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卷答案 2.B[“权限”指职权范围,“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撤销”意 为“取消”,“撤回”指“使人回来”或“收回(文件等)”] 3.A[“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B.“心有余悸”与“贪污之初”矛盾:C. “从长计议”指慢慢儿地商量。D.“拍手称快”指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4.C[A项三重否定使表意错误,应删去最后一个“不”;B项表意不明,“演好戏”有“演/好戏” 和“演好/戏”两种理解;D.“购房者”与“买房行动”搭配不当] 5.A[这是对普遍的“专利”意义的解释,范围过大。] 6.D[这是产生基因资源被掠夺的原因] 7.B[将“或然”当做“必然”。这只是人们的主观希望,不一定能实现。] 8.C[备:完备、齐备] 9.D[两个“且”都是副词,“将、将要”。A均作介词,前者表凭借,后者表原因。B前者为助 词在时间词后,补足音节:后者指示代词,“……的人”。C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于是、 就”,后者表并列。] 0.B[⑤⑥都是谈郭君,属“不生者”故排除。] 11.A[楚庄王之忧是亡国之忧。] 2.(1)翻译(8分) ①庄公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还每天担惊害怕的,想要寻求贤能 的人来辅佐他。(3分)(意思对即可) [“君人”(做人们的君主),“服”(使……顺服),“思索”(想要寻求)三处,一处1分。] ②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2分)(意思对即可) [“御”(车夫),“所以亡”(我逃亡的原因:补出省略成分)两处,一处1分。] ③您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 了,因此我没有劝告您。(3分)(意思对即可) [“谀”(谄媚逢迎的话),“恶至言”(厌恶真实的话),“先郭亡”“是以”(译出省略句、宾语 前置句)三处,一处1分] (2)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 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三处1分,满九处即可得3分 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 13.答案(6分) (1)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 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周诗写闲适的蝴蝶陶醉于东风野花之中,表现自己的惬意之情:赵诗埋怨秋风使万物 包括人老去,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表现自己的感情。 文试卷答案第1页共2页
语文试卷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2009 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卷答案 一、 1.D 2.B [“权限”指职权范围,“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撤销”意 为“取消”,“撤回”指“使人回来”或“收回(文件等)”] 3.A [“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 B. “心有余悸”与“贪污之初”矛盾;C. “从长计议”指慢慢儿地商量。D.“拍手称快”指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4.C [ A 项三重否定使表意错误,应删去最后一个“不”;B 项表意不明,“演好戏”有“演/好戏” 和“演好/戏”两种理解;D.“购房者”与“买房行动”搭配不当] 二、5.A [这是对普遍的“专利”意义的解释,范围过大。] 6.D[这是产生基因资源被掠夺的原因] 7.B[将“或然”当做“必然”。这只是人们的主观希望,不一定能实现。] 8.C[备:完备、齐备] 9.D [两个“且”都是副词,“将、将要”。A 均作介词,前者表凭借,后者表原因。B 前者为助 词在时间词后,补足音节;后者指示代词,“……的人”。C 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于是、 就”,后者表并列。] 10.B [⑤⑥都是谈郭君,属“不生者”故排除。] 11.A [楚庄王之忧是亡国之忧。] 12.(1)翻译(8 分) ①庄公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还每天担惊害怕的,想要寻求贤能 的人来辅佐他。(3 分)(意思对即可) [“君人”(做人们的君主),“服”(使……顺服),“思索”(想要寻求)三处,一处 1 分。] ②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2 分)(意思对即可) [“御”(车夫),“所以亡”(我逃亡的原因:补出省略成分)两处,一处 1 分。] ③您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 了,因此我没有劝告您。(3 分)(意思对即可) [“谀”(谄媚逢迎的话),“恶至言”(厌恶真实的话),“先郭亡”“是以”(译出省略句、宾语 前置句)三处,一处 1 分] (2)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 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三处 1 分,满九处即可得 3 分。 /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 13.答案(6 分) (1)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一 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周诗写闲适的蝴蝶陶醉于东风野花之中,表现自己的惬意之情;赵诗埋怨秋风使万物 包括人老去,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表现自己的感情
