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 说明: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祛寒(qu) 晃眼( huang)电饭煲(bo) 鲠在喉(geng) B、面糊(hu) 腈纶(qing) 擂战鼓(16i) 戚相关(qi) 如休抛 C、肉脯(f) 猥亵(wei) 拗不过(ni) 头露面(1ou) D、弓弦(xian) 挫折(cuo) 潜意识(qian)稂莠不 齐(lang)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撤销 焕散 前倨后 开源节流 恭疑枝筌 B、诡秘 厮杀 毋庸置 变本加利 C、蝉联 渲泄 节外生 趑趄不前 D、蕴藉 湮没 不落言 额手称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天津市政府在宣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 施后,购买汽车的天津市民就像买稀罕水果一样排起了长龙。 B、“井居者”的生存困境,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题:如何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 生存条件,能否改善“蚁族”“蜗居”乃至“井居”人群的基本生活。 C、“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一方面将改变“4-2-1 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劳动力资源,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 D、适度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引导外来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有利于国家发 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4、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得知自己获奖,既 意外又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B.文学社的成立得到了专家的鼎力支持,王蒙、贾平凹等知名作家忝列其间。 C.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投资问题。我们将不吝赐教,将以最优惠的价 格给予您最优质的服务。 D.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恩如海,难以为报。适逢先生80岁寿诞之际,诚邀 各位回到老师身边,共贺恩师高寿。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 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湖南省怀化市 2014 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 说明:本试题卷共 7 道大题,21 道小题,共 8 页,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祛寒(qū) 晃眼(huǎng) 电饭煲(bāo) 如 鲠在喉(gěng) B、面糊(hù) 腈纶(qíng) 擂战鼓(léi) 休 戚相关(qī) C、肉脯(fǔ ) 猥亵(wěi ) 拗不过(niù) 抛 头露面(lòu) D、弓弦(xián) 挫折(cuò ) 潜意识(qiǎn) 稂莠不 齐(láng)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撤销 焕散 前倨后 恭 开源节流 B、诡秘 厮杀 毋庸置 疑 变本加利 C、蝉联 渲泄 节外生 枝 趑趄不前 D、蕴藉 湮没 不落言 筌 额手称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天津市政府在宣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 施后,购买汽车的天津市民就像买稀罕水果一样排起了长龙。 B、“井居者”的生存困境,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题:如何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 生存条件,能否改善“ 蚁族”“蜗居”乃至“井居”人群的基本生活。 C、“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一方面将改变“4-2-1” 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劳动力资源,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 担。 D、适度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引导外来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有利于国家发 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4、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得知自己获奖,既 意外又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B.文学社的成立得到了专家的鼎力支持,王蒙、贾平凹等知名作家忝列其间。 C.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投资问题。我们将不吝赐教,将以最优惠的价 格给予您最优质的服务。 D.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恩如海,难以为报。适逢先生 80 岁寿诞之际,诚邀 各位回到老师身边,共贺恩师高寿。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3 分;翻译 题 1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 曾 国藩 吾湘乡,当乾隆时,人才殷盛。邓笔山为云南布政使,罗九峰为礼部侍郎,而谢 芗泉先生为御史。三人者皆起家翰林,而御史君名震天下。是时和坤柄国,声张 势厉,家奴乘髙车,横行都市无所惮。御史君巡城遇焉,搾之出而鞭之,火其车 于衢。世所称“烧车御史”者也。 其后二十年,御史君之子果堂,以河南县令卓荐,召见。上从容问曰:“汝即‘烧 车御史’之子乎?”不数月,迁四川知府。又十余年,而谢吉人邦鉴复以进士出 为江南县令。吉人,御史君之孙,而知府君之弟之子也。将之官,其常所酬酢者, 或为诗送之。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于是拜手告曰 子今长人矣!四封之内,尊无与二。堂上颐指,堂下趋者百人。所识穷乏仰而 待命,设馆以延宾友,貌敬而情离。即有不善,彼所谓趋者,待命者,貌敬者 或知之而不谏,或谏焉而不力。吾以其身巍然处于众人之上,而聪明识量,又诚 越而倍之。前有唯后有诺,于是予圣自雄之习,嚣然起矣!而左右之人,又多其 术以餂我。内之傲者日胜,外之欺者日众,兹其所以舛也。’东汉庞参为汉阳 太守,先候隐居任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抱儿孙伏 户下。参会其意,曰:‘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 欲吾开门恤孤也。’故古人之学,莫大乎求贤以自辅。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 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夫不反求诸己,而一切掩他人之长而蔑视之,何其易 与?今震泽宰左君青峙,吾湘乡之贤者也。任侠而不矜,谙事而不计利害。子往 试求之,必有所以益于者。友仁以砺德,利器以善事。既以上绳祖武,又以绍诸 乡先辈之徽。‘无弃尔辅,员于尔福。’