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顶出系统设计概要》讲义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388.43KB,团购合买
頂出系統 A.頂出装置的相關零件: 回位杆 RETURN PIN 彈簧 SPRING 支撐柱 SUPPORT PIN 頂出導杆E.G.P 上頂出板EJ.REt. PLATE 下頂出板J J. PLATE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頂出系毓設計概要 頂出系統 A.頂出裝置的相關零件: 回位杆 RETURN PIN 彈簧 SPRING 支撐柱 SUPPORT PIN 頂出導杆EJ.GP 上頂出板 EJ. RET. PLATE 下頂出板EJ. PLATE K.O孔 停止銷 STOP PIN A--1 1.回位杆: 頂針在將制品頂岀后·其頂端位置會高於公模面許多’在下一次合模時(模具合 聚之前)必須使其退回到頂出前的初始位置’以免頂針碰壞母模面·所以必須有 回位杆幫助頂針回位 PS∶有時我們亦會在回位杄底部鈷圓孔放彈簧或優力膠開模時回位杄先彈岀 合模時回位杄早一步先頂住母模PL面·以免頂針碰壞母模成品面。 上頂出板 已啊日 下頂出板 A

頂出系統設計概要 頂出系統 A. 頂出裝置的相關零件: 彈簧 支撐柱 停止銷 上頂出板 下頂出板 K.O孔 頂出導杆 回位杆 A--1 1. 回位杆: 頂針在將制品頂出后,其頂端位置會高於公模面許多,在下一次合模時(模具合 聚之前)必須使其退回到頂出前的初始位置,以免頂針碰壞母模面,所以必須有 回位杆幫助頂針回位。 PS:有時我們亦會在回位杆底部鉆圓孔放彈簧或優力膠開模時回位杆先彈出, 合模時回位杆早一步先頂住母模 PL 面,以免頂針碰壞母模成品面。 上頂出板 下頂出板 A---2

2.彈簧 輔助回位杆使頂針快回位 带1萬次白由长()2)次(自由)2)x次(白由长()之z)最大哪编量(白由长)2x) 輕小荷重TF(黄) 2|輕荷重TL(幽) 36 48 中荷重TM(紅 256 288 32 38 4重荷重TH() 192% 216z 24 28 5|極重荷重TB( 16 18 20% 24% 自由長()X莱*-縮量 頂出行程S)=壓縮量一預壓量 3.頂出導杆 當制品量大·行程長’有較細的頂針或套筒時爲確保頂岀過程頂針的作動吓穩須 設置導向裝置’並且導杄要深亼公模板底部至少15πm以確保位置精度 支撐柱 當成型較大制品時由於頂板的尺寸較大’使得間隔板之間的跨度隨之増大’當射 岀壓力較高時公模板可能會變形而導致制品結合線處會溢料’甚至發生頂針動不 暢或卡死’爲解決此一問題除了増加亼模板的厚度外’還可在公模板和下固定板 間用支撐柱來防止在成型過程中公模板的變形 停止銷: 在下頂出板與下固定板間設置停止銷是爲防止成型中有異物雜質進λ或頂岀板 翹曲變形而導致回位不確實成型不良所以使用停止鲔來減少接觸面積以確保回 位確實 6.KO孔: 在下固定板間蘭使射岀機的打擊杄能直接進入下頂出板頂出其位置如(A-) 當成型較大制品時’由於模具體積大如果以一般的方式如設計會導致射岀廠工作 人員架模不方便ν因此改爲如圖(A-3)並改爲套筒式由打擊杄強制將頂岀板拉回

