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刘玲玲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 审核人:朱海燕 、积累与运用(3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7分) 古往今来,大凡学识渊博,思想深sui()的“成功名者”无不从书籍中获得知识营养和智慧 的灵光。读书是一种求索,也是一种享受。手握书卷,在或昏黄或明净的灯光里,让灵魂与思想在散 发着书香的字里行间如o()游,或与隽()永的小品文产生共鸣, 在对美文的欣赏中得到一片纯净与甘甜,那能不是一种享受与欣慰。 (1)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处。(3分) (2)请仿照画线的句子,根据文意,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分) (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校承办了市初中生“相约经典——我的读书故事”演讲比赛,为了 营造气氛,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标语。(2分)(不超过15字) 2.写出下列诗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1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8)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万分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晨星啊。 D.为贫困地区的所捐的衣物,已把仓库堆满了,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4.名著阅读。(4分) (1)读完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后,你觉得马克吐温为什么要塑造汤姆这样一个艺术形象 (2)试从人物性格的角度比较汤姆与贾里的异同。(2分) 5.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的句子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月20日,是世博园区启动正式开园前的第一场试运行,①有约20万左右的人参观世博园区。② 为保护世博期间整个社区安全有序和第一场世博试运行圆满成功,周家渡世博安保指挥部进行全面布 置。世博首场试运行当天,③在4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有42名志愿者“定点”服务,为来自世界各地 游客们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文明宣传 支援:交通道口、公交站点分别有138名和426名 志愿者“上岗”担负起维护交通秩序的重任;④周家渡社区的世博志愿者在为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 忘”的世博会而點點地在岗位上奉献着 第第第一 处,改为 处,改为 处,改为 6.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为此,某中学决定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 境。假如你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准备采访一位正在河边晨练的老人,向他了解对这一污染现象的看法,你 第1页共10页
第 1 页 共 10 页 新海实验中学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分值: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7 分) 古往今来,大凡学识渊博,思想深 suì( )的“成功名者”无不从书籍中获得知识营养和智慧 的灵光。读书是一种求索,也是一种享受。手握书卷,在或昏黄或明净的灯光里,让灵魂与思想在散 发着书香的字里行间áo( )游,或与隽.( )永的小品文产生共鸣, ,或 在对美文的欣赏中得到一片纯净与甘甜,那能不是一种享受与欣慰。 (1)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处。(3 分) (2)请仿照画线的句子,根据文意,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 分) (3)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我校承办了市初中生“相约经典——我的读书故事”演讲比赛,为了 营造气氛,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标语。(2 分) (不超过 15 字) 2.写出下列诗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10 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2)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 》) (4)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5)忽如一夜春风来,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 (7)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8)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 ....,悲痛万分。 B.巧夺天工 ....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 ....,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晨星啊。 D.为贫困地区的所捐的衣物,已把仓库堆满了,简直到了无以复加 ....的地步。 4.名著阅读。(4 分) (1)读完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后,你觉得马克.吐温为什么要塑造汤姆这样一个艺术形象 呢?(2 分) (2)试从人物性格的角度比较汤姆与贾里的异同。(2 分) 5.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的句子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 分) 4 月 20 日,是世博园区启动正式开园前的第一场试运行,①有约 20 万左右的人参观世博园区。② 为保护世博期间整个社区安全有序和第一场世博试运行圆满成功,周家渡世博安保指挥部进行全面布 署。世博首场试运行当天,③在 4 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有 42 名志愿者“定点”服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 游客们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文明宣传、应急支援;交通道口、公交站点分别有 138 名和 426 名 志愿者“上岗”担负起维护交通秩序的重任;④周家渡社区的世博志愿者在为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 忘”的世博会而黙黙地在岗位上奉献着。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6.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为此,某中学决定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 境。假如你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准备采访一位正在河边晨练的老人,向他了解对这一污染现象的看法,你 命题人:刘玲玲 审核人:朱海燕
会怎么说?(3分) 、理解与感悟(60分) (一)诗歌欣赏(4分) 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第二联描写荆门外景物,视野开阔,逼真如画,历来为人称道。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其画面。 (2分)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16分) 【甲】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归任。魏征谏曰:“秦王左 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日:“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 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乙】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毎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 威。尝言语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 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徴来,匿怀中。征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秦王∵李世民在称帝前封为秦王。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境内。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2)或逢上怒: (3)相寿流涕而去: (4)征奏事不已: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人言陛下欲幸南山/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B.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鹞竟死怀中 C.恐人人皆恃恩私/不得独私故人 D.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B.泉香而酒洌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 (2)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12.