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翅目Diptera 蚊、蛇、蝇、蚋等种类
双翅目Diptera 蚊、虻、蝇、蚋等种类
形态特征 1.体长:0.5-50mm,翅展:1~100mm 体形:较短而细,或阔,稍扁平或圆筒形,少数种类几成球形。 体色:暗色,鲜艳及金属色等;体壁薄,羊皮纸状而有弹性,柔软或坚韧,大多 有毛,刚毛及棘等,有些种类体躯及翅有鳞片。 单眼與 2.头部: 单跟后磔 前顶梨 头式 下口式或几成下口式, 内顶磷 后顶磷 头小有颈,活动自如。 外顶磷 侧领磷 复眼 很大,常占头部的大部分。 额兴 间颜梨 单眼 3个,额上三角形排列, 新月片 侧颜 整绅 侧顿磷 若干科无单眼。 中颇板 侧顿 娇媚 下侧领 额 间额与侧额。 颜磷 额囊缝一额区的“∩”沟,亦称额胞 触角飞 口缘磷 ▣上片 毛蚊科 尊蚊科虻科 就科 丽蝇科寄蝇科 触角一一长角亚目:6~18节,多达40节,除基2节外,各环节相似。 短角亚目3节,有的第3节末端有长突起—节芒。 Inse芹角班耳荔第3带本群面有觫角蒸k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形态特征 1.体长:0.5~50 mm,翅展:1~100 mm 体形:较短而细,或阔,稍扁平或圆筒形,少数种类几成球形。 体色:暗色,鲜艳及金属色等;体壁薄,羊皮纸状而有弹性,柔软或坚韧,大多 有毛,刚毛及棘等,有些种类体躯及翅有鳞片。 2.头部: 头式——下口式或几成下口式, 头小有颈,活动自如。 复眼——很大,常占头部的大部分。 单眼——3个,额上三角形排列, 若干科无单眼。 额——间额与侧额。 额囊缝——额区的“∩”沟,亦称额胞 缝。 触角——长角亚目:6~18节,多达40节,除基2节外,各环节相似。 短角亚目:3节,有的第3节末端有1长突起——节芒。 芒角亚目:3节,第3节大,背面有触角芒
3胸部:前后胸小,中胸极发达。 胫柠 翅:前膜质,后翅退化;脉序简 背毛 单,翅脉趋减少。 腹毛 足:大小,长短差异大,一般有 腿栉 瑞背毛 毛,胫距13个,跗5节,有爪 1对及爪间突爪垫。 基栉 湍腹毛 爪中垫 Sc 翅脉:C前缘脉,Sc亚前缘脉 2 4的 R干径脉,R第一径脉,Rs径 3 E 分脉,R2+3R4+5M中脉,Cu 第1肘脉,Cu+an肘臀合脉 Th+ 2 an第一臀脉,an,第二臀脉 m1 h肩横脉,r-m径中横脉, An An m-m中中横脉。 m一m 2% C+aTh 翅室:1C基前缘室,2C端前缘 Ia+ 室,Sc亚前缘室,1R基第5 4.腹部:环节明显,外观由4~5节或11节构成。 径室,2R端第5径室,1M, 第1、2节常退化不易见,第6~10节形成 基第2中室,2M,端第2中室, 伪产卵管,有8对气门。 M基第4中室,M,端第四中室 幼虫无胸足和腹是,体柔软,夫大多数幼虫的头部完全退化,缩在前胸内, 具有sec介惑pa对憬化的韵eofG蛹l围想s密视蛹订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3.胸部:前后胸小,中胸极发达。 翅:前膜质,后翅退化;脉序简 单,翅脉趋减少。 足:大小,长短差异大,一般有 毛,胫距1~3个,跗5节,有爪 1对及爪间突爪垫。 翅脉:C前缘脉,Sc亚前缘脉 R干径脉, R1第一径脉,Rs径 分脉,R2+3 /R4+5 ,M中脉,Cu1 第1肘脉,Cu1+an1肘臀合脉 an1第一臀脉,an2第二臀脉 h肩横脉,r-m径中横脉, m-m中中横脉。 4. 腹部:环节明显,外观由4~5节或11节构成。 第1、2节常退化不易见,第6~10节形成 伪产卵管,有8对气门。 翅室:1C基前缘室, 2C端前缘 室,Sc亚前缘室,1R5基第5 径室,2R5端第5径室,1M2 基第2中室,2M2端第2中室, M基第4中室,M4端第四中室 [幼虫] 无胸足和腹足,体柔软,大多数幼虫的头部完全退化,缩在前胸内, 具有一个或一对骨化的口钩。 [蛹] 围蝇(实为裸蛹)
