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其坐而“联想”,不如奋起“华为 这个周末,“断供”刷屏 个关于“如何看待联想疑似断供华为办公电脑、服务器的传闻?是否属实?有何影响?” 的提问,在舆论场迅速由“疑似”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话题,对于前者的质疑、批评和 嘲讽,近乎一边倒地在社交媒体蔓延。5月19日凌晨,联想集团发布声明,表示目前向华为公司 供货正常。华为公司也向媒体表示,联想对华为的办公电脑和服务器停止供应的消息是“谣言” 网络空间,一则“疑似”传闻能够骤然而起、急剧升温最终成为热门话题,基本都混杂了 信息不对称、情绪化宣泄等等多重成因,这几乎已是规律性的呈现。理智告诉我们,在各种非 官方信息满天飞的情况下,官方信息更接近事实。在舆论触角遍及每一个角落的今天,用虚假 信息搪塞舆论,不管饮鸠止渴。联想和华为作为国际级的知名企业,它们的声明和回应无疑是 值得信任的。冒着总有一天会被戳穿的风险,单方面或是联手作一场应对舆论危机的公关,后 果是这两家企业都难以承受的 大道理是要管小道理的。退一万步说,即便真的出现了传闻中描述的情形,它也不是主要 矛盾而是次要矛盾,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次要方面,尽管那样的行为在情感上的确有难以 接受的地方。归根到底,美国的极限施压,采取各种手段阻击华为,才是问题的缘起,更是问 题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离开这个基本的事实和总体的背景,所有的讨论都会瞄错了靶子、模糊了焦点。从这个逻 辑起点出发,如果为了枝节问题群情激愤,比如一味讨伐所谓的”断供者",始作俑者反倒成 了置身事外的看客,我们就十分有必要对这样的情绪保持高度警惕。在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击 华为的关键阶段,用不知从何而来的传闻″传播”中国企业之间所谓的嫌隙,撕裂舆论共识, 激化公众情绪,动机暂且不论,效果却是″搅混水″层级的,受益者显然不是我们。许多亲 痛仇快的事情,就是在盯着芝麻、无视西瓜的情境中形成的,″断供″传闻不应该成为舆论场 上的一个新案例。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就在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实体名单”之后,华为子公司海思 公司宣布一直作为″备胎"的海思芯片全部”转正"。之前的独立研发芯片之路,被称为 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背后的支点是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和务实奋进的实干精神。中华 文明源远流长走到今天,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危 机意识和实干精神一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备胎转正”是这些元素的最新呈现。与其坐 而论道,被各种传闻牵着鼻子走,作一些无谓的″联想",不如奋起直追,对中华文明的赓续 有所作为。这是”断供传闻给我们最现实的启示。 中国前进的步伐是阻挡不了的,这既是我们的神圣权利,也已被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历史 验证。面对大概率会出现的各种困难、障碍和挑战,特别是面对来自外部的倾轧,消除内部的 纷扰,做好自己的事情,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才能不断地向前,向前! (摘 自2019年5月19日人民网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疑似联想”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两家公司联合发 这是谣言 B.作者认为,在各种信息满天飞的当下,应该相信联想和华为的官方声明和回应 C.制造这种谣言的动机不可告人,让国人去讨伐“断供者”,始作俑者却置身事外。 D.面对困难,国人应该消除内部的纷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美国的倾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我们要认清“谣言”背后的真相,消除内部纷扰,团结一致,努力作为。 B.文章先从具体事件入手,透过表面深入本质,揭示问题的根源,最后向国人发出呼吁
1 湖南省怀化市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其坐而“联想”,不如奋起“华为” 这个周末,“断供”刷屏。 一个关于“如何看待联想疑似断供华为办公电脑、服务器的传闻?是否属实?有何影响?” 的提问,在舆论场迅速由“疑似”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话题,对于前者的质疑、批评和 嘲讽,近乎一边倒地在社交媒体蔓延。5月19日凌晨,联想集团发布声明,表示目前向华为公司 供货正常。华为公司也向媒体表示,联想对华为的办公电脑和服务器停止供应的消息是“谣言”。 网络空间,一则“疑似”传闻能够骤然而起、急剧升温最终成为热门话题,基本都混杂了 信息不对称、情绪化宣泄等等多重成因,这几乎已是规律性的呈现。理智告诉我们,在各种非 官方信息满天飞的情况下,官方信息更接近事实。在舆论触角遍及每一个角落的今天,用虚假 信息搪塞舆论,不管饮鸠止渴。联想和华为作为国际级的知名企业,它们的声明和回应无疑是 值得信任的。冒着总有一天会被戳穿的风险,单方面或是联手作一场应对舆论危机的公关,后 果是这两家企业都难以承受的。 大道理是要管小道理的。退一万步说,即便真的出现了传闻中描述的情形,它也不是主要 矛盾而是次要矛盾,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次要方面,尽管那样的行为在情感上的确有难以 接受的地方。归根到底,美国的极限施压,采取各种手段阻击华为,才是问题的缘起,更是问 题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离开这个基本的事实和总体的背景,所有的讨论都会瞄错了靶子、模糊了焦点。从这个逻 辑起点出发,如果为了枝节问题群情激愤,比如一味讨伐所谓的 " 断供者 ",始作俑者反倒成 了置身事外的看客,我们就十分有必要对这样的情绪保持高度警惕。在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击 华为的关键阶段,用不知从何而来的传闻 " 传播 " 中国企业之间所谓的嫌隙,撕裂舆论共识, 激化公众情绪,动机暂且不论,效果却是 " 搅混水 " 层级的,受益者显然不是我们。许多亲 痛仇快的事情,就是在盯着芝麻、无视西瓜的情境中形成的," 断供 " 传闻不应该成为舆论场 上的一个新案例。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就在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 " 实体名单 " 之后,华为子公司海思 公司宣布一直作为 " 备胎 " 的海思芯片全部 " 转正 "。之前的独立研发芯片之路,被称为 " 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 ",背后的支点是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和务实奋进的实干精神。中华 文明源远流长走到今天,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危 机意识和实干精神一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元素。" 备胎转正 " 是这些元素的最新呈现。与其坐 而论道,被各种传闻牵着鼻子走,作一些无谓的 " 联想 ",不如奋起直追,对中华文明的赓续 有所作为。这是 " 断供 " 传闻给我们最现实的启示。 中国前进的步伐是阻挡不了的,这既是我们的神圣权利,也已被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历史 验证。面对大概率会出现的各种困难、障碍和挑战,特别是面对来自外部的倾轧,消除内部的 纷扰,做好自己的事情,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才能不断地向前,向前! (摘 自2019年5月19日人民网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疑似联想”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两家公司联合发声: 这是谣言。 B.作者认为,在各种信息满天飞的当下,应该相信联想和华为的官方声明和回应。 C.制造这种谣言的动机不可告人,让国人去讨伐“断供者”,始作俑者却置身事外。 D.面对困难,国人应该消除内部的纷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美国的倾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我们要认清“谣言”背后的真相,消除内部纷扰,团结一致,努力作为。 B.文章先从具体事件入手,透过表面深入本质,揭示问题的根源,最后向国人发出呼吁
