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给水卫生 水是人类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也是自然界一切生命起源的条件和生命过程 的基础。如果水的质量改变超过某一限度时,就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 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 14 亿km3 ,但淡水储量 只占储量的 2.7%,除去不能利用部份如两极水量,不能开采的深层地下水,实 际可利用的淡水量仅为储量的 0.2%,可见能被人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很微小的。 我国年降雨量为 6 亿m3 ,只相当于全球陆地降水总量 5%,且南北方分布很不平均, 北方只有 10%的地表径流和 30%的地下径流。我国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的 88 位,不 到世界人均量的 1/4,只相当于美国的人均用水量。目前全国 600 余个城市中, 有 400 余个城市缺水,缺水比较严重的有 104 个城市。而另一方面我国的水资源 被污染的形势愈来愈严重,目前 80%的河流湖泊和 90%以上的城市水源受到不同 程度的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资源紧缺将是下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对我国来说尤其是如此。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由水而引起。由此可见水资源 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防止水污染,节约 用水,保护宝贵的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水对军队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水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官兵的健康和战斗 力,有时还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北非作战的 德、意军受到英军进攻西撤时,德军将淡水全部带走,致意军无饮水与机械用水 而投降。 1938 年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炸毁郑州附近黄河花园口大堤,使日军损 失千余人,攻势受挫,但同时淹没许多城市、村庄,致数十万百姓受灾。因此, 对军队后勤部门来说,保障水的供应其重要性不亚于弹药、油料和粮食的供应。 在海湾战争的备战时期,美军在水的保障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海湾战争启示, 高科技战争把水在战争中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军队卫生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给水卫生的重要性,懂得给水卫生的基本理 论,掌握水源卫生侦察,水质检验和评价及水质改善的操作技能,保障饮用水安 全,以保护官兵健康,增强战斗力。 第一节 饮水与健康 一、水的生理和卫生学意义 (一)水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人体内水份含量约占体重的 65%,儿童体内水量也可达体重的 80%,血 液里的含水量在 90%以上,心、肝、肺、肾等内脏器官也含有一定量的水,边含 水量最少骨骼内的水也有 20%左右。成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 2500ml。人体内水 的来源有三方面,饮水约 1200ml,从食物摄取的水约 1000ml,体内由氧化糖、 脂肪、蛋白质所产生的代谢水量 300ml。而人体排出的水量,经肾脏 1500ml,粪 便 150ml,皮肤蒸发 500ml,呼吸蒸发 350ml,摄入与排出基本保持平衡状态。 当在炎热地区或沙漠行军、作战或劳动时,需水量可高达 10L 以上。如不能 供应足够水量,可以产生脱水,甚至死亡。一般人体丧失水分达体重 2%以上时, 即可因脱水而造成物质代谢障碍;脱水量 7-14%时,可出现严重的症状的体征; 达 15%以上时,生命即有危险。 (二)水参予机体的物质代谢 机体通过饮水和摄取食物而获得水份,并由排尿、排便、出汗及呼吸等方式 将机体内的水份排出体外,以求其水的平衡。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养分通过
第三章 给水卫生 水是人类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也是自然界一切生命起源的条件和生命过程 的基础。如果水的质量改变超过某一限度时,就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 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 14 亿km3 ,但淡水储量 只占储量的 2.7%,除去不能利用部份如两极水量,不能开采的深层地下水,实 际可利用的淡水量仅为储量的 0.2%,可见能被人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很微小的。 我国年降雨量为 6 亿m3 ,只相当于全球陆地降水总量 5%,且南北方分布很不平均, 北方只有 10%的地表径流和 30%的地下径流。我国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的 88 位,不 到世界人均量的 1/4,只相当于美国的人均用水量。目前全国 600 余个城市中, 有 400 余个城市缺水,缺水比较严重的有 104 个城市。而另一方面我国的水资源 被污染的形势愈来愈严重,目前 80%的河流湖泊和 90%以上的城市水源受到不同 程度的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资源紧缺将是下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对我国来说尤其是如此。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由水而引起。由此可见水资源 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防止水污染,节约 用水,保护宝贵的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水对军队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水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官兵的健康和战斗 力,有时还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北非作战的 德、意军受到英军进攻西撤时,德军将淡水全部带走,致意军无饮水与机械用水 而投降。 1938 年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炸毁郑州附近黄河花园口大堤,使日军损 失千余人,攻势受挫,但同时淹没许多城市、村庄,致数十万百姓受灾。因此, 对军队后勤部门来说,保障水的供应其重要性不亚于弹药、油料和粮食的供应。 在海湾战争的备战时期,美军在水的保障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海湾战争启示, 高科技战争把水在战争中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军队卫生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给水卫生的重要性,懂得给水卫生的基本理 论,掌握水源卫生侦察,水质检验和评价及水质改善的操作技能,保障饮用水安 全,以保护官兵健康,增强战斗力。 第一节 饮水与健康 一、水的生理和卫生学意义 (一)水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人体内水份含量约占体重的 65%,儿童体内水量也可达体重的 80%,血 液里的含水量在 90%以上,心、肝、肺、肾等内脏器官也含有一定量的水,边含 水量最少骨骼内的水也有 20%左右。成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 2500ml。人体内水 的来源有三方面,饮水约 1200ml,从食物摄取的水约 1000ml,体内由氧化糖、 脂肪、蛋白质所产生的代谢水量 300ml。而人体排出的水量,经肾脏 1500ml,粪 便 150ml,皮肤蒸发 500ml,呼吸蒸发 350ml,摄入与排出基本保持平衡状态。 当在炎热地区或沙漠行军、作战或劳动时,需水量可高达 10L 以上。如不能 供应足够水量,可以产生脱水,甚至死亡。一般人体丧失水分达体重 2%以上时, 即可因脱水而造成物质代谢障碍;脱水量 7-14%时,可出现严重的症状的体征; 达 15%以上时,生命即有危险。 (二)水参予机体的物质代谢 机体通过饮水和摄取食物而获得水份,并由排尿、排便、出汗及呼吸等方式 将机体内的水份排出体外,以求其水的平衡。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养分通过
