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绪论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1)一门主要专业课之 2)与先修课程密切联系 3)与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密切相关;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1)绪论 2)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3)荷载和设计方法 4)剪力墙结构分析与设计 5)框-剪结构分析与设计 6)筒体结构分析与设计 3、学习本门课程中可能出现的几个矛盾? 1)课时少与课程内容较多(抓住内容主线、重点突出) 2)推导多、公式多(掌握思路、理解推导原理) 第1章绪论 1概述 问题:高层建筑的定义? 通常以建筑的高度和层数两个指标来判定,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 1)国外: 美国规定:高度22~25m以上或7层以上建筑为高层建筑 英国规定:24.3m以上的建筑; 日本规定:8层以上或高度超过31m的建筑 )我国: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规定:≥10层的居住建筑或≥24m的公 共建筑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0层或≥28m;(本课程内容 的依据) 3)国际上 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 第一类:9~16层(最高50米) 第二类:17~25层(最高75米) 第三类:26~40层(最高100米) 第四类:40层以上(高于100米) 注:高层建筑的高度般是指从室外地面至檐口或主要屋面的距离,不包括局部突出屋 面的楼电梯间、水箱间、构架等高度 4)超高层建筑 最初来源于日本,1995年出现英文词条 Super-tall building 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和规定,一般泛指某个国家和地区内较高的高层建筑: 通常将高度超过100m或层数在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绪论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1) 一门主要专业课之一; 2)与先修课程密切联系; 3)与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密切相关;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1)绪论 2)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3)荷载和设计方法 4)剪力墙结构分析与设计 5)框-剪结构分析与设计 6)筒体结构分析与设计 3、学习本门课程中可能出现的几个矛盾? 1) 课时少与课程内容较多(抓住内容主线、重点突出) 2) 推导多、公式多(掌握思路、理解推导原理) 第 1 章 绪论 1.1 概 述 问题:高层建筑的定义 ? 通常以建筑的高度和层数两个指标来判定,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 1)国外: 美国规定:高度 22~25m 以上或 7 层以上建筑为高层建筑; 英国规定:24.3m 以上的建筑; 日本规定:8 层以上或高度超过 31m 的建筑。 2)我国: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 规定: ≥10 层的居住建筑或≥24m 的公 共建筑。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0 层 或 ≥28m;(本课程内容 的依据) 3)国际上 1972 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 4 类: 第一类:9~16 层(最高 50 米) 第二类:17~25 层(最高 75 米) 第三类:26~40 层(最高 100 米) 第四类:40 层以上(高于 100 米) 注:高层建筑的高度般是指从室外地面至檐口或主要屋面的距离,不包括局部突出屋 面 的楼电梯间、水箱间、构架等高度。 4)超高层建筑 最初来源于日本,1995 年出现英文词条 Super-tall building ; 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和规定,一般泛指某个国家和地区内较高的高层建筑; 通常将高度超过 100m 或层数在 30 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绪论 1.2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 问题:与多层建筑相比有哪些的设计特点? 1、水平荷载成为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1)竖向荷载产生轴向压力与结构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轴力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上;N 内力或位移 结构底部内力N、M与建筑高度H的关系 竖向结构的轴力 N=wH (1.2.1) qH2(水平均布荷载 结构底部的倾覆力矩M= (1.2.2) 39(水平倒三角形荷载) 2侧移成为设计的控制指标 结构顶点的侧移u1与结构高度H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qHr“(水平均布荷载) (12.3) 120EI H(水平倒三角形荷载) 结构的侧移与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1)过大的水平位移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会使填充墙和主体结构出现裂缝或损坏, 造成电梯轨道变形,影响正常使用 (2)过大的侧移会使结构因P-Δ效应而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等 3轴向变形的影响在设计中不容忽视 1)竖向荷载产生的结构轴向变形对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绪论 -2- 1.2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 问题:与多层建筑相比有哪些的设计特点 ? 