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三教融合,滥觞汉魏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热于宋代,至明代达 到高峰。中国历史上,三教之间一直有争论,一直有融合。在争论中融合,在融合中争论 本文采取三教融合的表述,而不采用“三教合一”的表述,是因为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 个性,三教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真正地“合一”。如果三教真正地“合一”,就不可能各美 其美,而成了儒非儒,佛非佛,道非道。三教在斗争和融合中始终保持着个性和特质,在融 合中保持着张力,在不失各自特性的同时又能吸纳对方的长处,在各美其美的同时又能美美 与共,这才是三教融合的妙谛 佛教和儒道教在各自发展传播的过程中,都努力汲取对方的精华,融合互生。这种融合 有三个维度:一是社会伦理方面的融合,二是学术观念上的融合,三是宗教实践上的融合 佛教与儒教在社会伦理上的融合,表现为佛教吸纳儒教观念,消弥了“不孝”“不忠”的责 难,而主张佛门的忠孝;佛教与儒道教在学术理论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充分认识到心性 的作用,强调三教同源于一心、初心、善心;佛教与儒道教在宗教实践上的融合,表现为三 教都导人向善,主张普度众生、仁者爱人、仙道贵生。 在佛教与儒道的融合过程,三教同源的观念一直存在,这就在源头上为三教的融合找到 了理论基础。三教圣人都一致指出,三教的源头,就是心性的源头。明朝吏部尚书陆光祖向 王龙溪问三家之学时,龙溪回答他说,佛氏重“明心见性”,道家重“修心炼性”,儒家则 重“存心性”三教工夫皆用于“心”。只是因为情境的差异,导致“心”发挥了三种不同 的功能。薄益智旭进一步指出,三教之“道”之所以相同,是由于三教之“心”相同:“自 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从此心施设。苟无自心,三教俱无;苟昧自心,三教俱昧。”而此 “心”非他,乃是仁民爱物之心:“三教深浅,未暇辨也,而仁民爱物之心则同。”在具 体运用层面,儒家以此心来“保民”,佛家以此心来“度生”,道家以此心来“爱物” 佛教和道教、儒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瑰美景现。这在观音形象的 演变、大足石刻的雕像中表现得尤为特出。观音菩萨既是佛教的菩萨,也是道教的神仙慈航 真人,又是儒家的孝顺女儿;大足石刻既有缤纷多彩的佛菩萨造像,也有佛教与儒家融合的 孝道的造像,有儒家的石经、道教的诸神,还有将三身佛、孔子、老子堂而皇之供列在一起
太原市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三教融合,滥觞汉魏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热于宋代,至明代达 到高峰。中国历史上,三教之间一直有争论,一直有融合。在争论中融合,在融合中争论。 本文采取三教融合的表述,而不采用“三教合一"的表述,是因为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 个性,三教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真正地“合一”。如果三教真正地“合一",就不可能各美 其美,而成了儒非儒,佛非佛,道非道。三教在斗争和融合中始终保持着个性和特质,在融 合中保持着张力,在不失各自特性的同时又能吸纳对方的长处,在各美其美的同时又能美美 与共,这才是三教融合的妙谛。 佛教和儒道教在各自发展传播的过程中,都努力汲取对方的精华,融合互生。这种融合 有三个维度:一是社会伦理方面的融合,二是学术观念上的融合,三是宗教实践上的融合。 佛教与儒教在社会伦理上的融合,表现为佛教吸纳儒教观念,消弥了“不孝”“不忠”的责 难,而主张佛门的忠孝;佛教与儒道教在学术理论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充分认识到心性 的作用,强调三教同源于一心、初心、善心;佛教与儒道教在宗教实践上的融合,表现为三 教都导人向善,主张普度众生、仁者爱人、仙道贵生。 在佛教与儒道的融合过程,三教同源的观念一直存在,这就在源头上为三教的融合找到 了理论基础。三教圣人都一致指出,三教的源头,就是心性的源头。明朝吏部尚书陆光祖向 王龙溪问三家之学时,龙溪回答他说,佛氏重“明心见性”,道家重“修心炼性”,儒家则 重“存心性”三教工夫皆用于“心”。 只是因为情境的差异,导致“心”发挥了三种不同 的功能。 蕅益智旭进一步指出,三教之“道”之所以相同,是由于三教之“心”相同:“自 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从此心施设。苟无自心,三教俱无;苟昧自心,三教俱昧。” 而此 “心” 非他,乃是仁民爱物之心:“ 三教深浅,未暇辨也,而仁民爱物之心则同。”在具 体运用层面,儒家以此心来“保民”,佛家以此心来“度生”,道家以此心来“爱物”。 佛教和道教、儒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瑰美景现。这在观音形象的 演变、大足石刻的雕像中表现得尤为特出。观音菩萨既是佛教的菩萨,也是道教的神仙慈航 真人,又是儒家的孝顺女儿;大足石刻既有缤纷多彩的佛菩萨造像,也有佛教与儒家融合的 孝道的造像,有儒家的石经、道教的诸神,还有将三身佛、孔子、老子堂而皇之供列在一起
