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 、【2019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根据课文《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 D.彼竭我盈,故克之(士气正旺盛) 11.下列每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必以分人咨臣以当世之事 B.战于长勺试用于昔曰 C.可以一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忠之属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12.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了曹刿这个深谋远虑,军事才能出众的平民英雄形象 B.之所以说鲁庄公“鄙”,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君主,大敌当前却不知道该依靠谁战,又如何而战,甚 至打胜了也不知道胜在何处。 C.曹刿主动请见时受到其乡人的阻止,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同时表现了曹刿对国家大 事主动担当的责任感 D.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鲁国决胜的策略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军 事上后发制人、谨慎小心”。 1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 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 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 庄公是一个昏君 【答案】10.C11.A12.C13.D 【解析】 【10题详解】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 【11题详解】
1 专题 11:文言文阅读(课内) 一、【2019 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根据课文《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 D.彼竭我盈.,故克之(士气正旺盛) 11.下列每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必以分人 咨臣以当世之事 B.战于长勺 试用于昔曰 C.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忠之属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12.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了曹刿这个深谋远虑,军事才能出众的平民英雄形象。 B.之所以说鲁庄公“鄙”,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君主,大敌当前却不知道该依靠谁战,又如何而战,甚 至打胜了也不知道胜在何处。 C.曹刿主动请见时受到其乡人的阻止,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同时表现了曹刿对国家大 事主动担当的责任感。 D.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鲁国决胜的策略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军 事上后发制人、谨慎小心”。 1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 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 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 庄公是一个昏君。 【答案】10.C11.A12.C13.D 【解析】 【10 题详解】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 【11 题详解】
A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倒装句,“以当世之事咨臣” B倒装句。C省略句。D省略句。 【12题详解】 C项“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错误,应是不相信。 【13题详解】 D项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分析不正确。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 意见的一面 【点睛】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 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 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 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 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 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 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 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 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 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 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 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二、【2019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根据课文《出师表》,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 B.攘除奸凶攘除:铲除 C.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 D.至于斟酌损益损益:得失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 A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倒装句,“以当世之事咨臣”。 B 倒装句。C 省略句。D 省略句。 【12 题详解】 C 项“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错误,应是不相信。 【13 题详解】 D 项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分析不正确。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 意见的一面。 【点睛】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 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 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 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 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 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 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 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 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 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 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 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二、【2019 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根据课文《出师表》,完成下列小题。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 B.攘除..奸凶 攘除:铲除 C.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 D.至于斟酌损益.. 损益:得失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何以战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公问其故 C.可计日而待也 三而竭 D.恢弘志士之气 公将鼓之 17.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劝勉刘禅的奏章,开篇分析蜀汉的危机形势,意在引起后主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 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和“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D.文章结尾,诸葛亮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继承先帝遗志 【答案】14.C15.C16.C17.C 【解析】 【14题详解】 C.由是感激感激:感动奋激。 【15题详解】 A开张: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B不同:古义:偏义复词,单指“异”,不同:今义: 不同和相同。C叹息:痛心遗憾。D所以:古义:……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今义:表示因果关 系 【16题详解】 A用来/凭借。B他们/代词,指曹刿。C却。D助词,的/语气助词,没有意义,只占一个音节。 【17题详解】 C项错误,“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白帝城托孤、辅佐刘禅:攘除奷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点睛】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 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 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 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 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
3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何以.战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公问其.故 C.可计日而.待也 三而.竭 D.恢弘志士之.气 公将鼓之. 17.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劝勉刘禅的奏章,开篇分析蜀汉的危机形势,意在引起后主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 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和“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D.文章结尾,诸葛亮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继承先帝遗志。 【答案】14.C15.C16.C17.C 【解析】 【14 题详解】 C.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奋激。 【15 题详解】 A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B 不同:古义:偏义复词,单指“异”,不同;今义: 不同和相同。C 叹息:痛心遗憾。D 所以:古义:……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今义:表示因果关 系。 【16 题详解】 A 用来/凭借。B 他们/代词,指曹刿。C 却。D 助词,的/语气助词,没有意义,只占一个音节。 【17 题详解】 C 项错误,“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白帝城托孤、辅佐刘禅;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点睛】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 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 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 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 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
