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卷共七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50分,时 量150分钟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是 A.桎梏gao 旖旎 碑帖 tie 惊魂甫定b B.生肖xiao 纰漏 怪癖 p 力能扛鼎kang C.骁勇 XIao 亲昵 重创 怙恶不悛quan D.妊娠chen 稽首 讣告 大腹便便bid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 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 B.我是叹息挤轧败坏了上海人的心境,使得这些安分守己的良民 彼此间却时刻准备着展开锁屑的战斗。 C.“莲花河畔”一楼盘倒覆事故发生后,上海将对全市基建工程 进行“地毯式”检查。 D.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质疑,铁道 部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10月1日晚,长沙市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焰火晚会,湘江两岸 人头攒动,出现了万人空巷齐睹美景的盛况。 B.网络文学开路者痛惜当今的网络作者违背了始作俑者的初衷:本来是指向自 由写作的梦想,现在却变成写手的逐利场与出版商的养鱼塘。 C.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 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D.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 改头换面地大步迈进“大煤炭经济时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天,随着原油价格升至接近每桶100美元左右,有必要尽快 开发新技术,特别是在中国,这里的环境危机和燃料短缺已成为全球趋势的微观 缩影 B.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 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张家界市一中 2010 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卷共七道大题,22 道小题,满分 150 分,时 量 150 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是 ( ) A.桎梏 gào 旖旎 yǐ 碑帖 tiè 惊魂甫定 bǔ B.生肖 xiāo 纰漏 pī 怪癖 pǐ 力能扛鼎 káng C.骁勇 xiāo 亲昵 nì 重创 chuāng 怙恶不悛 quān D.妊娠 chén 稽首 qǐ 讣告 fù 大腹便便 bià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 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 B.我是叹息挤轧败坏了上海人的心境,使得这些安分守己的良民 彼此间却时刻准备着展开锁屑的战斗。 C.“莲花河畔”一楼盘倒覆事故发生后,上海将对全市基建工程 进行“地毯式”检查。 D. 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质疑,铁道 部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10 月 1 日晚,长沙市为庆祝建国 60 周年举行了盛大的焰火晚会,湘江两岸 人头攒动,出现了万人空巷齐睹美景的盛况。 B.网络文学开路者痛惜当今的网络作者违背了始作俑者的初衷:本来是指向自 由写作的梦想,现在却变成写手的逐利场与出版商的养鱼塘。 C.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 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D.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 改头换面地大步迈进“大煤炭经济时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天,随着原油价格升至接近每桶 100 美元左右,有必要尽快 开发新技术,特别是在中国,这里的环境危机和燃料短缺已成为全球趋势的微观 缩影。 B.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 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C.对于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接连发生不法分子用针状物刺伤市民的 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 D.关于2009年11月10日朝韩海军舰艇在西海北方界线海域发生交火 的事件,必将导致目前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朝韩两国发生军事冲突乃至战争 的威胁正持续上升。 5.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人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 溶解于自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 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③②⑤ ④① D.③②①④⑤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3分,翻译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游东山①记 张栻 岁戊寅夏四月己亥,弋阳方畴、广汉张栻酌饯东平刘芮于永之东山。久 雨新霁,天朗气清,步上绝顶,山色如洗。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俯仰庭户 喟然而叹,曰:“噫嘻!此前相范公忠宣之故居也!”坐客皆悚然,起而问之。 零陵张公饰曰:“公居此时,某始年十三四。某之先人辱为公客,故某 亦得侍公。公时已苦目疾,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某未之识也,则亟视之。旁 有小儿诳曰:‘此石也。’公愕然曰:‘非也,此之谓玉。’呜呼!公存诚,至 于不欺孺子,则公之气象可想见矣。”坐客皆咨嗟。 公饰又曰:“公居此西偏,为屋仅三十楹,盖与寺僧邻也。诸孙皆尚幼, 它日与寺僧戏,僧愚无知,至相诟骂,直行过公前,语微及公。公漠然,若不闻 见者。明日,僧大悔,惭跼蹬,诣求谢,亦卒无一言,待之如初。永之士间有得 进见公者,公循循亲加训诱。一日坐定,有率尔而问曰:‘范某于相公为何亲? 盖斥文正公之名。时二子正平、正思侍旁,悚汗恐惧。公蹙额,久而曰:‘先公 也。’言者大恐。已而,复以温词慰其心,后亦与相见不绝。公之度量,虽曰天 与,其亦学以成之欤?” 于是,坐客相与言,曰:“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 尚及见所记之详如此岂易得哉?而斯轩也,经兵火煨烬之余,屹然独存;吾曹晚 生,亦与闻公之言行,又岂偶然哉!” 抑尝记:栻庚午岁来永时,寺僧有法贤者,年八十余矣,为栻言:“范 丞相居此,某时为沙弥,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列于堂上,率家人 子弟再拜,伏阅。”呜呼!公之不忘君父至此。所谓“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正公之心,公得之
