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A.1课程实验 实验是本课程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可现场观察有关冲压工序 的变形情况,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设备,接触模具,从而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体会和 理解 实验内容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而定。一般可安排下列实验: )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 (2)最小弯曲半径与回弹角的测量 (3)拉深系数的测定 (4)冲模结构与拆装。 A.2课程设计 A.2.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课程设计是获得比较全面的冲压工艺与模设计知识的重要 的一环。积极认真地完成这次实践和锻炼,必将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A.2.1.1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一般如下: (1)读懂冲压制件图,了解相应的生产批量及生产条件。 (2)进行该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3)确定该冲压件的工艺过程方案(最好有多个方案比较后确定)。 (4)具体计算和设计该方案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 (5)设计绘制其中一道冲压工序所用的模具图,其设计顺序为:①构思总图,画出总 装配图:②完成模具零件明细表:③画出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零件图 (6)全面检查工艺计算和模具图纸。 (7)编写设计说明书。 A212课程设计的要求 课程设计开始之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准备一些设计手册、模具图 册、技术标准,有条件时还可准备一些参考书,以便在设计过程中逐渐学会使用这些资料
附录 A 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A.1 课程实验 实验是本课程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可现场观察有关冲压工序 的变形情况,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设备,接触模具,从而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体会和 理解。 实验内容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而定。一般可安排下列实验: (1) 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 (2) 最小弯曲半径与回弹角的测量; (3) 拉深系数的测定; (4) 冲模结构与拆装。 A.2 课程设计 A.2.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课程设计是获得比较全面的冲压工艺与模设计知识的重要 的一环。积极认真地完成这次实践和锻炼,必将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A.2.1.1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一般如下: (1) 读懂冲压制件图,了解相应的生产批量及生产条件。 (2) 进行该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3) 确定该冲压件的工艺过程方案(最好有多个方案比较后确定)。 (4) 具体计算和设计该方案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 (5) 设计绘制其中一道冲压工序所用的模具图,其设计顺序为:①构思总图,画出总 装配图;②完成模具零件明细表;③画出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零件图。 (6) 全面检查工艺计算和模具图纸。 (7) 编写设计说明书。 A.2.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课程设计开始之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准备一些设计手册、模具图 册、技术标准,有条件时还可准备一些参考书,以便在设计过程中逐渐学会使用这些资料