C.文章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比较,通过“联想”与“华为”的对比而得出结论。 D.文章论证的语言简洁、严谨,在克制的分析论述中显露锋芒,一语中的,揭示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应该透过表面找到问题的症结,所有谣言的根源和关键还在于美国对华为的极限施压 B.一个“疑似联想”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夹杂着信息不对称、 情绪化宣泄等多重成因。 C.“与其坐而联想”是劝诫国人不要被传闻迷惑,做无谓的猜想,引起内讧,自乱阵脚。 D.竹贵有节,人贵有志。作者在“联想”与“华为”的比较中,大加赞赏“华为”的居安思危, 奋发努力,贬斥“联想”的“落井下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文化全球化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没有一种现世文化是不经过交流而独自发展的。 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时,必然会产生文化的冲突——反应一融合的过程,两种文化之间总是 进行着既对立又统一的斗争,这就是“文化的双向选”。全球化与本土化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 盾,全球化不可全然取代本土化,而本土化也不可能带来多元的发展,因为各民族文化都有自 己的特征,若想掩盖这种特征,就只能导致世界文化的衰退。文化全球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多 元化,即承认和尊重差别,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保证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民族文 化的互动交流。 (摘编自丁志刚《论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两难困境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材料二 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给中国的发展带未过辉煌,但也造成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障碍, “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重血缘亲情,重伦理规范。这种特点的优 势是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族的团结。相比较西方社会的“文化沙 漠”更利于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重个人的自我超越,强调“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等,突出了人 对精神世界以外的物质世界的包容。重视内在精神的完善;同时对科学思维的忽视,对理性精 神的淡漠使得科学、逻辑实证思维的落伍,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相对于西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文化是人为和为人的性质,人成了主体,自然成 了主体支配的客体,夸大了人的作用”,中国文化重历史、重传统的特征,更能使人在历史的 回顾中认识优点和不足。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稳定发展、流传的重要原因。强调历史和传统 也会造成一个负面结果,就是厚古薄今的倾向,这不利于现代化进程 坚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神本质的前提下,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 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进程中的优势,积极 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摘编自田彩萍《浅析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应对策略》) 材料三: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 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 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 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 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情然 进行文化殖民。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认同进而接受西方文化,甚至 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 统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新形成,经济全
2 C.文章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比较,通过“联想”与“华为”的对比而得出结论。 D.文章论证的语言简洁、严谨,在克制的分析论述中显露锋芒,一语中的,揭示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应该透过表面找到问题的症结,所有谣言的根源和关键还在于美国对华为的极限施压。 B.一个“疑似联想”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夹杂着信息不对称、 情绪化宣泄等多重成因。 C.“与其坐而联想”是劝诫国人不要被传闻迷惑,做无谓的猜想,引起内讧,自乱阵脚。 D.竹贵有节,人贵有志。作者在“联想”与“华为”的比较中,大加赞赏“华为”的居安思危, 奋发努力,贬斥“联想”的“落井下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文化全球化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没有一种现世文化是不经过交流而独自发展的。 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时,必然会产生文化的冲突-—-反应一融合的过程,两种文化之间总是 进行着既对立又统一的斗争,这就是“文化的双向选”。全球化与本土化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 盾,全球化不可全然取代本土化,而本土化也不可能带来多元的发展,因为各民族文化都有自 己的特征,若想掩盖这种特征,就只能导致世界文化的衰退。文化全球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多 元化,即承认和尊重差别,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保证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民族文 化的互动交流。 (摘编自丁志刚《论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两难困境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材料二: 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给中国的发展带未过辉煌,但也造成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障碍, “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重血缘亲情,重伦理规范。这种特点的优 势是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族的团结。相比较西方社会的“文化沙 漠”更利于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重个人的自我超越,强调“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等,突出了人 对精神世界以外的物质世界的包容。重视内在精神的完善;同时对科学思维的忽视,对理性精 神的淡漠使得科学、逻辑实证思维的落伍,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相对于西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文化是人为和为人的性质,人成了主体,自然成 了主体支配的客体,夸大了人的作用”,中国文化重历史、重传统的特征,更能使人在历史的 回顾中认识优点和不足。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稳定发展、流传的重要原因。强调历史和传统, 也会造成一个负面结果,就是厚古薄今的倾向,这不利于现代化进程。 坚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神本质的前提下,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 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进程中的优势,积极 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摘编自田彩萍《浅析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应对策略》) 材料三: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 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 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 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 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情然 进行文化殖民。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认同进而接受西方文化,甚至 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 统。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新形成,经济全
