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昆虫各类附肢附器的构造、类型,了解昆虫体壁和内 部器官的一般构造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变态类型,掌握 昆虫各个虫态的的特点和类型,了解昆虫各种行为的概念及在防治上的应用,掌 握常见昆虫 10 个目及主要科的特征,掌握环境对昆虫影响的基本知识和昆虫预 测预报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昆虫纲概述 一、昆虫的分类地位地位 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圈内,已知大约生活着 200 多万种形形色色的生物,这些 生物可划分为六大类群: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 动物界。昆虫属于动物界。 在所有生物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已知大约有 150 多万种。根据它们的进 化,一般将动物分为十个门。即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 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刺皮动物门、脊索 动物门。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的一个纲,即昆虫纲(Insecta 或 Hexapoda)。 二、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既具有节肢动物所共有的特征,又具有不同于节肢动物门中其它各纲的 特征。 (一)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1.体躯分节,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 2.整个体躯最外面被有一层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3.有些体节上生有成对的分节附肢; 4.体腔即为血腔,循环器官——背血管位于身体的背面,(以大动脉开口于头腔 内管式血液循环); 5.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腹面(由一系列成对的神经节组成,脑位于头内消化 道的背面,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二)昆虫纲的特征(图 1-1) 1.体躯的若干环节分别集合成头部、 胸部、腹部 3 个体段; 2.头部具有 1 对触角和 3 对口器附 肢,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而是 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由 3 个体节组成,生有 3 对 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一般还生有 2 对翅,因而是运动的中心; 4.腹部通常由 9-11 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 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因而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5.昆虫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 的变化(即变态),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 图 1-1 昆虫纲的特征
第一章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昆虫各类附肢附器的构造、类型,了解昆虫体壁和内 部器官的一般构造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变态类型,掌握 昆虫各个虫态的的特点和类型,了解昆虫各种行为的概念及在防治上的应用,掌 握常见昆虫 10 个目及主要科的特征,掌握环境对昆虫影响的基本知识和昆虫预 测预报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昆虫纲概述 一、昆虫的分类地位地位 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圈内,已知大约生活着 200 多万种形形色色的生物,这些 生物可划分为六大类群: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 动物界。昆虫属于动物界。 在所有生物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已知大约有 150 多万种。根据它们的进 化,一般将动物分为十个门。即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 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刺皮动物门、脊索 动物门。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的一个纲,即昆虫纲(Insecta 或 Hexapoda)。 二、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既具有节肢动物所共有的特征,又具有不同于节肢动物门中其它各纲的 特征。 (一)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1.体躯分节,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 2.整个体躯最外面被有一层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3.有些体节上生有成对的分节附肢; 4.体腔即为血腔,循环器官——背血管位于身体的背面,(以大动脉开口于头腔 内管式血液循环); 5.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腹面(由一系列成对的神经节组成,脑位于头内消化 道的背面,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二)昆虫纲的特征(图 1-1) 1.体躯的若干环节分别集合成头部、 胸部、腹部 3 个体段; 2.头部具有 1 对触角和 3 对口器附 肢,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而是 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由 3 个体节组成,生有 3 对 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一般还生有 2 对翅,因而是运动的中心; 4.腹部通常由 9-11 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 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因而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5.昆虫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 的变化(即变态),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 图 1-1 昆虫纲的特征