附录A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下面提出完成课题设计的具体要求。 (1)设计说明书应全面反映设计思想、设计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分析、计 算、比较,有结论性陈述,配必要的示意图:工艺设计引用的文字、计算公式、选取的参 数要注明来源资料名称或序代号(参考文献统一列于设计说明书后)。说明书应书写工整, 并装订成册(最好使用16K专用稿纸)。 (2)绘图及设计全过程应执行相应的国家及行业(部颁)技术标准。图面应清晰、整洁 美观,图纸应有标题栏,且应努力达到可生产实用的程度。 (3)对于模具零件图,要求一个模具零件用一张图纸。一般用1:1的比例绘制,有关 制造精度与技术要求要有合理的标准或说明。 (4)总装配图的一般布图方法是:①主视图绘制模具闭合状态(凸模进入凹模内完成制 件成形)。若模具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表示工作过程,也可一半绘开启状态,另一半绘闭合 状态。②俯视图仅绘制下模(将上模拿掉)。③模具结构比较复杂时,需要增加的其他辅助 视图(或剖视图)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④右上角画出该模具相应的工序图 总装配图必须标注3个尺寸,即模具的闭合高度、总长、总宽。此外,视需要标注必 要的配合关系(如导柱与导套、销钉与销钉孔、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等)。模具零件明细表中 各项内容(序号、名称、件数、材料、热处理等)必须与相应零件图所标内容一致 A.22课程设计题目 图A.1~图A8选择的课程设计题目,都是来自生产实践中的冲压件。为了降低初学者 的设计难度,尽可能选用了尺寸、形状相对比较简单的制件,但所用到的冲压加工基本工 序有冲孔、落料、拉深、翻边、缩口、扩口、弯曲等。需要设计的冲模结构形式可以是简 单模,也可能是复合模或级进模。设计题目如下 (1)焊片(如图A.1所示)。 (2)静簧片(如图A2所示) 44 2-R03 3.7 多 5.5±0.05 技术要求 1.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4f的要求 1.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4f的要求 2.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T139162级的要求 2.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T139162级的要求 3.毛刺≤005mm 3.毛刺≤0.02mm 4.未注圆角R=02mm 未注圆角R=0.2mm。 5材料:H62(硬态,t=(05005mm 5.材料:H62(硬态,=06mm。 图A.1焊片(大批量生产) 图A2静簧片(大批量生产)
附录 A 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303 下面提出完成课题设计的具体要求。 (1) 设计说明书应全面反映设计思想、设计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分析、计 算、比较,有结论性陈述,配必要的示意图;工艺设计引用的文字、计算公式、选取的参 数要注明来源资料名称或序代号(参考文献统一列于设计说明书后)。说明书应书写工整, 并装订成册(最好使用 16K 专用稿纸)。 (2) 绘图及设计全过程应执行相应的国家及行业(部颁)技术标准。图面应清晰、整洁、 美观,图纸应有标题栏,且应努力达到可生产实用的程度。 (3) 对于模具零件图,要求一个模具零件用一张图纸。一般用 1﹕1 的比例绘制,有关 制造精度与技术要求要有合理的标准或说明。 (4) 总装配图的一般布图方法是:①主视图绘制模具闭合状态(凸模进入凹模内完成制 件成形)。若模具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表示工作过程,也可一半绘开启状态,另一半绘闭合 状态。②俯视图仅绘制下模(将上模拿掉)。③模具结构比较复杂时,需要增加的其他辅助 视图(或剖视图)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④右上角画出该模具相应的工序图。 总装配图必须标注 3 个尺寸,即模具的闭合高度、总长、总宽。此外,视需要标注必 要的配合关系(如导柱与导套、销钉与销钉孔、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等)。