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 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与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 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 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摘编自刘焕明《“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4.下列对材料中“文化全球化”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是对立统一的,它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而是倡导全球 文化多样性、多元化 B.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虽然有不小缺陷,但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应 该也有足够的能力做出巨大的贡献。 C.文化全球化承认和尊重文化的民族性,倡导文化多样性、多元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和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 D.刘焕明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极具欺骗性,其实质是西方人向全球兜售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最终实现西方利益最大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材料一中,作者主要围绕“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重点论述了保持文化本土化、 民族性的重要性 B.田彩萍认为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这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 族的团结,但也有局限性,倾向于厚古薄今,不利于现代化进程 C.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强调“天人合一”,人与万物和谐共生。西方文化却把人与自然对立 强调人的作用,人是主体,自然是受人支配的客体。 D.材料三把“文化全球化”作为论述对象,作者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个伪命题,在论述中很 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想 6.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文化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主要策略(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九指 于博 那天傍晩,太爷阴沉着脸,眼殊子通红,手里攥着一把菜刀,左手放在莱板上。那模样确 实吓人,让人有点儿喘不上气来 屋外,大黄狗每天都摇着尾巴乱窜,这会儿不知是什么原因,也在窝里趴得老老实实。连 那几只芦花鸡也不咕咕地觅食了,缩着脖子堆缩在垡子墙根儿下 太奶跪在地上,拼命抱住了太爷的大腿,一个劲儿地求饶。太爷大骂一声,抬腿把太奶甩出 米开外,接着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他的左手小拇指齐刷刷地断掉了。小拇指在莱板上蹦 了一下,像个小胡萝卜。 跪在太爷面前的大爷、二爷还有我的爷爷吓得浑身打战。太奶哆哆嗦嗦从地上爬起来,对 着二爷的后背使劲儿捶了一下,哭着说道:“二小子,你造孽呀!”二爷此时都已经吓傻了,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张嘴大号 太爷狠心自断手指,说来有点儿心酸,也有点儿让人不容易理解。能有多大的事呀,十指 连心啊!直到后来,我长大了,参加工作了,走上仕途,我才猛然开悟,也因此从心底里敬佩 起太爷来 太爷原在山东省登州府海阳县。民国初年,由于生计问题,太爷拖家带口闯了关东。经过 路风雨,艰苦跋涉,终于在松嫩平原腹地的一个叫二佐的村子安了家 太爷会木匠活儿,而且手艺相当不错。 第二年,二佐的大地主孟宪章的儿子大婚,太爷起早贪黑和几个木匠为他们家赶制家具。 那个时候,二佐立村也没几年,也就百十来户人家,加上民风淳朴,彼此之间来往也都很
3 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 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与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 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 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摘编自刘焕明《“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4.下列对材料中“文化全球化”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是对立统一的,它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而是倡导全球 文化多样性、多元化。 B.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虽然有不小缺陷,但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应 该也有足够的能力做出巨大的贡献。 C.文化全球化承认和尊重文化的民族性,倡导文化多样性、多元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和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 D.刘焕明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极具欺骗性,其实质是西方人向全球兜售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最终实现西方利益最大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材料一中,作者主要围绕“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重点论述了保持文化本土化、 民族性的重要性。 B.田彩萍认为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这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 族的团结,但也有局限性,倾向于厚古薄今,不利于现代化进程。 C.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强调“天人合一”,人与万物和谐共生。西方文化却把人与自然对立, 强调人的作用,人是主体,自然是受人支配的客体。 D.材料三把“文化全球化”作为论述对象,作者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个伪命题,在论述中很 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想。 6.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文化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主要策略(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九 指 于博 那天傍晚,太爷阴沉着脸,眼殊子通红,手里攥着一把菜刀,左手放在莱板上。那模样确 实吓人,让人有点儿喘不上气来。 屋外,大黄狗每天都摇着尾巴乱窜,这会儿不知是什么原因,也在窝里趴得老老实实。连 那几只芦花鸡也不咕咕地觅食了,缩着脖子堆缩在垡子墙根儿下。 太奶跪在地上,拼命抱住了太爷的大腿,一个劲儿地求饶。太爷大骂一声,抬腿把太奶甩出一 米开外,接着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他的左手小拇指齐刷刷地断掉了。小拇指在莱板上蹦 了一下,像个小胡萝卜。 跪在太爷面前的大爷、二爷还有我的爷爷吓得浑身打战。太奶哆哆嗦嗦从地上爬起来,对 着二爷的后背使劲儿捶了一下,哭着说道:“二小子,你造孽呀!”二爷此时都已经吓傻了,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张嘴大号。 太爷狠心自断手指,说来有点儿心酸,也有点儿让人不容易理解。能有多大的事呀,十指 连心啊!直到后来,我长大了,参加工作了,走上仕途,我才猛然开悟,也因此从心底里敬佩 起太爷来。 太爷原在山东省登州府海阳县。民国初年,由于生计问题,太爷拖家带口闯了关东。经过 一路风雨,艰苦跋涉,终于在松嫩平原腹地的一个叫二佐的村子安了家。 太爷会木匠活儿,而且手艺相当不错。 第二年,二佐的大地主孟宪章的儿子大婚,太爷起早贪黑和几个木匠为他们家赶制家具。 那个时候,二佐立村也没几年,也就百十来户人家,加上民风淳朴,彼此之间来往也都很
