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5156edu.com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现代文小阅读题汇编 全国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 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 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 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 有必要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 笠,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 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于盖 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 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 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斜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解的器具。这种图,天l 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 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 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 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 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
www.5156edu.com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现代文小阅读题汇编 全国卷Ⅰ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 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 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 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 有必要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 笠,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 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于盖 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 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 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斜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解的器具。这种图,天区 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 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 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 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 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
www.5156edu.com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 带。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 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 从天外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 的忽视。今天再进行浑天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 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派的浑天仪的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 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 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 辰运动状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已经的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 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 象,而且容易携带。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 也有以“笠”为名的图 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 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 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不符 合实际天象的 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 该说两者各具其妙 5.B6.A7.C 全国卷Ⅱ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www.5156edu.com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 带。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 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 从天外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 的忽视。今天再进行浑天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 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派的浑天仪的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 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 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 辰运动状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已经的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 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 象,而且容易携带。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 也有以“笠”为名的图。 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 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 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不符 合实际天象的。 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 该说两者各具其妙。 5.B 6.A 7.C 全国卷 II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www.5156edu.com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 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 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 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 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滲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 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 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 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 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 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到日本九州。它 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 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 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 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 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 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 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 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 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www.5156edu.com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 276 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 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 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 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 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 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 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 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 16 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 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 16 世纪 40 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到日本九州。