模具零件明细表中 各项内容(序号、名称、件数、材料、热处理等)必须与相应零件图所标内容一致。 A.2.2 课程设计题目 图 A.1~图 A.8 选择的课程设计题目,都是来自生产实践中的冲压件。为了降低初学者 的设计难度,尽可能选用了尺寸、形状相对比较简单的制件,但所用到的冲压加工基本工 序有冲孔、落料、拉深、翻边、缩口、扩口、弯曲等。需要设计的冲模结构形式可以是简 单模,也可能是复合模或级进模。设计题目如下。 (1) 焊片(如图 A.1 所示)。 (2) 静簧片(如图 A.2 所示)。 图 A.1 焊片(大批量生产) 图 A.2 静簧片(大批量生产)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3)动簧片(如图A3所示) (4)汽车后桥弹性隔套(如图A4所示)。 17±00 技木要求 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4「的要求。 2.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T139162级的要求 3.毛刺≤0.04mm 技术要求 4.未注圆角R=02mm 1.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4m的要求 5.材料:OBe2(硬态,=(0.12±0008mm 2.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T13916-2级的要求 3.材料:15钢,冷拔管43mm×18mm 图A3动簧片(大批量生产) 图A4汽车后桥弹性隔套(大批量生产) (5)电器开关阀芯(如图A.5所示) (6)自行车中轴碗(如图A6所示) 1.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4m的要求 技术要求 2.末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T139162级的要求 1.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4m的要求 3.材料:15钢,=2.5mm 2.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T139162级的要求 热处理:渗碳淬火78HRA,层深0.3mm。 3.材料:H62软态),t=12mm 5.表面发蓝处理 4.端面平整、光洁 6.滚道表面不得有麻点、裂纹等缺陷 图A5电器开关阀芯(小批量生产) 图A.6自行车中轴碗(大批量生产) (7)垫环(如图A.7所示) (8)仪表内圈架(如图A8所示)
304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3) 动簧片(如图 A.3 所示)。 (4) 汽车后桥弹性隔套(如图 A.4 所示)。 图 A.3 动簧片(大批量生产) 图 A.4 汽车后桥弹性隔套(大批量生产) (5) 电器开关阀芯(如图 A.5 所示)。 (6) 自行车中轴碗(如图 A.6 所示)。 图 A.5 电器开关阀芯(小批量生产) 图 A.6 自行车中轴碗(大批量生产) (7) 垫环(如图 A.7 所示)。 (8) 仪表内圈架(如图 A.8 所示)
附录A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3-y4 均布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1.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4m的要求 1.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4m的要求 2.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T13916-2级的要求 2.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T13916-2级的要求 3.材料:Q215,=12mm 材料10钢冷拔管85mm×15mm 图A.7垫环(小批量生产) 图A.8仪表内圈架(小批量生产) A.23课程设计实例 如图A%(a所示制件,材料为DT4E冷轧纯铁板,厚度20m,生产纲领为中批量 读懂制件图,分析冲压工艺性 (1)分析其使用场合及使用要求。该制件是电磁继电器的轭铁,图A%(b)是其与铁心 装配后的组件图。装配后,要求轭铁A面与铁心B面之间的距离δ=(0~0.3mm。显然,该 制件按图A9(a)的尺寸标注方法无法满足装配后尺寸的要求(封闭环公差小于各组成环公 差之和)。因此,应根据最短尺寸链原则,建议产品设计对制件进行相应的修改,如图A.9(c) 所示,在不提高轭铁和铁心(车削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改变尺寸标注方法,满 足装配尺寸要求。 20+0 可 (a)原设计轭铁制件图 (b)轭铁与铁心装配后的组件图c)轭铁修改的尺寸 图A.9轭铁制件图及装配后的组件图 (2)分析其尺寸精度工艺性。按表3.8比较,弯曲件的尺寸精度较高,为保证弯曲角 90°±30′,需增加一道校正弯曲
