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水利政策》黄河水资源情势分析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1,文件大小:103KB,团购合买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之间,水资 源先天不足。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流域内的水资源情势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水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断流日趋严重。黄河水问题的严重 性,已经引起中央领导、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域内耗水量和流域外引 水量不断增加,直接造成各控制断面实测径流的减少,其减少量可以通过还原计算来处 理。二是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变了流域内的下垫面条件(或许还有气温升高的影 响),导致天然产水量的衰减,因其定量困难,在以往的水资源评价工作中没有考虑。90 年代,我国北方河流断流现象严重,引起了水文水利工作者对径流衰减的关注。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黄河水资源情势分析 贺伟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1.引言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水资 源先天不足。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流域内的水资源情势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水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断流日趋严重。黄河水问题的严重性,已 经引起中央领导、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域内耗水量和流域外引水 量不断增加,直接造成各控制断面实测径流的减少,其减少量可以通过还原计算来处理。二 是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变了流域内的下垫面条件(或许还有气温升高的影响),导致天 然产水量的衰减,因其定量困难,在以往的水资源评价工作中没有考虑。90年代,我国北 方河流断流现象严重,引起了水文水利工作者对径流衰减的关注。最近,河北省水文水资源 勘测局采用1956~1997年水文系列,并考虑产水量衰减因素对河 参加本项工作的有黄永泽、马滇珍、张象明、卢琼和姚念念 北省水资源量进行了核算,其结果与第一次评价相比,全省降水量只减少2.7%,而 地表水资源量减少25%,水资源总量减少14%。这说明下垫面条件剧变的今天,系列一致 性对成果的影响超过了系列代表性的影响 这次,在以往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增的水文数据和水资源公报材料,对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和可利用量重新进行估价:重点分析了天然径流量衰减和河道损失水量 增加情况,揭示了黄河断流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供有关部门及关心黄河问题的专家参考。 2黄河天然年径流衰减分析 选择黄河干流兰州站和花园口站作为分析对象。兰州站控制全流域水量的59%,花 园口站控制全流域面积的97%,其分析结果基本上能反映黄河径流的衰减情况 2.1分析方法 (1)采用兰州站和花园口站1950~1998年的面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数据,分别 点绘其年降水径流关系图(图1、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在同量级雨量情况下,80~90 年代的点据大多数位于左边,50~60年代点据大多数位于右边,年径流衰减趋势明显

1 黄河水资源情势分析* 贺伟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1. 引言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200~600mm 之间,水资 源先天不足。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流域内的水资源情势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水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断流日趋严重。黄河水问题的严重性,已 经引起中央领导、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域内耗水量和流域外引水 量不断增加,直接造成各控制断面实测径流的减少,其减少量可以通过还原计算来处理。二 是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变了流域内的下垫面条件(或许还有气温升高的影响),导致天 然产水量的衰减,因其定量困难,在以往的水资源评价工作中没有考虑。90 年代,我国北 方河流断流现象严重,引起了水文水利工作者对径流衰减的关注。最近,河北省水文水资源 勘测局采用 1956~1997 年水文系列,并考虑产水量衰减因素对河 *参加本项工作的有黄永泽、马滇珍、张象明、卢琼和姚念念。 北省水资源量进行了核算,其结果与第一次评价相比,全省降水量只减少 2.7%,而 地表水资源量减少 25%,水资源总量减少 14%。这说明下垫面条件剧变的今天,系列一致 性对成果的影响超过了系列代表性的影响。 这次,在以往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增的水文数据和水资源公报材料,对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和可利用量重新进行估价;重点分析了天然径流量衰减和河道损失水量 增加情况,揭示了黄河断流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供有关部门及关心黄河问题的专家参考。 2 黄河天然年径流衰减分析 选择黄河干流兰州站和花园口站作为分析对象。兰州站控制全流域水量的 59%,花 园口站控制全流域面积的 97%,其分析结果基本上能反映黄河径流的衰减情况。 2.1 分析方法 (1) 采用兰州站和花园口站 1950~1998 年的面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数据,分别 点绘其年降水径流关系图(图 1、图 2)。从图上可以看出,在同量级雨量情况下,80~90 年代的点据大多数位于左边,50~60 年代点据大多数位于右边,年径流衰减趋势明显