C.对于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接连发生不法分子用针状物刺伤市民的 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 D.关于 2009 年 11 月 10 日朝韩海军舰艇在西海北方界线海域发生交火 的事件,必将导致目前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朝韩两国发生军事冲突乃至战争 的威胁正持续上升。 5.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人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 溶解于自 然。 , 。 , ,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 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 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 ④① D.③②①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断句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游东山①记 张栻 岁戊寅夏四月己亥,弋阳方畴、广汉张栻酌饯东平刘芮于永之东山。久 雨新霁,天朗气清,步上绝顶,山色如洗。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俯仰庭户, 喟然而叹,曰:“噫嘻!此前相范公忠宣之故居也!”坐客皆悚然,起而问之。 零陵张公饰曰:“公居此时,某始年十三四。某之先人辱为公客,故某 亦得侍公。公时已苦目疾,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某未之识也,则亟视之。旁 有小儿诳曰:‘此石也。’公愕然曰:‘非也,此之谓玉。’呜呼!公存诚,至 于不欺孺子,则公之气象可想见矣。”坐客皆咨嗟。 公饰又曰:“公居此西偏,为屋仅三十楹,盖与寺僧邻也。诸孙皆尚幼, 它日与寺僧戏,僧愚无知,至相诟骂,直行过公前,语微及公。公漠然,若不闻 见者。明日,僧大悔,惭跼蹐,诣求谢,亦卒无一言,待之如初。永之士间有得 进见公者,公循循亲加训诱。一日坐定,有率尔而问曰:‘范某于相公为何亲?’ 盖斥文正公之名。时二子正平、正思侍旁,悚汗恐惧。公蹙额,久而曰:‘先公 也。’言者大恐。已而,复以温词慰其心,后亦与相见不绝。公之度量,虽曰天 与,其亦学以成之欤?” 于是,坐客相与言,曰:“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 尚及见所记之详如此岂易得哉?而斯轩也,经兵火煨烬之余,屹然独存;吾曹晚 生,亦与闻公之言行,又岂偶然哉!” 抑尝记:栻庚午岁来永时,寺僧有法贤者,年八十余矣,为栻言:“范 丞相居此,某时为沙弥,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列于堂上,率家人 子弟再拜,伏阅。”呜呼!公之不忘君父至此。所谓“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正公之心,公得之
矣! 选自《三湘纪胜》,有删节 【注释】东山:在古零陵城东。东山之上,现有高山寺,始建于唐代中期。宋哲 宗时尚书右仆谢(宰相)范纯仁(范仲淹次子,死后谥忠宣)谪居永州时曾寄寓 该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A.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 许:表示约计的数量。 B.永之士间有得进见公者 间:有时。 C.盖斥文正公之名 斥:指 D.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 望:眺望。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①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 ②此非曹 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公漠然,若不闻见者 ②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①寺僧有法贤者,年八十余矣,为栻言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D.①公之不忘君父至此 ②古 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本文和一般重点描绘景物的游记不同,是宋朝著名理学家张栻描述前朝(宋哲 宗时)丞相范 纯仁寓居东山时遗闻趣事的一篇文章 B.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第二、三自然段以座中客人回忆的方式, 讲述范纯仁谪居永州寄寓该寺时发生过的几件小事,从侧面表现范纯仁的人品。 C.第四自然段写众人的议论和感触,第五自然段补充的内容突岀彰扬范丞相 “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种髙尚的精神境界 文章层次分明,记述详略得当,描写生动形象,论说透彻有力,且首尾呼应, 言简而意赅。表现了范忠宣公至诚无欺、宽容大度、勤政为民、忧国忠君的优秀 品质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某未之识也,则亟视之。(3分) ②诣求谢,亦卒无一言,待之如初。(3分) ③公之度量,虽曰天与,其亦学以成之欤?”(4分)
矣! 选自《三湘纪胜》,有删节。 【注释】东山:在古零陵城东。东山之上,现有高山寺,始建于唐代中期。宋哲 宗时尚书右仆谢(宰相)范纯仁(范仲淹次子,死后谥忠宣)谪居永州时曾寄寓 该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 ( ) A.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 许:表示约计的数量。 B.永之士间有得进见公者 间:有时。 C.盖斥文正公之名 斥:指 D.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 望:眺望。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 A.①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 ②此非曹 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公漠然,若不闻见者 ②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①寺僧有法贤者,年八十余矣,为栻言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D.①公之不忘君父至此 ②古 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本文和一般重点描绘景物的游记不同,是宋朝著名理学家张栻描述前朝(宋哲 宗时)丞相范 纯仁寓居东山时遗闻趣事的一篇文章。 B.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第二、三自然段以座中客人回忆的方式, 讲述范纯仁谪居永州寄寓该寺时发生过的几件小事,从侧面表现范纯仁的人品。 C. 第四自然段写众人的议论和感触,第五自然段补充的内容突出彰扬范丞相 “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D. 文章层次分明,记述详略得当,描写生动形象,论说透彻有力,且首尾呼应, 言简而意赅。表现了范忠宣公至诚无欺、宽容大度、勤政为民、忧国忠君的优秀 品质。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某未之识也,则亟视之。(3 分) ②诣求谢,亦卒无一言,待之如初。(3 分) ③公之度量,虽曰天与,其亦学以成之欤?”(4 分)
10.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尚及见所记之详如此岂易得哉?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玉阶怨(李白) 吴声子夜歌(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诗属于什么类型的诗?这两首诗的 句所选意象 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3分)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诗 与李太白‘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这里所说的“同”,应是 两首诗都写了?? ???,表达了人物?? ??之情 “异”可理解为: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 怨思;而薛诗 写 (4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也? 。(贾谊《过秦论》)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 风波》)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李密《陈情表》) (5)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小题 大气人生 夏明亮 马寅初于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酿酒作坊主家庭。父亲 把继承家业、进一步振兴家声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对于父亲的安排,少年马寅 初表示不满。在父亲鞭打逼迫下,他毅然跳入江中,以死抗争,幸而被人救起 终于,由人作保,16岁的马寅初踏上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艰辛之路。他先后 在上海育英书馆、天津北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勤奋苦读。其间, 马寅初的父亲与他断绝了一切经济联系,这给马寅初的求学造成了很大困难,但 他历尽苦辛,百折不挠