附录 A 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305 图 A.7 垫环(小批量生产) 图 A.8 仪表内圈架(小批量生产) A.2.3 课程设计实例 如图 A.9(a)所示制件,材料为 DT4E 冷轧纯铁板,厚度 0 0.05 2- mm,生产纲领为中批量。 1. 读懂制件图,分析冲压工艺性 (1) 分析其使用场合及使用要求。该制件是电磁继电器的轭铁,图 A.9(b)是其与铁心 装配后的组件图。装配后,要求轭铁 A 面与铁心 B 面之间的距离 =(0~0.3)mm。显然,该 制件按图 A.9(a)的尺寸标注方法无法满足装配后 尺寸的要求(封闭环公差小于各组成环公 差之和)。因此,应根据最短尺寸链原则,建议产品设计对制件进行相应的修改,如图 A.9(c) 所示,在不提高轭铁和铁心(车削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改变尺寸标注方法,满 足装配尺寸要求。 图 A.9 轭铁制件图及装配后的组件图 (2) 分析其尺寸精度工艺性。按表 3.8 比较,弯曲件的尺寸精度较高,为保证弯曲角 90°±30′,需增加一道校正弯曲
中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3)分析其结构工艺性。该制件是典型V形弯曲件,由于DT4E纯铁板的材料力学性 能与Q215相近,由表3.7可知,制件弯曲半径大于该种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当弯曲线与 轧制方向垂直时),且弯曲线远离尺寸突变处。该弯曲件弯曲线两侧形状不对称,弯曲时应 注意可能产生偏移,好在较长边有一f30圆孔,较短边有尺寸20±0.1凸肩,这些都有利 于能采取措施防止偏移。 综合上述分析,可判定该制件可以用冲裁和弯曲加工成形 2.确定工艺方案 显然,生产该Ⅴ形弯曲件要用到的冲压加工基本工序有落料、冲孔、弯曲,此外,为 纠正弯曲回弹,还须增加一次校正弯曲工序。因此,该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 方案1落料—一冲孔—一压弯—一校正弯曲(如图A.10所示) 方案2沖孔、落料级进一一—压弯——校正弯曲(如图A.l所示)。 方案3冲孔、落料、弯曲级进一一校正弯曲(如图A.12所示)。 (a)落料 (b)冲孔 (c)压弯 (d)校正弯曲 图A.10方案1 (a)冲孔、落料级进 (b)压弯 (c)校正弯曲 图A.11方案2工序图 (a)冲孔、落料、压弯级进 (b)校正弯曲 图A.12方案3工序图
306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3) 分析其结构工艺性。该制件是典型 V 形弯曲件,由于 DT4E 纯铁板的材料力学性 能与 Q215 相近,由表 3.7 可知,制件弯曲半径大于该种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当弯曲线与 轧制方向垂直时),且弯曲线远离尺寸突变处。该弯曲件弯曲线两侧形状不对称,弯曲时应 注意可能产生偏移,好在较长边有一 0.1 0 3 + f 圆孔,较短边有尺寸 20±0.1 凸肩,这些都有利 于能采取措施防止偏移。 综合上述分析,可判定该制件可以用冲裁和弯曲加工成形。 2. 确定工艺方案 显然,生产该 V 形弯曲件要用到的冲压加工基本工序有落料、冲孔、弯曲,此外,为 纠正弯曲回弹,还须增加一次校正弯曲工序。因此,该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 方案 1 落料——冲孔——压弯——校正弯曲(如图 A.10 所示)。 方案 2 冲孔、落料级进——压弯——校正弯曲(如图 A.11 所示)。 方案 3 冲孔、落料、弯曲级进——校正弯曲(如图 A.12 所示)。 图 A.10 方案 1 工序图 图 A.11 方案 2 工序图 图 A.12 方案 3 工序图