(三)昆虫纲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区别 在节肢动物门(图 1-2)中,除昆虫纲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纲,它们除 缺少翅外,与昆虫纲的主要区别特征如下: 1.有爪纲(Onychophora) 陆生,用气 管呼吸。头上有一对触角。体躯分节不明显, 而且附肢(足)不分节,无翅。代表种为栉 蚕。 2.蛛形纲(Arachnoidea) 陆生,用气管 或肺叶呼吸,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 段;头部不明显,无触角;具 4 对行动足, 无翅。常见的如蜘蛛、蝎子、蜱、螨等。 3.甲壳纲(Crustacea) 体躯分为头胸 部和腹部两个体段;有 2 对触角;至少有 5 对行动足,附肢大多为 2 支式,无翅。常见 的如虾、蟹、水蚤等。 4.唇足纲(Chilopoda) 体躯分为头部 和胴部(胸部+腹部)两个体段;有 1 对触角; 每一体节有 1 对行动足,第 1 对足特化成颚 状的毒爪,无翅。常见的如蜈蚣、钱串子等。 5.重足纲(Diplopoda) 与唇足纲颇为 相似,故也有将此纲与唇足纲合称为多足纲 (Myriapoda)的。与唇足纲的主要区别是,其 体节除前部 3—4 节及末端 1-2 节外,其余各节均由 2 节合并而成,所以多数体 节具 2 对行动足。常见的如马陆等。 6.结合纲(Symphyla) 本纲也与唇足纲相似,但第 1 对足不特化成颚状的 毒爪,生殖孔位于体躯的第 4 节上。此外,每一体节上通常还有 1 对刺突和 1 对能翻缩的泡,这与昆虫纲的双尾目极为相似。 7.寡足纲(Chilopoda) 体躯 11 节或 12 节,部分体节背面愈合,第 3-9 节 各有 1 对足,其初龄幼虫 3 对足。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复杂,构成这种复杂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昆虫食性 的异常广泛。据估计,昆虫中有 48.2%的种类是植食性的;有 28%是捕食性的, 捕食其它昆虫;有 2.4%是寄生性的,寄生在其它动物体外和体内;有 17.3%是 腐生性的,取食腐败的生物有机体。这个估计大致上划分出了昆虫“益”与“害”的 大致轮廓,但这只不过是个自然现象,而人类的益害观是从对人的经济利益的观 点出发的,因而要复杂得多。 1.昆虫的有害方面 (1)农林害虫。重要的农林害虫约计有 1 万种左右。 (2)卫生害虫。蚤、蚊、蝇、虱、臭虫等,不但直接吸取人或家畜的血液, 而且还能传播多种疾病。 2.昆虫的有益方面 (1)工业原料资源昆虫。家蚕和柞蚕等吐的丝,白蜡虫分泌的白蜡,紫胶 虫分泌的紫胶,五倍子蚜产生的五倍子,从胭脂虫中提取的洋红等,都是重要的 天然工业原料。 图 1-2 节肢动物门其他纲代表 A、B、E. 蛛形纲 C. 唇足纲代 D. 结合纲 F. 甲壳纲 G. 寡足纲 H. 重足纲 I. 三叶虫纲
(三)昆虫纲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区别 在节肢动物门(图 1-2)中,除昆虫纲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纲,它们除 缺少翅外,与昆虫纲的主要区别特征如下: 1.有爪纲(Onychophora) 陆生,用气 管呼吸。头上有一对触角。体躯分节不明显, 而且附肢(足)不分节,无翅。代表种为栉 蚕。 2.蛛形纲(Arachnoidea) 陆生,用气管 或肺叶呼吸,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 段;头部不明显,无触角;具 4 对行动足, 无翅。常见的如蜘蛛、蝎子、蜱、螨等。 3.甲壳纲(Crustacea) 体躯分为头胸 部和腹部两个体段;有 2 对触角;至少有 5 对行动足,附肢大多为 2 支式,无翅。常见 的如虾、蟹、水蚤等。 4.唇足纲(Chilopoda) 体躯分为头部 和胴部(胸部+腹部)两个体段;有 1 对触角; 每一体节有 1 对行动足,第 1 对足特化成颚 状的毒爪,无翅。常见的如蜈蚣、钱串子等。 5.重足纲(Diplopoda) 与唇足纲颇为 相似,故也有将此纲与唇足纲合称为多足纲 (Myriapoda)的。与唇足纲的主要区别是,其 体节除前部 3—4 节及末端 1-2 节外,其余各节均由 2 节合并而成,所以多数体 节具 2 对行动足。常见的如马陆等。 6.结合纲(Symphyla) 本纲也与唇足纲相似,但第 1 对足不特化成颚状的 毒爪,生殖孔位于体躯的第 4 节上。此外,每一体节上通常还有 1 对刺突和 1 对能翻缩的泡,这与昆虫纲的双尾目极为相似。 7.寡足纲(Chilopoda) 体躯 11 节或 12 节,部分体节背面愈合,第 3-9 节 各有 1 对足,其初龄幼虫 3 对足。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复杂,构成这种复杂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昆虫食性 的异常广泛。据估计,昆虫中有 48.2%的种类是植食性的;有 28%是捕食性的, 捕食其它昆虫;有 2.4%是寄生性的,寄生在其它动物体外和体内;有 17.3%是 腐生性的,取食腐败的生物有机体。这个估计大致上划分出了昆虫“益”与“害”的 大致轮廓,但这只不过是个自然现象,而人类的益害观是从对人的经济利益的观 点出发的,因而要复杂得多。 1.昆虫的有害方面 (1)农林害虫。重要的农林害虫约计有 1 万种左右。 (2)卫生害虫。蚤、蚊、蝇、虱、臭虫等,不但直接吸取人或家畜的血液, 而且还能传播多种疾病。 2.昆虫的有益方面 (1)工业原料资源昆虫。家蚕和柞蚕等吐的丝,白蜡虫分泌的白蜡,紫胶 虫分泌的紫胶,五倍子蚜产生的五倍子,从胭脂虫中提取的洋红等,都是重要的 天然工业原料。 图 1-2 节肢动物门其他纲代表 A、B、E. 蛛形纲 C. 唇足纲代 D. 结合纲 F. 甲壳纲 G. 寡足纲 H. 重足纲 I. 三叶虫纲