的佛龛,以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三教融合的思潮。 (选自吴言生《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三教融合”的表述符合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各自个性的事实 B.三教同源的观念是三教能够融合的理论基础,这“源”就是心性的源头。 C.三教在社会伦理、学术理论和宗教实践方面的主张是一致的,都导人向善 D.三教同有“仁民爱物之心”,只是在具体运用层面上表现为不同的侧重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以三教合一若能成立就不可能各关其美的推断来证明“融合”一词表述的准 B.第三段引用两位古人的言论是为了说明三教圣人都认为三教同源,工夫皆用于心。 C.尾段运用例证法,以观音形象的演变和大足石刻雕像说明三教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影 D.文章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与道教、儒教的融合来说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三教之间只有各美其美同时又能美美与共,才能避免彼此争论、斗争,走向融合 B.佛教早期曾给人留下“不忠”“不孝”的责难,吸纳儒教观念后这种状况得到改变。 C.佛教吸纳儒教观点才被儒教文化圈接受,表明不同文化应彼此尊重,接受对方 D.三教融合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答案】1.C2.B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査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 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 “三教在社会伦理、学术理论和宗教实践方面的主张是一致的,都导人向善”曲解文意,原 文是说“佛教与儒教在社会伦理上的融合,表现为佛教吸纳儒教观念,消弥了“不孝”“不 忠”的责难,而主张佛门的忠孝:佛教与儒道教在学术理论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充分认 识到心性的作用,强调三教同源于一心、初心、善心;佛教与儒道教在宗教实践上的融合, 表现为三教都导人向善,主张普度众生、仁者爱人、仙道贵生”。故选C 【2题详解】
的佛龛,以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三教融合的思潮。 (选自吴言生《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采用“三教融合”的表述符合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各自个性的事实。 B. 三教同源的观念是三教能够融合的理论基础,这“源”就是心性的源头。 C. 三教在社会伦理、学术理论和宗教实践方面的主张是一致的,都导人向善。 D. 三教同有“仁民爱物之心”,只是在具体运用层面上表现为不同的侧重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的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以三教合一若能成立就不可能各关其美的推断来证明“融合”一词表述的准 确。 B. 第三段引用两位古人的言论是为了说明三教圣人都认为三教同源,工夫皆用于心。 C. 尾段运用例证法,以观音形象的演变和大足石刻雕像说明三教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影 响。 D. 文章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与道教、儒教的融合来说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三教之间只有各美其美同时又能美美与共,才能避免彼此争论、斗争,走向融合。 B. 佛教早期曾给人留下“不忠”“不孝”的责难,吸纳儒教观念后这种状况得到改变。 C. 佛教吸纳儒教观点才被儒教文化圈接受,表明不同文化应彼此尊重,接受对方。 D. 三教融合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 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 C 项, “三教在社会伦理、学术理论和宗教实践方面的主张是一致的,都导人向善”曲解文意,原 文是说“佛教与儒教在社会伦理上的融合,表现为佛教吸纳儒教观念,消弥了“不孝”“不 忠”的责难,而主张佛门的忠孝;佛教与儒道教在学术理论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充分认 识到心性的作用,强调三教同源于一心、初心、善心;佛教与儒道教在宗教实践上的融合, 表现为三教都导人向善,主张普度众生、仁者爱人、仙道贵生”。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 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以观音形象的演变和大足 石刻雕像说明三教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错误,曲解了文意,原文是为了论证“佛教和 道教、儒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瑰美景现”。