青峙,子之辅也。抑吾闻江南为仕宦鳞 萃之邦,或因青峙而得尽交其贤士大夫,是尤余所望也。” (选自《曾国藩文集》,有删改) 注释:餂:诱惑,讨好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和珅柄 柄:执掌 B.何其易 易 轻率 C.今震泽宰左君青 宰:县令 D.又以绍诸乡先辈之徽 介绍 6.下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而谢吉人邦鉴复以进士出为江南县令(2)挟飞仙以遨游 B.()其常所酬酢者 (2)其孰能 讥之乎 C.()棠不与言 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 曾 国藩 吾湘乡,当乾隆时,人才殷盛。邓笔山为云南布政使,罗九峰为礼部侍郎,而谢 芗泉先生为御史。三人者皆起家翰林,而御史君名震天下。是时和坤柄国,声张 势厉,家奴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 于衢。世所称“烧车御史”者也。 其后二十年,御史君之子果堂,以河南县令卓荐,召见。上从容问曰:“汝即‘烧 车御史’之子乎?”不数月,迁四川知府。又十余年,而谢吉人邦鉴复以进士出 为江南县令。吉人,御史君之孙,而知府君之弟之子也。将之官,其常所酬酢者, 或为诗送之。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于是拜手告曰: “子今长人矣!四封之内,尊无与二。堂上颐指,堂下趋者百人。所识穷乏仰而 待命,设馆以延宾友,貌敬而情离。即有不善,彼所谓趋者,待命者,貌敬者, 或知之而不谏,或谏焉而不力。吾以其身巍然处于众人之上,而聪明识量,又诚 越而倍之。前有唯后有诺,于是予圣自雄之习,嚣然起矣!而左右之人,又多其 术以餂①我。内之傲者日胜,外之欺者日众,兹其所以舛也。’东汉庞参为汉阳 太守,先候隐居任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抱儿孙伏 户下。参会其意,曰:‘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 欲吾开门恤孤也。’故古人之学,莫大乎求贤以自辅。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 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夫不反求诸己,而一切掩他人之长而蔑视之,何其易 与?今震泽宰左君青峙,吾湘乡之贤者也。任侠而不矜,谙事而不计利害。子往 试求之,必有所以益于者。友仁以砺德,利器以善事。既以上绳祖武,又以绍诸 乡先辈之徽。‘无弃尔辅,员于尔福。’青峙,子之辅也。抑吾闻江南为仕宦鳞 萃之邦,或因青峙而得尽交其贤士大夫,是尤余所望也。” (选自《曾国藩文集》,有删改) 注释: 餂:诱惑,讨好。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和珅柄 国 柄:执掌 B.何其易 与 易 :轻率 C.今震泽宰左君青 峙 宰:县令 D.又以绍诸乡先辈之徽 绍: 介绍 6.下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⑴而谢吉人邦鉴复以进士出为江南县令 ⑵挟飞仙以遨游 B.⑴其常所酬酢者 ⑵其孰能 讥之乎 C.⑴棠不与言 ⑵沛 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D.(莫大乎求贤以自辅 2)知不可乎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讲叙“烧车御史”谢芗泉先生的故事,有赞扬谢吉人是名门之后,期望 他继承祖父德行的意图。 B.作者以长者的身份,告诫谢吉人不要因为做了官就颐指气使,应注意“巍然 处于众人之上”带来的危险 C.作者讲述庞参做汉阳太守时拜访任棠的故事,是期望谢吉人能像庞参那样, 寻求贤能之士来辅助自己。 D.作者向谢吉人推荐左青峙,是因为左青峙明白事理却不计较个人得失,与仁 者交朋友,以此来磨砺德行。 8.把文段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君巡城遇焉,摔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4分) (2)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3分) (3)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3分) (二)文言文断句。(3分) 9.下列文言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于是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 所画/何以过子卿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 也 C.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D.归先生居项脊轩/辄扃其户/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怀李子先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 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②九方皋:伯乐,以善相马名于天下。 (1)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意境?(4分) (2)结合全诗,探究这首诗歌思想情感的意蕴。(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D.⑴莫大乎求贤以自辅 ⑵知不可乎骤 得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讲叙“烧车御史”谢芗泉先生的故事,有赞扬谢吉人是名门之后,期望 他继承祖父德行的意图。 B.作者以长者的身份,告诫谢吉人不要因为做了官就颐指气使,应注意“巍然 处于众人之上”带来的危险。 C.作者讲述庞参做汉阳太守时拜访任棠的故事,是期望谢吉人能像庞参那样, 寻求贤能之士来辅助自己。 D.作者向谢吉人推荐左青峙,是因为左青峙明白事理却不计较个人得失,与仁 者交朋友,以此来磨砺德行。 8.把文段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4 分) ⑵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3 分) ⑶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3 分) (二)文言文断句。(3 分) 9.下列文言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 所画/何以过子卿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 也 C.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D. 归先生居项脊轩/辄扃其户/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怀李子先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①。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②。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 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②九方皋:伯乐,以善相马名于天下。 ⑴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意境?(4 分) ⑵结合全诗,探究这首诗歌思想情感的意蕴。(4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飞羽觞而醉 月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 归鹿门歌》)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 集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选择题6分,简答题4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酒文化好像被认为是中国的古韵之一。