(2)传粉昆虫 蜂类、蝇类、蛾类、蝶类和某些甲虫等,多以植物的花蜜 和花粉为食料,能起到为作物传授花粉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作物的结实率和产 量。 (3)天敌昆虫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它们多以其它小 形动物(其中主要是害虫)为食料,被称为天敌昆虫。如瓢虫类、草蛉类、食蚜蝇 类和胡蜂、赤眼蜂、茧蜂、姬蜂、寄蝇等。 (4)药用昆虫 很多昆虫或其产品,是名贵的营养补品或中药材。如蜜蜂 的蜂蜜和王浆、从芫菁科昆虫体内提取的芫菁素、鳞翅目幼虫被一种真菌寄生后 生成的子实体——“冬虫夏草”、蝉蜕等。 (5)腐食昆虫 一些昆虫以动植物尸体、残骸或排泄物为食料,被称为腐 食性或粪食性昆虫,它们可以帮助人类清洁环境,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清洁工”。 如蜣螂、埋葬甲等。 (6)食用昆虫 蝉、蜂(幼虫和蛹)、蚁卵、蝗虫、蚕蛹等。 (7)饲料昆虫 家蝇和黄粉虫人工饲养作为饲料。 (8)观赏昆虫 蝶、萤火虫、蟋蟀、螽斯等色彩鲜艳,形态奇特、图案精 美,鸣声动听,会发荧光。 此外,昆虫还可作为科学研究的材料。如通过对果蝇唾腺巨型细胞的巨大 染色体的研究,遗传学得以迅速发展;蜻蜓、蜉蝣可作为指示昆虫,用来检测水 质污染的程度;家蝇可作为农药生物测定的重要材料;某些水生昆虫的流线型体 型、蜻蜓的翅型、昆虫复眼的构造等,是轮船、汽车、飞机、照相机等机械设计 与制造的仿生材料。 综上所述,昆虫对人类的益与害是多方面的。对害虫加以控制和消灭,对 益虫加以保护和利用,兴利除害,造福人类,是学习和研究昆虫学的根本目的和 任务。 第二节 昆虫体躯的构造 昆虫体躯外形随千变万化,但仍能 从复杂多样中找出它们共同的基本结 构。 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一)昆虫体躯的分节和分段 体躯指的是昆虫的整个身体,它由 许多环节连接而成,每个环节就叫做体 节,整个体躯由 18-20 个体节组成,各 体节按其功能的不同又趋向于分段集 中,因而构成了头、胸、腹三个体段。 昆虫的体壁大部分骨化为骨板,形 成外骨骼。各体节的骨化区,依其所在 的体面分别命名为:背板、腹板和侧板。 骨板常在适当的部分向里褶陷,褶陷的 部位在外表留下的狭槽,称为沟,由沟 可将骨板划分为若干小片,称为骨片, 这些骨片按其所在骨板,分别称为背片、 腹片和侧片。两相邻骨片相对继续骨化 图 1-3 棉蝗的头部 A. 正面观 B. 侧面观 C. 后 面观
(2)传粉昆虫 蜂类、蝇类、蛾类、蝶类和某些甲虫等,多以植物的花蜜 和花粉为食料,能起到为作物传授花粉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作物的结实率和产 量。 (3)天敌昆虫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它们多以其它小 形动物(其中主要是害虫)为食料,被称为天敌昆虫。如瓢虫类、草蛉类、食蚜蝇 类和胡蜂、赤眼蜂、茧蜂、姬蜂、寄蝇等。 (4)药用昆虫 很多昆虫或其产品,是名贵的营养补品或中药材。如蜜蜂 的蜂蜜和王浆、从芫菁科昆虫体内提取的芫菁素、鳞翅目幼虫被一种真菌寄生后 生成的子实体——“冬虫夏草”、蝉蜕等。 (5)腐食昆虫 一些昆虫以动植物尸体、残骸或排泄物为食料,被称为腐 食性或粪食性昆虫,它们可以帮助人类清洁环境,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清洁工”。 如蜣螂、埋葬甲等。 (6)食用昆虫 蝉、蜂(幼虫和蛹)、蚁卵、蝗虫、蚕蛹等。 (7)饲料昆虫 家蝇和黄粉虫人工饲养作为饲料。 (8)观赏昆虫 蝶、萤火虫、蟋蟀、螽斯等色彩鲜艳,形态奇特、图案精 美,鸣声动听,会发荧光。 此外,昆虫还可作为科学研究的材料。如通过对果蝇唾腺巨型细胞的巨大 染色体的研究,遗传学得以迅速发展;蜻蜓、蜉蝣可作为指示昆虫,用来检测水 质污染的程度;家蝇可作为农药生物测定的重要材料;某些水生昆虫的流线型体 型、蜻蜓的翅型、昆虫复眼的构造等,是轮船、汽车、飞机、照相机等机械设计 与制造的仿生材料。 综上所述,昆虫对人类的益与害是多方面的。对害虫加以控制和消灭,对 益虫加以保护和利用,兴利除害,造福人类,是学习和研究昆虫学的根本目的和 任务。 第二节 昆虫体躯的构造 昆虫体躯外形随千变万化,但仍能 从复杂多样中找出它们共同的基本结 构。 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一)昆虫体躯的分节和分段 体躯指的是昆虫的整个身体,它由 许多环节连接而成,每个环节就叫做体 节,整个体躯由 18-20 个体节组成,各 体节按其功能的不同又趋向于分段集 中,因而构成了头、胸、腹三个体段。 昆虫的体壁大部分骨化为骨板,形 成外骨骼。各体节的骨化区,依其所在 的体面分别命名为:背板、腹板和侧板。 骨板常在适当的部分向里褶陷,褶陷的 部位在外表留下的狭槽,称为沟,由沟 可将骨板划分为若干小片,称为骨片, 这些骨片按其所在骨板,分别称为背片、 腹片和侧片。两相邻骨片相对继续骨化 图 1-3 棉蝗的头部 A. 正面观 B. 侧面观 C. 后 面观
留下的一条膜质线叫缝。 (二)体长和翅展 昆虫的体长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口器 和腹末的尾须及外生殖器等的长度。翅展是指翅展开时,两前翅翅尖之间的直线 长度。 (三)昆虫的附肢 节肢动物的多数体节两侧上具有成对分节管状物叫附肢。附肢的原始功能为 运动器官,但在各类节肢动物中,已演化成不同功能的器官。例如,昆虫头部的 附肢演变为具有感觉作用的触角和用以取食的口器;胸部的附肢演化为用以行动 的足;腹部末端几节的附肢演化为外生殖器的一部分和尾须。 二、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最前面的一个体段。着生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有的还有 2- 3 个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口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一)头壳的构造 昆虫的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痕迹,但是有 一些与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 头壳上沟缝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区(图 1-3)。 (二)昆虫的头式 昆虫的头式常以口器在头部着生的 位置而分成三类(图 1-4): 下口式:口器向下,约与身体的纵 轴垂直。如蝗虫、粘虫等,取食方式比 较原始。 前口式:口器向前,与身体纵轴平 行。如步行虫、草蛉幼虫等。 后口式:口器向后斜伸。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弯贴在身体腹面。 如蝽象、蝉、蚜虫等。针状口器向后伸刺吸植物汁液。 (三)头部的附肢、附器 1、触角 触角 是昆虫头部的第 1 对附肢。大多数昆虫都具有 1 对触角。触角一般着 生在头部的额区,有的位于复眼之前,有的位于复眼之间。但多数幼虫和若干种 类成虫的触角,前移到头部前侧方的上颚前关节附近。 (1)触角的构造和功能 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基部向端部通常 可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 3 部分(图 1-5)。 柄节是触角基部的一节,短而粗大,着生于 触角窝内,四周有膜相连。梗节是触角的第 二节,较柄节小。鞭节是触角的端节,又由 许多亚节组成,一般昆虫触角的变化是在梗 节和鞭节上。 触角的功能主要是嗅觉和触觉,有的也 有听觉作用。如赤眼蜂产卵时,用触角拍打 寻找产卵场所(触觉),菜粉蝶通过芥子油 味引导选择十字花科植物产卵(嗅觉), 雄蚊触角梗节上有姜氏器(听觉),寻 图 1-4 昆虫的头式 A. 下口式 B. 前口式 C. 后头式 图 1-5 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 A. 蜜蜂的触角 B. 小蜂的触角
