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谈判画上圆满句号中国入世要履行六大承诺 ht/w. sIna. com.cn2001年09月19日07:52北京青年报 昨天中国台北也结束入世谈判,WT0总部就中国入世发布新闻公报 本报特派记者郭婷婷自日内瓦报道昨天下午日内瓦时间4点半,中国台北加入WT0的法律文件顺 利审核通过,至此,中国台北也结束了入世谈判,与中国大陆一样,所有法律文件同样进入了部长会议 审核批准阶段。 昨天早上,中国台北的入世谈判仍然在最后进行中,台湾与东南亚国家就水果等农副产品进口的卫 生检疫进行最后磋商,最终在台湾表示承诺后达成协议 昨天下午,记者在WT0总部看到,除了来自台湾的记者外,来自日本的记者始终坚守会议室大门。 日本NK瑞士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发展以及贸易制度,对于日本来说非常重要 中国一个多星期的入世谈判,NK一条消息都没有漏。几个日本代表时不时从会议室里出来向日本记者 传递信息。在今年11月召开的多哈部长级会议中,如果2/3的部长表示同意,与中国大陆一样,中国 台北也将成为WTO组织的新成员 记者从WT0新闻办公室了解到,WTo组织是一个贸易组织,不是政府组织,所以允许一个国家的多 个地区以独立关税区的身份加入。同样,中国台北将作为一个独立关税区加入WT0组织,它包括台、澎 金、马四个岛屿 本报记者郭婷婷、实习记者王妍妍报道中国长达15年的WTO谈判究竟谈了些什么内容,中国工作 组告诉记者,谈判的本质就是谈条件,谈判的结果将决定中国以什么样的条件加入W0。所有这些谈判 结果都具有法律效应,一旦部长级会议通过,将成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法则。 昨天发表的WT0新闻公报宣布:通过中国所有的入世法律文件。同时新闻公报就中国加入W10的部 分具体条件进行了描述,其中涉及纺织、农业、电信、银行、保险等,同时公布了中国入世后要承担的 六大义务。公报指出: 月17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为11月份将在卡塔尔的多哈 举行的部长级会议最终达成一致铺平了道路 作为谈判的结果,中国已经同意承担一系列的义务来开放其社会制度。这样才有利于世界经济整体 的发展,为贸易和外资提供可预测性的环境。 中国要承担的义务如下: 中国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世贸成员。所有的外资个人、团体(包括那些没在中国投资或注册的个人 和团体)在贸易权利方面将享受至少跟中国企业一样的待遇。 中国将取消双重定价惯例以及在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待遇上的区别。 价格控制并不是为了给国内厂商和服务行业提供保护。 中国将完全按照世贸协定以统一有效的方式修改现行国内立法并制定新的法律,以履行世贸协 中国入世后3年,除极少数例外,所有的企业将有进出口商品以及在关税领土内进行贸易的权利 中国不再对农产品保持或给予任何出口补贴。 1.商品关于市场准入的谈判结果代表中国作出逐渐取消贸易壁垒和对国外产品开放中国市场的承 诺。当中国履行了所有的承诺后,它的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将下降到15%。对于工业品来说,工业关税将 平均下调到8.9%。 纺织中国加入世贸后,中国将成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成员,并将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农业中国同意将其农产品补贴限制在8.5%以内。 服务业 电信入世后,外国服务商将被允许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而不受数量方面的限制,并在一些城市
入世谈判画上圆满句号 中国入世要履行六大承诺 http://www.sina.com.cn 2001 年 09 月 19 日 07:52 北京青年报 昨天中国台北也结束入世谈判,WTO 总部就中国入世发布新闻公报 本报特派记者郭婷婷自日内瓦报道 昨天下午日内瓦时间 4 点半,中国台北加入 WTO 的法律文件顺 利审核通过,至此,中国台北也结束了入世谈判,与中国大陆一样,所有法律文件同样进入了部长会议 审核批准阶段。 昨天早上,中国台北的入世谈判仍然在最后进行中,台湾与东南亚国家就水果等农副产品进口的卫 生检疫进行最后磋商,最终在台湾表示承诺后达成协议。 昨天下午,记者在 WTO 总部看到,除了来自台湾的记者外,来自日本的记者始终坚守会议室大门。 日本 NHK 瑞士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发展以及贸易制度,对于日本来说非常重要。 中国一个多星期的入世谈判,NHK 一条消息都没有漏。几个日本代表时不时从会议室里出来向日本记者 传递信息。在今年 11 月召开的多哈部长级会议中,如果 2/3 的部长表示同意,与中国大陆一样,中国 台北也将成为 WTO 组织的新成员。 记者从 WTO 新闻办公室了解到,WTO 组织是一个贸易组织,不是政府组织,所以允许一个国家的多 个地区以独立关税区的身份加入。同样,中国台北将作为一个独立关税区加入 WTO 组织,它包括台、澎、 金、马四个岛屿。 本报记者郭婷婷、实习记者王妍妍报道 中国长达 15 年的 WTO 谈判究竟谈了些什么内容,中国工作 组告诉记者,谈判的本质就是谈条件,谈判的结果将决定中国以什么样的条件加入 WTO。所有这些谈判 结果都具有法律效应,一旦部长级会议通过,将成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法则。 昨天发表的 WTO 新闻公报宣布:通过中国所有的入世法律文件。同时新闻公报就中国加入 WTO 的部 分具体条件进行了描述,其中涉及纺织、农业、电信、银行、保险等,同时公布了中国入世后要承担的 六大义务。