(2)将49年系列划分为1950~1974年和1975~1998年两个年段,分别通过点群中 间绘制出降水径流关系曲线,右边虚线代表50~60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左边实线代表80~ 90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两根曲线之间的横坐标距离即为径流衰减值 (3)以50~60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曲线为基准,查算出不同雨量级的径流衰减率(见表1)。 结果表明,平水、枯水年衰减程度较大,达15%~20%;丰水年衰减程度较小,为3%~6% 表1 不同雨量级的径流衰减率 面雨量分级 ~400 50~600 6 3 径州站 流衰减率 (%) 花 园口站 2.2成果修正 根据兰州站和花园口站历年的面雨量数据,结合表1所列径流衰减率对1950~1979 年的天然年径流系列进行修正,然后计算年径流均值,并与修正前的成果进行比较(表2)。 表2修正后与修正前的年径流计算成果对比 平均 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亿m3) 站名 面降水量 年限 修正 刖 值 1956 408.3 295.3 342.7 ~1979 州 1950 420.9 336.7 ~1998 1956 534.4 605.6 花园 1979 1950 446.5 529.3 574.6 45.3 1998

2 (2) 将 49 年系列划分为 1950~1974 年和 1975~1998 年两个年段,分别通过点群中 间绘制出降水径流关系曲线,右边虚线代表 50~60 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左边实线代表 80~ 90 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两根曲线之间的横坐标距离即为径流衰减值。 (3) 以 50~60 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曲线为基准,查算出不同雨量级的径流衰减率(见表 1)。 结果表明,平水、枯水年衰减程度较大,达 15%~20%;丰水年衰减程度较小,为 3%~6%。 表 1 不同雨量级的径流衰减率 面 雨 量 分 级 (mm) 300 ~350 350 ~400 400 ~450 450 ~500 500 ~550 5 50~600 径 流衰减率 (%) 兰 州 站 20 17 14 10 6 3 花 园口站 21 18 15 11 6 3 2.2 成果修正 根据兰州站和花园口站历年的面雨量数据,结合表 1 所列径流衰减率对 1950~1979 年的天然年径流系列进行修正,然后计算年径流均值,并与修正前的成果进行比较(表 2)。 表 2 修正后与修正前的年径流计算成果对比 站 名 统 计 年限 平 均 面降水量 (mm) 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亿 m 3) 修 正 后 修 正 前 减少 值 兰 州 1956 ~1979 408.3 295.3 342.7 47.4 1950 ~1998 420.9 307.1 336.7 29.6 花 园 口 1956 ~1979 453.9 534.4 605.6 71.2 1950 ~1998 446.5 529.3 574.6 45.3

兰州站:1956~1979年(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采用系列)平均面降水量为408.3m, 修正后的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295.3亿m,比修正前减少13.8%。1950~1998年平均面降 水量为420.9m,修正后的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307.1亿m,比修正前减少8.8% 花园口站:1956~1979年平均面降水量为453.9m,修正后的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 534.4亿m,比修正前减少11.8%。1950~1998年平均面降水量为446.5亿m,修正后的 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29.3亿m,比修正前减少7.9% 3黄河河道损失水量分析 河道损失水量包括汇流过程中的蒸发渗漏损失及地下水开采对河水的夺取量,采用地 表水量平衡法进行估算。这次选择流域平均降水量相近的两个年段棗1970~1974年和 1994~1998年,对兰州~河口镇、河口镇~花园口、花园口~利津等三个区间的河道损失 水量进行了分析 水量平衡方程式如下 Q=Q上+Q区-Q耗-Q明-Q下 式中Q棗河道年损失水量 Q上棗上游站实测年径流量: Q区棗区间天然年径流量 Qε棗区间地表水利用的年消耗量 Q棗外流域年引黄水量: 棗下游站实测年径流量。 计算结果(表3)表明,90年代的河道年损失水量与70年代相比较,兰州~河口镇 变化不大,河口镇~花园口增加了约21亿m3,花园口~利津增加了约34亿m。 初步分析,河口镇~花园口区间河道损失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80年代以来渭河 汾河流域大量开采地下水,目前年开采量达到75~80亿m,其中山丘区开采量约20亿m, 夺取的主要是河川基流量,在河川径流还原量中没有计入。花园口~利津区间河道损失量増 加的主要原因有:一是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主槽淤积严重,汛期水位抬高,使得金堤河 天然文岩渠和大汶河的产流量难以排入干流,在当地利用、消耗掉;二是近10年来花园口 断面实际来水大量减少,下游断流严重,河床时干时湿,填洼、浸润蒸发损失増加 表3 河道损失量分析计算结果