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 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 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 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 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 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 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 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 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 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 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 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 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 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 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 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 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 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三、【2019届安山西省中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 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 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 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 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 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 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 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 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 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 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 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 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 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 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 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 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 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 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 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三、【2019 届安山西省中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 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 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 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ing):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o):厨房。④饿莩(pi如o):饿死的人。⑤ :带领。⑥恶(w):表示反问的语气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群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刺 (2)臣之妻私臣私: (3)孟子对曰对: (4)且人恶之且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兽相食,且人恶之。 1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杀人以梃与刃 1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乙文强 调的是 1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16.从以上两段文字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0.(1).指责(2).偏爱(3).回答(4).尚且11.D 12.(1)这就是所谓的身居在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战胜敌国(2)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 厌恶 13.杀人/以梃与刃 14.乙文强调的是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 15.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 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 16.符合题意即可
5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 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 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g):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 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___________ (2)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 (3)孟子对曰 对:___________ (4)且人恶之 且:___________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兽相食,且人恶之。 1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杀人以梃与刃 1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乙文强 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16.从以上两段文字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0.(1).指责 (2).偏爱 (3).回答 (4).尚且 11.D 12.(1)这就是所谓的身居在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战胜敌国(2)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 厌恶 13.杀人/以梃与刃 14.乙文强调的是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 15.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 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 16.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 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刺”:指责。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且”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1题详解】 D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都是“不同”之意。A前者“战胜”,后者“优美的”。B前者“对” 后者“比”。C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且”:尚且。“恶”:厌恶。还有 “战胜于朝廷”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的翻译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 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杀人/以梃与刃。译为: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 此题要注意“以梃与刃”为状语后置。注意把谓语部分(杀人)与状语部分(以梃与刃)之间划开。 【14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要点内容的概括。乙文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 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几句分析,讲的是国 君应施行仁政的道理。所谓“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这也是孟子劝谏的 目的。 【15题详解】 分析两文所使用的类比手法。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 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根据题干中“类比手法奉劝国君”一句,再结合文段分析,甲文是如何类比的, 乙文是如何类比的,写清楚即可。邹忌将生活中“比美”这一现象与齐威王治理国家进行类比。生动委婉 易于让人接受。孟子把用刀杀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用施行仁政的方法来治理国家 【16题详解】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 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两文文的中心,看看两文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 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作为国君要从善如流、施行 仁政,作为臣子要勇于劝谏、善于劝谏等角度作答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
6 【解析】 【10 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 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刺”:指责。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且”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1 题详解】 D 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都是“不同”之意。A 前者“战胜”,后者“优美的”。B 前者“对”, 后者“比”。C 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且”:尚且。“恶”:厌恶。还有 “战胜于朝廷”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的翻译。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 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杀人/以梃与刃。译为: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 此题要注意“以梃与刃”为状语后置。注意把谓语部分(杀人)与状语部分(以梃与刃)之间划开。 【14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要点内容的概括。乙文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 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几句分析,讲的是国 君应施行仁政的道理。所谓“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这也是孟子劝谏的 目的。 【15 题详解】 分析两文所使用的类比手法。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 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根据题干中“类比手法奉劝国君”一句,再结合文段分析,甲文是如何类比的, 乙文是如何类比的,写清楚即可。邹忌将生活中“比美”这一现象与齐威王治理国家进行类比。生动委婉, 易于让人接受。孟子把用刀杀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用施行仁政的方法来治理国家。 【16 题详解】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 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两文文的中心,看看两文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 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作为国君要从善如流、施行 仁政,作为臣子要勇于劝谏、善于劝谏等角度作答。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
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 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 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 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 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 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 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二)译文: 梁惠王说:“我乐意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 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问:“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 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 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四、【2019届湖北丹江口九年级3月诊】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皆若空游无所依至若春和景明 C.潭中鱼可百许头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似与游者相乐 乐之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7 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 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 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 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 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 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 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二)译文: 梁惠王说:“我乐意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 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问:“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 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 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四、【2019 届湖北丹江口九年级 3 月诊】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皆若.