附录A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方案4冲孔、落料复合一一压弯一一校正弯曲(如图A.13所示)。 方案1材料利用率高,模具结构简单,但制件精度较差,工序多,操作不安全,生产 效率低,适合于小批量生产。 (a)冲孔、落料复合(对排排样) (b)压弯 (c)校正弯曲 图A.13方案4工序图 方案2材料利用率很低,模具制造成本较大,但生产效率高,操作安全,制件精度较 方案1高,适合于较大批量生产。 方案3生产效率极高,但材料利用率低,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安装调试周 期长,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方案4在有气源的冲压车间生产,生产效率可相当于方案2,但操作安全性较差,同 方案1一样,材料利用率髙,模具制造成本低于方案2,制件平整,尺寸精度高,适合于 中批量生产。 根据制件的生产纲领属于中批量及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特点,比较各方案可见,方案 4是较好方案,故选定它。 3.主要工艺参数计算 (1)确定弯曲件毛坯展开尺寸 根据图A9(c),该弯曲件H=05/2=0.25<0.5,属无圆角半径弯曲,按表3.5,可求得 其毛坯展开尺寸 L=9+0.2/2+17+04×2=269(mm) 取L=(269±0.1mm(参见表A2工序3) (2)确定排样方案 该弯曲件最大外形尺寸为26.9×20,属小冲压件,所以可以考虑对排排样(单凸模、翻 转条料、往复送料),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如图A.13(a)所示。查表2.10取a=3.5,a1=25。 按式(2-25),送料步距 A=20+14+2×2.5=39(mm 按式(2-26)及表2.11、表2.12,条料宽度 B=(269+2×3.5+2×0.4+0.5)04=35204(mm) 查阅表1.13冷轧轧制薄钢板规格,拟选用20mm×900mm×2000mm的板料。 考虑到材料轧制方向与后续压弯工序的弯曲线垂直的要求,其材料轧制的方向只能与 条料宽度平行,所以必须横裁。于是每张板料可裁条料数为 n=2000÷35.2=56(条),余28.8mm 单方向每条条料可冲制件数
附录 A 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307 方案 4 冲孔、落料复合——压弯——校正弯曲(如图 A.13 所示)。 方案 1 材料利用率高,模具结构简单,但制件精度较差,工序多,操作不安全,生产 效率低,适合于小批量生产。 图 A.13 方案 4 工序图 方案 2 材料利用率很低,模具制造成本较大,但生产效率高,操作安全,制件精度较 方案 1 高,适合于较大批量生产。 方案 3 生产效率极高,但材料利用率低,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安装调试周 期长,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方案 4 在有气源的冲压车间生产,生产效率可相当于方案 2,但操作安全性较差,同 方案 1 一样,材料利用率高,模具制造成本低于方案 2,制件平整,尺寸精度高,适合于 中批量生产。 根据制件的生产纲领属于中批量及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特点,比较各方案可见,方案 4 是较好方案,故选定它。 3. 主要工艺参数计算 (1) 确定弯曲件毛坯展开尺寸 根据图 A.9(c),该弯曲件 r/t=0.5/2=0.25<0.5,属无圆角半径弯曲,按表 3.5,可求得 其毛坯展开尺寸。 L=9+0.2/2+17+0.4×2=26.9(mm) 取 L=(26.9±0.1)mm(参见表 A.2 工序 3)。 (2) 确定排样方案 该弯曲件最大外形尺寸为 26.9×20,属小冲压件,所以可以考虑对排排样(单凸模、翻 转条料、往复送料),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如图 A.13(a)所示。查表 2.10 取 a=3.5,a1=2.5。 按式(2-25),送料步距 A=20+14+2×2.5=39(mm) 按式(2-26)及表 2.11、表 2.12,条料宽度 B=(26.9+2×3.5+2×0.4+0.5 0 0.4 ) - = 0 0.4 35.2- (mm) 查阅表 1.13 冷轧轧制薄钢板规格,拟选用 2.0mm×900mm×2000mm 的板料。 考虑到材料轧制方向与后续压弯工序的弯曲线垂直的要求,其材料轧制的方向只能与 条料宽度平行,所以必须横裁。于是每张板料可裁条料数为 n1=2000÷35.2=56(条),余 28.8mm 单方向每条条料可冲制件数
