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红外吸收光谱自测习题答案 1.(D)2.(B)3.(A)4.(C)5.()6.(D)7.(C)8.(C)9.(C) 10、答:产生红外吸收的第一个条件是:只有当红外辐射颜率等于振动量子数 的差值与分子振动频率的乘积时,分子才能吸收红外辐射,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即V=△V×。产生红外吸收的第二个条件是:分子在振动,转动过程中 必须有偶极矩的净变化。即偶极矩的变化△4≠0。 11、答:(1)诱导效应:若分子中存在吸电子基团的诱导效应常使吸收峰向高 波数方向移动。(2)共轭效应:参与共轭的双键比普通的双键键长大,键力 常数减小,其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3)氢键效应:氢键的发生使分子 间的化学键力常数减小,使振动频率向低波数移动。(4)振动偶合效应:指当 两个化学键振动的频率相等或相近并具有一个公共原子时,由于一个键的振动 通过公共原子使另一个键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 互作用的结果使振动颜率发生变化,一个向高频移动一个向低频移动。(5) 空间效应:包括环状化合物的张力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对于环外双键,随着 环张力的增大,其振动频率增高。而环内双键的振动频率随环张力的增加而降 低。(6)外部因素:试样的状态、溶剂的极性和测定条件都会引起基频峰的位 移。 12、答:(1)、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 (2)、三键和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2500-2000cm') (3)、双键的伸缩振动区(2000-1500cm) (4)、C-H的变形振动区(1500-1300cm)
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自测习题答案 1.(D) 2.(B)3.(A)4.(C)5. (A )6. (D)7.(C)8. (C)9.(C) 10、答:产生红外吸收的第一个条件是:只有当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 的差值与分子振动频率的乘积时,分子才能吸收红外辐射,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即 νL = △V×v。 产生红外吸收的第二个条件是:分子在振动,转动过程中 必须有偶极矩的净变化。即偶极矩的变化△μ≠0。 11、答:(1)诱导效应:若分子中存在吸电子基团的诱导效应常使吸收峰向高 波数方向移动。 (2)共轭效应:参与共轭的双键比普通的双键键长大,键力 常数减小,其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3)氢键效应:氢键的发生使分子 间的化学键力常数减小,使振动频率向低波数移动。(4)振动偶合效应:指当 两个化学键振动的频率相等或相近并具有一个公共原子时,由于一个键的振动 通过公共原子使另一个键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 互作用的结果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一个向高频移动一个向低频移动。 (5) 空间效应:包括环状化合物的张力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对于环外双键,随着 环张力的增大,其振动频率增高。而环内双键的振动频率随环张力的增加而降 低。(6)外部因素:试样的状态、溶剂的极性和测定条件都会引起基频峰的位 移。 12、答:(1)、X-H 伸缩振动区(4000~2500 cm- 1) (2)、三键和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 2500~2000cm-1) (3)、双键的伸缩振动区( 2000~1500cm-1) (4)、C-H 的变形振动区( 1500~1300cm-1)
CH3 13. 14.CHCOOCH-CH2 15答:(1)计算其不饱和度:(32+2-4),2=2 可能为烯,炔及含有羰基的 化合物 (2)3300cm1处宽带,羟基,结合1040cm处的吸收,可推测含有0-H, 由此可排除含有羰基的可能性 (3)2110cm1处的吸收,可知此化合物有碳碳三键吸收,结合化合物的分子 式可知此化合物为2-丙快醇 16解:应为III,因为IR中在1740-2000cm1之间存在一个双峰,强度较弱,为 对位双取代苯的特征谱带,而在2500~3640cm1之间的两个中强峰,则为CH-对 称与不对称伸缩振动的特征谱带
13. 14. CH3COOCH=CH2 15 答:(1)计算其不饱和度: (3´2+2-4)¸2=2 可能为烯,炔及含有羰基的 化合物 (2)3300 cm- 1 处宽带,羟基 ,结合 1040 cm- 1 处的吸收,可推测含有 O-H, 由此可排除含有羰基的可能性 (3)2110 cm-1 处的吸收,可知此化合物有碳碳三键吸收 ,结合化合物的分子 式可知此化合物为 2-丙炔醇 16 解:应为 III, 因为 IR 中在 1740~2000cm-1之间存在一个双峰,强度较弱,为 对位双取代苯的特征谱带,而在 2500~3640cm-1之间的两个中强峰,则为 CH3-对 称与不对称伸缩振动的特征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