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考虑各种气体吸收的综合影响,仅有某些波段大气的吸收作用相对较弱, 透射率较高。这些能使能量较易通过的波段 2 反射因于:在 “定的辐照和观测条件下,目标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处于同一辐照利 观测条件的标准参考面的反射辐射通量之比。 3.瞬时视场: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器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 4.散射截面:是指散射波的全功率与入射功率密度之比,可以理解为雷达的全反射率, 用有效散射面积表 5. 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 6.数据关联:指各类数据变换成统一的数据表示形式,以保证融合数据的一致性,从而 客观地表达同一目标、同一现象。 图像镶嵌:当研究区超出单幅谣感图像所覆盖的范围时,通常需要将两幅或多幅图像 拼接成一幅后一系列覆盖全区的较大图像的过 8 反演: 求未知的原因 或参 混合象元:若该像元包含不止一个土地覆盖类型,它记录的是所对应的不止一种士地 覆盖类型光谱响应特征的综合。 10.大气衰减: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因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强度减弱,即被大 气衰减 1.辐射强度:指点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向某一方向发出的辐射能量 12.瑞利散射:当引起散射的大气粒子直径远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时,出现瑞利散射。 13.辐射定标:建立传感器每个探测元所输出信号的数值量化值与该探测器对应像元内的 实际地物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 14.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 大小 15.BSQ格式:按照波段顺序记录图像数据 ,使于 户使用 16.比辐射率:物体表面温度T、波长处的辐射出射度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黑体辐射 出射度的比值。 17.散射系数:指单位面积上雷达的反射率或单位照射面积上的雷达散射截面。它是入射 电磁波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结果的度量】 18.BL按扫描行顺序记录图像数据, 属各波段数据间交叉记录方式 19.米氏散射:当引起散射的大气粒子直径约等于入射电磁波波长时,出现米氏散射。 20.彩色红外像片:彩红外胶片的三层感光乳胶层中,以感红外光层代替了天然彩色胶片 的感蓝光层,片基以上依次为感红层,感绿层,感红外层。 21辐射分辨率:指谣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 22.趋肤深度:是指雷达信号功率从介质表面衰减到1e倍时的深度 23. 几何纠正:就是纠正这些系统及非系统性因素引起的图像变形,从而使之实现与标准 图像或地图的几何整合。 24.辐射照度:指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 25.温感地学分析:建立在地学规律基础上的遥感信总处理和分析模型,其结合物理手段 数学方法和地学分析等综合型应用技术和理论,通过对遥感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获得 能反映地球区域分 律和地学发展过 的有效信息的理论方法 26.叶面积指数L: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柱体内全部植物叶子面积(仅叶片向上半面)之 和。 27.叶面积体密度FAVD:某一高度上的单位体积内的叶面积的总和
一、名词解释 1. 大气窗口:考虑各种气体吸收的综合影响,仅有某些波段大气的吸收作用相对较弱, 透射率较高。这些能使能量较易通过的波段。 2. 二向反射因子:在一定的辐照和观测条件下,目标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处于同一辐照和 观测条件的标准参考面的反射辐射通量之比。 3. 瞬时视场: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器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 4. 散射截面:是指散射波的全功率与入射功率密度之比,可以理解为雷达的全反射率, 用有效散射面积表示。 5. 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 6. 数据关联:指各类数据变换成统一的数据表示形式,以保证融合数据的一致性,从而 客观地表达同一目标、同一现象。 7. 图像镶嵌:当研究区超出单幅遥感图像所覆盖的范围时,通常需要将两幅或多幅图像 拼接成一幅后一系列覆盖全区的较大图像的过程。 8. 遥感反演:是从测量到的现象推求未知的原因或参数。 9. 混合象元:若该像元包含不止一个土地覆盖类型,它记录的是所对应的不止一种土地 覆盖类型光谱响应特征的综合。 10. 大气衰减: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因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强度减弱,即被大 气衰减。 11. 辐射强度:指点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向某一方向发出的辐射能量。 12. 瑞利散射:当引起散射的大气粒子直径远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时,出现瑞利散射。 13. 辐射定标:建立传感器每个探测元所输出信号的数值量化值与该探测器对应像元内的 实际地物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 14. 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 大小.。 15. BSQ 格式:按照波段顺序记录图像数据,便于用户使用。 16. 比辐射率:物体表面温度 T、波长 处的辐射出射度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黑体辐射 出射度的比值。 17. 散射系数:指单位面积上雷达的反射率或单位照射面积上的雷达散射截面。它是入射 电磁波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结果的度量。 18. BIL :按扫描行顺序记录图像数据,属各波段数据间交叉记录方式。 19. 米氏散射:当引起散射的大气粒子直径约等于入射电磁波波长时,出现米氏散射。 20. 彩色红外像片:彩红外胶片的三层感光乳胶层中,以感红外光层代替了天然彩色胶片 的感蓝光层,片基以上依次为感红层,感绿层,感红外层。 21. 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 22. 趋肤深度:是指 雷达信号功率从介质表面衰减到 1/e 倍时的深度。 23. 几何纠正:就是纠正这些系统及非系统性因素引起的图像变形,从而使之实现与标准 图像或地图的几何整合。 24. 辐射照度:指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 25. 遥感地学分析:建立在地学规律基础上的遥感信息处理和分析模型,其结合物理手段、 数学方法和地学分析等综合型应用技术和理论,通过对遥感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获得 能反映地球区域分异规律和地学发展过程的有效信息的理论方法。 26. 叶面积指数 LAI: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柱体内全部植物叶子面积(仅叶片向上半面)之 和。 27. 叶面积体密度 FAVD:某一高度上的单位体积内的叶面积的总和
