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试题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品环保性的终极评价 听汽水、一瓶洗发液的“可持续度”有多髙?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根据 这个问题的答案来决定买还是不买。然而,要找到一个综合的评测指标,把地球 上所有商品在制造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影响都囊括其中,恐怕不是一件易事。“可 持续指数”评分体系,会分别对供应链中的不同阶段或产生的不同效应(比如产 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打分,而且不同的组织和团体会使用不同的衡量 标准。因此,这个评分体系的问题不是信息量太少,而是太多。 如果评判环境和社会代价的衡量标准只有一种,那么给产品打分就会简 单得多—一可持续发展联盟就是这么想的。这个联盟的成员包括10所顶尖高校 多个大型非营利组织和80家跨国公司,它们都达成了一致,希望创立一个能涵 盖整个供应链的通用指标。可持续发展联盟最近发布了一个指标体系,联盟成员 将根据这些指标衡量首批100种产品,这些产品五花入门,从午餐麦片、洗涤剂 到电视机都有所涉及 沃尔玛的可持续发展部主任杰夫·莱斯是建立通用标准的支持者,他认 为,在供应链中的可持续性措施不仅能让环境变得整洁,还能降低清理垃圾所耗 费的成本一一比如说,垃圾少了,就没必要花大价钱把它们拖走。沃尔玛已经开 始将可持续标准编制成“评分卡”,并把这种卡片分发给旗下约400家收购商 这些收购商一直是从零售商手中进货的,作为买家的大小收购商,可能会为了降 低商业行为的环境效应,而对产品供应商有所动作;产品供应商的行为又会影响 收购商的年度业绩总结。同样身为联盟成员的戴尔公司已经对LCD屏幕制造商下 达了指示,要求他们在生产屏幕时设法降低全氟烷烃这种强效温室气体的排放 联盟提供的数据“让我们可以有的放矢”,戴尔环境事务部主仼斯科特·奥康奈 尔说 联盟认为,这个指标最终会取代其他评分体系。现在,美国的消费者走 进一家杂货店后,只要掏出手机扫描洗发液上的条形码,就能读取 GoodGuide 网站评测的可持续性分数了。但是 Goodguide的导购只是根据公开信息做出的 而联盟评分所依照的数据,比如废气、垃圾、劳动力、水资源的使用和其它敏感 信息则不易得到,只有大型商业集团对供应商施压才能拿到。因为这些数据,通 用指标比其他指标更全面些。像沃尔玛、百思买和戴尔这类商业巨鳄每年从供应 商处进货时,都手握着千亿美元的资金。“就凭这一点,可持续性也会比此前的 任何理念更主流。”莱斯说道。然而消费者要想自己接触到指标所依赖的数据, 恐怕还得等上个三年五载。可持续联盟的领导者承诺,这些数据会对消费者公开, 但他们还没想好怎么公开。与此同时,指标的存在可以激发创新。比如美国加利 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就为联盟编撰了一部白皮书,评估了笔记本电 脑中用生物基材料代替塑料的好处。 选自《环球科学》2013年第1期 1.下列有关第一段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持续度”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因为它反映了商品的 可持续使用时间
山西太原市 2013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试题 语文试卷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商品环保性的终极评价 一听汽水、一瓶洗发液的“可持续度”有多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根据 这个问题的答案来决定买还是不买。然而,要找到一个综合的评测指标,把地球 上所有商品在制造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影响都囊括其中,恐怕不是一件易事。“可 持续指数”评分体系,会分别对供应链中的不同阶段或产生的不同效应(比如产 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打分,而且不同的组织和团体会使用不同的衡量 标准。因此,这个评分体系的问题不是信息量太少,而是太多。 如果评判环境和社会代价的衡量标准只有一种,那么给产品打分就会简 单得多——可持续发展联盟就是这么想的。这个联盟的成员包括 10 所顶尖高校、 多个大型非营利组织和 80 家跨国公司,它们都达成了一致,希望创立一个能涵 盖整个供应链的通用指标。可持续发展联盟最近发布了一个指标体系,联盟成员 将根据这些指标衡量首批 100 种产品,这些产品五花入门,从午餐麦片、洗涤剂 到电视机都有所涉及。 沃尔玛的可持续发展部主任杰夫·莱斯是建立通用标准的支持者,他认 为,在供应链中的可持续性措施不仅能让环境变得整洁,还能降低清理垃圾所耗 费的成本——比如说,垃圾少了,就没必要花大价钱把它们拖走。沃尔玛已经开 始将可持续标准编制成“评分卡”,并把这种卡片分发给旗下约 400 家收购商, 这些收购商一直是从零售商手中进货的,作为买家的大小收购商,可能会为了降 低商业行为的环境效应,而对产品供应商有所动作;产品供应商的行为又会影响 收购商的年度业绩总结。同样身为联盟成员的戴尔公司已经对 LCD 屏幕制造商下 达了指示,要求他们在生产屏幕时设法降低全氟烷烃这种强效温室气体的排放。 联盟提供的数据“让我们可以有的放矢”,戴尔环境事务部主任斯科特·奥康奈 尔说。 联盟认为,这个指标最终会取代其他评分体系。现在,美国的消费者走 进一家杂货店后,只要掏出手机扫描洗发液上的条形码,就能读取 GoodGuide 网站评测的可持续性分数了。但是 GoodGuide 的导购只是根据公开信息做出的, 而联盟评分所依照的数据,比如废气、垃圾、劳动力、水资源的使用和其它敏感 信息则不易得到,只有大型商业集团对供应商施压才能拿到。因为这些数据,通 用指标比其他指标更全面些。像沃尔玛、百思买和戴尔这类商业巨鳄每年从供应 商处进货时,都手握着千亿美元的资金。“就凭这一点,可持续性也会比此前的 任何理念更主流。”莱斯说道。然而消费者要想自己接触到指标所依赖的数据, 恐怕还得等上个三年五载。可持续联盟的领导者承诺,这些数据会对消费者公开, 但他们还没想好怎么公开。与此同时,指标的存在可以激发创新。比如美国加利 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就为联盟编撰了一部白皮书,评估了笔记本电 脑中用生物基材料代替塑料的好处。 选自《环球科学》2013 年第 1 期 1.下列有关第一段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持续度”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因为它反映了商品的 可持续使用时间
B.“可持续指数”评分体系能够对商品在供应链中的不同阶段或产生的环境 效应做出评价 C.商品“可持续度”的评价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要评价每件商品的可持续 度,并非易事。 D.“可持续指数”评分体系涉及范围宽泛,衡量标准各异,导致存在信息量 太多的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可持续发展联盟致力于创立一个通用标准来评判商品的环境和社会代价, 使它能涵盖整个供应链,并且已经开始付诸行动。 B.沃尔玛给收购商分发“评分卡”,就是为了让他们明确可持续标准,这必 然能够推动收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的正面互动。 C.斯科特·奥康奈尔也是建立通用标准的支持者,他认为根据联盟提供的数 据,戴尔公司可对供应商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D.通用指标的数据比其他指标更全面,要想得到有些信息是不容易的,只有 某些大型商业集团才能拿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用指标的目的是建立明确统一的衡量标准,对商品的环保性作出综合评 B.一个通用的评价体系能对产品作出可持续性评价,从而使商品生产更环保、 更高效。 C.可持续联盟承诺,消费者未来会得到指标依赖的数据,但现在为了某些利 益还不愿公开。 通用指标的存在能够激发创新,但它要想真正走入消费者的生活,还需克 服阻力。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 在夷蛮。