3 兰州站:1956~1979 年(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采用系列)平均面降水量为 408.3mm, 修正后的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 295.3 亿 m 3,比修正前减少 13.8%。1950~1998 年平均面降 水量为 420.9mm,修正后的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 307.1 亿 m 3,比修正前减少 8.8%。 花园口站:1956~1979 年平均面降水量为 453.9mm,修正后的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 534.4 亿 m 3,比修正前减少 11.8%。1950~1998 年平均面降水量为 446.5 亿 m 3,修正后的 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 529.3 亿 m 3,比修正前减少 7.9%。 3 黄河河道损失水量分析 河道损失水量包括汇流过程中的蒸发渗漏损失及地下水开采对河水的夺取量,采用地 表水量平衡法进行估算。这次选择流域平均降水量相近的两个年段棗 1970~1974 年和 1994~1998 年,对兰州~河口镇、河口镇~花园口、花园口~利津等三个区间的河道损失 水量进行了分析。 水量平衡方程式如下: Q 损=Q 上+Q 区-Q 耗-Q 引-Q 下 式中 Q 损棗河道年损失水量; Q 上棗上游站实测年径流量; Q 区棗区间天然年径流量; Q 耗棗区间地表水利用的年消耗量; Q 引棗外流域年引黄水量; Q 下棗下游站实测年径流量。 计算结果(表 3)表明,90 年代的河道年损失水量与 70 年代相比较,兰州~河口镇 变化不大,河口镇~花园口增加了约 21 亿 m 3,花园口~利津增加了约 34 亿 m 3。 初步分析,河口镇~花园口区间河道损失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80 年代以来渭河、 汾河流域大量开采地下水,目前年开采量达到 75~80 亿 m 3,其中山丘区开采量约 20 亿 m 3, 夺取的主要是河川基流量,在河川径流还原量中没有计入。花园口~利津区间河道损失量增 加的主要原因有:一是 80 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主槽淤积严重,汛期水位抬高,使得金堤河、 天然文岩渠和大汶河的产流量难以排入干流,在当地利用、消耗掉;二是近 10 年来花园口 断面实际来水大量减少,下游断流严重,河床时干时湿,填洼、浸润蒸发损失增加。 表 3 河道损失量分析计算结果

河道年均损失量(亿m3) 区间 70年代 90年代 90年代增加 值 兰州~河口镇 10.6 11.3 0.7 河口镇~花园 11.6 20.5 花园口~利津 11.5 45.1 4黄河流域产水条件变化后的水资源量 4.1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的动态水量,其数量为用水还原后的天然河川 径流量。这次以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综合考虑系列的代表性和一致性,采用修正后的49 年(1950~1998)天然径流系列作为计算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依据。理由如下: (1)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有近5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可以作为分析计算的基础,没 有必要再沿用以前的插补延长资料。 (2)将49年径流系列与78年(1919~1997,水文年)径流系列相比(均未作径流衰 减修正),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仅偏大2%(12.7亿m),说明49年系列有很好的系列 代表性 (3)采用“向后还原”的思路,考虑80年代以来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对产流的影响, 将1950~1979年径流系列进行了修正,改善了系列一致性,使计算成果更为符合当前流域 实际情况。 计算结果,黄河流域(不含鄂尔多斯内流区,下同)地表水资源量为558亿m,其中 花园口以上流域为529亿m3。分区成果见表4。 表4 黄河流域分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 面积 年降水量 流域分区 (k 全流域%|亿m)|m) 亿m2)

4 区 间 河道年均损失量(亿 m 3) 70 年代 90 年代 90 年代增加 值 兰州~河口镇 10.6 11.3 0.7 河口镇~花园 口 11.6 32.1 20.5 花园口~利津 11.5 45.1 33.6 4 黄河流域产水条件变化后的水资源量 4.1 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的动态水量,其数量为用水还原后的天然河川 径流量。这次以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综合考虑系列的代表性和一致性,采用修正后的 49 年(1950~1998)天然径流系列作为计算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依据。理由如下: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有近 50 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可以作为分析计算的基础,没 有必要再沿用以前的插补延长资料。 (2) 将 49 年径流系列与 78 年(1919~1997,水文年)径流系列相比(均未作径流衰 减修正),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仅偏大 2%(12.7 亿 m 3),说明 49 年系列有很好的系列 代表性。 (3) 采用“向后还原”的思路,考虑 80 年代以来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对产流的影响, 将 1950~1979 年径流系列进行了修正,改善了系列一致性,使计算成果更为符合当前流域 实际情况。 计算结果,黄河流域(不含鄂尔多斯内流区,下同)地表水资源量为 558 亿 m 3,其中 花园口以上流域为 529 亿 m 3。分区成果见表 4。 表 4 黄河流域分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地表水资源量 流域分区 面积 年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 量 (k m 2 ) 占 全流域% ( 亿 m 3 ) (m m) ( 亿 m 3 ) ( mm)