水输送到机体的各个部分,水能将溶于其中的某些物质离子化,使之成为细胞代 谢的必需形态,水还是各种酶发挥作用的基液,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都是在水溶 液中进行完成的。 (三)水具有调节体温作用 水的比热很高,能贮存和吸收大量的热,故有调节体温作用。水在体内循环 流动,可使身体内各部分的体温保持均匀,在炎热环境下,为防止体温过高,机 体内的水份就会速从皮肤、肺胞表面蒸发,以散发过剩的热量。水对体温的这种 调节作用,使得体温不会因外界环境温度的骤变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水除满足生理需要外,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在维持个人卫生、 营区、营舍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以及绿化、医疗、体育锻炼(游泳)以及机械用水、 洗消用水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水。 二、介水传染病 (一)概述 介水传染病是由存在于人畜粪便、污水和垃圾中的病原体污染水源或饮用 水,人们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传染 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上平均每天有 25000 多人由于饮用污染水而引起 疾病和由于缺水而死亡。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因饮水水质不良而引起各种介水传染 病高达 6 亿人次,死亡人数以万计,而儿童中约 50%的死因与饮水不良有关。为 此,联合国决定,在 1981~1990 十年间开展“国际饮用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 活动,争取到 1990 年世界上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量足而安全的饮用水。但这个 活动由于经费等原因,未能完全达到目标。 自 1958 年至 1984 年,全国共发生伤寒水致暴发流行 353 起,发病率 0.63 %至 78.71%,累计发病 45535 例。1959 年至 1983 年,全国共发生细菌性痢疾 水致暴发流行 157 起,发病率 3.41%至 55.6%。累计发病 50934 例。1959 年 至 1984 年共发生传染性肝炎水致暴发 流行 141 起,发病率 11.73%至 23.56 %,累计发病 9548 例。以上疾病的水致暴发流行,均与环境卫生有关,尤其与 粪便和生活污物污染饮用水源有关。 表 3-1 全国伤寒水致暴发汇总表(1958-1984) 省、自治州、直辖市 流行次数 发病例数 北 京 13 504 安 徽 2 620 四 川 4 491 陕 西 3 398 浙 江 16 851 湖 北 5 438 辽 宁 22 2863 山 西 9 1093 甘 肃 14 8132 贵 州 30 6965 云 南 80 11815 上 海 13 355 内蒙古 50 4681 江 西 4 323 湖 南 42 3636
水输送到机体的各个部分,水能将溶于其中的某些物质离子化,使之成为细胞代 谢的必需形态,水还是各种酶发挥作用的基液,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都是在水溶 液中进行完成的。 (三)水具有调节体温作用 水的比热很高,能贮存和吸收大量的热,故有调节体温作用。水在体内循环 流动,可使身体内各部分的体温保持均匀,在炎热环境下,为防止体温过高,机 体内的水份就会速从皮肤、肺胞表面蒸发,以散发过剩的热量。水对体温的这种 调节作用,使得体温不会因外界环境温度的骤变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水除满足生理需要外,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在维持个人卫生、 营区、营舍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以及绿化、医疗、体育锻炼(游泳)以及机械用水、 洗消用水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水。 二、介水传染病 (一)概述 介水传染病是由存在于人畜粪便、污水和垃圾中的病原体污染水源或饮用 水,人们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传染 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上平均每天有 25000 多人由于饮用污染水而引起 疾病和由于缺水而死亡。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因饮水水质不良而引起各种介水传染 病高达 6 亿人次,死亡人数以万计,而儿童中约 50%的死因与饮水不良有关。为 此,联合国决定,在 1981~1990 十年间开展“国际饮用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 活动,争取到 1990 年世界上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量足而安全的饮用水。但这个 活动由于经费等原因,未能完全达到目标。 自 1958 年至 1984 年,全国共发生伤寒水致暴发流行 353 起,发病率 0.63 %至 78.71%,累计发病 45535 例。1959 年至 1983 年,全国共发生细菌性痢疾 水致暴发流行 157 起,发病率 3.41%至 55.6%。累计发病 50934 例。1959 年 至 1984 年共发生传染性肝炎水致暴发 流行 141 起,发病率 11.73%至 23.56 %,累计发病 9548 例。以上疾病的水致暴发流行,均与环境卫生有关,尤其与 粪便和生活污物污染饮用水源有关。 表 3-1 全国伤寒水致暴发汇总表(1958-1984) 省、自治州、直辖市 流行次数 发病例数 北 京 13 504 安 徽 2 620 四 川 4 491 陕 西 3 398 浙 江 16 851 湖 北 5 438 辽 宁 22 2863 山 西 9 1093 甘 肃 14 8132 贵 州 30 6965 云 南 80 11815 上 海 13 355 内蒙古 50 4681 江 西 4 323 湖 南 42 3636
江 苏 46 2370 合 计 353 45535 表 3-2 全国细菌性痢疾水致暴发汇总(1958-1984)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流行起数 发病例数 北 京 河 南 浙 江 上 海 内蒙古 江 西 江 苏 湖 南 辽 宁 湖 北 云 南 山 西 贵 州 四 川 16 1 15 21 22 3 16 25 17 6 3 5 4 4 2481 624 1019 1127 4777 338 1 660 3 925 8 625 7403 12310 1271 10443 849 合 计 157 50934 表 3-3 全国传染性肝炎水致暴发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流行起数 发病例数 江 苏 湖 南 上 海 北 京 浙 江 38 17 13 5 22 283l 853 797 770 1692
江 苏 46 2370 合 计 353 45535 表 3-2 全国细菌性痢疾水致暴发汇总(1958-1984)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流行起数 发病例数 北 京 河 南 浙 江 上 海 内蒙古 江 西 江 苏 湖 南 辽 宁 湖 北 云 南 山 西 贵 州 四 川 16 1 15 21 22 3 16 25 17 6 3 5 4 4 2481 624 1019 1127 4777 338 1 660 3 925 8 625 7403 12310 1271 10443 849 合 计 157 50934 表 3-3 全国传染性肝炎水致暴发 省、自治区、直辖市 流行起数 发病例数 江 苏 湖 南 上 海 北 京 浙 江 38 17 13 5 22 283l 853 797 770 1692