10.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尚及见所记之详如此岂易得哉?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 玉阶怨(李白) 吴声子夜歌(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诗属于什么类型的诗?这两首诗的一、二句所选意象 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3 分)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诗 与李太白‘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这里所说的“同”,应是 两首诗都写了?? ??? ,表达了人物??? ?? 之情; “异”可理解为: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 怨思;而薛诗 写 , , 。(4 分) 12.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也? 。(贾谊《过秦论》)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 风波》) (4)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 , 。(李密《陈情表》) (5)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简答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小题。 大气人生 夏明亮 马寅初于 1882 年 6 月 24 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酿酒作坊主家庭。父亲 把继承家业、进一步振兴家声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对于父亲的安排,少年马寅 初表示不满。在父亲鞭打逼迫下,他毅然跳入江中,以死抗争,幸而被人救起。 终于,由人作保,16 岁的马寅初踏上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艰辛之路。他先后 在上海育英书馆、天津北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勤奋苦读。其间, 马寅初的父亲与他断绝了一切经济联系,这给马寅初的求学造成了很大困难,但 他历尽苦辛,百折不挠
毕业后,马寅初于1916年回到阔别多年、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欣然接受 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了无职无权的北大经济系教授。 在长期的观察硏究过程中,马寅初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蒋、宋、孔、陈四 大家族官僚资本聚积财富的内幕材料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大发国难财的罪恶事实。 对此他深恶痛绝,大加鞭挞 蒋介石政权慑于马寅初在国内外的崇高威望,只好采用软的一手,欲派 马寅初出国考察,并许以驻美大使职务。马寅初向社会各界严正声明:“有人想 要封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这办不到!”他断然拒绝这个“美差”,斩钉截铁 地回答蒋介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我决不离开祖国!” 在对马寅初采用拉拢、利诱、收买、威胁等手段统统失败之后,蒋介 石黔驴技穷,终于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一动用宪兵,秘密逮捕马寅初,在集中 营关押近5年。出狱后,他照例发表文章。到处演讲。在演讲时他干脆事先写好 遗嘱:当时上海各界爱国人士曾联名赠送给他一块大横匾,上书“马首是瞻”四 个大字,可谓直抒民意。 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己达6亿,并且以每年1300 万左右的速度在继续剧增。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年届古稀的马寅初立即投入到 人口学研究领域。经过5年的实地调査和分析研究,1957年7月5日在《人民 日报》上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在中国,控制人口已是刻不容缓!并提出 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一一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建立人口 动态统计;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对人口控制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实 行行政干预,并辅之以经济措施……实行普及应用节育方法等等。 国内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针对一些歪曲事 实,以势压人的批判,马寅初公开声明:“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 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 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迎难而进,绝不应向困难低头 他坚定地说:“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我 们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已经研究并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 法,我有责任说出来,并坚持到底 13.下列关于马寅初的“人口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A.当许多人还没有重视中国人口问题的时候,马寅初预警了人口问题的严重 性,并指出控制人口增长已刻不容缓 B.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 可以说具有远见卓识 C.国内在学术界掀起的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当初还是纯粹的学术争论, 到后来才演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 D.马寅初坚持自己的人口论的观点,是因为他的理论的提出是科学严谨的,并 且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作为经济学家,马寅初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人生的关键时期 作出了重要抉择,体现了独特个性和高贵品质
毕业后,马寅初于 1916 年回到阔别多年、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欣然接受 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了无职无权的北大经济系教授。 在长期的观察研究过程中,马寅初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蒋、宋、孔、陈四 大家族官僚资本聚积财富的内幕材料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大发国难财的罪恶事实。 对此他深恶痛绝,大加鞭挞。 蒋介石政权慑于马寅初在国内外的崇高威望,只好采用软的一手,欲派 马寅初出国考察,并许以驻美大使职务。马寅初向社会各界严正声明:“有人想 要封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这办不到!”他断然拒绝这个“美差”,斩钉截铁 地回答蒋介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我决不离开祖国!” 在对马寅初采用拉拢、利诱、收买、威胁等手段统统失败之后,蒋介 石黔驴技穷,终于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动用宪兵,秘密逮捕马寅初,在集中 营关押近 5 年。