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 诸樊,次曰馀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 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 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 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於 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 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 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四年,吴使季札 聘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 免于栾高之乱①。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 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自卫 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 “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
B.“可持续指数”评分体系能够对商品在供应链中的不同阶段或产生的环境 效应做出评价。 C.商品“可持续度”的评价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要评价每件商品的可持续 度,并非易事。 D.“可持续指数”评分体系涉及范围宽泛,衡量标准各异,导致存在信息量 太多的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可持续发展联盟致力于创立一个通用标准来评判商品的环境和社会代价, 使它能涵盖整个供应链,并且已经开始付诸行动。 B.沃尔玛给收购商分发“评分卡”,就是为了让他们明确可持续标准,这必 然能够推动收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的正面互动。 C.斯科特·奥康奈尔也是建立通用标准的支持者,他认为根据联盟提供的数 据,戴尔公司可对供应商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D.通用指标的数据比其他指标更全面,要想得到有些信息是不容易的,只有 某些大型商业集团才能拿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用指标的目的是建立明确统一的衡量标准,对商品的环保性作出综合评 价。 B.一个通用的评价体系能对产品作出可持续性评价,从而使商品生产更环保、 更高效。 C.可持续联盟承诺,消费者未来会得到指标依赖的数据,但现在为了某些利 益还不愿公开。 D.通用指标的存在能够激发创新,但它要想真正走入消费者的生活,还需克 服阻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 在夷蛮。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 诸樊,次曰馀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 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 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 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於 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 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 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四年,吴使季札 聘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 免于栾高之乱①。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 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自卫 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 “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
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太史公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呜呼, 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①:齐景公十四年,齐国大夫栾施、高强互相进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行事当国 :执掌 B.郑之执政 侈 侈:奢侈 C.晋国其萃于三家乎 萃:聚集 D.北过徐君 过:探 望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季札“见微而知清浊”的一组是(3分) ①子臧去之,以成曹君 ②季札弃其室而耕 ③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④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⑤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⑥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樊服丧期满后想把君位让给季札;季礼认为诸樊作为继承人符合礼义, 在推让不得的情况下抛弃家室财产去做农人,吴国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B.诸樊离世时,为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留下遗命将王位传给余祭,意思是 想要按次序以兄传弟,这样就能渐渐传给季札:但兄弟们都想当国君,季札只得 到延陵这块封地。 C.季札使齐,认为齐国政权将易主,劝说晏子纳邑与政;使郑,认为郑执政 者骄纵,劝子产要小心以礼治国;使晋,认为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劝叔向考 虑如何免于祸患。 D.季札曾造访徐君,知道徐君内心喜欢季札的宝剑,出使归来途径徐国时打 算赠剑,但是徐君已经过世,季札就将宝剑解下,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才离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2)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乱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 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① 长是,系行舟。 [注]①:徒然。 8.“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 楼”?(5分) 9.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太史公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呜呼, 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①:齐景公十四年,齐国大夫栾施、高强互相进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摄行事当国 当:执掌 B.郑之执政 侈 侈:奢侈 C.晋国其萃于三家乎 萃:聚集 D.北过徐君 过:探 望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季札“见微而知清浊”的一组是(3 分) ①子臧去之,以成曹君 ②季札弃其室而耕 ③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④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⑤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⑥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诸樊服丧期满后想把君位让给季札;季礼认为诸樊作为继承人符合礼义, 在推让不得的情况下抛弃家室财产去做农人,吴国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B.