山 西 四 川 内蒙古 1 1 44 95 128 2382 合 计 141 9548 饮用水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二: 1.水源受病原休污染后,未经妥善净化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2.处理后的安全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例如, 美国在 1971-1985 年介水疾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中,上述两项原因合计,已占了总 暴发次数的 89%。又如,我国 1979-1984 年共发生集中式给水污染事故 212 起, 其中水源被污染占 69.8%;管网被污染占 25%;贮水池被污染占 3.77%。 饮用水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特点,一般可概括为: 1.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发病呈地方性特点; 2.病例的颁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3 流行病学调查有可能得出水质受污染的途径,水质细菌学检验赏罚分明有 异常改变,但不一定能水水中检出病原体; 4 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浒能迅 速得到控制。 介水传染病的危险性很大。其原因是: 1.地面水和受地面水直接影响的地下水都极易受病原体污染,管网和贮水池 中的水被污染的情况也不少见。 2.病原体在水中的存活时间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水温、水中营养物质、日 照、不的酸碱度、矿化度和生物拮抗作用等,但一般都能存活数日,甚至数月, 有的在适宜条件下还能繁殖。 3.肠道病毒,特别是某些原虫包囊,不易被常规的饮用水消毒所杀灭。例如, 印度新德里在 1955 年 11 月至 1956 年 1 月间,由于集中式给水水源受生活污水 污染,曾引起戊型肝炎(过去一直误认为是甲型肝炎)的大规模流行,在 170 万人口中,仅黄疸患者即有 29300 人。而该集中式给水,彩混凝常常和氯消毒, 自来水的余氯量和细菌学指标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4.饮用同一水源和同一供水系统的人数往往很多,一旦水源被污染会引起大 规模暴发流行。 (二)饮水中的病原体 饮水中的病原体有三类,即细菌、病毒以及寄生原虫和蠕虫。它们的污染源 有: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屠宰、畜牧、制革和生物制品等工业企业排出的废水, 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其中人畜粪便是最主要的。 1.细菌 包括霍乱、副霍乱弧菌、伤寒、副伤寒、痢疾、布氏、土拉伦氏、结核杆菌、 钩端螺旋体等。其中伤寒、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仍时有流行。 2.病毒 肠道病毒主要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据报道人类由粪便排出的肠道病毒达 100 多种,它们经不同途径污染水源和饮用水,在水中存活有的达一年以上。其 它还有腺病毒、呼肠孤病毒、轮状病毒、挪瓦克病毒、传染性肝炎甲型病毒。其 中甲型肝炎、轮状病毒引起腹泻在我国发生流行次数多,发病人数多,对人民健 康造成较大危害,如 1981 年浙江、江苏、内蒙三省就发生流行 41 起。1988 年
山 西 四 川 内蒙古 1 1 44 95 128 2382 合 计 141 9548 饮用水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二: 1.水源受病原休污染后,未经妥善净化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2.处理后的安全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体污染。例如, 美国在 1971-1985 年介水疾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中,上述两项原因合计,已占了总 暴发次数的 89%。又如,我国 1979-1984 年共发生集中式给水污染事故 212 起, 其中水源被污染占 69.8%;管网被污染占 25%;贮水池被污染占 3.77%。 饮用水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特点,一般可概括为: 1.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发病呈地方性特点; 2.病例的颁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3 流行病学调查有可能得出水质受污染的途径,水质细菌学检验赏罚分明有 异常改变,但不一定能水水中检出病原体; 4 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浒能迅 速得到控制。 介水传染病的危险性很大。其原因是: 1.地面水和受地面水直接影响的地下水都极易受病原体污染,管网和贮水池 中的水被污染的情况也不少见。 2.病原体在水中的存活时间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水温、水中营养物质、日 照、不的酸碱度、矿化度和生物拮抗作用等,但一般都能存活数日,甚至数月, 有的在适宜条件下还能繁殖。 3.肠道病毒,特别是某些原虫包囊,不易被常规的饮用水消毒所杀灭。例如, 印度新德里在 1955 年 11 月至 1956 年 1 月间,由于集中式给水水源受生活污水 污染,曾引起戊型肝炎(过去一直误认为是甲型肝炎)的大规模流行,在 170 万人口中,仅黄疸患者即有 29300 人。而该集中式给水,彩混凝常常和氯消毒, 自来水的余氯量和细菌学指标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4.饮用同一水源和同一供水系统的人数往往很多,一旦水源被污染会引起大 规模暴发流行。 (二)饮水中的病原体 饮水中的病原体有三类,即细菌、病毒以及寄生原虫和蠕虫。它们的污染源 有: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屠宰、畜牧、制革和生物制品等工业企业排出的废水, 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其中人畜粪便是最主要的。 1.细菌 包括霍乱、副霍乱弧菌、伤寒、副伤寒、痢疾、布氏、土拉伦氏、结核杆菌、 钩端螺旋体等。其中伤寒、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仍时有流行。 2.病毒 肠道病毒主要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据报道人类由粪便排出的肠道病毒达 100 多种,它们经不同途径污染水源和饮用水,在水中存活有的达一年以上。其 它还有腺病毒、呼肠孤病毒、轮状病毒、挪瓦克病毒、传染性肝炎甲型病毒。其 中甲型肝炎、轮状病毒引起腹泻在我国发生流行次数多,发病人数多,对人民健 康造成较大危害,如 1981 年浙江、江苏、内蒙三省就发生流行 41 起。1988 年
初上海发生了我国最大一次肝炎流行,患者超过 31 万,原因是食用了被污染海 水养殖的毛蚶。1982 年兰州市发生一次腹泻病流行,全市发病共 5942 例,从患 者粪便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轮状病毒,发病原因与饮水污染有关。 表 3-4 1947-1976 年一些与饮水有关的肝炎暴发事例 年 代 地 点 病例数 供水类型 1947-1948 驻德国美军 52 城市供水 1948-1949 瑞 典 391 城市供水 1952 美国夏令营 102 深井水 1955-1956 印度新德里 28745 城市供水 1966 法 国 427 公共供水 1969 美麻省学院 90 公共供水 1971 美田纳西州 129 河 水 1971 阿拉巴马州 50 半公共供水 1976 中 国 >1000 井 水 3.寄生虫: 如阿米巴原虫、贾弟氏原虫、蛔虫、钩虫、血吸虫、隐孢子虫等。隐孢子虫 一种球形原虫,从人畜粪便排出的卵囊污染水源。可引起人畜腹泻。至 1985 年 才对此虫有些了解,美国检查 6 个州 107 份水样,在原水和处理水中,检出阳性 率为 91%。有两次由饮水污染引起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报道,此病在北美州占腹 泻患者 0.6-4.3%,2 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一般水处理工艺不能将之完全杀灭, 因此有引起注意的必要。 对部队来说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而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例子也很多。解放 初期驻扎在华东的部队就曾因进行水上练兵而在大量官兵中引起血吸虫病流行。 1967 年在侵越战争中,美军就有数千人因饮用污染的水而患阿米巴痢疾。战时 更应注意敌方使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如敌特使用抗氯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污染自 来水,或投掷带菌动物、细菌或毒素到水源内。美军在侵朝战争中就曾企图用带 有霍乱弧菌的文蛤污染水库。 