它 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 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 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 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 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 16 世纪 40 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 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 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 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 1540 年到 1644 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 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www.5156edu.com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 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 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摘自万 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这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爱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5、C6、A7、D 北京卷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指称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50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职责却不绝 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5000亿到1万亿个塑料袋。废气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 问题,掩埋他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 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 去”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防如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 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包楼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着下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 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2 到5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 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在阳光下聚 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 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 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饲料带的4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
www.5156edu.com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 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 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摘自万 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 6 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这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 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爱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5、C 6、A 7、D 北京卷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6 题。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指称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 50 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职责却不绝 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 5000 亿到 1 万亿个塑料袋。废气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 问题,掩埋他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 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 法”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防如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 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包楼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着下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 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 2 到 5 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 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在阳光下聚 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 定。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 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 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饲料带的 4 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 4 倍,这意味着运输
www.5156edu.com 过程中纸袋还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生产70%的空气污染和50 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 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 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 统计材料表明,饲料带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两要少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的将来垃 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4.下列说法符合文艺的一项是(3分) A.“呼吸运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无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15.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16.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问题最有 效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4分) 14.(3分)C15.(3分)B 16.(4分 第一问: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 第二问: (1)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环保成本过高。 (2)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3)塑料袋回收再生产成本较低 天津卷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绿色 经济以高科技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 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使广大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另 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
www.5156edu.com 过程中纸袋还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生产 70%的空气污染和 50 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 方式是将垃圾掩埋 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 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 统计材料表明,饲料带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两要少 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的将来垃 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4.下列说法符合文艺的一项是(3 分) A. “呼吸运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 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 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无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 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15.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 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 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 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 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16.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问题最有 效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4 分) 14.(3 分)C 15.(3 分)B 16.(4 分) 第一问: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 第二问: (1)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环保成本过高。 (2)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3)塑料袋回收再生产成本较低。 天津卷 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绿色 经济以高科技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 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使广大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另 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
