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诗歌鉴赏 、【2019届湖北黄石初三一模】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是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13.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12.A13.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噪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 边塞特异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 【解析】 【12题详解】 A项理解有误。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 为国建功的情怀 【13题详解】 本题考査诗歌关键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 要求作答。“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 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崇山峻 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 特殊背景。 【2019届安山西省中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②陂:池。这里指池边 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7.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18.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 专题 13:诗歌鉴赏 一、【2019 届湖北黄石初三一模】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是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13.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12.A13.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噪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 边塞特异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 【解析】 【12 题详解】 A 项理解有误。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 为国建功的情怀。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 要求作答。“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 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崇山峻 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 特殊背景。 二、【2019 届安山西省中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②陂:池。这里指池边 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7.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18.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7.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 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8.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 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解析】 【17题详解】 题干要求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诗题“北陂杏花”点明了诗歌的题材, 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之物是“杏花”,所处环境是“北陂”。首句先写晶莹清澈、清雅可人的“一陂 春水”,突出杏花生长的环境的清丽、洁净,烘托出傍水而开的杏花雅致清艳俏丽之美,“一陂春水”环 绕着盛开的杏花,杏花与环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颔联从“杏花”与杏花在水中的倒影两个不同角度, 用“妖娆”来状写杏花的鲜艳绚丽。水中倒影荡漾,岸上的杏花绚丽繁茂,共同妖娆于大自然的山水间 花与影相互映衬,相映生辉。此时大地还是一片萧索,只有这杏花的形和影傲然开放在天地之间,从而昭 示了春天的到来及其美丽,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8题详解】 考查对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把握。“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可看出诗人不仅仅是在 赞颂杏花,主要是借杏花表达诗人的感情:要保持自己如北陂杏花那样像雪一样纯洁美好的品性,决不成 为任人碾压的尘土。依据步骤,形成的答案: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 花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 三、【2019届湖北丹江口九年级3月诊】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 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 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 声音 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2 【答案】17.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 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8.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 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解析】 【17 题详解】 题干要求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诗题“北陂杏花”点明了诗歌的题材, 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之物是“杏花”,所处环境是“北陂”。首句先写晶莹清澈、清雅可人的“一陂 春水”,突出杏花生长的环境的清丽、洁净,烘托出傍水而开的杏花雅致清艳俏丽之美,“一陂春水”环 绕着盛开的杏花,杏花与环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颔联从“杏花”与杏花在水中的倒影两个不同角度, 用“妖娆”来状写杏花的鲜艳绚丽。水中倒影荡漾,岸上的杏花绚丽繁茂,共同妖娆于大自然的山水间, 花与影相互映衬,相映生辉。此时大地还是一片萧索,只有这杏花的形和影傲然开放在天地之间,从而昭 示了春天的到来及其美丽,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8 题详解】 考查对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把握。“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可看出诗人不仅仅是在 赞颂杏花,主要是借杏花表达诗人的感情:要保持自己如北陂杏花那样像 雪一样纯洁美好的品性,决不成 为任人碾压的尘土。 依据步骤,形成的答案:通过对 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 花这一形象 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 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 三、【2019 届湖北丹江口九年级 3 月诊】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 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 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 声音。 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2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答案】23.D24.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 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 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从中任选一个方面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23题详解】 D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 向吧。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 虽寿》四章结尾都是这句话。所以“卒章显志”“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错。 【24题详解】 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前提。本诗歌的手法比较多,要选择比 较重要的来分析。如《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 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 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再如“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 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四、【2019届广西钦州九年级下学科素养测试】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玉盘”形容餐具华贵,“十千”“万钱”形容美酒佳肴的价格很高,诗人却“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之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真实情景, 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C.“闲来垂的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中,诗人引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两位历史人物的经 历,激起了诗人对前途、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并坚信远大的 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答案】B 【解析】 【详解】B对诗歌赏析有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是诗人的想象,并非真实情景
3 2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答案】23.D24.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 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 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从中任选一个方面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23 题详解】 D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 向吧。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观沧海》《 冬十月》《土不同》《龟 虽寿》四章结尾都是这句话。所以“卒章显志”“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错。 【24 题详解】 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前提。本诗歌的手法比较多,要选择比 较重要的来分析。如《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 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 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再如“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 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四、【2019 届广西钦州九年级下学科素养测试】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金樽”“玉盘”形容餐具华贵,“十千”“万钱”形容美酒佳肴的价格很高,诗人却“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之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真实情景, 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C.“闲来垂的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中,诗人引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两位历史人物的经 历,激起了诗人对前途、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并坚信远大的 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答案】B 【解析】 【详解】B 对诗歌赏析有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是诗人的想象,并非真实情景
五、【2019届河南平顶山初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 【答案】19.修辞角度示例:(1)“双关”:“惶恐”和“零丁”一语双关,既指两个地名,又写出 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2)“对偶”:“惶恐滩”对“零丁洋”,“说惶恐”对“叹零丁”,对仗 工整,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这两句彰显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舍生取义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 【解析】 【19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先要写出其运用的写作手法,然后写出表达的情感。“惶恐滩头 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 丁”,巧借地名的谐音双关,进而表达出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危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命运的担忧 【20题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整首诗的理解,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 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的意思“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可抓住诗 句中“谁无死”、“丹心”、“汗青”等词语来理解 六、【2019届河南许昌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19.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8.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 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19.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站得高,看的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 进取精神。 【解析】 【18题详解】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