诸樊离世时,为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留下遗命将王位传给余祭,意思是 想要按次序以兄传弟,这样就能渐渐传给季札;但兄弟们都想当国君,季札只得 到延陵这块封地。 C.季札使齐,认为齐国政权将易主,劝说晏子纳邑与政;使郑,认为郑执政 者骄纵,劝子产要小心以礼治国;使晋,认为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劝叔向考 虑如何免于祸患。 D.季札曾造访徐君,知道徐君内心喜欢季札的宝剑,出使归来途径徐国时打 算赠剑,但是徐君已经过世,季札就将宝剑解下,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才离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2)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乱。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 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① 长是,系行舟。 [注]①:徒然。 8.“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 楼”?(5 分) 9.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隰则有泮。总角之 宴 。(《诗经·氓》) (2)但见悲鸟号古 木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3)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个幸运的贼 [法]莫泊桑 那晚,我们三个年轻狂徒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 普瓦特文头脑还清醒些,索里尔仰面朝天躺着,讨论什么战争和服装之类的事情, 说着说着他突然一跃而起,拉开抽屉,将一套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上,又拿出一套 掷弹兵的制服给普瓦特文,他说什么也不肯穿,于是我俩硬给他套上,衣服太大, 几乎把他包起来。我把自己打扮成甲胄骑士,然后,索里尔开始操练我们,他大 声地说:“当了军人,就得喝出个军人的样子。 我们拿出大碗,高唱军歌,再次开宴。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突 然举起一只手说:“静一静,我敢保证隔壁画室有走动的声音。” 有贼!”索里尔晃晃摇摇地站起来,唱起《马赛进行曲》,“拿起武器, 公民们!”然后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我得到的是火枪和长剑,普瓦特文拿到 支上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找到称心武器,抓起一把手枪插到皮带上,手里握着 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 说:“我是将军。”又指着我俩:“你,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你, 掷弹兵,作我的护卫。 我们足足用了20分钟查看每个角落,没发现任何可疑。普瓦特文认为应 该检査碗橱。我端着蜡烛过去査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 看着我,镇定下来后,我忽地一下锁上柜门,然后我们退后几步商量对策 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则想用炸药炸。最后还是 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我拿来酒烟,坐在碗橱前,为俘虏的健康开怀畅饮,普 瓦特文还警惕地背着枪;又喝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索里尔建议把俘虏押岀来瞧瞧。 “对!”我大声地附和。我们抓起武器,朝碗橱疯狂地冲去,索里尔端着 手枪冲在前面,我俩疯子似的叫嚷着跟在后面打开柜门押岀俘虏,那是个白发苍 苍、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捆上他的手脚,将他放在椅子里,他没有 吭声 “我们审判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判这个家伙, 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 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不让他忏悔就死啊,”他又 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
(1) ,隰则有泮。总角之 宴, 。(《诗经·氓》) (2)但见悲鸟号古 木, 。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3)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一个幸运的贼 [法]莫泊桑 那晚,我们三个年轻狂徒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 普瓦特文头脑还清醒些,索里尔仰面朝天躺着,讨论什么战争和服装之类的事情, 说着说着他突然一跃而起,拉开抽屉,将一套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上,又拿出一套 掷弹兵的制服给普瓦特文,他说什么也不肯穿,于是我俩硬给他套上,衣服太大, 几乎把他包起来。我把自己打扮成甲胄骑士,然后,索里尔开始操练我们,他大 声地说:“当了军人,就得喝出个军人的样子。” 我们拿出大碗,高唱军歌,再次开宴。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突 然举起一只手说:“静一静,我敢保证隔壁画室有走动的声音。” “有贼!”索里尔晃晃摇摇地站起来,唱起《马赛进行曲》,“拿起武器, 公民们!”然后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我得到的是火枪和长剑,普瓦特文拿到一 支上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找到称心武器,抓起一把手枪插到皮带上,手里握着 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 说:“我是将军。”又指着我俩:“你,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你, 掷弹兵,作我的护卫。” 我们足足用了 20 分钟查看每个角落,没发现任何可疑。普瓦特文认为应 该检查碗橱。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 看着我,镇定下来后,我忽地一下锁上柜门,然后我们退后几步商量对策。 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则想用炸药炸。最后还是 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我拿来酒烟,坐在碗橱前,为俘虏的健康开怀畅饮,普 瓦特文还警惕地背着枪;又喝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索里尔建议把俘虏押出来瞧瞧。 “对!”我大声地附和。我们抓起武器,朝碗橱疯狂地冲去,索里尔端着 手枪冲在前面,我俩疯子似的叫嚷着跟在后面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 苍、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捆上他的手脚,将他放在椅子里,他没有 吭声。 “我们审判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判这个家伙, 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 “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不让他忏悔就死啊,”他又 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