密切。孟宪章虽然是个地主,但心地很善良,人也随和。他们家的老二庆才与我大爷年龄相仿 都在十三四岁左右,于是两个人就在一起玩耍,有时二爷也跟着一起疯。太爷给孟家打家具 大爷和二爷去得就更勤了。 这天下午,大爷和二爷在孟家玩藏猫猫,屋里屋外乱窜。玩得正在兴头上,孟宪章突然站 在院子里,说他的玉扳指不见了。在下房打家具的太爷和其他几个木匠闻声赶来。 孟宪章说:“玉扳指明明在八仙桌上放着了呢,怎么会没了呢?”就问他儿子拿没拿 没拿。”庆才回答得非常肯定 你呢?”太爷厉声质问大爷 没拿。不信你翻!”大爷态度坚决 “老二呢,你们不是在一起玩了吗?”太爷满脸狐疑地问道。 这一问,庆才左右看了看,挠了挠脑袋:“真是呀,刚才还在呢,藏哪儿了?” 大伙儿连喊带找,结果没有看到二爷 太爷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抓起大爷的胳膊回了家。 玉扳指被太爷在二爷狗皮帽子的帽遮里翻到了 太奶战战兢兢地说:“俺给孟家送回去吧,再抓只小鸡赔个不是。”太爷的脸抽搐一下: “这就拉倒了?家里出了这么个白眼窝儿,叫俺咋样做人?”于是,太爷狠狠地杖打了二爷 顿,接着用手颤抖地指着二爷说:“你偷老孟家一个玉扳指,今儿个俺就赔人家一个手指头。” 断指后,太爷攥着滴答血的左手,大声说道:“穷死不能下道。这下道就是不许偷。偷个 鸡蛋吃不饱,一个臭名背到老。都给我听好了,这是家规。打今儿个起,谁要是犯了,就不是 我的子孙,死了也别进祖宗的坟茔地。” 太爷和木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临死竟没攒下一副棺材板。大奶说:“东山里木头多得是 实在不行就偷着放一棵,咋的也不能让老爷子在那边没有房子呀!”已经成了一家之主,继承 了太爷手艺的大爷,脸立刻铁青起来。他眼珠子一瞪:“咋的?你想让俺也成九指?你忘了家 规,要败坏家风不成?”最后,大爷用一斗高粱米从孟庆才家换了一棵落叶松 树被放倒,连根也挖了出来。说来也怪,整净泥土,那松树的根须正好九条。大爷端详着 这有九条树根的松树墩子,突然跪倒在地 大爷用了一天的时间,把树墩子修理得铮亮,成了一件坐具。但这九条根须的树墩子从来 没有人坐过,像个宝物似的摆在家里 等他们哥儿四个分家时,我父亲特意要了这个树墩 1985年,我大学毕业,分到市委办公室。结婚那年,父亲说:“我实在没啥陪送的,就把 这个树墩子给你吧。不要小瞧它,它可是个宝贝呀!” 树墩子被我摆到了办公室。我每天走进办公室,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它。它安静地卧在办公 室的一角,那九条根须就仿佛是我太爷的九根手指头。直到现在,我早已在处级岗位上任职七 八年了,但我从来没有动过一丝邪念,因为我怕我也会变成九指! (选自《百花园》2019年第1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不但正面描写太爷吓人的模样,还以大黄狗、芦花鸡的反常样子从侧面进行衬 托,渲染了一种紧张气氛,巧妙地设置悬念 B.“我”起初对太爷狠心白断手指一事不太理解,觉得这是小题大做:长大了走上仕途才 猛然领悟其中深意,因而发自内心地敬佩太爷。 C.“脸立刻铁青起来”“眼珠子一瞪”的神态描写以及其后连珠炮般的语言描写,生动传 神地刻画出大爷对于成为九指的恐惧与愤怒之情。 D.那个怪怪的树墩子在“我”家像个宝物,不仅是因为它的九条根须仿佛是太爷的九根手 指头,更因为它象征着“我”家的家规、家风。 太爷具有怎样的的性格特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叙述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4 密切。孟宪章虽然是个地主,但心地很善良,人也随和。他们家的老二庆才与我大爷年龄相仿, 都在十三四岁左右,于是两个人就在一起玩耍,有时二爷也跟着一起疯。太爷给孟家打家具, 大爷和二爷去得就更勤了。 这天下午,大爷和二爷在孟家玩藏猫猫,屋里屋外乱窜。玩得正在兴头上,孟宪章突然站 在院子里,说他的玉扳指不见了。在下房打家具的太爷和其他几个木匠闻声赶来。 孟宪章说:“玉扳指明明在八仙桌上放着了呢,怎么会没了呢?”就问他儿子拿没拿。 “没拿。”庆才回答得非常肯定。 “你呢?”太爷厉声质问大爷。 “没拿。不信你翻!”大爷态度坚决。 “老二呢,你们不是在一起玩了吗?”太爷满脸狐疑地问道。 这一问,庆才左右看了看,挠了挠脑袋:“真是呀,刚才还在呢,藏哪儿了?” 大伙儿连喊带找,结果没有看到二爷。 太爷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抓起大爷的胳膊回了家。 玉扳指被太爷在二爷狗皮帽子的帽遮里翻到了。 太奶战战兢兢地说:“俺给孟家送回去吧,再抓只小鸡赔个不是。”太爷的脸抽搐一下: “这就拉倒了?家里出了这么个白眼窝儿,叫俺咋样做人?”于是,太爷狠狠地杖打了二爷一 顿,接着用手颤抖地指着二爷说:“你偷老孟家一个玉扳指,今儿个俺就赔人家一个手指头。” 断指后,太爷攥着滴答血的左手,大声说道:“穷死不能下道。这下道就是不许偷。偷个 鸡蛋吃不饱,一个臭名背到老。都给我听好了,这是家规。打今儿个起,谁要是犯了,就不是 我的子孙,死了也别进祖宗的坟茔地。” 太爷和木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临死竟没攒下一副棺材板。大奶说:“东山里木头多得是, 实在不行就偷着放一棵,咋的也不能让老爷子在那边没有房子呀!”已经成了一家之主,继承 了太爷手艺的大爷,脸立刻铁青起来。他眼珠子一瞪:“咋的?你想让俺也成九指?你忘了家 规,要败坏家风不成?”最后,大爷用一斗高粱米从孟庆才家换了一棵落叶松。 树被放倒,连根也挖了出来。说来也怪,整净泥土,那松树的根须正好九条。大爷端详着 这有九条树根的松树墩子,突然跪倒在地…… 大爷用了一天的时间,把树墩子修理得铮亮,成了一件坐具。但这九条根须的树墩子从来 没有人坐过,像个宝物似的摆在家里。 等他们哥儿四个分家时,我父亲特意要了这个树墩子。 1985年,我大学毕业,分到市委办公室。结婚那年,父亲说:“我实在没啥陪送的,就把 这个树墩子给你吧。不要小瞧它,它可是个宝贝呀!” 树墩子被我摆到了办公室。我每天走进办公室,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它。它安静地卧在办公 室的一角,那九条根须就仿佛是我太爷的九根手指头。直到现在,我早已在处级岗位上任职七 八年了,但我从来没有动过一丝邪念,因为我怕我也会变成九指! (选自《百花园》2019年第1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不但正面描写太爷吓人的模样,还以大黄狗、芦花鸡的反常样子从侧面进行衬 托,渲染了一种紧张气氛,巧妙地设置悬念。 B.“我”起初对太爷狠心白断手指一事不太理解,觉得这是小题大做:长大了走上仕途才 猛然领悟其中深意,因而发自内心地敬佩太爷。 C.“脸立刻铁青起来”“眼珠子一瞪”的神态描写以及其后连珠炮般的语言描写,生动传 神地刻画出大爷对于成为九指的恐惧与愤怒之情。 D.那个怪怪的树墩子在“我”家像个宝物,不仅是因为它的九条根须仿佛是太爷的九根手 指头,更因为它象征着“我”家的家规、家风。 8.太爷具有怎样的的性格特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叙述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 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 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 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 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汉末,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己。民有地中得玉印者 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阎谏鲁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 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于王。愿且不称,勿 为祸先。”鲁从之。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 万人拒关坚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鲁闻阳平己陷,将稽颡归降,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 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于是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 鲁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遂 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簣尽将家忠太逆拜鲁镇南将 毛待以寄礼封间史保員万 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候。为子彭祖取鲁女。鲁薨,谥之曰原1 (选自《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阅中侯/邑万户 B.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C.