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树之歌》同步试卷 、积累运用(共6题;共58分) 拼一拼 yang shu zhuang da mu mian song bai hua shi shui shan 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疆耐桦 ( Jang Jlang)装_」 (zuang zhuang) (| ai nal)银 yin ying (zang zhang) 3连一连。jang zhang zhuang 掌装疆耐银 4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5按要求填空。①“萄”是结构,部首是,除去部首有 ②“笨”是 结构,部首是 ,共有 ③“深的音节是 音序是 结构,部首是 除去部首还有 6我的发现。 松梧桐榕杏梨 ①这些字都有相同的部首,都与 有关。 ②有的“木在字的左边,也有的在边或 、梧、榕”的读音分别和它们的右部读音相同 阅读理解(共2题;共32分) 7读文段,完成练习 杨树高,榕树壮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树之歌》同步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 6 题;共 58 分) 1.拼一拼,写一写。 yáng shù zhuàng dàmù miánsōng bǎi huà shí shuǐ shā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疆________(jāng jiāng) 装________(zuāng zhuāng) 耐________(lài nài) 银________(yín yíng) 桦________(huá huà) 掌________(zǎng zhǎng) 3.连一连。jiāng________ zhāng________ zhuāng________ yín________ nài________ 掌 装 疆 耐 银 4.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填空。①“萄”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除去部首有________画。 ②“笨”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共有________画。 ③“深”的音节是________,音序是________,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除去部首还有 ________画。 6.我的发现。 松 梧 桐 榕 杏 梨 ①这些字都有相同的部首________,都与________有关。 ②有的“木”在字的左边,也有的在________边或________边。 ③“________、梧、榕”的读音分别和它们的右部读音相同。 二、阅读理解(共 2 题;共 32 分) 7.读文段,完成练习。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秋天叶儿红, 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水杉活化石, 开花满院香。 (1)文段共有 句话,其中第 _句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 (2)从文段中找出下列各字的反义词。 (3)请把下列四种树的名字填到文中横线上。(填序号) ①金桂②银杏③松柏④枫树 秋天叶儿红 四季披绿装 水杉活化石,开花满院香。 (4)照样子写句子 例:梧桐树叶像手掌 像 8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做题 蜗牛在墙脚边爬。蚯蚓看见了,问:“蜗牛哥,你到(那里哪里)去啊?″蜗牛说:“我要到墙顶上去。 看看远处有些(什么怎么)。"蚯蚓忽然笑了起来:“哼!你要想到墙顶上去吗?不要幻想了吧!你应该 明白自己爬得多慢呀!″蜗牛不理它,慢慢地爬上了墙壁。蚯蚓觉得蜗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 睡觉了。蚯蚓一觉醒来,钻出泥来看看,再也看不见蜗牛了,原来蜗牛早己爬到墙顶上去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到 (那里哪里)去有些 (什么怎么) (2)蜗牛先是在 爬,再爬上了 ,最后爬到 (3)蚯蚓一觉醒来看不见蜗牛是因为 (4)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10分) 9看图写话 狐狸是聪明的、狡猾的,可是也有糊涂的时候。仔细看图,想一想,狐狸这样钓鱼会有怎样的结果?请 编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吧!
梧桐树叶像手掌。 ________秋天叶儿红, ________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________水杉活化石, ________开花满院香。 (1)文段共有________句话,其中第________句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 (2)从文段中找出下列各字的反义词。 暖——________ 南——________ (3)请把下列四种树的名字填到文中横线上。(填序号) ①金桂 ②银杏 ③松柏 ④枫树 ________秋天叶儿红,________四季披绿装。 ________水杉活化石,________开花满院香。 (4)照样子写句子。 例:梧桐树叶像手掌。 ________像________。 8.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做题。 蜗牛在墙脚边爬。蚯蚓看见了,问:“蜗牛哥,你到(那里 哪里)去啊?”蜗牛说:“我要到墙顶上去。 看看远处有些(什么 怎么)。”蚯蚓忽然笑了起来:“哼!你要想到墙顶上去吗?不要幻想了吧!你应该 明白自己爬得多慢呀!”蜗牛不理它,慢慢地爬上了墙壁。蚯蚓觉得蜗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 睡觉了。蚯蚓一觉醒来,钻出泥来看看,再也看不见蜗牛了,原来蜗牛早己爬到墙顶上去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到________(那里 哪里)去 有些________(什么 怎么) (2)蜗牛先是在________爬,再爬上了________ , 最后爬到________。 (3)蚯蚓一觉醒来看不见蜗牛是因为________。 (4)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 三、语言表达(共 1 题;共 10 分) 9.看图写话。 狐狸是聪明的、狡猾的,可是也有糊涂的时候。仔细看图,想一想,狐狸这样钓鱼会有怎样的结果?请 编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吧!