三、与水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圈的化学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在地球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 各地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育,使在地球上一定地区,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 元素过多或过少,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和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 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已知能引起人及动物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元素有十多种如氟、碘、砷、 硒、钼、钴、铜、镍、铅、硼等。它们中有的是人体必需的酶、激素和维生素组 成部分或对这些物质的作用有重大影响,也有的是人体组织或器官不可缺少的成 份。因此,环境中这些元素过多或缺少,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引 起某些地方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慢性砷中毒、慢性硒中毒等。生物 地球化学性疾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有明显地区性,病情与当地土壤特点,地质 地貌等条件有一定关系,环境中土壤和水及动、植物体内某些化学元素过多或缺 少;脱离该环境后病情即可减轻或不再恶化
初上海发生了我国最大一次肝炎流行,患者超过 31 万,原因是食用了被污染海 水养殖的毛蚶。1982 年兰州市发生一次腹泻病流行,全市发病共 5942 例,从患 者粪便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轮状病毒,发病原因与饮水污染有关。 表 3-4 1947-1976 年一些与饮水有关的肝炎暴发事例 年 代 地 点 病例数 供水类型 1947-1948 驻德国美军 52 城市供水 1948-1949 瑞 典 391 城市供水 1952 美国夏令营 102 深井水 1955-1956 印度新德里 28745 城市供水 1966 法 国 427 公共供水 1969 美麻省学院 90 公共供水 1971 美田纳西州 129 河 水 1971 阿拉巴马州 50 半公共供水 1976 中 国 >1000 井 水 3.寄生虫: 如阿米巴原虫、贾弟氏原虫、蛔虫、钩虫、血吸虫、隐孢子虫等。隐孢子虫 一种球形原虫,从人畜粪便排出的卵囊污染水源。可引起人畜腹泻。至 1985 年 才对此虫有些了解,美国检查 6 个州 107 份水样,在原水和处理水中,检出阳性 率为 91%。有两次由饮水污染引起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报道,此病在北美州占腹 泻患者 0.6-4.3%,2 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一般水处理工艺不能将之完全杀灭, 因此有引起注意的必要。 对部队来说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而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例子也很多。解放 初期驻扎在华东的部队就曾因进行水上练兵而在大量官兵中引起血吸虫病流行。 1967 年在侵越战争中,美军就有数千人因饮用污染的水而患阿米巴痢疾。战时 更应注意敌方使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如敌特使用抗氯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污染自 来水,或投掷带菌动物、细菌或毒素到水源内。美军在侵朝战争中就曾企图用带 有霍乱弧菌的文蛤污染水库。 三、与水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圈的化学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在地球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 各地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育,使在地球上一定地区,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 元素过多或过少,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和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 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已知能引起人及动物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元素有十多种如氟、碘、砷、 硒、钼、钴、铜、镍、铅、硼等。它们中有的是人体必需的酶、激素和维生素组 成部分或对这些物质的作用有重大影响,也有的是人体组织或器官不可缺少的成 份。因此,环境中这些元素过多或缺少,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引 起某些地方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慢性砷中毒、慢性硒中毒等。生物 地球化学性疾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有明显地区性,病情与当地土壤特点,地质 地貌等条件有一定关系,环境中土壤和水及动、植物体内某些化学元素过多或缺 少;脱离该环境后病情即可减轻或不再恶化
(一)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 IDD) 碘缺乏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和克汀病(cretinism)。该 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侵犯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据 1990 年第 43 届世界卫生 大会文件,现在世界上至少有 10 亿人生活在碘缺乏的环境中,其中有 2.11 亿人 患甲状腺肿,有 5.7 百万人患克汀病,全世界除冰岛外,其他国家都有不同程度 碘缺乏病流行。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分布广泛、病情严重国家之一。全国除上海外都有地 方性甲状腺肿,除上海、江苏外都有克汀病。1992 年碘缺乏区人口有 5.1 亿人。 我国原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 3500 万,估计患病率为 11%。在大面积补碘后, 至 1988 年尚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 765 万,患病率约 2%。克汀病人 20.8 万。 在碘缺乏病重病区 7-14 岁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率约为 15%。 1.流行病学特征 1)具有明显地区性,我国除华北平原大部分,四川盆地中部,洞庭湖滨地区 及部分平原外,几乎都有碘缺乏病流行。一般是山区重于高原,高原重于丘陵, 丘陵重于平原,平原重于沿海(见表 3-5); 表 3-5 河北省不同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流行情况 山区 (青龙县) 半山区 (迁安县) 平原 (威县) 沿海 (黄骅县) 受检人数 3747 5489 5472 5320 甲状腺肿大率(%) 46.53 28.62 16.92 14.64 甲状腺肿患病率 (%) 17.20 7.87 1.44 1.42 土壤性质为石灰岩、白垩土等地区较为多发,而富含有机物的黑土地区则较少发 生;病区中土壤、地下水和食物中碘含量普遍较低;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 生育期妇女,这和妇女生理特点及生育期需碘多有关。 地方性克汀病多发生在古老、严重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一般认为,凡 是人群中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达到 20%以上的病区,就可见到典型的克汀病患 者,地方性克汀病的一般流行规律是内陆山区病情严重,丘陵、平原地区相对较 轻。 2)分布广泛 ①地方性甲状腺肿 全国除上海市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 区涉及到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4 个地、市,1624 个区、县。病区人口 总数 37865 万人。本次调查人数 21356 万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 1118 万人, 占调查人数的 5.2%。由此推算,全国共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 1984 万人。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湖北、内蒙古、福建、河南、辽 宁、新疆、广东、河北、湖南、广西、山东等省区。以上各省地方性甲状腺肿患 者占全国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总数的 74%。以上各省、自治区中,患者主要分 布在黑龙江的合江地区、嫩江地区、伊春市、哈尔滨市,湖北省的郧阳地区,内 蒙古的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呼伦贝尔盟,福建省的建阳地区、三明市、龙岩 地区、晋江地区及龙溪地区,河南省的卢氏县、栾川县、篙县、南召县、西峡县、 内乡县、确山县、新乡县、鲁山县、济源县、林县,辽宁省的铁岭地区、朝阳地 区、抚顺市,新疆的伊犁地区,广东省的韶关市、肇庆地区,河北省的唐山市