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D.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厦中/侯邑万户。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牧:“管理”之意,为古代各州的最高统治者或行政长官 B.中郎将:古代官员名称。秦时开始设置,后朝沿用,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 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 C.太祖:先祖称谓,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谥号,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古代等级森严,不同地位的人死去用词不同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鲁占据汉中以后,以事奉鬼的宗教“五斗米道”教化百姓,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宗教 的组织形式是一致的。 B.张鲁占据汉中,没有设置官吏,都用祭酒来治理,统治有方,在汉中称雄割据将近三十 C.太祖率大军入蜀征讨张鲁,张鲁兄弟联手抵抗,但兵败,逃奔南山进入巴中躲避。 D.汉宁百姓从地底下挖得玉印以后,有人要尊奉张鲁为王,张鲁听从阎圃的劝告,没有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5分) (2)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5分)
5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 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 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 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 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汉末,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 ...,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民有地中得玉印者, 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阎谏鲁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 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于王。愿且不称,勿 为祸先。”鲁从之。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 万人拒关坚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 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于是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 鲁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遂 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 军待以客礼封阆中候邑万户。 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候。为子彭祖取鲁女。鲁薨,谥之曰原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B.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C.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D.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牧:“管理”之意,为古代各州的最高统治者或行政长官。 B.中郎将:古代官员名称。秦时开始设置,后朝沿用,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 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 C.太祖:先祖称谓,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谥号,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D.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古代等级森严,不同地位的人死去用词不同。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鲁占据汉中以后,以事奉鬼的宗教“五斗米道”教化百姓,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宗教 的组织形式是一致的。 B.张鲁占据汉中,没有设置官吏,都用祭酒来治理,统治有方,在汉中称雄割据将近三十 年。 C.太祖率大军入蜀征讨张鲁,张鲁兄弟联手抵抗,但兵败,逃奔南山进入巴中躲避。 D.汉宁百姓从地底下挖得玉印以后,有人要尊奉张鲁为王,张鲁听从阎圃的劝告,没有称 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5分) (2)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己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 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 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 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当时诗人寓居于此,此诗为诗人在白马江畔送韩 十四去江东探亲而作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 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颌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 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 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 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15.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都阐述了善待百姓的重要性, 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 ”;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 怎么会灭亡呢? (2)白居易《琵琶行》中善于借助“月”这一意象来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借 ”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又借“ 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3)《曹刿论战》中,齐军大败之后,曹刿观察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远望 齐军的队伍,因为“ ”,最终决定“逐齐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雨,春天最后的节气 个噍一癔物候与穑农惠紧蜜对应的黍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 潮天气基本结束,极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古时人们将谷雨分为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 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先民观察总结的物候不只是偶然挑选以做记认岁月时令的符 号,在与人类共生的历史里,也以其物性与众不同,进入了人文殿堂。不仅浮是一味忠药更 有史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奇现来。它因有漂泊无定之意而常被用作感慨人生如白衣苍 狗。张岱《夜航船》中说“布谷即斑鸠。”谷雨时节,布谷鸟若不梳理羽毛,则可能说明农作 物歉收,天地不洽,便难以政通人和。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却将布賽与鳳梖联,在宾悬上 寄托无限伤戴胜鸟降于桑树,提醒人们养蚕,如若不落,政令教化便会落空。于是,戴胜 便成为吉祥鸟,也是春暖大地的象征。沿节气行走,雨在知饯的诗史跳跃,天獲士的茶杯史 飘漩,在农人的焚果浸润或许,只有在茶的清香中,谷雨的另一个阐释才具有说服力。古文 字中,“谷”“浴”最初的读音与意义并无二致。( ),无数从寒冬蜷缩过来的脊梁都 期待着酣畅淋漓地释放