故选Bε 【3题详解】 本题考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只 有各美其美同时又能美美与共,才能避免彼此争论、斗争,走向融合”错误,曲解了文意, 原文是说“三教在斗争和融合中始终保持着个性和特质,在融合中保持着张力,在不失各自 特性的同时又能吸纳对方的长处,在各美其美的同时又能美美与共,这才是三教融合的妙 谛”:C项,“表明不同文化应彼此尊重,接受对方”错误,属于无中生有:D项,“必将 在今后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苍蝇之死 赵新 那天中午村长在床上睡觉时,脸上落了一只苍蝇。村长本来就要进入梦乡了,差一点点 就要睡着了,可是那只苍蝇在他的脸上爬了一个来回,痒痒不是痒痒,疼痛不是疼痛,就觉 得心里麻麻的,耳目难受,所以村长还是睡不着了。 村长并没有睁眼。村长知道是苍蝇,把手一挥,脸上便没了动静。 村长再睡。正要睡沉睡实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返了回来,又落到了他的下巴上左右来回 爬 村长把手一挥,翻身再睡。又要睡沉睡实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转了回来,落到了他的右 腮,然后就徐徐地向上爬,显然是不慌不忙悠闲自得的样子 村长被激怒了。村长想,你也欺人太甚了!你也不看看我是谁?和我过不去吗?瞎了你的 狗眼 村长怒火万丈地坐了起来,顺手抓起放在窗台上的苍蝇拍子,看见那只苍蝇探头探脑地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 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B 项,“以观音形象的演变和大足 石刻雕像说明三教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错误,曲解了文意,原文是为了论证 “佛教和 道教、儒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瑰美景现”。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 A 项,“只 有各美其美同时又能美美与共,才能避免彼此争论、斗争,走向融合”错误,曲解了文意, 原文是说“三教在斗争和融合中始终保持着个性和特质,在融合中保持着张力,在不失各自 特性的同时又能吸纳对方的长处,在各美其美的同时又能美美与共,这才是三教融合的妙 谛”;C 项,“表明不同文化应彼此尊重,接受对方”错误,属于无中生有;D 项,“必将 在今后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 B。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苍蝇之死 赵新 那天中午村长在床上睡觉时,脸上落了一只苍蝇。村长本来就要进入梦乡了,差一点点 就要睡着了,可是那只苍蝇在他的脸上爬了一个来回,痒痒不是痒痒,疼痛不是疼痛,就觉 得心里麻麻的,耳目难受,所以村长还是睡不着了。 村长并没有睁眼。村长知道是苍蝇,把手一挥,脸上便没了动静。 村长再睡。正要睡沉睡实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返了回来,又落到了他的下巴上左右来回 爬。 村长把手一挥,翻身再睡。又要睡沉睡实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转了回来,落到了他的右 腮,然后就徐徐地向上爬,显然是不慌不忙悠闲自得的样子。 村长被激怒了。村长想,你也欺人太甚了!你也不看看我是谁?和我过不去吗?瞎了你的 狗眼! 村长怒火万丈地坐了起来,顺手抓起放在窗台上的苍蝇拍子,看见那只苍蝇探头探脑地
在床沿上落着,伸出胳膊打去 苍蝇很賊,苍蝇飞了。苍蝇惊慌失措地在他的头顶转来转去,发岀嗡嗡的声响,像一架 在低空盘旋的飞机。渐渐地那只苍蝇老实了,落在写字台上落在饭桌上落在沙发上,大概觉 得这几处都有风险都不平安,最后高高地稳稳地落在了墙壁上。落定了的苍蝇一片欢欣鼓舞, 伸了两条前腿兀自戏耍把玩,样子很像在给人作揖。 村长扔了烟蒂骂道:奶奶的,我岂能放过你! 村长抄起苍蝇拍子,悄悄地下床,悄悄地动,光着脚走到墙壁跟前,猛地往上一跃,怒 发冲冠地向那只苍蝇拍去。结果是由于用力太大太猛,苍绳拍子被拍断了,苍蝇却又飞了! 村长扔了手中的拍子又骂:破货!假货!假冒伪劣的玩意儿!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盛怒之 下村长朝那断成两截的苍蝇拍子跺了两脚 村长媳妇儿是到邻居家里串门之后回来的。她回到屋里的时侯,村长正在沙发上悻悻地 坐着,眉眼间带了一股火气。媳妇儿问:你没有睡觉呀?哪天中午你都睡!村长说:我还睡 觉?睡屁!我气都气死了。媳妇儿说:奇怪,又没人来又没人去,谁气着你啦?谁敢让你生 气?村长伸手朝天花板上一指:你自己看! 媳妇儿看见了落在天花板上的那只苍蝇。 媳妇儿大声笑了。媳妇儿说:你生它的气?你七尺高的男子汉,堂堂一个大村长,和只 苍蝇一般见识,你好大的胆量,好大的出息! 村长说你是吃了灯草,说得轻巧。它老往我脸上落,赶又赶不走,打又打不死,真是可 恶至极!你别笑话我,你有本事你就打死它,我服你 村长熄妇儿也不说话,伸手从饭桌上拿过酒瓶来。她把几滴酒倒在了沙发的木质扶手上 又把酒瓶放了回去。 村长说:你别糟蹋酒呀,这是名酒,好几百块钱一瓶!这是咱村老大栓送的…… 媳妇儿说:你别动,好好坐着!我知道这酒是老大栓送的,他不送他拿不到宅基地! 有风吹进屋子里,浓浓的酒香飘起来,丝丝缕缕,村长觉得这种味道又醇又厚,香彻肺 腑,不禁精神大振。 村长媳妇儿悄悄地说:你看,你看!村长拍抬起头,见那只苍蝇从天花板上飞了起来 它飘飘悠悠,飘飘悠悠,它绕啊绕啊,旋啊旋啊,慢慢地低了低了,慢慢地来了来了,最后 竟不顾旁边坐着两个大活人,一头扎在沙发的扶手上,愉悦地手舞足地去吸那几滴琼浆玉液。 咂咂咂,咂咂咂,它扇动着翅膀,忙乱着手脚,吸得真投入,真过瘾! 村长想,这个时候它的感觉一定是云里雾里,美不胜收,它一定认为自己成了神仙了!
