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构造圈闭和油气藏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其 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根据其变形或变位及储层的变化特点可分为 背斜圈闭和油气藏、断层圈闭和油气藏、裂缝性背斜圈闭和油气藏、刺穿圈闭和 油气藏 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概念 背斜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发生褶皱变形,其上部又为非渗透性岩层 所覆盖遮挡,底面或下倾方向被高油气势面或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而 形成的圈闭即为背斜圈闭,聚集油气后,成为背斜油气藏。 背斜圈闭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从穹窿状一直到狭长高背斜:闭合面 积大小不一:有的是完整的,有的被断层复杂化。 2、背斜油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 (1)油气局限于闭合区内:(2)背斜油气藏中的储油层呈层状展 布,尽管绝大多数油层的储集性纵、横向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应是 相互连通的。(3)相互连通的多油层构成统一的块状储集体,常形 成巨大油气藏
第四节 构造圈闭和油气藏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其 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根据其变形或变位及储层的变化特点可分为: 背斜圈闭和油气藏、断层圈闭和油气藏、裂缝性背斜圈闭和油气藏、刺穿圈闭和 油气藏 一、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概念 背斜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发生褶皱变形,其上部又为非渗透性岩层 所覆盖遮挡,底面或下倾方向被高油气势面或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而 形成的圈闭即为背斜圈闭,聚集油气后,成为背斜油气藏。 背斜圈闭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从穹窿状一直到狭长高背斜;闭合面 积大小不一;有的是完整的,有的被断层复杂化。 2、背斜油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 (1)油气局限于闭合区内;(2)背斜油气藏中的储油层呈层状展 布,尽管绝大多数油层的储集性纵、横向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应是 相互连通的。(3)相互连通的多油层构成统一的块状储集体,常形 成巨大油气藏
E 海拔3-283 8-283 丙282 -850 零组 1050 1150 1250 气层 图水层 油水界 油层E油气界线 大庆油田剖面示意图 3、背斜油气藏的成因分类 (1)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主要在侧压力挤压作用下而形成。这类背斜多见于褶皱区,背斜轴向一般与区域构 造线平行;两翼倾角较大,不对称,靠近 褶皱山一侧较另一侧缓;闭合高度较大,且伴生有断层 区域上这种背斜分布在褶皱区的山前坳陷及山间坳陷,常成排成带出现。图为酒泉 盆地南部前山背斜带 老君庙油田L层构造示意图 酒泉盆地山前背斜带分布 (2)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3、背斜油气藏的成因分类: (1)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主要在侧压力挤压作用下而形成。这类背斜多见于褶皱区,背斜轴向一般与区域构 造线平行;两翼倾角较大,不对称,靠近 褶皱山一侧较另一侧缓;闭合高度较大,且伴生有断层。 区域上这种背斜分布在褶皱区的山前坳陷及山间坳陷,常成排成带出现。图为酒泉 盆地南部前山背斜带。 (2)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在地台区由于基底断块上升,使上覆地层隆起而形成同生背斜构造 其特点是:直接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曲较显著,有时还可遇 到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裂,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 渐消失;两翼地层倾角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此类背斜常成 带分布,组成长垣或大隆起 E 海拔3-283 8-283 丙282 -850 950 1050 气层图水层E碘水界 F油气界线 大庆油田构造和剖面示意图
在地台区由于基底断块上升,使上覆地层隆起而形成同生背斜构造。 其特点是:直接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曲较显著,有时还可遇 到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裂,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 渐消失;两翼地层倾角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此类背斜常成 带分布,组成长垣或大隆起
拉72账甸油气藏 尔图油藏 沙6 岗油藏 太平电油藏 松基三D 高台子油藏太 萄花油藏 /园 散包塔油藏26 (3)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滚动背斜的成因解释有两种,一种是认为同生断层下降盘靠近 断层面的岩层因重力下跌使地层下垂弯曲而形成,另一种是认为同 生断层下降盘尤其靠近断面处岩层厚度较大,促使地层在断面附近 向着断层面“回倾”而形成。 这种背斜圈闭的特点,都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多为小型宽 缓不对称的短轴背斜,靠近断层一翼陡,远离断层一翼缓,轴线与 断层线近于平行,常沿断层成串分布。背斜高点距断层较近,一般 为0.5~1.5公里:;且高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偏移轨迹大体上与断 层面平行。背斜的形态、宽度等均受同生断层的控制。断层面弯曲