www.5156edu.com 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使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 即按照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绿色经济不仅包含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的内容同时还追求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得到最大 的经济效益,在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和保 护,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绿色经济以人为本,其主旨是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民,它兼顾了个 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经济 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永久可利用性,而绿色经济终强调经济发展的生诚 化,追求的不是简单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而是从动态上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久 可利用。 作为一种超越“唯生态主义″的经济,绿色经济不会单纯地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 眼光来看待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不会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来换取生态环境, 而是希望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不同,二者虽然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循环利用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 但绿色经济是以科技手段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等内容,在动态中达到人与 自然的和谐。虽然循环经济也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循环经济最主要是通过资源和环境 的关注和改善来实现的,它并不具有绿色分配的内容——保证最低收入的人能够购买和消 费绿色产品,而绿色经济理论则在强调社会公平方面比循环经济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5.下列对“绿色经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自然资源 绿色经济围绕以最小资源耗费换取最大经济效益这一中心,使人与自然和谐。 C.绿色经济把技术进步规范在一定的轨道上,这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不矛盾 D.绿色经济的突出待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6.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唯生态主义”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绿色经济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展,并不反对个人利益,它体现的其实是一种高层次的人 类利己主义 C.循环经济主要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改善来实现以人为本的追求
www.5156edu.com 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使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 即按照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绿色经济不仅包含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的内容,同时还追求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得到最大 的经济效益,在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和保 护,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绿色经济以人为本,其主旨是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民,它兼顾了个 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经济 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永久可利用性,而绿色经济终强调经济发展的生诚 化,追求的不是简单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而是从动态上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久 可利用。 作为一种超越“唯生态主义”的经济,绿色经济不会单纯地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 眼光来看待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不会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来换取生态环境, 而是希望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不同,二者虽然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循环利用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 但绿色经济是以科技手段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等内容,在动态中达到人与 自然的和谐。虽然循环经济也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循环经济最主要是通过资源和环境 的关注和改善来实现的,它并不具有绿色分配的内容——保证最低收入的人能够购买和消 费绿色产品,而绿色经济理论则在强调社会公平方面比循环经济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5.下列对“绿色经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自然资源。 B.绿色经济围绕以最小资源耗费换取最大经济效益这一中心,使人与自然和谐。 C.绿色经济把技术进步规范在一定的轨道上,这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不矛盾。 D.绿色经济的突出待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6.下列表述不符合 ...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唯生态主义”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B.绿色经济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展,并不反对个人利益,它体现的其实是一种高层次的人 类利己主义。 C.循环经济主要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改善来实现以人为本的追求
www.5156edu.com D.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且能创造绿色财富的新经济,绿色经济涵盖并超越了“唯生态主 义”和循环经济。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发展绿色经济意味着即使是最低入的人也能够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 B.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可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C.绿色经济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又可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实现双贏。 D.绿色经济是一种较理想的经济形态,在社会公平的内容方面比循环经济更全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在某地区,数百万亩的树木受吉普赛蛾幼早大规模侵扰而掉叶,这是一种周期性现象 在研究这些虫害突发现象时,科学家发展受影响的树木将有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笨酚,释 放到叶子中,这些物质抑制蛾幼虫的生长,并减少雌蛾产卵的数量。同时,苯酚还使蛾卵变 小,从而抑制了来年蛾幼虫的生长,因为卵的数量与蛾的个头大小直接相关,而蛾的个头又 取决于它的幼虫时期获取营养的程度。因此,树木的防御机制会对吉普赛蛾的生殖力产生影 响。 此外,吉普赛蛾也易于受到核酸多角体病毒即所谓萎蔫病毒的攻击,这种病毒在蛾幼虫 突发的年份是蛾幼虫的重要杀手。蛾幼早吞食了带有病毒(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质小球体中) 的叶子,便患上萎蔫病,而被摄入的蛋白质小球便溶化,释放出数以干计的病毒或病毒体, 经过大约两周时间,繁殖至足够的数量,填满蛾幼虫的整个体腔。蛾幼虫死去时,病毒体被 释放出来,并被包裹在一个从蛾幼早的组织中合成的新蛋白质小球休中,等待被其他蛾幼虫 吞食 苯酚经常通过与蛋白质结合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因此,科学家重点研究 了同时摄入病毒和树叶对蛾幼虫产生的影响。他们发展,含有大量苯酚的橡树叶,其病毒对 蛾幼虫的杀伤力远远小于苯酚含量较低的白杨树叶。一般而言,树叶中苯酚含量越高,病毒 就越缺乏致命的杀伤力。因此,虽然苯酚可抑制蛾幼虫生长,但正是这些苯酚也能使萎蔫病 毒丧失能力,从而帮助蛾幼虫存活。橡树叶含有大量苯酚,能为蛾幼虫提供_个安全兹护所
www.5156edu.com D.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且能创造绿色财富的新经济,绿色经济涵盖并超越了“唯生态主 义”和循环经济。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 ...的一项是 A.发展绿色经济意味着即使是最低入的人也能够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 B.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可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C.绿色经济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又可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实现双赢。 D.绿色经济是一种较理想的经济形态,在社会公平的内容方面比循环经济更全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在某地区,数百万亩的树木受吉普赛蛾幼早大规模侵扰而掉叶,这是一种周期性现象。 在研究这些虫害突发现象时,科学家发展受影响的树木将有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笨酚,释 放到叶子中,这些物质抑制蛾幼虫的生长,并减少雌蛾产卵的数量。同时,苯酚还使蛾卵变 小,从而抑制了来年蛾幼虫的生长,因为卵的数量与蛾的个头大小直接相关,而蛾的个头又 取决于它的幼虫时期获取营养的程度。因此,树木的防御机制会对吉普赛蛾的生殖力产生影 响。 此外,吉普赛蛾也易于受到核酸多角体病毒即所谓萎蔫病毒的攻击,这种病毒在蛾幼虫 突发的年份是蛾幼虫的重要杀手。蛾幼早吞食了带有病毒(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质小球体中) 的叶子,便患上萎蔫病,而被摄入的蛋白质小球便溶化,释放出数以千计的病毒或病毒体, 经过大约两周时间,繁殖至足够的数量,填满蛾幼虫的整个体腔。蛾幼虫死去时,病毒体被 释放出来,并被包裹在一个从蛾幼早的组织中合成的新蛋白质小球休中,等待被其他蛾幼虫 吞食。 苯酚经常通过与蛋白质结合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因此,科学家重点研究 了同时摄入病毒和树叶对蛾幼虫产生的影响。他们发展,含有大量苯酚的橡树叶,其病毒对 蛾幼虫的杀伤力远远小于苯酚含量较低的白杨树叶。一般而言,树叶中苯酚含量越高,病毒 就越缺乏致命的杀伤力。因此,虽然苯酚可抑制蛾幼虫生长,但正是这些苯酚也能使萎蔫病 毒丧失能力,从而帮助蛾幼虫存活。橡树叶含有大量苯酚,能为蛾幼虫提供一个安全兹护所