6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 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 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 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当时诗人寓居于此,此诗为诗人在白马江畔送韩 十四去江东探亲而作。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 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颌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 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 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 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15.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都阐述了善待百姓的重要性, 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 ”;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 ”,又 怎么会灭亡呢? (2)白居易《琵琶行》中善于借助“月”这一意象来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借 “ ”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又借“ ”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3)《曹刿论战》中,齐军大败之后,曹刿观察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远望 齐军的队伍,因为“ , ”,最终决定“逐齐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 一个唯一将物候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季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 潮天气基本结束,极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古时人们将谷雨分为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 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先民观察总结的物候不只是偶然挑选以做记认岁月时令的符 号,在与人类共生的历史里,也以其物性与众不同 ....,进入了人文殿堂。不仅浮是一味中药,更 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它因有漂泊无定之意而常被用作感慨人生如白衣苍 ... 狗.。张岱《夜航船》中说“布谷即斑鸠。”谷雨时节,布谷鸟若不梳理羽毛,则可能说明农作 物歉收,天地不洽,便难以政通人和 ....。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却将布谷与亡国相联,在它身上 寄托无限哀伤。戴胜鸟降于桑树,提醒人们养蚕,如若不落,政令教化便会落空。于是,戴胜 便成为吉祥鸟,也是春暖大地的象征。沿节气行走,谷雨在知性的诗中跳跃,于雅士的茶杯中 飘溢,在农人的梦里浸润。或许,只有在茶的清香中,谷雨的另一个阐释才具有说服力。古文 字中,“谷”“浴”最初的读音与意义并无二致。( ),无数从寒冬蜷缩过来的脊梁都 期待着酣.畅淋漓 ...地释放
17.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一个唯一将物候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 B.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 C.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将布谷与亡国相联,在它身上寄托无限哀伤 D:谷雨在农人的梦里浸润,在知性的诗中跳跃,更于雅士的茶杯中飘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场透雨真正的浇濯对象,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B.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 C.一场透雨把我们当成真正的浇濯对象,这又何尝不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D.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19.文中加点 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进行替换的一项是(3分) A.与众不同(异乎寻常) B.白衣苍狗(白驹过隙) C.政通人和(河清海晏 D并无二致(相差无几) 20.卡面感现受零如果加生二业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 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或短语填在横线上。(5分)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 会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会在润物无声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标,让 人终身受益。家风建设十分重要,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多么不同,要注重家教、注重 家风 (1)不仅 (3)也正因此 (4)不论 (5)都 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民间有竞渡和食粽子两大习俗。阅 读下面这幅图,写一段文字说明画面内容,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7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土地老了 很久以前,在远离山村的地方有一块肥沃的土地,土地上生长着茂盛的野草和鲜花。山村 里住着一个农夫,有一天,他发现了这片土地。从此,一年四季,他便在这片土地上劳作:耕 地、播种、浇水、锄草。辛勤的汘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农 夫渐渐老了,死了。农夫的儿子很懒,他不愿去远离山村的土地上劳动。春天播下种子以后不 施肥、不松土、不浇水,他再也不管了。结果,一年又一年,土地越来越贫瘠,收成的庄稼越 来越少,家里也越来越穷。儿子有气无力地感叹道:“唉,土地老了 读完这篇寓言,你有怎样的感想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 2019年上期高二期考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解析:联想和华为两家公司并没有联合发表声明。 2、C。解析:文章并没有把“联想”与“华为”进行比较。 3、D。解析:作者无意把“联想”与“华为”比较,在赞赏“华为”时亦无贬损“联想”之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解析:“中国文化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文中无据,至多是某些方面有优势
7 17.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一个唯一将物候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 B.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 C. 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将布谷与亡国相联,在它身上寄托无限哀伤。 D:谷雨在农人的梦里浸润,在知性的诗中跳跃,更于雅士的茶杯中飘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场透雨真正的浇濯对象,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B. 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 C. 一场透雨把我们当成真正的浇濯对象,这又何尝不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D.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19.文中加点 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进行替换的一项是(3分) A.与众不同(异乎寻常) B.白衣苍狗(白驹过隙) C.政通人和(河清海晏) D.并无二致(相差无几) 20.卡面感现受零如果加生二业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 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或短语填在横线上。