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竟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2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5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 A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 .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 .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 A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 .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 .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8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9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 .消费者之间的竟争实现的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0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 A .具体劳动 B .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l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竟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5.资本主义地租是()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0.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C .商品的生产形式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1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 A .劳动二重性学说 B .资本有机构成学 C .剩余价值学说 D .平均利润学说 13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4 .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 A .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 .竟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 .竞争和信用 D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5.资本主义地租是( ) A .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 .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 .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 .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16 .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 A .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 .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 .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 .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7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 .生产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0 .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 A .原料和燃料 B .辅助材料 C .机器设备 D .商业设施 21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 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 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2.D3.B4.A5.B6.A7.D8.C9.D10.A11.D12.A13.B14.C15.B16.A 17.C18,C19.B20.C21.D22.B23.A24.B25.A26.C27.D28.C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22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 ) A .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23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社会职能 D .对外交往职能 24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 A .民法 B .宪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25 .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 A .国会 B .总统 C .最高法院 D .最高检察院 26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27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 A .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 .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 .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 .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8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 .文学、艺术和宗教 B .道德、伦理 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哲学、历史 〔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B 2 . D 3 . B 4 . A 5 . B 6 . A 7 . D 8 . C 9 . D 10 . A 1 1 . D 12 . A 13 . B 14 . C 15 . B 16 . A 17 . C 18 , C 19 . B 20 . C 21 . D 22 . B 23 . A 24 . B25 . A 26 . C 27 . D 28 . C 二、多项选择题 1 .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D .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2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 .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交换价值的基础 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 .个别劳动 B .社会劳动 C .具体劳动 D .抽象劳动 4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9.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商品价值的变化 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2.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13.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 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14.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5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6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 A .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 .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 .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9 .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 A .商品价值的变化 B .货币价值的变化 C .供求关系的变化 D .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10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 A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 .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2 .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13 .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 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A .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 .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 .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 .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14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16.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20.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21.借贷资本的特点是() 种资本商品 B.一种商品资本 C 种所有权资本 D.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一G′ 22.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借贷利息 D.银行利润 23.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A.成本 B.工资 C.利润 D.利息 2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2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C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1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 A .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 .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 .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 .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16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 ,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7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 A .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 A .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 .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 .创造出剩余价值 1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20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 .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21 .借贷资本的特点是( ) A .一种资本商品 B .一种商品资本 C .一种所有权资本 D .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G 一 G' 22 .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 A .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 C .借贷利息 D .银行利润 23 .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 ) A .成本 B .工资 C .利润 D .利息 2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利润率的提高 C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 .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25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 A .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 .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 .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26.剩余价值规律() 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27.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2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新的价值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30.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31.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3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4.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
D .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26 .剩余价值规律( ) A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 .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 .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 .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27 .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 A .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 28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 A .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 .创造新的价值 C .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9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 .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30 .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C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D .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31 .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 A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 A .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B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 .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D .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3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4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 A .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 .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 .竞争规律决定的
35.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6.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37.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 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 相对量减少 B.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 C.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D·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 3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A.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39.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 C.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40.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41.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A.个别资本增大 B.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平均利润率下降 4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35 .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 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6 .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 A .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 .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 .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37 .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 ) A .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 相对量减少 B .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 C .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D .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 38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 A .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C .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 .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39 .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 A .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 C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40 .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 A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41 .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 A .个别资本增大 B .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C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 .平均利润率下降 4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 A .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4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A .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 .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 .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4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A.立法司法职能 B.对内职能 C.对外职能 D.行政职能 45.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 A.资产阶级政党 B.军队、警察 C.监狱、法庭 D.政府机构 46.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C.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47.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A.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4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政治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49.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博爱 50.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 C.人们当家作主 D.分权制衡 51.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立法权 B.管理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52.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 A.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B.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C.操纵选举 D.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5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 治机制 D.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5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 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 B.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
44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A .立法司法职能 B .对内职能 C .对外职能 D .行政职能 45 .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 ) A .资产阶级政党 B .军队、警察 C .监狱、法庭 D .政府机构 46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 A .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 .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C .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D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47 .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 A .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 .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 .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 .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48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A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 .政治组织形式 C .选举制度 D .政党制度 49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 A .主权在民 B .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 .分权制衡 D .自由、平等、博爱 50 .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主权在民 C .人们当家作主 D .分权制衡 51 .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 A .立法权 B .管理权 C .行政权 D .司法权 52 .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 ) A .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B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C .操纵选举 D .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5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 A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 .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 治机制 D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54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 ) A .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 B .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 .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
D.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5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56.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 A.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 B.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 C.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 D.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ACD 2. ABCd 3CD 4. Ab 5. ABd 6. ACD 7 ABCd 8. ABCd 9. ABCD 10. ABC 11 ACD 12. CD 13 BCD 14. AC 15. ABd 16. AD 17bC 18 ABCD 19. ACD 20. ABD 21. ABCD 22. ABD 23 CD 24. AC 25. ABCD 26 ABCD 27. AD 28. CD 29. AC 30. abd 31 AbCd 32. Bcd 33. AD 34. CD 35. CD 36. ACd 37. BC 38. BCD 39. AB 40. ACD 41. BCD ABC 43. ABCD 44. BC 45. BCD 46. AB 47. CD 48. ABCD 49 ABCD ABD 51. ACD 52 ABCD 53. ABC 54 ABCD 55. CD 56. ABCD 、辨析题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 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 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质元素仅 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 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 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 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 劳动才能形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劳动。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 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2.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 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 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 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 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
D .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55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 A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 .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 .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 .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56 .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 ) A .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 B .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 C .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 D .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ACD 2 . ABCD 3 . CD 4 . AB 5 . ABD 6 . ACD 7 . ABCD 8 . ABCD 9 . ABCD 10 . ABC 11 . ACD 12 . CD 13 . BCD 14 . AC 15 . ABD 16 . AD 17 . BC 18 . ABCD 19 . ACD 20 . ABD 21 . ABCD 22 . ABD 23 . CD 24 . AC 25 . ABCD 26 . ABCD 27 . AD 28 . CD 29 . AC 30 . ABD 31 . ABCD 32 . BCD 33 . AD 34 . CD 35 . CD 36 . ACD 37 . BC 38 . BCD 39 . AB 40 . ACD 41 . BCD 42 . ABC 43 . ABCD 44 . BC 45 . BCD 46 . AB 47 . CD 48 . ABCD 49 . ABCD 50 . ABD 51 . ACD 52 . ABCD 53 . ABC 54 . ABCD 55 . CD 56 . ABCD 三、辨析题 1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 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 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质元素仅 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 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 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 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 劳动才能形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劳动。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 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2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1 )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 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 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 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 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
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 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 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 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 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 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 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 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 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 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 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 竞争。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洪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生产者 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人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 的部门,向资源投人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 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 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 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 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顶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 的巨大浪费等。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 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5.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者, 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在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 但不形成价值。但劳动也不是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财富是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在财 富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 产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 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 这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据 文化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在内的意识形式,包括劳动
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 2 )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 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 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 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 3 )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3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 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 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 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 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 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4 .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 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 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 竞争。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洪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生产者 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人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 的部门,向资源投人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 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 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 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 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顶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 的巨大浪费等。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 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5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者, 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在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 但不形成价值。但劳动也不是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财富是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在财 富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 产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 廉· 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 这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据。 文化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在内的意识形式,包括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