28.间隙率:在一个固定的入射角条件下,一束光透过植被冠层而没有被栏截的概率。 29.植被覆盖度:植被冠层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士壤总面积之比,即植士比 30.叶倾角:叶子向上半面某一点上的法线方向与Z轴(垂直于水平面指向天空)的交角, 称为叶子在改点的倾角。 3引.红边:反射光谱的一阶微分最大值所对应的光谱位置,对应红光区外叶绿素吸收减少 部位到近红外高反射肩之间,健康植物的光谱响应陡然增加的(量度增加约10倍) 的这一窄条区」 32.植被指数 多光谱遥感数据经分析运算(加、减 乘、除等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方式)》 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即所谓的植被指数 33.生物量:植物组织的重量。它是由植物光合作用的干物质积累所致。 34.光合有效辐射: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和转化光能的过程。植物 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仅仅是太阳光的可见光部分(0407m),这个波长范围的太阳 辐射也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Active Radiation,简称PAR),这部分大 约占太阳福别的47形 50%左石 35.水体富营养化:当大量的营养盐进入水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藻类的大量繁殖,而 后藻类死亡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导致鱼类和贝类的死亡。这一过程称为 水体的富营养化 3 37. 亮度温度:遥感器在卫星高度所观测到的热辐射强度相对应的温度 窗算法 是利用相 两个热 红外通道来进行地表温度反演的方法,是目前为止发展 最为成熟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 38谣感地理相关分析法:所谓地理相关分析法就是研究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内各要素之 间的相互关系、相互组合特征而它应用于湿感地学分析便是通过对这些因子特点 及相百关系的研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来推导出某个专颗日标的特征也封 在遥感图像上寻找与目标相关性密切的间接解译标志 从而推 认日标本 39.假彩色合成:根据加法彩色合成原理 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减予红、绿 蓝三原色由于原色的选择不能代表物体在可见光的真实颜色因此这种合成叫做 帮影色合成 40.地质解译标志:常说的解译标志包括色调、颜色、形状、大小、阴影、位置图形 相关布局等。那些能识别、区分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它们的性质和相互关豸 的影象特征 ,称为地质解译标志 41.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 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 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42信息复合:不同传感器遥感信息与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43. 空间滤波:以重点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的 ,如突出边缘或纹理等,因此通过 像元与其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采用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 44.图像卷积运算:是在空间域上对图像作局部检测的运算,以实现平滑和锐化的目的。 45.均值平滑(均值滤波)是将每个像元在以其为中心的区域内取平均值米代替该像元值】 以达到去掉尖锐婴声”和平滑图像目的的】 46. 中值滤波:设计一个中值滤波模板 。是将图像上每个像元在以其为中心的邻域内取中 间亮度值来代替该像元值,以达到去尖锐“噪声”和平滑图像目的的 47.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 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则称之为三原色。 48.加色法:采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为基色,按比例混合叠加产生其它色彩的方法。减
28. 间隙率:在一个固定的入射角条件下,一束光透过植被冠层而没有被拦截的概率。 29. 植被覆盖度:植被冠层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土壤总面积之比,即植土比。 30. 叶倾角:叶子向上半面某一点上的法线方向与 Z 轴(垂直于水平面指向天空)的交角, 称为叶子在改点的倾角。 31. 红边:反射光谱的一阶微分最大值所对应的光谱位置,对应红光区外叶绿素吸收减少 部位到近红外高反射肩之间,健康植物的光谱响应陡然增加的(量度增加约 10 倍) 的这一窄条区。 32. 植被指数:多光谱遥感数据经分析运算(加、减、乘、除等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方式), 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即所谓的植被指数 33. 生物量:植物组织的重量。它是由植物光合作用的干物质积累所致。 34. 光合有效辐射: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和转化光能的过程。植物 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仅仅是太阳光的可见光部分(0.4~0.7um),这个波长范围的太阳 辐射也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简称 PAR),这部分大 约占太阳辐射的 47%~50%左右。 35. 水体富营养化:当大量的营养盐进入水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藻类的大量繁殖,而 后藻类死亡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导致鱼类和贝类的死亡。这一过程称为 水体的富营养化。 36. 亮度温度:遥感器在卫星高度所观测到的热辐射强度相对应的温度。 37. 劈窗算法:是利用相邻两个热红外通道来进行地表温度反演的方法,是目前为止发展 最为成熟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 38. 遥感地理相关分析法:所谓地理相关分析法 就是研究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内各要素之 间的相互关系、相互组合特征 而它应用于遥感地学分析 便是通过对这些因子特点 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来推导出某个专题目标的特征 也就 是在遥感图像上寻找与目标相关性密切的间接解译标志 从而推断、认识目标本身。 39. 假彩色合成:根据加法彩色合成原理 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 分别赋予红、绿、 蓝三原色 由于原色的选择不能代表物体在可见光的真实颜色 因此这种合成叫做 假彩色合成。 40. 地质解译标志:常说的解译标志 包括色调、颜色、形状、大小、阴影、位置图形、 相关布局等。那些能识别、区分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它们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的影象特征,称为地质解译标志。 41. 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 包括地表植 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 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 性 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42. 信息复合:不同传感器遥感信息与遥感信息 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43. 空间滤波:以重点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的,如突出边缘或纹理等,因此通过 像元与其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采用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 44. 图像卷积运算:是在空间域上对图像作局部检测的运算,以实现平滑和锐化的目的。 45. 均值平滑(均值滤波)是将每个像元在以其为中心的区域内取平均值来代替该像元值, 以达到去掉尖锐“噪声”和平滑图像目的的。 46. 中值滤波:设计一个中值滤波模板。是将图像上每个像元在以其为中心的邻域内取中 间亮度值来代替该像元值,以达到去尖锐“噪声”和平滑图像目的的。 47. 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 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则称之为三原色。 48. 加色法:采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为基色,按比例混合叠加产生其它色彩的方法。 减