公报指出: 9 月 17 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为 11 月份将在卡塔尔的多哈 举行的部长级会议最终达成一致铺平了道路。 作为谈判的结果,中国已经同意承担一系列的义务来开放其社会制度。这样才有利于世界经济整体 的发展,为贸易和外资提供可预测性的环境。 中国要承担的义务如下: 中国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世贸成员。所有的外资个人、团体(包括那些没在中国投资或注册的个人 和团体)在贸易权利方面将享受至少跟中国企业一样的待遇。 中国将取消双重定价惯例以及在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待遇上的区别。 价格控制并不是为了给国内厂商和服务行业提供保护。 中国将完全按照世贸协定以统一有效的方式修改现行国内立法并制定新的法律,以履行世贸协 定。 中国入世后 3 年,除极少数例外,所有的企业将有进出口商品以及在关税领土内进行贸易的权利。 中国不再对农产品保持或给予任何出口补贴。 1.商品关于市场准入的谈判结果代表中国作出逐渐取消贸易壁垒和对国外产品开放中国市场的承 诺。当中国履行了所有的承诺后,它的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将下降到 15%。对于工业品来说,工业关税将 平均下调到 8.9%。 纺织中国加入世贸后,中国将成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成员,并将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农业中国同意将其农产品补贴限制在 8.5%以内。 2 .服务业 电信 入世后,外国服务商将被允许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而不受数量方面的限制,并在一些城市
提供服务 银行中国加入世贸后,外国金融机构将被允许在中国提供外币服务,而不受顾客方面的限制。入 世后5年,外国金融机构将被允许向所有的中国顾客提供人民币服务。 保险外国保险公司可以来华建立其非寿险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入世5年后,将允许外商建立全资 的外资子公司。 企业,你 的信用 还值钱 吗? 一访 信用管 专 蒲小雷 先生 人民网 记者吴 坤胜 直以来,“信用”问题既是国人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着企业的难点。《人民视点》今 年第一篇就分析了“个人信用”问题。今天,我们再次就“信用”发表本网记者采访中国 市场信用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信用管理专家蒲小雷先生的文章,明确了“信用”的经济 概念,企业存在的信用危机,以及企业如何加强信用管理问题。 要明确“信用”的经济概念 记者:最近“信用”这个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很高,您能讲一讲什么是信用? 蒲小雷:西方“信用”( CREDIT)这个词是纯经济学概念。它表示价值交换的滞后产生 的活动,信用主要体现为商业领域和个人流通领域的赊销行为。我国对信用的理解要广泛 得多,除了经济概念,更多地加入了社会学概念,表示道德的含义,与信誉、信义、信任 混淆起来。我认为,应该和西方的概念接轨,明确信用的经济概念,要与信誉、信义等加 以区分。目前,我国信用建设包括四个方面,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银行信用体系建设,企 业信用管理建设和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现在比较突出的是企业信用管理问题。 国有企业害怕赊销,不敢赊销 记者:提到企业信用,您认为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存在那些问题? 蒲小雷:我国企业信用问题非常严重。首先是企业信用风险问题。我们早已知道,企业 之间相互拖欠、三角债问题一直是企业最棘手的问题,很多企业因为被他人拖欠和赖帐
提供服务。 银行 中国加入世贸后,外国金融机构将被允许在中国提供外币服务,而不受顾客方面的限制。入 世后 5 年,外国金融机构将被允许向所有的中国顾客提供人民币服务。 保险外国保险公司可以来华建立其非寿险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入世 5 年后,将允许外商建立全资 的外资子公司。 企业,你 的信用 还值钱 吗? ——访 信用管 理专家 蒲小雷 先生 人民网 记者 吴 坤胜 一直以来,“信用”问题既是国人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着企业的难点。《人民视点》今 年第一篇就分析了“个人信用”问题。今天,我们再次就“信用”发表本网记者采访中国 市场信用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信用管理专家蒲小雷先生的文章, 明确了“信用”的经济 概念,企业存在的信用危机,以及企业如何加强信用管理问题。 要明确“信用”的经济概念 记者:最近“信用”这个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很高,您能讲一讲什么是信用? 蒲小雷:西方“信用”(CREDIT)这个词是纯经济学概念。它表示价值交换的滞后产生 的活动,信用主要体现为商业领域和个人流通领域的赊销行为。我国对信用的理解要广泛 得多,除了经济概念,更多地加入了社会学概念,表示道德的含义,与信誉、信义、信任 混淆起来。我认为,应该和西方的概念接轨,明确信用的经济概念,要与信誉、信义等加 以区分。目前,我国信用建设包括四个方面,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银行信用体系建设,企 业信用管理建设和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现在比较突出的是企业信用管理问题。 国有企业害怕赊销,不敢赊销 记者:提到企业信用,您认为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存在那些问题? 蒲小雷:我国企业信用问题非常严重。首先是企业信用风险问题。我们早已知道,企业 之间相互拖欠、三角债问题一直是企业最棘手的问题,很多企业因为被他人拖欠和赖帐
