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的环境 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G第三节生物与光的关系 第四节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第五节生物与水的关系 第六节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第二章 生物的环境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生物与光的关系 第四节 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第五节 生物与水的关系 第六节 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第三节生物与光的关系 光的性质 光强度的变化 光照周期 四、光对生物的作用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第三节 生物与光的关系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四、光对生物的作用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生物与光 第三节生物与光的关系 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讲,太阳辐射的作用体现在 光和热量(温度)两个方面,光的生物学作用表现 在三个方面:光质、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 、光的性质 )地球上光的组成 光是由波长范围很宽的电磁波组成的。地球上的 电磁波的波长范围为数米-1/10000nm。相差13 个数量级。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为150-4000nm
生物与光 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讲,太阳辐射的作用体现在 光和热量(温度)两个方面,光的生物学作用表现 在三个方面:光质、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 一、光的性质 (一)地球上光的组成 光是由波长范围很宽的电磁波组成的。地球上的 电磁波的波长范围为数米--1/10000nm。相差13 个数量级。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为150-4000nm。 第三节 生物与光的关系
光的组成 1.微波和无线电波(0.4mm以上,一般1m以上):微 波通讯、广播、电视等。 2.红外线(0.4mm-760nm):产生热效应。大气层 外的太阳辐射中50%的能量是红外线 3.可见光(760-380nm):太阳辐射中41%的能量是 可见光。可见光分七色,红光(760-620nm)和蓝 光(490-435nm)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光谱。 4.紫外线(380-4nm):紫外线对生物有杀伤和致癌作用 大气层允许290-380nm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 5.X射线和γ射线(10-10-4nm):高能辐射,可伤害原 生质,主要来自原子能
光的组成 1. 微波和无线电波(0.4mm以上,一般1m以上):微 波通讯、广播、电视等。 2. 红外线(0.4mm-760nm):产生热效应。大气层 外的太阳辐射中50%的能量是红外线。 3. 可见光(760-380nm):太阳辐射中41%的能量是 可见光。可见光分七色,红光(760-620nm)和蓝 光(490-435nm)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光谱。 4. 紫外线(380-4nm):紫外线对生物有杀伤和致癌作用, 大气层允许290-380nm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 5. X射线和γ射线 (10-10-4nm):高能辐射,可伤害原 生质,主要来自原子能
上述人为分类是相对于人 而言的。对于不同的动物和植 物,会有一定的差异,例如 定波长的红外线是某些动物 的可见光
上述人为分类是相对于人 而言的,对于不同的动物和植 物,会有一定的差异,例如, 一定波长的红外线是某些动物 的可见光
光质的变化 (二)光质的变化 空间:高纬度,短波光少;高海拔,短波光多 紫外线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2.时间:季节,夏天短波光多,冬天短波光少 日,中午短波光多,早晚长波光多。 3地貌:陆地,主要被植物的叶子吸收和反射。 水体,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强,大部分 红外线被吸收,紫蓝光散射(水色),绿光深入水中。 在海水中10米深处,可见光消减50%,100米处仅剩7%
光质的变化 (二)光质的变化 1. 空间:高纬度,短波光少;高海拔,短波光多, 紫外线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2.时间:季节,夏天短波光多, 冬天短波光少。 日,中午短波光多,早晚长波光多。 3.地貌:陆地,主要被植物的叶子吸收和反射。 水体,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强,大部分 红外线被吸收,紫蓝光散射(水色),绿光深入水中。 在海水中10米深处,可见光消减50%,100米处仅剩7%
第三节生物与光的关系 、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光照周期 四、光对生物的作用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第三节 生物与光的关系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四、光对生物的作用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光强度的变化 光强度的变化 太阳常数为1.94卡/厘米2/分钟( Cal/cm?/m 1.空间:高纬度,低强度;低纬度荒漠年平均光强 200KCal/cm2,北极为120KCal/cm2。 高海拔,高强度;海拔1000米,入射光能的 70%,海平面为50 坡向:南坡、平地和北坡强度越来越低。与坡 度有关,不同纬度的最强光照的坡度不同。 2时间:季节,夏天高强度;冬天强度低 日,中午强度最高;早晚强度较低 3生态系统:上层,强度大;下层,强度低
光强度的变化 二、光强度的变化 太阳常数为1.94卡/厘米2 /分钟 (Cal/cm2 /m) 1. 空间:高纬度,低强度;低纬度荒漠年平均光强 200KCal/cm2 ,北极为120KCal/cm2 。 高海拔,高强度;海拔1000米,入射光能的 70%,海平面为50%。 坡向:南坡、平地和北坡强度越来越低。与坡 度有关,不同纬度的最强光照的坡度不同。 2.时间:季节,夏天高强度;冬天强度低 日,中午强度最高; 早晚强度较低 3.生态系统:上层,强度大;下层,强度低
水体分层 植物和水体都分层。清澈静止的水体 15米深处,50%衰减。根据光照强度将水 体分为: 光亮带( euphotic zone):光合作用 大于等于代谢能。 弱光带( dysphotic zone):光合作用 小于代谢能。 无光带( aphotic zone):无光合作用
水体分层 植物和水体都分层。清澈静止的水体 15米深处,50%衰减。根据光照强度将水 体分为: 光亮带(euphotic zone):光合作用 大于等于代谢能。 弱光带(dysphotic zone):光合作用 小于代谢能。 无光带(aphotic zone):无光合作用
第三节生物与光的关系 、光的性质 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四、光对生物的作用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第三节 生物与光的关系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 四、光对生物的作用 (一)光的性质 (二)光强度的变化 (三)光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