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2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 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积累与适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诘难(jie)脊梁(j)气吞斗牛(du)吹毛求疵(c1) B.教诲(hui)脚踝(huai)恪尽职守(ke) 怒不用遏(e) C.亵读(d)拮据(j) 锲而不舍(qi) 味同嚼蜡(1a) D.敷衍(yan)伫立(zhu) 方枘圆凿(rui) 啼笑皆非(t1)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润如油膏 再接再励 根深蒂固 发愤忘食 B.心无旁骛恃才放旷 自暴自弃 格物致知 C.断章取义前扑后继 歇斯底里 不知所措 D.强聒不舍化为乌有 重蹈覆辄 全神贯注 3.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水浒》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花和尚” 鲁智深等:在结构上,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写法,使小说情书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C.“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 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傅雷对儿子所说的这段话,说明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艺术 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D.《朝花夕抬》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叙述了他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全书带有童话寓言式的梦幻 色彩,《阿长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选自此书 4.修改病句、(2分) 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往往决定着他成就的大小 5.古诗文默写。(8分) (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2)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的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都充盈着一股浩 然在气 (5)古代文人为酒倾情,得意时用酒助兴,失意时用酒释怀。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 尚开张”有酒: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有酒: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有酒。文人的情思,在酒上体现得酣畅淋漓。 6.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河南艺术中心由五个椭圆体和两片上升的艺术墙组成。 河南古 代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河南省郑州市 2012 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 文 试 题 注意:本试卷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 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适用(2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诘.难(jié) 脊.梁(jǐ) 气吞斗.牛(dǒu) 吹毛求疵.(cī) B.教诲.(huì) 脚踝.(huái) 恪.尽职守(kè) 怒不用遏.(è) C.亵读.(dú) 拮据.(jū) 锲.而不舍(qì) 味同嚼蜡.(là) D.敷衍.(yǎn) 伫.立(zhù) 方枘.圆凿(ruì) 啼.笑皆非(t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 A.润如油膏 再接再励 根深蒂固 发愤忘食 B.心无旁骛 恃才放旷 自暴自弃 格物致知 C.断章取义 前扑后继 歇斯底里 不知所措 D.强聒不舍 化为乌有 重蹈覆辄 全神贯注 3.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水浒》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花和尚” 鲁智深等;在结构上,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写法,使小说情书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C.“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 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傅雷对儿子所说的这段话,说明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艺术 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D.《朝花夕抬》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叙述了他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全书带有童话寓言式的梦幻 色彩,《阿长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选自此书。 4.修改病句、(2 分) 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往往决定着他成就的大小。 5.古诗文默写。(8 分) ⑴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⑵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⑶_________,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 ⑷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的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 __________”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都充盈着一股浩 然在气。 ⑸古代文人为酒倾情,得意时用酒助兴,失意时用酒释怀。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 尚开张”有酒;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有酒;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有酒。文人的情思,在酒上体现得酣畅淋漓。 6.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 分) 河南艺术中心由五个椭圆体和两片上升的艺术墙组成。___;___;___。___,使河南古 代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①艺术墙好似黄河波涛翻卷的浪花,穿越并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年年的文明史,又如河南岀土的2500 年前的古代管乐器石排箫 ②整个建筑群均取之于古代乐器的抽象造型 ③五个椭圆体是由河南出土的6500年前古代乐器陶埙造型演变而来 ④建筑群中间晶莹剔透的装饰柱,是根据河南岀土的8700年前中华第-笛——骨笛的感悟而设计的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井6分) 材料一对大学生汉子书写能力满意度的调查 你对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满意吗? 不满意 f分满意 材料二教育部近日出台文件,要求中小学要通过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应从今秋 起开课,毛笔书法将被正式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表,每周课。