色法:从自然光(白光)中减去一种或两种基色光而产生色彩的方法。 49.彩色合成:是将不同波段的黑白透明片分别放人有红、绿、蓝滤光片的光学投影通道 中精确配准和重叠 生成彩色影像的过 50.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排列,就构 成了电磁波谱 51.被动遥感:就是传感器被动收集来自地面目标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反射的电磁 52.主动遥感:是由探测器主动向地面目标发射 一定能量的电磁波然后再由传感器收集返 回的电磁波信号 53.NDVI:即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NIR-R)/NIR+R),或两个波段反射率的计算: 主要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和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等。 54.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 与天线的孔径有 55.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地磁波普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 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6.监督分类法:首先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根据已知训练区提 供的样本,通过选取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 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分类 57 非监督分类法:在没有先验类别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 据像元件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的方法 二、简答题 “遥感图像上只能识别出大于空间分辨率的地物#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因为每 一目标在图像的可分辨程度,不完全取决于空间分辨率的具体值,而 是和它的形状 大小 以及他与周围物体亮度,结构的相对差异有关 。(空间分辨率的 小,仅表明影像细节的可见程度,其正的识别效果,还要考虑环境背景复杂性的哪个因素 的影响。) 2.什么是天然影色相片与影色红外相片? 答:天然影色相片的感光膜由三层羽胶层组成,片基以上依次是感红层、成绿层、感蓝层 所得彩色图像近于人的视觉效果 彩色红外片的三层感光乳胶层中,以感红外光层替代 了天然彩色胶片的感蓝光层。因此片基以上依次为感红层、感绿层、感红外层。 3.如何选热红外通感成像时间? 黎明前(约在午夜23时)多反映一天中的最低温度,而午间2点左右,多反映一天中的 最高温度,因而多采用这两个时段热红外成像的温度数据,构成日温差最大值,可以估算 物休的执惯量,排行执制图 4. 什么是“趋肤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趋肤深度是指雷达信号功率从介质表面衰减到1倍时的深度。与地物的介电常数 和雷达波长入有关,而对于植物而言,穿透深度取决于植被的含水量,密度,使用的波长 和入射角。 穗帽变换后得到的各个分量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答 度指数 2绿度指数3黄度指数 4噪声 6.什么是叠合光谱图?他在遇感图像中分类中有何作用? 答:又称多波段响应图表,是建立在光谱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作用:叠合光谱图直观地表示了不同类型在每一波段中的位置,分布范围、离散程度
色法:从自然光(白光)中减去一种或两种基色光而产生色彩的方法。 49. 彩色合成:是将不同波段的黑白透明片分别放人有红、绿、蓝滤光片的光学投影通道 中精确配准和重叠,生成彩色影像的过程。 50. 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排列,就构 成了电磁波谱 51. 被动遥感:就是传感器被动收集来自地面目标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反射的电磁 波。 52. 主动遥感:是由探测器主动向地面目标发射一定能量的电磁波然后再由传感器收集返 回的电磁波信号。 53. NDVI:即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NIR-R)/(NIR+R),或两个波段反射率的计算。 主要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和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等。 54.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 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SAR 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 与天线的孔径有关。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55.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地磁波普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 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6. 监督分类法:首先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根据已知训练区提 供的样本,通过选取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 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分类。 57. 非监督分类法:在没有先验类别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 据像元件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的方法 二、简答题 1. “遥感图像上只能识别出大于空间分辨率的地物”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因为每一目标在图像的可分辨程度,不完全取决于空间分辨率的具体值,而 是和它的形状、大小、以及他与周围物体亮度,结构的相对差异有关。(空间分辨率的大 小,仅表明影像细节的可见程度,真正的识别效果,还要考虑环境背景复杂性的哪个因素 的影响。) 2. 什么是天然彩色相片与彩色红外相片? 答:天然彩色相片的感光膜由三层乳胶层组成,片基以上依次是感红层、感绿层、感蓝层, 所得彩色图像近于人的视觉效果。 彩色红外片的三层感光乳胶层中,以感红外光层替代 了天然彩色胶片的感蓝光层。因此片基以上依次为感红层、感绿层、感红外层。 3. 如何选择热红外遥感成像时间? 黎明前(约在午夜 2~3 时)多反映一天中的最低温度,而午间 2 点左右,多反映一天中的 最高温度,因而多采用这两个时段热红外成像的温度数据,构成日温差最大值,可以估算 物体的热惯量,进行热制图。 4. 什么是“趋肤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趋肤深度是指雷达信号功率从介质表面衰减到 1/e 倍时的深度。与地物的介电常数ε 和雷达波长λ有关,而对于植物而言,穿透深度取决于植被的含水量,密度,使用的波长 和入射角。 5. 穗帽变换后得到的各个分量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答:1.土壤亮度指数 2.绿度指数 3.黄度指数 4.噪声 6. 什么是叠合光谱图?他在遥感图像中分类中有何作用? 答:又称多波段响应图表,是建立在光谱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作用:叠合光谱图直观地表示了不同类型在每一波段中的位置,分布范围、离散程度