(一)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 IDD) 碘缺乏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和克汀病(cretinism)。该 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侵犯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据 1990 年第 43 届世界卫生 大会文件,现在世界上至少有 10 亿人生活在碘缺乏的环境中,其中有 2.11 亿人 患甲状腺肿,有 5.7 百万人患克汀病,全世界除冰岛外,其他国家都有不同程度 碘缺乏病流行。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分布广泛、病情严重国家之一。全国除上海外都有地 方性甲状腺肿,除上海、江苏外都有克汀病。1992 年碘缺乏区人口有 5.1 亿人。 我国原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 3500 万,估计患病率为 11%。在大面积补碘后, 至 1988 年尚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 765 万,患病率约 2%。克汀病人 20.8 万。 在碘缺乏病重病区 7-14 岁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率约为 15%。 1.流行病学特征 1)具有明显地区性,我国除华北平原大部分,四川盆地中部,洞庭湖滨地区 及部分平原外,几乎都有碘缺乏病流行。一般是山区重于高原,高原重于丘陵, 丘陵重于平原,平原重于沿海(见表 3-5); 表 3-5 河北省不同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流行情况 山区 (青龙县) 半山区 (迁安县) 平原 (威县) 沿海 (黄骅县) 受检人数 3747 5489 5472 5320 甲状腺肿大率(%) 46.53 28.62 16.92 14.64 甲状腺肿患病率 (%) 17.20 7.87 1.44 1.42 土壤性质为石灰岩、白垩土等地区较为多发,而富含有机物的黑土地区则较少发 生;病区中土壤、地下水和食物中碘含量普遍较低;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 生育期妇女,这和妇女生理特点及生育期需碘多有关。 地方性克汀病多发生在古老、严重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一般认为,凡 是人群中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达到 20%以上的病区,就可见到典型的克汀病患 者,地方性克汀病的一般流行规律是内陆山区病情严重,丘陵、平原地区相对较 轻。 2)分布广泛 ①地方性甲状腺肿 全国除上海市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 区涉及到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4 个地、市,1624 个区、县。病区人口 总数 37865 万人。本次调查人数 21356 万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 1118 万人, 占调查人数的 5.2%。由此推算,全国共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 1984 万人。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湖北、内蒙古、福建、河南、辽 宁、新疆、广东、河北、湖南、广西、山东等省区。以上各省地方性甲状腺肿患 者占全国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总数的 74%。以上各省、自治区中,患者主要分 布在黑龙江的合江地区、嫩江地区、伊春市、哈尔滨市,湖北省的郧阳地区,内 蒙古的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呼伦贝尔盟,福建省的建阳地区、三明市、龙岩 地区、晋江地区及龙溪地区,河南省的卢氏县、栾川县、篙县、南召县、西峡县、 内乡县、确山县、新乡县、鲁山县、济源县、林县,辽宁省的铁岭地区、朝阳地 区、抚顺市,新疆的伊犁地区,广东省的韶关市、肇庆地区,河北省的唐山市
张家口地区、承德地区,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地区,广西壮族 自治区的南宁地区。梧州地区,山东省的烟台市、临沂地区、泰安地区。以上地 区为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严重地带。 ②地方性克汀病 全国除上海市、江苏、福建、广东、西藏、浙江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均有地方性克汀病流行。病区涉及到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4 个地、 市,641 个区、县。病区人口总数为 17796 万人。本次调查人数 12879 万人,共 有地方性克汀病患者 18 万人,占调查人数的 0.14%。由此推算,全国共有地 方性克汀病患者 24 万人。 地方性克汀病的病区主要分布在辽宁、湖北、陕西、黑龙江、甘肃、河北、 河南及贵州。以上病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占全国患者总数的 83%,是我国地方 性克汀病严重地带。 2.病因 (1)碘缺乏 从全世界看,绝大多数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流行,其流行原因主要 是碘缺乏。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由于地质原因造成全世界广泛缺碘;另外由于碘 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分散度大,溶解度高,随着雨雪淋溶、冲刷而带走了土壤表 面由大气补充的碘,这样使环境持续处于缺碘状态,尤其在一些山区、河谷地带 以及河流冲刷地区缺碘更为严重,而造成碘缺乏病的流行。 碘是人体必需元素,每人每日约需碘 150μg,这些碘主要来自食物,少部分 来自饮水,更少部分来自空气。饮水与土壤中碘含量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地方性 甲状腺肿病多发生于饮水中碘含量低于 5μg/l和土壤中碘含量低于 5mg/kg的地 区。由于土壤和水碘含量低,必然使该地区食物中碘含量亦低,致使该地居民摄 入碘亦减少,而导致地方甲状腺肿病的发生。 (2)碘过多 摄入过多的碘也可以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如有人认为饮水中碘含量大于 200μg/L,或食用含高碘的海产品过多亦可发病。我国某些沿海地区和内陆的低 窄地区都发现有高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流行,原因尚不太清楚,可能是体内碘 过多妨碍了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反馈性促使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3)致甲状腺肿物质(goitrogen) 包括除去碘缺乏外,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合成而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所有 物质。很多致甲状腺肿物质中都含有硫元素。在一些国家的主食如木薯、甘薯、 小米、玉米和蔬菜如洋白菜、洋葱、大蒜等含有硫氰化物、硫葡萄糖甙、生物类 黄酮、二硫化物等都有致甲状腺肿作用。钙也是一种致甲状腺肿物质,流行病学 调查证明甲状腺肿与水中钙、镁含量和总硬度成正相关。在碘缺乏条件下,钙有 引起甲状腺肿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钙能影响碘的吸收和促进碘从肾脏排出的关 系。此外,一些环境污染物如酚类、多环芳烃及吡啶等亦可致甲状腺肿,营养因 素也有关系。 3.发病机理 当人体碘摄入不足时,血浆中碘化物浓度下降,甲状腺滤胞上皮不能汇集足 够的碘合成甲状腺素,致血浆中甲状腺素浓度降低,而使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 反馈性增加,又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甲状腺体积增大。这是一种代偿性反 应。在长期严重缺碘的情况下,由于酪氨酸结合碘不足,产生的甲腺原氨酸异常, 不易水解分泌出去而堆积在滤泡中,致使滤胞积贮大量胶质,形成胶质甲状腺肿
