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四川省成都市二O一六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 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恻隐(ce)执拗(ni)忧心忡忡( chong) B.剽悍(pio)黄晕(yun)鲜为人知(xian) C.挑衅(xin)屏息(bing)如坐针毡(zhan) D.溅落(jian)憔悴(cui)跋山涉水(b)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 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B项:正确读音:黄晕(yin 鲜为人知(xan)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C.鬼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四川省成都市二○一六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 A 卷和第 B 卷,A 卷满分 100 分,B 卷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 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恻.隐(cè) 执拗.(niù) 忧心忡忡..(chōng) B.剽.悍(piāo) 黄晕.(yūn) 鲜.为人知(xiān) C.挑衅.(xìn) 屏.息(bǐng) 如坐针毡.(zhān) D.溅.落(jiàn) 憔悴.(cuì) 跋.山涉水(bá) 【答案】B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 ....的一项是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C.鬼
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 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一一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带着”改为“戴着”:“怪涎”改为“怪诞”:“谶语”改为“谰语”B: “焦燥不安”改为“焦躁不安”:“大难凌头”改为“大难临头”。D:“溶合”改为 “融合”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请人讲话 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不符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B: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C:语意重复, 把“只大约”或“左右”去掉一个。D:滥用否定词,“不再”改为“再”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带着”改为“戴着”;“怪涎”改为 “怪诞”;“谶语”改为“谰语”B: “焦燥不安”改为“焦躁不安”;“大难凌头”改为“大难临头”。D:“溶合”改为 “融合”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 ....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 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洗耳恭听 ....: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请人讲话 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不符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 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 【答案】A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 B.造饮辄尽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 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 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 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 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 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 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 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
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答案】 5.A 6.D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 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 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 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A项的“详”是清楚、了解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 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 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怡当。A项 的“以”分别是:用;因为。B项的“其”分别是:代词;难道。C项的“而”分别是:连词,表承接; 表转折。D项解释为:助词,的。故D项相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 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甚解”“会意”“欣然”等关 键词的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 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默写(共6分)
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答案】 5.A 6.D 7.B 8.D 【解析】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 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 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 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A 项的“详”是清楚、了解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 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甚解”“会意”“欣然”等关 键词的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 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 76 分) 三、默写(共 6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 全诗。(4分) 【答案】(1)【答案】①温故而知新②只有香如故③留取丹心照汗青 (2)【答案】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 试题分析:(1)小题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脚可。注意要求:任选两句。小题3注意“汗青”的写 法。(2)小题属于整首诗黑写,任选一个。《秋词》诗中注意“寂寥”“碧霄”的写法。《泊秦淮》 诗中注意“笼”“秦淮”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 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 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干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 址中,曾岀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 分) ①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 全诗。(4 分) , 。 , 。 【答案】(1)【答案】①温故而知新 ②只有香如故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 (2)【答案】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 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 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