可分性大小等,是一种以定量方式对类别数据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选择最佳波段 和波段组合,建立分类树的直观、简便、有效方法 变化检测对遥感数据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等有何要求 时间分班率:1.尽可能选每一天同一时刻或者相近时刻的近感图像 2.尽可能选用年间同一季节甚至同一日期的遥感数据 空间分辨率:1采用具有相同的瞬时视场的遥感数据 属性。 辐射分标率:1采用具有相同辐射分辨率的不同日期遥感图像 2.如果采用具有不同辐射分辨率的图像进行比较的话,需要把低辐射分辨 率谣感图俊数据转换为较高辐射分辨率的图像数据。 电磁辐射再次经过大气到达传感器, 为什么说此次的大气效应对遥感影响较大? 不仅使遥感器 收的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而且由于散射产生天空散射光使遥感影像反差降 低并引起遥感数据的辐射、几何畸变、图像模糊,直接影响到图像清渐度,质量和解译精 度。 9.太阳辐射的特点有哪些? 答:(1)太阳光谱相当于6000k的黑铁辐射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 ,其中038-0.76μ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 总能量的46%,最大辐射度位于波长0.47μm左右 (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在0.3-3μm波段,包括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 (4)经讨大气层的太阳组射有很大赛调 (5)各波段的衰减是不均衡的 10.简述辐射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 答:瞬间视场FOV越大,最小可分像素越大,空间分辨率越低。但是FOV越大,通光 率即瞬时获得的入射能量越大,辐射测量越敏感,对微弱能量差异的检测能力越强,则辐 射分辨率越高。因此,空间分辨率的增大,伴之以辐射分辨率降低。 1L利用T断根可以得到哪些征量」 答:①亮度 ③湿度 ④透射 ⑤热度 12.解释分子运动温度,辐射温度,亮度温度,地表温度。 分子运动温度为热力学温度,又称真实温度,是物质内部分子的平均热能。 辐射温度又称表征温度,是物体能量状态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 亮度温度是指辐射出与观测物体相等的辐射能量的黑体温度,不是物体的真实温度 地表温度是地表位置的热红外辐射的综合定量形式,是地表热量平衡的结果 13.海洋遥感中,大气校正是否重要,为什么? 答:重要,因为水体向上的反射辐射能太低,卫星探测器所接受的辐射能量中25%来自大 气的干扰(大气程辐射远大于离水反射辐射),因此对水体(海洋)湿感而言,排除大气 干扰尤为重要 14比较经验棋型,物理模型,半经验模型的优缺点。 答:经验模型优点:简单、实用性强 缺点:理论基础不完备,缺乏对物理机理的足够理解和认识,参数之间缺乏 逻辑关系。 物理模型优点:理论基础完善,模型参考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可分性大小等,是一种以定量方式对类别数据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选择最佳波段 和波段组合,建立分类树的直观、简便、有效方法。 7. 变化检测对遥感数据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等有何要求? 时间分辨率:1.尽可能选每一天同一时刻或者相近时刻的遥感图像 2.尽可能选用年间同一季节甚至同一日期的遥感数据 空间分辨率:1.采用具有相同的瞬时视场的遥感数据 2.采用具有相同或相近俯视角的数据 光谱分辨率:应当是以记录光谱区内反射的辐射通量,从而最有效地描述有关对象的光谱 属性。 辐射分标率:1.采用具有相同辐射分辨率的不同日期遥感图像 2.如果采用具有不同辐射分辨率的图像进行比较的话,需要把低辐射分辨 率遥感图像数据转换为较高辐射分辨率的图像数据。 8. 电磁辐射再次经过大气到达传感器,为什么说此次的大气效应对遥感影响较大? 不仅使遥感器接收的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而且由于散射产生天空散射光使遥感影像反差降 低并引起遥感数据的辐射、几何畸变、图像模糊,直接影响到图像清晰度,质量和解译精 度。 9. 太阳辐射的特点有哪些? 答:(1)太阳光谱相当于 6000k 的黑铁辐射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其中 0.38-0.76μm 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 总能量的 46%,最大辐射度位于波长 0.47μm 左右 (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在 0.3-3μm 波段,包括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 外。 (4)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有很大衰减 (5)各波段的衰减是不均衡的 10. 简述辐射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 答:瞬间视场 IFOV 越大,最小可分像素越大,空间分辨率越低。但是 IFOV 越大,通光 率即瞬时获得的入射能量越大,辐射测量越敏感,对微弱能量差异的检测能力越强,则辐 射分辨率越高。因此,空间分辨率的增大,伴之以辐射分辨率降低。 11. 利用 TM 数据可以得到哪些特征变量。 答:①亮度 ②绿度 ③湿度 ④透射度 ⑤热度 12. 解释分子运动温度,辐射温度,亮度温度,地表温度。 分子运动温度为热力学温度,又称真实温度,是物质内部分子的平均热能。 辐射温度又称表征温度,是物体能量状态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 亮度温度是指辐射出与观测物体相等的辐射能量的黑体温度,不是物体的真实温度。 地表温度是地表位置的热红外辐射的综合定量形式,是地表热量平衡的结果。 13. 海洋遥感中,大气校正是否重要,为什么? 答:重要,因为水体向上的反射辐射能太低,卫星探测器所接受的辐射能量中 25%来自大 气的干扰(大气程辐射远大于离水反射辐射),因此对水体(海洋)遥感而言,排除大气 干扰尤为重要。 14. 比较经验模型,物理模型,半经验模型的优缺点。 答:经验模型 优点:简单、实用性强 缺点:理论基础不完备,缺乏对物理机理的足够理解和认识,参数之间缺乏 逻辑关系。 物理模型 优点:理论基础完善,模型参考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缺点:输入参数多,方程复杂,实用性较差,且常对非主要因素有过多的忽 略或罗定 半经验模型优点:综合了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的优点,模型所有的参数往往虽是经 验参数,但又具有一点的物理意义 15.请阑述陆地卫星TM5传感器的各个波段的光谱特性。 答:TM1:0.450.52μm,蓝波段。这个波段对水体的穿透力强,有助于辨别水深、水 中泥沙分布和进行近海水域制图等。(1分) 绿波 ,对健康茂盛植物反映敏感, 用于探测健康植物绿色反射 率,按 绿峰 反射评价植物生活力,区分林型、树种和反映水下特征等。 (2分》 TM:0.630.69μm,红波段,反映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吸收、植物健康状况,用于区分 植物种类与植物覆盖度:(1分) TM4:0.76-0.90μm,近红外波段,对绿色植物类别差异最敏感,相应于植物的反射峰 ,为植物遥感识别通用波段。用于生物量调查,作物长势测定,进行农作物估产等。(2 TM5:1.55-1.75μm,中红外波段。处于水的吸收带(1.41.9um)内,反映含水量敏感 在对干早的监测和植物生物量的确定是有用的:用于士壤湿度、植物含水量调查、水分状况、 地质研究,作物长势分析等,从而提高了区分不同作物类型的能力,易于区分云、冰与雪。 (2分) TM6:10.412.5μm,热红外波段,辨别地面湿度,水体、岩石以及监测与人类活动有 关的热特征,进行热测量与制图。(1分) TM7:2.08~2.35um,近红外波段,为地质学研究追加的波段,可利用这种发射光谱特性 来区分岩石类型,为地质解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1分) 16.请氧述单张叶片的反射、吸收和投射特性,及造成这种反射吸收和投射特性的影响」 答:1)植物叶片的反射、投射光谱曲线极为相似。 2)叶片对紫外线吸收很大,答90%-99% 3)叶片对可见光以吸收为主(约90%),且蓝-紫光(0.38-0.47μm)和橙-红光(0.62-0.68um) 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最大,约90%,绿光吸收最少,吸收率为50%-90%,因此植物叶片在 0.45um和067m的可见光波形成两个吸收谷,在054m附近形成绿色的反射峰,10-20% 的反射率。 以上植物叶片的反射、投射光谱特性主要是受业内某种色素,包括叶绿素,叶黄素和胡 萝卜素的强烈吸收,且以叶绿素的吸收作用其主要作用。 4)从0.69μm始,叶片对近红外辐射的吸收迅速减小,在0.76和1.24m间有最小吸收 率,5-25%,反射和投射能各占45%-50%左右。 这是因为透入叶子内部的光线,因细胞壁与细胞腔(桶栏组织)的折射率有明显差异, 造成光线在叶子内部的多次反射与折射。 5)超过1.2m,又以吸收为主,且在14、1.9、和2.7um出现液体水吸收带,吸收作用增 强,达到70-95%。 17.请闸述用EDVI监测指标覆盖度的局限性。 答:NDV1对土壤背景的变化较为敏感。实验证明: 低植被覆盖度时(80%),NDV1值增加延缓而呈现饱和状态,对植被监测林敏度下降。 实验表明,作物生长初期NDM将过高估计植被覆盖度,而作物生长结束季节,NDⅥ