请结合短文具体内容,从唐太宗和魏征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其性格特点。(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2分) 精神手杖 ①明代重臣张居正,自幼聪明好学。十三岁赴武昌乡试,主考官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认为必能 录取,不料,来武汉巡游的湖广巡抚顾玉麟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主考官迷惑不解,顾解释说,张居 正该是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使其自满;如果让他落第,虽迟了三年,但能使他看到自己不足 反而更能使他发愤图强。张居正后来成为明代杰岀的政治家,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政治革新,那种不达目 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应该说与他少年落第的经历不无关系。 ②人生挫折难免,在我们的面前,总是弯道多而直路少,逆境多而顺境少。诚然,挫折总是要给我们 造成损失的,但是,挫折一旦发生,只要处理得好,就能够为我们深化认识提供机会,使人们变得更加成 熟,也给事物的发展带来转机。那种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的人,只能是意志薄弱者。而意志坚强的人,往 往受阻更拼搏。奧斯特洛夫斯基也说: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第2页共10页
第 2 页 共 10 页 会怎么说?(3 分) 二、理解与感悟(60 分) (一)诗歌欣赏(4 分) 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第二联描写荆门外景物,视野开阔,逼真如画,历来为人称道。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其画面。 (2 分) 答: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 9~13 题。(16 分) 【甲】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归任。魏征谏曰:“秦王左 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 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乙】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 威。尝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 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征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 秦王 :李世民在称帝前封为秦王。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境内。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2)或.逢上怒: (3)相寿流涕.而去: (4)征奏事不已.: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人言陛下欲幸.南山/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B.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鹞竟.死怀中 C.恐人人皆恃恩私./不得独私.故人 D.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B.泉香而.酒洌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1.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 (2)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12.请结合短文具体内容,从唐太宗和魏征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其性格特点。(2 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12 分) 精神手杖 ①明代重臣张居正,自幼聪明好学。十三岁赴武昌乡试,主考官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认为必能 录取,不料,来武汉巡游的湖广巡抚顾玉麟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主考官迷惑不解,顾解释说,张居 正该是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使其自满;如果让他落第,虽迟了三年,但能使他看到自己不足, 反而更能使他发愤图强。张居正后来成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政治革新,那种不达目 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应该说与他少年落第的经历不无关系。 ②人生挫折难免,在我们的面前,总是弯道多而直路少,逆境多而顺境少。诚然,挫折总是要给我们 造成损失的,但是,挫折一旦发生,只要处理得好,就能够为我们深化认识提供机会,使人们变得更加成 熟,也给事物的发展带来转机。那种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的人,只能是意志薄弱者。而意志坚强的人,往 往受阻更拼搏。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因此,我们说,有挫折的人生才能成就丰富 ③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 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言失败,决不向命运低头。他曾在自己的 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每一个障碍。”这根手杖是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毎一个挫 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铸就了辉煌的人生。 ④年轻的朋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道你不也应该拥有一根这样的精神手杖吗?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张居正的故事谈起呢?(3分 15.说出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4分) 16.请你再写出一个类似于巴尔扎克的事实论据,来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20题。(12分) 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①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 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 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 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干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 温升高10°C ②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 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 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 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种变形 原由,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由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 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③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増长,城市排λ大气的热量日益増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 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 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 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 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的速度计算每1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0.1°C~0.26℃; 一个世纪后即为1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3℃~7C,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④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 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 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 17.“热污染”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3分) 18.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9.选文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的速度计算,毎1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0.1°℃~0.26℃C;一个世纪后 即为1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3℃~7C,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0.根据文意,请给文章末尾补上一句总结性话。(2分) 第3页共10页