留下的一条膜质线叫缝。 (二)体长和翅展 昆虫的体长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口器 和腹末的尾须及外生殖器等的长度。翅展是指翅展开时,两前翅翅尖之间的直线 长度。 (三)昆虫的附肢 节肢动物的多数体节两侧上具有成对分节管状物叫附肢。附肢的原始功能为 运动器官,但在各类节肢动物中,已演化成不同功能的器官。例如,昆虫头部的 附肢演变为具有感觉作用的触角和用以取食的口器;胸部的附肢演化为用以行动 的足;腹部末端几节的附肢演化为外生殖器的一部分和尾须。 二、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最前面的一个体段。着生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有的还有 2- 3 个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口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一)头壳的构造 昆虫的头部是一完整的体壁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没有分节的痕迹,但是有 一些与分节无关的后生的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由于 头壳上沟缝的存在,把头壳分成若干区(图 1-3)。 (二)昆虫的头式 昆虫的头式常以口器在头部着生的 位置而分成三类(图 1-4): 下口式:口器向下,约与身体的纵 轴垂直。如蝗虫、粘虫等,取食方式比 较原始。 前口式:口器向前,与身体纵轴平 行。如步行虫、草蛉幼虫等。 后口式:口器向后斜伸。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弯贴在身体腹面。 如蝽象、蝉、蚜虫等。针状口器向后伸刺吸植物汁液。 (三)头部的附肢、附器 1、触角 触角 是昆虫头部的第 1 对附肢。大多数昆虫都具有 1 对触角。触角一般着 生在头部的额区,有的位于复眼之前,有的位于复眼之间。但多数幼虫和若干种 类成虫的触角,前移到头部前侧方的上颚前关节附近。 (1)触角的构造和功能 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基部向端部通常 可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 3 部分(图 1-5)。 柄节是触角基部的一节,短而粗大,着生于 触角窝内,四周有膜相连。梗节是触角的第 二节,较柄节小。鞭节是触角的端节,又由 许多亚节组成,一般昆虫触角的变化是在梗 节和鞭节上。 触角的功能主要是嗅觉和触觉,有的也 有听觉作用。如赤眼蜂产卵时,用触角拍打 寻找产卵场所(触觉),菜粉蝶通过芥子油 味引导选择十字花科植物产卵(嗅觉), 雄蚊触角梗节上有姜氏器(听觉),寻 图 1-4 昆虫的头式 A. 下口式 B. 前口式 C. 后头式 图 1-5 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 A. 蜜蜂的触角 B. 小蜂的触角
找雌性交配。有的昆虫的触角还有抱握、保持身体平衡、吸收空气、捕食小虫等 作用。 (2)触角的类型 触角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鞭节部分,其形状因种类不同而变化很大,大致可分 为下列常见基本类型(图1-6)。 刚毛状 触角很短小,基部1—2节稍粗,鞭节纤细,类似刚毛。如蝉、蜻蜓 等的触角。 丝状 或称线状。触角细长如丝,鞭节各亚节大致相同,向端部逐渐变细。 如蝗虫、天牛等的触角。 念珠状 或称串珠状。触角各节大小相似,近于球形,整个触角形似一串念 珠。如白蚁等的触角。 锯齿状 或简称锯状。鞭节的各亚节向一侧突出成三角形,整个触角形似锯 条。如芫菁和叩头虫雄虫的触角。 栉齿状 或称梳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突出成梳齿,整个触角形如梳子。如 绿豆象雄虫等的触角。 羽状 又称双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两侧突出成细枝状,整个触角形如篦子 或羽毛。如大蚕蛾、家蚕蛾等的触角。 膝状 又称肘状或曲肱状。柄节特别 长,梗节短小,鞭节由若干大小相似的亚 节组成,基部柄节与鞭节之间呈膝状或肘 状弯曲。如胡蜂、象甲等的触角。 具芒状 触角较短,一般分为3节, 端部一节膨大,其上生有一刚毛状的构 造,称为触角芒,芒上有时还有许多细毛。 如蝇类的触角。 环毛状 除触角的基部两节外,鞭节 的各亚节环生一圈细毛,愈靠近基部的细 毛愈长,渐渐向端部逐减。如蚊类的触角。 棒状 或称球杆状。鞭节基部若干亚 节细长如丝,端部数节逐渐膨大如球,全 形象一棒球杆。如蝶类的触角。 锤状 类似球杆状,但端部数节突然 膨大,末端平截,形状如锤。如部分瓢甲、 郭公甲等的触角。 鳃片状 鞭节的端部数节(3-7节)延 展成薄片状迭合在一起,状如鱼鳃。如金 龟甲的触角。 (3)了解昆虫触角类型和功能的意义 了解昆虫触角类型和功能对园林生产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触角的形状、 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 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有许多昆虫种类雌雄性别的差异,常 常表现在触角的形状上,因此可以通过触角鉴别昆虫的雌雄。利用昆虫触角对某 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 2、复眼和单眼 图 1-6 昆虫触角的类型 A. 刚毛状 B. 锤状 C. 鳃片状 D. 双栉齿 状 E. 念珠状 F. 棒状 G. 栉齿状 H. 环 毛状 I. 锯齿状 J. 丝状 K. 具芒状 L. 膝状
找雌性交配。有的昆虫的触角还有抱握、保持身体平衡、吸收空气、捕食小虫等 作用。 (2)触角的类型 触角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鞭节部分,其形状因种类不同而变化很大,大致可分 为下列常见基本类型(图1-6)。 刚毛状 触角很短小,基部1—2节稍粗,鞭节纤细,类似刚毛。如蝉、蜻蜓 等的触角。 丝状 或称线状。触角细长如丝,鞭节各亚节大致相同,向端部逐渐变细。 如蝗虫、天牛等的触角。 念珠状 或称串珠状。触角各节大小相似,近于球形,整个触角形似一串念 珠。如白蚁等的触角。 锯齿状 或简称锯状。鞭节的各亚节向一侧突出成三角形,整个触角形似锯 条。如芫菁和叩头虫雄虫的触角。 栉齿状 或称梳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突出成梳齿,整个触角形如梳子。如 绿豆象雄虫等的触角。 羽状 又称双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两侧突出成细枝状,整个触角形如篦子 或羽毛。如大蚕蛾、家蚕蛾等的触角。 膝状 又称肘状或曲肱状。柄节特别 长,梗节短小,鞭节由若干大小相似的亚 节组成,基部柄节与鞭节之间呈膝状或肘 状弯曲。如胡蜂、象甲等的触角。 具芒状 触角较短,一般分为3节, 端部一节膨大,其上生有一刚毛状的构 造,称为触角芒,芒上有时还有许多细毛。 