缺点:输入参数多,方程复杂,实用性较差,且常对非主要因素有过多的忽 略或假定 半经验模型 优点:综合了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的优点,模型所有的参数往往虽是经 验参数,但又具有一点的物理意义。 15. 请阐述陆地卫星 TM5 传感器的各个波段的光谱特性。 答:TM1:0.45~0.52μm,蓝波段。这个波段对水体的穿透力强,有助于辨别水深、水 中泥沙分布和进行近海水域制图等。(1 分) TM2:0.52~0.60μm,绿波段。对健康茂盛植物反映敏感,用于探测健康植物绿色反射 率,按“绿峰”反射评价植物生活力,区分林型、树种和反映水下特征等。(2 分) TM3:0.63~0.69μm,红波段,反映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吸收、植物健康状况,用于区分 植物种类与植物覆盖度;(1 分) TM4:0.76~0.90μm,近红外波段,对绿色植物类别差异最敏感,相应于植物的反射峰 值,为植物遥感识别通用波段。用于生物量调查,作物长势测定,进行农作物估产等。(2 分) TM5:1.55~1.75μm,中红外波段。处于水的吸收带(1.4~1.9μm)内,反映含水量敏感, 在对干旱的监测和植物生物量的确定是有用的;用于土壤湿度、植物含水量调查、水分状况、 地质研究,作物长势分析等,从而提高了区分不同作物类型的能力,易于区分云、冰与雪。 (2 分) TM6:10.4~12.5μm,热红外波段,辨别地面湿度,水体、岩石以及监测与人类活动有 关的热特征,进行热测量与制图。(1 分) TM7:2.08~2.35μm,近红外波段,为地质学研究追加的波段,可利用这种发射光谱特性 来区分岩石类型,为地质解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1 分) 16. 请阐述单张叶片的反射、吸收和投射特性,及造成这种反射吸收和投射特性的影响。 答:1)植物叶片的反射、投射光谱曲线极为相似。 2)叶片对紫外线吸收很大,答 90%-99%。 3)叶片对可见光以吸收为主(约 90%),且蓝-紫光(0.38-0.47μm)和橙-红光(0.62-0.68μm) 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最大,约 90%,绿光吸收最少,吸收率为 50%-90%,因此植物叶片在 0.45μm 和 0.67μm 的可见光波形成两个吸收谷,在 0.54μm 附近形成绿色的反射峰,10-20% 的反射率。 以上植物叶片的反射、投射光谱特性主要是受业内某种色素,包括叶绿素,叶黄素和胡 萝卜素的强烈吸收,且以叶绿素的吸收作用其主要作用。 4)从 0.69μm 始,叶片对近红外辐射的吸收迅速减小,在 0.76 和 1.2μm 间有最小吸收 率,5-25%,反射和投射能各占 45%-50%左右。 这是因为透入叶子内部的光线,因细胞壁与细胞腔(栅栏组织)的折射率有明显差异, 造成光线在叶子内部的多次反射与折射。 5)超过 1.2μm,又以吸收为主,且在 1.4、1.9、和 2.7μm 出现液体水吸收带,吸收作用增 强,达到 70-95%。 17. 请阐述用 EDVI 监测指标覆盖度的局限性。 答:NDVI 对土壤背景的变化较为敏感。实验证明: 低植被覆盖度时(80%),NDVI 值增加延缓而呈现饱和状态,对植被监测林敏度下降。 实验表明,作物生长初期 NDVI 将过高估计植被覆盖度,而作物生长结束季节,NDVI
值偏低。 NDVM更适用于植被发有中期或中等覆盖度植被检测。 18。请简单阐述无任何杂质的清水的反射光谱特征 答:清水浅层表现为无色,水深为浅蓝色,反射波谱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呈递减的 趋势: 在蓝量米波马反尉率4/%, 6um以下的红光部分反射率降到2%-3% 近红 部分几乎 企部的 19.请阐述不同叶绿素含量水面的光谱反射率曲线特征。 答:0.44μm处有吸收峰。0.40.48um反射辐射随浓度加大而降低: 0.52μm处出现“节点”,即该处辐射值不随叶绿素含量而变化: 0.55m处出现反射烽值,并随着叶绿素含量增加,反射率上升 食是侧浙有明眼我光华图68这是由于浮汽植物公子吸光怎一发射起型 即进行水分子破裂和氧分子生成的光合作用,激发出的能量荧光化的结果 从图中可知,波峰-波谷带宽较窄,为获取有指示意义的信息,需选择波段间隔不宜宽, 最好小于或等于士5nm。 20.NDVM的计算及优缺点: 答:代占:几种典型的地面覆盖类型在大尺府NW工图像上风分群明,梢被得到有效的突出 因此,NDVI特别适用于全球或各 大陆等大尺度的植被 态监 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 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NDVI经比值处理,可部分消除与太阳高度角、卫星观测角、地形 大气层辐射(云/阴影和大气条件有关的辐照度条件变化)等影响。同时,NDVI的归一化如 理,使因传感器标定衰退的影响降低(对单波段从10-30%降到对NDVI的0-6%),并使由地 表二向反射和大气效应造成的角度影响减小。因此,NDV1增强了对植被的响应能力。 占,W对十镶背层的变化节为锁。实哈表明作物生长初期NV1将高估计精初 覆盖度,而作物生长结束季节,NDVT值偏低。DVT更适用于植被发有中期或中等覆盖度植 被监测 2L.比值植被指数(RV)和归化植被指数(NDV)的优缺点: 比值植被指数(PPT2-72、73、74) 优点:比值植被指数能增强植被与土璃背是之间的辐射茅异。比值植被指数可提供植被反射 比值植被指数可从多种遥感系统中得到 、叶绿素含量相关性高,被广泛用于估算 监测绿色植物生物量。 缺点:在植被高密度覆盖情况下,它对植被十分敏感,与生物量的相关性最好。但当植被覆 盖度小于50%时,它的分辨能力显著下降。RVI对大气状况很敏感,大气效应大大地降 低了它对植被检测的灵敏度,尤其是当RV值高时。因此,最好运用经大气纠正的数据 或将两波段的灰度值(DN)转换成反射率后再计算RVI, 以消除大气对两波段不同非线性 衰减的影响。 归一化植被指数(PPT2-76、77、78)
值偏低。 NDVI 更适用于植被发育中期或中等覆盖度植被检测。 18. 请简单阐述无任何杂质的清水的反射光谱特征。 答:清水浅层表现为无色,水深为浅蓝色,反射波谱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呈递减的 趋势; 在蓝-绿光波段反射率 4%-5%; 0.6μm 以下的红光部分反射率降到 2%-3%; 近红外部分几乎吸收全部的入射能量。 19. 请阐述不同叶绿素含量水面的光谱反射率曲线特征。 答:0.44μm 处有吸收峰。0.4-0.48μm 反射辐射随浓度加大而降低; 0.52μm 处出现“节点”,即该处辐射值不随叶绿素含量而变化; 0.55μm 处出现反射峰值,并随着叶绿素含量增加,反射率上升; 0.685μm 附近有明显荧光峰(图 6.8)。这是由于浮游植物分子吸收光后,再发射引起的 拉曼效应——即进行水分子破裂和氧分子生成的光合作用,激发出的能量荧光化的结果。 从图中可知,波峰-波谷带宽较窄,为获取有指示意义的信息,需选择波段间隔不宜宽, 最好小于或等于±5nm。 20. NDVI 的计算及优缺点: 答:优点:几种典型的地面覆盖类型在大尺度 NDVI 图像上区分鲜明,植被得到有效的突出。 因此,NDVI 特别适用于全球或各大陆等大尺度的植被动态监测;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 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NDVI 经比值处理,可部分消除与太阳高度角、卫星观测角、地形、 大气层辐射(云/阴影和大气条件有关的辐照度条件变化)等影响。同时,NDVI 的归一化处 理,使因传感器标定衰退的影响降低(对单波段从 10-30%降到对 NDVI 的 0-6%),并使由地 表二向反射和大气效应造成的角度影响减小。因此,NDVI 增强了对植被的响应能力。 缺点:NDVI 对土壤背景的变化较为敏感。实验表明,作物生长初期 NDVI 将过高估计植被 覆盖度,而作物生长结束季节,NDVI 值偏低。NDVI 更适用于植被发育中期或中等覆盖度植 被监测。 21. 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归化植被指数(NDVI)的优缺点: 比值植被指数(PPT2-72、73、74) 优点:比值植被指数能增强植被与土壤背景之间的辐射差异。比值植被指数可提供植被反射 的重要信息,是植被长势、丰度的度量方法之一 。比值植被指数可从多种遥感系统中得到。 它与叶面积指数(LAI)、叶干生物量(DM)、叶绿素含量相关性高,被广泛用于估算和 监测绿色植物生物量。 缺点:在植被高密度覆盖情况下,它对植被十分敏感,与生物量的相关性最好。但当植被覆 盖度小于 50% 时,它的分辨能力显著下降。RVI 对大气状况很敏感,大气效应大大地降 低了它对植被检测的灵敏度,尤其是当 RVI 值 高时。因此,最好运用经大气纠正的数据, 或将两波段的灰度值(DN)转换成反射率后再计算 RVI,以消除大气对两波段不同非线性 衰减的影响。 归一化植被指数(PPT2-76、77、78)