空游无所依 至若.春和景明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似与游者相乐. 心乐.之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的人来人往,为下文写 环境“寂寥无人”“其境过清”打伏笔。这里的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B.作者游小石潭时感情随所见所闻而变化,开头心情快乐,这从作者“心乐之”及对游鱼的那种“似 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作者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直接说出。 C.本文中,作者的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他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 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 悲凉的心情就又流露出来。 D.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静与自己心境的凄清进行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 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2.作者对小石潭中游鱼活动状态进行了细致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9.A20.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 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21.A 22.运用对比手法,将鱼儿自由快乐地游来游去与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自由快乐 生活的向往 【解析】 【19题详解】 A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都是“因为”之意。B前者“好像”,后者“至若”为“至于”之意。 C前者“大约”,后者“可以”。D前者“取乐”,后者“以……为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 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忽明忽暗。 【21题详解】 A“点明小石潭的人来人往”错。小石潭是幽静的景致。 【22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把握。正面写鱼,侧面写水,为了反衬水的清澈。突出前文描写水清的“水尤 清冽”。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但水的澄澈透明由游鱼的生动形态反映出来,还写鱼儿 好像在和游人嬉戏,将鱼儿自由快乐地游来游去与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进行对比,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 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
8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的人来人往,为下文写 环境“寂寥无人”“其境过清”打伏笔。这里的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B.作者游小石潭时感情随所见所闻而变化,开头心情快乐,这从作者“心乐之”及对游鱼的那种“似 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作者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直接说出。 C.本文中,作者的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他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 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 悲凉的心情就又流露出来。 D.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静与自己心境的凄清进行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 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2.作者对小石潭中游鱼活动状态进行了细致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9.A20.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 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21.A 22.运用对比手法,将鱼儿自由快乐地游来游去与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自由快乐 生活的向往 【解析】 【19 题详解】 A 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都是“因为”之意。B 前者“好像”,后者“至若”为“至于”之意。 C 前者“大约”,后者“可以”。D 前者“取乐”,后者“以……为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 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忽明忽暗。 【21 题详解】 A“点明小石潭的人来人往”错。小石潭是幽静的景致。 【22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把握。正面写鱼,侧面写水,为了反衬水的清澈。突出前文描写水清的“水尤 清冽”。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但水的澄澈透明由游鱼的生动形态反映出来,还写鱼儿 好像在和游人嬉戏,将鱼儿自由快乐地游来游去与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进行对比,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 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
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 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 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 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 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 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 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 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 一个叫做奉壹。 五、【2019届广西钦州九年级下学科素养测试】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 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浙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洋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 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寻十余里,无迹 未果,寻病终 C.必于石下边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D.是非木柿 斯是陋室 14.下列句了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求之于上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求石兽于水中 躬耕于南阳
9 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 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 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 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 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 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 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 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 一个叫做奉壹。 五、【2019 届广西钦州九年级下学科素养测试】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 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浙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洋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 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阅.十余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寻.十余里,无迹 未果,寻.病终 C.必于石下边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D.是.非木杮 斯是.陋室 14.下列句了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求之.于上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求石兽于.水中 躬耕于.南阳
C.然则天下之事 入则无法家拂士 D.盖石性坚重 盖竹柏影也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说明了“天下事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 律,切不可按照常理主观臆断”的道理。 B.文章写僧人们打捞石兽时,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 迹”交待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 C.文章对讲学家和老河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闻之笑日”四字刻画出讲学家自负而又 轻蔑的神态,而老河兵的“笑”则显示出他的胸有成竹 D.文章叙事,脉络分明,逐层深入,结构严谨。叙事之后,以简洁的抒情结束全篇,揭示题旨,有画 龙点睛的作用。 1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答案】13.C14.B15.D 16.(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2)到石头一半深的时候,石 头必定向后倾倒在空洞里。 【解析】 【13题详解】 C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都翻译为“成为”。A经历/阅读。B寻找/不久。D这/判断动词“是” 【14题详解】 B加点词用法相同,都是介词“在”之意。A代词,代石兽/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那 么/如果。D语气词,承接上文,表示申说理由或推测原因/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15题详解】 D“叙事之后,以简洁的抒情结束全篇”对文章理解有误。应是“叙事之后,以简洁的议论结束全篇 【16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是”:这。“木柿”:木片。“去”: 离开。“倒掷”:向后倾倒。“坎穴”:坑洞 【点睛】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 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 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10 C.然则.天下之事 入则.无法家拂士 D.盖.石性坚重 盖.竹柏影也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说明了“天下事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 律,切不可按照常理主观臆断”的道理。 B.文章写僧人们打捞石兽时,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 迹”交待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 C.文章对讲学家和老河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闻之笑日”四字刻画出讲学家自负而又 轻蔑的神态,而老河兵的“笑”则显示出他的胸有成竹。 D.文章叙事,脉络分明,逐层深入,结构严谨。叙事之后,以简洁的抒情结束全篇,揭示题旨,有画 龙点睛的作用。 1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答案】13.C14.B15.D 16.(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 (2)到石头一半深的时候,石 头必定向后倾倒在空洞里。 【解析】 【13 题详解】 C 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都翻译为“成为”。A 经历/阅读。B 寻找/不久。D 这/判断动词“是”。 【14 题详解】 B 加点词用法相同,都是介词“在”之意。A 代词,代石兽/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那 么/如果。D 语气词,承接上文,表示申说理由或推测原因/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15 题详解】 D“叙事之后,以简洁的抒情结束全篇”对文章理解有误。应是“叙事之后,以简洁的议论结束全篇”。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是”:这。“木杮”:木片。“去”: 离开。“倒掷”:向后倾倒。“坎穴”:坑洞。 【点睛】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 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 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