最终倒闭破产了。更多的企业陷入相互拖欠、坏帐的泥潭,每年经营的利润还不够偿还银 行的利息,疲于应付,苟延残喘,根本没有力量扩大发展。由此可知,我国企业的经营面 临非常严重的信用危机。 第二是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也许企业经营者还没有意识到或感受到,信用与企业竞争力 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企业把信用赊销当作主要的销售手段和竞争手段,而我国企业由于 惧怕被拖欠,却很少采用赊销。加入WTO以后,如果我国的企业仍然害怕赊销,不赊销 必然无法与西方企业竞争。 记者:这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坏帐太多不能赊销,另一方面不赊销又影响 企业的竞争力。 蒲小雷:确实如此。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企业坏帐率是0.25%-0.5%,我国企业坏帐率是 5%-10%,相差10倍到20倍,差距大得惊人:美国企业的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我国平 均是90多天。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 14%而美国只有2%-3%。举一个例子,我国一个销售收入1个亿的企业,要支出1400万 的费用,而美国企业只要200万-300万元。我们比西方企业高出1000多万元费用!现在销 售利润这么低,我们的企业拿什么赢利!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我国企业赊销比例只有20%,这么大的 差距根本无法竞争。各行各业都是买方市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代已经过去,谁 不赊销,谁就被淘汰,我们的企业必须学会赊销,大量赊销,以迎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 国有企业对应收账款漠不关心 记者:很多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讨债办,讨债队,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应收账款管理和 回收机制? 蒲小雷:不是。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账。这是认识上的缺陷。其实, 追账只在信用管理中占很小的一部分。当货物销售出去后,应该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时时 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程序的安全,保证客户得到满意的服务和适当的压力。在账款过期 后,要根据程序不断施加压力,争取早日回收账款。 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一个弊病,就是对应收账款漠不关心。这个问题在内外贸企业中都存 在。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应收账款的账龄是4年以上的,外国人对这个现象都很吃惊。在很 多国家,超过半年的账款就作为坏帐处理了。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时间久远的坏帐?因为 把追不回的账款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而不是“坏帐”项目下,不会影响国有企业领导 的业绩。企业的经营不错呀,坏帐不太多呀,其实是在自欺欺人。下任领导也不追,也怕 损害自己的业绩,于是坏帐越来越多,账龄越来越长,最终企业就垮了 账款最忌讳不及时追讨。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超过半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578%,超 过一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266%,超过两年的账款只有136%可以收回。因此一旦出现欠
最终倒闭破产了。更多的企业陷入相互拖欠、坏帐的泥潭,每年经营的利润还不够偿还银 行的利息,疲于应付,苟延残喘,根本没有力量扩大发展。由此可知,我国企业的经营面 临非常严重的信用危机。 第二是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也许企业经营者还没有意识到或感受到,信用与企业竞争力 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企业把信用赊销当作主要的销售手段和竞争手段,而我国企业由于 惧怕被拖欠,却很少采用赊销。加入 WTO 以后,如果我国的企业仍然害怕赊销,不赊销, 必然无法与西方企业竞争。 记者:这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坏帐太多不能赊销,另一方面不赊销又影响 企业的竞争力。 蒲小雷:确实如此。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企业坏帐率是 0.25%-0.5%,我国企业坏帐率是 5%-10%,相差 10 倍到 20 倍,差距大得惊人;美国企业的账款拖欠期平均是 7 天,我国平 均是 90 多天。