优点:几种典型的地面覆盖类型在大尺度NDVⅥ图象上区分鲜明,植被得到有效的突出。因 出,NDV1特别话用干全球或各大陆等大尺度的描被动态监测,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霜盖 度的最佳指示因子,、DM经比值处理,可部分消除与太阳高度角 卫星观测角 地形 气程辐射(云/阴影和大气条件有关的辐照度条件变化)等的影响。同时,NDM的归一化 处理,使因传感器标定衰退的影响降低(对单波段从10-30%降到对DVM的06%),并使 由地表二向反射和大气效应造成的角度影响减小。因此,NDVⅥ增强了对植被的响应能力。 缺点:实验表明,作物生长初期NDM将讨高估计植被罗盖度,而作物生长结束委带,NDV 值偏低。NDVI更适用于植被发育中期或中等覆盖度植被检测。 22。简述石油遥感监测光谱特征。 可见光:可见光中0.63-0.68m的使油膜和周围干净海水的反差达到最大。因此,用红光波 段监测海面油膜,次之为蓝光波段来,多波段组合使可见光航遥油测效果最佳。油膜对紫外 光的反射率比海水高1.2-1.8倍,有较好的亮度反差,但仅对厚度小于5mm的各种水面油膜 敏成,因此,利用紫外波段申微波可把海面薄油膜显示出来 近红外:厚度大于03 m的油膜,热红外比辐射率在0.950.98之间,海水的比辐射率为0.993。 因此, 当油膜与海水实温度相同日 ,它们的热红 外稻射强度是不同的。厚度小于 Imm 油膜,其比辐射率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可通过红外影像的灰度层次进行油膜厚度反 演,基于油膜的厚度和分布,进而推算总溢油量。 微波石油湿感监测波段特征:微波波长较长(1mm-30cm),具有很强的绕射透射能力,可 以穿透云 、雨、雾。运用微波波段的被动式和主动式传感器,均有监测海面溢油的能力。波 长8mm ,1.35cm木 波,不论入射角和油 早度 1何,比辐射率比海水高。 用微波辐射计可以观测海面油膜。油膜的微波比辐射率随其厚度变化,反映到微波辐射计影 像上灰度随油膜厚度变化,因此,用微波辐射计亦可监测油膜厚度。 雷达石油遥感监测波段特征:油膜对海面起平滑作用,使海面粗髓度降低,受油膜覆盖的海 面,对雷达脉冲波的后向散射系数明显比周围无油膜区小得多,因此在侧视雷达和合成孔径 雷达图像上, 油膜成暗色调。雷达和微波遥感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地进行海上石油监测,缺 点是地面分辨率低 23.土壤的反射率(PPT2-84: 土壤在R与NIR波段的反射率具有线性关系。则在NIR一R通道的二维坐标中,土壤 (植被背景)光谱特性的变化,表现为一个由近于原点发射的直线,称为士壤线”。 24.不同的遥感数据分别适合做什么地址遥感监测:(PPT1-54一S2) 高等分辨 、QuickBird 主要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进行比较 详细的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分析、获取城市建筑类型分布状况信息、进行城市交通研究、 开展城市灾害和垃圾研究以及为城市GIS提供有关数据。 中等分别率(1080m):MSS、TM、MODIS。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 测、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产和城建规划等。 MSS、TM:城市土地利用,湖波水体信息提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环境监测、植 被遥感监测、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灾害遥感监测: MODIS: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温度和地面火情、海洋彩色,水中沉积物和叶绿素、全球 植被测绘和变化探测、云层表征、汽溶胶的浓度和特性、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探测,雪的 覆盖和表征、海洋流 低分辨率:NOAA气象卫星、中国风云系列卫星。广泛应用于宏观观测的对象,如:
优点:几种典型的地面覆盖类型在大尺度 NDVI 图象上区分鲜明,植被得到有效的突出。因 此,NDVI 特别适用于全球或各大陆等大尺度的植被动态监测;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 度的最佳指示因子;NDVI 经比值处理,可部分消除与太阳高度角、卫星观测角、地形、大 气程辐射(云 / 阴影和大气条件有关的辐照度条件变化)等的影响。同时,NDVI 的归一化 处理,使因传感器标定衰退的影响降低(对单波段从 10-30%降到对 NDVI 的 0-6%),并使 由地表二向反射和大气效应造成的角度影响减小。因此,NDVI 增强了对植被的响应能力。 缺点:实验表明,作物生长初期 NDVI 将过高估计植被覆盖度,而作物生长结束季节,NDVI 值偏低。NDVI 更适用于植被发育中期或中等覆盖度植被检测。 22. 简述石油遥感监测光谱特征。 可见光:可见光中 0.63-0.68 m 的使油膜和周围干净海水的反差达到最大。因此,用红光波 段监测海面油膜,次之为蓝光波段来,多波段组合使可见光航遥油测效果最佳。油膜对紫外 光的反射率比海水高 1.2-1.8 倍,有较好的亮度反差,但仅对厚度小于 5mm 的各种水面油膜 敏感,因此,利用紫外波段电磁波可把海面薄油膜显示出来。 近红外:厚度大于0.3mm的油膜,热红外比辐射率在0.95-0.98之间,海水的比辐射率为0.993。 因此,当油膜与海水实际温度相同时,它们的热红外辐射强度是不同的。厚度小于 1mm 的 油膜,其比辐射率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可通过红外影像的灰度层次进行油膜厚度反 演,基于油膜的厚度和分布,进而推算总溢油量。 微波石油遥感监测波段特征:微波波长较长(1mm-30cm),具有很强的绕射透射能力,可 以穿透云、雨、雾。运用微波波段的被动式和主动式传感器,均有监测海面溢油的能力。波 长 8mm、1.35cm 和 3cm 的微波,不论入射角和油膜厚度如何,比辐射率比海水高。这样, 用微波辐射计可以观测海面油膜。油膜的微波比辐射率随其厚度变化,反映到微波辐射计影 像上灰度随油膜厚度变化,因此,用微波辐射计亦可监测油膜厚度。 雷达石油遥感监测波段特征:油膜对海面起平滑作用,使海面粗糙度降低,受油膜覆盖的海 面,对雷达脉冲波的后向散射系数明显比周围无油膜区小得多,因此在侧视雷达和合成孔径 雷达图像上,油膜成暗色调。雷达和微波遥感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地进行海上石油监测,缺 点是地面分辨率低。 23. 土壤的反射率(PPT2-84): 土壤在 R 与 NIR 波段的反射率具有线性关系。则在 NIR—R 通道的二维坐标中,土壤 (植被背景)光谱特性的变化,表现为一个由近于原点发射的直线,称为“土壤线”。 24. 不同的遥感数据分别适合做什么地址遥感监测:(PPT1-54~~82) 高等分辨率(5~10m):IKONOS、QuickBird。主要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进行比较 详细的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分析、获取城市建筑类型分布状况信息、进行城市交通研究、 开展城市灾害和垃圾研究以及为城市 GIS 提供有关数据。 中等分别率(10~80m):MSS、TM、MODIS。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 测、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产和城建规划等。 MSS、TM:城市土地利用,湖波水体信息提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环境监测、植 被遥感监测、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灾害遥感监测; MODIS: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温度和地面火情、 海洋彩色,水中沉积物和叶绿素、全球 植被测绘和变化探测、 云层表征、 汽溶胶的浓度和特性、 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探测,雪的 覆盖和表征、 海洋流 低分辨率:NOAA 气象卫星、中国风云系列卫星。广泛应用于宏观观测的对象,如:
气象预报和观测海洋表面深度海浪、海冰等。 25、遥感信息的综合特征有哪些 多源性 1分 2空间宏观性。 1分 3谣感信息的时间性。】分 4综合性、复合性。1分 5波谱、辐射量化性。1分 26、简述遥感图像地质解泽的主要内容 1识别图象上的地质体及地质现象并尽可能详细判明它们的各种特征。 2圈出地质体的边界。对区内规模较大的构造形迹或岩体应注意向外围追索其延伸方 向和分布范围以便建立整体概念。 3量测地质体的有关数据如岩层产状、构造线方位、岩体的出露面积、线性构造的长 度和密度等 4配合地面地质资料及物化探资料分析、确定隐伏构造的存在及其分布范围。 5编制地质解译图综合分析各种地质体之间的生成联系、空间分布关系为进一步研究 工作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地质发展史及找矿、勘探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27、微波遇感的特点: (1)全天候、全天时的信息获取能力 (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3)对冰、雪、套林 、土壤(尤其对干燥、松散物质)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4)适宜对海面动态情况(海面风、海浪)进行监溪 (5)一般微波传感器分辨率较低,但目标物特性明显 28、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性 A斜距比例尺不一致:图像比例尺在近距离处比例尺较小,远距离处比例尺很大。 B投影差:侧视雷达图像的投影差是一维的,并与航线正交,但其投影差方向即像点位 移方向却正好是相反的。 C上下位移、诱视缩诚、言风 D.视差(高低视差) 29、遥感图像的特征 空间分辨率(图象的几何特征):扫描仪瞬时视场所对应的地面实际大小 空间分辨率与平台高度和传感器焦距有关 波谱分辨率(图象的物理特征):传感器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即传感器各个波段的 宽度。 辐射分辨率(图象的物理特征):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即遥 感图象上每一个 元的辐射量化级 时间分辩率(图象的时间特征):对同一地点进行第二次信总获取的时间间隔,即重访周期