但深夜不便去打扰神职人员,他让我代为行使神父职权,并命令俘虏向 我忏悔罪过。老人早己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的暴徒,他开口讲话 了,声音空洞沙哑: 你们要杀死我吗?” 索里尔逼他跪下,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说:“坦白你的罪过吧,不 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在地板上打滚拼命嚎叫,怕他吵醒邻居,我们 塞住了他的嘴 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 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俩的枪没有子弹,枪只是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 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 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 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 去吧。 我们同意了。那个老头不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我和普瓦 特文抬着他到了警察局。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他认为我们闹得 太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说 你们不要再发傻了,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 的家 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 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 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起了恻隐之心,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了 出来 喂,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 “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呻吟着说。 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久别的老友一样款 待起来。我们马上斟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端起碗 一饮而尽。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那老人真是海量,比我们三个人加在 起还能喝。天蒙蒙亮时,他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 我们再三挽留,但他坚持不依,我们怀着倇惜的心情送他到门口,索里 尔高举着蜡烛说:“你的晚年可要当心啊!”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三个年轻人把一位老年人捆绑、审判并“处决”,作者正是想通过他 们荒唐的举动,来表现法国社会的法制混乱,对此进行辛辣的讽刺 B.人的善良本性及人类相亲的本能,在这三个年轻人后来的举动中得到 了充分展现,小说结尾的安排,使人捧腹之余又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C.小说故事情节起伏有致,结尾出入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为刻画人物, 作家运用了大量的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使形象栩栩如生。 D.索里尔“有所顾虑”地建议“请一个神父来”,表现他知道自己犯了 不可饶恕的裁断错误,但是碍于面子想为自己洗罪的复杂心理 E.契诃夫在谈到短篇创作的体会时说:“短篇小说的首要魅力是朴素和 诚恳。”《一个幸运的贼》正是在行为的朴素与情感的诚恳中体现了这一点。 (2)三个年轻人关系亲密,却个性迥异。试概括他们性格中的不同点。(6分)
但深夜不便去打扰神职人员,他让我代为行使神父职权,并命令俘虏向 我忏悔罪过。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的暴徒,他开口讲话 了,声音空洞沙哑: “你们要杀死我吗?” 索里尔逼他跪下,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说:“坦白你的罪过吧,不 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在地板上打滚拼命嚎叫,怕他吵醒邻居,我们 塞住了他的嘴。 “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 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俩的枪没有子弹,枪只是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 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 “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 “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 去吧。” 我们同意了。那个老头不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我和普瓦 特文抬着他到了警察局。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他认为我们闹得 太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说 你们不要再发傻了,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 的家。 “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 “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 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起了恻隐之心,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了 出来。 “喂,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 “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呻吟着说。 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久别的老友一样款 待起来。我们马上斟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端起碗 一饮而尽。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那老人真是海量,比我们三个人加在一 起还能喝。天蒙蒙亮时,他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 我们再三挽留,但他坚持不依,我们怀着惋惜的心情送他到门口,索里 尔高举着蜡烛说:“你的晚年可要当心啊!”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三个年轻人把一位老年人捆绑、审判并“处决”,作者正是想通过他 们荒唐的举动,来表现法国社会的法制混乱,对此进行辛辣的讽刺。 B.人的善良本性及人类相亲的本能,在这三个年轻人后来的举动中得到 了充分展现,小说结尾的安排,使人捧腹之余又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C.小说故事情节起伏有致,结尾出入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为刻画人物, 作家运用了大量的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使形象栩栩如生。 D.索里尔“有所顾虑”地建议“请一个神父来”,表现他知道自己犯了 不可饶恕的裁断错误,但是碍于面子想为自己洗罪的复杂心理。 E.契诃夫在谈到短篇创作的体会时说:“短篇小说的首要魅力是朴素和 诚恳。”《一个幸运的贼》正是在行为的朴素与情感的诚恳中体现了这一点。 (2)三个年轻人关系亲密,却个性迥异。试概括他们性格中的不同点。(6 分)