第 3 页 共 10 页 因此,我们说,有挫折的人生才能成就丰富。 ③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 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言失败,决不向命运低头。他曾在自己的 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每一个障碍。”这根手杖是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 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铸就了辉煌的人生。 ④年轻的朋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道你不也应该拥有一根这样的精神手杖吗?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4.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张居正的故事谈起呢?(3 分) 15.说出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6.请你再写出一个类似于巴尔扎克的事实论据,来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3 分) (四)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7~20 题。(12 分) 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①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 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 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 却用水达 4.5 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 1/3;废热水含热量约 2500 亿千卡,足够 2.5 亿立方米的水 温升高 10℃。 ②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 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 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 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 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 原由,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由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 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③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 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 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 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 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的速度计算,每 10 年全球温度会升高 0.1℃~0.26℃; 一个世纪后即为 1.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 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④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 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 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 。 17.“热污染”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3 分) 18.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 分) 19.选文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3 分) 专家们预测 .....,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的速度计算,每 10 年全球温度会升高 0.1℃~0.26℃;一个世纪后 即为 1.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 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20.根据文意,请给文章末尾补上一句总结性话。(2 分)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9~23题。(16分) 禿的梧桐 (1)“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2)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白3)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房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 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4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的路却有两条———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 凊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萧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5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 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6)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 荫恶 (8)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 (9)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⑩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 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η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A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 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那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它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 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薛荔,也大为喜悅,上面没有 遮蔽,可以让它们酣饮风霜了。B它们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者破家的榆树,在它们 头顶上瑟瑟地悲叹 ,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 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 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 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C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 青玉的树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的4)“这株捂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的说。 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21.文中的梧桐面临着哪些恶劣环境?但它还是“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作 者这样写有何目的?(3分) 2.从上文加横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3分) 选句序号【】 23.第(12)段还描写了一些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 24.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含义是什么?(3分) 25.从秃的梧桐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表达·交流(60分) 题目见答题纸 第4页共10页