张家口地区、承德地区,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地区,广西壮族 自治区的南宁地区。梧州地区,山东省的烟台市、临沂地区、泰安地区。以上地 区为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严重地带。 ②地方性克汀病 全国除上海市、江苏、福建、广东、西藏、浙江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均有地方性克汀病流行。病区涉及到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4 个地、 市,641 个区、县。病区人口总数为 17796 万人。本次调查人数 12879 万人,共 有地方性克汀病患者 18 万人,占调查人数的 0.14%。由此推算,全国共有地 方性克汀病患者 24 万人。 地方性克汀病的病区主要分布在辽宁、湖北、陕西、黑龙江、甘肃、河北、 河南及贵州。以上病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占全国患者总数的 83%,是我国地方 性克汀病严重地带。 2.病因 (1)碘缺乏 从全世界看,绝大多数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流行,其流行原因主要 是碘缺乏。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由于地质原因造成全世界广泛缺碘;另外由于碘 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分散度大,溶解度高,随着雨雪淋溶、冲刷而带走了土壤表 面由大气补充的碘,这样使环境持续处于缺碘状态,尤其在一些山区、河谷地带 以及河流冲刷地区缺碘更为严重,而造成碘缺乏病的流行。 碘是人体必需元素,每人每日约需碘 150μg,这些碘主要来自食物,少部分 来自饮水,更少部分来自空气。饮水与土壤中碘含量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地方性 甲状腺肿病多发生于饮水中碘含量低于 5μg/l和土壤中碘含量低于 5mg/kg的地 区。由于土壤和水碘含量低,必然使该地区食物中碘含量亦低,致使该地居民摄 入碘亦减少,而导致地方甲状腺肿病的发生。 (2)碘过多 摄入过多的碘也可以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如有人认为饮水中碘含量大于 200μg/L,或食用含高碘的海产品过多亦可发病。我国某些沿海地区和内陆的低 窄地区都发现有高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流行,原因尚不太清楚,可能是体内碘 过多妨碍了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反馈性促使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3)致甲状腺肿物质(goitrogen) 包括除去碘缺乏外,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合成而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所有 物质。很多致甲状腺肿物质中都含有硫元素。在一些国家的主食如木薯、甘薯、 小米、玉米和蔬菜如洋白菜、洋葱、大蒜等含有硫氰化物、硫葡萄糖甙、生物类 黄酮、二硫化物等都有致甲状腺肿作用。钙也是一种致甲状腺肿物质,流行病学 调查证明甲状腺肿与水中钙、镁含量和总硬度成正相关。在碘缺乏条件下,钙有 引起甲状腺肿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钙能影响碘的吸收和促进碘从肾脏排出的关 系。此外,一些环境污染物如酚类、多环芳烃及吡啶等亦可致甲状腺肿,营养因 素也有关系。 3.发病机理 当人体碘摄入不足时,血浆中碘化物浓度下降,甲状腺滤胞上皮不能汇集足 够的碘合成甲状腺素,致血浆中甲状腺素浓度降低,而使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 反馈性增加,又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甲状腺体积增大。这是一种代偿性反 应。在长期严重缺碘的情况下,由于酪氨酸结合碘不足,产生的甲腺原氨酸异常, 不易水解分泌出去而堆积在滤泡中,致使滤胞积贮大量胶质,形成胶质甲状腺肿
以后胶质增加变厚,压迫滤胞上皮细胞,出现退行性病变,局部出现纤维化结节 或钙化,而成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克汀病各种表现都是由于缺少 T 3调节致使遗传基因得不到合理的选择与修饰而使基因表达不正常所致。在胚胎 期由于母体缺碘,胎儿甲状腺素供应不足,胎儿发育受到障碍,首先是中枢神经 系统发育分化障碍,引起智力障碍、运动障碍、耳聋痴呆及瘫痪等。出生后如碘 缺乏仍存在或由于甲状腺萎缩,使身体的多种蛋白合成异常,致体格矮小、骨龄 与性器官落后及软骨、肌肉、毛发、指甲异常。还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如无力、畏 寒等表现。 4.临床 (1)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甲状腺肿按性质可分为弥漫型、结节型和混合型,按 我国现行分度标准: 正常,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 生理增大,易摸到,但不超过该人拇指末节 Ⅰ度,易看到,不超过该人 1/3 个拳头或不超过该人拇指末节,但能摸到结 节 Ⅱ度,脖根明显变粗,大于 1/3 个拳头到 1/2 个拳头 Ⅲ度,颈变形,大于该人 1/2 个拳头到一个拳头;Ⅳ度,大于一个拳头,且 多带有结节。 甲状腺肿大到一定程度,颈部外形被破坏时,可引起气管、食管、颈静脉、 喉反射神经的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面、颈淤血,声音嘶哑等。 (2)地方性克汀病 分为神经型与粘液水肿型和混合型三种。神经型主要特点是智力低下和神经 综合征如听力、语言和运动神经障碍。粘液水肿型特点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 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性发育障碍及克汀病形象如面方、额短、睑肿、眼距 宽、鼻梁塌、唇厚、张口结舌、耳大等。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类主要症 (3)我国地方性克汀病诊断标准(试行) 必备条件:出生、居住于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精神发育不全主要为不 同程度智力障碍。 辅助条件,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或语言或运动障碍。甲状腺功能 低下症状: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不同程度的克汀病形象;不同程度甲状腺 功能低下表现,粘液性水肿、皮肤、毛发干燥、X线骨龄落后和骨骺愈合延迟, 血浆蛋白结合碘(PBI)降低,血清T4降低,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增高。 有上述必备条件,再具有辅助条件中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即可诊断为克汀 病。若只有必备条件,又不能排除引起类似本病症状之其他疾病时,诊断为可疑 患者。 5.预防措施 (1)供应含碘食盐是主要措施我国已明令规定所有食盐均需加碘。即在食盐 内加入碘化钾或碘酸钾。碘盐中碘与盐的比例为 1:50000 到 1:20000。碘化钾性 质不稳定,在潮湿、高温、氧化情况下碘易损失。因此在制作碘盐时,在加入碘 化钾同时加入稳定剂 1%磷酸镁和 0.1%硫代硫酸钠或 0.49%磷酸钙。碘盐应严密 包装,存放在干燥、低温和暗处。散装碘盐应放在有盖的缸或瓶内。 (2)碘化油:可作为辅助措施用于交通不便、偏僻、碘盐供应不到的地区。碘 化油是用植物油与碘化氢加成反应而制得的有机碘化物,主要成份为碘化甘油 脂。常用碘化豆油或碘化核桃油。可采用口服或肌肉注射