兰州以上 2551 6.7 0.9 兰州~河 16 21 口镇 3415 0.0 河口镇~ 18 花园口 4070 62.8 1.4 2.2 3.8 花园口以 上 0036 0 59.5 6.5 9.3 2.5 花园口以 3.0 6.9 75 全流域 2443 7.8 注:花园口以下流域采用1994~1998年水资源公报成果,这5年平均年降水量比 49年均值偏小3%。 4.2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是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含水层的补给量。在自然状态下,平原区地下 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主要排泄方式为潜水蒸发和河道排泄:山丘区地下 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通过河川基流、山前侧向潜流和泉水出露等形式排泄。平原浅 层地下水开采主要是夺取潜水蒸发量,对河川径流的影响不大;山丘区地下水开采多为傍河 取水或岩溶水,实际上是夺取了河川基流量和河床潜流量,对地表水资源量影响很大。深层 承压水的补给量很小,大量开采会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发生环境地质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及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 件,使地下水补给量相应发生变化。因此每隔一个时期,应对地下水资源重新进行评价。为 了使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结果符合当前流域实际情况,这次采用最近5年(1994~1998)水资 源公报中的成果。这5年花园口以上流域平均年降水量423m,比49年均值只偏小5%,有 较好的代表性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363亿ⅲ,其中平原区为181亿吖。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 组成为:降水入渗补给量67.5亿m,占37.3%;山前侧渗补给量19.5亿m,占10.8% 地表水入渗补给量93.8亿m,占51.9%。各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5。 4.3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其数 量为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水量。计算结果,黄河流 域水资源总量为660亿m,其中花园口以上为619亿m,详见表5

5 兰州以上 22 2551 29. 6 93 6.7 42 0.9 30 7.1 1 38.0 兰州~河 口镇 16 3415 21. 7 46 0.0 28 1.5 0 0 河口镇~ 花园口 34 4070 45. 7 18 62.8 54 1.4 22 2.2 4 3.8 花园口以 上 73 0036 97. 0 32 59.5 44 6.5 52 9.3 7 2.5 花园口以 下 22 407 3.0 14 6.9 65 5.6 28 .5 1 27.2 全 流 域 75 2443 100 .0 34 06.4 45 2.7 55 7.8 7 4.1 注:花园口以下流域采用 1994~1998 年水资源公报成果,这 5 年平均年降水量比 49 年均值偏小 3%。 4.2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是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含水层的补给量。在自然状态下,平原区地下 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主要排泄方式为潜水蒸发和河道排泄;山丘区地下 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通过河川基流、山前侧向潜流和泉水出露等形式排泄。平原浅 层地下水开采主要是夺取潜水蒸发量,对河川径流的影响不大;山丘区地下水开采多为傍河 取水或岩溶水,实际上是夺取了河川基流量和河床潜流量,对地表水资源量影响很大。深层 承压水的补给量很小,大量开采会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发生环境地质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及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 件,使地下水补给量相应发生变化。因此每隔一个时期,应对地下水资源重新进行评价。为 了使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结果符合当前流域实际情况,这次采用最近 5 年(1994~1998)水资 源公报中的成果。这 5 年花园口以上流域平均年降水量 423mm,比 49 年均值只偏小 5%,有 较好的代表性。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 363 亿 m 3,其中平原区为 181 亿 m 3。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 组成为:降水入渗补给量 67.5 亿 m 3,占 37.3%;山前侧渗补给量 19.5 亿 m 3,占 10.8%; 地表水入渗补给量 93.8 亿 m 3,占 51.9%。各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 5。 4.3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其数 量为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水量。计算结果,黄河流 域水资源总量为 660 亿 m 3,其中花园口以上为 619 亿 m 3,详见表 5

表5黄河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单位:亿m 地下水资源量 地 流域分 平 地下水与资源 山原与山 表水资地表水 丘 丘重复区 源量重复计 计算量 算量 量 以 11 10 上 6.9 0.7 3 13.307.18.8 11.6 州 14 河口镇 1.8 4 8 3.4 3.2 河口 镇~花园口 2.5 49.6 22.2 84.3 花园口 61.23.9 19.1 花园口 11 以下 9.6 9 8.5 全流域 5.0 63.1 57.8 0.4 60.5 这次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计算量为103亿m,比第一次水 资源评价成果增加约20亿m。这主要是由于80年代以来大量开采地下水,将部分河川基流 转化为地下水开采量。 4.4历次水资源成果比较 本次成果(以下简称成果③)与第一次评价成果(以下简称成果①)相比(表6)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了100亿m,水资源总量减少了74亿m。地表水资源量减少的 原因如下 第一,采用的资料系列长短不一样。成果①采用系列为24年(1956~1979),成果 ③采用系列为49年(1950~1998),后者的代表性比前者好。 第二,计算方法有差别。成果①的地表水资源量由二级流域分区计算结果相加求得, 从概念上没有扣除干流河道的渗漏蒸发损失量;而成果③则是采用干流控制站的计算成果 (下游支流除外),已自动扣除干流河道的渗漏蒸发损失量

