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日B除C卷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课程代码:ENvI000.01 开课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他 姓名;王之艺学号:17300110062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系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考试纪律, 不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处理。 学生(签名):王之艺 8年6月26日 题号1 4 5 6 8总分 得分 (以下为试卷正文或课程论文题目) 任选以下一个选题(或其他课程相关选题),写一篇论文,字数2000以上,具体论文题 目学生拟定。 选题1:中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特征与发展比较 选题2: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选题3: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一以XX为例 选题4:绿地规划与海绵城市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B 卷 C 卷 课程名称: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课程代码: ENVI110002.01 开课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他 姓名: 王之艺 学号: 17300110062 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系 声明:我已知悉学校对于考试纪律的严肃规定,将秉持诚实守信宗旨,严守考试纪律, 不作弊,不剽窃;若有违反学校考试纪律的行为,自愿接受学校严肃处理。 学生(签名):王之艺 2018 年 6 月 26 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总分 得分 (以下为试卷正文或课程论文题目) 任选以下一个选题(或其他课程相关选题),写一篇论文,字数 2000 以上,具体论文题 目学生拟定。 选题 1:中外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特征与发展比较; 选题 2: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选题 3: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 XX 为例; 选题 4:绿地规划与海绵城市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後只大冬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课程代码:ENI1100001 姓名:王之艺学号:17300110062 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1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课程代码: ENVI110002.01 姓 名: 王之艺 学 号: 17300110062 学 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之间的发展脉络,体会中日园林的血脉 联系,探索中日园林构成要素、叠山理水手法的不同,并对双方的差异有所反思,作为现 当代造园的思想借鉴 关键词:中日园林;发展;比较;中国现代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都是东亚造园艺术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灵秀端庄,带 着“越名教而任自由”的精神气质;日本古典园林清雅玄幽,蕴含坐而悟道的佛家禅意 两者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着动与静、文与武、人本与神本等诸多思想差异,叠石理水的方 法也各有不同。欲究其渊源,便要从中日园林发展的历史脉络考知。 从“体象天地”到“模山范水” 从上古到秦汉 “中日园林的文化基因,都源于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和由此产生的神话”!,而两者都不 约而同指向了壮阔的山川与海洋 日本原始居民想象他们的祖先来自“高天原”,从天上降落到山顶。他们想象高大的岩 台是祖先的落脚处,并加以供奉。除此之外,日本还生活着许多大陆的“渡来民族”。他们 掘池筑岛,以池为神池,象征大海,以岛为彼岸之国,作为祭祀场所。 中国先民以天地山川、鸟兽虫鱼为崇拜对象,创造了灿烂的神话体系一一在神话中, 神灵在神山和大海环抱处安居。