中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n=(900-2.5)÷39=23(件) 每条条料可冲制件数 m2=23×2=46(件) 每张板料可冲制件个数 ns=n1×n2=56×46=2576(件) 按式(2-29)每千件消耗定额 G=(2000×900×2×7.85)×103÷2576×1032=10970.5(kg/千件)≈1(kg/件) 式中电工纯铁的比重按785g/cm3 (3)计算冲压力,选设备 ①冲孔落料复合工序 按式(2-2)计算(其中DI4E电工纯铁板的σb=230MPa) 落料力 P*1=(26.9×2+20×2)×2×230=43148(N)≈43.15(kN 冲孔力 P2=3.14×3×2×230=4333.2(N)≈4.33(kN) 按式(2-4)及查表23得 P卸=K即×P冲1=0.05×43.15≈2.16(kN 由式(2-5)及查表23,且取梗塞在凸凹模内的废料数为3个,推件力 P=3×K推×P冲2=3×0.05×4.33≈0.65(kN) 由式(2-6)及查表23得顶件力 Pm=Km(P冲1+P冲2)=0.06×(43.15+43)≈2.85(kN) 于是,总冲压力 Pa=P冲1+P冲2+P即+P推+P≈53.14(kN) 查阅表1.14或相关设计手册,可选用国产63N开式压力机,其最大装模高度为 170mm,最小装模高度为130mm,模柄孔尺寸为∫30×50mm) ②压弯工序 按表3.1可得 P=(0.6×1.3×14×2×230)÷(0.5+2)=4018.6(N)≈402(kN) P=0.8P考≈3.21(kN) 于是Pa=P+Pm≈7.23(kN) 查阅相关设计手册,考虑到模具的刚性及顶料装置的安装,所以模具不宜做得太小 故选用国产40kN开式压力机,其最大装模高度为160mm,最小装模高度为125mm,模柄 孔尺寸为f30×50mm) ③校正弯曲工序 校正部分的投影面积 F=7÷1.414×20+(9+2-7)÷1.414×14+(17+2):1414×14=326.7mm2 按表3.1及表3.2可得 P=Fq326.7×80=26136(N)≈26.1(kN) 同压弯工序一样,选用国产40kN开式压力机 4.编制冲压工艺过程卡 该制件的冲压工艺过程卡及相应冲压工艺说明见表A1、表A2
308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2 n¢=(900-2.5)÷39=23(件) 每条条料可冲制件数 n2=23×2=46(件) 每张板料可冲制件个数 n 总= n1×n2=56×46=2576(件) 按式(2-29)每千件消耗定额 G=(2000×900×2×7.85)×10-3÷2576×103=10970.5(㎏/千件)≈11(㎏/件) 式中电工纯铁的比重按 7.85g/cm3。 (3) 计算冲压力,选设备 ① 冲孔落料复合工序 按式(2-2)计算(其中 DT4E 电工纯铁板的 σ b=230MPa): 落料力 P冲 1=(26.9×2+20×2)×2×230=43148(N)≈43.15(kN) 冲孔力 P冲 2=3.14×3×2×230=4333.2(N)≈4.33(kN) 按式(2-4)及查表 2.3 得 P卸= K卸×P冲 1=0.05×43.15≈2.16(kN) 由式(2-5)及查表 2.3,且取梗塞在凸凹模内的废料数为 3 个,推件力 P推=3×K推×P冲 2=3×0.05×4.33≈0.65(kN) 由式(2-6)及查表 2.3 得顶件力 P顶= K顶(P冲 1+P冲 2)=0.06×(43.15+4.33)≈2.85(kN) 于是,总冲压力 P总= P冲 1 +P冲 2+P卸+P推+P顶≈53.14(kN) 查阅表 1.14 或相关设计手册,可选用国产 63kN 开式压力机,其最大装模高度为 170mm,最小装模高度为 130mm,模柄孔尺寸为 f 30×50(mm)。 ② 压弯工序 按表 3.1 可得 P弯=(0.6×1.3×14×22×230)÷(0.5+2)=4018.6(N)≈4.02(kN) P顶=0.8 P弯≈3.21(kN) 于是 P总= P弯+P顶≈7.23(kN) 查阅相关设计手册,考虑到模具的刚性及顶料装置的安装,所以模具不宜做得太小, 故选用国产 40kN 开式压力机,其最大装模高度为 160mm,最小装模高度为 125mm,模柄 孔尺寸为 f 30×50(mm)。 ③ 校正弯曲工序 校正部分的投影面积 F=7÷1.414×20+(9+2-7)÷1.414×14+(17+2)÷1.414×14=326.7(mm2 ) 按表 3.1 及表 3.2 可得 P=Fq=326.7×80=26136(N)≈26.1(kN) 同压弯工序一样,选用国产 40kN 开式压力机。 4. 编制冲压工艺过程卡 该制件的冲压工艺过程卡及相应冲压工艺说明见表 A.1、表 A.2
附录A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表A1轭铁冲压工艺过程卡 产品名称 加工工艺过程卡 产品图号 材料名称 每千件 11.00k 及牌号 厚20GB6985-1986 工艺定额 序号工序 工序(步)内容及要求 设备备注 将20mx900mm×20mm裁成20×35.20 1辅×900。表面无严重锈蚀及划伤。条料宽度平行板 料轧制方向。尺寸达工艺说明要求。 按工序1及工艺说明要求 2检上计数抽样按GB2=2006 冲}平孔落料复合 允许冲件毛刺≤0.15,形状尺寸达工艺说明要求 冲孔落料复合模|63kN 按工序3及工艺说明要求 十数抽样按GBT28281-2003AQL6.5 曲 冲|无弯裂、拌伤,形状尺寸达工艺说明要求 弯曲模 40kN 按工序5及工艺说明要求 6检上计数按cB72820 校正弯曲 校正弯曲模 40kN 无弯裂、擦伤,形状尺寸达产品图要求。 