6 表 5 黄河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 单位:亿 m 3 流域分 区 地下水资源量 地 表水资 源量 地 下水与 地表水 重复计 算量 水 资源 总 量 平 原 山 丘 平 原与山 丘重复 计算量 全 区 兰州以 上 1 6.9 11 0.7 14 .3 1 13.3 3 07.1 10 8.8 3 11.6 兰州~ 河口镇 7 1.8 16 .4 14 .8 7 3.4 0 50 .2 2 3.2 河 口 镇~花园口 7 2.5 96 .8 19 .7 1 49.6 2 22.2 87 .5 2 84.3 花园口 以上 1 61.2 22 3.9 48 .8 3 36.3 5 29.3 24 6.5 6 19.1 花园口 以下 1 9.6 11 .1 3. 9 2 6.8 2 8.5 13 .9 4 1.4 全流域 1 80.8 23 5.0 52 .7 3 63.1 5 57.8 26 0.4 6 60.5 这次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计算量为 103 亿 m 3,比第一次水 资源评价成果增加约 20 亿 m 3。这主要是由于 80 年代以来大量开采地下水,将部分河川基流 转化为地下水开采量。 4.4 历次水资源成果比较 本次成果(以下简称成果③)与第一次评价成果(以下简称成果①)相比(表 6),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了 100 亿 m 3,水资源总量减少了 74 亿 m 3。地表水资源量减少的 原因如下: 第一,采用的资料系列长短不一样。成果①采用系列为 24 年(1956~1979),成果 ③采用系列为 49 年(1950~1998),后者的代表性比前者好。 第二,计算方法有差别。成果①的地表水资源量由二级流域分区计算结果相加求得, 从概念上没有扣除干流河道的渗漏蒸发损失量;而成果③则是采用干流控制站的计算成果 (下游支流除外),已自动扣除干流河道的渗漏蒸发损失量

第三,产流下垫面条件不同。成果③考虑了近20年来下垫面条件变化对产流的影响 对1950~1979年的天然年径流系列进行了修正,基本上可以反映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流 量:而成果①采用1956~1979年系列计算,如不修正,只能代表50年代至70年代下垫面 条件下的产流量 采用单因子法分析比较,上述三个因素对天然年径流均值的影响程度是:下垫面条件 影响最大,修正与未修正的计算结果相比,均值减少13%;其次为计算方法的影响,干流 控制站计算与分区相加结果相比,减少9%;系列长短的影响较小,49年系列与24年系列 的计算结果相比,减少5%。由此可见,一心追求系列的长度,而不考虑下垫面条件和干流 河道渗漏蒸发损失对径流的影响,则不能对地表水资源量作出正确的评价 表6 历次水资源成果比较 单位:亿m3 成果来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全 及比 花 花 花 园口以上流域园口以上流域园口以上流域 较 ①全国 第一次水资源629 374 695 评价 ②《黄 河重大问题及 360 对策》附件2 ③本次 分析 619 报告 ③与① 10 38 比较 ③与② -24 比较 成果③与《黄河重大问题及其对策》附件2中采用的成果(以下简称成果②)相比(表 6),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22亿m(其中花园口以上减少30亿m),水资源总量减少 47亿m。成果②采用的系列为56年(1919~1975,水文年),系列虽长,但当时的下垫面 条件与现代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其计算结果不能反映现状条件下的产流量。另外,地下水资 源量采用“八五”国家重点公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地表水与 地下水计算不是在相同的基础上