www.5156edu.com 不受萎蔫病的影响;然而,在以白杨为主的树丛中,处于初级阶段的吉普赛蛾突发态势很快 地被病毒流行病所抑制 深入研究表明,蛾幼虫对萎蔫病毒产生免疫,这与它们赖以生存的树木的愈发严重的掉 叶现象相关。树木自身的防御反而提高了蛾幼虫受萎蔫病毒感染的阈值(临界值),致使蛾 幼虫种群日趋密集,但与此同时却不会变得更加易受病毒感染。由于这些原因,摄入苯酚给 蛾幼虫带来的益处似乎超过了它们付出的代价。 8.下列对苯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苯酚可使吉普赛蛾的生殖变弱,蛾卵变小,蛾幼虫的数量减少。 B苯酚能抑制吉普赛蛾幼虫生长,而对吉普赛蛾的天敌萎蔫病毒杀伤力更大。 C树木受到蛾幼虫侵扰时会释放出苯酚,苯酚能够改变幼虫蛋白质活性 D蛾虫病大量爆发的情况下,带有萎蔫病毒的树木释放过量的苯酚不如少量的好。 9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能够产卵的雌蛾更容易感染萎蔫病,这使它们生产出的虫卵变小。 B苯酚作用于蛾幼虫,使其对萎蔫病毒的免疫力增强,成活率提高。 C树叶中苯酚浓度越高,越能够成功地保护树木免受吉普赛蛾虫病的侵扰。 D被包裏在蛋白质小球体中的萎蔫病毒进入蛾幼虫体内之后能够大量繁殖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蛾幼虫体内的萎蔫病毒的生存和繁殖依靠它所寄生的蛾幼虫中的蛋白质 B在白杨树丛初发吉普赛蛾虫病时,萎蔫病毒的抑制作用超过苯酚的抑制作用。 C萎蔫病毒虽然对吉普赛蛾有致命杀伤力,但它们也无法影响蛾幼虫的种群密度, D蛾幼虫吞食带有萎蔫病毒的叶子后,有可能种群日趋密集,且免疫力不会减弱 5.C6.D7.C8.B9.D10.C 上海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斗拱造型基础上 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转译。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 而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更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和气度。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 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整个设 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 的憧憬。几年之后,这个世博中国馆必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 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 ②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 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 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 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随着我国当 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 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www.5156edu.com 不受萎蔫病的影响;然而,在以白杨为主的树丛中,处于初级阶段的吉普赛蛾突发态势很快 地被病毒流行病所抑制。 深入研究表明,蛾幼虫对萎蔫病毒产生免疫,这与它们赖以生存的树木的愈发严重的掉 叶现象相关。树木自身的防御反而提高了蛾幼虫受萎蔫病毒感染的阈值(临界值),致使蛾 幼虫种群日趋密集,但与此同时却不会变得更加易受病毒感染。由于这些原因,摄入苯酚给 蛾幼虫带来的益处似乎超过了它们付出的代价。 8.下列对苯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苯酚可使吉普赛蛾的生殖变弱,蛾卵变小,蛾幼虫的数量减少。 B.苯酚能抑制吉普赛蛾幼虫生长,而对吉普赛蛾的天敌萎蔫病毒杀伤力更大。 C.树木受到蛾幼虫侵扰时会释放出苯酚,苯酚能够改变幼虫蛋白质活性。 D.蛾虫病大量爆发的情况下,带有萎蔫病毒的树木释放过量的苯酚不如少量的好。 9.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能够产卵的雌蛾更容易感染萎蔫病,这使它们生产出的虫卵变小。 B.苯酚作用于蛾幼虫,使其对萎蔫病毒的免疫力增强,成活率提高。 C.树叶中苯酚浓度越高,越能够成功地保护树木免受吉普赛蛾虫病的侵扰。 D.被包裹在蛋白质小球体中的萎蔫病毒进入蛾幼虫体内之后能够大量繁殖。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 ...的一项是 A.蛾幼虫体内的萎蔫病毒的生存和繁殖依靠它所寄生的蛾幼虫中的蛋白质。 B.在白杨树丛初发吉普赛蛾虫病时,萎蔫病毒的抑制作用超过苯酚的抑制作用。 C.萎蔫病毒虽然对吉普赛蛾有致命杀伤力,但它们也无法影响蛾幼虫的种群密度。 D.蛾幼虫吞食带有萎蔫病毒的叶子后,有可能种群日趋密集,且免疫力不会减弱。 二、5.C 6.D 7.C 8.B 9.D 10.C 上海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15 分) ①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斗拱造型基础上 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转译。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 而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更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和气度。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 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整个设 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 的憧憬。几年之后,这个世博中国馆必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 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 ②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 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 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 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随着我国当 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 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www.5156edu.com ③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 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 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城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 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 特点。王国维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 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夸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 化标征相吻合。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 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 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 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 ④城市新地标必须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近年采也有不少成功的尝试,由著名建筑 学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例。该建筑地处著名的苏州园林忠王府和拙政园旁 边,楼层不高,灰白色调,青砖铺地,窗格透绿,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与周边建筑和环境 完全融为一体。它继承了苏州园林和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的灰白色调和传统的粉 墙黛瓦非常协调。不仅如此,城市新地标还应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这 方面我们可以举出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的建筑群。前者为欧洲古典建筑,凝重、端庄、厚 实,代表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而后者多为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鳞次 栉比,富有现代感,代表了九十年代浦东开发以后的新上海形象。这两组地标都切合上海海 派文化的历史文脉,又互为映衬,以黄浦江为界,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双城记”,成为今天 上海最显著的标志 ⑤强调城市新地标要与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不是说一味复古,不要创新,只是说创新首 先要有个文化底色和基调,这个底色和基调就是中国特色、地方特点。世博中国馆的设计体 现了这一思路,如国家馆的“故宫红”色调就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国元素。但无论国家馆还是 地区馆又都不是一味复古,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体现了传统和现代 的完美结合,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和谐一致。世博中国馆的建设,将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 会留下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也给今天和未来的上海留下一座新的城市地标 1.第②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 。(2分) 2.第③段“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一句中“败笔”的意思是 (2分) 3.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 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 4.阅读第④段,简述城市新地标与原有地标之间的关系。(3分) 5.联系全文,概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文化底色。(80字序右)(5分) (一)(15分) 1.2分具体说明城市地标聚焦了城市的魅力(1分),彰显了城市的特色(1分)。 2.2分与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反差的(不好的)(1分)新地标(建筑或景观)(1分)。 3.3分B 4.3分两者互相协调,城市新地标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答对一点 得2分) 5.5分国家馆采用斗拱造型和“故宫红”一色调等传统中国元素(2分,必须出现三点 国家馆、斗拱造型、“故宫红”色调。答出两点得1分),地区馆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1分, 必须出现两点:地区馆、江南园林的理念)。整个设计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