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随着信 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与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小学生的汉 字书写能力令人忧心 (1)从材料一的图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请你谈谈造成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令人忧心的原因有哪些。(2分) (3)教育部要求新学期毛笔书法课要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每周一课:而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还不如把钢 笔书法纳入必修课,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2分) 、阅读《故乡》选段,完成8-12题。(共13分) ①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 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 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②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①艺术墙好似黄河波涛翻卷的浪花,穿越并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年年的文明史,又如河南出土的 2500 年前的古代管乐器石排箫 ②整个建筑群均取之于古代乐器的抽象造型 ③五个椭圆体是由河南出土的 6500 年前古代乐器陶埙造型演变而来 ④建筑群中间晶莹剔透的装饰柱,是根据河南出土的 8700 年前中华第一笛——骨笛的感悟而设计的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井 6 分) 材料一 对大学生汉子书写能力满意度的调查 你对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满意吗? 材料二 教育部近日出台文件,要求中小学要通过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应从今秋 起开课,毛笔书法将被正式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表,每周一课。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随着信 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与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小学生的汉 字书写能力令人忧心。 (l)从材料一的图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2 分) (2)根据材料二,请你谈谈造成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令人忧心的原因有哪些。(2 分) (3)教育部要求新学期毛笔书法课要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每周一课;而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还不如把钢 笔书法纳入必修课,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2 分) 二、阅读《故乡》选段,完成 8-12 题。(共 13 分) ①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 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 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②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③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 辈还是—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 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如别人的辛 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④我想到浠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 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⑤我在蒙昽中,眼前展开ˉ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 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高墙”具体指什么?(2分) 9.文中提到,昔日“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悲 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0.为什么说闰土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2分) 11.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分) 12.作者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共15分) 这一天他去银行。从7年前开始,每月的这一天去银行成了风雨无阻的事:他去还房贷。 每还一次,他会松一口气。30年的还款周期,每次想到这儿,他的眼前就浮现出一个老头的样子 头发花白,佝偻着背,如同现在的父亲。其实,是他自己的缩影。 有时他也茫然,这么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不过,他不会在茫然里陷太久,他得清醒地工作,上有老 下有小,中间是承上启下的自己 虽说在城里有了房子,但父母至今没来过。父母说城里太干净住不惯,又说庄稼离不得人。 他知道这些都是父母不让他难堪的借口,父母怕给他増加负担,甚至拦着他回家过年。 一天他从银行回来,门卫抽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递给他。他在汇款人处看见了父亲的名字,一笔 近5万元的汇款把他吓着了,这笔钱从哪里来的?
③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 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 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如别人的辛 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④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 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⑤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 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高墙”具体指什么?(2 分) 9.文中提到,昔日“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悲 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 分) 10.为什么说闰土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2 分) 11.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 分) 12.作者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3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7 题。(共 15 分) 这一天他去银行。从 7 年前开始,每月的这一天去银行成了风雨无阻的事:他去还房贷。 每还一次,他会松一口气。30 年的还款周期,每次想到这儿,他的眼前就浮现出一个老头的样子: 头发花白,佝偻着背,如同现在的父亲。其实,是他自己的缩影。 有时他也茫然,这么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不过,他不会在茫然里陷太久,他得清醒地工作,上有老 下有小,中间是承上启下的自己。 虽说在城里有了房子,但父母至今没来过。父母说城里太干净住不惯,又说庄稼离不得人。 他知道这些都是父母不让他难堪的借口,父母怕给他增加负担,甚至拦着他回家过年。 这一天他从银行回来,门卫抽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递给他。他在汇款人处看见了父亲的名字,一笔 近 5 万元的汇款把他吓着了,这笔钱从哪里来的?
