染物一次最高允许浓度 A2某污染物全年各次测定数据中,超过(或等于)该污染物一次最高允许浓 度(S2)的历次高浓度累计总和
“超标分指数”等于该污染物全年监测数据中超过(或等于) 卫生标准的历次高浓度的累计总和与该污染物的卫生标准之 比。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1——污染物日平均最高允许浓度 A1——某污染物全年日平均测定数据中,超过(或等于)该污染物日平均最高允 许浓度(S1)的历次高浓度累计总和 S2——污染物一次最高允许浓度 A2——某污染物全年各次测定数据中,超过(或等于)该污染物一次最高允许浓 度(S2)的历次高浓度累计总和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1 1 1 L L L L P P P P N N N N S S S S S S S S A E S A E S A E S A S A E = = = + =
α1,α2是校正系数,全年实际取得的监测数据与当地监测计划 中要求的数据数目不一定一致,故引进了校正系数。 按照当地监测计划,某污染物全年应取得日平均浓度数据(个) 该项污染物全年实际取得的日平均浓度有效数据(个) 按照当地监测计划,某项污染物全年应取得的监测数据(个) 该项污染物全年实际取得的一次测定有效数据(个)
α1,α2是校正系数,全年实际取得的监测数据与当地监测计划 中要求的数据数目不一定一致,故引进了校正系数。 按照当地监测计划,某污染物全年应取得日平均浓度数据(个) 该项污染物全年实际取得的日平均浓度有效数据(个) 按照当地监测计划,某项污染物全年应取得的监测数据(个) 该项污染物全年实际取得的一次测定有效数据(个) 1 1 1 N' N = 2 2 2 N'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