(5分)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 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 会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会在润物无声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标,让 人终身受益。家风建设十分重要,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多么不同,要注重家教、注重 家风。 (1)不仅 (2)更 (3)也正因此 (4)不论 (5)都 2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民间有竞渡和食粽子两大习俗。阅 读下面这幅图,写一段文字说明画面内容,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7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土地老了 很久以前,在远离山村的地方有一块肥沃的土地,土地上生长着茂盛的野草和鲜花。山村 里住着一个农夫,有一天,他发现了这片土地。从此,一年四季,他便在这片土地上劳作:耕 地、播种、浇水、锄草。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农 夫渐渐老了,死了。农夫的儿子很懒,他不愿去远离山村的土地上劳动。春天播下种子以后不 施肥、不松土、不浇水,他再也不管了。结果,一年又一年,土地越来越贫瘠,收成的庄稼越 来越少,家里也越来越穷。儿子有气无力地感叹道:“唉,土地老了。” 读完这篇寓言,你有怎样的感想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 2019 年上期高二期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A。解析:联想和华为两家公司并没有联合发表声明。 2、C。解析:文章并没有把“联想”与“华为”进行比较。 3、D。解析:作者无意把“联想”与“华为”比较,在赞赏“华为”时亦无贬损“联想”之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B。解析:“中国文化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文中无据,至多是某些方面有优势
5.C。解析:A重点论述的是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B厚古薄今的倾向,这不利于现 代化进程是中国文化重历史、重传统的特征带来的负面影响。D材料四在论述中没有体现作者 的辩证思想,因为作者是否定“文化全球化”这一说法的 6.①保持中国文化的本土化和民族性,不被外来文化损害或同化。 ②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去除阻碍现代化的不利因素 ③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 ④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一点2分,答到3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C。解析:“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大爷对于成为九指的恐惧与愤怒之情”不正确。应是对大爷“偷 着放一棵”树木的提议的不满以及对家规、家风的坚守。 8.太爷具有怎样的的性格特征?简要分析。(6分) 8.①坚强,有担当:拖家带口闯关东,艰苦跋涉安了家,起早贪黑做家具 ②刚烈,有原则:因儿子偷了一个玉扳指,他不听妻儿求饶,执意斩断手指赔人家。 ③自尊,有骨气:告诫儿子爱惜名声,穷死不许偷,并以此作为家规。(每点2分) 9.小说在叙述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①在内容上,回忆与现实相交织,既拓展了小说的时空,也暗寓美好家风世代传承的主题 ②在人称上,第一和第三人称相结合,既便于叙述,又有助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在叙述上,顺叙与插叙相结合,既交代淸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又使叙述富于变化,摇曳多姿。 (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A。解析: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11.C。解析:太祖为开国皇帝的庙号。 12.C。解析:张鲁打算投降,张卫主张抵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5分) (1)刘焉死后,其子刘璋代立,以张鲁不顺从,杀了张鲁母亲一家。 (2)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5分) (2)有百姓从地里得到玉印,部下打算尊奉张鲁为汉宁王 参考译文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其祖父张陵,客居蜀地,在山中修道学鹤叫,造 符书来迷惑百姓,跟他学道的人要出米五斗,所以世称“米贼”。益州长官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 马,与另外一司马张修带兵共同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鲁袭杀张,夺其兵马。刘焉死后,其子 刘璋代立,以张鲁不顺从,杀了张鲁母亲一家。张鲁于是割据汉中,以鬼道教化人民,自称为 师君”。那些来学道的人,最初都叫做“鬼卒”。接受其道并深信不疑的人叫做“祭酒”。他们 各自率领部众,部众多的人称作“治头大祭酒”。张鲁没有设置官吏,都用祭酒来治理,汉人和 少数民族都感到快乐和满意。张鲁在巴郡、汉中称雄割据将近三十年 汉朝末年,朝廷无力征服他,就尊封他为镇民中郎将,担任汉宁太守,只不过进奉贡品罢 了。有百姓从地里得到玉印,部下打算尊奉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功曹阎圃进谏张鲁说:“汉中 的民众,户数超过十万,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四面地势险要;向上辅佐天子,可以成为齐桓 公、晋文公一样的人物,其次也比得上窦融,可以终身富贵。现在接受皇帝设置官员,势力足 以专断一方,不必急着称王。希望暂且不要称王,不要成为祸首。”张鲁采纳了他的话。韩遂、 马超叛乱,关西百姓从子午谷投奔张鲁的有几万家 建安二十年,太祖从散关经过武都征讨张鲁,到达阳平关,张鲁想献出汉中投降,他的弟 弟张卫不肯,率领几万人在关口坚守。太祖攻破了阳平关,进入蜀地。张鲁听说阳平关已经被
8 5.C。解析:A 重点论述的是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B 厚古薄今的倾向,这不利于现 代化进程是中国文化重历史、重传统的特征带来的负面影响。D 材料四在论述中没有体现作者 的辩证思想,因为作者是否定“文化全球化”这一说法的。 6.①保持中国文化的本土化和民族性,不被外来文化损害或同化。 ②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去除阻碍现代化的不利因素。 ③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 ④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一点 2 分,答到 3 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C。解析:“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大爷对于成为九指的恐惧与愤怒之情”不正确。应是对大爷“偷 着放一棵”树木的提议的不满以及对家规、家风的坚守。 8.太爷具有怎样的的性格特征?简要分析。(6 分) 8.①坚强,有担当:拖家带口闯关东,艰苦跋涉安了家,起早贪黑做家具。 ②刚烈,有原则:因儿子偷了一个玉扳指,他不听妻儿求饶,执意斩断手指赔人家。 ③自尊,有骨气:告诫儿子爱惜名声,穷死不许偷,并以此作为家规。(每点 2 分) 9.小说在叙述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9.①在内容上,回忆与现实相交织,既拓展了小说的时空,也暗寓美好家风世代传承的主题。 ②在人称上,第一和第三人称相结合,既便于叙述,又有助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在叙述上,顺叙与插叙相结合,既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又使叙述富于变化,摇曳多姿。 (每点 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10.A。解析: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 11.C。解析:太祖为开国皇帝的庙号。 12.C。解析:张鲁打算投降,张卫主张抵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5 分) ⑴刘焉死后,其子刘璋代立,以张鲁不顺从,杀了张鲁母亲一家。 ⑵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5 分) ⑵有百姓从地里得到玉印,部下打算尊奉张鲁为汉宁王。 参考译文: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其祖父张陵,客居蜀地,在山中修道学鹤叫,造 符书来迷惑百姓,跟他学道的人要出米五斗,所以世称“米贼”。