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与接口技术 主讲:郭文川 E-mail:guowenc69@126.com
绪 论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主讲: 郭文川 E-mail:guowenc69@126.com
绪论 课程内容 绪论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基本知识 第二章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 第三章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五章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与定时计数器 第六章MCS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 第七章存储器与存储器扩展 第八章MCS51单片机接口技术 第九章单片机与数/模及模/数转换接口 第十章单片机应用设计举例
绪 论 课程内容 绪论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基本知识 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 第三章 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第四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五章 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与定时/计数器 第六章 MCS-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 第七章 存储器与存储器扩展 第八章 MCS-51单片机接口技术 第九章 单片机与数/模及模/数转换接口 第十章 单片机应用设计举例
绪论 要求: 1.不能无故缺课 2.作业和实验独立完成 考试 1.闭卷考试:占70 2.实验、设计:占30%
绪 论 要求: 1. 不能无故缺课 2. 作业和实验独立完成 考试: 1. 闭卷考试:占70% 2. 实验、设计:占30%
绪论 参考书: 1喻萍,郭文川主编: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6 2李广第:单片机基础,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多版) 3.李全利,迟荣强编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1 4.张迎新等.单片机初级教程—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2000.6
绪 论 参考书: 1.喻萍,郭文川主编: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6 2.李广第:单片机基础,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多版) 3. 李全利,迟荣强编著.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4.1 4. 张迎新等. 单片机初级教程——单片机基础. 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2000.6
绪论 绪论 单片机的定义 二、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单片机的应用 四、单片机系列简介 五、单片机的软硬件系统 六、MCS51单片机系列
绪 论 绪 论 一、单片机的定义 二、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三、单片机的应用 四、单片机系列简介 五、单片机的软硬件系统 六、MCS—51单片机系列
绪论 单片机的定义: 把CPU、RAM、ROM、定时器计数器以及ⅣO接口电路等 计算机部件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二、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自1971年美国Inte公司首先推出4位微处理器以来,它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绪 论 一、单片机的定义: 把CPU、RAM、ROM、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接口电路等 计算机部件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二、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自1971年美国Intel公司首先推出4位微处理器以来, 它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绪论 第1阶段(1971~1976):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 1971年11月Inte公司首先设计出集成度为2000只晶体管/ 片的4位微处理器 Intel4004,并配有RAM、ROM和移位寄存 器,构成了第一台MCS4微处理器,而后又推出了8位微处理 器 Intel8008,以及其它各公司相继推出的8位微处理器
绪 论 第1阶段(1971~1976): 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 1971年11月Intel公司首先设计出集成度为2 000只晶体管/ 片的4位微处理器Intel 4004, 并配有RAM、 ROM和移位寄存 器, 构成了第一台MCS—4微处理器, 而后又推出了8位微处理 器Intel 8008, 以及其它各公司相继推出的8位微处理器
绪论 第2阶段(1976~1980):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以1976年Inte公司推出的MCS48系列为代表,采用将 8位CPU、8位并行O接口、8位定时/计数器、RAM和 ROM等集成于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单片结构,虽然其寻址 范围有限(不大于4KB),也没有串行O,RAM、ROM 容量小,中断系统也较简单,但功能可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 智能化仪器、仪表等的需要
绪 论 第2阶段(1976~1980):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以1976年Intel公司推出的MCS—48系列为代表, 采用将 8位CPU、 8位并行I/O接口、 8位定时/计数器、 RAM和 ROM等集成于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单片结构, 虽然其寻址 范围有限(不大于4 KB), 也没有串行I/O, RAM、 ROM 容量小, 中断系统也较简单, 但功能可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 智能化仪器、仪表等的需要
绪论 第3阶段(1980~1983):高性能单片机阶段。 这一阶段推出的高性能8位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口, 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多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 RAM、ROM的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KB,个别片 内还带有AD转换接口
绪 论 第3阶段(1980~1983):高性能单片机阶段。 这一阶段推出的高性能8位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口, 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 多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片内 RAM、 ROM的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 KB, 个别片 内还带有A/D转换接口
绪论 第4阶段(1983~80年代末):16位单片机阶段。 1983年 Intel公司又推出了高性能的16位单片机 MCS%6系列,由于其采用了最新的制造工艺,使芯片 集成度高达12万只晶体管片。 第5阶段(90年代):单片机在集成度、功能、 速度、可靠性、应用领域等全方位向更高水平发展
绪 论 第4阶段(1983~80年代末): 16位单片机阶段。 1983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高性能的16位单片机 MCS—96系列, 由于其采用了最新的制造工艺, 使芯片 集成度高达12万只晶体管/片。 第5阶段(90年代): 单片机在集成度、 功能、 速度、 可靠性、 应用领域等全方位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