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 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 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 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 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 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 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 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 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 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 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 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 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猴的 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有删改) 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 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答案】 10.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 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1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 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2.不恰当。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
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 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 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 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 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 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 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 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 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 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 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 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 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猴的 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有删改) 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 分)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 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 分) 【答案】 10.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 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1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 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2.不恰当。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
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 欢猴的根本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紧密,所以不恰当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注意把握关键词。“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猴 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 举岀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牣,使所要说明的事物貝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內瑢具 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 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凊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 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 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岀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 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开缘象性和生 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学生的理解能力,围绕主题回答此问题即可。本文的主题是“猴文化” 而不是具体的介绍猴。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作文(60分) 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 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 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 欢猴的根本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紧密,所以不恰当。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围绕主题回答此问题即可。本文的主题是“猴文化” 而不是具体的介绍猴。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五、作文(60 分) 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 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 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60 分)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 6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参考例文 人的一生,都在行走。行走,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或奔波,或疾驰,带着朝气勃发,风 风火火;或漫步,或闲逛,带着一份悠然自得,闲适惬意的心情,走过乡间小涧,步过林阴 大道 这个世界变的太快也太迷离,置身于拥挤的街头,梦幻的霓虹灯眩目闪烁,高耸的大厦 似乎迎面压下……·闹的生活,钢筋水泥构成的世界,人们迈着匆匆的脚步擦身而过,有的 只是透着紧张气息,笼罩天空。快节奏似乎已经悄悄上演生活的主基调。行走,步伐快的让 人窒息,迷离,麻木。慢点走吧,留一点时间看看天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脚尖轻轻地拂过大地,缓缓地迈着步子,沐浴夏日夕阳的余辉,静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 世界里的春夏秋冬,喜怒哀乐。一个人的散步,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的世界 带着愉悦散步,感受到的是黄昏的美丽。双手插进口袋,嘴上哼着小曲,陶醉在无限遐 想之中。没有了文言文,没有了方程,没有了ABC,把白天无尽的学习暂时抛在脑后,有 的只是你自己简单的快乐。漫步,一路上看看道路两旁的风土人情,细细品味时代的变迁, 也许你会欣然地发现你平常未曾挖掘的惊奇;漫步,一路上迎来熟人的笑脸,报之以淡淡的 微笑,用目光进行简单的交流,即便只是擦身而过,也会铭记。郁闷的日子里,多散散步吧! 一个人踏上没有目的的行程,用旅途的寂寞打发心中的单调,乏味。深深地呼吸户外的空气 抚摩叶片滑落的瞬间,想象自己已融入了自然的怀抱,抬起头,望望头上叶缝中的天空,零 零碎碎,却有那么清澈。在天空的蔚蓝底下,烦恼会不知不觉地从指缝中消逝。 约上三两好友,一起散步,那又是另外—种滋味。大街上一群小鬼打打闹闹,嘻嘻哈哈。 大家走成一排,聊聊天,唱唱歌。在黑夜笼罩的世界里,几颗年轻的心互相沟通,互相撞击 华灯初放,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在大桥上来回漫步,昏黄的路灯下,影子忽长忽短交替更迭。 我们看天上的皎洁明月,望水中浮动的月影,让人想起“疏硬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的超然物外的意境。顷刻间,大家默默无语,彼此间的默契演绎得淋漓尽致 晚饭后,没事的时候,一家三口便一起出去散步。我们会选择远离镇上的喧嚣,来到田 野。这有条小溪,我们沿着溪水漫步而上,夏日的气氛总是这么热烈奔放,放眼望去,一片