(3)小说开头三人穿不同军装扮演不同角色的场面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6 分) (4)有人认为,本文以“三个醉汉的故事”为题,更为妥贴。你有什么看法?请结 合文章说明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王国维的忧郁 苏珊·桑塔格认为本雅明是个深具“深刻的忧郁”气质的人,她极细腻 地分析了这种气质:身体孱弱、性喜沉思、敏感孤僻、行为古板、隐藏的激情等 等,并与本雅明的作品及生平对证,文字透出一种让人感伤的宿命色彩。我眼前 出现的影像,却是我国一代宿学王国维 两人的确有一定的可比性,都生在国运飘摇、战火连绵的时代。本雅明 身为犹太人,纳粹横行时,仍苦留在他认为是文化阵地的欧洲,宁愿成为欧洲最 后一个知识分子。大战发生后,本雅明自杀在逃亡的路上。而王国维,沿着这气 质一路行来,其悲剧的结局,似乎也是注定了的 忧郁沉潜的气质决定了王国维选择研究的方向。 1898年,王国维再次乡试落第后到上海谋生,利用工余学习新学。“体 素嬴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王氏忧 郁的禀性与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一拍即合,但是最后收获却是“可爱者不可信,可 信者不可爱”,理智上虽接受了西方思想,感情上却与中国旧文化形成了尖锐的 矛盾,人生方向反而更加枋徨。接下来填词成功使他在文学中找到了乐趣,遂转 向文学研究;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欲为哲学家,则苦于感情多而知力寡;欲 为诗人,则又苦于感情寡而理性多,所以愈加苦闷,在文学、哲学之间徘徊不定, 不能决定专攻方向。1909年,转向戏曲研究。然而,辛亥革命的爆发打破了他 怡情弄性的生活。跟随罗振玉流亡日本京都之后,处在漂泊异乡、家国无望的时 期,内心之苦闷显而易见。罗振玉此时起到了精神导师的作用,他坚定地告诉王 国维:“士生今日,万事无可为,欲拯此横流,舍返经信古未由也,期与子共勉 之。”王国维如闻雷击,觉得自己从多年的蒙昧中苏醒。以前觉得济世无门 才灰心于文学戏曲研究。现在罗振玉指出道路,让王国维看到了他一直苦苦追索 的人生价值所在,为了道统(儒家传道系统),他毅然抛弃哲学、文学、戏曲,坚 定地转向经史考证。 性格忧郁的人喜好译解神秘的事物。王国维沉入甲骨残片的破译中后, 著《殷周制度论》,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 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流露出帐望周孔的感伤。他努力在断瓦残片之中辨认着中国文化的昔日身影。在 上海时,曾与学生庄敬严肃地演习古礼,亲自设计搭盖“芦殿”,叹之为“极美 之事”。“五四”以后,王国维面对文化无法挽救的陨落,蓄起了辫子,摆出世 人皆废我独特的悲壮姿势,这与他最后走向死亡已不远了。 忧郁的人行事刻板,他们是自剖的大师,毫不宽容、毫不留情地进行自 我惩罚。 王国维遗书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用 自己迷恋的悲剧形式遽尔撒手,让后世之人去深哀痛惜和费心猜度其由。1923 年,王国维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由一个秀才荣升为“帝师”。他 深感溥仪的知遇之恩,寄望于溥仪励精图治、重振朝纲,但天下共和大势浩浩汤
(3)小说开头三人穿不同军装扮演不同角色的场面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6 分) (4)有人认为,本文以“三个醉汉的故事”为题,更为妥贴。你有什么看法?请结 合文章说明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王国维的忧郁 苏珊·桑塔格认为本雅明是个深具“深刻的忧郁”气质的人,她极细腻 地分析了这种气质:身体孱弱、性喜沉思、敏感孤僻、行为古板、隐藏的激情等 等,并与本雅明的作品及生平对证,文字透出一种让人感伤的宿命色彩。我眼前 出现的影像,却是我国一代宿学王国维。 两人的确有一定的可比性,都生在国运飘摇、战火连绵的时代。本雅明 身为犹太人,纳粹横行时,仍苦留在他认为是文化阵地的欧洲,宁愿成为欧洲最 后一个知识分子。大战发生后,本雅明自杀在逃亡的路上。而王国维,沿着这气 质一路行来,其悲剧的结局,似乎也是注定了的。 忧郁沉潜的气质决定了王国维选择研究的方向。 1898 年,王国维再次乡试落第后到上海谋生,利用工余学习新学。“体 素赢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王氏忧 郁的禀性与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一拍即合,但是最后收获却是“可爱者不可信,可 信者不可爱”,理智上虽接受了西方思想,感情上却与中国旧文化形成了尖锐的 矛盾,人生方向反而更加枋徨。接下来填词成功使他在文学中找到了乐趣,遂转 向文学研究;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欲为哲学家,则苦于感情多而知力寡;欲 为诗人,则又苦于感情寡而理性多,所以愈加苦闷,在文学、哲学之间徘徊不定, 不能决定专攻方向。1909 年,转向戏曲研究。然而,辛亥革命的爆发打破了他 怡情弄性的生活。跟随罗振玉流亡日本京都之后,处在漂泊异乡、家国无望的时 期,内心之苦闷显而易见。罗振玉此时起到了精神导师的作用,他坚定地告诉王 国维:“士生今日,万事无可为,欲拯此横流,舍返经信古未由也,期与子共勉 之。”王国维如闻雷击,觉得自己从多年的蒙昧中苏醒。以前觉得济世无 门, 才灰心于文学戏曲研究。现在罗振玉指出道路,让王国维看到了他一直苦苦追索 的人生价值所在,为了道统(儒家传道系统),他毅然抛弃哲学、文学、戏曲,坚 定地转向经史考证。 性格忧郁的人喜好译解神秘的事物。王国维沉入甲骨残片的破译中后, 著《殷周制度论》,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 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流露出帐望周孔的感伤。他努力在断瓦残片之中辨认着中国文化的昔日身影。在 上海时,曾与学生庄敬严肃地演习古礼,亲自设计搭盖“芦殿”,叹之为“极美 之事”。“五四”以后,王国维面对文化无法挽救的陨落,蓄起了辫子,摆出世 人皆废我独特的悲壮姿势,这与他最后走向死亡已不远了。 忧郁的人行事刻板,他们是自剖的大师,毫不宽容、毫不留情地进行自 我惩罚。 王国维遗书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用 自己迷恋的悲剧形式遽尔撒手,让后世之人去深哀痛惜和费心猜度其由。1923 年,王国维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由一个秀才荣升为“帝师”。他 深感溥仪的知遇之恩,寄望于溥仪励精图治、重振朝纲,但天下共和大势浩浩汤