2. 彈簧 輔助回位杆使頂針快回位。 輕小荷重 (黃) 輕荷重 (藍) 中荷重 (紅) 重荷重 (綠) 極重荷重 (棕) 自由長(L) 100萬次 ) 50萬次 (自由長(L) 之 ) 30萬次 最大壓縮量 (自由長(L) 之 ) (自由長(L) 之 ) 頂出行程(S) = 壓縮量 預壓量 彈簧 作動 =壓縮量 (自由長(L) 之 3. 頂出導杆: 當制品量大,行程長,有較細的頂針或套筒時為確保頂出過程頂針的作動平穩須 設置導向裝置,並且導杆要深入公模板底部至少 15mm 以確保位置精度。 4. 支撐柱: 當成型較大制品時由於頂板的尺寸較大,使得間隔板之間的跨度隨之增大,當射 出壓力較高時公模板可能會變形而導致制品結合線處會溢料,甚至發生頂針動不 暢或卡死,為解決此一問題除了增加公模板的厚度外,還可在公模板和下固定板 間用支撐柱來防止在成型過程中公模板的變形。 5. 停止銷: 在下頂出板與下固定板間設置停止銷是為防止成型中有異物雜質進入或頂出板 翹曲變形而導致回位不確實成型不良,所以使用停止銷來減少接觸面積以確保回 位確實。 6. KO 孔: 在下固定板間開口使射出機的打擊杆能直接進入下頂出板頂出其位置如(A-1) 當成型較大制品時,由於模具體積大如果以一般的方式如設計會導致射出廠工作 人員架模不方便,因此改為如圖(A-3)並改為套筒式由打擊杆強制將頂出板拉回

天側 操作側 操作側 地側 B頂出行程 頂岀行程一般規定被頂岀的制品脫離模具510mm如圖B-1所示: B-1 在成型一些形狀簡單且脫模魚度較大者的桶形制品也可使頂岀行程爲成品深度的2/3 如圖B-2所示 B-2 值得注意的是 頂岀行程過長’因爲有些模具要求頂岀制品的頂杄很細,如果頂岀行程設計的太長就 容易損壤頂杄且増加成型時間使成本増加’所以考慮用雙節的頂針來増加頂針的強度 参見圖D2

上頂出板 下頂出板 下固定板 射出機頂出桿 天側 地側 操 作 側 反 操 作 側 B.頂出行程: 頂出行程一般規定被頂出的制品脫離模具 5~10mm 如圖 B-1 所示: B-1 在成型一些形狀簡單且脫模角度較大者的桶形制品也可使頂出行程為成品深度的 2/3 如圖 B-2 所示 B--2 值得注意的是 頂出行程過長,因為有些模具要求頂出制品的頂杆很細,如果頂出行程設計的太長就 容易損壞頂杆且增加成型時間使成本增加,所以考慮用雙節的頂針來增加頂針的強度 參見圖 D-2

C.頂出位置的設定 1冾卻后由於塑料會對鋼件產生收縮的應力’而有抱緊的現象所以正確的頂岀應設置 在制品脫模有困難(抱緊現象)的地方見圖C-1·C-2。 2.頂針設計時應儘量排在成品垂直之壁厚之正下方’可獲得較大之頂岀力量見圖C-3 3.當在斜面或曲面上配置頂針時·需考慮沉頭定位問題及頂岀時頂針先端會有頂滑現 象見圖C-5。 4.頂針配置時在允許範圍內直徑應儘量加大且爲標凖規格品’相對也需考慮頂針(異材 質散熱問題否則將來成品表面會留痕跡 5.每一套模具頂針直徑尺寸不宜太多種·否則加工時需頻頻換刀既浪費時聞及易岀錯 6.頂針孔配合公差,模仁孔爲(φXXXX+0.02,+0.01),XY方向位置度±0.1内即可頂管 XY方向位置度公差需在±0.02内見圖C-3。 7頂針在配置時需考慮頂岀時力量分佈是否均成品深度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需考慮增方枍在側面咬花或局部增加頂岀。 8在排氣不良場所可考慮加頂針以利排氣,例如:十字肋下方見圖C-6。 9在凸出模仁排布頂針需注意其模仁強度之限制見圖C-3 C-2 NOO+x XX±0.1 XX±0.02 0X.XX 40.8 頂針打在垂直壁厚考慮頂針與 頂針儘量不要 之正下方比較不會模仁側壁的強度打在活動面上 頂白 C-3 C-4