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 14%。而美国只有 2%-3%。举一个例子,我国一个销售收入 1 个亿的企业,要支出 1400 万 的费用,而美国企业只要 200 万-300 万元。我们比西方企业高出 1000 多万元费用!现在销 售利润这么低,我们的企业拿什么赢利!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 90%以上,我国企业赊销比例只有 20%,这么大的 差距根本无法竞争。各行各业都是买方市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代已经过去,谁 不赊销,谁就被淘汰,我们的企业必须学会赊销,大量赊销,以迎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 国有企业对应收账款漠不关心 记者:很多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讨债办,讨债队,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应收账款管理和 回收机制? 蒲小雷:不是。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账。这是认识上的缺陷。其实, 追账只在信用管理中占很小的一部分。当货物销售出去后,应该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时时 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程序的安全,保证客户得到满意的服务和适当的压力。在账款过期 后,要根据程序不断施加压力,争取早日回收账款。 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一个弊病,就是对应收账款漠不关心。这个问题在内外贸企业中都存 在。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应收账款的账龄是 4 年以上的,外国人对这个现象都很吃惊。在很 多国家,超过半年的账款就作为坏帐处理了。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时间久远的坏帐?因为 把追不回的账款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而不是“坏帐”项目下,不会影响国有企业领导 的业绩。企业的经营不错呀,坏帐不太多呀,其实是在自欺欺人。下任领导也不追,也怕 损害自己的业绩,于是坏帐越来越多,账龄越来越长,最终企业就垮了。 账款最忌讳不及时追讨。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超过半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 57.8%,超 过一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 26.6%,超过两年的账款只有 13.6%可以收回。因此一旦出现欠
款,应该马上追讨。 逾期账款率、账款回收期、账龄结构、坏帐率、DSO水平,这些数据看起来枯燥乏味, 却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天天研究。应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企业的信用方针。 国内企业中信用管理好的企业极少 记者:企业信用存在这么大的问题,企业是否重视它? 蒲小雷:应该讲重视不够。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51%的企业根本没有听说过企业信用 管理,而有系统、完善信用管理职能的非外资企业只有不到0.1%。不单是企业界,我国学 术界和研究机构对企业信用管理也研究甚少。到目前,还没有大学开设信用管理专业课程, 研究企业信用管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记者:中国企业有没有信用管理好的企业? 蒲小雷:就国内企业而言,管理好的企业极少。信用管理是一项立竿见影的管理活动, 我们调查了20多家我们曾帮助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企业,经过信用管理一年后,这些企业 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从14%下降到9%,赊销额平均上升13% 坏帐率平均下降3.6个百分点,销售未清帐期(DSO)平均缩短37天,市场占有率不同程 度上升,企业现金流量适当,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平均上升21%。同时,客户信用数据完整, 客户服务质量改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全面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 高 西方企业将赊销与信用管理排在管理的第一位 记者:西方企业为什么管理得这么好,他们是如何管理的? 蒲小雷:在西方,企业信用管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学科,它作为一门研究学科已经有10 多年历史。经过研究机构和企业不断完善和实践,这个学科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信用风险 拖欠、坏帐其实哪个市场经济国家都经历过,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美国六、七十年代, 也曾爆发过企业信用危机,呆坏帐严重,拖欠盛行。后来企业开始重视信用管理,纷纷 习和运用信用管理技术,最终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即使是现在,西方企业对信用管理同样非常重视。