第 4 页 共 10 页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9~23 题。(16 分)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房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 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 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萧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 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 荫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 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 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⑾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A 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 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那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它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 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薛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 遮蔽,可以让它们酣饮风霜了。B 它们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们 头顶上瑟瑟地悲叹。 ⑿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 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 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 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⒀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C 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 青玉的树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⒁“这株捂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⒂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的说。 ⒃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⒄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⒅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21.文中的梧桐面临着哪些恶劣环境?但它还是“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作 者这样写有何目的?(3 分) 22.从上文加横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 ....,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3 分) 选句序号【 】 23.第(12)段还描写了一些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 分) 24.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含义是什么?(3 分) 25.从秃的梧桐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3 分) 三、表达·交流(60 分) 题目见答题纸
新海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答题纸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1)(3分) (2)(2分) (3)(2分) 2.写出下列诗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10分) (3) (4) (6) 3.(3分) 4.(4分)(1)(2分) (2)(2分) (3分)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6.(3分) 、理解与感悟(60分) 7.(1)(2分) (2)(2分) 8.(4分) 9.(3分) 10.(3分) 第5页共10页
第 5 页 共 10 页 新海实验中学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答题纸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分值: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1)(3 分) (2)(2 分) (3)(2 分) 2.写出下列诗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10 分) (1) (2) (3) (4) (5) (6) (7) (8) 3.(3 分) 4.(4 分)(1)(2 分) (2)(2 分) 5.(3 分)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6.(3 分) 二、理解与感悟(60 分) 7.(1)(2 分) (2)(2 分) 8.(4 分) 9.(3 分) 10.(3 分)
11.(4分)(1) 12.(2分) 13.(2分) 14.(3分) 15.(4分) 16.(3分) 17.(3分) 18.(4分) 19.(3分) 20.(2分) 21.(3分) 22.(3分)选句序号【】 3.(4分) 24.(3分) 25.(3分) 第6页共10页
第 6 页 共 10 页 11.(4 分)(1) (2) 12.(2 分) 13.(2 分) 14.(3 分) 15.(4 分) 16.(3 分) 17.(3 分) 18.(4 分) 19.(3 分) 20.(2 分) 21.(3 分) 22.(3 分)选句序号【 】 23.(4 分) 24.(3 分) 25.(3 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走过。你见证了我的成长故事,你记录着我的喜怒哀乐,你提升了我的思想境 ……朋友,因为你的陪伴,我的人生才更丰富多彩。请以《 ,我成长的朋友》为题,写一篇记叙 文 要求:(1)在横线上补充合适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字数不少于7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 名、人名等:(4)避免宿构。 我成长的朋友 第7页共10页
第 7 页 共 10 页 三、表达·交流(60 分) 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走过。你见证了我的成长故事,你记录着我的喜怒哀乐,你提升了我的思想境 界……朋友,因为你的陪伴,我的人生才更丰富多彩。请以《______,我成长的朋友》为题,写一篇记叙 文。 要求:(1)在横线上补充合适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字数不少于 700 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 名、人名等;(4)避免宿构。 ,我成长的朋友
第8页共10页
第 8 页 共 10 页 300 800 1000
第二学期期中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1)邃遨juan 2)或让哲理的文字使心灵变得清亮、剔透(例句仅供参考) (3)讲述读书故事,抒发爱国豪情。(仅供参考) 2.略 3.C 4.(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 它是马克·吐温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创作意图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自己童年生活 的深刻怀念:②为了引起社会对“顽童”的关注,启发人们如何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仅供参考) 2)从两个人物的性格上看,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聪明又调皮、勇敢又善良的孩子, 他们也都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不同之处在于——汤姆:他想象力奇特,一心向往无 拘无束的生活,就像海盗那样去寻找新奇的世界;贾里:一直想成为被人尊敬的伟人,只希 望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他成名,处处碰壁后他也能够知错就改,让人感觉可亲、可爱。(仅 供参考) 5.第一句:“约”、“左右”任意删去一处。第二句:把“保护”改为“确保”或“保证”。第 三句:在“应急支援”后加上“等。 6.大爷你好,我是××中学的学生,现在不少居民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 我想问一下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称呼,内容、语句通顺各1分) 7.(1)连绵的山岭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消失,长江进入广阔的原野浩浩荡荡向东奔流。(2) 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8.(1)述说(2)有时(3)眼泪(4)停止 9.B 11.(1)濮州刺史庞相寿犯贪污罪被解除官职 (2)善于改变皇上的主意,往往冒犯皇上苦苦规劝 12.唐太宗围绕着不徇私情、善于纳谏、贤明等回答;魏征围绕为人耿直、敢于进谏等回答。 (结合内容1分,人物性格1分) 【文言文翻译参考】 濮州刺史庞相寿犯贪污罪被解除官职,自己陈述说曾经在秦王府工作过。皇上李世民怜 悯他,想听从他的申说恢复他原来的职务。魏征规劝说:“在您做秦王时身边的人,朝廷内 外十分多,恐怕人人都依仗恩宠偏爱,这足以让好人害怕。”皇上欣然采纳了他的意见,对 庞相寿说:“我过去为秦王,只是一个王府的主人:现在处于皇上的高位,是天下的主人 不能独自偏袒老朋友,大臣所执行的法令是这样,我怎么敢违反呢!”于是赐给他丝织品打 发他走。