C.頂出位置的設定: 1.冷卻后由於塑料會對鋼件產生收縮的應力,而有抱緊的現象所以正確的頂出應設置 在制品脫模有困難(抱緊現象)的地方見圖 C-1,C-2 。 2.頂針設計時應儘量排在成品垂直之壁厚之正下方,可獲得較大之頂出力量見圖 C-3。 3.當在斜面或曲面上配置頂針時,需考慮沉頭定位問題及頂出時頂針先端會有頂滑現 象見圖 C-5。 4.頂針配置時在允許範圍內直徑應儘量加大且為標準規格品,相對也需考慮頂針(異材 質)散熱問題否則將來成品表面會留痕跡。 5.每一套模具頂針直徑尺寸不宜太多種,否則加工時需頻頻換刀既浪費時間及易出錯 6.頂針孔配合公差,模仁孔為(ψXX.XX +0.02,+0.01) ,XY 方向位置度±0.1 內即可頂管 XY 方向位置度公差需在±0.02 內見圖 C-3。 7.頂針在配置時需考慮頂出時力量分佈是否平均成品深度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需考慮增方梢在側面咬花或局部增加頂出。 8.在排氣不良場所可考慮加頂針以利排氣,例如:十字肋下方見圖 C-6。 9.在凸出模仁排布頂針需注意其模仁強度之限制見圖 C-3。 C—1 C—2 頂針儘量不要 打在活動面上 頂針打在垂直壁厚 之正下方比較不會 頂白 模仁側壁的強度 考慮頂針與 C-3 C-4

頂針頂部咬花 沉定位 C-5 C-6 頂針儘量不要設計在滑塊下面 如果無法避免則必須裝置怠回機構 合頂針在合模時先回復原位 C-7 D頂出裝匱的種類 圓頂針、扁頂針、套筒、頂岀塊、斜銷、氣頂 1.圓頂針: 爲最普逼最簡單的頂岀裝置圓頂針及頂針孔都易於加工’因此已被作爲標準件而 廣泛使用,在加工較長的頂針孔時可探用距公模入子表面一段距離后改爲擴孔的 方式來減少頂針與模具接觸面’避免發生峧蝕以簡化模具製造·頂針需淬火處 理,使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性

沉頭定位 頂針頂部咬花 排氣 C-5 C-6 頂針儘量不要設計在滑塊下面 如果無法避免則必須裝置急回機構 令頂針在合模時先回復原位 C-7 D.頂出裝置的種類 圓頂針、扁頂針、套筒、頂出塊、斜銷、氣頂 1. 圓頂針: 為最普遍最簡單的頂出裝置圓頂針及頂針孔都易於加工,因此已被作為標準件而 廣泛使用,在加工較長的頂針孔時可採用距公模入子表面一段距離后改為擴孔的 方式來減少頂針與模具接觸面,避免發生咬蝕以簡化模具製造,頂針需淬火處 理,使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性

的+1m 0+m 單合孔深度及逃孔規格 雙针,属的配合孔深度及逃孔規格

行 程 行 程 D-1 D-2

2.顶針 在成品內部有RB時常需探用屬頂針的方法比較有效屌頂針的形狀如圖D-3, R角處是駑增加頂針強度。 人子 D≥、t+W D參考规格 010 11 3.套筒 在成品中岀現boss畤時宋用頂針套简是痄常有效的’這種方式可以將bos的脫模 闰度減小到0.5°,同時爲使頂岀順暢夲穩應設置頂岀導杄。 靠破面一 模角度象見 0以下 35以上A-2020(m 考虚里板方式 六角止付螺缘