在床沿上落着,伸出胳膊打去。 苍蝇很贼,苍蝇飞了。苍蝇惊慌失措地在他的头顶转来转去,发出嗡嗡的声响,像一架 在低空盘旋的飞机。渐渐地那只苍蝇老实了,落在写字台上落在饭桌上落在沙发上,大概觉 得这几处都有风险都不平安,最后高高地稳稳地落在了墙壁上。落定了的苍蝇一片欢欣鼓舞, 伸了两条前腿兀自戏耍把玩,样子很像在给人作揖。 村长扔了烟蒂骂道:奶奶的,我岂能放过你! 村长抄起苍蝇拍子,悄悄地下床,悄悄地动,光着脚走到墙壁跟前,猛地往上一跃,怒 发冲冠地向那只苍蝇拍去。结果是由于用力太大太猛,苍绳拍子被拍断了,苍蝇却又飞了! 村长扔了手中的拍子又骂:破货!假货!假冒伪劣的玩意儿!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盛怒之 下村长朝那断成两截的苍蝇拍子跺了两脚。 村长媳妇儿是到邻居家里串门之后回来的。她回到屋里的时侯,村长正在沙发上悻悻地 坐着,眉眼间带了一股火气。媳妇儿问:你没有睡觉呀?哪天中午你都睡!村长说:我还睡 觉?睡屁!我气都气死了。媳妇儿说:奇怪,又没人来又没人去,谁气着你啦?谁敢让你生 气?村长伸手朝天花板上一指:你自己看! 媳妇儿看见了落在天花板上的那只苍蝇。 媳妇儿大声笑了。媳妇儿说:你生它的气?你七尺高的男子汉,堂堂一个大村长,和只 苍蝇一般见识,你好大的胆量,好大的出息! 村长说你是吃了灯草,说得轻巧。它老往我脸上落,赶又赶不走,打又打不死,真是可 恶至极!你别笑话我,你有本事你就打死它,我服你! 村长熄妇儿也不说话,伸手从饭桌上拿过酒瓶来。她把几滴酒倒在了沙发的木质扶手上, 又把酒瓶放了回去。 村长说:你别糟蹋酒呀,这是名酒,好几百块钱一瓶!这是咱村老大栓送的…… 媳妇儿说:你别动,好好坐着!我知道这酒是老大栓送的,他不送他拿不到宅基地! 有风吹进屋子里,浓浓的酒香飘起来,丝丝缕缕,村长觉得这种味道又醇又厚,香彻肺 腑,不禁精神大振。 村长媳妇儿悄悄地说:你看,你看!村长拍抬起头,见那只苍蝇从天花板上飞了起来。 它飘飘悠悠,飘飘悠悠,它绕啊绕啊,旋啊旋啊,慢慢地低了低了,慢慢地来了来了,最后 竟不顾旁边坐着两个大活人,一头扎在沙发的扶手上,愉悦地手舞足地去吸那几滴琼浆玉液。 咂咂咂,咂咂咂,它扇动着翅膀,忙乱着手脚,吸得真投入,真过瘾! 村长想,这个时候它的感觉一定是云里雾里,美不胜收,它一定认为自己成了神仙了!