人们设立祭祀之所,模仿神灵所在,并使巫觋受命于天, 祈求福祉。其中,“台”是先民以山为模板建造的祭祀场所,“是天神居住的地方,统治者 只有建台而登之,才可以亲承其意旨 夏王朝的统治者一方面修建高大巍峨的“台”、“丘”用于祭祀,体现君权的至高无上, 另一方面利用自然景观,围成君王辽阔的游猎场,称为“圃”。这些先秦的园圃是园林的滥 觞,奠定了园林山水合一的基本格局,却依旧局限在利用原山原水,采用缩景的手法满足 曹林娣,许生活之中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3页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8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2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之间的发展脉络,体会中日园林的血脉 联系,探索中日园林构成要素、叠山理水手法的不同,并对双方的差异有所反思,作为现 当代造园的思想借鉴。 关键词:中日园林;发展;比较;中国现代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都是东亚造园艺术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灵秀端庄,带 着“越名教而任自由”的精神气质;日本古典园林清雅玄幽,蕴含坐而悟道的佛家禅意。 两者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着动与静、文与武、人本与神本等诸多思想差异,叠石理水的方 法也各有不同。欲究其渊源,便要从中日园林发展的历史脉络考知。 一.从“体象天地”到“模山范水” ——从上古到秦汉 “中日园林的文化基因,都源于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和由此产生的神话”1,而两者都不 约而同指向了壮阔的山川与海洋。 日本原始居民想象他们的祖先来自“高天原”,从天上降落到山顶。他们想象高大的岩 台是祖先的落脚处,并加以供奉。除此之外,日本还生活着许多大陆的“渡来民族”。他们 掘池筑岛,以池为神池,象征大海,以岛为彼岸之国,作为祭祀场所。 中国先民以天地山川、鸟兽虫鱼为崇拜对象,创造了灿烂的神话体系——在神话中, 神灵在神山和大海环抱处安居。人们设立祭祀之所,模仿神灵所在,并使巫觋受命于天, 祈求福祉。其中,“台”是先民以山为模板建造的祭祀场所,“是天神居住的地方,统治者 只有建台而登之,才可以亲承其意旨”2 夏王朝的统治者一方面修建高大巍峨的“台”、“丘”用于祭祀,体现君权的至高无上, 另一方面利用自然景观,围成君王辽阔的游猎场,称为“圃”。这些先秦的园圃是园林的滥 觞,奠定了园林山水合一的基本格局,却依旧局限在利用原山原水,采用缩景的手法满足 1 曹林娣, 许生活之中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第 3 页。 2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 8 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对自然河山的占有欲。 到了两周时期,游宴享乐之风超越巫祝与与狩猎活动,宫苑园林园林更赋于人情味,3 从娱神走向了娱人。而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们以星占学与阴阳五行思想为基础,以天界为秩 序的模板,将自然山水摹写到现实生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造园”。 上古神话中的蓬莱仙境被搬上了历史舞台。帝王在求仙的同时,将“仙境”建进宫苑。 其中,就首次运用了“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到了西汉,人们索性直接突破了神山仙海 的模式,“模山范水”,开魏晋自然山水园之先河。至此为止,中国还奠定了传统木架构建 筑的根基一一神的“台”转为人的“楼阁”,“井干式”、“梁架式”“悬山式”、“歇山式” 等经典形式基本形成。 苑图【元】李容瑾 相比与中国,虽然日本先民有着相似的自然信仰,但是日本园林文化的开端较晚,且 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文化的传入,体现出了较强的滞后性。直到公元四世纪,日本才建立 了以大和朝廷为中心的统一奴隶制国家,形成了较完整的神道教系统,进入真正的文明时 3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7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3 对自然河山的占有欲。 到了两周时期,游宴享乐之风超越巫祝与与狩猎活动,宫苑园林园林更赋于人情味,3 从娱神走向了娱人。而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们以星占学与阴阳五行思想为基础,以天界为秩 序的模板,将自然山水摹写到现实生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造园”。 