出狱后,他照例发表文章。到处演讲。在演讲时他干脆事先写好 遗嘱:当时上海各界爱国人士曾联名赠送给他一块大横匾,上书“马首是瞻”四 个大字,可谓直抒民意。 1953 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已达 6 亿,并且以每年 l300 万左右的速度在继续剧增。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年届古稀的马寅初立即投入到 人口学研究领域。经过 5 年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1957 年 7 月 5 日在《人民 日报》上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在中国,控制人口已是刻不容缓!并提出 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建立人口 动态统计;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对人口控制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实 行行政干预,并辅之以经济措施……实行普及应用节育方法等等。 国内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针对一些歪曲事 实,以势压人的批判,马寅初公开声明:“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 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 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迎难而进,绝不应向困难低头。” 他坚定地说:“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我 们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已经研究并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 法,我有责任说出来,并坚持到底。” 13.下列关于马寅初的“人口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当许多人还没有重视中国人口问题的时候,马寅初预警了人口问题的严重 性,并指出控制人口增长已刻不容缓。 B.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 可以说具有远见卓识。 C.国内在学术界掀起的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当初还是纯粹的学术争论, 到后来才演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 D.马寅初坚持自己的人口论的观点,是因为他的理论的提出是科学严谨的,并 且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作为经济学家,马寅初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人生的关键时期 作出了重要抉择,体现了独特个性和高贵品质
B.马寅初抨击蒋介石,既不是出于私怨,也不是因为学术上的分歧,主要是因 为蒋介石维护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利益,大发国难财。 C.“马首是瞻”是人们对马寅初学术地位的认定,表达了人们愿意追随马寅初 先生,听从马先生的召唤,反对独裁政府的美好愿望。 D.在关系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马寅初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一次 又一次作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抉择,表现出了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15.文章题为“大气人生”,“大气”包含着马寅初的哪些品质?结合全文,分 条概括。(6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①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 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 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一九 三一,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 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 偶而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 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和家人等去上了几处坟,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 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 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 ②我去的那一天,记得是阴晴欲雨的养花天,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 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码头近边的一家旅馆的楼上借了一宵宿。 ③第二日清晨,叫茶房去雇了船,便上钓台去。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 多起来了。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洲上 的桃花菜花,还有许多不晓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闹着春暮,吸引着蜂蝶。 我在船头上指东话西地问着船家,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港,惊叹了半天,称颂 了半天,人也觉得倦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船家却大声的叫了起来说:“先生, 罗芷过了,钓台就在前面,你醒醒罢,好上山去烧饭吃去。” ④擦擦眼睛,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 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 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 个人类。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 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 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 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 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象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 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一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 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船靠了山脚,跟着前 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走上严先生祠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 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B.马寅初抨击蒋介石,既不是出于私怨,也不是因为学术上的分歧,主要是因 为蒋介石维护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利益,大发国难财。 C.“马首是瞻”是人们对马寅初学术地位的认定,表达了人们愿意追随马寅初 先生,听从马先生的召唤,反对独裁政府的美好愿望。 D.