庞相寿流着眼泪走了 13.人需要用顽强精神、大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来战胜困难。(战胜困难1分;顽强精神等 分。如果学生答成“决不轻言失败”等则得1分) 14.引出论题(1分);新颖有趣,吸引读者(1分);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观点。(1分) 15.困难和挫折会激发人们创造更大的价值。(2分);引用名人名言(1分),使论证具有代表 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 第9页共10页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二学期期中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1)邃 遨 juàn (2)或让哲理的文字使心灵变得清亮、剔透(例句仅供参考) (3)讲述读书故事,抒发爱国豪情。(仅供参考) 2.略 3.C 4.(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 它是马克·吐温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创作意图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自己童年生活 的深刻怀念;②为了引起社会对“顽童”的关注,启发人们如何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仅供参考) (2)从两个人物的性格上看,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聪明又调皮、勇敢又善良的孩子, 他们也都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不同之处在于——汤姆:他想象力奇特,一心向往无 拘无束的生活,就像海盗那样去寻找新奇的世界;贾里:一直想成为被人尊敬的伟人,只希 望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他成名,处处碰壁后他也能够知错就改,让人感觉可亲、可爱。(仅 供参考) 5.第一句:“约”、“左右”任意删去一处。第二句:把“保护”改为“确保”或“保证”。第 三句:在“应急支援”后加上“等。 6.大爷你好,我是××中学的学生,现在不少居民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 我想问一下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称呼,内容、语句通顺各 1 分) 7. (1)连绵的山岭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消失,长江进入广阔的原野浩浩荡荡向东奔流。(2) 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8.(1)述说 (2)有时 (3)眼泪 (4)停止 9. B 10.C 11.(1)濮州刺史庞相寿犯贪污罪被解除官职。 (2)善于改变皇上的主意,往往冒犯皇上苦苦规劝。 12.唐太宗围绕着不徇私情、善于纳谏、贤明等回答;魏征围绕为人耿直、敢于进谏等回答。 (结合内容 1 分,人物性格 1 分) 【文言文翻译参考】 濮州刺史庞相寿犯贪污罪被解除官职,自己陈述说曾经在秦王府工作过。皇上李世民怜 悯他,想听从他的申说恢复他原来的职务。魏征规劝说:“在您做秦王时身边的人,朝廷内 外十分多,恐怕人人都依仗恩宠偏爱,这足以让好人害怕。”皇上欣然采纳了他的意见,对 庞相寿说:“我过去为秦王,只是一个王府的主人;现在处于皇上的高位,是天下的主人, 不能独自偏袒老朋友,大臣所执行的法令是这样,我怎么敢违反呢!”于是赐给他丝织品打 发他走。庞相寿流着眼泪走了。 13.人需要用顽强精神、大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来战胜困难。(战胜困难 1 分;顽强精神等 1 分。如果学生答成“决不轻言失败”等则得 1 分) 14.引出论题(1 分);新颖有趣,吸引读者(1 分);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观点。(1 分) 15.困难和挫折会激发人们创造更大的价值。(2 分);引用名人名言(1 分),使论证具有代表 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 分)
16.史学家司马迁,惨遭凌辱,忍辱负重,写下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 《史记》,名传千古。(要求事实交代清楚、典型且有说服力、语句通顺,每点1分) 17.(1)热污染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 衡;(2)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 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3)污染空气,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4)还会 使全球气候变暖,(任意答出三点,一点一分。) 18.举例子、列数字(2分)具体、准确说明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能使 水温升高。(2分) 19.“专家们预测”,说明以下的数字只是专家的一种猜测,并不是实际情况,但是又是有科 学依据的。 20.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21.“风和雷雨的劈折”、“蚂蚁的啃蚀”后,在春天到来时,树上仍透出许多绿叶,但是 这新的生命又遭到风的侵袭,遭到了蚂蚁的伤害。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作者赋予梧桐以 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2.AB两句都可围绕着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赏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榆树在秋风 中哆嗦,不堪忍受的凄凉之态。和下文秃梧桐的坚强、淡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青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秃梧桐的颜色,“亭亭”、“兀 立”写出了秃梧桐在秋风中坚强、淡定的姿态。(仅供参考) 23.运用类比。挣扎在荒草里的大理菊、早枯萎了蔓的牵牛花,还有连理花、凤仙花都在冷 冷凉露中顽强地活着,开出花朵来,显示出生的力量,作者歌颂它们,其实也在歌颂梧棡, 使得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意义 24.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即使这株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 是生生不息的! 25.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秃梧桐一样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 26.作文略 第10页共10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 16.史学家司马迁,惨遭凌辱,忍辱负重,写下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 《史记》,名传千古。(要求事实交代清楚、典型且有说服力、语句通顺,每点 1 分) 17.(1)热污染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 衡;(2)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 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3)污染空气,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4)还会 使全球气候变暖,(任意答出三点,一点一分。) 18.举例子、列数字(2 分)具体、准确说明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能使 水温升高。(2 分) 19. “专家们预测”,说明以下的数字只是专家的一种猜测,并不是实际情况,但是又是有科 学依据的。 20. 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21. “风和雷雨的劈折”、“蚂蚁的啃蚀”后,在春天到来时,树上仍透出许多绿叶,但是 这新的生命又遭到风的侵袭,遭到了蚂蚁的伤害。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作者赋予梧桐以 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2.A B 两句都可围绕着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赏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榆树在秋风 中哆嗦,不堪忍受的凄凉之态。和下文秃梧桐的坚强、淡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 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青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秃梧桐的颜色,“亭亭”、“兀 立”写出了秃梧桐在秋风中坚强、淡定的姿态。(仅供参考) 23.运用类比。挣扎在荒草里的大理菊、早枯萎了蔓的牵牛花,还有连理花、凤仙花都在冷 冷凉露中顽强地活着,开出花朵来,显示出生的力量,作者歌颂它们,其实也在歌颂梧桐, 使得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意义。 24.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即使这株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 是生生不息的! 25.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秃梧桐一样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 26.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