村长想,反正它是忘乎所以,旁若无人了! 村长的媳妇儿拿起一本薄薄的书,只轻轻地一拍,那只苍蝇便四脚朝天,淹在那酒浆里 村长拍手笑了。媳妇儿媳妇儿你真棒,你一下子就把苍蝇打死了!媳妇儿说:不是我真 棒,是我知道它的脾气! 村长说,你真逗,苍蝇还有脾气吗?媳妇儿说:有,它贪,它太贪! 村长说:你说它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吗?妇儿说:它应该知道!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苍蝇既是小说的线索,又富有象征意义,对主题有暗示作用,还使小说在表达 上增添了一种戏谑的味道 B.小说通过对村长看苍绳吮吸酒水时的心理描写,将村长与苍蝇两个角色很好地“衔接” 起来,构思巧妙,意味深长, C.村长“贪”的形象刻画主要是借助村长与媳妇儿的对话来完成的,如在对话中媳妇儿说 出其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利的事。 D.小说在写村长媳妇儿将酒滴在沙发扶手后苍蝇飞来的情景时,用了叠音和反复的手法 形象地表现出苍蝇迅速扑向美食的状态 5.小说结尾“它应该知道”有怎样的含义? 6.小说前面用了大量篇幅写苍蝇和村长的周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D5.①应该知道的内容:贪心是有风险的。②知道有风险还去做说明控制不 了自己的贪欲,结局是必然的。 6.①形象:将苍蝇和村长放在一起写,暗示村长与苍蝇在行为上是相似的。或通过村长打苍 蝇时的心里话表现出村长的身份和官架十足的形象②结构:渲染打苍蝇的难度,为下文写以 酒打败苍蝇的情节做铺垫。③主题:将苍蝇的机智灵活与后面的贪酒送死形成鲜明对比,有 助于表现反贪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 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 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 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D项,“表现出苍蝇迅速扑
村长想,反正它是忘乎所以,旁若无人了! 村长的媳妇儿拿起一本薄薄的书,只轻轻地一拍,那只苍蝇便四脚朝天,淹在那酒浆里 了! 村长拍手笑了。媳妇儿媳妇儿你真棒,你一下子就把苍蝇打死了!媳妇儿说:不是我真 棒,是我知道它的脾气! 村长说,你真逗,苍蝇还有脾气吗?媳妇儿说:有,它贪,它太贪! 村长说:你说它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吗?妇儿说:它应该知道!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苍蝇既是小说的线索,又富有象征意义,对主题有暗示作用,还使小说在表达 上增添了一种戏谑的味道。 B. 小说通过对村长看苍绳吮吸酒水时的心理描写,将村长与苍蝇两个角色很好地“衔接” 起来,构思巧妙,意味深长。 C. 村长“贪”的形象刻画主要是借助村长与媳妇儿的对话来完成的,如在对话中媳妇儿说 出其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利的事。 D. 小说在写村长媳妇儿将酒滴在沙发扶手后苍蝇飞来的情景时,用了叠音和反复的手法, 形象地表现出苍蝇迅速扑向美食的状态。 5. 小说结尾“它应该知道”有怎样的含义? 6. 小说前面用了大量篇幅写苍蝇和村长的周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应该知道的内容:贪心是有风险的。②知道有风险还去做说明控制不 了自己的贪欲,结局是必然的。 6. ①形象:将苍蝇和村长放在一起写,暗示村长与苍蝇在行为上是相似的。或通过村长打苍 蝇时的心里话表现出村长的身份和官架十足的形象②结构:渲染打苍蝇的难度,为下文写以 酒打败苍蝇的情节做铺垫。③主题:将苍蝇的机智灵活与后面的贪酒送死形成鲜明对比,有 助于表现反贪主题。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 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 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 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 D 项,“表现出苍蝇迅速..扑
向美食的状态”理解有误,原文是说“它飘飘悠悠,飘飘悠悠,它绕啊绕啊,旋啊旋啊,慢 慢地低了低了,慢慢地来了来了”。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要鉴赏文中的重点句子,首先要认真把握句子在文 中的位置,然后结合对文本的把握,认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结尾 “它应该知道”有怎样的含义?”,联系前文“村长说:你说它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吗?”“妇儿说:它应该知道!”,潜台词是说“它应该知道”贪心是有风险的。但它控制 不了自己的贪欲,结局只能是自取灭亡 【6题详解】 本题考査鉴赏文学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可以从塑造人物、情节结构、表现 主旨和艺术效果几个方面来回答。“小说前面用了大量篇幅写苍蝇和村长的周旋”,从塑造 人物形象来看,暗示了村长与苍蝇的相似性。另外,通过村长打苍蝇时的心里话“你也欺人 太甚了!你也不看看我是谁?和我过不去吗?瞎了你的狗眼!”表现出村长的身份和他官架十 足的形象;从情节结构来看,小说前面用了大量篇幅渲染打苍蝇的难度,为下文写以酒打败 苍蝇的情节做铺垫。从表现主题来看,小说将苍蝇前面的机智灵活与后面的贪酒送死形成鲜 明对比,有助于表现反贪主题。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 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 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曼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 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 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 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 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 复御文华殿,皇子侍,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 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 官条直十一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