如蝇类的触角。 环毛状 除触角的基部两节外,鞭节 的各亚节环生一圈细毛,愈靠近基部的细 毛愈长,渐渐向端部逐减。如蚊类的触角。 棒状 或称球杆状。鞭节基部若干亚 节细长如丝,端部数节逐渐膨大如球,全 形象一棒球杆。如蝶类的触角。 锤状 类似球杆状,但端部数节突然 膨大,末端平截,形状如锤。如部分瓢甲、 郭公甲等的触角。 鳃片状 鞭节的端部数节(3-7节)延 展成薄片状迭合在一起,状如鱼鳃。如金 龟甲的触角。 (3)了解昆虫触角类型和功能的意义 了解昆虫触角类型和功能对园林生产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触角的形状、 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 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有许多昆虫种类雌雄性别的差异,常 常表现在触角的形状上,因此可以通过触角鉴别昆虫的雌雄。利用昆虫触角对某 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 2、复眼和单眼 图 1-6 昆虫触角的类型 A. 刚毛状 B. 锤状 C. 鳃片状 D. 双栉齿 状 E. 念珠状 F. 棒状 G. 栉齿状 H. 环 毛状 I. 锯齿状 J. 丝状 K. 具芒状 L. 膝状
昆虫的视觉器官包括复眼和单眼两大类。 (1)复眼 昆虫的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及稚虫一般都具有1对复眼。复眼 位于头部的侧上方(颅侧区),大多数为圆形或卵圆形,也有的呈肾形(如天牛)。 低等昆虫、穴居昆虫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常退化或消失。复眼是由若干个小眼组 成的。 (2)单眼 昆虫的单眼又可分为背 单眼和侧单眼两类。单眼只能辨别光的 方向和强弱,而不能形成物像。背单眼 具有增加复眼感受光线刺激的反应,某 些昆虫的侧单眼能辨别光的颜色和近距 离物体的移动。 (3)了解昆虫眼的类型的意义 单眼的有无、数目和位置常被用作 分类特征。复眼的大小、形状、小眼面 的数量也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3、昆虫的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摄食器官。一般由上 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部分组成。 上唇和舌属于头壳的构造,上颚、下颚 和下唇是头部的3对附肢。 (1)口器的类型 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口器类型。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类型,其它类型口器都 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的。 咀嚼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用以咬碎食 物,并将其吞咽下去。咀嚼式口器的构造:上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 下唇、舌(图1-7)。 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不仅具有吮吸液体食物的构造,而且还具有刺入动 植物组织的构造,因而能刺吸动物的血液或植物的汁液。半翅目、同翅目及双翅 目蚊类等的口器属于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 的主要特点是: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为针状 的构造,称为口针;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将 口针包藏于其中,食窦和前肠的咽喉部分特化 成强有力的抽吸机 构——咽喉唧筒(图 1-8)。 嚼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兼有咀 嚼固体食物和吸食 液体食物两种功能, 为一些高等蜂类所 特有。 锉吸式口器 锉吸式口器为蓟马 图 1-7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 A.头部纵切面 B.上唇 C-D.左右上颚 E-F. 左右下颚 G.下唇 图 1-9 锉吸式口器 1.头部前面观 2.头部及喙纵切面 3. 喙横切面 4.上颚 5.下颚 图 1-8 昆虫的刺吸式 口器
昆虫的视觉器官包括复眼和单眼两大类。 (1)复眼 昆虫的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及稚虫一般都具有1对复眼。复眼 位于头部的侧上方(颅侧区),大多数为圆形或卵圆形,也有的呈肾形(如天牛)。 低等昆虫、穴居昆虫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常退化或消失。复眼是由若干个小眼组 成的。 (2)单眼 昆虫的单眼又可分为背 单眼和侧单眼两类。单眼只能辨别光的 方向和强弱,而不能形成物像。背单眼 具有增加复眼感受光线刺激的反应,某 些昆虫的侧单眼能辨别光的颜色和近距 离物体的移动。 (3)了解昆虫眼的类型的意义 单眼的有无、数目和位置常被用作 分类特征。复眼的大小、形状、小眼面 的数量也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3、昆虫的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摄食器官。一般由上 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部分组成。 上唇和舌属于头壳的构造,上颚、下颚 和下唇是头部的3对附肢。 (1)口器的类型 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口器类型。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类型,其它类型口器都 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的。 咀嚼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用以咬碎食 物,并将其吞咽下去。咀嚼式口器的构造:上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 下唇、舌(图1-7)。 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不仅具有吮吸液体食物的构造,而且还具有刺入动 植物组织的构造,因而能刺吸动物的血液或植物的汁液。半翅目、同翅目及双翅 目蚊类等的口器属于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 的主要特点是: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为针状 的构造,称为口针;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将 口针包藏于其中,食窦和前肠的咽喉部分特化 成强有力的抽吸机 构——咽喉唧筒(图 1-8)。 嚼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兼有咀 嚼固体食物和吸食 液体食物两种功能, 为一些高等蜂类所 特有。 锉吸式口器 锉吸式口器为蓟马 图 1-7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 A.头部纵切面 B.上唇 C-D.左右上颚 E-F. 左右下颚 G.下唇 图 1-9 锉吸式口器 1.头部前面观 2.头部及喙纵切面 3. 喙横切面 4.上颚 5.下颚 图 1-8 昆虫的刺吸式 口器