他打开了信,父亲在信上说,这点儿钱差不多就是他和母亲一辈子的积蓄了,当初没给,不是舍不得, 而是想让他知道白手起家的不易。现在给他,是想减轻他的负担,别忘了20年前的理想! 20年前的什么理想?他有点记不起来了。不过,父亲提醒了他 那是两张方格纸,他一眼认出来那是他高一时写的作文。语文老师刚从大学毕业,正是血气方刚的时 候。他隐约记得穿着白衬衣的老师慷慨激昂地说,这一堂作文课的题目是《给20年后的世界写一封信》 告诉世界,你们是独特的 这两张纸是从作文本上剪下来的,20年过去了,一点也没有发黄 作文是这样写的 20年后的我,我要告诉世界,我将远离以下事情:面朝黄土背朝天;砍柴挑水;赶着母猪去配种, 背着小猪沿街叫卖;孩子不长个子给红椿树喂饭,念叨什么你长髙我长长;喝完中药把药渣倒在地上用脚 踩,说什么这样也可以治病 20年后的我,我要告诉世界:我结婚啦,有孩子啦。贫穷的乡村已经远去,甚至看不见它的背影 我要告诉孩子我没有玩具的童年,告诉孩子我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也许,那一路我会哭泣,我会 绝望,但到那时,都成了光辉历程。 20年后的我,我会写一本书,我要告诉世界很多 父亲在作文的第一自然段后面写着:你真的做到了。这些事我和你妈还在继续,日子得过啊。你妈用 红椿树喂饭,让你个子长高点;你喝完的药渣你妈用脚踩,这不是迷信,就是心里昐着哪怕自己病,也不 让你病 父亲在第二自然段后面写着:一个农村娃能够进城很不容易,给小娃讲故事时也要讲-下我和你妈, 就像电视上说的,我们是你的坚强后盾。第三自然段后面写着:你说话得算话呀,那时老师就夸你作文好 你得继续写。父母看见儿女好,还想着更好,原来,很多人在奔赴理想的路上,不知不觉拋弃了父母,但 父母都是那么开心、那么得意… (选目《青年文摘》2011年第22期)
他打开了信,父亲在信上说,这点儿钱差不多就是他和母亲一辈子的积蓄了,当初没给,不是舍不得, 而是想让他知道白手起家的不易。现在给他,是想减轻他的负担,别忘了 20 年前的理想! 20 年前的什么理想?他有点记不起来了。不过,父亲提醒了他。 那是两张方格纸,他一眼认出来那是他高一时写的作文。语文老师刚从大学毕业,正是血气方刚的时 候。他隐约记得穿着白衬衣的老师慷慨激昂地说,这一堂作文课的题目是《给 20 年后的世界写一封信》, 告诉世界,你们是独特的! 这两张纸是从作文本上剪下来的,20 年过去了,一点也没有发黄。 作文是这样写的: 20 年后的我,我要告诉世界,我将远离以下事情:面朝黄土背朝天;砍柴挑水;赶着母猪去配种, 背着小猪沿街叫卖;孩子不长个子给红椿树喂饭,念叨什么你长高我长长;喝完中药把药渣倒在地上用脚 踩,说什么这样也可以治病…… 20 年后的我,我要告诉世界:我结婚啦,有孩子啦。贫穷的乡村已经远去,甚至看不见它的背影。 我要告诉孩子我没有玩具的童年,告诉孩子我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也许,那一路我会哭泣,我会 绝望,但到那时,都成了光辉历程。 20 年后的我,我会写一本书,我要告诉世界很多…… 父亲在作文的第一自然段后面写着:你真的做到了。这些事我和你妈还在继续,日子得过啊。你妈用 红椿树喂饭,让你个子长高点;你喝完的药渣你妈用脚踩,这不是迷信,就是心里盼着哪怕自己病,也不 让你病。 父亲在第二自然段后面写着:一个农村娃能够进城很不容易,给小娃讲故事时也要讲一下我和你妈, 就像电视上说的,我们是你的坚强后盾。第三自然段后面写着:你说话得算话呀,那时老师就夸你作文好, 你得继续写。父母看见儿女好,还想着更好,原来,很多人在奔赴理想的路上,不知不觉抛弃了父母,但 父母都是那么开心、那么得意…… (选目《青年文摘》2011 年第 22 期)
13.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4.结合语境谈谈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4分) 15.关于本文,有人建议用“一封写给世界的老信”做标题,有人建议用“父与子”做标题,你认为哪 个合适?清说出两点理由、(2分) 16.文中的作文里,多次出现“我要告诉世界”这句话,请结合语境分析其语言特点,并谈谈表现出了当 时“我”怎样的性格。(4分) 17.请结合全文,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含义的理解。(2分) 四、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1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鹕,子知之乎?大鹓鹕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绔 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鹕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惠子相梁》)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或谓惠子曰(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了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0.甲段文字中有一句话与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请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并谈谈乙段文 字表达了庄子什么思想感情、(2分) 21.乙段文字中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共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13.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14.结合语境谈谈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4 分) 15.关于本文,有人建议用“一封写给世界的老信”做标题,有人建议用“父与子”做标题,你认为哪一 个合适?清说出两点理由、(2 分) 16.