上古神话中的蓬莱仙境被搬上了历史舞台。帝王在求仙的同时,将“仙境”建进宫苑。 其中,就首次运用了“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到了西汉,人们索性直接突破了神山仙海 的模式,“模山范水”,开魏晋自然山水园之先河。至此为止,中国还奠定了传统木架构建 筑的根基——神的“台”转为人的“楼阁”,“井干式”、“梁架式”、“悬山式”、“歇山式” 等经典形式基本形成。 汉苑图 【元】李容瑾 相比与中国,虽然日本先民有着相似的自然信仰,但是日本园林文化的开端较晚,且 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文化的传入,体现出了较强的滞后性。直到公元四世纪,日本才建立 了以大和朝廷为中心的统一奴隶制国家,形成了较完整的神道教系统,进入真正的文明时 3 曹林娣, 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第 7 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士人园、寝殿造系与净土系园林 两晋南北朝到隋唐、飞鸟与奈良时代 继汉代末期的“党锢”之后,中华民族又陷入两晋南北朝战乱与分裂的局面。士人为 避祸隐居,寄情山水,清谈黄老之学,“士人园”逐渐兴起。 方面,相比秦汉的吞山吐海的宫苑园林,士人园重视“纡余委屈”的空间美学 不仅是由于地域面积的不足,还蕴含着士大夫削除平铺直叙,以优美辗转的道路增加游玩 趣味的独特创意。同时,士大夫也更重视远近、高低、巨细等空间排布一—《世说新语》 中记载,康僧渊“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立于轩庭,清流激于堂轩”,体现出了文 人对景物位置的重视。此举去除了一览无余的视觉效果,避免了审美疲劳,并实现了景物 的美学配置,与诗画相结合发展。 金谷园图【宋】王诜 另一方面,士人园寄托着士人隐逸的情怀、洒脱的态度,增添了更多的自然色彩与写 意色彩。陶渊明所作的《归园田居》,某种程度上描绘了士人对隐居生活的美好想象。与富 豪石崇建造的金谷园不同,这类园林规模更小,宅第朴素,颇有清贫避世之人的风度。就 如庾信在《小园赋》中所描绘的,“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 身之地”°,聊以避风霜、以文会友。 士人园发展到隋唐,诗画艺术与园林艺术相交汇,艺术风格也逐渐多姿。张璪在《绘 4同上书,第9页 5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89页 6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8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4 代。 4 二.士人园、寝殿造系与净土系园林 ——两晋南北朝到隋唐、飞鸟与奈良时代 继汉代末期的“党锢”之后,中华民族又陷入两晋南北朝战乱与分裂的局面。士人为 避祸隐居,寄情山水,清谈黄老之学,“士人园”逐渐兴起。 一方面,相比秦汉的吞山吐海的宫苑园林,士人园重视“纡余委屈”的空间美学—— 不仅是由于地域面积的不足,还蕴含着士大夫削除平铺直叙,以优美辗转的道路增加游玩 趣味的独特创意。同时,士大夫也更重视远近、高低、巨细等空间排布——《世说新语》 中记载,康僧渊“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立于轩庭,清流激于堂轩”,体现出了文 人对景物位置的重视。5此举去除了一览无余的视觉效果,避免了审美疲劳,并实现了景物 的美学配置,与诗画相结合发展。 金谷园图 【宋】王诜 另一方面,士人园寄托着士人隐逸的情怀、洒脱的态度,增添了更多的自然色彩与写 意色彩。陶渊明所作的《归园田居》,某种程度上描绘了士人对隐居生活的美好想象。与富 豪石崇建造的金谷园不同,这类园林规模更小,宅第朴素,颇有清贫避世之人的风度。就 如庾信在《小园赋》中所描绘的,“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 身之地”6,聊以避风霜、以文会友。 士人园发展到隋唐,诗画艺术与园林艺术相交汇,艺术风格也逐渐多姿。张璪在《绘 4 同上书,第 9 页。 5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 89 页。 6 曹林娣, 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第 18 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境》中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是为士人园提供了艺术原则。“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的士大夫园林博兴,园林艺术从自然山水园走向了写意山水园。 写意山水园具有更成熟的叠山理水手法。隋代岑德润曾咏园山曰:“当阶耸危石,殊状 实难名。带山疑似兽,侵波或类鲸。云峰临栋起,莲影入檐生。”