气象预报和观测海洋表面深度海浪、海冰等。 25、遥感信息的综合特征有哪些 1 多源性。 1 分 2 空间宏观性。 1 分 3 遥感信息的时间性。 1 分 4 综合性、复合性。 1 分 5 波谱、辐射量化性。 1 分 26、简述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主要内容。 1 识别图象上的地质体及地质现象 并尽可能详细判明它们的各种特征。 2 圈出地质体的边界。对区内规模较大的构造形迹或岩体 应注意向外围追索其延伸方 向和分布范围 以便建立整体概念。 3 量测地质体的有关数据 如岩层产状、构造线方位、岩体的出露面积、线性构造的长 度和密度等。 4 配合地面地质资料及物化探资料 分析、确定隐伏构造的存在及其分布范围。 5 编制地质解译图 综合分析各种地质体之间的生成联系、空间分布关系 为进一步研究 工作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地质发展史及找矿、勘探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27、微波遥感的特点: (1)全天候、全天时的信息获取能力 (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3)对冰、雪、森林、土壤(尤其对干燥、松散物质)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4)适宜对海面动态情况 (海面风、海浪)进行监测 (5)一般微波传感器分辨率较低,但目标物特性明显 28、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性 A.斜距比例尺不一致 :图像比例尺在近距离处比例尺较小,远距离处比例尺很大。 B.投影差 :侧视雷达图像的投影差是一维的,并与航线正交,但其投影差方向即像点位 移方向却正好是相反的。 C.上下位移、透视缩减、盲区 D.视 差(高低视差) 29、遥感图像的特征 空间分辨率(图象的几何特征):扫描仪瞬时视场所对应的地面实际大小。 空间分辨率与平台高度和传感器焦距有关 波谱分辨率(图象的物理特征):传感器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即传感器各个波段的 宽度。 辐射分辨率(图象的物理特征):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即遥 感图象上每一个像元的辐射量化级。 时间分辩率(图象的时间特征):对同一地点进行第二次信息获取的时间间隔,即重访周期
30、几个变换的极念 对比度变换:通过改变图像像元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 处理方法。 线性变换:线性变换:扩大原始灰度等级范围。简单的线性变换是按比例扩大,通常使输 出图像直方图的两端达到饱和 指数变换(拉伸高亮度区间)是在亮度值较高的部分xa扩大亮度区间,属于拉伸,而在 亮度值较低的部分xb缩小亮度间隔,属于压缩。 对数变换(拉伸低亮度区间)对数变换的变换函数,与指数变换相反,它的意义是在亮度 值较低的部分拉伸,而在亮度值较高的部分压缩。 31、图像直方图分析的意义 一般来说,一幅包含大量像元的图像,其像元亮度值应符合统计分布规律,即假定像元宫 度随机分布时,直方图应是正态分布的,实际工作中,若图像的直方图接近正态分布,则说 元的 机分 .是 幅合适用统 方法分析的图像.当观察直方图形式西 偏向亮度坐 标轴左侧 则说明图 像 ,峰值偏坐标轴右 说明图 偏亮,峰值提升过陡、过窄,说明图像的高密度值过于集中,以上情况均是图像的对比度较 小,图像质量较差的反映。 32、简述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 a)遥感图像的选择 b)品感图像的几何教正与图像的处理 c)图像的解译 d地理基础底图的编制 )远感解译图形与地理基础地图的复合 )地图的输出与制版印届到。 33、试述航空遥感的特点及局限性。 特点:(1)空间分辨率高:(2)灵活方便:(3)历史悠久:(4)可作为实验系 局限性:(1)工作量大:(2)工艺周期长:(3)受天气条件限制大:(4)大气 散射的影响 34、太阳辐射的光谱特性有哪些? (1)太阳辐射光谱曲线与温度为5900k的理想黑体辐射曲线相似: (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0.3-1.3um 最大辐射强度位于0,47um左右 (3)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以后,各波段的能量发生 不同程度的衰 35、天空蓝色的原因?呈现插红色的原因?云层呈白色的原因 天空呈蓝色的原因: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很大,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就是因 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营 朝霞和夕阳时天空呈橘红色的原因: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 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的时候要厚得多。在长距离里的传播中,蓝光波 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
30、几个变换的概念 对比度变换:通过改变图像像元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 处理方法。 线性变换:线性变换:扩大原始灰度等级范围。简单的线性变换是按比例扩大,通常使输 出图像直方图的两端达到饱和。 指数变换(拉伸高亮度区间)是在亮度值较高的部分 x a 扩大亮度区间,属于拉伸,而在 亮度值较低的部分 x b 缩小亮度间隔,属于压缩。 对数变换(拉伸低亮度区间)对数变换的变换函数,与指数变换相反,它的意义是在亮度 值较低的部分拉伸,而在亮度值较高的部分压缩。 31、图像直方图分析的意义 一般来说,一幅包含大量像元的图像,其像元亮度值应符合统计分布规律,即假定像元亮 度随机分布时,直方图应是正态分布的,实际工作中,若图像的直方图接近正态分布,则说 明图像像元的亮度接近随机分布,是一幅合适用统计方法分析的图像。当观察直方图形式时, 发现直方图的峰值偏向亮度坐标轴左侧,则说明图像偏暗,峰值偏坐标轴右侧,则说明图像 偏亮,峰值提升过陡、过窄,说明图像的高密度值过于集中,以上情况均是图像的对比度较 小,图像质量较差的反映。 32、简述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 a) 遥感图像的选择 b) 遥感图像的几何教正与图像的处理 c) 图像的解译 d) 地理基础底图的编制 e) 遥感解译图形与地理基础地图的复合 f)地图的输出与制版印刷。 33、试述航空遥感的特点及局限性。 特点:(1)空间分辨率高;(2)灵活方便;(3)历史悠久;(4)可作为实验系 统; 局限性:(1)工作量大;(2)工艺周期长;(3)受天气条件限制大;(4)大气 散射的影响 34、太阳辐射的光谱特性有哪些? (1)太阳辐射光谱曲线与温度为 5900k 的理想黑体辐射曲线相似; (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0.3-1.3um,最大辐射强度位于 0.47um 左右; (3)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以后,各波段的能量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 35、天空蓝色的原因?呈现橘红色的原因?云层呈白色的原因 天空呈蓝色的原因: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很大,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就是因 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 蓝。 朝霞和夕阳时天空呈橘红色的原因: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 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的时候要厚得多。在长距离里的传播中,蓝光波 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