文中的作文里,多次出现“我要告诉世界”这句话,请结合语境分析其语言特点,并谈谈表现出了当 时“我”怎样的性格。(4 分) 17.请结合全文,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含义的理解。(2 分) 四、古诗文阅读(l7 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 12 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大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 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惠子相梁》)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⑴ 苟.全性命于乱世( ) ⑵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⑶ 或.谓惠子曰( ) ⑷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了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0.甲段文字中有一句话与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请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并谈谈乙段文 字表达了庄子什么思想感情、(2 分) 21.乙段文字中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2 分) (二)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共 5 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干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遺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场面,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50 字左右。(3分) 23.词的下阕运用了一个典故,请找出来,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作文(50分) 24.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那年冬天,父亲想弄些柴火,找到了一棵枯树,就把它据了下来。到了春天,他惊奇地发现,树桩上 又萌发了一圈新绿的嫩芽。于是他说:“我真的以为这树已经死了。冬天里树叶掉光,而且光秃秃的树枝 也不断地往下落,好像是一点活劲都没有了。现在我才知道,它确实活着『他看着我说“孩子,不要忘 了这个教训。决不要在冬天里砍树,决不要在闷闷不乐时得出消极的结论,更不要在凊绪很坏时做出重大 的决定.耐心地等待着吧,冬天过去,春天还会再来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郑州市2012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文参考答案 、(25分) C(“锲而不舍qi”应为“锲而不舍qie”:2分) 2.B(A“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C“前扑后继”应为“前仆后继”;D“重蹈覆辄”应为“重 蹈覆辙”;2分) 3.D(2分) 4.在“捕捉有效信息”后加“的能力”。(2分) 5.(1)背灼炎天光(2)斜晖脉脉水悠悠3)风住尘香花已尽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留取丹心照汗青 (5)浊酒一杯家万里醉里挑灯看剑 (毎空1分,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 6.③①④②(顺序见错不得分:3分) 7.(1)大学生对自己汉字书写能力“十分满意”的比例很低;而对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不满意”的 比例最高。(答出一点给1分;共2分)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场面,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50 字左右。(3 分) 23.词的下阕运用了一个典故,请找出来,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五、作文(50 分) 24.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1)题目: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O 字左右。 ②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那年冬天,父亲想弄些柴火,找到了一棵枯树,就把它据了下来。到了春天,他惊奇地发现,树桩上 又萌发了一圈新绿的嫩芽。于是他说:“我真的以为这树已经死了。冬天里树叶掉光,而且光秃秃的树枝 也不断地往下落,好像是一点活劲都没有了。现在我才知道,它确实活着!”他看着我说“孩子,不要忘 了这个教训。决不要在冬天里砍树,决不要在闷闷不乐时得出消极的结论,更不要在情绪很坏时做出重大 的决定.耐心地等待着吧,冬天过去,春天还会再来!” 要求:① 根据材料寓意作文,题目自拟。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郑州市 2012 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25 分) 1. C (“锲.而不舍 qì”应为“锲.而不舍 qiè” ; 2 分) 2. B (A“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 C“前扑后继”应为“前仆后继”; D“重蹈覆辄”应为“重 蹈覆辙”;2 分) 3. D(2 分) 4.在“捕捉有效信息”后加“的能力”。(2 分) 5.(1)背灼炎天光 (2)斜晖脉脉水悠悠 (3)风住尘香花已尽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留取丹心照汗青 (5)浊酒一杯家万里 醉里挑灯看剑 (每空 1 分,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 8 分) 6.③①④②(顺序见错不得分;3 分) 7.(1)大学生对自己汉字书写能力“十分满意”的比例很低;而对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不满意”的 比例最高。(答出一点给 1 分;共 2 分)