向美食的状态”理解有误,原文是说“它飘飘悠悠,飘飘悠悠,它绕啊绕啊,旋啊旋啊,慢 慢地低了低了,慢慢地来了来了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要鉴赏文中的重点句子,首先要认真把握句子在文 中的位置,然后结合对文本的把握,认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结尾 “它应该知道”有怎样的含义?”,联系前文“村长说:你说它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吗?”“妇儿说:它应该知道!”,潜台词是说“它应该知道”贪心是有风险的。但它控制 不了自己的贪欲,结局只能是自取灭亡。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可以从塑造人物、情节结构、表现 主旨和艺术效果几个方面来回答。“小说前面用了大量篇幅写苍蝇和村长的周旋”,从塑造 人物形象来看,暗示了村长与苍蝇的相似性。另外,通过村长打苍蝇时的心里话“你也欺人 太甚了!你也不看看我是谁?和我过不去吗?瞎了你的狗眼!”表现出村长的身份和他官架十 足的形象;从情节结构来看,小说前面用了大量篇幅渲染打苍蝇的难度,为下文写以酒打败 苍蝇的情节做铺垫。从表现主题来看,小说将苍蝇前面的机智灵活与后面的贪酒送死形成鲜 明对比,有助于表现反贪主题。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 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 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曼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 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 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 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 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 复御文华殿,皇子侍,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 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 官条直十ー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
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曰:“用一内竖,何遽 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貲请旨逮阅攘抄没三品以上哀诸近侍在帝左有 真辄易買真不表天下亥得无危?”引义慷慨。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遺金帛甚厚。 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 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 厚。”辂曰:“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谥文毅 (选自《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 B.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C.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 去/ D.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试,这里指乡试、会试、殿试。我们现在常说的“连中三元”即指三试均为第一。 B.中官,古代掌天文历法的官员之一,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这里指朝中官员 C.西厂,明朝由宦官把持的侦办百姓和官员言行的特务机关,成立时间晚于东厂。 D.谢政,辞官退休。古代有到一定年龄退休的制度,常见称谓还有“致仕”“致事”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辂才学很高。他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在整个明朝,能够在三试中均 考中第一的只有他一人。 B.商辂宽厚大度。有人弹劾不称职大臣,涉及商辂,皇帝要追究弹劾者的责任,商辂对此 阻止,并请求皇帝宽容进言者 C.商辂不畏权贵。汪直掌管西厂,多次制造冤案,商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罪状,在皇 帝不高兴的情况下仍慷慨激昂,直言劝谏。 D.商辂廉洁自守。万贵妃赞赏商辂父子的为人,赏给他丰厚的金帛,商辂都极力拒绝,称
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曰:“用ー内竖,何遽 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 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遺金帛甚厚。 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 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 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 “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 厚。”辂曰:“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 谥文毅。 (选自《 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 去/ B.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 C.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 去/ D.