7 第三,产流下垫面条件不同。成果③考虑了近 20 年来下垫面条件变化对产流的影响, 对 1950~1979 年的天然年径流系列进行了修正,基本上可以反映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流 量;而成果①采用 1956~1979 年系列计算,如不修正,只能代表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下垫面 条件下的产流量。 采用单因子法分析比较,上述三个因素对天然年径流均值的影响程度是:下垫面条件 影响最大,修正与未修正的计算结果相比,均值减少 13%;其次为计算方法的影响,干流 控制站计算与分区相加结果相比,减少 9%;系列长短的影响较小,49 年系列与 24 年系列 的计算结果相比,减少 5%。由此可见,一心追求系列的长度,而不考虑下垫面条件和干流 河道渗漏蒸发损失对径流的影响,则不能对地表水资源量作出正确的评价。 表 6 历次水资源成果比较 单位:亿 m 3 成果来 源 及 比 较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花 园口以上 全 流域 花 园口以上 全 流域 花 园口以上 全 流域 ①全国 第一次水资源 评价 629 65 8 374 39 9 695 7 34 ②《黄 河重大问题及 对策》附件 2 559 58 0 360 39 2 7 07 ③本次 分析 报告 529 55 8 336 36 3 619 6 60 ③与① 比较 -10 0 -1 00 -38 -3 6 -76 - 74 ③与② 比较 -30 -2 2 -24 -2 9 - 47 成果③与《黄河重大问题及其对策》附件 2 中采用的成果(以下简称成果②)相比(表 6),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 22 亿 m 3(其中花园口以上减少 30 亿 m 3),水资源总量减少 47 亿 m 3。成果②采用的系列为 56 年(1919~1975,水文年),系列虽长,但当时的下垫面 条件与现代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其计算结果不能反映现状条件下的产流量。另外,地下水资 源量采用“八五”国家重点公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地表水与 地下水计算不是在相同的基础上

5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潜力分析 5.1水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1994~1998年水资源公报材料统计(表7),黄河流域内用水总量为395亿吖(五 年平均,下同),其中利用地表水268亿m,开采地下水127亿m:流域内耗水总量(指用 水消耗)为236亿m,其中消耗地表水157亿m,消耗地下水79亿m。海河、淮河流域从 黄河调出水量90亿m,其中从花园口以下调出83亿m。在127亿m地下水开采量中,平 原区浅层地下水60亿m,山丘区地下水20亿m,深层地下水47亿m3。 1994~1998年平均,黄河流域地表水的收支情况:收入项为天然河川径流量449亿 m;支出项有4项,即流域内耗水量157亿皿,调出水量90亿m,河道损失增加量55亿 m(含地下水开采夺取河水量),入海水量129亿m3(利津站实测),共计431亿m3。收入量 比支出量多18亿m,相对差值4%。 表7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单位:亿m3 州 河 花园 项目 口镇~花 全 州以上 口以下 流域 河园口 口镇 183 132 394 流域内用水 量 0 41.4 其中:地表 162 15.8 水 75. 地下水 2 3 6 101 236 流域内耗水 量 5 27.4 156 其中:地表 水 9 地下水 2.6 调出水量 开采深层地 3.4 6.9 47

8 5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潜力分析 5.1 水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 1994~1998 年水资源公报材料统计(表 7),黄河流域内用水总量为 395 亿 m 3 (五 年平均,下同),其中利用地表水 268 亿 m 3 , 开采地下水 127 亿 m 3;流域内耗水总量(指用 水消耗)为 236 亿 m 3 ,其中消耗地表水 157 亿 m 3 , 消耗地下水 79 亿 m 3。海河、淮河流域从 黄河调出水量 90 亿 m 3 , 其中从花园口以下调出 83 亿 m 3。在 127 亿 m 3 地下水开采量中, 平 原区浅层地下水 60 亿 m 3 , 山丘区地下水 20 亿 m 3 ,深层地下水 47 亿 m 3。 1994~1998 年平均,黄河流域地表水的收支情况:收入项为天然河川径流量 449 亿 m 3; 支出项有 4 项, 即流域内耗水量 157 亿 m 3 , 调出水量 90 亿 m 3 , 河道损失增加量 55 亿 m 3 (含地下水开采夺取河水量), 入海水量 129 亿 m 3 (利津站实测),共计 431 亿 m 3。收入量 比支出量多 18 亿 m 3 , 相对差值 4%。 表 7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 单位:亿 m 3 项 目 兰 州以上 兰 州~ 河 口镇 河 口镇~花 园口 花 园 口以下 全 流域 流域内用水 量 其中:地表 水 地下水 37. 0 32. 5 4.5 183 .8 162 .6 21. 2 132 .3 57. 0 75. 3 41.4 15.8 25.6 394 .5 267 .9 126 .6 流域内耗水 量 其中:地表 水 地下水 20. 5 17. 9 2.6 101 .7 89. 4 12. 3 86. 7 39. 3 47. 4 27.4 10.3 17.1 236 .3 156 .9 79. 4 调出水量 7.1 82.7 89. 8 开采深层地 3.4 36. 6.9 47