(3)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滚动背斜的成因解释有两种,一种是认为同生断层下降盘靠近 断层面的岩层因重力下跌使地层下垂弯曲而形成,另一种是认为同 生断层下降盘尤其靠近断面处岩层厚度较大,促使地层在断面附近 向着断层面“回倾”而形成。 这种背斜圈闭的特点,都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多为小型宽 缓不对称的短轴背斜,靠近断层一翼陡,远离断层一翼缓,轴线与 断层线近于平行,常沿断层成串分布。背斜高点距断层较近,一般 为 0.5~1.5 公里;且高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偏移轨迹大体上与断 层面平行。背斜的形态、宽度等均受同生断层的控制。断层面弯曲
度越大,背斜形态线越趋穹窿状,倾角越缓。 图为我国华北含油气盆地黄骅拗陷港东油田位于北大港断裂构 11-2010-18新 Ed? ES Ed Edu 断Ed Fd Ed 350 港东油田构造横剖面示意图 造带东南部,是港东主断层南部下降盘上的逆牵引背斜构造。 (4)与塑性流动物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由于地下塑性地层受不均衡压力作用,向着压力降低的上方 流动,使上覆地层弯曲形成的背斜圈闭。地下塑性地层常见的有 盐岩和泥岩类,其中尤以盐岩占主要 图为我国江汉盆地的王场油田,该油田为一长轴背斜,地下
度越大,背斜形态线越趋穹窿状,倾角越缓。 图为我国华北含油气盆地黄骅拗陷港东油田位于北大港断裂构 造带东南部,是港东主断层南部下降盘上的逆牵引背斜构造。 (4)与塑性流动物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由于地下塑性地层受不均衡压力作用,向着压力降低的上方 流动,使上覆地层弯曲形成的背斜圈闭。地下塑性地层常见的有 盐岩和泥岩类,其中尤以盐岩占主要。 图为我国江汉盆地的王场油田,该油田为一长轴背斜,地下
潜3 潜4 江汉盆地王场构造平面及剖面图 核部为盐岩隆起 (5)与剥蚀作用及压实作用有关的差异压实背斜和油气藏 在古侵蚀面上常存在各种地形突起,它可以是结晶的基岩,致密坚硬的沉积岩或生 物礁块等。当接受新的沉积时,在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较薄,而周围的沉积物则较厚,由 于突起和其周围沉积物厚度的不同,负荷悬殊,在成岩过程中,差异压实的结果在突起的部 位形成了背斜构造,这种背斜通常称为披盖背斜,它反映了下伏古地形突起的分布范围和形 状,但其闭合度则比古地形突起的高度小,并向上递减直至消失:在成因上很难与基底隆起 有关的背斜区分开。 图为我国华北含油气盆地济阳凹陷的孤岛油田基底为由奥陶系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 的剥蚀突起,其翼部超覆沉积有下第三系地层,顶部则被上第三系馆陶组及明化镇组所覆盖, 形成较大规模的披盖构造
核部为盐岩隆起。 (5)与剥蚀作用及压实作用有关的差异压实背斜和油气藏 在古侵蚀面上常存在各种地形突起,它可以是结晶的基岩,致密坚硬的沉积岩或生 物礁块等。当接受新的沉积时,在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较薄,而周围的沉积物则较厚,由 于突起和其周围沉积物厚度的不同,负荷悬殊,在成岩过程中,差异压实的结果在突起的部 位形成了背斜构造,这种背斜通常称为披盖背斜,它反映了下伏古地形突起的分布范围和形 状,但其闭合度则比古地形突起的高度小,并向上递减直至消失;在成因上很难与基底隆起 有关的背斜区分开。 图为我国华北含油气盆地济阳凹陷的孤岛油田基底为由奥陶系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 的剥蚀突起,其翼部超覆沉积有下第三系地层,顶部则被上第三系馆陶组及明化镇组所覆盖, 形成较大规模的披盖构造
明 沙一段 上古 生 〓油层 孤岛油田
断层圖闭和油气藏 1、概念 断层圈闭是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聚集油 气后即成为断层油气藏
二、断层圈闭和油气藏 1、概念 断层圈闭是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聚集油 气后即成为断层油气藏
D
这种类型的圈闭分布很广,在各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分布,尤其我国 东部断陷式含油气盆地中更是为数众多。断层圈闭的闭合面积是通过溢 出点的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和上倾方向断层线构成 、断层油气藏的基本特征 断层油气藏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沿断层附近储集层因岩层被挤压破裂 而渗透性变好;断层的发育使油气藏复杂化,构造断裂带内的油气藏被 断层切割为许多断块,分隔性强,各断块内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 面积很不一致:油气常富集在断层靠油源一侧。 3、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断层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断层在不同的 位置,常起着封闭或通道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对油气藏的形成至 关重要
这种类型的圈闭分布很广,在各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分布,尤其我国 东部断陷式含油气盆地中更是为数众多。断层圈闭的闭合面积是通过溢 出点的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和上倾方向断层线构成。 2、断层油气藏的基本特征 断层油气藏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沿断层附近储集层因岩层被挤压破裂 而渗透性变好;断层的发育使油气藏复杂化,构造断裂带内的油气藏被 断层切割为许多断块,分隔性强,各断块内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 面积很不一致;油气常富集在断层靠油源一侧。 3、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断层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断层在不同的 位置,常起着封闭或通道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对油气藏的形成至 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