益州长官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 马,与另外一司马张修带兵共同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鲁袭杀张,夺其兵马。刘焉死后,其子 刘璋代立,以张鲁不顺从,杀了张鲁母亲一家。张鲁于是割据汉中,以鬼道教化人民,自称为 “师君”。那些来学道的人,最初都叫做“鬼卒”。接受其道并深信不疑的人叫做“祭酒”。他们 各自率领部众,部众多的人称作“治头大祭酒”。张鲁没有设置官吏,都用祭酒来治理,汉人和 少数民族都感到快乐和满意。张鲁在巴郡、汉中称雄割据将近三十年。 汉朝末年,朝廷无力征服他,就尊封他为镇民中郎将,担任汉宁太守,只不过进奉贡品罢 了。有百姓从地里得到玉印,部下打算尊奉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功曹阎圃进谏张鲁说:“汉中 的民众,户数超过十万,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四面地势险要;向上辅佐天子,可以成为齐桓 公、晋文公一样的人物,其次也比得上窦融,可以终身富贵。现在接受皇帝设置官员,势力足 以专断一方,不必急着称王。希望暂且不要称王,不要成为祸首。”张鲁采纳了他的话。韩遂、 马超叛乱,关西百姓从子午谷投奔张鲁的有几万家。 建安二十年,太祖从散关经过武都征讨张鲁,到达阳平关,张鲁想献出汉中投降,他的弟 弟张卫不肯,率领几万人在关口坚守。太祖攻破了阳平关,进入蜀地。张鲁听说阳平关已经被
攻陷,将要磕头归降,阎圃又说:“现在被迫前往,功劳一定很小。不如依附杜濩和投奔朴胡共 同抗拒,然后再投降,功劳一定大。”于是奔向南山进入巴中。身边的人想把宝物、财货、仓库 全都烧了,张鲁说:“我本要投降朝廷,但是意愿没有实现。现在出走,避开对方军队的锋头, 并没有恶意。宝物、财货、仓库,是归国家所有的。”于是封好仓库离去了。太祖进入南郑,十 分赞赏张鲁。又因为张鲁本来是有善意的,派人进行安慰说服。张鲁率全家出来,太祖迎接他 并任命他为镇南将军,用客人的礼节款待他,封他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封张鲁的五个儿子 和阎圃等人都为列侯。为自己的儿子彭祖迎娶张鲁的女儿。张鲁死后,谥号为原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 14.C。解析: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 15.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①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的 美谈已经很难找到 ②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 里相见 ③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 ④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 ⑤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答出3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3)(吾)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解析:A原句搭配不当,“谷雨”不是“季节”;B,原句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 浮萍”后;句式杂糅,“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改成“更是中国人对人 生社会的一种兴寄”;C项,原句不合逻辑,没有转折的意思,需要删除关联词“却”:D项,原 句分句语序不当,无法与上下文衔接。 18.A。解析:B,第一个分句强调“茶叶”,应放在句末,与后文“蜷缩的脊梁”相连;C,前半 句强调“透雨”的行为,与后半句“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的主体“我们”不匹配:D, 第一个分句主语是“我们”,与前文衔接不畅。 19.B。解析:A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异乎寻常,不同于平常。二者都有与他事物不同的 意思,可换。B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文段中强调的是变 化,而不是岁月流逝的速度,所以不能互换。C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 安。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二者可以互换。D并无二致,形容没有多大区别。相差无几, 形容彼此没有多大差别。此文中都有无区别、无差别的意思,可以互换 20、(1)不仅会在言传身教,(2)更会在润物无声,(3)也正因此家风建设,(4)不论时代,(5)都要重 解析:“言传身教”和“润物无声”是递进关系。后文是总结句,所以用“也因此”。最后根据 句子间的前后关系,“时代发生多大变化”和“要重视家庭建设”是条件关系,所以用“不论
9 攻陷,将要磕头归降,阎圃又说:“现在被迫前往,功劳一定很小。不如依附杜濩和投奔朴胡共 同抗拒,然后再投降,功劳一定大。”于是奔向南山进入巴中。身边的人想把宝物、财货、仓库 全都烧了,张鲁说:“我本要投降朝廷,但是意愿没有实现。现在出走,避开对方军队的锋头, 并没有恶意。宝物、财货、仓库,是归国家所有的。”于是封好仓库离去了。太祖进入南郑,十 分赞赏张鲁。又因为张鲁本来是有善意的,派人进行安慰说服。张鲁率全家出来,太祖迎接他 并任命他为镇南将军,用客人的礼节款待他,封他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封张鲁的五个儿子 和阎圃等人都为列侯。为自己的儿子彭祖迎娶张鲁的女儿。张鲁死后,谥号为原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 2 题,9 分) 14. C。解析: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 15. 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①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的 美谈已经很难找到; ②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 里相见; ③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 ④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 ⑤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答出 3 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⑴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⑵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⑶(吾)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B。解析:A 原句搭配不当,“谷雨”不是“季节”;B,原句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 “浮萍”后;句式杂糅,“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改成“更是中国人对人 生社会的一种兴寄”;C 项,原句不合逻辑,没有转折的意思,需要删除关联词“却”;D 项,原 句分句语序不当,无法与上下文衔接。 18.A。解析:B,第一个分句强调“茶叶”,应放在句末,与后文“蜷缩的脊梁”相连;C,前半 句强调“透雨”的行为,与后半句“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的主体“我们”不匹配;D, 第一个分句主语是“我们”,与前文衔接不畅。 19.B。解析:A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异乎寻常,不同于平常。二者都有与他事物不同的 意思,可换。B 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文段中强调的是变 化,而不是岁月流逝的速度,所以不能互换。C 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 安。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二者可以互换。D 并无二致,形容没有多大区别。相差无几, 形容彼此没有多大差别。此文中都有无区别、无差别的意思,可以互换。 20、⑴不仅会在言传身教,⑵更会在润物无声,⑶也正因此家风建设,⑷不论时代,⑸都要重 视。 解析:“言传身教”和“润物无声”是递进关系。后文是总结句,所以用“也因此”。最后根据 句子间的前后关系,“时代发生多大变化”和“要重视家庭建设”是条件关系,所以用“不论—
21.答案示例:以两座形似粽子的山为背景,山前的水面上有两条竞渡的龙舟,龙舟上有“端 午”二字,图的右上方是篆体的“中国节”印章。(意合即可) 四、写作(60分)略
10 —都”。 21.答案示例:以两座形似粽子的山为背景,山前的水面上有两条竞渡的龙舟,龙舟上有“端 午”二字,图的右上方是篆体的“中国节”印章。(意合即可) 四、写作(60 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