但中国的人均酒精消费其实并不高,清朝 时的传教士就发现:中国人有酒土但无酒鬼:餐酒传统不显著,但酒桌文化很醒 目。大家会凑热闹,一起故意将人灌醉,但自己没事吃饭不会抿个小酒。即使现 在,中国己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酒精消费依然不是“强国”,主要原因还是 餐酒传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年人均消费酒精 大约4.21升,美国酒精消费是8.44升一一这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很一般的水平, 但足足比中国高了一倍。 全世界酒精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都有着餐酒文化传统,比如俄罗斯是11.03 升,捷克高达14.97升,法国德国奥地利和白俄罗斯是一个层级,大约都在11 升左右,连亚洲的韩国都有11.8升。很显然,韩国人的餐酒文化传统比中国要 浓,当然有人说,因为韩国人冬天冷的时间长,需要没事来点小酒御寒。但是暖 和的泰国有6.37,非洲的尼日利亚和乌干达都有9.78和10.93。总的来说,我 认为,中国人其实是不好酒的。 中国人不好酒的另外一个证据是女人的酗酒率,这个数据基本可以证明国民是否 真的爱喝酒。日本、泰国和韩国的女人酗酒率都比中国高。女人的体内水分比男 人少,在饮用同量的酒精后,女人血液里面的酒精含量会比男人高,所以女人如 果真的爱喝,她们有着比男人更高的酒精依赖。女酒鬼出产比较多的国家,基本 上都是餐酒文化非常盛行的国家 另外一个试验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所做的调查,他们统计华人移民到加拿大之后 的酒精消费,发现跟在中国时相比,这些人的酒精消费大减,降低幅度甚至髙达 70%。原因很简单,这些中国人在国内都是有身份的人,应酬很多,但搬到加拿 大之后,没有多少熟人,适应了国外那种不咸不淡的人际关系,酒局大大缩减, 而在加拿大的韩国人,酒精消费量依然如故。 虽然中国没有像俄罗斯那样盛产大量酒鬼,但盛产大量居心叵测的劝酒士,这是 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跟俄罗斯人相比,大部分中国人认为酒不是好东西,不需 要抢着喝。那么为什么爱劝酒呢?中国人的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投名状文 化”:你必须通过某种伤残自身的方式来显示诚意,如果双方都显示诚意,那么 就一起醉吧!如果不能喝酒的人愿意冒着头疼脑裂风险醉酒一场,那么他是值得 信任的,或者进入了诚意的门槛 中国社会长期是层级社会,是没有个人主义传统的,个人必须社区化或者官僚科 层化生存。对于底层人来说,他们需要某种身体上的受损付出以获得信任,对于 高层来说,他们顾忌的是面子,但也愿意用自己的“出丑”来获得信任。而酒桌
⑴ ,飞羽觞而醉 月。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⑵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⑶_________________ 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 归鹿门歌》) ⑷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⑸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 。 (王羲之《兰亭 集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选择题 6 分,简答题 4 分,共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酒文化好像被认为是中国的古韵之一。但中国的人均酒精消费其实并不高,清朝 时的传教士就发现:中国人有酒士但无酒鬼;餐酒传统不显著,但酒桌文化很醒 目。大家会凑热闹,一起故意将人灌醉,但自己没事吃饭不会抿个小酒。即使现 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酒精消费依然不是“强国”,主要原因还是 餐酒传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中国 15 岁以上人口年人均消费酒精 大约 4.21 升,美国酒精消费是 8.44 升——这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很一般的水平, 但足足比中国高了一倍。 全世界酒精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都有着餐酒文化传统,比如俄罗斯是 11.03 升,捷克高达 14.97 升,法国德国奥地利和白俄罗斯是一个层级,大约都在 11 升左右,连亚洲的韩国都有 11.8 升。很显然,韩国人的餐酒文化传统比中国要 浓,当然有人说,因为韩国人冬天冷的时间长,需要没事来点小酒御寒。但是暖 和的泰国有 6.37,非洲的尼日利亚和乌干达都有 9.78 和 10.93。总的来说,我 认为,中国人其实是不好酒的。 中国人不好酒的另外一个证据是女人的酗酒率,这个数据基本可以证明国民是否 真的爱喝酒。日本、泰国和韩国的女人酗酒率都比中国高。女人的体内水分比男 人少,在饮用同量的酒精后,女人血液里面的酒精含量会比男人高,所以女人如 果真的爱喝,她们有着比男人更高的酒精依赖。女酒鬼出产比较多的国家,基本 上都是餐酒文化非常盛行的国家。 另外一个试验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所做的调查,他们统计华人移民到加拿大之后 的酒精消费,发现跟在中国时相比,这些人的酒精消费大减,降低幅度甚至高达 70%。原因很简单,这些中国人在国内都是有身份的人,应酬很多,但搬到加拿 大之后,没有多少熟人,适应了国外那种不咸不淡的人际关系,酒局大大缩减, 而在加拿大的韩国人,酒精消费量依然如故。 虽然中国没有像俄罗斯那样盛产大量酒鬼,但盛产大量居心叵测的劝酒士,这是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跟俄罗斯人相比,大部分中国人认为酒不是好东西,不需 要抢着喝。那么为什么爱劝酒呢?中国人的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投名状文 化”:你必须通过某种伤残自身的方式来显示诚意,如果双方都显示诚意,那么 就一起醉吧!如果不能喝酒的人愿意冒着头疼脑裂风险醉酒一场,那么他是值得 信任的,或者进入了诚意的门槛。 中国社会长期是层级社会,是没有个人主义传统的,个人必须社区化或者官僚科 层化生存。对于底层人来说,他们需要某种身体上的受损付出以获得信任,对于 高层来说,他们顾忌的是面子,但也愿意用自己的“出丑”来获得信任。而酒桌
的酒精文化则完美地满足了这两点。而在酒桌文化之后,中国人是厌恶喝酒的, 他们大部分不愿意将酒精延续到家庭餐桌。 几乎所有的餐酒文化传统,都有限制酒精的各种文化或者势力,比如宗教。正儿 八经的宗教基本上都是禁酒的,认为酒精消费是有罪的,虽然基督教有圣餐酒 但那是一种缀饮,将酒看做是耶稣的血。伊斯兰对酒的禁止更是严酷,甚至严厉 过猪肉的不洁。印度教也是讨厌酒的;就连鼓励多妻制,有点淫荡色彩的摩门教, 也是限制酒精消费的。 事实上,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对酒精限制的文化,本土的儒家、道家没有,连中国 改良的佛教,在唐朝鼎盛时期,都没有向全社会推广禁酒的立场。主要原因是中 国人本质上不好酒,酗酒不是个大问题,也没必要禁酒。可以说,中国的酒传统 只是一种有点变态的“社交江湖机心术” (摘自《时代金融》2013年第2期作者唐学鹏) 12、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酒士与酒鬼 B、中国人并不 好酒 C、餐酒文化的影响 D、宗教与酒 13、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酒桌文化很引人注目,但中国人历来没有餐酒传统,人均酒精消费 其实并不高。 B、宗教认为酒精消费是有罪的,即使是改良的宗教,也是限制喝酒反对喝酒的。 