水2 下水 注:地下水用水量126.6亿m3中包括深层水47.2亿m。 5.2现状开发利用条件下的地表水供需分析 供需分析的基本前提及假定是:①从黄河下游河床淤高、支流水基本上进不了干流的 实际情况出发,假定金堤河、天然文岩和大汶河的来、用水量自身平衡,不参与全流域的水 量平衡。②花园口控制断面不同频率的天然年径流量,采用修正后的49年系列计算,没有 包括河网汇流的蒸发渗漏损失量。这个损失量在70年代为22亿m,参见表3。③根据用水 调查统计资料分析,近些年来流域内用水和调出水量变化很小,故将1994~1998年的平均 值代表现状利用水平。④河道损失水量采用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的增加值。 供需分析结果(表8):当黄河流域出现平水年(P=50%)时,花园口出流量320亿 m,利津出流量220亿m3,能满足下游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200亿m(汛期输沙150亿m,生 态基流50亿m3)的要求,一般不会发生断流现象。当出现枯水年(P=75%)时,花园口出 流量240亿暄,利津站出流量140亿m,尚可满足下游河道内的生态环境需水,但会发生较 严重的断流。当出现特枯年(P=95%)时,花园口出流量165亿m,利津出流量66亿m,只 能满足下游生态基流的低限要求,会发生类似1997年的严重断流现象 上述分析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大体吻合。80年代以来,断流天数超过30天的有8年, 其中有7年花园口实测年径流量为240~300亿m:凡是花园口实测径流大于320亿m的年 份,一般都不断流,即使断流也不严重。唯有1981年例外,花园口实测径流476亿m,断 流36天。这说明下游断流与花园口年来水总量关系密切,水量调度对断流有一定的影响 但不是主要因素 表8现状水平年地表水供需分析单位:亿m 花园口至利津 花园口以上流域 来 花 园口 天 用 河 调 河 水 道 频 出 率 径 消 提流量 水 损流量 流量耗量 失量 5 16 50% 4 1 16 24 75%

9 下水 9 2 注:地下水用水量 126.6 亿 m 3 中包括深层水 47.2 亿 m 3。 5.2 现状开发利用条件下的地表水供需分析 供需分析的基本前提及假定是:①从黄河下游河床淤高、支流水基本上进不了干流的 实际情况出发,假定金堤河、天然文岩和大汶河的来、用水量自身平衡,不参与全流域的水 量平衡。②花园口控制断面不同频率的天然年径流量,采用修正后的 49 年系列计算,没有 包括河网汇流的蒸发渗漏损失量。这个损失量在 70 年代为 22 亿 m 3 , 参见表 3。③根据用水 调查统计资料分析,近些年来流域内用水和调出水量变化很小,故将 1994~1998 年的 平均 值代表现状利用水平。④河道损失水量采用 90 年代与 70 年代相比的 增加值。 供需分析结果(表 8):当黄河流域出现平水年(P=50%)时,花园口出流量 320 亿 m 3,利津出流量 220 亿 m 3,能满足下游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 200 亿 m(汛期输沙 3 150 亿 m 3 , 生 态基流 50 亿 m 3)的要求,一般不会发生断流现象。当出现枯水年(P=75%)时,花园口出 流量 240 亿 m 3,利津站出流量 140 亿 m 3 , 尚可满足下游河道内的生态环境需水,但会发生较 严重的断流。当出现特枯年(P=95%)时,花园口出流量 165 亿 m 3 , 利津出流量 66 亿 m 3 , 只 能满足下游生态基流的低限要求,会发生类似 1997 年的严重断流现象。 上述分析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大体吻合。80 年代以来,断流天数超过 30 天的有 8 年, 其中有 7 年花园口实测年径流量为 240~300 亿 m 3;凡是花园口实测径流大于 320 亿 m 3 的年 份,一般都不断流,即使断流也不严重。唯有 1981 年例外,花园口实测径流 476 亿 m 3 , 断 流 36 天。这说明下游断流与花园口年来水总量关系密切,水量调度对断流有一定的影响, 但不是主要因素。 表 8 现状水平年地表水供需分析 单位:亿 m 3 来 水 频 率 花园口以上流域 花 园口 出 流量 花园口至利津 段 利 津 出 流量 天 然 径 流量 用 水 消 耗量 河 道 损 失量 调 出 水 量 河 道 损 失量 P= 50% 5 06 16 4 21 32 1 83 16 2 22 P= 75% 4 28 16 4 21 24 3 83 16 1 44