在关系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马寅初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一次 又一次作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抉择,表现出了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15.文章题为“大气人生”,“大气”包含着马寅初的哪些品质?结合全文,分 条概括。(6 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①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 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 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一九 三一,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 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 偶而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 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和家人等去上了几处坟,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 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 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 ②我去的那一天,记得是阴晴欲雨的养花天,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 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码头近边的一家旅馆的楼上借了一宵宿。 ③第二日清晨,叫茶房去雇了船,便上钓台去。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 多起来了。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洲上 的桃花菜花,还有许多不晓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闹着春暮,吸引着蜂蝶。 我在船头上指东话西地问着船家,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港,惊叹了半天,称颂 了半天,人也觉得倦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船家却大声的叫了起来说:“先生, 罗芷过了,钓台就在前面,你醒醒罢,好上山去烧饭吃去。” ④擦擦眼睛,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 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 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 一个人类。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 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 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 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 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象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 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一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 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船靠了山脚,跟着前 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走上严先生祠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 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⑤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我的心跳也渐渐儿的镇静下去了,便和船家从断碑 乱石中间爬上了钓台。东西两石垒,高各有二三百尺,离江面约两里来远,东西 台相去只有一二百步,但其间却夹着一条深谷。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芷的人 家,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漫一点,而一上谢氏的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 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象是在人间了。我虽则没有到过瑞士,但到了西台,朝西 一看,立时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见过的威廉退儿的祠堂。这四山的幽静,这江 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点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 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 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 ⑥从钓台下来,回到严先生的祠堂,手拿着以火柴柄制成的牙签,走到东 面供着严先生神像的龛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题在那里的,竟多 是些俗而不雅的过路高官的手笔。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块白墙头上,在离屋檐不远 的一角高处,却看到了我们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乡夏灵峰先生的四句似邵尧夫而 又略带感慨的诗句。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象他 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的 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 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 ⑦静坐着喝了两碗清茶。在这四大无声,只听见我自己的啾啾喝水的舌音冲击到 那座破院的败壁上去的寂静中间,同惊雷似地一晌,同时在门外面歇着的船家, 也走进了院门,高声的对我说:“先生,我们回去罢!” 九三二年八月在上海写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有删改) 16.作者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的原因有哪些?并请联系全文,谈谈作 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在④⑤自然段中,作者详细描绘了钓台的山水,请说说钓台的山水景物有何 特色?并请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18.作者说“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如何理解句中“东 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4分) 19.探究思考:作家们的心境、性格、志趣、怀抱的不同,往往会使他们笔下的 自然景物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请你联系本文稍做分析,并另举一篇作品加以佐 证。(8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