西方调查机构曾做过调查,在企业十 几项管理中,那种管理最重要?赊销与信用管理被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战略管: 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可见信用管理在西方企业的被重视程度 记者:中国已经加入WTO,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马上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部门, 企业应该怎么办? 蒲小雷:我们完全可以套用西方企业的发展模式。当时西方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时 候,通行的做法是聘请一家专业信用管理机构,全面指导企业建立”三机制一部门",即通过 专业机构进行人员招聘、培训,信用管理问题诊断,组织机构建立,信用政策制订,客户 档案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评估评级管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等初建工作。在开始阶段
款,应该马上追讨。 逾期账款率、账款回收期、账龄结构、坏帐率、DSO 水平,这些数据看起来枯燥乏味, 却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天天研究。应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企业的信用方针。 国内企业中信用管理好的企业极少 记者:企业信用存在这么大的问题,企业是否重视它? 蒲小雷:应该讲重视不够。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51%的企业根本没有听说过企业信用 管理,而有系统、完善信用管理职能的非外资企业只有不到 0.1%。不单是企业界,我国学 术界和研究机构对企业信用管理也研究甚少。到目前,还没有大学开设信用管理专业课程, 研究企业信用管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记者:中国企业有没有信用管理好的企业? 蒲小雷:就国内企业而言,管理好的企业极少。信用管理是一项立竿见影的管理活动, 我们调查了 20 多家我们曾帮助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企业,经过信用管理一年后,这些企业 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从 14%下降到 9%,赊销额平均上升 13%, 坏帐率平均下降 3.6 个百分点,销售未清帐期(DSO)平均缩短 37 天,市场占有率不同程 度上升,企业现金流量适当,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平均上升 21%。同时,客户信用数据完整, 客户服务质量改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全面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 高。 西方企业将赊销与信用管理排在管理的第一位 记者:西方企业为什么管理得这么好,他们是如何管理的? 蒲小雷:在西方,企业信用管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学科,它作为一门研究学科已经有 100 多年历史。经过研究机构和企业不断完善和实践,这个学科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信用风险、 拖欠、坏帐其实哪个市场经济国家都经历过,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美国六、七十年代, 也曾爆发过企业信用危机,呆坏帐严重,拖欠盛行。后来企业开始重视信用管理,纷纷学 习和运用信用管理技术,最终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即使是现在,西方企业对信用管理同样非常重视。西方调查机构曾做过调查,在企业十 几项管理中,那种管理最重要?赊销与信用管理被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战略管理、生产 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可见信用管理在西方企业的被重视程度。 记者:中国已经加入 WTO,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马上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部门, 企业应该怎么办? 蒲小雷:我们完全可以套用西方企业的发展模式。当时西方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时 候,通行的做法是聘请一家专业信用管理机构,全面指导企业建立"三机制一部门",即通过 专业机构进行人员招聘、培训,信用管理问题诊断,组织机构建立,信用政策制订,客户 档案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评估评级管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等初建工作。在开始阶段