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 剩的极少量绿光,最后合成呈橘红色,所以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云层 呈白色的原因: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称为无 择性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云、雾粒子直径虽然 与红外线波长接近,但相比可见光波段,云雾中水滴的粒子直径就比波长 大的很多,因而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都相同,所以人们看到 云雾呈白色,并且无论从云下还是乘飞机从云层上面看,都是白色。 36、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 植被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可见光波段(0.4~0.76um)有 个小的反射峰,两侧有两个吸收带。这是因为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 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0.7-0.8μ)有一反射的陡 坡”,至1山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在中红外波段(13~ 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 吸收率 反射率大大下降, 是在水的吸收霜形成低谷.比运以波的率得加 展,以突出不同波段间地物光谱的差异,提高对比度。该运算常用于突出 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型或估算植被生物量。 37、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答:1投影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有统一的 比例尺。中心投影则受投影距离影响 2投影有面倾斜的影响:当投影红面倾斜时,垂直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 有所放大。中心投影的相片上各点的相对位置和形状不在保持原来的样 子。 3他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扔影时,地面起伏的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臣 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成比例缩小,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面起 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越大,产生投影误差。这种误差有 一定规律。 三、判断题 1随着植物在一个生长季的生长,叶绿素逐渐减少,其它色素增加,红光附近的反射率减 少。cu0 2.阔叶林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峰值比针叶林的高。du 3.植物冠层的反射率要低于单叶的反射率,是因为冠层阴影所致。dui 4水生生物含量的增加,改变水在近红外波段的强吸收,使水体反射率曲线旱现出近红外 陡坡效应 在地形复杂 山区可利用(TM2+TMB)/(TM4+TM5)和TM5相结合的方法可达到很 高的水体提取精度 6在热红外图像上,夜晚未污染水区呈白色条带,排油区呈黑色条带。 7.USLE模型中的地形因子的坡长因子,就是指坡面的水平投影长度。 8.可以通过诺莫图的方法来查找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大小 现富营 m附近有明最日 10.当叶绿素浓度增加时,可见光的绿光部分的光谱反射率明显下降,但蓝光部分的反射率 则上升。 11.随着植物生长,叶绿素逐渐减少,其它色素的含量增加,导致红光的反射率上升。 12.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的吸收在波长大于1.9m后有显著增加趋势,以利用短波红外
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 剩的极少量绿光,最后合成呈橘红色,所以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 云层 呈白色的原因: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称为无选 择性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云、雾粒子直径虽然 与红外线波长接近,但相比可见光波段,云雾中水滴的粒子直径就比波长 大的很多,因而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都相同,所以人们看到 云雾呈白色,并且无论从云下还是乘飞机从云层上面看,都是白色。 36、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 植被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可见光波段(0.4~0.76μm)有一 个小的反射峰,两侧有两个吸收带。这是因为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 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0.7~0.8 μ rn)有一反射的“陡 坡”,至 1.lμm 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在中红外波段(1.3~ 2.5μ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 别是在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比值运算可以检测波段的斜率信息并加以扩 展,以突出不同波段间地物光谱的差异,提高对比度。该运算常用于突出 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型或估算植被生物量。 37、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答:1 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有统一的 比例尺。中心投影则受投影距离影响。 2 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 有所放大。中心投影的相片上各点的相对位置和形状不在保持原来的样 子。 3 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面起伏的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 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成比例缩小,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 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越大,产生投影误差。这种误差有 一定规律。 三、判断题 1. 随着植物在一个生长季的生长,叶绿素逐渐减少,其它色素增加,红光附近的反射率减 少。 cuo 2. 阔叶林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峰值比针叶林的高。dui 3. 植物冠层的反射率要低于单叶的反射率,是因为冠层阴影所致。dui 4. 水生生物含量的增加,改变水在近红外波段的强吸收,使水体反射率曲线呈现出近红外 陡坡效应。 5. 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可利用(TM2+TM3)/(TM4+TM5)和 TM5 相结合的方法可达到很 高的水体提取精度。 6. 在热红外图像上,夜晚未污染水区呈白色条带,排油区呈黑色条带。 7. USLE 模型中的地形因子的坡长因子,就是指坡面的水平投影长度。 8. 可以通过诺莫图的方法来查找土壤可蚀性因子 K 值的大小。 9. 出现富营养化的水域,在 0.55μm 附近有明显的荧光峰。 10. 当叶绿素浓度增加时,可见光的绿光部分的光谱反射率明显下降,但蓝光部分的反射率 则上升。 11. 随着植物生长,叶绿素逐渐减少,其它色素的含量增加,导致红光的反射率上升。 12. 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的吸收在波长大于 1.9μm 后有显著增加趋势,以利用短波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