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 去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试,这里指乡试、会试、殿试。我们现在常说的“连中三元”即指三试均为第一。 B. 中官,古代掌天文历法的官员之ー,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这里指朝中官员。 C. 西厂,明朝由宦官把持的侦办百姓和官员言行的特务机关,成立时间晚于东厂。 D. 谢政,辞官退休。古代有到一定年龄退休的制度,常见称谓还有“致仕”“致事”等。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辂才学很高。他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在整个明朝,能够在三试中均 考中第一的只有他一人。 B. 商辂宽厚大度。有人弹劾不称职大臣,涉及商辂,皇帝要追究弹劾者 的 责任,商辂对此 阻止,并请求皇帝宽容进言者。 C. 商辂不畏权贵。汪直掌管西厂,多次制造冤案,商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罪状,在皇 帝不高兴的情况下仍慷慨激昂,直言劝谏。 D. 商辂廉洁自守。万贵妃赞赏商辂父子的为人,赏给他丰厚的金帛,商辂都极力拒绝,称
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接受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2)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7.B8.B9 10.(1)我曾经请求宽容进言的人,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责备他们,对公众舆论又怎么办呢? (2)陛下登基十年,未立储君(太子),天下人伸着脖子盼望很久了。 (3)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就让人带着宝玉回去,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朝臣无大小”,应理解“朝 廷大臣无论大小”,所以可以排除D项;“有罪皆请旨逮问”,应理解为“有罪都请下旨逮 捕讯问”,可以排除A和C项。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这里指朝中官员”错误,“中 官”,本为古官名,后来一般指皇城内的官,就是宦官。联系原文“帝大喜,欲宣示外廷 遣中官至内阁谕意”(皇帝非常高兴,想向朝廷的人宣告,派遣中官到内阁说明自己的意图) “中官”应该指的是“宦官”。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 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错在“万贵妃赞赏商辂父子 的为人”,原文是“万贵妃重辂名”,即万贵妃看重商辂的名望,并没有谈及万贵妃赞赏商 辂的儿子。故选D
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接受。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2)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7. B 8. B 9. D 10. (1)我曾经请求宽容进言的人,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责备他们,对公众舆论又怎么办呢? (2)陛下登基十年,未立储君(太子),天下人伸着脖子盼望很久了。 (3)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就让人带着宝玉回去,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朝臣无大小”,应理解“朝 廷大臣无论大小”,所以可以排除 D 项;“有罪皆请旨逮问”,应理解为“有罪都请下旨逮 捕讯问”,可以排除 A 和 C 项。故选 B。 【8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 项,“这里指朝中官员”错误,“中 官”,本为古官名,后来一般指皇城内的官,就是宦官。联系原文“帝大喜,欲宣示外廷, 遣中官至内阁谕意”(皇帝非常高兴,想向朝廷的人宣告,派遣中官到内阁说明自己的意图), “中官”应该指的是“宦官”。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 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 项,错在“万贵妃赞赏商辂父子 的为人”,原文是“万贵妃重辂名”,即万贵妃看重商辂的名望,并没有谈及万贵妃赞赏商 辂的儿子。故选 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优容”指宽容:“言者” 指进言的人:“论”指议论,“如……何”句式翻译成“对……怎么办”,句意:第二句中, 践祚”指登基:“储副”指储君或太子;“引领”,指伸着脖子;“望”指盼望;句意: 第三句中,“诚”指实在,“负”指对不起,“间至”指从小路回到,“见……于”句式翻 译成“被”,句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査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商辂,字弘载,是淳安人。考取乡试第一名。正统十年,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到明 代结束,三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只有商辂一人罢了。成化三年二月被召至京城,首先陈述勤 奋学习、采纳谏议等一共八件事,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所说的采纳谏议的事情中,有请求 召回复用元年以后因进言而被贬斥的人的内容。第二年,彗星出现,给事中董曼等人弹劾不 称职的大臣,一起涉及商辂。商辂于是请求辞职。皇帝很生气,命令在朝廷查问那些进言的 人,想给予严厉谴责。商辂说:“我曾经请求宽容进言的人,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责备他们, 对公众舆论又怎么解释呢?”皇帝很高兴,不久商辂晋升为兵部尚书。商辂为人,宽厚大度, 到面临大事时,坚毅没有人能改变。悼恭太子去世,皇帝因继承人的事而忧虑。纪妃生有皇 子,六岁了,身边的人畏惧万贵妃,没有人敢进言。很久以后,才报告给皇帝。皇帝非常高 兴,想向朝廷的人宣告,派遣中官到内阁说明自己的意图。商辂请求皇帝诏令礼部拟定上报 皇子的名字,于是朝廷大臣相互祝贺。