⑤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我的心跳也渐渐儿的镇静下去了,便和船家从断碑 乱石中间爬上了钓台。东西两石垒,高各有二三百尺,离江面约两里来远,东西 台相去只有一二百步,但其间却夹着一条深谷。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芷的人 家,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漫一点,而一上谢氏的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 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象是在人间了。我虽则没有到过瑞士,但到了西台,朝西 一看,立时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见过的威廉退儿的祠堂。这四山的幽静,这江 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点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 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 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 ⑥从钓台下来,回到严先生的祠堂,手拿着以火柴柄制成的牙签,走到东 面供着严先生神像的龛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题在那里的,竟多 是些俗而不雅的过路高官的手笔。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块白墙头上,在离屋檐不远 的一角高处,却看到了我们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乡夏灵峰先生的四句似邵尧夫而 又略带感慨的诗句。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象他 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的 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 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 ⑦静坐着喝了两碗清茶。在这四大无声,只听见我自己的啾啾喝水的舌音冲击到 那座破院的败壁上去的寂静中间,同惊雷似地一晌,同时在门外面歇着的船家, 也走进了院门,高声的对我说:“先生,我们回去罢!” 一九三二年八月在上海写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有删改) 16.作者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的原因有哪些?并请联系全文,谈谈作 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7.在④⑤自然段中,作者详细描绘了钓台的山水,请说说钓台的山水景物有何 特色?并请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 分) 18.作者说“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如何理解句中“东 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4 分) 19.探究思考:作家们的心境、性格、志趣、怀抱的不同,往往会使他们笔下的 自然景物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请你联系本文稍做分析,并另举一篇作品加以佐 证。(8 分) 六、选做题(2 小题任选做 1 题,6 分)
20.阅读下列一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从2001年开播时的默默无闻,历经八年变成了全中国 最火爆的电视讲坛节目。主讲人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 东之于鲁迅作品,于丹之于《论语》等等,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或者 段历史。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产生了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同时主讲者们 也据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于是“《于丹〈论语〉心得》 签售一日过万册”等新闻屡见报端 在大众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面对这个迅速崛起的热点,社会舆论纷争不已。部分 媒体高度颂扬主讲者为“国学的启蒙者”。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主讲者不过是“文 化奶妈”,这种热点不过是:“奶妈”们吃了一点“文化之草”,再挤出点“奶 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罢 了 (选自《南方日报》2009年5月,有修改) 你认为这些主讲人是“国学启蒙者”还是“文化奶妈”呢?阅读材料后,请你写 则150字左右的短评。(6分) 21.阅读下面的新闻,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新闻摘要:中韩文化之争越演越烈,从“端午节申遗”到争夺中医、汉字的发明 权,从考证老子和李白是韩国人到争夺祭孔大典。?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 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 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秉承这一理念,无数西点毕业生在 人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 要求:①全面理解原材料内容;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体裁:记叙文 或议论文;⑤不少于800字⑥不抄袭,不套作。 第五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A.桎梏gu 惊魂甫定f(甫:刚刚)B.生肖xiao(肖像、惟妙惟 肖 iao姓“肖”)力能扛鼎 gang C(怙h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 悔改。)D.妊娠shen大腹便便pian(稽首:古时的一种礼节,跪下,拱 手至地,头也至地。)】 2.B.【锁一一琐】
20.阅读下列一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从 2001 年开播时的默默无闻,历经八年变成了全中国 最火爆的电视讲坛节目。主讲人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 东之于鲁迅作品,于丹之于《论语》等等,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或者一 段历史。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产生了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同时主讲者们 也据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于是“《于丹〈论语〉心得》 签售一日过万册”等新闻屡见报端。 在大众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面对这个迅速崛起的热点,社会舆论纷争不已。部分 媒体高度颂扬主讲者为“国学的启蒙者”。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主讲者不过是“文 化奶妈”,这种热点不过是:“奶妈”们吃了一点“文化之草”,再挤出点“奶 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罢 了。 (选自《南方日报》2009 年 5 月,有修改) 你认为这些主讲人是“国学启蒙者”还是“文化奶妈”呢?阅读材料后,请你写 一则 150 字左右的短评。(6 分) 21.阅读下面的新闻,写一则 100 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 分) 新闻摘要:中韩文化之争越演越烈,从“端午节申遗”到争夺中医、汉字的发明 权,从考证老子和李白是韩国人到争夺祭孔大典。? 七、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 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 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 200 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秉承这一理念,无数西点毕业生在 人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 要求:①全面理解原材料内容;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体裁:记叙文 或议论文;⑤不少于 800 字⑥不抄袭,不套作。 第五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 C.【A.桎梏 gù 惊魂甫定 fǔ(甫:刚刚) B.生肖 xiào(肖像、惟妙惟 肖) (xiāo 姓“肖”) 力能扛鼎 gāng C(怙 hù 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 悔改。) D.妊娠 shēn 大腹便便 pián (稽首:古时的一种礼节,跪下,拱 手至地,头也至地。) 】 2. B.【锁——琐】