③的色
答案解析部分 积累运用 【答案】杨树;壮大:木棉;松柏;化石:水杉 【考点】拼音,词形 【解析】 2.【答案】jng; zhuang;nai;yin;hua: zhang 【考点】拼音 【解析】 3.【答案】疆:掌;装:;银:耐 【考点】拼音,字形,树之歌 【解析】 4.【答案】杨;杨树;化:化石 【考点】字形,词形,树之歌 【解析】 5.【答案】上下;#;8:;上下:;11:shen:S:左右;氵;8 【考点】拼音,字形,树之歌 【解析】 6.【答案】木;树木;上:;下:桐 【考点】字形,字义 【解析】 、阅读理解 7.【答案】(1)四 (2)寒;北 (3)④;③;②:① (4)银杏树叶:扇子 【考点】诗 【解析】 8.【答案】(1)哪里;什么 (2)墙脚边:墙壁;墙顶 (3)蜗牛早己爬到墙顶上去了 (4)努力的蜗牛 【考点】语段阅读 【解析】 、语言表达 9.【答案】略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杨树;壮大;木棉;松柏;化石;水杉 【考点】拼音,词形 【解析】 2.【答案】 jiāng;zhuāng;nài;yín;huà;zhǎng 【考点】拼音 【解析】 3.【答案】疆;掌;装;银;耐 【考点】拼音,字形,树之歌 【解析】 4.【答案】杨;杨树;化;化石 【考点】字形,词形,树之歌 【解析】 5.【答案】上下;艹;8;上下;⺮;11;shēn;S;左右;氵;8 【考点】拼音,字形,树之歌 【解析】 6.【答案】 木;树木;上;下;桐 【考点】字形,字义 【解析】 二、阅读理解 7.【答案】 (1)四;一 (2)寒;北 (3)④;③;②;① (4)银杏树叶;扇子 【考点】诗 【解析】 8.【答案】 (1)哪里;什么 (2)墙脚边;墙壁;墙顶 (3)蜗牛早己爬到墙顶上去了 (4)努力的蜗牛 【考点】语段阅读 【解析】 三、语言表达 9.【答案】 略
【考点】语言表达 【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 【解析】
试卷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客观题(占比) 49(49.0%) 分值分布 主观题(占比) 51(51.0%) 观题(占比) 5(556%) 题量分布 主观题(占比) 4(44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积累运用 6(66.7%) 58(580%) 阅读理解 2(22.2%) 32(320%) 语言表达 1(11.1%) 10(1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容易 普通 困难
试卷分析部分 1. 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 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9(49.0%) 主观题(占比) 51(51.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5(55.6%) 主观题(占比) 4(44.4%) 2. 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积累运用 6(66.7%) 58(58.0%) 阅读理解 2(22.2%) 32(32.0%) 语言表达 1(11.1%) 10(10.0%) 3. 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0% 2 普通 100% 3 困难 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拼音 42.5(23.8%) 1,23,5 词形 20(112%) 1,4 树之歌 295(16.5%) 字形 37(20.7%) 3,4.5,6 字义 6 诗 17(95%) 7 语段阅读 15(84%) 语言表达 10(5.6%)
4. 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拼音 42.5(23.8%) 1,2,3,5 2 词形 20(11.2%) 1,4 3 树之歌 29.5(16.5%) 3,4,5 4 字形 37(20.7%) 3,4,5,6 5 字义 7.5(4.2%) 6 6 诗 17(9.5%) 7 7 语段阅读 15(8.4%) 8 8 语言表达 10(5.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