专业机构还可帮助企业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比如客户资信调查、逾期账款追收、信用额 评估等。这样做,企业既省时省力,又不会走弯路走错路,同时又节约了成本。 (人民网1月18日讯)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为促进消费增发1500亿 提问:本报记者王旭 回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吴青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2年第一季度例会上,央行行长 戴相龙、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权威经济专家为今年的货币政策“把脉”,预测“2002 年货币供应量增长13%,现金投放1500亿元以内 今年增发1500亿元的现金,您认为是多还是少?对我国经济又意味着什么? 答:这一货币供应量,充分考虑了我国国内经济运行现实,是比较适度的。去年 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是1400亿元人民币左右,货币信贷总量与经济发展需求是基 本相适应的。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在全球经济发展尚不令人乐观 国内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调控也面临着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政府采取比 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从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 增长。 问:1500亿元的货币供应量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从现在的经济形势看,人民 币是面临贬值还是升值压力呢? 答:就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明显。至于人民币是面临 贬值还是升值压力,在外汇管制政策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受我国加入 WTO影响,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又有增长,贬值的压力不大。而在世界经济不景气 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不希望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大国货币贬值。因此人民币升值的 压力恐怕要更大一些 问:今年人民币是否面临着降息的可能呢? 答:现在许多专家对降息有比较大的预期,降息能让企业减轻贷款成本,也刺激 百姓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出来消费。就我个人观点,目前我国的利率水平已经处于 低位,借款的利息负担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已不是影响其投资和消费的主要问题。 事实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信贷需求主要取决于其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和收入前 景的预期
专业机构还可帮助企业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比如客户资信调查、逾期账款追收、信用额度 评估等。这样做,企业既省时省力,又不会走弯路走错路,同时又节约了成本。 (人民网 1 月 18 日讯)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为促进消费增发 1500 亿 提问:本报记者王旭 回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吴青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2002 年第一季度例会上,央行行长 戴相龙、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权威经济专家为今年的货币政策“把脉”,预测“2002 年货币供应量增长 13%,现金投放 1500 亿元以内”。 问:今年增发 1500 亿元的现金,您认为是多还是少?对我国经济又意味着什么? 答:这一货币供应量,充分考虑了我国国内经济运行现实,是比较适度的。去年 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是 1400 亿元人民币左右,货币信贷总量与经济发展需求是基 本相适应的。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在全球经济发展尚不令人乐观、 国内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调控也面临着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政府采取比 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从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 增长。 问:1500 亿元的货币供应量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从现在的经济形势看,人民 币是面临贬值还是升值压力呢? 答:就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明显。至于人民币是面临 贬值还是升值压力,在外汇管制政策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受我国加入 WTO 影响,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又有增长,贬值的压力不大。