按工序7及产品图要求 计数抽样按GBT28281-200AQ65 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批准 第1页共1页 注:国家标准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附录 A 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309 表 A.1 轭铁冲压工艺过程卡 加 工 工 艺 过 程 卡 产品名称 轭铁 产品图号 材料名称 及牌号 DT4E 厚 2.0 GB 6985—1986 每千件 工艺定额 11.00kg 序号 工序 工序(步)内容及要求 工 装 设 备 备 注 1 辅 将 2000mm×900mm×2.0mm 裁成 2.0× 0 0.4 35.2- ×900。表面无严重锈蚀及划伤。条料宽度平行板 料轧制方向。尺寸达工艺说明要求。 2 检 按工序 1 及工艺说明要求 计数抽样按 GB/T 2828.1—2003 AQL6.5。 3 冲 冲孔落料复合 冲孔落料复合模 63kN 允许冲件毛刺≤0.15,形状尺寸达工艺说明要求。 4 检 按工序 3 及工艺说明要求 计数抽样按 GB/T 2828.1—2003 AQL6.5。 5 冲 弯曲 弯曲模 40kN 无弯裂、擦伤,形状尺寸达工艺说明要求。 6 检 按工序 5 及工艺说明要求 计数抽样按 GB/T 2828.1—2003 AQL6.5。 7 冲 校正弯曲 校正弯曲模 40kN 无弯裂、擦伤,形状尺寸达产品图要求。 8 检 按工序 7 及产品图要求 计数抽样按 GB/T 2828.1—2003 AQL6.5。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第 1 页 共 1 页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单号 签名 日期 批准 注:国家标准 GB/ 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中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表A2轭铁冲压工艺说明 产品名称 工艺说明 产品图号 工序1下料 301 工序3冲孔落料复合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第1页共1页 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签名日期批准
310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表 A.2 轭铁冲压工艺说明 工 艺 说 明 产品名称 轭铁 编号 产品图号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第 1 页 共 1 页 更改标记 数量 更改单号 签名 日期 批准
附录A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5.模具总体设计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应根据已确定的工艺方案及制件形状特点、精度要求、所选设备的 主要技术规格参数而进行,同时也要考虑模具制造条件及安全生产等因素。下面仅介绍第 1道工序所用冲孔落料复合模的设计,其他工序的模具设计从略。 (1)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首先要考虑凸凹模的壁厚是否过薄,本例中最小凸凹模的壁厚 b=(65-3/2)=5(mm),按表216判定,能保证凸凹模有足够的强度,故可采用倒装复合模 (2)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该冲裁件属异形件,适宜采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所以应采用单配加工法计算凸模 凹模的工作部分尺寸,凸凹模由凸模和凹模的实际尺寸按间隙配作。冲裁件上未注公差尺 寸(2R3)按GBT1804-f 查阅表2.5,Zmn=0.2mm,Zmx=0.26mm:查阅表26,磨损系数X=1。 该制件∫30尺寸为冲孔,其余各尺寸均为落料。 按式(2-19)计算冲孔凸模工作部分尺寸 da=(3+1×0.1)Wa1=310as(mm) 按式(2-18)计算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D1=(20+0.1-1×0.2)0401=19900(mm) Dm2=(14-1×0.1)040=13.905(mm) Dm3=(7-1×0.1)00=6.90(mm) D 02)0 Dms=(3+005-1×0.1)0401=2.9500(mm) 凸凹模外形、内孔工作部分尺寸分别与凹模、凸模实际尺寸按0.22mm双面间隙配作。 