3.A.【A.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 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B.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C.七月流 火:本义是说夏历(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火,星名。一年自秋季开始,大火 星自西而下谓之流火。D.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贬义)】 4.B.【A.前后矛盾,去掉“接近”C.搭配错误,社会正常秩序应是“维护”。 D.缺主语。可去掉“关于”】 5.C.【从“也不存在”中的“也”可推知②在③之后,⑤中的“铺张”和④中 的“拥挤”分别与①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照应,合理顺序应是⑤④①,① 再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因为论述的主体是南京,这样接才合乎情 6.D.【望,农历每月十五。】 7.C.【A.①介词,在。②介词,被。B.①动词,仿佛,似乎。②连词,假 如,如果。C.均为介词,对,向。D.①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②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 8.D.【“论说透彻有力”言过其实,“勤政为民”文中找不到依据。】 9.翻译:①我不认识这个东西,就多次地去看它 ②(和尚)到他家里来谢罪,(忠宣公)最终没有说一句话,还像当初一样对待 他 ③忠宣公的气概度量,虽然说有上天赋予的因素,大概也是靠后天的学习修养而 成的吧。 10.断句题: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尚及见。所记之详 如此,岂易得哉? 11.(1)①闺怨诗(1分)②白露、飞霜(1分)③衬托作用(1分)(以霜露 的凄冷衬托出主人公心情的孤寂) (2)同:秋夜望月,孤寂思怨;(2分) 异:而薛诗写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2分) 1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无边落木萧萧下 蓑烟雨任平 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开琼筵以坐花 13.C.【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学术争论,而是从学术界开始的政治大批判。】 14.C.【是对马寅初爱国行为的褒奖,表达了人们对他学术地位的认可,更是对 他的爱国精神的支持、拥戴和景仰,不能简单理解为“追随”,“听从”等。 15.坚持理想,百折不挠:淡泊名利:勇于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在强权、利诱 面前不改自己的政治操守和学术品格。 16.原因①郁达夫因被迫避难,辗转回到家乡,家居的寂寞倦怠使作者产生了探 访钓台的愿望,欲藉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 ②严陵是作者故乡的名区胜景,二十多年来总是记着却没有游过。作用:交代了 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感伤、悲愤之情产生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张本,奠定了全文 的情感基调。 17.特色:河水浅窄清幽,群山峻削寂静,草木荒芜,山水间呈现出一种清幽颓 废荒芜的特点。(3分) 手法:①以动衬静。“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 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写双桨轻摇,虽有声而更反衬出静
3. A.【A.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 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B.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C.七月流 火:本义是说夏历(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火,星名。一年自秋季开始,大火 星自西而下谓之流火。D.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贬义)】 4. B.【A.前后矛盾,去掉“接近”C. 搭配错误,社会正常秩序应是“维护”。 D.缺主语。可去掉“关于”】 5. C.【从“也不存在”中的“也”可推知②在③之后,⑤中的“铺张”和④中 的“拥挤”分别与①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照应,合理顺序应是⑤④①,① 再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因为论述的主体是南京,这样接才合乎情 理。】 6. D.【望,农历每月十五。】 7. C.【A.①介词,在。②介词,被。B.①动词,仿佛,似乎。②连词,假 如,如果。C.均为介词,对,向。D.①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②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 8. D.【“论说透彻有力”言过其实,“勤政为民”文中找不到依据。】 9.翻译:①我不认识这个东西,就多次地去看它。 ②(和尚)到他家里来谢罪,(忠宣公)最终没有说一句话,还像当初一样对待 他。 ③忠宣公的气概度量,虽然说有上天赋予的因素,大概也是靠后天的学习修养而 成的吧。 10.断句题: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尚及见。所记之详 如此,岂易得哉? 11.(1)①闺怨诗(1 分)②白露、飞霜(1 分)③衬托作用(1 分)(以霜露 的凄冷衬托出主人公心情的孤寂) (2)同:秋夜望月,孤寂思怨;(2 分) 异:而薛诗写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2 分) 12.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一蓑烟雨任平 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开琼筵以坐花 13.C.【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学术争论,而是从学术界开始的政治大批判。】 14.C.【是对马寅初爱国行为的褒奖,表达了人们对他学术地位的认可,更是对 他的爱国精神的支持、拥戴和景仰,不能简单理解为“追随”,“听从”等。】 15.坚持理想,百折不挠;淡泊名利;勇于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在强权、利诱 面前不改自己的政治操守和学术品格。 16.原因①郁达夫因被迫避难,辗转回到家乡,家居的寂寞倦怠使作者产生了探 访钓台的愿望,欲藉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 ②严陵是作者故乡的名区胜景,二十多年来总是记着却没有游过。作用:交代了 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感伤、悲愤之情产生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张本,奠定了全文 的情感基调。 17.特色:河水浅窄清幽,群山峻削寂静,草木荒芜,山水间呈现出一种清幽颓 废荒芜的特点。(3 分) 手法:①以动衬静。“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 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写双桨轻摇,虽有声而更反衬出静