C、餐酒文化是一种社交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人种差异等没有必 然联系。 女人体内水分比男人少,所以女人如果爱喝酒,就更容易产生酒精依赖,成 为酒鬼。 14、纵观全文,如何理解“中国的酒传统是一种有点变态的‘社交江湖机心 术’”?(4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前方(曹文轩) 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 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 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 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 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 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 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 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它们,它们只 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的酒精文化则完美地满足了这两点。而在酒桌文化之后,中国人是厌恶喝酒的, 他们大部分不愿意将酒精延续到家庭餐桌。 几乎所有的餐酒文化传统,都有限制酒精的各种文化或者势力,比如宗教。正儿 八经的宗教基本上都是禁酒的,认为酒精消费是有罪的,虽然基督教有圣餐酒, 但那是一种缀饮,将酒看做是耶稣的血。伊斯兰对酒的禁止更是严酷,甚至严厉 过猪肉的不洁。印度教也是讨厌酒的;就连鼓励多妻制,有点淫荡色彩的摩门教, 也是限制酒精消费的。 事实上,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对酒精限制的文化,本土的儒家、道家没有,连中国 改良的佛教,在唐朝鼎盛时期,都没有向全社会推广禁酒的立场。主要原因是中 国人本质上不好酒,酗酒不是个大问题,也没必要禁酒。可以说,中国的酒传统 只是一种有点变态的“社交江湖机心术”。 (摘自《时代金融》2013 年第 2 期 作者唐学鹏) 12、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酒士与酒鬼 B、中国人并不 好酒 C、餐酒文化的影响 D、宗教与酒 13、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酒桌文化很引人注目,但中国人历来没有餐酒传统,人均酒精消费 其实并不高。 B、宗教认为酒精消费是有罪的,即使是改良的宗教,也是限制喝酒反对喝酒的。 C、餐酒文化是一种社交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人种差异等没有必 然 联系。 D、女人体内水分比男人少,所以女人如果爱喝酒,就更容易产生酒精依赖,成 为酒鬼。 14、纵观全文,如何理解“中国的酒传统是一种有点变态的‘社交江湖机心 术’”?(4 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前方(曹文轩) 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 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 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 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 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 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 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 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它们,它们只 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 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 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 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和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 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一起受 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 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 烁如水中之影。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 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 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 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 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 抛到了路上。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 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 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人们早已发现,人牛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 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 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 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 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 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 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 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 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 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 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 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 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 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 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 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 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 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昵?