此诗生动地不仅体现了 写意士人园对奇形怪状山石的欣赏,还展现出士人对不同景物之间精细组合的关注一一石 与山,石与水,石与房屋,大大增加了造景的难度与艺术感。除此之外,士人们还开始关 注水体形态的优劣。在充分利用自然水体的同时,人工水体的建造也更为精细化。 写意山水园与诗画的结合在王维达到了巅峰。王维所建辋川别业,为天然山地园。居 所山环水抱,竹木杂植,构成了清新俊秀、超逸自然的山水画卷 辋川图【唐】王维传为唐人摹本 隋唐时期,日本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飞鸟时期,推古女帝以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了 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学习佛经、派遣使者赴隋,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奈良时期,日本更 是大量吸收了盛唐文化,先后派遣“遣唐使”十九次之多,全面模仿唐代的文物、典章、 律令制度,在建筑园林方面也是如此。唐代“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繁荣。其中,道教 神仙思想与佛教净土思想的传入,推动了日本园林的滥觞。“极乐净土”与“心形池”的出 现、曲水宴的风行,都预示着日本园林艺术的萌芽 士人园、寝殿造系与净土系园林 一宋元与平安时代 中唐之后,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经历唐朝的极盛而衰,都开始向“壶中天地”退隐。 7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89页 8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30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5 境》中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是为士人园提供了艺术原则。“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的士大夫园林博兴,园林艺术从自然山水园走向了写意山水园。 写意山水园具有更成熟的叠山理水手法。隋代岑德润曾咏园山曰:“当阶耸危石,殊状 实难名。带山疑似兽,侵波或类鲸。云峰临栋起,莲影入檐生。”7此诗生动地不仅体现了 写意士人园对奇形怪状山石的欣赏,还展现出士人对不同景物之间精细组合的关注——石 与山,石与水,石与房屋,大大增加了造景的难度与艺术感。除此之外,士人们还开始关 注水体形态的优劣。在充分利用自然水体的同时,人工水体的建造也更为精细化。 写意山水园与诗画的结合在王维达到了巅峰。王维所建辋川别业,为天然山地园。居 所山环水抱,竹木杂植,构成了清新俊秀、超逸自然的山水画卷。 辋川图 【唐】王维 传为唐人摹本 隋唐时期,日本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飞鸟时期,推古女帝以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了 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学习佛经、派遣使者赴隋,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奈良时期,日本更 是大量吸收了盛唐文化,先后派遣“遣唐使”十九次之多,全面模仿唐代的文物、典章、 律令制度,在建筑园林方面也是如此。8唐代“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繁荣。其中,道教 神仙思想与佛教净土思想的传入,推动了日本园林的滥觞。“极乐净土”与“心形池”的出 现、曲水宴的风行,都预示着日本园林艺术的萌芽。 三.士人园、寝殿造系与净土系园林 ——宋元与平安时代 中唐之后,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经历唐朝的极盛而衰,都开始向“壶中天地”退隐。 7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 89 页。 8 曹林娣, 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第 30 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有诗言,“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隐在留司官”的“中隐”理论更为兴盛,城市山林 不断涌现。私人园林的面积极度缩水,对秀美大气的崇尚转向对精巧细小的欣赏。“壶中天 地”的审美理论,也成为了此后造园一贯秉持的原则:于精微处见高妙。 到了宋代,文人在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的理学的影响下,认为“惟其与万物同流, 便能与天地同流”°,以沧浪亭为代表的主题园出现,写意色彩更为浓重。这也影响了宋朝 统治者皇家园林的建设。