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苗圃学》第五章 园林苗圃育苗新技术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28,文件大小:240.5KB,团购合买
第一节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工厂化育苗技术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五章 园林苗圊育茜新技术

第五章 园林苗圃育苗新技术

一节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工厂化育苗技术

第一节 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 工厂化育苗技术

园林植物新晶种的引进和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了 晶种资源,同时也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原材料。 但于新贔种的种源偏少,扩繁技术跟不上等原因,使 新优园林植物晶种的迅速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现在不少 园林苗圃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工厂化育苗等先进的扩 手段,迅速增加园林苗木新品种母株的数量,扩大园林植 物新品种的群体,并与常规的苗圃生产方法相结合,不断地 推岀园林植物新品种,做到及时满足城镇园林绿化市场的需 求

园林植物新品种的引进和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了 品种资源,同时也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原材料。 但由于新品种的种源偏少,扩繁技术跟不上等原因,使一些 新优园林植物品种的迅速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现在不少 园林苗圃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工厂化育苗等先进的扩 繁手段,迅速增加园林苗木新品种母株的数量,扩大园林植 物新品种的群体,并与常规的苗圃生产方法相结合,不断地 推出园林植物新品种,做到及时满足城镇园林绿化市场的需 求

园林植物的组织培养一般是指应用无菌培养的方法,在适当条件下,培养植 物的一个离体部分(组织或细胞)而使其生长发有形成植株的技术。它有以下优点 L:无性繁殖组织培养是通过体细胞分化增殖的,可以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 性状,形成整齐一致的无性系。对一些生产上难以进行常规无性繁殖的植物或者 至今完全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在组织培养的特殊条件下能进行无性繁殖。 2.扩繁速度快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植物生长发育, 组织器官的分化与脱分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生长激素都能得到满足。因此,比 传统的无性繁殖要快得多。只要从优良母株上取下一小块组织,在合适的条件下 经过离体培养,在一年内就可以繁殖出成千上万的新植株,可以扩大和加速良种 选育和鉴定的速度 3.节省土地组织培养的材料是放在透明的容器中培养的,因此可以充分利 用空间。通常30m培养室可以摆放1万多个培养容器,同时繁殖几万株苗,而且 周期短,周转快,可以周年生产。 4.脱毒通过脱除病毒与快繁技术相结合,可以加速发展脱毒植株,减轻园 林苗圃病害的危害程度

园林植物的组织培养一般是指应用无菌培养的方法,在适当条件下,培养植 物的一个离体部分(组织或细胞)而使其生长发育形成植株的技术。它有以下优点: 1.无性繁殖 组织培养是通过体细胞分化增殖的,可以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 性状,形成整齐一致的无性系。对一些生产上难以进行常规无性繁殖的植物或者 至今完全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在组织培养的特殊条件下能进行无性繁殖。 2.扩繁速度快 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植物生长发育, 组织器官的分化与脱分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生长激素都能得到满足。因此,比 传统的无性繁殖要快得多。只要从优良母株上取下一小块组织,在合适的条件下, 经过离体培养,在一年内就可以繁殖出成千上万的新植株,可以扩大和加速良种 选育和鉴定的速度。 3.节省土地 组织培养的材料是放在透明的容器中培养的,因此可以充分利 用空间。通常30m2培养室可以摆放1万多个培养容器,同时繁殖几万株苗,而且 周期短,周转快,可以周年生产。 4.脱毒 通过脱除病毒与快繁技术相结合,可以加速发展脱毒植株,减轻园 林苗圃病害的危害程度

、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条件是在无菌状态下将植物组织培 戊植株。因此要有相应的设施设备、药晶,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一般 来讲,园啉苗圃舶楦物组织增养室要达到年培养组培苗30万株左右的规 模,其基本条件为 .准备室器具的洗涤、干燥、保存,培养基的配制和分装、消毒 等作业都在准备室进行。因此水、气、电的装置都要便于作业的进行 准备室的面积一般在30m2左右。 2.无苗室用于植物的分离、接种、培养体的移植等。无菌室要求 能长时间维持无菌状态,并且能适于长时间工作。出入口要设置前室、 双重门,室内空气的净化性能要高,室内能调节温度,出人口和通气口 以外要保持密闭性。无菌室面积在20m2左右,可安装超净工作台或接种 三箱,以及其他接种设备

一、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条件是在无菌状态下将植物组织培育 成植株。因此要有相应的设施设备、药品,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一般 来讲,园林苗圃的植物组织培养室要达到年培养组培苗30万株左右的规 模,其基本条件为: 1.准备室 器具的洗涤、干燥、保存,培养基的配制和分装、消毒 等作业都在准备室进行。因此水、气、电的装置都要便于作业的进行。 准备室的面积一般在30m2左右。 2.无苗室 用于植物的分离、接种、培养体的移植等。无菌室要求 能长时间维持无菌状态,并且能适于长时间工作。出入口要设置前室、 双重门,室内空气的净化性能要高,室内能调节温度,出人口和通气口 以外要保持密闭性。无菌室面积在20m2左右,可安装超净工作台或接种 箱,以及其他接种设备