后胛 小盾片 后胸 盾片 腋瓣 平衡棒 背侧片 后胸侧片 前盾片 腹部 肩胛 气门 气门 后侧板 前胸侧板 中侧片 后足基节 翅侧片 后足基节 前足基节腹侧片下侧片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I Grassi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生物学特性 1.1 繁殖方式: (1)卵生(2)胎生(3)卵胎生(4)孤♀生殖(5)幼体生殖 2.食性:栖境:大多数幼虫喜潮湿,少数陆生或寄生 ①植食性:大多数为农作物害虫:幼虫蛀果、潜叶及造成虫瘿等。eg 实蝇科、瘿蚊科、黄潜蝇科、潜蝇科等。 腐食性或粪食性:取食腐败的动植物残渣或类便。e.g.毛蚊科、鼓翅 蝇科、丽蝇科、蝇科等。 ③捕食性:幼虫生活在水中、土中、树木中、植株上等,有些是害虫的 天敌,捕食蚜虫、蚧类等软体小虫。e.g.食蚜蝇科、食虫虻科等。 ④ 寄生性:.寄生于害虫体内。e.g.寄蝇科的一些种类寄生虫粘虫、天幕 毛虫、白杨舟蛾、地老虎、玉米螟、松毛虫、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等, 是 影响发生数量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b.有些种类。e.g.蚕饰腹寄蝇、家 蚕追寄蝇则寄生柞蚕、家蚕等,成为养蚕业的害虫;c.有的寄生于有畜 体内,造成蝇蛆病,e.g.胃蝇科;d.有的寄生于家畜体外,e.g虱蝇科。 ●双翅目许多成虫取食植物汁液、花蜜,作为补充营养。但有些种类, g蚊科,蚋科、蠓科、毛蠓科、虻科及蝇科(部分)等吸食人畜血液, 甚至传播各种传染病,.g某些按蚊传播疟疾,某些伊蚊传播脑炎,某些 库蚊传播丝虫病,自岭传播白岭热、黑热病等。丽蝇、蝇科成虫虽不吸 血, 熊带柄隔播抱晰g总子Cr虑夺是惠的已生事虫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生物学特性 1. 繁殖方式: (1)卵生(2)胎生(3)卵胎生(4)孤♀生殖(5)幼体生殖 2. 食性: 栖境:大多数幼虫喜潮湿,少数陆生或寄生。 ①植食性:大多数为农作物害虫:幼虫蛀果、潜叶及造成虫瘿等。e.g. 实蝇科、瘿蚊科、黄潜蝇科、潜蝇科等。 ②腐食性或粪食性:取食腐败的动植物残渣或类便。e.g. 毛蚊科、鼓翅 蝇科、丽蝇科、蝇科等。 ③捕食性:幼虫生活在水中、土中、树木中、植株上等,有些是害虫的 天敌,捕食蚜虫、蚧类等软体小虫。e.g. 食蚜蝇科、食虫虻科等。 ④寄生性:a.寄生于害虫体内。e.g. 寄蝇科的一些种类寄生虫粘虫、天幕 毛虫、白杨舟蛾、地老虎、玉米螟、松毛虫、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等, 是 影响发生数量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b.有些种类。e.g. 蚕饰腹寄蝇、家 蚕追寄蝇则寄生柞蚕、家蚕等,成为养蚕业的害虫;c.有的寄生于有畜 体内,造成蝇蛆病,e.g.胃蝇科;d.有的寄生于家畜体外,e.g.虱蝇科。 ●双翅目许多成虫取食植物汁液、花蜜,作为补充营养。但有些种类, e.g. 蚊科,蚋科、蠓科、毛蠓科、虻科及蝇科(部分)等吸食人畜血液, 甚至传播各种传染病,e.g.某些按蚊传播疟疾,某些伊蚊传播脑炎,某些 库蚊传播丝虫病,白蛉传播白蛉热、黑热病等。丽蝇、蝇科成虫虽不吸 血,但能带病原,传播痢疾。总之,双翅目有不少是重要的已生害虫
常用的分类特征 1.触角的形状,长短和节数(触角第2节上裂缝有无等) 节数:6节以上或6节以下; 形状:鞭节各亚节相似或第3节有节芒(末端)或触角芒(背侧)。 2.复眼的大小,左右复眼在背面: 接触一一 接眼式(合眼式)holoptic, 不接触一一离眼式(分眼式)dichoptic。 有的则每个复眼分 上、下两部分。 3.触角上方的额上有无额囊(胞)缝(也称新月缝) 4.口器的有无和形式,舐吸式或刺吸式,肉质或角质。 5.翅瓣和腋瓣的有无 双翅目昆虫前翅后缘基部除臀叶外,常有1~3个小形的瓣,从外 向基部数:第1片为轭瓣jugum,第2片为翅瓣alula,第3片质 地核磊礼落品感艺a5湾法农翅日特有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常用的分类特征 1. 触角的形状,长短和节数(触角第2节上裂缝有无等) 节数:6节以上或6节以下; 形状:鞭节各亚节相似或第3节有节芒(末端)或触角芒(背侧)。 2. 复眼的大小,左右复眼在背面: 接触——接眼式(合眼式)holoptic, 不接触——离眼式(分眼式)dichoptic。有的则每个复眼分 上、下两部分。 3. 触角上方的额上有无额囊(胞)缝(也称新月缝)。 4. 口器的有无和形式,舐吸式或刺吸式,肉质或角质。 5. 翅瓣和腋瓣的有无 双翅目昆虫前翅后缘基部除臀叶外,常有1~3个小形的瓣,从外 向基部数:第1片为轭瓣jugum,第2片为翅瓣alula,第3片质 地较厚为腋瓣(或称翅基鳞calypter),后2瓣为双翅目特有