(2)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 在过去的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切实抓好书法教育。(答出一点给1分;共2分) (3)两种观点均可,可从传统艺术或实用的角度来谈,也可从其他角度来谈,有道理即可。(2分) 二、(13分) 8.比喻:指在封建秩序观念下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2分) 9.昔日聪明活泼的小英雄,已经变得麻木迟钝,充满了等级观念,不再是“我”心目中的小英雄了; 对旧中国农村黑暗的现实感到失望,对故乡美好的未来感到渺茫。(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 共3分) 10.因为闰土寄希望于眼前的神佛保佑,他的愿望只是想让自己眼前的生活过得好一点,所以“切近” 我”的希望是让后一代过“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那就比较艰巨而曲折了,所以“茫远”。(意 思对即可,2分 11.环境描写(答“想象”或“联想”也可),(1分)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表现出“我”对未来美好 生活的向往。(2分) 12.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1分)告诉我们: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1分)有 了希望并不断地实践、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1分) (15分) 13.为了还房贷,疲惫的他生活在压力和茫然中。(1分)父亲及时汇给他一笔近5万元的钱,让他吃了一惊 (1分)面对父亲随信寄来的他高中时的作文和父亲的评语,他想起了自己过去的理想,不禁感慨万端。(1分) 14.①深爱儿子:为减轻儿子的负担拿出一辈子的积蓄;珍藏儿子的作文 ②善解人意:怕给儿子增加负担:儿子城里的家至今没去过:不让儿子回家过年 ③懂得如何教育儿子:五万块钱当初没给儿子,不是舍不得.而是想让儿子知道白手起家的不易:督 促儿子实现理想。(人物特点1分,相应的一个例子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的人物特点有道理也 可;共4分) 15.用“一封写给世界的老信”做题目合适。文章借“一封写给世界的老信”串联起20年的变化,非 常巧妙;同时“老信”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用“父与子”做题目合适。能更直观地表现出父爱、亲情;能更好地将父与子两代人对待理想、对 待生活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来写。(选择任一个题目均可,答出一点1分;共2分) 16.语言特点: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子直白、简朴:宣言式的告白。 性格:表现出“我”的血气方刚、慷慨激昂;表现出“我”的率直、真诚:表现出“我”拥有理想时 所具有的无畏气魄。(语言特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性格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17.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不断进步,总以孩子为荣,以孩子的进步为快乐,且不求回报:而孩子在为理 想奋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忘记了回报父母。(父母、孩子两个角度各占1分;共2分) 四、(17分)
(2)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 在过去的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切实抓好书法教育。(答出一点给 1 分;共 2 分) (3)两种观点均可,可从传统艺术或实用的角度来谈,也可从其他角度来谈,有道理即可。(2 分) 二、(13 分) 8.比喻;指在封建秩序观念下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2 分) 9.昔日聪明活泼的小英雄,已经变得麻木迟钝,充满了等级观念,不再是“我”心目中的小英雄了; 对旧中国农村黑暗的现实感到失望,对故乡美好的未来感到渺茫。(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 共 3 分) 10.因为闰土寄希望于眼前的神佛保佑,他的愿望只是想让自己眼前的生活过得好一点,所以“切近”; “我”的希望是让后一代过“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那就比较艰巨而曲折了,所以“茫远”。 (意 思对即可,2 分) 11.环境描写(答“想象”或“联想”也可),(1 分)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表现出“我”对未来美好 生活的向往。(2 分) 12.