类昆虫所特有,能吸食植物的汁液或软体动物的体液,少数种类也能吸人血(图 1-9)。 虹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为多数鳞翅目成虫所特有。 舐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如家蝇、花蝇、食蚜蝇等。 几种幼虫的口器 多种昆虫的幼期常常由于取食方式和生活环境与成虫不 同,口器的构造也发生了变异。鳞翅目幼虫的口器属于变异咀嚼式口器,取食固 体食物;脉翅目幼虫的口器为捕吸式口器或称双刺吸式口器;蝇蛆的口器为刮吸 式口器。 (2)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同,为害方式也不同,因此对其采取防治的方法也应不同。 掌握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不仅可以了解害虫的为害方式,而且对于正确选用农 药及合理施药也有重要意义。同时,熟悉害虫的口器类型与被害特征后,即使害 虫已经离开寄主,也可以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的类别。 三、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的第2体段,位于头部之后。 (一)胸部的基本构造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由前向后依次分别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 各具足1对,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大多数昆虫在中、后胸上还各具有1 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中、后胸由于适应翅的飞行,互相紧密结合,内具 发达的内骨和强大的肌肉。中、后胸又称为具翅胸节或简称翅胸。昆虫胸部每一 胸节都是由4块骨板构成,即背板、腹板和两个侧板。骨板按其所在胸骨片部位 而各有名称,如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后胸背板等。前胸背板在各类昆虫中变异 很大,中、后胸背板为具翅胸节背板。侧板是胸部体节两侧背、腹板之间的骨板。 腹板为胸节腹面两侧板之间的骨板。多数昆虫的前胸腹板一般都不发达,多为一 块小形的骨片。各骨板又被若干沟划分成一些骨片,这些骨片也各有名称,如小 盾片等,其形状、大小常作为昆虫分类的依据。 (二)胸足 1、胸足的构造(成虫) 昆虫的胸足是胸部行动的附肢,着生在 各节的侧腹面,基部与体壁相连,形成一个 膜质的窝,称为基节窝。成虫的胸足一般由 6节组成,自基部向端部依次分为基节、转 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图1-10)。 基节:基节是胸足的第1节,通常与侧 板的侧基突相支接,形成关节窝,为牵动全 足运动的关节构造。基节常较短粗,多呈圆 锥形。 转节:转节是足的第2节,一般较小,转节一般为1节,只有少数种类如蜻蜓 等的转节为2节。 腿节:腿节常为足中最强大的一节,末端同胫节以前后关节相接,腿节和胫 节间可作较大范围活动,使胫节可以折贴于腿节之下。 胫节:胫节通常较细长,比腿节稍短,边缘常有成排的刺,末端常有可活动 的距。 跗节:跗节通常较短小,成虫的跗节分为 2-5个亚节,各亚节间以膜相连, 图 1-10 棉蝗前足的基本构造
类昆虫所特有,能吸食植物的汁液或软体动物的体液,少数种类也能吸人血(图 1-9)。 虹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为多数鳞翅目成虫所特有。 舐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如家蝇、花蝇、食蚜蝇等。 几种幼虫的口器 多种昆虫的幼期常常由于取食方式和生活环境与成虫不 同,口器的构造也发生了变异。鳞翅目幼虫的口器属于变异咀嚼式口器,取食固 体食物;脉翅目幼虫的口器为捕吸式口器或称双刺吸式口器;蝇蛆的口器为刮吸 式口器。 (2)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同,为害方式也不同,因此对其采取防治的方法也应不同。 掌握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不仅可以了解害虫的为害方式,而且对于正确选用农 药及合理施药也有重要意义。同时,熟悉害虫的口器类型与被害特征后,即使害 虫已经离开寄主,也可以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的类别。 三、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的第2体段,位于头部之后。 (一)胸部的基本构造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由前向后依次分别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 各具足1对,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大多数昆虫在中、后胸上还各具有1 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中、后胸由于适应翅的飞行,互相紧密结合,内具 发达的内骨和强大的肌肉。中、后胸又称为具翅胸节或简称翅胸。昆虫胸部每一 胸节都是由4块骨板构成,即背板、腹板和两个侧板。骨板按其所在胸骨片部位 而各有名称,如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后胸背板等。前胸背板在各类昆虫中变异 很大,中、后胸背板为具翅胸节背板。侧板是胸部体节两侧背、腹板之间的骨板。 腹板为胸节腹面两侧板之间的骨板。多数昆虫的前胸腹板一般都不发达,多为一 块小形的骨片。各骨板又被若干沟划分成一些骨片,这些骨片也各有名称,如小 盾片等,其形状、大小常作为昆虫分类的依据。 (二)胸足 1、胸足的构造(成虫) 昆虫的胸足是胸部行动的附肢,着生在 各节的侧腹面,基部与体壁相连,形成一个 膜质的窝,称为基节窝。成虫的胸足一般由 6节组成,自基部向端部依次分为基节、转 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图1-10)。 基节:基节是胸足的第1节,通常与侧 板的侧基突相支接,形成关节窝,为牵动全 足运动的关节构造。基节常较短粗,多呈圆 锥形。 转节:转节是足的第2节,一般较小,转节一般为1节,只有少数种类如蜻蜓 等的转节为2节。 腿节:腿节常为足中最强大的一节,末端同胫节以前后关节相接,腿节和胫 节间可作较大范围活动,使胫节可以折贴于腿节之下。 胫节:胫节通常较细长,比腿节稍短,边缘常有成排的刺,末端常有可活动 的距。 跗节:跗节通常较短小,成虫的跗节分为 2-5个亚节,各亚节间以膜相连, 图 1-10 棉蝗前足的基本构造
