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当代社会的不少领域,工业产品已经相对过剩。于是,人们不断更新的消费需求,已 经转移,消费者不仅需要产品内在质量优秀,而且讲求外观雅致。这就是推动制造业不断 发展的无穷动力。 以冲压方法为主制造的零件,比较有代表性且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汽车覆盖 件、搪瓷与不锈钢器皿、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罩)等,它们带来了产品层出不穷的外观变 化。不仅如此,冲压方法也能制造不少产品内部的某些零件,甚至是关键零件,如链轮、 轮毂、汽车大梁、支架等。同时,在制件尺寸大小、制件复杂程度等方面,冲压方法都有 非常大的适应范围。冲压件与塑料件结合起来,适应的范围就更宽。据文献介绍,冲压方 法的增值率达原材料的3~12倍,具有明显的综合技术经济优势。所以,冲压工艺得到了最 广泛的应用,几乎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从模具角度看,模具是现代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发达国家的模具总产值早已 超过了工作母机(机床)的总产值,其中为冲压工艺服务的冲模约占模具总量的40%。而冲 模在很大范围内涵盖了其他模具(冷锻模、塑料模、压铸模、粉末冶金模等)的共同内容 掌握冲模技术之后,不难触类旁通。 可见,学习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现代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机会不多,缺乏生产实践体验,基础知识正在逐步掌握 之中,越来越多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本课程等特点,在立足于教学大纲的同时,本书在编 写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基础性 在论述各冲压工序方法时,注重讲清基本原理、变形过程、基本工艺知识和工艺特点。 选材比较考究,文字力求浅显易懂,内容详略有别、循序渐进,介绍典型模具结构和工艺 示意图等尽量配立体图。书后列出的参考文献为深入探寻者提供了指引 (2)实践性 为尽量贴近实际,以利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书中的工艺计算配有来自生产一线的实 例,在冲裁、弯曲、拉深内容之后配有若干习题,附录中还给出了设计题及范例,提供了 符合实际生产规范的工艺规程格式。为便于完成练习题和设计题,书中选列了学习阶段所 需的部分设计资料,提供了查找模具标准件的线索 本书融会了编写组主要成员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生产一线模具设计实践与管理等 工作20多年的经验,包括创新点、行之有效的技巧、实用资料等。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一般不作系统推导,直接引用结论性论述。 (3)体系性 考虑课程门类不宜过多,又要尽量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本书对金属塑性成形原 理、常用冲压设备、常用板料、冲压辅助工序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作了简要介绍,以利于直 接与《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对接。受教学课时限制时,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学。第2、 3、4、7章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按照现在的分类方法,冷挤压、压印、变薄拉深、变薄翻
前 言 当代社会的不少领域,工业产品已经相对过剩。于是,人们不断更新的消费需求,已 经转移,消费者不仅需要产品内在质量优秀,而且讲求外观雅致。这就是推动制造业不断 发展的无穷动力。 以冲压方法为主制造的零件,比较有代表性且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汽车覆盖 件、搪瓷与不锈钢器皿、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罩)等,它们带来了产品层出不穷的外观变 化。不仅如此,冲压方法也能制造不少产品内部的某些零件,甚至是关键零件,如链轮、 轮毂、汽车大梁、支架等。同时,在制件尺寸大小、制件复杂程度等方面,冲压方法都有 非常大的适应范围。冲压件与塑料件结合起来,适应的范围就更宽。据文献介绍,冲压方 法的增值率达原材料的 3~12 倍,具有明显的综合技术经济优势。所以,冲压工艺得到了最 广泛的应用,几乎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从模具角度看,模具是现代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发达国家的模具总产值早已 超过了工作母机(机床)的总产值,其中为冲压工艺服务的冲模约占模具总量的 40%。而冲 模在很大范围内涵盖了其他模具(冷锻模、塑料模、压铸模、粉末冶金模等)的共同内容, 掌握冲模技术之后,不难触类旁通。 可见,学习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现代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机会不多,缺乏生产实践体验,基础知识正在逐步掌握 之中,越来越多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本课程等特点,在立足于教学大纲的同时,本书在编 写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 基础性 在论述各冲压工序方法时,注重讲清基本原理、变形过程、基本工艺知识和工艺特点。 选材比较考究,文字力求浅显易懂,内容详略有别、循序渐进,介绍典型模具结构和工艺 示意图等尽量配立体图。书后列出的参考文献为深入探寻者提供了指引。 (2) 实践性 为尽量贴近实际,以利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书中的工艺计算配有来自生产一线的实 例,在冲裁、弯曲、拉深内容之后配有若干习题,附录中还给出了设计题及范例,提供了 符合实际生产规范的工艺规程格式。为便于完成练习题和设计题,书中选列了学习阶段所 需的部分设计资料,提供了查找模具标准件的线索。 