1、水平荷载成为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1)竖向荷载产生轴向压力与结构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轴力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结构底部内力 N、M 与建筑高度 H 的关系 竖向结构的轴力 N = wH (1.2.1) 结构底部的倾覆力矩 ( ) ⎪ ( ) ⎩ ⎪ ⎨ ⎧ = 水平倒三角形荷载 水平均布荷载 2 2 qH 3 1 qH 2 1 M (1.2.2) 2 侧移成为设计的控制指标 结构顶点的侧移ut 与结构高度 H 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 ) ⎪ ( ) ⎩ ⎪ ⎨ ⎧ = 水平倒三角形荷载 水平均布荷载 4 4 t qH 120EI 11 qH 8EI 1 u (1.2.3) 结构的侧移与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1)过大的水平位移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会使填充墙和主体结构出现裂缝或损坏, 造成电梯轨道变形,影响正常使用; (2)过大的侧移会使结构因 P − Δ 效应而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等。 3 轴向变形的影响在设计中不容忽视 1)竖向荷载产生的结构轴向变形对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绪论 2)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和楼面标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休斯敦75层的某大厦,采用剪力墙和钢柱混合体系,由于钢柱负荷面积大,底层的 轴向压缩变形要比墙多260mm,下料时需加长260mm,并需逐层调整 3)水平荷载产生的结构轴向变形对其内力及侧移的影响 水平荷载作用下,使竖向结构体系一侧构件产生轴向压缩,另一侧构件产生轴向拉伸 从而产生整体水平侧移 不同层数的双肢剪力墙结构,不考虑轴向变形时内力和侧移的计算误差,如下表所示。 可见,结构层数越多,轴向变形的影响越大。 图12.5给出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双肢墙的内力、侧移分布曲线。 图1.2.3竖向结构体系的整体弯曲变形 双肢剪力墙内力与侧移计算误差比较 层数 10 15 内力 (10-15)% 20% (20-30)% 侧移 偏小30% 偏小50% 偏小200 4延性成为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 1)延性表示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具有承载能力不降f 低、具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 2)延性系数p:=△/△,,用来衡量延性的大小。 3)延性的大小还表示结构“能量吸收与耗散”能力 的大小 4)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除承载力 刚度外,还需要有较好的延性。可通过加强结构抗震概 △y 念设计,采取恰当的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 5结构材料用量显著增加 如图1.26所示,为高层建筑钢结构材料用量与高度的关系 1)对于高层建筑结构,随高度增大,材料用量增大较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绪论 -3- 2)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和楼面标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休斯敦 75 层的某大厦,采用剪力墙和钢柱混合体系,由于钢柱负荷面积大,底层的 轴向压缩变形要比墙多 260mm,下料时需加长 260mm,并需逐层调整。 3)水平荷载产生的结构轴向变形对其内力及侧移的影响 水平荷载作用下,使竖向结构体系一侧构件产生轴向压缩,另一侧构件产生轴向拉伸, 从而产生整体水平侧移。 不同层数的双肢剪力墙结构,不考虑轴向变形时内力和侧移的计算误差,如下表所示。 可见,结构层数越多,轴向变形的影响越大。 图 1.2.5 给出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双肢墙的内力、侧移分布曲线。 双肢剪力墙内力与侧移计算误差比较 层数 项目 10 15 20 内力 (10~15)% 20% (20~30)% 侧移 偏小 30% 偏小 50% 偏小 200% 4 延性成为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 1)延性表示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具有承载能力不降 低、具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 2)延性系数μ: = Δu Δy μ / ,用来衡量延性的大小。 3)延性的大小还表示结构“能量吸收与耗散”能力 的大小; 4)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除承载力、 刚度外,还需要有较好的延性。可通过加强结构抗震概 念设计,采取恰当的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 5 结构材料用量显著增加 如图 1.2.6 所示,为高层建筑钢结构材料用量与高度的关系 1)对于高层建筑结构,随高度增大,材料用量增大较多。 P △u a b c fu fy △y P △u a b c fu fy △y P △u a b c fu fy △y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绪论 2)特别是水平荷载对材料用量影响较大。 