②比较(对比)手法。与瑞士风景比、与珂罗版画比着重描写了从西台西望所见 到的钓台一带山幽江清的静秀之美。 ③多角度写景。作者从视觉“山容峻峭”、听觉“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 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触觉“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等角度写 景,表现钓台山水荒芜静谧的特点(3分)(只需回答一种手法,手法1分,分 析2分) ?18.①作者描写钓台西台的幽静及其周围环境的芜杂,暗含了作者内心的阴郁、 苍凉之感,体现出“颓废荒凉的美”。 ②同时,这种景色又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政局的险恶,带有“东方民族性 的特色 19.1931年的作者由于时局和个人处境等原因,心情很不好,一直处于悲愤之 中,正因如此,笼罩着本文的始终是一种悲愤而又无奈的复杂情绪。这种情绪也 就不可避免地附着在了作者笔下的景物之上,眼前的钓台“废垣残瓦”,草木芜 杂,“天气也来得阴森”,“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让作者“心里真有 点害怕”,觉得了“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作者借山水寄托了自身处于动荡 年代的一缕忧思,宣泄出满腔郁积的愤慨,景中含情,情融于景。(6分) 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抒发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 孤独的心境,而作者笔下“清”“静”“悲凉”的秋的特点,正是社会风云和个 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的写照。(2分) 20.例文:第一种类型:认为“主讲者是‘国学启蒙者’”。 尽管主讲人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社会提供学术典范,但他们以自己独特 的讲学方式,架起了古典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传达出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长期与古典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古代经典 的字意。这些主讲人将枯燥无味的古典文化通俗化,使听众对所讲授的相关历史 文化知识产生兴趣,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引导大众步入古典历史文化知识的殿 堂,从而达到了启蒙之效。 正是这批文化启蒙者,引导大众关注国学,重新形成了“国学热”,对于中国民 族文化精髓的传播起着积极作用 第二种类型:认为主讲者是‘文化奶妈’”。 这些主讲者并非都是从事所主讲内容研究的专家,对于所讲解的古代文化经典的 种种解释,大多属于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都是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 常常表现出肤浅化、庸俗化、家常化的倾向,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有的主讲者为 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 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等等。表明他们承担的也就是“奶妈”的任务, 将读者引进大门,至于讲解的内容是否精准,则不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实际上 容易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 受众深受社会的急功近利之风的影响,缺乏耐心,渴求速成,这些加工过的“奶 汁”,使他们形成较重的阅读依赖心理,这将使名著逐步远离人们 对于中国大众而言,传播经典文化,不能仅仅追求浅近通俗,更需要追求讲授正 确,观点公正,具有良好的治学素养。因此这些主讲者的确只能属于“文化奶妈” 之列。 第三种回答:兼顾两种回答,以一种为主,辩证分析利弊。答案略 21.【写作示例】
②比较(对比)手法。与瑞士风景比、与珂罗版画比着重描写了从西台西望所见 到的钓台一带山幽江清的静秀之美。 ③多角度写景。作者从视觉“山容峻峭”、听觉“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 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触觉“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等角度写 景,表现钓台山水荒芜静谧的特点(3 分)(只需回答一种手法,手法 1 分,分 析 2 分) ?18.①作者描写钓台西台的幽静及其周围环境的芜杂,暗含了作者内心的阴郁、 苍凉之感,体现出“颓废荒凉的美”。 ②同时,这种景色又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政局的险恶,带有“东方民族性” 的特色。 19.1931 年的作者由于时局和个人处境等原因,心情很不好,一直处于悲愤之 中,正因如此,笼罩着本文的始终是一种悲愤而又无奈的复杂情绪。这种情绪也 就不可避免地附着在了作者笔下的景物之上,眼前的钓台“废垣残瓦”,草木芜 杂,“天气也来得阴森”,“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让作者“心里真有 点害怕”,觉得了“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作者借山水寄托了自身处于动荡 年代的一缕忧思,宣泄出满腔郁积的愤慨,景中含情,情融于景。(6 分) 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抒发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 孤独的心境,而作者笔下“清”“静”“悲凉”的秋的特点,正是社会风云和个 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的写照。(2 分) 20.例文:第一种类型:认为“主讲者是‘国学启蒙者’”。 尽管主讲人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社会提供学术典范,但他们以自己独特 的讲学方式,架起了古典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传达出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长期与古典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古代经典 的字意。这些主讲人将枯燥无味的古典文化通俗化,使听众对所讲授的相关历史 文化知识产生兴趣,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引导大众步入古典历史文化知识的殿 堂,从而达到了启蒙之效。 正是这批文化启蒙者,引导大众关注国学,重新形成了“国学热”,对于中国民 族文化精髓的传播起着积极作用。 第二种类型:认为主讲者是‘文化奶妈’”。 这些主讲者并非都是从事所主讲内容研究的专家,对于所讲解的古代文化经典的 种种解释,大多属于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都是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 常常表现出肤浅化、庸俗化、家常化的倾向,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有的主讲者为 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 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等等。表明他们承担的也就是“奶妈”的任务, 将读者引进大门,至于讲解的内容是否精准,则不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实际上 容易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 受众深受社会的急功近利之风的影响,缺乏耐心,渴求速成,这些加工过的“奶 汁”,使他们形成较重的阅读依赖心理,这将使名著逐步远离人们。 对于中国大众而言,传播经典文化,不能仅仅追求浅近通俗,更需要追求讲授正 确,观点公正,具有良好的治学素养。因此这些主讲者的确只能属于“文化奶妈” 之列。 第三种回答:兼顾两种回答,以一种为主,辩证分析利弊。答案略 21.【写作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