www.5156edu.com ③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 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 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城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 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 特点。王国维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 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夸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 化标征相吻合。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 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 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 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 ④城市新地标必须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近年采也有不少成功的尝试,由著名建筑 学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例。该建筑地处著名的苏州园林忠王府和拙政园旁 边,楼层不高,灰白色调,青砖铺地,窗格透绿,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与周边建筑和环境 完全融为一体。它继承了苏州园林和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的灰白色调和传统的粉 墙黛瓦非常协调。不仅如此,城市新地标还应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这 方面我们可以举出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的建筑群。前者为欧洲古典建筑,凝重、端庄、厚 实,代表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而后者多为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鳞次 栉比,富有现代感,代表了九十年代浦东开发以后的新上海形象。这两组地标都切合上海海 派文化的历史文脉,又互为映衬,以黄浦江为界,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双城记”,成为今天 上海最显著的标志。 ⑤强调城市新地标要与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不是说一味复古,不要创新,只是说创新首 先要有个文化底色和基调,这个底色和基调就是中国特色、地方特点。世博中国馆的设计体 现了这一思路,如国家馆的“故宫红”色调就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国元素。但无论国家馆还是 地区馆又都不是一味复古,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体现了传统和现代 的完美结合,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和谐一致。世博中国馆的建设,将为 2010 年中国上海世博 会留下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也给今天和未来的上海留下一座新的城市地标。 1.第②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 。(2 分) 2.第③段“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一句中“败笔”的意思是 (2 分) 3.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 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 4.阅读第④段,简述城市新地标与原有地标之间的关系。(3 分) 5.联系全文,概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文化底色。(80 字序右)( 5 分) (一)(15 分) 1.2 分 具体说明城市地标聚焦了城市的魅力(1 分),彰显了城市的特色(1 分)。 2.2 分 与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反差的(不好的)(1 分)新地标(建筑或景观)(1 分)。 3.3 分 B 4.3 分 两者互相协调,城市新地标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答对一点 得 2 分) 5. 5 分 国家馆采用斗拱造型和“故宫红”一色调等传统中国元素(2 分,必须出现三点: 国家馆、斗拱造型、“故宫红”色调。答出两点得 1 分),地区馆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1 分, 必须出现两点:地区馆、江南园林的理念)。整个设计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
www.5156edu.com 理解(1分),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幢憬(分)。 重庆卷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晶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 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精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 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 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体力、 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到了20世纪 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体位置的说 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 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 的襁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 直在争论。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学者弗兰克·而 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碰变化、重力场变,宇宙射线、其他 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 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 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 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 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 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 用。它的这一系列活动促使着人们感觉饥饿、享受睡眠、改变体温等。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 生物种非常熟练的掌握了整个DNA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白天或黑夜某个必要的时段中 按下所需的按键来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 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钟”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决定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 B.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律 C.生物体中存在的周期性循环的生命节律 D感觉饥饿、改变体温的生命节律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自,对“生物钟”的形成没有影响的一项是 A.通过视网膜感受光与暗的视交叉上核 B.人体内松果腺所分泌的褪黑素 C广泛的外界信息的周期性变化 D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在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方面有所作为 B生物钟的研究可以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帮助 C生物钏的研究可以自由改变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www.5156edu.com 理解(1 分),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幢憬(分)。 重庆卷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晶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 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精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 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 24 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 19 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体力、 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到了 20 世纪 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体位置的说 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 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 的襚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 一直在争论。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学者弗兰克·而 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碰变化、重力场变,宇宙射线、其他 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 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 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 24 小时的节律。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 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 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 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 用。它的这一系列活动促使着人们感觉饥饿、享受睡眠、改变体温等。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 生物种非常熟练的掌握了整个 DNA 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白天或黑夜某个必要的时段中 按下所需的按键来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 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钟”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决定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 B.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律 C.生物体中存在的周期性循环的生命节律 D.感觉饥饿、改变体温的生命节律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自,对“生物钟”的形成没有..影响的一项是 A.通过视网膜感受光与暗的视交叉上核 B.人体内松果腺所分泌的褪黑素 C.广泛的外界信息的周期性变化 D.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在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方面有所作为 B.生物钟的研究可以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帮助 C.生物钏的研究可以自由改变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