汤,溥仪自己也旦夕不保,这使得王国维思想上陷于绝望。1924年,冯玉祥率 军“逼宫”,溥仪先藏于日本公馆,后又移居天津张园,苟安一时。此时王国维 作为溥仪册封的命臣,将革命军撕毁民国优待皇室条约的行为引为奇耻大辱,便 约罗振玉等同沉神武门御河,后因家人极力阻拦、严密看守未果。中国士大夫自 古名节观念极重,王朝更替时,必有一批士人眷恋旧朝,甚至以死相抗,传统价 值观往往使这样的士人青史留名。既然没有死成,王国维在心理上便觉得名节有 亏,遗书中说“只欠一死”,应当是指此次自杀行动。后来北伐军一路成功,天 将变色,王国维眼看溥仪不保,猜测北伐军一旦进京,自己的一场大辱在所难免, 自杀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苏珊·桑塔格说:“他带着所有残篇断简、他的抗议态度、他的沉思和 梦想、他的无尽的忧郁,和他向下望的双眼,将在最后审判面前,对他所占据的 全部位置和一直到死对精神生活的捍卫,作出辩护。”这同样适用于王国维。这 些忧郁的天才总是过分敏感,莫名地痛苦,最终为他们的忧郁气质和天才的某种 偏蔽所累,走着一条近乎宿命的长道,直至上苍收走了他们。而这也是注定了的。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王国维和本雅明生在同一时代。本雅明宁愿成为欧洲最后一个知识分 子,大战爆发后在逃亡中自杀;王国维自杀,跟传统中国士大夫极为重视的名节 观念有关。 B.王国维选择研究西方哲学是由他的气质决定的。然而,因为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无法割舍,理智与感情形成激烈冲突,最终无法接受西方思想,人生方 向更为迷茫。 C.罗振玉认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想要救世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重 返经典古籍研究。这对于王国维触动极大,于是他决定为了继承儒家道统而考证 经史。 D.王国维沉迷于甲骨残片的破译,实际上是沉醉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 传统文化的的衰落和无法挽救的现实,他蓄起辫子,以这样一副悲壮姿势反抗新 文化。 E.作者认为王国维不能认清共和大势,只是单纯捍卫自己的精神生活, 又因为性格中的忧郁气质,过分敏感与天才的某种偏执,进而导致了他的自杀。 ②)文章主要写王国维,却又从苏珊·桑塔格对本雅明的评价写起,作者为什 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6分 (3)请简要概括作者对王国维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 辱”的理解。(6分) (4)王国维治学方向经历了哪几次转变?结合实际,谈谈王国维治学道路的变 化给你怎样的启示。(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强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他人,那种 雷锋式的高尚精神在某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音希声了 B.他虽然没读过几年书,却能管中窥豹,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揣摩到他 们的心理,这种洞察力令人叹服。 C.新一届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地强调,官员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 费,尤其要刹住一些机关年底突击消费的歪风
汤,溥仪自己也旦夕不保,这使得王国维思想上陷于绝望。1924 年,冯玉祥率 军“逼宫”,溥仪先藏于日本公馆,后又移居天津张园,苟安一时。此时王国维 作为溥仪册封的命臣,将革命军撕毁民国优待皇室条约的行为引为奇耻大辱,便 约罗振玉等同沉神武门御河,后因家人极力阻拦、严密看守未果。中国士大夫自 古名节观念极重,王朝更替时,必有一批士人眷恋旧朝,甚至以死相抗,传统价 值观往往使这样的士人青史留名。既然没有死成,王国维在心理上便觉得名节有 亏,遗书中说“只欠一死”,应当是指此次自杀行动。后来北伐军一路成功,天 将变色,王国维眼看溥仪不保,猜测北伐军一旦进京,自己的一场大辱在所难免, 自杀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苏珊·桑塔格说:“他带着所有残篇断简、他的抗议态度、他的沉思和 梦想、他的无尽的忧郁,和他向下望的双眼,将在最后审判面前,对他所占据的 全部位置和一直到死对精神生活的捍卫,作出辩护。”这同样适用于王国维。这 些忧郁的天才总是过分敏感,莫名地痛苦,最终为他们的忧郁气质和天才的某种 偏蔽所累,走着一条近乎宿命的长道,直至上苍收走了他们。而这也是注定了的。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王国维和本雅明生在同一时代。本雅明宁愿成为欧洲最后一个知识分 子,大战爆发后在逃亡中自杀;王国维自杀,跟传统中国士大夫极为重视的名节 观念有关。 B.王国维选择研究西方哲学是由他的气质决定的。然而,因为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无法割舍,理智与感情形成激烈冲突,最终无法接受西方思想,人生方 向更为迷茫。 C.罗振玉认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想要救世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重 返经典古籍研究。这对于王国维触动极大,于是他决定为了继承儒家道统而考证 经史。 D.王国维沉迷于甲骨残片的破译,实际上是沉醉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 传统文化的的衰落和无法挽救的现实,他蓄起辫子,以这样一副悲壮姿势反抗新 文化。 E.作者认为王国维不能认清共和大势,只是单纯捍卫自己的精神生活, 又因为性格中的忧郁气质,过分敏感与天才的某种偏执,进而导致了他的自杀。 (2)文章主要写王国维,却又从苏珊·桑塔格对本雅明的评价写起,作者为什 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6 分) (3)请简要概括作者对王国维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 辱”的理解。(6 分) (4)王国维治学方向经历了哪几次转变?结合实际,谈谈王国维治学道路的变 化给你怎样的启示。(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强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他人,那种 雷锋式的高尚精神在某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音希声了。 B.他虽然没读过几年书,却能管中窥豹,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揣摩到他 们的心理,这种洞察力令人叹服。 C.新一届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地强调,官员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 费,尤其要刹住一些机关年底突击消费的歪风
D.不滥施刑罚,不以言获罪,即使一人犯法,也不搞朋坐族诛,这才是 法制社会应有的基本准则和精神气度。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准确的一句是(3分) A.兰考县在经历了民间孤儿院火灾事故之后,民政局的职能受到人们的 普遍追问,袁厉害也再次成为新闻界热议人物 B.奥巴马用吃“霸王餐”来比喻欠债不还的违约行为,敦促美国国会尽 快提高债务上限以免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的“灾难性后果” C.日本单方面制造的钓鱼岛事态升级,非常容易引发两国大面积军事冲 突的结果发生,中方对此保持了高度警惕。 D.近来的雾霾天气蔓延到华东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政治局委员、国务 院副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我们对此必须有所作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文化,大文化是自然、社会关系与日常文化浑然一体 的庞然大物,笼罩人们而不为人们所 知 ①对它的评估不能用西方的经验去衡量 ②西方节日文化已被政治解体、民族矛盾、宗教派别和企业利益所切分 ③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大文化所剩无多 ④中国的春节文化却一直保留下来 ⑤它是另一种十分不同的文化体系 ⑥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现实功能 A.①②④⑥③⑤ B.③②④⑥①⑤ C.①③⑤⑥②④ D.③⑥⑤①②④ 16.“2012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经过半个月的网络投票,“平”字从10个 候选汉字中脱颖而岀,当选为本次两岸年度汉字。请按照你的理解,从三个方面 说一说“平”字当选的理由。 (6分) 17.依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 示例相同。(5分) 真诚犹如坚实的码头,可以让人生劳顿者得到精神的休养,也可以让期 待远航者放下最初的恐慌。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窗外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 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 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 清。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 或欢快。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 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时一 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是分号。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称,是麻雀