艮岳由宋徽宗亲自设计,具备了参诸造化,以抒本心的写意山水 园特点(如种药草以求长生,辟农舍以示心系天下) 千里江山图(局部)【宋】王希孟 在平安时期,日本园林消化大陆文化开始成熟,并逐步形成了寝殿造式园林与净土式 园林。寝殿造式园林以寝殿为主体建筑而得名。据《家屋杂考》,典型的寝殿式园林以南向 正屋为寝殿,以左右对称为基准建造东西对屋,以回廊相连。再由东西对屋向南延以长廊, 于长廊尽头建钓殿、泉殿。寝殿之前部为广庭,亦称“南庭”,地面铺砂,前方有池,池中 有岛,池南筑假山,池北架以平桥与中岛联系。10 9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40页。 10同上书,第44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6 有诗言,“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隐在留司官”的“中隐”理论更为兴盛,城市山林 不断涌现。私人园林的面积极度缩水,对秀美大气的崇尚转向对精巧细小的欣赏。“壶中天 地”的审美理论,也成为了此后造园一贯秉持的原则:于精微处见高妙。 到了宋代,文人在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的理学的影响下,认为“惟其与万物同流, 便能与天地同流”9,以沧浪亭为代表的主题园出现,写意色彩更为浓重。这也影响了宋朝 统治者皇家园林的建设。艮岳由宋徽宗亲自设计,具备了参诸造化,以抒本心的写意山水 园特点(如种药草以求长生,辟农舍以示心系天下)。 千里江山图(局部) 【宋】王希孟 在平安时期,日本园林消化大陆文化开始成熟,并逐步形成了寝殿造式园林与净土式 园林。寝殿造式园林以寝殿为主体建筑而得名。据《家屋杂考》,典型的寝殿式园林以南向 正屋为寝殿,以左右对称为基准建造东西对屋,以回廊相连。再由东西对屋向南延以长廊, 于长廊尽头建钓殿、泉殿。寝殿之前部为广庭,亦称“南庭”,地面铺砂,前方有池,池中 有岛,池南筑假山,池北架以平桥与中岛联系。10 9 曹林娣, 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第 40 页。 10 同上书,第 44 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寝殿造式园林示意图 除此之外,日本寺庙还开始建设以自然风景为主体,大门、桥、中岛、金堂与三尊石 共一线的净土庭院(净土,佛教中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典型的净土式庭院以金堂为中心, 堂内掘池植莲称八功德水,池内筑岛架桥,以绿树绕池,四处配置亭台楼阁。园内可谓莲 宫桂宇,焕彩流金,松桧阴郁,景色华丽。1 净土式园林示意图(平等院风凰堂) 寝殿造式园林与净土式园林都是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经大和民族一定的本土化后诞生 的,但大体还并未摆脱中式建筑的影响。真正的和式庭院的出现,位于镰仓时代 四.水墨山水、池泉园与枯山水园 —元明、镰仓与室町时代 中国山水画在唐代已十分繁荣,主要分为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两大流派。其中,水墨 山水以王维为开山鼻祖。他始创“破墨”,变钩折之法,以水石题材为主,强调黑白的妙用 水墨山水发展到宋元,已十分成熟 许金生:《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12页 7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7 寝殿造式园林示意图 除此之外,日本寺庙还开始建设以自然风景为主体,大门、桥、中岛、金堂与三尊石 共一线的净土庭院(净土,佛教中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典型的净土式庭院以金堂为中心, 堂内掘池植莲称八功德水,池内筑岛架桥,以绿树绕池,四处配置亭台楼阁。园内可谓莲 宫桂宇,焕彩流金,松桧阴郁,景色华丽。11 净土式园林示意图(平等院凤凰堂) 寝殿造式园林与净土式园林都是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经大和民族一定的本土化后诞生 的,但大体还并未摆脱中式建筑的影响。真正的和式庭院的出现,位于镰仓时代。 四.水墨山水、池泉园与枯山水园 ——元明、镰仓与室町时代 中国山水画在唐代已十分繁荣,主要分为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两大流派。其中,水墨 山水以王维为开山鼻祖。他始创“破墨”,变钩折之法,以水石题材为主,强调黑白的妙用。 水墨山水发展到宋元,已十分成熟。 11 许金生:《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 212 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江山万里图【宋】赵黻 中国水墨画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主要分为两支:一支沿着镰仓时代的佛寺方丈庭发展 结合水墨素色意味,在室町时代形成禅宗枯山水;另一支模拟中国山水画卷,形成了写意 性很强的泉池式园林 池泉园类似中国的山水园,以水为中心与主体。