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 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 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 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和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 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一起受 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 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 烁如水中之影。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 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 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 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 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 抛到了路上。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 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 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 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 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 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 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 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 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 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 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 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 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 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 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 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 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 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 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 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15、根据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16、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1)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2)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辆破旧的汽车”在文章多次出现,在文章中起了怎样的作用?(6分) 18、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人又有着无尽的归乡情结,如何理解这种困惑? (7分)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12分) 材料一: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尚书·舜典》) 材料二: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 子·公孙丑上》) 材料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世说新语·容止》) 材料四:太傅府有三才;刘庆孙长才,潘阳仲大才,裴景声清才。(南朝宋刘义 庆《世说新语·赏誉》) 注:长才:指才学优异的人。大才:指才学广博的人。清才:指才学精深的人, (1)从先秦到魏晋时期,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有何变化?请具体说明。(4分) (2)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喜欢怎样的人物评判标准。(8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材料一八年过去了 沉重的铁门“当啷”一声打开了。几个穿黑衣服的人走了进来,一言不发地把布 鲁诺架起来就走 即使在法庭上,布鲁诺的神色仍然是凛然不可侵犯的。在法庭上,坐着以残酷闻 名的宗教裁判所最高审判员,还有红衣主教、主教和神学家们
15、根据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16、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 分) 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⑵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17、“一辆破旧的汽车”在文章多次出现,在文章中起了怎样的作用?(6 分) 18、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人又有着无尽的归乡情结,如何理解这种困惑? (7 分) 六、选做题(19、20 题任选做一题,12 分) 1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12 分) 材料一: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尚书·舜典》) 材料二: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 子·公孙丑上》) 材料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世说新语•容止》) 材料四:太傅府有三才;刘庆孙长才,潘阳仲大才,裴景声清才。(南朝宋刘义 庆《世说新语•赏誉》) 注:长才:指才学优异的人。大才:指才学广博的人。清才:指才学精深的人。 ⑴从先秦到魏晋时期,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有何变化?请具体说明。(4 分) ⑵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喜欢怎样的人物评判标准。(8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材料一 八年过去了…… 沉重的铁门“当啷”一声打开了。几个穿黑衣服的人走了进来,一言不发地把布 鲁诺架起来就走。 即使在法庭上,布鲁诺的神色仍然是凛然不可侵犯的。在法庭上,坐着以残酷闻 名的宗教裁判所最高审判员,还有红衣主教、主教和神学家们
宣判开始了,宣判书说,宗教裁判所的“温和的劝戒”对“异端”不发生任何作 用,他“不诚实”而且“顽固”得像魔鬼一样。现在只有把他交给世俗的政权。 最后,宣判书向世俗的政权建议:“对异端尽可能惩戒得温和一些,切勿流血。” 布鲁诺的心像给一阵寒风吹过似的,抖了一下。………然而他仍然是平静的,从那 破裂的嘴唇里,轻轻地,然而清晰地吐出这样几个字:“我想,你们宣判时怀着 恐惧,比我听到这个判决的时候更大吧。” 审判员和主教面面相觑。到这时候,“异端”还没有屈服! (郑文光《火刑一一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节选) 材料二:忠诚是科学研究的根基。科学研究的关键不是精密的仪器,不是成 熟的理论,更不是实验室得到的经费,而是科学工作者脑中的对科学、对真理的 承诺。不同于那些伪学术、假科学,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被教会关押,迫害长达 八年,但仍无法改变他对科学和真理的忠诚。如果每个科硏工作者都能像布鲁诺 那样恪守自己的誓言,面对质疑不公甚至打击都坚定不移,这样就能让科技之花 开得更加绚烂美丽,也让自己的人生之树愈加傲然挺立。这是人民之福,社会之 福,国家之福! (选自2011 年高考优秀作文) (1)两段材料从表达上看,区别在哪里?将素材转化为议论文论据有什么基本要 求?(6分) (2)将第一则材料转为用第一人称叙述。(6分)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正能量”本是一个物理学名词,现在,社会上对这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 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都可 称为“正能量”。 个国家、一个社会组织,乃至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 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这 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 会逐渐被取代,这个国家、组织和个人的梦想也会慢慢实现 你对以上文字有何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 于800字。 怀化市2014年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A。B、腈jng,C、露1,D潜qian。 2、D。A、焕一涣,B、利一厉,C、渲一宣
宣判开始了,宣判书说,宗教裁判所的“温和的劝戒”对“异端”不发生任何作 用,他“不诚实”而且“顽固”得像魔鬼一样。现在只有把他交给世俗的政权。 最后,宣判书向世俗的政权建议:“对异端尽可能惩戒得温和一些,切勿流血。” 布鲁诺的心像给一阵寒风吹过似的,抖了一下。……然而他仍然是平静的,从那 破裂的嘴唇里,轻轻地,然而清晰地吐出这样几个字:“我想,你们宣判时怀着 恐惧,比我听到这个判决的时候更大吧。” 审判员和主教面面相觑。到这时候,“异端”还没有屈服! (郑文光《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节选) 材料二:忠诚是科学研究的根基。科学研究的关键不是精密的仪器,不是成 熟的理论,更不是实验室得到的经费,而是科学工作者脑中的对科学、对真理的 承诺。不同于那些伪学术、假科学,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被教会关押,迫害长达 八年,但仍无法改变他对科学和真理的忠诚。如果每个科研工作者都能像布鲁诺 那样恪守自己的誓言,面对质疑不公甚至打击都坚定不移,这样就能让科技之花 开得更加绚烂美丽,也让自己的人生之树愈加傲然挺立。这是人民之福,社会之 福,国家之福! (选自 2011 年高考优秀作文) ⑴两段材料从表达上看,区别在哪里?将素材转化为议论文论据有什么基本要 求?(6 分) ⑵将第一则材料转为用第一人称叙述。(6 分) 七、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 正能量”本是一个物理学名词,现在,社会上对这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一 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都可 称为“正能量”。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组织,乃至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 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这 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 会逐渐被取代,这个国家、组织和个人的梦想也会慢慢实现 。 你对以上文字有何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 于 800 字。 怀化市 2014 年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A。B、腈 jīng,C、露 lù, D 潜 qián。 2、D。A、焕--涣,B、利--厉,C、渲--宣