D.不滥施刑罚,不以言获罪,即使一人犯法,也不搞朋坐族诛,这才是 法制社会应有的基本准则和精神气度。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准确的一句是(3 分) A.兰考县在经历了民间孤儿院火灾事故之后,民政局的职能受到人们的 普遍追问,袁厉害也再次成为新闻界热议人物。 B.奥巴马用吃“霸王餐”来比喻欠债不还的违约行为,敦促美国国会尽 快提高债务上限以免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的“灾难性后果”。 C.日本单方面制造的钓鱼岛事态升级,非常容易引发两国大面积军事冲 突的结果发生,中方对此保持了高度警惕。 D.近来的雾霾天气蔓延到华东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政治局委员、国务 院副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我们对此必须有所作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文化,大文化是自然、社会关系与日常文化浑然一体 的庞然大物,笼罩人们而不为人们所 知。 。 , , 。 , 。 ①对它的评估不能用西方的经验去衡量 ②西方节日文化已被政治解体、民族矛盾、宗教派别和企业利益所切分 ③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大文化所剩无多 ④中国的春节文化却一直保留下来 ⑤它是另一种十分不同的文化体系 ⑥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现实功能 A.①②④⑥③⑤ B.③②④⑥①⑤ C.①③⑤⑥②④ D.③⑥⑤①②④ 16.“2012 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经过半个月的网络投票,“平”字从 10 个 候选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为本次两岸年度汉字。请按照你的理解,从三个方面 说一说“平”字当选的理由。 (6 分) 17.依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 示例相同。(5 分) 真诚犹如坚实的码头,可以让人生劳顿者得到精神的休养,也可以让期 待远航者放下最初的恐慌。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窗外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 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 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 清。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 或欢快。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 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时一 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是分号。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称,是麻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太原市2013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A(“可持续度反映商品的可持续使用时间”错。) 2.B(“必然”错。) 3.C(“但现在为了某些利益还不愿公开”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B(侈:骄纵,盛气凌人。) 5.C ①②均为季札推位让国之德;⑥是季札不愿违背初心。) 6.B(“兄弟们都想当国君”不当。 7.(1)您本是合理的(合乎道义的)继承人,谁敢触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 节。我虽无能,也希望符合子臧那样的义举。 (“义嗣”“千”“附”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于是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因此在栾、高之乱中得以避免灾 祸 (“因”“纳”和句式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8.①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1分)既突出季节为“秋”,(1 分)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1分) 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 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2分) 9.①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2分) ②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2 分) ③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 亲友的思念。(2分) 10.淇则有岸 言笑晏晏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 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每空1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B3分,E2分,C1分 (A项主题理解错;C项中“大量的心理描写”错;D项中“有所顾虑” 是觉得匆忙“行刑”于法不妥,要依照法定程序,让小偷“刑前”忏悔。) (②)索里尔冲动爱幻想、组织领导能力强;(2分)普瓦特文沉稳清醒,、悲悯理 性;(2分)“我”缺乏主见、愿意附和顺从。(2分) (3)①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照应了小说开头“都喝得有几分醉意”的交代; ③为下文再次开宴和拿“贼”、审“贼”做了铺垫 ④为小说增添了喜剧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4)观点一“一个幸运的贼”更为妥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太原市 2013 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A (“可持续度反映商品的可持续使用时间”错。) 2.B (“必然”错。) 3.C (“但现在为了某些利益还不愿公开”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4.B (侈:骄纵,盛气凌人。) 5.C (①②均为季札推位让国之德;⑥是季札不愿违背初心。) 6.B (“兄弟们都想当国君”不当。) 7.(1)您本是合理的(合乎道义的)继承人,谁敢触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 节。我虽无能,也希望符合子臧那样的义举。 (“义嗣”“干”“附”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5 分) (2)于是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因此在栾、高之乱中得以避免灾 祸。 (“因”“纳”和句式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5 分) 8.①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1 分)既突出季节为“秋”,(1 分)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1 分) 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 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2 分) 9.①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2 分) ②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2 分) ③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 亲友的思念。(2 分) 10.淇则有岸 言笑晏晏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 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每空 1 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1)B 3 分,E 2 分,C 1 分 (A 项主题理解错;C 项中“大量的心理描写”错;D 项中“有所顾虑” 是觉得匆忙“行刑”于法不妥,要依照法定程序,让小偷“刑前”忏悔。) (2)索里尔冲动爱幻想、组织领导能力强;(2 分)普瓦特文沉稳清醒,、悲悯理 性;(2 分)“我” 缺乏主见、愿意附和顺从。(2 分) (3)①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照应了小说开头“都喝得有几分醉意”的交代; ③为下文再次开宴和拿“贼”、审“贼”做了铺垫; ④为小说增添了喜剧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共 6 分) (4)观点一“一个幸运的贼”更为妥帖
①“贼”是全文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被发现、审判,到释放,、招待, 故事情节都围绕“贼”展开,“贼”起到了串连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②做“贼”而幸运,能激发读者好奇心。 ③以“幸运的贼”为题,预示情节必然曲折,也就为主要人物的个性展观提 供子平台,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④“幸运”二字意蕴丰富,点明了“贼”的命运,幸运缘于人性的善良,深 化了文章的主题 观点二:“三个醉汉的故事”更为妥帖 ①“三个醉汉”是小说中的主要活动者,是小说的主人公,以此为题,便于 读者把握作品主旨; ②醉汉必有荒唐之处,也必有可爱之处,以此为题,富于喜剧色彩,更加吸 引读者 ③由酒醉胡闹到酒醒招待,表现人性的复苏,更能突出作者寄寓的社会理想 (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能依据文本、合理论述,三点即可,每点2分, 本题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C3分,D2分,B1分 (A“生于同一时代”错;B“最终无法接受西方思想”错,E不能认清共和 大势,只是单纯捍卫自己的精神生活”错。) (②)①苏珊·桑塔格对本雅明的评价着眼点在“忧郁”,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 的结尾相呼应;她对于“忧郁气质”的分析总领了全文。(2分) ②一开始写苏珊,桑塔格对本雅明的评价,是为了由本雅明过渡到王国维, 使行文自然巧妙;(2分) ③二人身世、气质、选择、结局均相似,二人比照着写,互相映衬,更能突 显王国维的人物形象。(2分) (3)①王国维受传统价值观中名节观念影响极重,曾在革命军撕毁民国优待皇室 条约后以死相抗,他认为那时就应该一死谢国,因自杀未遂,名节有污,必当赎 回,所以称“只欠一死”。(2分) ②“世变”,应指后来北伐军一路成功,清王朝岌发可危,即将改朝换代 (2分) ③“再辱”,王国维曾将革命军撕毁民国优待皇室条约的行为引为奇耻大辱, 又猜测北伐军进京后,自己必将再受大辱。(2分) (4)①王国维治学方向的四次转变:科举而哲学,哲学而文学,文学而戏曲,戏 曲而经史考证。 ②正确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把握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王 国维治学过程中多次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对象,正是由于对自身特征的了 解,对自己不利和有利因素的正碗把握。 做大学问首在人生价值观的确立。王国维治学由哲学而文学,是因为研 究西方哲学在感情上与中国文化形成了尖锐矛盾;灰心于文学、戏曲,是因为济 世无门;最终转向经史考证,是为了继承中国文化的儒家道统 (既括2分,启示正确2分,能依据文本、简单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论证 即可得4分,本题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①“贼”是全文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被发现、审判,到释放,、招待, 故事情节都围绕“贼”展开,“贼”起到了串连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②做“贼”而幸运,能激发读者好奇心。 ③以“幸运的贼”为题,预示情节必然曲折,也就为主要人物的个性展观提 供子平台,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④“幸运”二字意蕴丰富,点明了“贼”的命运,幸运缘于人性的善良,深 化了文章的主题。 观点二:“三个醉汉的故事”更为妥帖。 ①“三个醉汉”是小说中的主要活动者,是小说的主人公,以此为题,便于 读者把握作品主旨; ②醉汉必有荒唐之处,也必有可爱之处,以此为题,富于喜剧色彩,更加吸 引读者; ③由酒醉胡闹到酒醒招待,表现人性的复苏,更能突出作者寄寓的社会理想。 (观点明确 2 分,理由充分,能依据文本、合理论述,三点即可,每点 2 分, 本题共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1)C 3 分,D 2 分,B 1 分 (A“生于同一时代”错;B“最终无法接受西方思想”错,E 不能认清共和 大势,只是单纯捍卫自己的精神生活”错。) (2)①苏珊·桑塔格对本雅明的评价着眼点在“忧郁”,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 的结尾相呼应;她对于“忧郁气质”的分析总领了全文。(2 分) ②一开始写苏珊,桑塔格对本雅明的评价,是为了由本雅明过渡到王国维, 使行文自然巧妙;(2 分) ③二人身世、气质、选择、结局均相似,二人比照着写,互相映衬,更能突 显王国维的人物形象。(2 分) (3)①王国维受传统价值观中名节观念影响极重,曾在革命军撕毁民国优待皇室 条约后以死相抗,他认为那时就应该一死谢国,因自杀未遂,名节有污,必当赎 回,所以称“只欠一死”。(2 分) ②“世变”,应指后来北伐军一路成功,清王朝岌发可危,即将改朝换代。 (2 分) ③“再辱”,王国维曾将革命军撕毁民国优待皇室条约的行为引为奇耻大辱, 又猜测北伐军进京后,自己必将再受大辱。(2 分) (4)①王国维治学方向的四次转变:科举而哲学,哲学而文学,文学而戏曲,戏 曲而经史考证。 ②正确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把握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王 国维治学过程中多次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对象,正是由于对自身特征的了 解,对自己不利和有利因素的正碗把握。 做大学问首在人生价值观的确立。王国维治学由哲学而文学,是因为研 究西方哲学在感情上与中国文化形成了尖锐矛盾;灰心于文学、戏曲,是因为济 世无门;最终转向经史考证,是为了继承中国文化的儒家道统。 (既括 2 分,启示正确 2 分,能依据文本、简单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论证 即可得 4 分,本题共 8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