而在世界经济不景气 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不希望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大国货币贬值。因此人民币升值的 压力恐怕要更大一些。 问:今年人民币是否面临着降息的可能呢? 答:现在许多专家对降息有比较大的预期,降息能让企业减轻贷款成本,也刺激 百姓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出来消费。就我个人观点,目前我国的利率水平已经处于 低位,借款的利息负担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已不是影响其投资和消费的主要问题。 事实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信贷需求主要取决于其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和收入前 景的预期
城市居民最关心的十大话题物价重回第一 杨晓平 2001年31城市居民最关心的话题依次为物价、就业、医疗体制改革、养老 住房、教育、社会治安、最低收入、贪污腐化、环境。这是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蛇 年岁末与31个省会、直辖市的分支机构采用电话随机调查和街头配额拦访相结合 的方式,在无提示情况下对城市居民关心的生活话题进行的调查结果 “物价”再次升位 当接受调查的1330人被问到“2001年您最关心的话题有哪些?”时,30.3% 的被访者表示是“物价问题”,列十大话题之首 在美兰德信息公司每年进行的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中,“物价问题”关注度已 于1997年退至第三位,近些年位次基本稳定。2001年“物价问题”关注度再次冲 至第一位,反映了我国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刻影响 2001年,市民不再关心一般商品零售物价,他们最关心的是医疗、教育和住房 价格。许多被访者反映,现如今看个感冒几百元,小孩入托赞助费几千元,一个大 学生每年学费加吃住上万元,旧小区拆迁居住条件得到大大改善的同时要搭十多万 元才有新房。 分职业看,关心物价的主要是离退休人员、一般职工、个体工商业者和家庭主妇, 占到关注物价问题人数的51.9% 分地区看,关注物价是各地区普遍倾向。在被调查的31个城市中,21个城市居 民将“物价问题”列在他们最关心的话题之首位,占全部调查城市的67.7% 此次调查居民关注物价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手中有钱准备买汽车、住房等高价 值商品的人,非常关注价格动向。他们持币观望,以便伺机而购。这些人占关注物 价总人数的比例大约10%至20% 高度关注就业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就业形势趋于紧迫。此次调查显示,“就 业问题”提及率为23.5%,列十大生活话题第二位 分职业看,关心“就业问题”的被访者,主要是一般职工、无业人员、自由职业 者和学生,这四类人占关注就业问题居民总数的54.6%
城市居民最关心的十大话题 物价重回第一 杨晓平 2001 年 31 城市居民最关心的话题依次为物价、就业、医疗体制改革、养老、 住房、教育、社会治安、最低收入、贪污腐化、环境。这是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蛇 年岁末与 31 个省会、直辖市的分支机构采用电话随机调查和街头配额拦访相结合 的方式,在无提示情况下对城市居民关心的生活话题进行的调查结果。 “物价”再次升位 当接受调查的 13300 人被问到“2001 年您最关心的话题有哪些?”时,30.3% 的被访者表示是“物价问题”,列十大话题之首。 在美兰德信息公司每年进行的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中,“物价问题”关注度已 于 1997 年退至第三位,近些年位次基本稳定。2001 年“物价问题”关注度再次冲 至第一位,反映了我国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刻影响。 2001 年,市民不再关心一般商品零售物价,他们最关心的是医疗、教育和住房 价格。许多被访者反映,现如今看个感冒几百元,小孩入托赞助费几千元,一个大 学生每年学费加吃住上万元,旧小区拆迁居住条件得到大大改善的同时要搭十多万 元才有新房。 分职业看,关心物价的主要是离退休人员、一般职工、个体工商业者和家庭主妇, 占到关注物价问题人数的 51.9%。 分地区看,关注物价是各地区普遍倾向。在被调查的 31 个城市中,21 个城市居 民将“物价问题”列在他们最关心的话题之首位,占全部调查城市的 67.7%。 此次调查居民关注物价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手中有钱准备买汽车、住房等高价 值商品的人,非常关注价格动向。他们持币观望,以便伺机而购。这些人占关注物 价总人数的比例大约 10%至 20%。 高度关注就业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就业形势趋于紧迫。此次调查显示,“就 业问题”提及率为 23.5%,列十大生活话题第二位。 分职业看,关心“就业问题”的被访者,主要是一般职工、无业人员、自由职业 者和学生,这四类人占关注就业问题居民总数的 54.6%