3、C。A、A、结构混乱。“天津市政府……后”后应接着陈述,后半句主语却换 成了“天津市民”。B搭配不当,“对”和“考题”不搭配,应改为“是对城市 管理者的考验”;D、成分残缺,缺谓语。应改为“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 福的理智选择” 4、D。A、“莅临”多用于贵宾,用在此处不当。B、“忝”字,作为谦辞,有“玷 辱”、“惭愧”之意,自己说自己“忝列其间”是表示谦虚,但用来说别人则是 对别人的不尊敬。C.“不吝赐教”用于请教别人,此处可改为“为您提供信息 (提出建议)”。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 题10分) 5、D。绍:延续。 6、C。C(1)(2)均为介词,同,和。A(1)介词,凭借,(2)连词,表修饰。B、(1)指示 代词,那些;(2)副词,表反问,难道。D、(1)介词,比。(2)助词,无实意。 7、D。“与仁者交朋友,以此来磨练德行”是作者对谢吉人的期望 8.把文段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君巡城遇焉,摔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4分) (1):御史巡视城区时遇见他们,把他们抓出来鞭打,在大路上烧了他们的车子。 (“摔”“火”,状语后置及句意各1分) (2)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3分) (2):谢吉人于是向我索求赠序,请求我赠言来纠正他不足的地方。(“索、纠 逮”各1分) (3)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3分) (3):耍小聪明的人,自夸而看不起人,以为众人平庸不足道,对自身没有帮助。 矜”“物”“卑卑”,句意各1分。) 9、A。于是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 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附译文: 我的家乡湘乡在乾隆时人才众多。如邓笔山做云南布政使,罗九峰做礼部侍郎, 而谢芗泉先生做御史。三人都是翰林出身,并且谢御史名震天下。当时和珅执掌 国政,声势煊赫。他的家奴坐着高大的车子,横行于集市,肆无忌惮。御史巡视 城区时遇见他们,把他们抓出来鞭打,在大路上烧了他们的车子,被世人称为“烧 车御史”。那以后二十年,御史的儿子果堂,因为做河南县令成绩好被推荐,受 到皇帝的召见。皇上悠闲地问他:“你就是‘烧车御史’的儿子吗?”没有几个 月,果堂就升为四川知府。又十几年过去,谢吉人邦鉴又以进士的身份出京做江 南县令。谢吉人,是御史的孙子,知府弟弟的儿子。吉人将要赴任,那些平日里 与他有交往的人,有的写诗为他送行。吉人于是向我索求赠序,请求我赠言来纠 正他不足的地方。于是我拜手告诉他说:“你现在做官了,四境之内,你是最尊 贵的。公堂上颐指气使,公堂下跟随的有百人。认识你的穷人都仰望着你等待命 令,准备好馆舍邀请宾客朋友,(他们)表面尊敬你,实际上却并不亲近你。如 果你有不足的地方,那些跟随你的人,待命的人,表面上尊敬你的人,有的知道 却不劝谏你,有的劝谏你却不尽力。因为自己高高地处于众人之上,而智慧见识 器量又确实远远的超过他们,前后都有唯唯诺诺的人,于是自以为了不起的习惯 就得意地产生了。而身边的人多想尽办法来讨好我。心中的傲慢一天天地增多 外面欺骗你的人一天天地多起来,这就是出现错误的原因了。东汉庞参做汉阳太
3、C。A、A、结构混乱。“天津市政府……后”后应接着陈述,后半句主语却换 成了“天津市民”。B 搭配不当,“对”和“考题”不搭配,应改为“是对城市 管理者的考验”;D、成分残缺,缺谓语。应改为“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 福的理智选择”。 4、D。A、“莅临”多用于贵宾,用在此处不当。B、“忝”字,作为谦辞,有“玷 辱”、“惭愧”之意,自己说自己“忝列其间”是表示谦虚,但用来说别人则是 对别人的不尊敬。C .“不吝赐教”用于请教别人,此处可改为“为您提供信息 (提出建议)”。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3 分;翻译 题 10 分) 5、D。绍:延续。 6、C。C⑴⑵均为介词,同,和。A⑴介词,凭借,⑵连词,表修饰。B、⑴指示 代词,那些;⑵副词,表反问,难道。D、⑴介词,比。⑵助词,无实意。 7、D。“与仁者交朋友,以此来磨练德行”是作者对谢吉人的期望。 8.把文段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4 分) ⑴:御史巡视城区时遇见他们,把他们抓出来鞭打,在大路上烧了他们的车子。 (“ 捽” “火”,状语后置及句意各 1 分) ⑵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3 分) ⑵:谢吉人于是向我索求赠序,请求我赠言来纠正他不足的地方。(“索、纠、 逮”各 1 分) ⑶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3 分) ⑶:耍小聪明的人,自夸而看不起人,以为众人平庸不足道,对自身没有帮助。 (“矜”“物”“卑卑”,句意各 1 分。) 9、A。于是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 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附译文: 我的家乡湘乡在乾隆时人才众多。如邓笔山做云南布政使,罗九峰做礼部侍郎, 而谢芗泉先生做御史。三人都是翰林出身,并且谢御史名震天下。当时和珅执掌 国政,声势煊赫。他的家奴坐着高大的车子,横行于集市,肆无忌惮。御史巡视 城区时遇见他们,把他们抓出来鞭打,在大路上烧了他们的车子,被世人称为“烧 车御史”。那以后二十年,御史的儿子果堂,因为做河南县令成绩好被推荐,受 到皇帝的召见。皇上悠闲地问他:“你就是‘烧车御史’的儿子吗?”没有几个 月,果堂就升为四川知府。又十几年过去,谢吉人邦鉴又以进士的身份出京做江 南县令。谢吉人,是御史的孙子,知府弟弟的儿子。吉人将要赴任,那些平日里 与他有交往的人,有的写诗为他送行。吉人于是向我索求赠序,请求我赠言来纠 正他不足的地方。于是我拜手告诉他说:“你现在做官了,四境之内,你是最尊 贵的。公堂上颐指气使,公堂下跟随的有百人。认识你的穷人都仰望着你等待命 令,准备好馆舍邀请宾客朋友,(他们)表面尊敬你,实际上却并不亲近你。如 果你有不足的地方,那些跟随你的人,待命的人,表面上尊敬你的人,有的知道 却不劝谏你,有的劝谏你却不尽力。因为自己高高地处于众人之上,而智慧见识 器量又确实远远的超过他们,前后都有唯唯诺诺的人,于是自以为了不起的习惯 就得意地产生了。而身边的人多想尽办法来讨好我。心中的傲慢一天天地增多, 外面欺骗你的人一天天地多起来,这就是出现错误的原因了。东汉庞参做汉阳太