【答案】参考例文 人的一生,都在行走。行走,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或奔波,或疾驰,带着朝气勃发,风 风火火;或漫步,或闲逛,带着一份悠然自得,闲适惬意的心情,走过乡间小涧,步过林阴 大道。 这个世界变的太快也太迷离,置身于拥挤的街头,梦幻的霓虹灯眩目闪烁,高耸的大厦 似乎迎面压下……喧闹的生活,钢筋水泥构成的世界,人们迈着匆匆的脚步擦身而过,有的 只是透着紧张气息,笼罩天空。快节奏似乎已经悄悄上演生活的主基调。行走,步伐快的让 人窒息,迷离,麻木。慢点走吧,留一点时间看看天。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脚尖轻轻地拂过大地,缓缓地迈着步子,沐浴夏日夕阳的余辉,静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 世界里的春夏秋冬,喜怒哀乐。一个人的散步,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的世界。 带着愉悦散步,感受到的是黄昏的美丽。双手插进口袋,嘴上哼着小曲,陶醉在无限遐 想之中。没有了文言文,没有了方程,没有了 ABC,把白天无尽的学习暂时抛在脑后,有 的只是你自己简单的快乐。漫步,一路上看看道路两旁的风土人情,细细品味时代的变迁, 也许你会欣然地发现你平常未曾挖掘的惊奇;漫步,一路上迎来熟人的笑脸,报之以淡淡的 微笑,用目光进行简单的交流,即便只是擦身而过,也会铭记。郁闷的日子里,多散散步吧! 一个人踏上没有目的的行程,用旅途的寂寞打发心中的单调,乏味。深深地呼吸户外的空气, 抚摩叶片滑落的瞬间,想象自己已融入了自然的怀抱,抬起头,望望头上叶缝中的天空,零 零碎碎,却有那么清澈。在天空的蔚蓝底下,烦恼会不知不觉地从指缝中消逝。 约上三两好友,一起散步,那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大街上一群小鬼打打闹闹,嘻嘻哈哈。 大家走成一排,聊聊天,唱唱歌。在黑夜笼罩的世界里,几颗年轻的心互相沟通,互相撞击。 华灯初放,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在大桥上来回漫步,昏黄的路灯下,影子忽长忽短交替更迭。 我们看天上的皎洁明月,望水中浮动的月影,让人想起“疏硬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的超然物外的意境。顷刻间,大家默默无语,彼此间的默契演绎得淋漓尽致。 晚饭后,没事的时候,一家三口便一起出去散步。我们会选择远离镇上的喧嚣,来到田 野。这有条小溪,我们沿着溪水漫步而上,夏日的气氛总是这么热烈奔放,放眼望去,一片
生机勃勃。和父母在一起,总能不由得感到别有的踏实。我说说学校里发生事情,爸爸妈妈 拉拉家常,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幸福,在一瞬间,紧紧地包围了我。记得莫怀戚在他的 《散步》中写道:“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 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但我和妻子 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 拉起父母的手,幸福地走在中间,这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散步的时候,悄悄地对 自己说。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慢点走吧,留点时间看看天。不要吝惜这一会儿时间,停下手中的笔,关掉眼前的电脑, 带着另一种心情,出去散散步。看看天空的飞鸟,飘动的白云,你会发现自己的视野一下子 从一个高墙所包围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在蓝天里展翅翱翔。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片命题作文。散步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生活中的散步,我们还可以从各种各样的体会中去 散步”。例如,我们可以在各种名著书籍中散步¨,在自己的各种爱好中散步¨,等等。学生需要将自 己的思路打开,不要局限于步行方式的散步。写记叙文较易操作,能写出体裁文辞优美的散文则属上 品。同学们若能把握散文这一体裁,并在散步中运用发散性思维”,选取精当的材料,与散步和自 己的主旨密切相关,做到"形神俱备”,则能写出优质的作文。 【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B卷(共50分) 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官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a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分)
生机勃勃。和父母在一起,总能不由得感到别有的踏实。我说说学校里发生事情,爸爸妈妈 拉拉家常,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幸福,在一瞬间,紧紧地包围了我。记得莫怀戚在他的 《散步》中写道:“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 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但我和妻子 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 拉起父母的手,幸福地走在中间,这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散步的时候,悄悄地对 自己说。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慢点走吧,留点时间看看天。不要吝惜这一会儿时间,停下手中的笔,关掉眼前的电脑, 带着另一种心情,出去散散步。看看天空的飞鸟,飘动的白云,你会发现自己的视野一下子 从一个高墙所包围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在蓝天里展翅翱翔。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B 卷(共 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 分)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 A.无可奈何花落去B.风住尘香花已尽C.簌簌衣中落枣花 【答案】 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 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 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此时 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 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笑而不答心自闲”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何意栖 碧山”回答的方式是“笑而不答”,“心自闲”三字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境是:安适恬淡的,神态悠 然自得。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心自闲”三字中写出了作者此时的 心境是: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因为AB两项的所反映的情感是消极的,故选C 项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 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 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 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③ 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 分)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 【答案】 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 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 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此时 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 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C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心自闲”三字中写出了作者此时的 心境是: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因为 AB 两项的所反映的情感是消极的,故选 C 项。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 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 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 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 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