3)结构方案对材料用量影响很大,水平力作用下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例如: 筒体结构可使结构用钢量大幅度减小,高381m的帝国大厦,采用平面框架 结构体系,用钢量为206kg/m2;采用筒体结构,高344m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用 钢量仅为146kg/m2,高443m的西尔斯大厦用钢量仅为161kg/m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绪论 -4- 2)特别是水平荷载对材料用量影响较大。 3)结构方案对材料用量影响很大,水平力作用下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例如: 筒体结构可使结构用钢量大幅度减小,高 381m 的帝国大厦,采用平面框架 结构体系,用钢量为 206kg/m2;采用筒体结构,高 344m 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用 钢量仅为 146kg/m2,高 443m 的西尔斯大厦用钢量仅为 161kg/m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绪论 1.3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问题:按使用的材料,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按使用的材料,髙层建筑可采用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等类型 1、砌体结构 公元524年的河南嵩岳寺塔(15层简筒结构,高50m) 公元704年的西安大雁塔(7层砖木结构,总高64m) 公元1055年的河北定县料敌塔(11层筒体结构,高82m 优点:取材容易、施工简便、造价低廉 缺点:脆性材料,强度较低,抗震性能较差; 配筋砌体可改善砌体的受力性能,但较少用于高层。 2、混凝土结构 优点:承力大,刚度好、节约钢、可模性好、耐久、耐火性好 缺点:自重大、施工复杂、建造周期长; 应用情况:我国绝大多数高层建筑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 最早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是1903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建造的因格尔斯大楼,16 层,高64m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建筑为香港中环广场达78层374m,其次是平壤柳京饭店达 105层300m 同友上信 平壤市的柳京饭店 芝加哥西尔斯大厦( Sears tower) 3、钢结构 优点:强度高、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 缺点:用钢量大、造价高、防火性能差、刚度差 应用情况:采用钢结构的高层建筑不断的增多;美国、日本等从钢结构起步建造高层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绪论 -5- 1.3 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问题:按使用的材料,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按使用的材料,高层建筑可采用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等类型。 1、砌体结构 公元 524 年的河南嵩岳寺塔 (15 层简筒结构,高 50m) 公元 704 年的西安大雁塔 (7 层砖木结构,总高 64m) 公元 1055 年的河北定县料敌塔 (11 层筒体结构,高 82m) 优点:取材容易、施工简便、造价低廉; 缺点:脆性材料,强度较低,抗震性能较差; 配筋砌体可改善砌体的受力性能,但较少用于高层。 2、 混凝土结构 优点:承力大,刚度好、节约钢、可模性好、耐久、耐火性好 缺点:自重大、施工复杂、建造周期长; 应用情况:我国绝大多数高层建筑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 最早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是 1903 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建造的因格尔斯大楼,16 层,高 64m。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建筑为香港中环广场达 78 层 374m,其次是平壤柳京饭店达 105 层 300m。 平壤市的柳京饭店 芝加哥西尔斯大厦(Sears Tower) 3、 钢结构 优点:强度高、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 缺点:用钢量大、造价高、防火性能差、刚度差; 应用情况:采用钢结构的高层建筑不断的增多;美国、日本等从钢结构起步建造高层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绪论 建筑的国家已转向发展混凝土结构。 世界上最高的钢结构建筑为美国西尔斯大厦,110层、高443m 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或混合结构 特点:自重轻、施工快、抗震性能好;刚度大、防火好、造价低 定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1)组合结构:将钢骨放在构件内部,外部,采用外包或内填混凝土,称为钢骨混 凝土或钢管混凝土。(形成组合构件) (2)混合结构:指由钢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骨混凝土组合构件一起组成的空 间结构。(形成混合结构) 上海金茂大厦:RC核心筒+外框型钢混凝土柱及钢柱,88层,高420m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RC核心筒+外伸桁架和巨型(型钢)柱,01层,492m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绪论 -6- 建筑的国家已转向发展混凝土结构。 世界上最高的钢结构建筑为美国西尔斯大厦,110 层、高 443m 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或混合结构 特点:自重轻、施工快、抗震性能好;刚度大、防火好、造价低 定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1)组合结构:将钢骨放在构件内部,外部,采用外包或内填混凝土,称为钢骨混 凝土 或钢管混凝土。