6.脉序及翅室:低等类群有较完整的脉序;余消失,合并等。 7.前跗节的构造:中垫的有无和形状(瓣状或刚毛状),爪 垫的有无。 8.腹部雄性外生殖器。 9.鬃序:头部、胸部(参见图) 10.幼虫头的有无及发育的程度: ① 全头型:有明显的头部,头壳完整,口器适于咀嚼,低等 长角亚目的蚊类等。 半头型:头壳背面略骨化,缩入前胸内,下颚发达,下颚 须显著,上颚镰刀状,长仅及下颚之半,e.g.短角亚目的 虻类。 无头型:头部完全不骨化,不明显或完全无头,下颚退化, 下颚须少见,口器呈一列钩状,e.g.芒角亚目蝇类幼虫。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6. 脉序及翅室:低等类群有较完整的脉序;余消失,合并等。 7. 前跗节的构造:中垫的有无和形状(瓣状或刚毛状),爪 垫的有无。 8. 腹部雄性外生殖器。 9. 鬃序:头部、胸部(参见图)。 10. 幼虫头的有无及发育的程度: ① 全头型:有明显的头部,头壳完整,口器适于咀嚼,低等 长角亚目的蚊类等。 ② 半头型:头壳背面略骨化,缩入前胸内,下颚发达,下颚 须显著,上颚镰刀状,长仅 及下颚之半,e.g. 短角亚目的 虻类。 ③ 无头型:头部完全不骨化,不明显或完全无头,下颚退化, 下颚须少见,口器呈一列钩状,e.g.芒角亚目蝇类幼虫
四、常见类群 分类极为复杂,不同学者对其分类有很大差异,一般趋向于分3 亚目,即长角亚目Nematocera,短角亚目Brachycera和芒 角亚目Aristocera.或称环裂亚目Cyclorrhapha。 估计全球已记载15万种,我国已记载约5000种,遍布全世界。 (一)长角亚目Nematocera (二)短角亚且Brachycera (三)芒角亚目Aristocera.或称环裂亚目Cyclorrhapha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四、常见类群 分类极为复杂,不同学者对其分类有很大差异,一般趋向于分3 亚目,即长角亚目Nematocera,短角亚目Brachycera和芒 角亚目Aristocera或称环裂亚目Cyclorrhapha。 估计全球已记载15万种,我国已记载约5000种,遍布全世界。 (一)长角亚目Nematocera (二)短角亚目Brachycera (三)芒角亚目Aristocera或称环裂亚目Cyclorrhapha
(一)长角亚目Nematocera 形态] (1)触角7节以上,鞭节各节相似,6~18节,多可达40节。 (2)下颚须4-5节。 (3)前翅一般无中室,如有中室则肘脉室开张。 [生物学]幼虫上颚平伸,有齿或刺,用以采集或咀嚼食物(全头型)。 蛹除瘿蚊科外,均为被蛹。 [分类]分7总科12科。 L.蚊科Culicidae(mosquitoes) 2.摇蚊科Chironomidae(non-biting midges) 3.瘿蚊科Cecidomviidae(gall midges)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一)长角亚目Nematocera [形态] (1)触角7节以上,鞭节各节相似,6~18节,多可达40节。 (2)下颚须4~5节。 (3)前翅一般无中室,如有中室则肘脉室开张。 [生物学] 幼虫上颚平伸, 有齿或刺, 用以采集或咀嚼食物(全头型)。 蛹除瘿蚊科外,均为被蛹。 [分类] 分7总科12科。 1. 蚊科Culicidae(mosquitoes) 2. 摇蚊科Chironomidae(non-biting midges) 3. 瘿蚊科Cecidomyiidae(gall midges)
1.蚊科Culicidae mosquitoes R 2A [形态] (1)体小,细长,多毛及鳞片。 (2)复眼大,肾形,无单眼,口器各部分转化成6根口针。 (3)触角细长,有轮生毛 一一环状触角。 (4)翅狭长,边缘和翅脉上都有鳞片,各3分支。 幼虫:子孓,水生;蛹:水中。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1. 蚊科Culicidae(mosquitoes) [形态] (1)体小,细长,多毛及鳞片。 (2)复眼大,肾形,无单眼,口器各部分转化成6根口针。 (3)触角细长,有轮生毛——环状触角。 (4)翅狭长,边缘和翅脉上都有鳞片,各3分支。 幼虫:子孓,水生;蛹: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