以后胶质增加变厚,压迫滤胞上皮细胞,出现退行性病变,局部出现纤维化结节 或钙化,而成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克汀病各种表现都是由于缺少 T 3调节致使遗传基因得不到合理的选择与修饰而使基因表达不正常所致。在胚胎 期由于母体缺碘,胎儿甲状腺素供应不足,胎儿发育受到障碍,首先是中枢神经 系统发育分化障碍,引起智力障碍、运动障碍、耳聋痴呆及瘫痪等。出生后如碘 缺乏仍存在或由于甲状腺萎缩,使身体的多种蛋白合成异常,致体格矮小、骨龄 与性器官落后及软骨、肌肉、毛发、指甲异常。还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如无力、畏 寒等表现。 4.临床 (1)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甲状腺肿按性质可分为弥漫型、结节型和混合型,按 我国现行分度标准: 正常,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 生理增大,易摸到,但不超过该人拇指末节 Ⅰ度,易看到,不超过该人 1/3 个拳头或不超过该人拇指末节,但能摸到结 节 Ⅱ度,脖根明显变粗,大于 1/3 个拳头到 1/2 个拳头 Ⅲ度,颈变形,大于该人 1/2 个拳头到一个拳头;Ⅳ度,大于一个拳头,且 多带有结节。 甲状腺肿大到一定程度,颈部外形被破坏时,可引起气管、食管、颈静脉、 喉反射神经的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面、颈淤血,声音嘶哑等。 (2)地方性克汀病 分为神经型与粘液水肿型和混合型三种。神经型主要特点是智力低下和神经 综合征如听力、语言和运动神经障碍。粘液水肿型特点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 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性发育障碍及克汀病形象如面方、额短、睑肿、眼距 宽、鼻梁塌、唇厚、张口结舌、耳大等。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类主要症 (3)我国地方性克汀病诊断标准(试行) 必备条件:出生、居住于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精神发育不全主要为不 同程度智力障碍。 辅助条件,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或语言或运动障碍。甲状腺功能 低下症状: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不同程度的克汀病形象;不同程度甲状腺 功能低下表现,粘液性水肿、皮肤、毛发干燥、X线骨龄落后和骨骺愈合延迟, 血浆蛋白结合碘(PBI)降低,血清T4降低,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增高。 有上述必备条件,再具有辅助条件中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即可诊断为克汀 病。若只有必备条件,又不能排除引起类似本病症状之其他疾病时,诊断为可疑 患者。 5.预防措施 (1)供应含碘食盐是主要措施我国已明令规定所有食盐均需加碘。即在食盐 内加入碘化钾或碘酸钾。碘盐中碘与盐的比例为 1:50000 到 1:20000。碘化钾性 质不稳定,在潮湿、高温、氧化情况下碘易损失。因此在制作碘盐时,在加入碘 化钾同时加入稳定剂 1%磷酸镁和 0.1%硫代硫酸钠或 0.49%磷酸钙。碘盐应严密 包装,存放在干燥、低温和暗处。散装碘盐应放在有盖的缸或瓶内。 (2)碘化油:可作为辅助措施用于交通不便、偏僻、碘盐供应不到的地区。碘 化油是用植物油与碘化氢加成反应而制得的有机碘化物,主要成份为碘化甘油 脂。常用碘化豆油或碘化核桃油。可采用口服或肌肉注射
(3)食物补碘:多食用含有机碘较多的海产品如海带、海鱼。 (二)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病)是全世界也是我国流行最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全国除上海外,各省、市均有此病流行,据推算全国有 氟中毒患者近 4000 万人。 1.流行特点 (1)病区分布广 全国均有流行。不论高原、山地、平原或盆地,内陆或沿海地区,城市或乡 村均有发生。全国除上海市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方性氟病流行, 而且,不论高原、山地、平原或盆地,内陆或沿海地区,城市或乡村均有发生。 病区涉及到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8 个地、市,1095 个区、县,125817 个村、屯。病区人口总数是 8562 万人。 本次调查人数 4135 万人,氟斑牙病患者 1812 万人,占调查总人数 43.8%; 氛骨症患者 83 万人,占调查总人数 2%。由此推算,全国共有氛斑牙病患者 3753 万人,氮骨症患者 171 万人。 地方性氟病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黑龙江、 辽宁、吉林等省、自治区及天津市。以上病区氛斑牙病患者占全国氟斑牙病患者 总数的 79%,氟骨症患者占全国氛骨症思者总数的 91%,是我国地方性氛病的 严重地带但陕西、内蒙、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辽宁、天津等省市 是我国地方性氟中毒严重地带,患者占全国氟中毒患者 80%以上。 (2)年龄、性别与暴露时间 氟斑牙与年龄有关,因氟斑牙是在牙釉质钙化未完成时期发生的,牙齿萌出 以后,就不易受氟影响,即不再产生氟斑牙,但病情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氟骨症发病与年龄关系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但发病主要是成年人, 有报道认为发病年龄平均是 17 岁。有报道在重病区早期氟骨症多发生于儿童, 因此氟骨症的防治重点在儿童。氟斑牙的患病率性别上无明显差别,氟骨症在 20 岁以前男女无差别,但从 20 岁开始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妇女怀孕、 生育可使氟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加重。暴露于高氟时间越长,患病率也增高。 (3)外地迁入者与当地生长者在发病上的差异 一般认为,8 岁以上的外地迁入者氟斑牙患病率比当地出生者低得多,但氟 骨症发病率则比当地出生者高。因此,部队进驻高氟地区应注意这个问题。 2.流行类型 (1)(1) 饮水型地方性氟病 以饮水为主要携氟介质所引起的地方性氟病称之,其分布最广,流行史最长,研 究报道的资料也最多。全国有 7000 万人饮用高氟水。病区饮水中氟含量多超过 1mg/L,严重的超过 3mg/L,个别病区高达 20-30mg/L。我军水源调查,超过 1 mg/L 的水样占 10%。一般天然水中含氟量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地面水。据许多地 区调查,饮水中含氟量与氟斑牙、氟骨症患病率呈正相关。凡饮水含氟量超过 1 mg/L 标准的地区都有地方性氟中毒发生。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达 3-4 mg/L 可出 现氟骨症。但由于地方性氟中毒病发病因素较复杂,如受年龄、性别、饮水年限、 营养状况、个人体质、妇女生育、气象条件及劳动强度等因素影响,在不利条件 下,长时期(10-20 年)饮用 1.5-3.0mg/L 的水也可能出现氟骨症。 表 3-6 饮水含氟量与地方性氟中毒关系
(3)食物补碘:多食用含有机碘较多的海产品如海带、海鱼。 (二)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病)是全世界也是我国流行最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全国除上海外,各省、市均有此病流行,据推算全国有 氟中毒患者近 4000 万人。 1.流行特点 (1)病区分布广 全国均有流行。不论高原、山地、平原或盆地,内陆或沿海地区,城市或乡 村均有发生。全国除上海市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方性氟病流行, 而且,不论高原、山地、平原或盆地,内陆或沿海地区,城市或乡村均有发生。 病区涉及到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8 个地、市,1095 个区、县,125817 个村、屯。病区人口总数是 8562 万人。 本次调查人数 4135 万人,氟斑牙病患者 1812 万人,占调查总人数 43.8%; 氛骨症患者 83 万人,占调查总人数 2%。由此推算,全国共有氛斑牙病患者 3753 万人,氮骨症患者 171 万人。 地方性氟病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黑龙江、 辽宁、吉林等省、自治区及天津市。以上病区氛斑牙病患者占全国氟斑牙病患者 总数的 79%,氟骨症患者占全国氛骨症思者总数的 91%,是我国地方性氛病的 严重地带但陕西、内蒙、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辽宁、天津等省市 是我国地方性氟中毒严重地带,患者占全国氟中毒患者 80%以上。 (2)年龄、性别与暴露时间 氟斑牙与年龄有关,因氟斑牙是在牙釉质钙化未完成时期发生的,牙齿萌出 以后,就不易受氟影响,即不再产生氟斑牙,但病情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氟骨症发病与年龄关系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但发病主要是成年人, 有报道认为发病年龄平均是 17 岁。