过了几日,皇帝又御临文华殿,皇子陪侍,召见商辂 及众内阁大臣。商辂叩首说:“陛下在位十年,未立太子,天下盼望已久了。应当立即立为 太子,安定朝廷内外的人心。”皇帝点头同意了。中官汪直监管西厂时,多次造成大案。商 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的十一条罪状,说:“陛下把听讼断狱委托给汪直,汪直又把小人 当做耳目。自从汪直掌权,士大夫不能安心于他们的职守,商人不能安心于经商,老百姓不 能安心于生产,如不立即除去,天下安危就不可知了。”皇帝生气地说:“任用一个太监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优容”指宽容;“言者” 指进言的人;“论”指议论,“如……何”句式翻译成“对……怎么办”,句意;第二句中, “践祚”指登基;“储副”指储君或太子;“引领”,指伸着脖子;“望”指盼望;句意; 第三句中,“诚”指实在,“负”指对不起,“间至”指从小路回到,“见……于”句式翻 译成“被”,句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商辂,字弘载,是淳安人。考取乡试第一名。正统十年,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到明 代结束,三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只有商辂一人罢了。成化三年二月被召至京城,首先陈述勤 奋学习、采纳谏议等一共八件事,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所说的采纳谏议的事情中,有请求 召回复用元年以后因进言而被贬斥的人的内容。第二年,彗星出现,给事中董曼等人弹劾不 称职的大臣,一起涉及商辂。商辂于是请求辞职。皇帝很生气,命令在朝廷查问那些进言的 人,想给予严厉谴责。商辂说:“我曾经请求宽容进言的人,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责备他们, 对公众舆论又怎么解释呢?”皇帝很高兴,不久商辂晋升为兵部尚书。商辂为人,宽厚大度, 到面临大事时,坚毅没有人能改变。悼恭太子去世,皇帝因继承人的事而忧虑。纪妃生有皇 子,六岁了,身边的人畏惧万贵妃,没有人敢进言。很久以后,才报告给皇帝。皇帝非常高 兴,想向朝廷的人宣告,派遣中官到内阁说明自己的意图。商辂请求皇帝诏令礼部拟定上报 皇子的名字,于是朝廷大臣相互祝贺。过了几日,皇帝又御临文华殿,皇子陪侍,召见商辂 及众内阁大臣。商辂叩首说:“陛下在位十年,未立太子,天下盼望已久了。应当立即立为 太子,安定朝廷内外的人心。”皇帝点头同意了。中官汪直监管西厂时,多次造成大案。商 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的十一条罪状,说:“陛下把听讼断狱委托给汪直,汪直又把小人 当做耳目。自从汪直掌权,士大夫不能安心于他们的职守,商人不能安心于经商,老百姓不 能安心于生产,如不立即除去,天下安危就不可知了。” 皇帝生气地说:“任用一个太监
怎么竞危及到天下?”商辂严肃地说:“朝廷大臣无论大小,有罪都请下旨逮捕讯问。汪 直擅自抄没三品以上京官。各位近侍在皇帝左右,汪直动辄更换。汪直不除去,天下怎能没 有危险?”依据大义,慷慨激昂。万贵妃看重商辂的名望,拿出父亲的画像,嘱托他写赞语 赠送的金钱礼物非常丰厚。商辂竭力推辞,使者把贵妃的意思告诉他。商辂说:“不是皇帝 的命令,不敢接受。”贵妃不高兴了,商辂最终也不顾及。到辞去官职后,刘吉去探望他, 看见他子孙众多,感叹说:“我与您共事多年,不曾见您笔下胡乱杀一人,上天回报您如此 丰厚是应该的。”商辂说:“只是不敢让朝廷乱杀一人而已。”过了十年去世,时年七十三 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释】①刘长卿遭际坎坷,一生中两次遭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贬往潘州南巴尉(今广东 省茂名市)经过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与两位友人话别时所写。②沧洲:滨海之地,古代常指 隐士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明明是遭受贬谪,却说是“承优诏”,这是正话反说,抒发诗人胸中不平之气 B.诗人感慨自己徒然通晓世间万事而不受赏识,只能学那醉饮狂歌的古人浇愁遣愤 C.颔联写江月明朗,胡雁飞过,淮南叶落山多,渲染雄浑壮阔之景反衬内心忧郁之情。 D.尾联写友人与自己都已老态龙钟,还殷勤叮嘱自己留意风波险恶,让自己惭愧感动。 12.“寄身且喜沧洲近”中的“喜”如何理解,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1.C12.①虽仕途艰辛但离隐居之地近,故值得庆幸,这是苦中硬寻出的 点快乐。②与下句顾影悲白发形成反差,以暂且之喜反衬出内心的无可奈何。 【解析】 【11题详解】
怎么竟危及到天下?”商辂严肃地说:“朝廷大臣无论大小 ,有罪都请下旨逮捕讯问。汪 直擅自抄没三品以上京官。各位近侍在皇帝左右,汪直动辄更换。汪直不除去,天下怎能没 有危险?”依据大义,慷慨激昂。万贵妃看重商辂的名望,拿出父亲的画像,嘱托他写赞语, 赠送的金钱礼物非常丰厚。商辂竭力推辞,使者把贵妃的意思告诉他。商辂说:“不是皇帝 的命令,不敢接受。”贵妃不高兴了,商辂最终也不顾及。到辞去官职后,刘吉去探望他, 看见他子孙众多,感叹说:“我与您共事多年,不曾见您笔下胡乱杀一人,上天回报您如此 丰厚是应该的。”商辂说:“只是不敢让朝廷乱杀一人而已。”过了十年去世,时年七十三 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释】①刘长卿遭际坎坷,一生中两次遭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贬往潘州南巴尉(今广东 省茂名市)经过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与两位友人话别时所写。②沧洲:滨海之地,古代常指 隐士居处。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明明是遭受贬谪,却说是“承优诏”,这是正话反说,抒发诗人胸中不平之气。 B. 诗人感慨自己徒然通晓世间万事而不受赏识,只能学那醉饮狂歌的古人浇愁遣愤。 C. 颔联写江月明朗,胡雁飞过,淮南叶落山多,渲染雄浑壮阔之景反衬内心忧郁之情。 D. 尾联写友人与自己都已老态龙钟,还殷勤叮嘱自己留意风波险恶,让自己惭愧感动。 12. “寄身且喜沧洲近”中的“喜”如何理解,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1. C 12. ①虽仕途艰辛但离隐居之地近,故值得庆幸,这是苦中硬寻出的一 点快乐。②与下句顾影悲白发形成反差,以暂且之喜反衬出内心的无可奈何。 【解析】 【11 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