3,培养室。是培养材料生长发育的场所。要充分考虑温度、湿度 照和空气等因素对培养体生长的影响,并且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 养。培养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0-27℃C,温度变化大而无规律易遭杂菌污 染,相对湿度在70%一80%,光源可使用荧光灯或普通日光灯,光强为1 000-30001x,光照时间大多是连续照光或16h照明 4、培养基配制组织培养和整体植物在营养上的主要区别是它的异 养性,整体植物只需要无机营养,而组织培养则需另外供给C源和许多有 机养料。各种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和材料进行培养时对无机养 料的要求也略有区别,甚至在增减过程中也发生变化。因此在培养过程 中随着组织和细胞的分化发育的进展正确选用培养基,及时调整培养基 中的某项成分(转换培养基)是成功的关键之

3.培养室 是培养材料生长发育的场所。要充分考虑温度、湿度、 光照和空气等因素对培养体生长的影响,并且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 养。培养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0—27 ℃,温度变化大而无规律易遭杂菌污 染,相对湿度在70%一80%,光源可使用荧光灯或普通日光灯,光强为1 000--30001x,光照时间大多是连续照光或16h照明。 4、培养基配制 组织培养和整体植物在营养上的主要区别是它的异 养性,整体植物只需要无机营养,而组织培养则需另外供给C源和许多有 机养料。各种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和材料进行培养时对无机养 料的要求也略有区别,甚至在增减过程中也发生变化。因此在培养过程 中随着组织和细胞的分化发育的进展正确选用培养基,及时调整培养基 中的某项成分(转换培养基)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二、培养基的配制 L.材料的选用一般常用作快速繁殖的材料有鳞茎、 球茎、茎段、茎尖、花柄、花瓣、叶柄、叶尖、叶片等, 们的生理状态对培养时器官的分化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讲, 发育年幼的实生苗比发育年龄老的成年树容易分化,顶芽比 服芽容易分化,萌动的芽比休眠的芽容易分化,采用大树基 的萌蘖有利于芽的诱导和分化。此外可以用未成熟的种子 子房、胚珠及成熟的种子为材料,剥去种皮经过胚胎培养 一打破休眠得到试管苗后,再进行快速繁殖

二、培养基的配制 1.材料的选用 一般常用作快速繁殖的材料有鳞茎、 球茎、茎段、茎尖、花柄、花瓣、叶柄、叶尖、叶片等,它 们的生理状态对培养时器官的分化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讲, 发育年幼的实生苗比发育年龄老的成年树容易分化,顶芽比 腋芽容易分化,萌动的芽比休眠的芽容易分化,采用大树基 部的萌蘖有利于芽的诱导和分化。此外可以用未成熟的种子、 子房、胚珠及成熟的种子为材料,剥去种皮经过胚胎培养, 打破休眠得到试管苗后,再进行快速繁殖

2.外檀体的消毒与接种将接种材料用自来水 冲洗干净,擦于。然后,在超净台上或接种箱内, 将接种材料浸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里,作表面灭菌 1530mn,也可用0.1%的升汞溶液加适量吐温, 作表面灭菌8-12min。灭菌时间快到时,即倾去灭 菌溶液,用无菌水涮洗多次,然后用无菌纱布吸干 接种材料外部的水分,最后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在 培养基上以待器官分化

2.外檀体的消毒与接种 将接种材料用自来水 冲洗干净,擦干。然后,在超净台上或接种箱内, 将接种材料浸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里,作表面灭菌 15—30min,也可用0.1%的升汞溶液加适量吐温, 作表面灭菌8—12min。灭菌时间快到时,即倾去灭 菌溶液,用无菌水涮洗多次,然后用无菌纱布吸干 接种材料外部的水分,最后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在 培养基上以待器官分化