4 五、【2019 届河南平顶山初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 【答案】19.修辞角度示例:(1)“双关”:“惶恐”和“零丁”一语双关, 既指两个地名,又写出 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2)“对偶”:“惶恐滩”对“零丁洋”,“说惶恐”对“叹零丁”,对仗 工整,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20.这两句彰显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舍生取义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 【解析】 【19 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先要写出其运用的写作手法,然后写出表达的情感。“惶恐滩头 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 丁”,巧借地名的谐音双关,进而表达出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危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命运的担忧。 【20 题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整首诗的理解,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 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的意思“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可抓住诗 句中“谁无死”、“丹心”、“汗青”等词语来理解。 六、【2019 届河南许昌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8.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19.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8.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 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19.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站得高,看的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 进取精神。 【解析】 【18 题详解】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
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岀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通过塔髙联想到登塔所见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19题详解】 考查诗句的表现手法的类型及对表现诗人人生态度的作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为借景抒情(“浮云遮望眼”用典也可),寓抽象 义理于具体事物之中,感情奔放,气势磅礴,风格有劲且有力。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豁达的心情。体 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揭示了要排除前方阻碍,提升自我,得到认识的飞 跃的道理 七、【2019届湖北广水市九年级3月模拟】古代诗歌阅读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 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②“骚人”二句:“骚人”、“楚 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桂花虽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却秉性温雅柔和。她又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 君子,贏得了世人的敬佩。 B.“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李清照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可见她对梅花和菊 花的厌弃 C.李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先贤屈原,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 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D.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 堪称别开生面。 1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思想感情? 【答案】10.B11.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査对诗文理解与赏析。词句“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的意思是:梅花肯定 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梅 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 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突 出了桂花的美好,表达对桂花赞美之情。并不是说“对梅花和菊花的厌弃”。故答案为B
5 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通过塔高联想到登塔所见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19 题详解】 考查诗句的表现手法的类型及对表现诗人人生态度的作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为借景抒情(“浮云遮望眼”用典也可),寓抽象 义理于具体事物之中,感情奔放,气势磅礴,风格有劲且有力。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豁达的心情。体 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揭示了要排除前方阻碍,提升自我,得到认识的飞 跃的道理。 七、【2019 届湖北广水市九年级 3 月模拟】古代诗歌阅读 鹧鸪天·桂花①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②。 【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 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 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②“骚人”二句:“骚人”、“楚 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桂花虽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却秉性温雅柔和。她又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 君子,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B.“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李清照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可见她对梅花和菊 花的厌弃。 C.李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先贤屈原,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 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D.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 堪称别开生面。 1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思想感情? 【答案】10.B11.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理解与赏析。词句“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的意思是:梅花肯定 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梅 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 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突 出了桂花的美好,表达对桂花赞美之情。并不是说“对梅花和菊花的厌弃”。故答案为 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査对诗文主旨的理解。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将桂花或与群花作比,或与梅菊陪衬,或 评定古人,从多层次的叙写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桂花”那超尘脱俗的特点,表达了对桂花由衷的赞美 和崇敬。据此分析作答。 八、【2019届湖北孝感初中学业水平调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 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甲】诗“西北望,射天狼”中的“天狼”是星名,也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词中以之喻指 14.【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都已是盛年不再,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以具体词句结合人物身 份加以分析。 【答案】13.入侵中原的西夏 14.甲诗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出苏轼十分期待被朝廷重用,“西北望,射天狼”,表达 苏轼渴望保家卫国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乙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达曹操自强不息、老而弥坚、 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 【解析】 【13题详解】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14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甲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表达苏轼渴 望保家卫国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乙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内蕴着一股自 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
6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主旨的理解。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将桂花或与群花作比,或与梅菊陪衬,或 评定古人,从多层次的叙写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桂花”那超尘脱俗的特点,表达了对桂花由衷的赞美 和崇敬。据此分析作答。 八、【2019 届湖北孝感初中学业水平调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 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甲】诗“西北望,射天狼”中的“天狼”是星名,也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词中以之喻指 。 14.【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都已是盛年不再,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以具体词句结合人物身 份加以分析。 【答案】13.入侵中原的西夏 14.甲诗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出苏轼十分期待被朝廷重用,“西北望,射天狼”,表达 苏轼渴望保家卫国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乙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达曹操自强不息、老而弥坚、 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 【解析】 【13 题详解】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14 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甲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表达苏轼渴 望保家卫国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乙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内蕴着一股自 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
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 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九、【2019届湖南益阳中考模拟】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10.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11.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12.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答案】10.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 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3分) 11.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3分)12.例如: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2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即可。“挣”字,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梅和雪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并领悟诗歌内涵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分析后两句中蕴含的晢理即 可。结合“各有所长”分析。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与二者相关的诗句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十、【2019届江西赣州、瑞金中考3月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①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②黄庭坚
7 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 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九、【2019 届湖南益阳中考模拟】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10.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11.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12.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答案】10.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 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3 分) 11.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3 分)12.例如: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2 分)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即可。“挣”字,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梅和雪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并领悟诗歌内涵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分析后两句中蕴含的哲理即 可。结合“各有所长”分析。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与二者相关的诗句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十、【2019 届江西赣州、瑞金中考 3 月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①寄黄几复③ 黄庭坚②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④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⑤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⑥溪藤。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 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②黄庭坚