2. 扁頂針 在成品內部有 RIB 時常需採用扁頂針的方法比較有效。扁頂針的形狀如圖 D-3 , R 角處是為增加頂針強度。 入子 為 參考 規格 D--3 3. 套筒 在成品中出現 boss 時采用頂針套筒是非常有效的,這種方式可以將 boss 的脫模 角度減小到 0.5°,同時為使頂出順暢平穩應設置頂出導杆。 靠破面 以下 以上 (一律) 以下 角 脫模角度參見 成品注意事項 定位珠 六角止付螺絲 注 考慮貼壓板方式 注 水平 D—4

4.頂出塊 在中大型的模具中爲使成品易於脫模經常使用頂岀塊配合頂針的頂岀結構 當頂岀塊上有滑塊時爲防止干涉’應在頂岀塊的端面設有魚度’以防止當 頂出塊回位不徹底時影响滑塊的運動 勇出塊 =Hx縮水率米0 D-5 PS∶若成品在頂針處有頂白現象時’可配合延時頂岀裝置來解決 5.斜檜 當制品側壁內表面岀現凹凸形狀或制品頂端內表面岀現L型倒勾等情況時探用 成型斜頂杄是非常有效的。設計成型斜頂杄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爲避免成型斜頂杄在作動時受翻轉力矩的作用而發生卡死現象’斜頂杄的魚度 通常朱用(6°<a<8°) 2.爲使斜頂杄在頂岀過程中順暢在設計時應使斜頂杄頂端低於公模表面 0.05MM 3.駑保証成型斜頂杄的強度與耐磨性應進行表面淬火處理(RC5O以上或表面滲 氮硬化 6.氣頂 氣頂岀方式不論是在公模部份或母模部分其頂岀都很方便不需要安裝推板。在頂 岀過程中整個制品的底部均受同樣地的壓力·所以即便是軟的塑料,也可以在不 發生變形的條件下脫離模具’通常氣頂岀要求脫模斜度最小大於2°·所以對於

4. 頂出塊 在中大型的模具中為使成品易於脫模經常使用頂出塊配合頂針的頂出結構 當頂出塊上有滑塊時為防止干涉,應在頂出塊的端面設有角度,以防止當 頂出塊回位不徹底時影响滑塊的運動。 頂出塊 滑塊 延時頂出距離 = H 縮水率 0.7 D--5 PS:若成品在頂針處有頂白現象時,可配合延時頂出裝置來解決。 5. 斜梢: 當制品側壁內表面出現凹凸形狀或制品頂端內表面出現 L 型倒勾等情況時採用 成型斜頂杆是非常有效的。設計成型斜頂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為避免成型斜頂杆在作動時受翻轉力矩的作用而發生卡死現象,斜頂杆的角度 通常采用(6∘<a<8∘)。 2. 為使斜頂杆在頂出過程中順暢在設計時應使斜頂杆頂端低於公模表面 0.05MM。 3. 為保証成型斜頂杆的強度與耐磨性應進行表面淬火處理(HRC50)以上或表面滲 氮硬化。 6. 氣頂: 氣頂出方式不論是在公模部份或母模部分其頂出都很方便不需要安裝推板。在頂 出過程中整個制品的底部均受同樣地的壓力,所以即便是軟的塑料,也可以在不 發生變形的條件下脫離模具,通常氣頂出要求脫模斜度最小大於 2∘,所以對於

形狀復雜需要較大脫模力的制品’則無法滿足其要求 參看圖D-6氣頂出的機構 彈簧 密封圈 空氣 D-6 E.惫回機構 某些模具結構無法避免頂岀杄與側滑塊發生τ涉時必須裝置急囯機構使頂岀杄在合模時 先回復原位見圖D-7,D8。 囤阃 D-7

形狀復雜需要較大脫模力的制品,則無法滿足其要求。 參看圖 D-6 氣頂出的機構。 彈簧 密封圈 空氣 D--6 E . 急回機構: 某些模具結構無法避免頂出杆與側滑塊發生干涉時必須裝置急回機構使頂出杆在合模時 先回復原位見圖 D-7,D-8。 D-7

@ D-8

D-8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