3.芽的分化接种后,要使材料分化出许多芽,必须对培养基及激素的种 类和浓度进行严格地筛选。在诱导芽的分化过程中,常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 些,适当降低M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特别是降低氮素水平,对芽的分化和生 长都是有利的 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对芽的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组 织器官所含的内源激素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因而使细胞、组织、器官脱分化和分 化所需要的激素水平也不相同。原则上讲,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芽的分化,常用 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6-苄基腺嘌呤、玉米素和异戊烯基腺嘌呤。在快速繁殖 中,一般用6一苄基腺嘌呤比激动素的效果好,合适的浓度一般为0.25ng/L 数种类的植物适合用玉米素和异戊烯基腺嘌呤。生长素虽然不能促进芽的分化 但是一般植物芽的分化需要它与细胞分裂素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当细胞分裂素的 相对含量大于生长素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和生长,在MS培养基中,附加0.5mg L吲哚乙酸,1mg/L6—苄基腺嘌呤,是芽分化的最佳配比 男外,也可将接种材料置在含高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先诱导材料脱分化 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或胚状体,继续培养后萌发 成为小植株。也可以将愈伤组织打散,再进行液体转化培养,促进胚状体、芽和 原球茎的分化,这样可使愈伤组织细胞同时分化出大量的原球茎和胚状体,大大 加速无性系繁殖的速度。但是用这种方法所繁殖的植物,染色体倍性容易发生变 化,影响无性系后代的一致性

3.芽的分化 接种后,要使材料分化出许多芽,必须对培养基及激素的种 类和浓度进行严格地筛选。在诱导芽的分化过程中,常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 基,适当降低MS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特别是降低氮素水平,对芽的分化和生 长都是有利的。 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对芽的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组 织器官所含的内源激素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因而使细胞、组织、器官脱分化和分 化所需要的激素水平也不相同。原则上讲,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芽的分化,常用 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6-苄基腺嘌呤、玉米素和异戊烯基腺嘌呤。在快速繁殖 中,一般用6—苄基腺嘌呤比激动素的效果好,合适的浓度一般为0.25mg/L。 少数种类的植物适合用玉米素和异戊烯基腺嘌呤。生长素虽然不能促进芽的分化, 但是一般植物芽的分化需要它与细胞分裂素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当细胞分裂素的 相对含量大于生长素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和生长,在MS培养基中,附加0.5mg/ L吲哚乙酸,lmg/L6—苄基腺嘌呤,是芽分化的最佳配比。 另外,也可将接种材料置在含高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先诱导材料脱分化 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或胚状体,继续培养后萌发 成为小植株。也可以将愈伤组织打散,再进行液体转化培养,促进胚状体、芽和 原球茎的分化,这样可使愈伤组织细胞同时分化出大量的原球茎和胚状体,大大 加速无性系繁殖的速度。但是用这种方法所繁殖的植物,染色体倍性容易发生变 化,影响无性系后代的一致性

4.根的诱导要促使试管苗生根,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试管苗在 无菌条件下从叶腋处剪下来,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的 差别主要在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上,适当增加生长素的浓度,不用细胞 分裂素或极少量的细胞分裂素,一般在茎的基部就能分化出根。、但是不同的植 物诱导生根时所需要的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是不同的。一般常用的有吲哚乙酸 孝乙酸、吲哚丁酸3种。在生产实践中,生长素浓度过低不利于试管苗生根,而 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先在茎的基部形成一块愈伤组织,而后再从愈伤组织上分化 出,但是这样茎与根之间维管束往往连接不好,影响了物质和水分的吸收和运 输,这种苗移栽不易成活,即使成活后生长速度也较慢,所以要求生长素的浓度 能使伤口处直接生长出根为合适。另一种方法是将无菌苗剪下后,浸泡在含有 定浓度生长素的无菌水中,几小时后再接种到无激素培养基上,一般1星期后 即开始分化出根原基,2-3星期后根生长良好即可移栽 若适当降低培养基的含糖量,同时将大量元素的含量减少一半左右,并适 当增加培养基中维生素B2、维生素Bi2的含量,也可以提高根的诱导频率

4.根的诱导 要促使试管苗生根,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试管苗在 无菌条件下从叶腋处剪下来,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的 差别主要在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上,适当增加生长素的浓度,不用细胞 分裂素或极少量的细胞分裂素,一般在茎的基部就能分化出根。、但是不同的植 物诱导生根时所需要的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是不同的。一般常用的有吲哚乙酸、 萘乙酸、吲哚丁酸3种。在生产实践中,生长素浓度过低不利于试管苗生根,而 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先在茎的基部形成一块愈伤组织,而后再从愈伤组织上分化 出根,但是这样茎与根之间维管束往往连接不好,影响了物质和水分的吸收和运 输,这种苗移栽不易成活,即使成活后生长速度也较慢,所以要求生长素的浓度 以能使伤口处直接生长出根为合适。另一种方法是将无菌苗剪下后,浸泡在含有 一定浓度生长素的无菌水中,几小时后再接种到无激素培养基上,一般1星期后 即开始分化出根原基,2--3星期后根生长良好即可移栽。 若适当降低培养基的含糖量,同时将大量元素的含量减少一半左右,并适 当增加培养基中维生素B2、维生素Bi2的含量,也可以提高根的诱导频率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