此类园林以淡雅的色调,象征手法的 运用,富有诗情画意;杂植紫藤、樱花等传统植物,与蜿蜒的水路相结合,纤细精巧。早 期的池泉园园路较少,整体采取舟游式。舟游式园林水体面积较大,所有的景观面向中心 环池而立,围绕水体景随路转。该时期则发展出了回游式园林,与舟游式园林相对。两者 的结合,实现了陆路与水路游玩的交织,大大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水墨画以水石为主体的特征,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赏石的兴趣。 南宋时期,由于临近太湖,太湖石的大量使用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美石与叠山的兴趣 与机会,这可以从北宋时期李格非所著的《洛阳名园记》中对叠石的零记载到南宋时期周 密所著的《吴兴园林记》中已有五分之一的园林有与美石有关的记载中看出 组石技巧不仅影响了中式园林的建设,还逐渐为日本僧侣所掌握。随着中国僧人兰溪 道隆在日本开辟道场,传播中国文化,日本园林开始出现由庭石组成的組成的中国式石组: 雄浑高大、凝重险峻 自室町时期以来,日式组石技巧进一步发展,并以植物环绕;水墨山水画深沉素净的 风格与日本悟禅文化相契合,形成了被誉为“无挂轴山水画”的枯山水石庭一一日本最具 特色的园林艺术之 天龍寺(惮 图19鹿苑寺石组 图20天龙寺石组 枯山水园一反“无池无水不成园”的传统,以大片白砂铺满庭院,再在白砂上散点式 12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54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8 江山万里图 【宋】赵黻 中国水墨画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主要分为两支:一支沿着镰仓时代的佛寺方丈庭发展, 结合水墨素色意味,在室町时代形成禅宗枯山水;另一支模拟中国山水画卷,形成了写意 性很强的泉池式园林。12 池泉园类似中国的山水园,以水为中心与主体。此类园林以淡雅的色调,象征手法的 运用,富有诗情画意;杂植紫藤、樱花等传统植物,与蜿蜒的水路相结合,纤细精巧。早 期的池泉园园路较少,整体采取舟游式。舟游式园林水体面积较大,所有的景观面向中心 环池而立,围绕水体景随路转。该时期则发展出了回游式园林,与舟游式园林相对。两者 的结合,实现了陆路与水路游玩的交织,大大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水墨画以水石为主体的特征,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赏石的兴趣。 南宋时期,由于临近太湖,太湖石的大量使用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美石与叠山的兴趣 与机会,这可以从北宋时期李格非所著的《洛阳名园记》中对叠石的零记载到南宋时期周 密所著的《吴兴园林记》中已有五分之一的园林有与美石有关的记载中看出。 组石技巧不仅影响了中式园林的建设,还逐渐为日本僧侣所掌握。随着中国僧人兰溪 道隆在日本开辟道场,传播中国文化,日本园林开始出现由庭石组成的組成的中国式石组: 雄浑高大、凝重险峻。 自室町时期以来,日式组石技巧进一步发展,并以植物环绕;水墨山水画深沉素净的 风格与日本悟禅文化相契合,形成了被誉为“无挂轴山水画”的枯山水石庭——日本最具 特色的园林艺术之一。 枯山水园一反“无池无水不成园”的传统,以大片白砂铺满庭院,再在白砂上散点式 12 曹林娣, 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第 54 页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中文系王之艺 置放山石,营造了宁静空寂的氛围,与清新灵动的中国园林形成了鲜明对比,却与水墨画 的精神相吻合——大片的留白,用于营造海域、河流的效果,枯淡而又悠长。《林泉髙致》 中所说的,“远山无皱,远水无波,远人无目”描绘的便像是此番情景 相比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在枯山水园中,“水景”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枯山水园 的布景一般不能接近,只在必要时才令护园者打理。这样宁静圣洁,用白砂与石块铺成的 景观,似乎是从尘世中抽离出来的“道”,令人不禁想起要求人们坐想玄观的魏晋玄学。 除此之外,它更有一种禅宗“坐而悟道”的意味。人说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 式修行,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除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禅宗美学从而反对人工的 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纯粹自然的、单纯的材料,通过极为简洁、洗练的手法来菅造空间, 表现自然的无垠与秀美,反应内心的空灵与冥思。 