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广东海洋大学:《生化技术原理》讲义ppt课件(共九章)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430,文件大小:45.97MB,团购合买
第一章概论-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制备 第二章沉淀法 第三章吸附层析 第四章疏水层析 第五章离子交换层析 第五章凝胶过滤 第六章亲和层析 第七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八章等电聚焦电泳 第九章鉴定方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同一学一们一好 现代生物化学实验中心 刘海 联系电话:13560513528 luhai@yahoo.com.cn

教学用书 1。SPT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生命科学类 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 (第三版)赵永芳主编 科学出版社 2。广东海洋大 高级生物化学实验选编 现代生物化学实验中心

化实验技术专题 主要内容:介绍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 的一般步骤和原则;介绍层析技术、电 泳技术、离心技术、超过滤技术的原理 及其应用;总结蛋白质、核酸、酶、氨 一基酸测定的主要方法

生化实验技术专题 主要内容:介绍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 的一般步骤和原则;介绍层析技术、电 泳技术、离心技术、超过滤技术的原理 及其应用;总结蛋白质、核酸、酶、氨 基酸测定的主要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制备 第 沉淀法 第三章吸附层析 第四章疏水层析 第五章离子交换层析 第五章凝胶过滤 第六章亲和层析 第七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八章等电聚焦电泳 第九章鉴定方法

生物化学奥验技术发展简史 20年代: 微量分析技术导致了维生素、激素和辅酶等的 发现。 瑞典著名的化学家T. Svedberg奠基了“超离心 技术的理论基础.1924年制成了第一台5000RCF的 离心机(5000r/min8000r/min,相对离心力 “RCF”的单位可表示为“×g”),并准确测定了 血红蛋白等复杂蛋白质的分子量,获得了1926年的 诺贝尔化学奖

20年代: 微量分析技术导致了维生素、激素和辅酶等的 发现。 瑞典著名的化学家T.Svedberg奠基了“超离心 技术的理论基础,1924年制成了第一台5000 RCF的 离心机(5000 r/min-8000 r/min,相对离心力 “RCF”的单位可表示为“×g”),并准确测定了 血红蛋白等复杂蛋白质的分子量,获得了1926年的 诺贝尔化学奖。。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发展简史

30年代: 电子显微镜技术打开了微观世界,使我们能够 看到细胞内的结构和某些生物大分子的大致结构, 美国哈佛大学的Foli教授和中国的吴宪教授 建立了不少生物化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如血糖分析 蛩白质含量分析、氨基酸测定等

30年代: 电子显微镜技术打开了微观世界,使我们能够 看到细胞内的结构和某些生物大分子的大致结构。 美国哈佛大学的Folin教授和中国的吴宪教授 建立了不少生物化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如血糖分析、 蛋白质含量分析、氨基酸测定等

40年代 两位英国科学家 Martin和 Synge发明了分配色谱 (层析),他们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由此, 层析技术成为分离生化物质的关键技术, 电泳技术由瑞典的著名科学家 Tiselius奠基, 从而开创了电泳技术的新时代,他因此获得了1948年 的诺贝尔化学奖。 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用于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组成 和代谢的中间产物,示踪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代谢的研 究

40年代: 两位英国科学家Martin和Synge发明了分配色谱 (层析),他们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由此, 层析技术成为分离生化物质的关键技术。 电泳技术由瑞典的著名科学家Tisellius奠基, 从而开创了电泳技术的新时代,他因此获得了1948年 的诺贝尔化学奖。 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用于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组成 和代谢的中间产物,示踪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代谢的研 究

50年代 自1935年 Schoenheimer和 Rittenberg首次将放射性同位素 示踪用于碳水化合物及类脂物质的中间代谢的硏究以后,放射 性同位素示踪技术50年代有了大的发展。为各种生物化学代谢 过程的阐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Wilkins和 Franklin通过对DNA分子的Ⅹ射线衍射研究为 Watson和 Crick的D模型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DNA双螺旋 模型的提出开创了生物科学的历史新纪元。 在Ⅹ射线衍射技术方面,英国物理学家 Perutz对血红蛋白 的结构进行Ⅹ射线结构分析, Kendrew测定了肌红蛋白的结构 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立体结构的先驱,他们同获1962年诺贝尔 化学奖。 英国生物化学家 Sanger还于1953年确定了牛胰岛素中氨基 酸的顺序而获得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50年代: 自1935年Schoenheimer和Rittenberg首次将放射性同位素 示踪用于碳水化合物及类脂物质的中间代谢的研究以后,放射 性同位素示踪技术50年代有了大的发展,为各种生物化学代谢 过程的阐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Wilkins和Franklin通过对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研究为 Watson和Crick的DNA模型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DNA双螺旋 模型的提出开创了生物科学的历史新纪元。 在X-射线衍射技术方面,英国物理学家Perutz对血红蛋白 的结构进行X-射线结构分析, Kendrew测定了肌红蛋白的结构, 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立体结构的先驱,他们同获1962年诺贝尔 化学奖。 英国生物化学家Sanger还于1953年确定了牛胰岛素中氨基 酸的顺序而获得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60年代: 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用于生物化学硏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如田LC技米、红外、紫外、圆二色带光谱技术、N核磁共振 技米。 自1958年Stem, Moore和 Spackman设计出氨基酸自动分析 仪,大大加快了蛋白质的分析工作。1967年 edman和Beg制成 了氨基酸序列分析仪,到1973年 Moorea和 Stein设计出氨基酸序 列自动分析仪,又大大加快了对多肽一级结构的测定,十多年 间氨基酸的自动测定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 在60年代。层析和电泳技术又有了重大的进展。在1968· 1972年 anfinsen创建了和层楫披术,开辟了层析技术的新领 域。1969年 Weber.应用SDS聚丙蟠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蛋 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使电泳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60年代: 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如HPLC技术、红外、紫外、圆二色等光谱技术、NMR核磁共振 技术等。 自1958年Stem,Moore和Spackman设计出氨基酸自动分析 仪,大大加快了蛋白质的分析工作。1967年Edman和Begg制成 了氨基酸序列分析仪,到1973年Moore和Stein设计出氨基酸序 列自动分析仪,又大大加快了对多肽一级结构的测定,十多年 间氨基酸的自动测定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 在60年代,层析和电泳技术又有了重大的进展,在1968- 1972年Anfinsen创建了亲和层析技术,开辟了层析技术的新领 域。1969年Weber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蛋 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使电泳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70年代 基因工程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Arber Smith和 Nathans三个小组发现并纯化了限制性內 切酶每,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erg等人首次 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了DNA分子,并实现了DNA分 子的重组。1973年,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Cohen 等人第一次完成了DNA重组体的转化技术,这一年 被定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年, Cohen成为基因工程的 创始人,从此,生物化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 时期。与此同时,各种仪器分析手段进一步发展, 制成了DNA序列测定仪、DNA合成仪等

70年代: 基因工程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Arber, Smith和Nathans三个小组发现并纯化了限制性内 切酶,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erg等人首次 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了DNA分子,并实现了DNA分 子的重组。1973年,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Cohen 等人第一次完成了DNA重组体的转化技术,这一年 被定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年,Cohen成为基因工程的 创始人,从此,生物化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 时期。与此同时,各种仪器分析手段进一步发展, 制成了DNA序列测定仪、DNA合成仪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30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