4.(5分,一处1分) (1)①楚天千里清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李清照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 (2)①余独好修以为常②慨当以慷③柳永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 5.(2分)A(A项错在“某些暴民联合起来追捕现实生活中的人”) 16.(3分,写出3条即可,每条1分) 1)让“被人肉者”承受超出法律的惩罚 2)教训一个丧失了人道主义情怀的女生 )声讨一个骗取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 4)暴露“铜须门”、“虐猫案”等事件 5)搜索客们借实施“道德正义”之名,曝光他人隐私 17.(3分)(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18.(3分)答:①暗示情节,小说的情节虽不是很复杂,但都以琴声为背景,都与琴声有关 ②刻画人物,突出了他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地位;③突出主题,他在灾难面前镇静沉着、勇于牺 牲的精神深入人心。(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点要围绕情节、主题、人物等要素。每点1分) 19.(6分)答:①平时,琴声陪伴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帮助乡亲们度过一天天的劳累 ②危急时,乡亲们从琴声中获得启示、信念、力量,灵魂得以净化,平静的应对,最终转危为 安:③琴声帮助乡亲们认识到它不只是一个聋子,更是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大意相同即可 内容要点要围绕情节的推进展开。每点2分) 20.(5分)答:①他虽然是一个聋子,(1分)②但是执著地追求艺术,演奏技艺高超,对作品 有独到的领悟能力,(2分)③在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2分)(大意相同即可,内容 要点要围绕身体、艺术、思想境界等展开。) 21.(4分)答:(1)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生 的希望也就在眼前。(2分)(2)他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 琴王。(2分)(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与语境和小说主题相合。) 22.(4分,两处1分) 2) ⑦ 23.(3分)该漫画讽剌了只顾各自埋头干活,不看方向、不讲协作的高耗低效的工作方式。(意 思对即可) 24.(2分,全对得满分,否则0分)①④⑤⑥③② 25.依据200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评分标准和2009年天津卷《考试说明》评阅。 语文试卷答案第2页共2页
语文试卷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 14.(5 分,一处 1 分) (1)①楚天千里清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李清照 莫道不消魂 人比黄花瘦 (2)①余独好修以为常 ② 慨当以慷 ③柳永 烟柳画桥 参差十万人家 15.(2 分)A (A 项错在“某些暴民联合起来追捕现实生活中的人”) 16.(3 分,写出 3 条即可,每条 1 分) 1)让“被人肉者”承受超出法律的惩罚。 2)教训一个丧失了人道主义情怀的女生。 3)声讨一个骗取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 4)暴露“铜须门”、“虐猫案”等事件。 5)搜索客们借实施“道德正义”之名,曝光他人隐私。 17.(3 分)(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18.(3分)答:①暗示情节,小说的情节虽不是很复杂,但都以琴声为背景,都与琴声有关; ②刻画人物,突出了他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地位;③突出主题,他在灾难面前镇静沉着、勇于牺 牲的精神深入人心。(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点要围绕情节、主题、人物等要素。每点1分) 19.(6分)答:①平时,琴声陪伴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帮助乡亲们度过一天天的劳累; ②危急时,乡亲们从琴声中获得启示、信念、力量,灵魂得以净化,平静的应对,最终转危为 安;③琴声帮助乡亲们认识到它不只是一个聋子,更是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大意相同即可, 内容要点要围绕情节的推进展开。每点2分) 20.(5分)答:①他虽然是一个聋子,(1分)②但是执著地追求艺术,演奏技艺高超,对作品 有独到的领悟能力,(2分)③在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2分)(大意相同即可,内容 要点要围绕身体、艺术、思想境界等展开。) 21.(4 分)答:(1)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生 的希望也就在眼前。(2 分)(2)他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 琴王。(2 分)(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与语境和小说主题相合。) 22.(4 分,两处 1 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 )、“ ”( ), ,“ ” , 23. (3 分)该漫画讽刺了只顾各自埋头干活,不看方向、不讲协作的高耗低效的工作方式。(意 思对即可) 24. (2 分,全对得满分,否则 0 分)①④⑤⑥③② 25.依据 2008 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评分标准和 2009 年天津卷《考试说明》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