(形成组合构件) (2)混合结构:指由钢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骨混凝土组合构件一起组成的空 间结构。(形成混合结构) 上海金茂大厦:RC 核心筒+外框型钢混凝土柱及钢柱,88 层,高 420m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RC 核心筒+外伸桁架和巨型(型钢)柱,101 层,492m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绪论 台北101大楼:方钢管RC柱,RC核心筒,高508米,地下5层,地上101层 世贸双塔,“9.11”恐怖袭击中倒塌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绪论 -7- 台北 101 大楼:方钢管 RC 柱,RC 核心筒, 高 508 米,地下 5 层,地上 101 层 世贸双塔,“9.11”恐怖袭击中倒塌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绪论 1.4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1.国外发展概况: 1)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为高层建筑的形成期。 ◆1851年发明了电梯系统,使人们建造更高的建筑成为可能。 1898年纽约建造了 Park row大厦(30层118m)。 ◆采用铸铁框架到钢框架. 2)20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发展期 ◆提出在框架结构中设置竖向支撑或剪力墙,增加刚度 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开始进入高层建筑领域 材料强度较低,发展受到限制,仅建造于非地震区, 3)20世纪50年代~目前:繁荣期。 ◆提出了筒体结构设计概念 2.我国近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60年代末,为初步发展阶段 ◆20层以下的RC框架结构 ◆1959年,北京民族饭店(12层,474m);1964年,北京民航大楼(15层,60.8m);1966 年,广州人民大厦(18层,63m 第二阶段:70年代,为发展阶段; ◆20~30层的旅馆、办公楼 ◆1974年,北京饭店新楼(20层,874m);1976年,广州白云宾馆(33层、114m), 北京前门40幢9~16层大模板施工的剪力墙住宅楼。 第三阶段:80年代,繁荣期 ◆层数和高度不断突破,结构体系多样化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43层,165.3m,我国第一座大型高层钢结构建筑,广州国际 大厦,(63层,高200m) 第四阶段:90年代开始,建成了多座2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思考题 (1)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是如何定义的? (2)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是什么?设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3〕从结构材料方面来分,高层建筑结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4)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各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绪论 -8- 1.4 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1. 国外发展概况: 1)19 世纪中期~ 19 世纪末为高层建筑的形成期。 1851 年发明了电梯系统,使人们建造更高的建筑成为可能。 1898 年纽约建造了 Park Row 大厦(30 层 118m)。 采用铸铁框架到钢框架. 2)20 世纪末~ 20 世纪 50 年代:发展期。 提出在框架结构中设置竖向支撑或剪力墙,增加刚度。 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开始进入高层建筑领域。 材料强度较低,发展受到限制,仅建造于非地震区。 3)20 世纪 50 年代~目前:繁荣期。 提出了筒体结构设计概念. 2. 我国近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新中国成立~60 年代末,为初步发展阶段; 20 层以下的 RC 框架结构 1959 年,北京民族饭店(12 层,47.4m);1964 年,北京民航大楼(15 层,60.8m); 1966 年,广州人民大厦(18 层,63m)。 第二阶段:70 年代,为发展阶段; 20~30 层的旅馆、办公楼。 1974 年,北京饭店新楼(20 层,87.4m);1976 年,广州白云宾馆(33 层、114.m) , 北京前门 40 幢 9∼16 层大模板施工的剪力墙住宅楼。 第三阶段:80 年代,繁荣期; 层数和高度不断突破,结构体系多样化。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43 层,165.3m),我国第一座大型高层钢结构建筑,广州国际 大厦, (63 层,高 200m)。 第四阶段:90 年代开始,建成了多座 200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思考题 (1)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是如何定义的? (2)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是什么?设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3)从结构材料方面来分,高层建筑结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4)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各划分为哪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