守,先去拜访隐士任棠。任棠不与他交谈,只是把一大棵薤白(小蒜),一盂水 放置在门前,自己抱着孙儿伏在门旁。庞参领会其中的意思,说:‘放一盂水是 要我为官清廉,置一棵薤白,是希望我敢于打击豪强,抱儿子在门旁,是希望我 开门抚恤孤儿。’所以古人学习,没有比寻求贤人来辅助自己更重要的了。耍小 聪明的人,自夸而看不起人,以为众人平庸不足道,对自身没有帮助。不从自己 身上找原因,却一律掩盖别人的长处而看不起别人,这是多么轻率啊!《诗经 说:‘国家虽然没法度,人有聪明的或糊涂的。人民虽然不富足,还有有智慧的 有谋略的,有敬谨的有能治国的。’说寻求贤能的人却最终不能找到,这不是确 切的评论。现在震泽县令左清峙,是我家乡的贤者,他帮助他人却不自夸,明白 事理却不讲个人得失。你去试着拜访他,一定有对你有益的。希望你与仁者交朋 友来磨砺徳行,用精良的工具来做好事。希望你既能继承先辈功业,又能延续家 乡前辈的美好品德。‘不要抛弃你的辅助,它会为你造福。’左清峙,他就是你 的辅助。我听说江南是官员聚集之地,或许你因为结识青峙能够结交江南的贤士 大夫,这更是我所期望的。”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1)、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意境?(4分) (1)、以景作结,寓情于景(1分)。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优美 宁静的闲居生活图(1分)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1分) (2)、结合全诗,探究这首诗歌思想情感的意蕴。(4分) (2)、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 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他思友心切,心潮起伏 ②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 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 ③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 (评分标准:以上三点,答到一点并作探究即可。) l1、(1)开琼筵以坐花。(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岩扉松径长寂寥。(4)赢得仓皇 北顾。(5)齐彭殇为妄作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选择题6分,简答题4分,共10分) 13、D。A、“历来”错,清代传教士“餐酒传统不显著”。B、不是所有的宗教 都认为酒精消费是有罪的。C、无中生有 14、纵观全文,如何理解“中国的酒传统是一种有点变态的‘社交江湖机心 术’”?(4分) 14、(1)、大多数中国人觉得酒不是好东西,不会去抢着喝酒;也不愿意将酒精延 续到家庭餐桌。(2)、喝酒往往是出于应酬,在酒桌上喜欢劝酒,喜欢凑热闹。(3)、 有时出于显示诚意,赢得信任的需要,又愿意不惜伤残自身地一醉方休。(答到 两点即可)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15、根据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15、家:指心灵家园。路:指人生之路。(意合即可) 16、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1)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守,先去拜访隐士任棠。任棠不与他交谈,只是把一大棵薤白(小蒜),一盂水 放置在门前,自己抱着孙儿伏在门旁。庞参领会其中的意思,说:‘放一盂水是 要我为官清廉,置一棵薤白,是希望我敢于打击豪强,抱儿子在门旁,是希望我 开门抚恤孤儿。’所以古人学习,没有比寻求贤人来辅助自己更重要的了。耍小 聪明的人,自夸而看不起人,以为众人平庸不足道,对自身没有帮助。不从自己 身上找原因,却一律掩盖别人的长处而看不起别人,这是多么轻率啊!《诗经》 说:‘国家虽然没法度,人有聪明的或糊涂的。人民虽然不富足,还有有智慧的 有谋略的,有敬谨的有能治国的。’说寻求贤能的人却最终不能找到,这不是确 切的评论。现在震泽县令左清峙,是我家乡的贤者,他帮助他人却不自夸,明白 事理却不讲个人得失。你去试着拜访他,一定有对你有益的。希望你与仁者交朋 友来磨砺德行,用精良的工具来做好事。希望你既能继承先辈功业,又能延续家 乡前辈的美好品德。‘不要抛弃你的辅助,它会为你造福。’左清峙,他就是你 的辅助。我听说江南是官员聚集之地,或许你因为结识青峙能够结交江南的贤士 大夫,这更是我所期望的。” 三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⑴、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意境?(4 分) ⑴、以景作结,寓情于景(1 分)。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优美 宁静的闲居生活图(1 分)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1 分)。 ⑵、结合全诗,探究这首诗歌思想情感的意蕴。(4 分) ⑵、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 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他思友心切,心潮起伏。 ②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 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 ③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 (评分标准:以上三点,答到一点并作探究即可。) 11、⑴开琼筵以坐花。⑵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⑶岩扉松径长寂寥。⑷ 赢得仓皇 北顾。⑸齐彭殇为妄作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选择题 6 分,简答题 4 分,共 10 分) 12、B。 13、D。A、“历来”错,清代传教士“餐酒传统不显著”。B、不是所有的宗教 都认为酒精消费是有罪的。C、无中生有。 14、纵观全文,如何理解“中国的酒传统是一种有点变态的‘社交江湖机心 术’”?(4 分) 14、⑴、大多数中国人觉得酒不是好东西,不会去抢着喝酒;也不愿意将酒精延 续到家庭餐桌。⑵、喝酒往往是出于应酬,在酒桌上喜欢劝酒,喜欢凑热闹。⑶、 有时出于显示诚意,赢得信任的需要,又愿意不惜伤残自身地一醉方休。(答到 两点即可)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15、根据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15、家:指心灵家园。路:指人生之路。(意合即可) 16、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 分) 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