95% 50 注:花园口以上用水消耗量含人民胜利渠引水量。 5.3水资源开发潜力估计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58亿m,扣除河道损失增加量5亿m及下游生态 环境需水200亿吖后,可利用地表水为303亿m。全流域现状耗水、调出水量和河道损失 水量共计302亿m,故地表水已无潜力可挖。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80亿m,参考《黄河流域片水资源评价》报告中的可开采系数 估算可开采量为130亿m。目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约60亿m,尚有70亿m的 开发潜力。 山丘区地下水开采主要是夺取河川基流量,地下水开采多了,地表水利用量就会相应 减少。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山丘区地下水可利用量按现状开采量20亿m计。 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侧向潜流及垂向越流补给,源远流长,补给量很小,大量开 采会使水位持续下降并造成环境地质问题。从可持续利用的观点考虑,深层地下水不应计入 可利用量中。目前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已达47亿m,今后要限制开采,逐步由其他水源代 替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450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68%,其中地 表水可利用量300亿m,地下水可利用量150亿m。现状利用量为429亿m(含深层地下水 开采量47亿m),综合开源潜力只有20亿m。 6结语 (1)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二十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 因下垫面改变导致天然产流的减少,在同量级降水量条件下,平水、枯水年衰减率为15% 20%,丰水年衰减率为3%~6%。其二,由于河床淤积、洪水演进情况变化以及傍河取水 等原因,造成河道损失水量的增加,90年代比70年代增加了55亿皿。上述两方面原因, 使黄河可供调配的水量减少约100亿暄,加剧了上中游与下游、河道外与河道内的用水矛盾。 (2)关于黄河断流加剧的原因,目前流行的看法认为是用水量增加和近期降水量偏少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实际情况是:黄河流域的地 表水利用量(毛水量),1980年为365亿m(含调出水量),1998年为354亿m,18年来 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将90年代平均面降水量与70年代相比,兰州站以上偏多 1.5%,花园口站以上偏少1.4%,降水量相差很少,但断流现象却严重得多。因此,应 针对黄河水资源情势的变化,开展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工作,深入剖析供需矛盾和断流原因, 寻求符合当今流域水情的治黄方略和对策措施

10 P= 95% 3 50 16 4 21 16 5 83 16 6 6 注:花园口以上用水消耗量含人民胜利渠引水量。 5.3 水资源开发潜力估计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 558 亿 m 3 , 扣除河道损失增加量 55 亿 m 3 及下游生态 环境需水 200 亿 m 3 后,可利用地表水为 303 亿 m 3。全流域现状耗水、调出水量和河道损失 水量共计 302 亿 m 3,故地表水已无潜力可挖。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180 亿 m 3,参考《黄河流域片水资源评价》报告中的可开采系数, 估算可开采量为 130 亿 m 3。目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约 60 亿 m 3,尚有 70 亿 m 3 的 开发潜力。 山丘区地下水开采主要是夺取河川基流量,地下水开采多了,地表水利用量就会相应 减少。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山丘区地下水可利用量按现状开采量 20 亿 m 3 计。 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侧向潜流及垂向越流补给,源远流长,补给量很小,大量开 采会使水位持续下降并造成环境地质问题。从可持续利用的观点考虑,深层地下水不应计入 可利用量中。目前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已达 47 亿 m 3,今后要限制开采,逐步由其他水源代 替。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 450 亿 m 3,占水资源总量的 68%,其中地 表水可利用量 300 亿 m 3,地下水可利用量 150 亿 m 3。现状利用量为 429 亿 m 3(含深层地下水 开采量 47 亿 m 3),综合开源潜力只有 20 亿 m 3。 6 结语 (1)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二十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一, 因下垫面改变导致天然产流的减少,在同量级降水量条件下,平水、枯水年衰减率为 15%~ 20%,丰水年衰减率为 3%~6%。其二,由于河床淤积、洪水演进情况变化以及傍河取水 等原因,造成河道损失水量的增加,90 年代比 70 年代增加了 55 亿 m 3。上述两方面原因, 使黄河可供调配的水量减少约 100 亿 m 3,加剧了上中游与下游、河道外与河道内的用水矛盾。 (2)关于黄河断流加剧的原因,目前流行的看法认为是用水量增加和近期降水量偏少。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实际情况是:黄河流域的地 表水利用量(毛水量),1980 年为 365 亿 m 3 (含调出水量),1998 年为 354 亿 m 3,18 年来 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将 90 年代平均面降水量与 70 年代相比,兰州站以上偏多 1.5% ,花园口站以上偏少 1.4% ,降水量相差很少,但断流现象却严重得多。因此,应 针对黄河水资源情势的变化,开展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工作,深入剖析供需矛盾和断流原因, 寻求符合当今流域水情的治黄方略和对策措施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