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1 分)告诉我们: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1 分)有 了希望并不断地实践、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1 分) 三、(15 分) 13.为了还房贷,疲惫的他生活在压力和茫然中。(1分)父亲及时汇给他一笔近5 万元的钱,让他吃了一惊。 (1分)面对父亲随信寄来的他高中时的作文和父亲的评语,他想起了自己过去的理想,不禁感慨万端。(1分) 14.①深爱儿子:为减轻儿子的负担拿出一辈子的积蓄;珍藏儿子的作文。 ②善解人意:怕给儿子增加负担;儿子城里的家至今没去过;不让儿子回家过年。 ③懂得如何教育儿子:五万块钱当初没给儿子,不是舍不得.而是想让儿子知道白手起家的不易;督 促儿子实现理想。(人物特点 1 分,相应的一个例子 1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的人物特点有道理也 可;共 4 分) 15.用“一封写给世界的老信”做题目合适。文章借“一封写给世界的老信”串联起 20 年的变化,非 常巧妙;同时“老信”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用“父与子”做题目合适。能更直观地表现出父爱、亲情; 能更好地将父与子两代人对待理想、对 待生活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来写。(选择任一个题目均可,答出一点 1 分;共 2 分) 16.语言特点: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子直白、简朴;宣言式的告白。 性格:表现出“我”的血气方刚、慷慨激昂;表现出“我”的率直、真诚;表现出“我”拥有理想时 所具有的无畏气魄 。(语言特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性格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 4 分) 17.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不断进步 ........,总以孩子为荣,以孩子的进步为快乐,且不求回报;而孩子..在为理 想奋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忘记了回报 .....父母。(父母、孩子两个角度各占 1 分;共 2 分) 四、(17 分)
(1)苟:苟且(2)尔:那,那时(3)或:有人(4)国:国都 (答对一个给1分;共4分) 19.(1)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如醴的泉水不喝。 (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共4分) 20.不求闻达于诸侯;(1分)淡薄功名利禄(1分) 21.庄子采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委婉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反击了惠子的无端猜忌;运用比喻,把自己 作鹓鸫,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比作腐鼠,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写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22.示例:苏轼左手牵着黄色的猎犬,右臂架着凶猛的苍鹰,头戴锦蒙帽,身穿貂鼠裘,率领众多随 从,纵马狂奔,像风一样,飞快地越过小山冈。(修辞1分,描写2分;共3分) 2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典故;作者以冯唐自比,盼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 用,戍边杀敌,报效国家。(2分) 五、(50分)
18.(1)苟:苟且 (2)尔:那,那时 (3)或:有人 (4)国:国都 (答对一个给 1 分;共 4 分) 19.(1)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如醴的泉水不喝。 (每句 2 分,大意对即可;共 4 分) 20.不求闻达于诸侯;(1 分)淡薄功名利禄(1 分) 21.庄子采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委婉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反击了惠子的无端猜忌;运用比喻,把自己 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比作腐鼠,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写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 分) 22.示例:苏轼左手牵着黄色的猎犬,右臂架着凶猛的苍鹰,头戴锦蒙帽,身穿貂鼠裘,率领众多随 从,纵马狂奔,像风一样,飞快地越过小山冈。(修辞 1 分,描写 2 分;共 3 分) 2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典故;作者以冯唐自比,盼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 用,戍边杀敌,报效国家。(2 分) 五、(50 分) 24.略
教改先锋网http://www.Jgxfw.CoM]一一免费提供课件教案试卷l 教改先锋网 所有精品资原免费下载! 来源于:教改先锋网 教改先
教改先锋网[http://Www.Jgxfw.CoM]--免费提供 课件| 教案| 试卷| 来源于:教改先锋网 教&改~先&锋*网 教!改~先&锋*网 教!改^先&锋*网 教^改~先^锋*网 http://www.jgxf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