有报道在重病区早期氟骨症多发生于儿童, 因此氟骨症的防治重点在儿童。氟斑牙的患病率性别上无明显差别,氟骨症在 20 岁以前男女无差别,但从 20 岁开始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妇女怀孕、 生育可使氟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加重。暴露于高氟时间越长,患病率也增高。 (3)外地迁入者与当地生长者在发病上的差异 一般认为,8 岁以上的外地迁入者氟斑牙患病率比当地出生者低得多,但氟 骨症发病率则比当地出生者高。因此,部队进驻高氟地区应注意这个问题。 2.流行类型 (1)(1) 饮水型地方性氟病 以饮水为主要携氟介质所引起的地方性氟病称之,其分布最广,流行史最长,研 究报道的资料也最多。全国有 7000 万人饮用高氟水。病区饮水中氟含量多超过 1mg/L,严重的超过 3mg/L,个别病区高达 20-30mg/L。我军水源调查,超过 1 mg/L 的水样占 10%。一般天然水中含氟量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地面水。据许多地 区调查,饮水中含氟量与氟斑牙、氟骨症患病率呈正相关。凡饮水含氟量超过 1 mg/L 标准的地区都有地方性氟中毒发生。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达 3-4 mg/L 可出 现氟骨症。但由于地方性氟中毒病发病因素较复杂,如受年龄、性别、饮水年限、 营养状况、个人体质、妇女生育、气象条件及劳动强度等因素影响,在不利条件 下,长时期(10-20 年)饮用 1.5-3.0mg/L 的水也可能出现氟骨症。 表 3-6 饮水含氟量与地方性氟中毒关系
饮水含氟量 氟斑牙 氟骨病 (mg/L) 调查 人数 人数 % 人数 % 1.0-1.5 3129 833 26.6 56 1.8 1.6-3.9 33070 15529 46.9 3489 10.6 4.0-7.9 64623 42737 66.1 13340 20.6 8.0-20.0 17579 12938 73.6 5699 32.4 合计 118401 72037 60.8 22584 19.0 (3)煤烟型地方性氟病 由于采用落后燃煤方式,燃烧含高氟劣质煤而污染了室内空气、食物、饮水, 使居民摄入大量氟引起的地方性氟即为生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它是我国 70 年 代后确认的第二大类型病区 一些地区水氟并不高,而是使用的生活用煤含氟量过高,如有的病区煤含氟 在 2000mg/kg 以上,燃煤时排出大量气态和气溶胶的氟化物,污染了空气。湖南, 四川、贵州、云南省某些地区还有用煤烘烤粮食和疏菜的习惯,而使粮食和蔬菜 受到污染,居民因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用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氟中毒。煤烟型氟 中毒区遍布我国 14 省、市、自治区,仅位于四川、湖北两省接壤的三峡地区就 有氟斑牙患者 150 万左右,氟骨症患者 10 万左右。 (4)其它 因食用含氟高的食物如茶叶、盐而引起氟中毒的;另外,由于工业三废污染 空气和水源引起的氟中毒亦不能忽视,我国的包头钢铁厂、兰州铝厂等都已对其 周围环境及人畜产生了危害,而且涉及的距离很远。严格说这并不属于地方性氟 中毒范畴,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种污染长此下去,氟在环境中长年累积,经过许 多年后,妈有可能形成次生性氟地球化学区,所以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3.发病机理 氟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和结构、钙和磷的代谢、神 经兴奋传导、甲状旁腺功能、酶活性、免疫反应及生长发育都有一定作用。适量 的氟能被牙釉质中羟磷灰石吸附,形成坚硬质密的氟磷灰石表面保护层,有防龋 作用,故缺氟可使患龋齿率升高。氟化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 从肠胃吸收的氟化物很快进入血中,75%与白蛋白结合,其它以氟化物形式参与 运输至各组织,摄入的氟超过人体正常代谢时,可逐渐积累而在某些组织沉积下 来,绝大部分蓄积在骨骼和牙齿中,只很少部分沉积在肌肉、甲状腺、心、肺、 肾等软组织内,当蓄积量明显增加时,可导致氟中毒。摄入的氟约 75-80%由尿、 13-20%由粪、7-10%由汗排出。肾是排泄氟重要器官,有肾脏疾病时氟中毒程度 可以增高。 氟中毒发病的机理有许多学说,目前还未取得一致认识,一般认为主要是氟 破坏钙磷代谢。氟与钙有特别的亲和力,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就和大量的血钙结合 成氟化钙,沉积在骨组织中使骨质硬化,密度增加,少量沉积在软组织内也可以 使骨膜、肌腱和韧带等钙化。这种变化可导致骨皮质增厚,髓腔变小;在脊柱能 使椎间孔或椎管变窄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还能造成机能障碍,甚至发生瘫痪。另 外,氟能抑制促进成骨作用的酶,加上钙代谢紊乱,不但影响钙盐沉着和蓄积, 还会使钙从正常的骨组织中游离出来,造成骨质疏松。因此在同一病人可见有骨 质硬化和骨质疏松现象。钙代谢紊乱,又可引起磷代谢紊乱,影响磷酸盐离子沉 积,妨碍骨质代谢
饮水含氟量 氟斑牙 氟骨病 (mg/L) 调查 人数 人数 % 人数 % 1.0-1.5 3129 833 26.6 56 1.8 1.6-3.9 33070 15529 46.9 3489 10.6 4.0-7.9 64623 42737 66.1 13340 20.6 8.0-20.0 17579 12938 73.6 5699 32.4 合计 118401 72037 60.8 22584 19.0 (3)煤烟型地方性氟病 由于采用落后燃煤方式,燃烧含高氟劣质煤而污染了室内空气、食物、饮水, 使居民摄入大量氟引起的地方性氟即为生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它是我国 70 年 代后确认的第二大类型病区 一些地区水氟并不高,而是使用的生活用煤含氟量过高,如有的病区煤含氟 在 2000mg/kg 以上,燃煤时排出大量气态和气溶胶的氟化物,污染了空气。湖南, 四川、贵州、云南省某些地区还有用煤烘烤粮食和疏菜的习惯,而使粮食和蔬菜 受到污染,居民因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用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氟中毒。煤烟型氟 中毒区遍布我国 14 省、市、自治区,仅位于四川、湖北两省接壤的三峡地区就 有氟斑牙患者 150 万左右,氟骨症患者 10 万左右。 (4)其它 因食用含氟高的食物如茶叶、盐而引起氟中毒的;另外,由于工业三废污染 空气和水源引起的氟中毒亦不能忽视,我国的包头钢铁厂、兰州铝厂等都已对其 周围环境及人畜产生了危害,而且涉及的距离很远。严格说这并不属于地方性氟 中毒范畴,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种污染长此下去,氟在环境中长年累积,经过许 多年后,妈有可能形成次生性氟地球化学区,所以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3.发病机理 氟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和结构、钙和磷的代谢、神 经兴奋传导、甲状旁腺功能、酶活性、免疫反应及生长发育都有一定作用。适量 的氟能被牙釉质中羟磷灰石吸附,形成坚硬质密的氟磷灰石表面保护层,有防龋 作用,故缺氟可使患龋齿率升高。氟化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 从肠胃吸收的氟化物很快进入血中,75%与白蛋白结合,其它以氟化物形式参与 运输至各组织,摄入的氟超过人体正常代谢时,可逐渐积累而在某些组织沉积下 来,绝大部分蓄积在骨骼和牙齿中,只很少部分沉积在肌肉、甲状腺、心、肺、 肾等软组织内,当蓄积量明显增加时,可导致氟中毒。摄入的氟约 75-80%由尿、 13-20%由粪、7-10%由汗排出。肾是排泄氟重要器官,有肾脏疾病时氟中毒程度 可以增高。 氟中毒发病的机理有许多学说,目前还未取得一致认识,一般认为主要是氟 破坏钙磷代谢。氟与钙有特别的亲和力,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就和大量的血钙结合 成氟化钙,沉积在骨组织中使骨质硬化,密度增加,少量沉积在软组织内也可以 使骨膜、肌腱和韧带等钙化。这种变化可导致骨皮质增厚,髓腔变小;在脊柱能 使椎间孔或椎管变窄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还能造成机能障碍,甚至发生瘫痪。另 外,氟能抑制促进成骨作用的酶,加上钙代谢紊乱,不但影响钙盐沉着和蓄积, 还会使钙从正常的骨组织中游离出来,造成骨质疏松。因此在同一病人可见有骨 质硬化和骨质疏松现象。钙代谢紊乱,又可引起磷代谢紊乱,影响磷酸盐离子沉 积,妨碍骨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