可以活动。有的昆虫如蝗虫等的跗节腹面有较柔软的垫状物,称为跗垫,可用于 辅助行动。 前跗节:前跗节是足的最末一节,在一般昆虫中,前跗节退化而被两个侧爪 所取代。 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胸足的构造简单,跗节不分节,前跗节仅为1爪,节间 膜较发达,节间通常只有单一的背关节,只有脉翅目、毛翅目等幼虫在腿节与胫 节间有两个关节突。部分鞘翅目幼虫的胫节和跗节合并,称为胫跗节。 2、胸足的类型 昆虫胸足的原始功能为行动器官,但在 各类昆虫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 活方式,而特化成了许多不同功能的构造。 胸足的构造类型可以作为分类和了解昆虫 生活习性的依据之一。常见的昆虫胸足类型 有以下几种(图1-11)。 步行足 步行足是昆虫中最普通的一类胸 足。一般比较细长,适于步行。 跳跃足 跳跃足的腿节特别发达,跳跃足多 为后足所特化,用于跳跃。如蝗虫、螽斯等 的后足。 开掘足 开掘足形状扁平,粗壮而坚硬。如 蝼蛄、金龟子等在土中活动的昆虫的前足。 捕捉足 捕捉足的基节通常特别延长,用以 捕捉猎物、抓紧猎物,防止其逃脱。如螳螂、 螳蛉、猎蝽等的前足。 携粉足 携粉足是蜜蜂类用以采集和携带 花粉的构造,由工蜂后足特化而成。 游泳足 游泳足多见于水生昆虫的中、后 足,呈扁平状,生有较长的缘毛,用以划水。 如龙虱、仰蝽、负子蝽等的后足。 抱握足 抱握足为雄性龙虱所特有。 攀援足 攀援足为虱类所特有。 此外,蜂类的前足尚有清洁触角的净角器。 (三)翅 1、翅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翅通常呈三角形,具有3条边和3 个角。翅展开时,靠近头部的一边,称为前 缘;靠近尾部的一边,称为内缘;在前缘与 内缘之间、同翅基部相对的一边,称为外缘。 前缘与内缘间的夹角,称为肩角;前缘与外 缘间的夹角,称为顶角;外缘与内缘间的夹 角,称为臀角(图1-12)。 2、翅的变异(变化) 翅的变化包括翅的有无或退化、形状和 质地的变化三个方面。 图 1-11 昆虫胸足的类型 A. 步行足 B. 跳跃足 C. 开掘足 D. 捕捉足 E. 携粉足 F. 游泳足 G. 抱握足 H. 攀援足 图 1-12 翅的模式构造
可以活动。有的昆虫如蝗虫等的跗节腹面有较柔软的垫状物,称为跗垫,可用于 辅助行动。 前跗节:前跗节是足的最末一节,在一般昆虫中,前跗节退化而被两个侧爪 所取代。 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胸足的构造简单,跗节不分节,前跗节仅为1爪,节间 膜较发达,节间通常只有单一的背关节,只有脉翅目、毛翅目等幼虫在腿节与胫 节间有两个关节突。部分鞘翅目幼虫的胫节和跗节合并,称为胫跗节。 2、胸足的类型 昆虫胸足的原始功能为行动器官,但在 各类昆虫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 活方式,而特化成了许多不同功能的构造。 胸足的构造类型可以作为分类和了解昆虫 生活习性的依据之一。常见的昆虫胸足类型 有以下几种(图1-11)。 步行足 步行足是昆虫中最普通的一类胸 足。一般比较细长,适于步行。 跳跃足 跳跃足的腿节特别发达,跳跃足多 为后足所特化,用于跳跃。如蝗虫、螽斯等 的后足。 开掘足 开掘足形状扁平,粗壮而坚硬。如 蝼蛄、金龟子等在土中活动的昆虫的前足。 捕捉足 捕捉足的基节通常特别延长,用以 捕捉猎物、抓紧猎物,防止其逃脱。如螳螂、 螳蛉、猎蝽等的前足。 携粉足 携粉足是蜜蜂类用以采集和携带 花粉的构造,由工蜂后足特化而成。 游泳足 游泳足多见于水生昆虫的中、后 足,呈扁平状,生有较长的缘毛,用以划水。 如龙虱、仰蝽、负子蝽等的后足。 抱握足 抱握足为雄性龙虱所特有。 攀援足 攀援足为虱类所特有。 此外,蜂类的前足尚有清洁触角的净角器。 (三)翅 1、翅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翅通常呈三角形,具有3条边和3 个角。翅展开时,靠近头部的一边,称为前 缘;靠近尾部的一边,称为内缘;在前缘与 内缘之间、同翅基部相对的一边,称为外缘。 前缘与内缘间的夹角,称为肩角;前缘与外 缘间的夹角,称为顶角;外缘与内缘间的夹 角,称为臀角(图1-12)。 2、翅的变异(变化) 翅的变化包括翅的有无或退化、形状和 质地的变化三个方面。 图 1-11 昆虫胸足的类型 A. 步行足 B. 跳跃足 C. 开掘足 D. 捕捉足 E. 携粉足 F. 游泳足 G. 抱握足 H. 攀援足 图 1-12 翅的模式构造
(1)翅的有无 无翅亚纲的昆虫,属原始无翅。有翅亚纲的昆虫,也有后生无翅的。外寄生 的食毛目、虱目和蚤目;拈翅目的雌虫,介壳虫的雌虫是无翅的。许多目中都有 无翅的类型(如直翅目、革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等)。有的昆虫在不 同季节或世代出现无翅型(如蚜虫等)。 (2)翅的长短 短翅型:直翅目、革翅目、鞘翅目中有些种类具有短翅型;飞虱中季节性出 现短翅型。 平衡棒:双翅目,介壳虫的后翅。 (3)翅的类型 昆虫翅的主要作用是飞行,一般为膜质。但不少昆虫由于长期适应其生活条 件,前翅或后翅发生了变异,或具保护作用,或演变为感觉器官,质地也发生了 相应变化。翅的质地类型是昆虫分目的重要依据之一。翅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图1-13)。 膜翅 膜翅的质地为膜质,薄而透明,翅 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蜻蜓等的前后翅;甲虫、 蝗虫、蝽等的后翅。 复翅 复翅的质地较坚韧似皮革,翅脉大 多可见,但一般不司飞行,平时覆盖在体背和 后翅上,有保护作用。蝗虫等直翅目昆虫的前 翅属此类型。 鞘翅 鞘翅的质地坚硬如角质,翅脉不可 见,不司飞翔作用,用以保护体背和后翅。甲 虫类的前翅属此类型,故甲虫类在分类上统称 为鞘翅目。 半鞘翅 半鞘翅的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 部为膜质,膜质部的翅脉清晰可见。蝽类的前 翅属此类型,故蝽类昆虫在分类上统称为半翅 目。 鳞翅 鳞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 有密集的鳞片。如蛾、蝶类的前、后翅,故该 类昆虫在分类上统称为鳞翅目。 毛翅 毛翅的质地也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一层较稀疏的毛。如石蛾的前、 后翅,该类昆虫在分类上称为毛翅目。 缨翅 缨翅的质地也为膜质,翅脉退化,翅狭长,在翅的周缘缀有很长的缨 毛。如蓟马的前、后翅,该类昆虫在分类上称为缨翅目。 平衡棒 平衡棒为双翅目昆虫和雄蚧的后翅退化而成,形似小棍棒状,无飞 翔作用,但在飞翔时有保持体躯平衡的作用。捻翅目雄虫的前翅也呈小棍棒状, 但无平衡体躯的作用,称为拟平衡棒。 3、翅脉和翅室 翅面在分布有气管的部位加厚,就形成了昆虫的翅脉。翅脉的主要作用是加 固翅膜。翅脉在翅面上的分支与排列形式称为脉序或脉相。昆虫的脉序是分类鉴 定的重要依据,还可以通过脉序的比较追溯昆虫的演化关系。人们对现代昆虫和 古代昆虫化石的翅脉加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为模式脉序,作为鉴别和描述昆 图 1-13 翅的类型 A. 同翅 B. 半鞘翅 C. 等翅 D. 毛翅 E. 缨翅 F. 鳞 翅 G. 鞘翅 H. 膜翅 I. 平 衡棒 J. 复翅