注意,凸凹模上孔边距尺寸S(本例为65土0.08)的计算分2种情况: 当S随凹模磨损变大时 S=(冲裁件上该尺寸的最大极限-XD+18·D-1/2·Zmn)±1/8D(A-1) 当S随凹模磨损变小时 S=(冲裁件上该尺寸的最小极限+XD-18·D+1/2·Zmn)±18D(A-2) 上述式中:D一一冲裁件的公差 显然在本例中S随凹模磨损变大,所以应按式(A-1)计算 S=(65+0.08-1×0.16+18×0.16-12×0.22)±0.6/8=63±0.02 3)选用标准模架,确定闭合高度及模具总体尺寸 按图A.14所示冲裁件大小,可确定凹模外形尺寸为80×63(mm),根据凹模外形尺寸 选择中间导柱导套模架。 选用模架80×63×(140~165)GB/T2851.5。 选用上模座80×63×30GBT28559 选用下模座80×63×40GB/T2855.10 选用模柄A25JB/T7646.2 所以,模架的闭合高度为:最大165mm,最小140mm 按式(7-2),且模具的闭合高度H还应在模架最大最小闭合高度之间,而本例中
附录 A 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311 5. 模具总体设计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应根据已确定的工艺方案及制件形状特点、精度要求、所选设备的 主要技术规格参数而进行,同时也要考虑模具制造条件及安全生产等因素。下面仅介绍第 1 道工序所用冲孔落料复合模的设计,其他工序的模具设计从略。 (1) 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首先要考虑凸凹模的壁厚是否过薄,本例中最小凸凹模的壁厚 b=(6.5-3/2)=5(mm),按表 2.16 判定,能保证凸凹模有足够的强度,故可采用倒装复合模。 (2)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该冲裁件属异形件,适宜采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所以应采用单配加工法计算凸模、 凹模的工作部分尺寸,凸凹模由凸模和凹模的实际尺寸按间隙配作。冲裁件上未注公差尺 寸(2-R3)按 GB/T 1804-f。 查阅表 2.5,Zmin = 0.22mm,Zmax = 0.26mm;查阅表 2.6,磨损系数 X=1。 该制件 f 3 +0.1 尺寸为冲孔,其余各尺寸均为落料。 按式(2-19)计算冲孔凸模工作部分尺寸 d 凸=(3+1×0.1 0 1/ 4 0.1 ) - ? = 0 0.025 3.1- (mm) 按式(2-18)计算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D 凹 1=(20+0.1-1×0.2 1/ 4 0.1 0 ) + ? =19.9 0.05 0 + (mm) D 凹 2=(14-1×0.1 1/ 4 0.1 0 ) + ? =13.9 0.025 0 + (mm) D 凹 3=(7-1×0.1 1/ 4 0.1 0 ) + ? =6.9 0.025 0 + (mm) D 凹 4=(26.9+0.1-1×0.2 1/ 4 0.2 0 ) + ? =26.8 0.05 0 + (mm) D 凹 5=(3+0.05-1×0.1 1/ 4 0.1 0 ) + ? =2.95 0.025 0 + (mm) 凸凹模外形、内孔工作部分尺寸分别与凹模、凸模实际尺寸按 0.22mm 双面间隙配作。 注意,凸凹模上孔边距尺寸 S(本例为 6.5±0.08)的计算分 2 种情况: 当 S 随凹模磨损变大时 S=(冲裁件上该尺寸的最大极限-X D +1/8·D -1/2·Zmin)±1/8 D (A-1) 当 S 随凹模磨损变小时 S=(冲裁件上该尺寸的最小极限+X D -1/8·D +1/2·Zmin)±1/8 D (A-2) 上述式中:D ——冲裁件的公差。 显然在本例中 S 随凹模磨损变大,所以应按式(A-1)计算 S=(6.5+0.08-1×0.16+1/8×0.16-1/2×0.22)±0.16/8=6.33±0.02 (3) 选用标准模架,确定闭合高度及模具总体尺寸 按图 A.14 所示冲裁件大小,可确定凹模外形尺寸为 80×63(mm),根据凹模外形尺寸 选择中间导柱导套模架。 选用模架 80×63×(140~165) GB/T 2851.5。 选用上模座 80×63×30 GB/T 2855.9 选用下模座 80×63×40 GB/T 2855.10 选用模柄 A25 JB/T 7646.2 所以,模架的闭合高度为:最大 165mm,最小 140mm。 按式(7-2),且模具的闭合高度 H 还应在模架最大最小闭合高度之间,而本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