本书融会了编写组主要成员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生产一线模具设计实践与管理等 工作 20 多年的经验,包括创新点、行之有效的技巧、实用资料等。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一般不作系统推导,直接引用结论性论述。 (3) 体系性 考虑课程门类不宜过多,又要尽量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本书对金属塑性成形原 理、常用冲压设备、常用板料、冲压辅助工序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作了简要介绍,以利于直 接与《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对接。受教学课时限制时,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学。第 2、 3、4、7 章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按照现在的分类方法,冷挤压、压印、变薄拉深、变薄翻
中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边等均属于体积成形(锻造)的内容,本书未予介绍。应用不够广泛的旋压、扭曲、除胀形 以外的管坯料成形,以及电磁成形、电液成形、爆炸成形等,也未作介绍。 (4)先进性 冲压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本书努力吸收成熟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初学者应了解的新 模具材料知识、冲模 CAD/CAM基本知识等;由于级进模对中小冲压件生产具有突出的优 越性和发展趋势性,本书对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基础内容作了专门介绍 希望通过对本书的系统学习,并配合习题、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使学生具 备分析制件的冲压工艺性、编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冲压模具、解决冲压生产中出现的实 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本书第1章和第76节由张如华编写,第2、3、6章及附录由赵向阳编写,第4章由 赵向阳、张如华共同编写,第5、7章(不含76节)由章跃荣编写,第8章由章跃荣、赵向 阳共同编写。黄良华协助编写第2章,邹晓晖、陈艳协助编写第5、7章,郑小民协助编写 第8章。陈丽军绘制了部分插图。全书由张如华统稿、定稿。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 程学院孙卫和教授主审。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南昌大学卢险峰教授、包忠诩教授、周天瑞教授的指导,还得 到了蓝天职业技术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新亚大学、江西大宇学院、江西渝州科技学 院、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支持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面的教科书版本非常多,本书尽量吸纳各版本的优点。通过借 鉴参考文献中的成果和数据资料以及部分企业的标准和资料,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在此 并表示衷心感谢 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II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边等均属于体积成形(锻造)的内容,本书未予介绍。应用不够广泛的旋压、扭曲、除胀形 以外的管坯料成形,以及电磁成形、电液成形、爆炸成形等,也未作介绍。 (4) 先进性 冲压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本书努力吸收成熟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初学者应了解的新 模具材料知识、冲模 CAD/CAM 基本知识等;由于级进模对中小冲压件生产具有突出的优 越性和发展趋势性,本书对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基础内容作了专门介绍。 希望通过对本书的系统学习,并配合习题、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使学生具 备分析制件的冲压工艺性、编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冲压模具、解决冲压生产中出现的实 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本书第 1 章和第 7.6 节由张如华编写,第 2、3、6 章及附录由赵向阳编写,第 4 章由 赵向阳、张如华共同编写,第 5、7 章(不含 7.6 节)由章跃荣编写,第 8 章由章跃荣、赵向 阳共同编写。黄良华协助编写第 2 章,邹晓晖、陈艳协助编写第 5、7 章,郑小民协助编写 第 8 章。陈丽军绘制了部分插图。全书由张如华统稿、定稿。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 程学院孙卫和教授主审。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南昌大学卢险峰教授、包忠诩教授、周天瑞教授的指导,还得 到了蓝天职业技术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新亚大学、江西大宇学院、江西渝州科技学 院、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支持。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面的教科书版本非常多,本书尽量吸纳各版本的优点。通过借 鉴参考文献中的成果和数据资料以及部分企业的标准和资料,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在此一 并表示衷心感谢。 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