五.江南园林与茶庭 明清、桃山与江户时代 明清时期,国家的繁荣昌盛使中国皇家园林达到了新的髙峰。同时,随着江南成为中 国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登峰造极。江南园林多为文人 所建,自然是儒家文化的天然缩影。江南园林充满诗情画意,以框景、夹景、对景等多种 手法,熔生活气息与自然理想于一炉,追求人与自然的互动与游玩之乐,亲切可感,平易 近人。同时,它也带有黄老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气质,讲究“万物与我为一”。相比 而言,禅宗的成分就在其中较少体现,而主要凸显了士大夫在入仕与出仕之间的平衡。这 也赋予了江南园林灵动的气质。在朝堂上,他们是饱腹诗书的学者:在生活中,他们依旧 是那“夹岸曲尘三月柳,疏窗金粉六朝人”。江南园林的建造,完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宅院 合一”的最后一次飞跃。 桃山时期,日本美术摆脱了佛教的束缚,走向了大众,代表日本文化的茶道、能乐 净琉璃、歌舞伎等也十分昌盛,走向成熟,在这个背景下,草庵风自然式园林茶室一一茶 庭出现。茶庭,即庭园大门到茶室建筑物之间的空地,由茶道仪式场所演变为自带特定庭 的小型庇护空间,所谓“露地唯尘世外之道,洗净心尘之地”。 茶庭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落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 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净,从而追求茶道的“和
中日园林发展比较 17 中文系 王之艺 9 置放山石,营造了宁静空寂的氛围,与清新灵动的中国园林形成了鲜明对比,却与水墨画 的精神相吻合——大片的留白,用于营造海域、河流的效果,枯淡而又悠长。《林泉高致》 中所说的,“远山无皱,远水无波,远人无目”描绘的便像是此番情景。 相比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在枯山水园中,“水景”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枯山水园 的布景一般不能接近,只在必要时才令护园者打理。这样宁静圣洁,用白砂与石块铺成的 景观,似乎是从尘世中抽离出来的“道”,令人不禁想起要求人们坐想玄观的魏晋玄学。 除此之外,它更有一种禅宗“坐而悟道”的意味。人说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 式修行,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除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禅宗美学从而反对人工的 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纯粹自然的、单纯的材料,通过极为简洁、洗练的手法来营造空间, 表现自然的无垠与秀美,反应内心的空灵与冥思。 五.江南园林与茶庭 ——明清、桃山与江户时代 明清时期,国家的繁荣昌盛使中国皇家园林达到了新的高峰。同时,随着江南成为中 国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登峰造极。江南园林多为文人 所建,自然是儒家文化的天然缩影。江南园林充满诗情画意,以框景、夹景、对景等多种 手法,熔生活气息与自然理想于一炉,追求人与自然的互动与游玩之乐,亲切可感,平易 近人。同时,它也带有黄老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气质,讲究“万物与我为一”。相比 而言,禅宗的成分就在其中较少体现,而主要凸显了士大夫在入仕与出仕之间的平衡。这 也赋予了江南园林灵动的气质。在朝堂上,他们是饱腹诗书的学者;在生活中,他们依旧 是那“夹岸曲尘三月柳,疏窗金粉六朝人”。江南园林的建造,完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宅院 合一”的最后一次飞跃。 桃山时期,日本美术摆脱了佛教的束缚,走向了大众,代表日本文化的茶道、能乐、 净琉璃、歌舞伎等也十分昌盛,走向成熟,在这个背景下,草庵风自然式园林茶室——茶 庭出现。茶庭,即庭园大门到茶室建筑物之间的空地,由茶道仪式场所演变为自带特定庭 园的小型庇护空间,所谓“露地唯尘世外之道,洗净心尘之地”。 茶庭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落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 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净,从而追求茶道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