(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③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 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④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⑤蕲(qi):祈求⑥瘴( zhang)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溪:相当于“烟” 6.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作者所居住的地点,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 B.颔联作者回忆了十年前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故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友人。 C.颈联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友人的为人和处境 D.尾联尾联以“想见”领起,写了友人人老仍然刻苦读书,并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7.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的孤单寂寞,借酒消愁。 B.颔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突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颈联作者暗示着“友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一心为国,为什么还得不到重用”的不平之意。 D.这首诗巧用对比,匠心独运,凸显了诗人情感,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答案】6.C7.A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査对古代诗词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答案为C。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从“持 家”、“治病”两个方面表现友人的为人和处境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的初步鉴赏的能力。答案为A。这首诗主要抒写了 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十一、【2019届江西高安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驹(宋)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释: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②顾藉:顾念,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切题,写冬日的气候物色。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 B.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 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
8 (1045 年 8 月 9 日﹣1105 年 5 月 24 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③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 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④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⑤蕲(qí):祈求 ⑥瘴(zhàng)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溪:相当于“烟”。 6.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作者所居住的地点,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 B.颔联作者回忆了十年前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故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友人。 C.颈联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友人的为人和处境。 D.尾联尾联以“想见”领起,写了友人人老仍然刻苦读书,并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7.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的孤单寂寞,借酒消愁。 B.颔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突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颈联作者暗示着“友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一心为国,为什么还得不到重用”的不平之意。 D.这首诗巧用对比,匠心独运,凸显了诗人情感,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答案】6.C7.A 【解析】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古代诗词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答案为 C。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从“持 家”、“治病”两个方面表现友人的为人和处境。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的初步鉴赏的能力。答案为 A。这首诗主要抒写了 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十一、【2019 届江西高安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驹(宋)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②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释: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②顾藉:顾念。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切题,写冬日的气候物色。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 B.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 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
C.颈联由写景转入议论,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 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D.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挂心呢?这里的 老、病、愁都与寒冬暮景有内在的联系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情调低落。 B.诗的前四句都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满目暗淡萧瑟,哀凉孤苦,已或多或少流露了诗人的心境。 C.颈联诗人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 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 D.“飞鸿摩月堕孤音”中“摩”“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的自高而下, 而且传达出听者心惊神凄的感受。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苦无依的身世。 【答案】6.C7.D 【解析】 【6题详解】 C项错误,应为由写景转入抒情 【7题详解】 D项错误,应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 十二、【2019届辽宁沈阳中考模拟】诗歌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词的上阕描写了 的壮观场面:下阕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9.密州出猎(出城打猎、狩猎、出猎);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10.这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表达了渴望被 朝廷重用的情感。(2分)运用典故,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 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 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東。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 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
9 C.颈联由写景转入议论,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 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D.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挂心呢?这里的 老、病、愁都与寒冬暮景有内在的联系。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情调低落。 B.诗的前四句都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满目暗淡萧瑟,哀凉孤苦,已或多或少流露了诗人的心境。 C.颈联诗人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 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 D.“飞鸿摩月堕孤音”中“摩”“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的自高而下, 而且传达出听者心惊神凄的感受。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苦无依的身世。 【答案】6.C7.D 【解析】 【6 题详解】 C 项错误,应为由写景转入抒情。 【7 题详解】 D 项错误,应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 十二、【2019 届辽宁沈阳中考模拟】诗歌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的壮观场面;下阕抒写了词人________的豪情壮志。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9.密州出猎(出城打猎、狩猎、出猎);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10.这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表达了渴望被 朝廷重用的情感。(2 分)运用典故,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9 题详解】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 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 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 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
劲和豪兴来。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 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 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 髙,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仼,赴边疆抗敌。那时, 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10题详解】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 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 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 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 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 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 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的能力 点评:我们首先要知道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衬托对比、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实写虚写、借景抒情等。对于内容的理解,则要根据诗文大意及景物特征等综合分 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 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选择哪个角 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十三、【2019届山东济宁初三模拟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12.三、四句运用 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 的心情 【答案】11.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12.(1).白描 (2).心自安闲极度愉悦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査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一个 “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
10 劲和豪兴来。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 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 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 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 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10 题详解】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 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 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 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 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 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 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的能力。 点评:我们首先要知道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衬托对比、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实写虚写、借景抒情等。对于内容的理解,则要根据诗文大意及景物特征等综合分 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 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选择哪个角 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十三、【2019 届山东济宁初三模拟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12.三、四句运用_______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 ____________的心情。 【答案】11.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12.(1).白描 (2).心自安闲极度愉悦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一个 “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