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小动物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 陈佳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 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 境中的小动物。 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校园平面图,课件 教师课前寻找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借助校园平面图,进行合理分组, 划定寻访范围。 学生:调查记录表,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哪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为例。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寻访小动物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 陈佳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 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 境中的小动物。 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校园平面图,课件 教师课前寻找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借助校园平面图,进行合理分组, 划定寻访范围。 学生:调查记录表,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哪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为例。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蜗牛(一)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 动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蜗牛,课件。 学生:蜗牛,放大镜,棉线,玻璃片,纸杯。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 和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蜗牛(一)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 动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蜗牛,课件。 学生:蜗牛,放大镜,棉线,玻璃片,纸杯。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 和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 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 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黏液,能对刺激做出反 应。 (备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 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 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黏液,能对刺激做出反 应。 (备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蜗牛(二)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三、教学准备 教师:蜗牛,有孔的菜叶 学生:蜗牛,放大镜,杯子,水,菜叶等各种食物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回顾蜗牛的身体特征,运动特点。 授课: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经过一周的饲养,同学们一定有了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交流一下在饲养蜗牛时的发现 和遇到的困难。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 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物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蜗牛(二)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三、教学准备 教师:蜗牛,有孔的菜叶 学生:蜗牛,放大镜,杯子,水,菜叶等各种食物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回顾蜗牛的身体特征,运动特点。 授课: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经过一周的饲养,同学们一定有了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交流一下在饲养蜗牛时的发现 和遇到的困难。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 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物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观察指导: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 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结课: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观察指导: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 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结课: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蚯蚓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 陈佳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 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蚯蚓 学生:蚯蚓,放大镜,水盘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导入:ppt播放蚯蚓视频 授课: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 和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蚯蚓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 陈佳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 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蚯蚓 学生:蚯蚓,放大镜,水盘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导入:ppt 播放蚯蚓视频 授课: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 和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 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 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 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 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结课: 我们通过饲养蜗牛,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果我们也将这些蚯蚓饲养一段时间,一定也能 发现许多关于蚯蚓的秘密。 建议:课后继续饲养蚯蚓,观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 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 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 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 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结课: 我们通过饲养蜗牛,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果我们也将这些蚯蚓饲养一段时间,一定也能 发现许多关于蚯蚓的秘密。 建议:课后继续饲养蚯蚓,观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蚂蚁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学生:蚂蚁,放大镜,昆虫盒,面包屑,白糖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 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蚂蚁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学生:蚂蚁,放大镜,昆虫盒,面包屑,白糖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 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 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 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 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 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结课:进一步了解蚂蚁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蚂蚁的秘密,还需要持续地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请同学们在课外继续 去观察蚂蚁的活动,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 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 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 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 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结课:进一步了解蚂蚁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蚂蚁的秘密,还需要持续地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请同学们在课外继续 去观察蚂蚁的活动,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