(1)翅的有无 无翅亚纲的昆虫,属原始无翅。有翅亚纲的昆虫,也有后生无翅的。外寄生 的食毛目、虱目和蚤目;拈翅目的雌虫,介壳虫的雌虫是无翅的。许多目中都有 无翅的类型(如直翅目、革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等)。有的昆虫在不 同季节或世代出现无翅型(如蚜虫等)。 (2)翅的长短 短翅型:直翅目、革翅目、鞘翅目中有些种类具有短翅型;飞虱中季节性出 现短翅型。 平衡棒:双翅目,介壳虫的后翅。 (3)翅的类型 昆虫翅的主要作用是飞行,一般为膜质。但不少昆虫由于长期适应其生活条 件,前翅或后翅发生了变异,或具保护作用,或演变为感觉器官,质地也发生了 相应变化。翅的质地类型是昆虫分目的重要依据之一。翅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图1-13)。 膜翅 膜翅的质地为膜质,薄而透明,翅 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蜻蜓等的前后翅;甲虫、 蝗虫、蝽等的后翅。 复翅 复翅的质地较坚韧似皮革,翅脉大 多可见,但一般不司飞行,平时覆盖在体背和 后翅上,有保护作用。蝗虫等直翅目昆虫的前 翅属此类型。 鞘翅 鞘翅的质地坚硬如角质,翅脉不可 见,不司飞翔作用,用以保护体背和后翅。甲 虫类的前翅属此类型,故甲虫类在分类上统称 为鞘翅目。 半鞘翅 半鞘翅的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 部为膜质,膜质部的翅脉清晰可见。蝽类的前 翅属此类型,故蝽类昆虫在分类上统称为半翅 目。 鳞翅 鳞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 有密集的鳞片。如蛾、蝶类的前、后翅,故该 类昆虫在分类上统称为鳞翅目。 毛翅 毛翅的质地也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一层较稀疏的毛。如石蛾的前、 后翅,该类昆虫在分类上称为毛翅目。 缨翅 缨翅的质地也为膜质,翅脉退化,翅狭长,在翅的周缘缀有很长的缨 毛。如蓟马的前、后翅,该类昆虫在分类上称为缨翅目。 平衡棒 平衡棒为双翅目昆虫和雄蚧的后翅退化而成,形似小棍棒状,无飞 翔作用,但在飞翔时有保持体躯平衡的作用。捻翅目雄虫的前翅也呈小棍棒状, 但无平衡体躯的作用,称为拟平衡棒。 3、翅脉和翅室 翅面在分布有气管的部位加厚,就形成了昆虫的翅脉。翅脉的主要作用是加 固翅膜。翅脉在翅面上的分支与排列形式称为脉序或脉相。昆虫的脉序是分类鉴 定的重要依据,还可以通过脉序的比较追溯昆虫的演化关系。人们对现代昆虫和 古代昆虫化石的翅脉加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为模式脉序,作为鉴别和描述昆 图 1-13 翅的类型 A. 同翅 B. 半鞘翅 C. 等翅 D. 毛翅 E. 缨翅 F. 鳞 翅 G. 鞘翅 H. 膜翅 I. 平 衡棒 J. 复翅
虫脉序的标准。(图1-14) (1)翅脉种类 翅脉可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种。纵 脉是从翅基部伸向翅边缘的脉;横脉 是两条纵脉之间的短脉,与早期气管 分布无关。 纵脉包括以下的翅脉: 前缘脉 C 位于翅的最前方,通 常是一条不分支的凸脉,一般较强 壮,并与翅的前缘合并。 亚前缘脉 Sc 位于前缘脉之后, 通常分为2支,分别称为第1亚前缘脉 (Sc1)和第2亚前缘脉(Sc2)。 径脉 R 通常是最发达的脉,共 分5支。 中脉 M 位于径脉之后,近于翅 的中部。 肘脉 Cu 位于中脉之后。 臀脉 A 在臀褶之后的臀区内, 通常有3条,即1A、2A、3A。 轭脉 J 仅存在于具有轭区的昆虫中,在臀脉之后,仅2条,较短。 横脉 多根据所连接的纵脉来命名。常见的横脉有: 肩横脉(h),连接C和Sc脉,位于近肩 角处; 径横脉(r),连接R1与R2; 分横脉(s),连接R3与R4或R2+3与R4+5; 径中横脉(r-m),连接R4+5与 M1+2; 中横脉(m),连接m2与m3; 中肘横脉(m-cu),连接M3+4与Cul等。 (2)翅脉的变化 在现代昆虫中仅少数毛翅目昆虫的 脉序与假想脉序相近似,而绝大多数种类 有或多或少的变化,或增加或减少,或合 并或完全消失。 (3)翅室 翅室:是翅面被翅脉划分成的小区。 翅室四周完全为翅脉所封闭的,称为 闭室;有一边不被翅脉封闭而向翅缘开放 的,则称为开室。翅室的名称就以它前缘 的纵脉名称来表示。 4、翅的连锁 前翅发达,并用作飞行器官的昆虫, 如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后翅不发达, 在飞行时,后翅必须以某种构造挂连在前翅上,用前翅来带动后翅飞行,二者协 图 1-14 脉序 A. 假象原始翅脉 B. 较通用的假象脉序 图 1-15 昆虫翅的连锁 A. 翅抱连锁(菜粉蝶) B-C. 翅 缰连锁(B 雄虫,C 雌虫) D. 翅 卷褶连锁(蝉)E. 翅钩列连锁(胡 蜂) F. 翅轭连锁
虫脉序的标准。(图1-14) (1)翅脉种类 翅脉可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种。纵 脉是从翅基部伸向翅边缘的脉;横脉 是两条纵脉之间的短脉,与早期气管 分布无关。 纵脉包括以下的翅脉: 前缘脉 C 位于翅的最前方,通 常是一条不分支的凸脉,一般较强 壮,并与翅的前缘合并。 亚前缘脉 Sc 位于前缘脉之后, 通常分为2支,分别称为第1亚前缘脉 (Sc1)和第2亚前缘脉(Sc2)。 径脉 R 通常是最发达的脉,共 分5支。 中脉 M 位于径脉之后,近于翅 的中部。 肘脉 Cu 位于中脉之后。 臀脉 A 在臀褶之后的臀区内, 通常有3条,即1A、2A、3A。 轭脉 J 仅存在于具有轭区的昆虫中,在臀脉之后,仅2条,较短。 横脉 多根据所连接的纵脉来命名。常见的横脉有: 肩横脉(h),连接C和Sc脉,位于近肩 角处; 径横脉(r),连接R1与R2; 分横脉(s),连接R3与R4或R2+3与R4+5; 径中横脉(r-m),连接R4+5与 M1+2; 中横脉(m),连接m2与m3; 中肘横脉(m-cu),连接M3+4与Cul等。 (2)翅脉的变化 在现代昆虫中仅少数毛翅目昆虫的 脉序与假想脉序相近似,而绝大多数种类 有或多或少的变化,或增加或减少,或合 并或完全消失。 (3)翅室 翅室:是翅面被翅脉划分成的小区。 翅室四周完全为翅脉所封闭的,称为 闭室;有一边不被翅脉封闭而向翅缘开放 的,则称为开室。翅室的名称就以它前缘 的纵脉名称来表示。 4、翅的连锁 前翅发达,并用作飞行器官的昆虫, 如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后翅不发达, 在飞行时,后翅必须以某种构造挂连在前翅上,用前翅来带动后翅飞行,二者协 图 1-14 脉序 A. 假象原始翅脉 B. 较通用的假象脉序 图 1-15 昆虫翅的连锁 A. 翅抱连锁(菜粉蝶) B-C. 翅 缰连锁(B 雄虫,C 雌虫) D. 翅 卷褶连锁(蝉)E. 翅钩列连锁(胡 蜂) F. 翅轭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