分年龄看,青年和中年被访者更关注就业问题。20-34岁的青年人和35-49岁 中年人关注就业的人数分别占关注就业问题总人数的37.6%,和36.8%,比其 他年龄组高出20个百分点以上 医改始终受到特别关注 “医疗体制改革”是居民关心的第三大生活话题,提及率为21.9%。 分职业看,关注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是离退休人员、一般职工、事业单位行政人 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务员。这五类人占关注医疗体制改革总人数的68.0% 调查者还发现,不同地区居民关注物价、就业和医疗体制的程度不同。我国华北、 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和西北六大地区居民关注“物价问题”的人数比例均为最 高。其中,华中地区关注度最高,为37.2% 就业形势在多数地区较紧迫。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就业问题 的关注度均列第二位。就业形势在华东地区相对宽松,“就业问题”排在“养老 保险问题”之后,列第四位。 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在华东列第二位,在其他五个地区则列在第三位 六大地区居民对最关心的十大话题的关注程度(%) 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 物价问题 1307|285|294|37.2|266|286 就业问题 1258|20.8|19.|316|20.9|260 医疗体制改革 1254|19.2|22|250|17.3|25.5 1养老保险问题 117.5|152|20.1|194|11.7|19.4 住房体制改革172|195|148|149|12.1|17.7 教育体制改革问题|148|10.5|10.3|10.7|8.0|10.6 社会治安问题 110.9|7.1|6.6|159|1.:8|142 最低收入保障问题|6.1|5.5|3.6|7.5|8.8|8.7 打击贪污腐化问题6.3|4.0|4.0|8.2|3.4|8.7 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丨5.7|3.9|3.6|8.1|4.716.6 31城市居民最关心的十大话题 位次|关心的话题 关注度(%) 11|物价问题 2|就业问题 3|医疗体制改革 21.9 4|养老保险问题 5|住房体制改革159 6|教育体制改革问题|108
分年龄看,青年和中年被访者更关注就业问题。20-34 岁的青年人和 35-49 岁 中年人关注就业的人数分别占关注就业问题总人数的 37.6%,和 36.8%,比其 他年龄组高出 20 个百分点以上。 医改始终受到特别关注 “医疗体制改革”是居民关心的第三大生活话题,提及率为 21.9%。 分职业看,关注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是离退休人员、一般职工、事业单位行政人 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务员。这五类人占关注医疗体制改革总人数的 68.0%。 调查者还发现,不同地区居民关注物价、就业和医疗体制的程度不同。我国华北、 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和西北六大地区居民关注“物价问题”的人数比例均为最 高。其中,华中地区关注度最高,为 37.2%。 就业形势在多数地区较紧迫。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就业问题 的关注度均列第二位。就业形势在华东地区相对宽松,“就业问题”排在“养老 保险问题”之后,列第四位。 “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在华东列第二位,在其他五个地区则列在第三位。 六大地区居民对最关心的十大话题的关注程度(%) ┌─────────┬──┬──┬──┬──┬──┬──┐ │ │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 │物价问题 │30.7│28.5│29.4│37.2│26.6│28.6│ │就业问题 │25.8│20.8│19.1│31.6│20.9│26.0│ │医疗体制改革 │25.4│19.2│22.5│25.0│17.3│25.5│ │养老保险问题 │17.5│15.2│20.1│19.4│11.7│19.4│ │住房体制改革 │17.2│19.5│14.8│14.9│12.1│17.7│ │教育体制改革问题 │14.8│10.5│10.3│10.7│8.0│10.6│ │社会治安问题 │10.9│7.1│6.6│15.9│11.8│14.2│ │最低收入保障问题 │6.1│5.5│3.6│7.5│8.8│8.7│ │打击贪污腐化问题 │6.3│4.0│4.0│8.2│3.4│8.7│ │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5.7│3.9│3.6│8.1│4.7│6.6│ └─────────┴──┴──┴──┴──┴──┴──┘ 31 城市居民最关心的十大话题 ┌──┬─────────┬──────┐ │位次│关心的话题 │关注度(%)│ │1 │物价问题 │30.3 │ │2 │就业问题 │23.5 │ │3 │医疗体制改革 │21.9 │ │4 │养老保险问题 │17.1 │ │5 │住房体制改革 │15.9 │ │6 │教育体制改革问题 │10.8 │
7|社会治安问题 1102 8|最低收入保障问题丨6.2 19|打击贪污腐化问题|5.4 110|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5.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1月22日 (责任编辑:陈云)
│7 │社会治安问题 │10.2 │ │8 │最低收入保障问题 │6.2 │ │9 │打击贪污腐化问题 │5.4 │ │10 │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5.1 │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02 年 1 月 22 日 (责任编辑: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