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难点突破:古代诗歌鉴赏(一) 【高考原貌再现】 1.(2013新课标全国I,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 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 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古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阕最后两句将 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对比,表现作者 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 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借用贺知章的 故事,从表达技巧看,一是用典,一是对比。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诏赐他 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此翻岀一层新意—一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 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 恩”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 湖的愤慨不平之情。 参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 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 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2013湖南,10,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 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2014 年高考二轮复习难点突破:古代诗歌鉴赏(一) 【高考原貌再现】 1.(2013 新课标全国Ⅰ,8~9,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 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 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阕最后两句将 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对比,表现作者 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 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借用贺知章的 故事,从表达技巧看,一是用典,一是对比。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诏赐他 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 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 恩”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 湖的愤慨不平之情。 参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 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 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2013 湖南,10,8 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 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 飞 ”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解析∷本题考査名句默写、炼字以及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1)根据上句“西 塞山前白鹭飞”的提示可写出下句,“鳜”字易错。(2)“春深”点明暮春时节, 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 之“净”,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心灵完全契合。(3)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 中,“柴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 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 参考答案:(1)桃花流水鳜鱼肥 (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 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 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3.(2013湖北,14,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 说阆山通阆苑,楼髙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 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手:一是联系词人写此词时的生活境遇、思想状况等,注意注释里“贬任滁州太守 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仼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 作此词相送”等内容。朋友远道来访,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 二是结合有关词句进行分析。上片中的“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 花”表达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下片中的“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则又 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 飞, ”句。(1 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 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炼字以及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1)根据上句“西 塞山前白鹭飞”的提示可写出下句,“鳜”字易错。(2)“春深”点明暮春时节, 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 之“净”,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心灵完全契合。(3)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 中,“柴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 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 参考答案:(1)桃花流水鳜鱼肥 (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 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 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3.(2013 湖北,14,8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 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 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 分) (2)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手:一是联系词人写此词时的生活境遇、思想状况等,注意注释里“贬任滁州太守 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 作此词相送”等内容。朋友远道来访,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 二是结合有关词句进行分析。上片中的“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 花”表达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下片中的“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则又 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
参考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 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 作简要赏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抓住前人对 此词的评论“飘逸”进行具体分析,二要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两句进行具体分析。在这两句中,“阆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阆苑”则指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词人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 般的美丽,可谓想象奇特,使得词作虚实结合,富有浪漫色彩。在这两句中,“阆 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使得其境界 分外开阔,展示了词作的飘逸之姿。另外,词人以“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以 楼高”句设想将来,也使得本词的语言灵动飘逸,别致脱俗 参考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 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 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 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 自如 4.(2013重庆,12,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 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 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 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 象,可深入分析词的上片。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 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三、 四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 却等闲视之。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却坚韧不拔的形象。分析上
参考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 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 作简要赏析。(5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抓住前人对 此词的评论“飘逸”进行具体分析,二要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两句进行具体分析。在这两句中,“阆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阆苑”则指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词人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 般的美丽,可谓想象奇特,使得词作虚实结合,富有浪漫色彩。在这两句中,“阆 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使得其境界 分外开阔,展示了词作的飘逸之姿。另外,词人以“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以 “楼高”句设想将来,也使得本词的语言灵动飘逸,别致脱俗。 参考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 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 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 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 自如。 4.(2013 重庆,12,7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 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 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 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 象,可深入分析词的上片。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 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三、 四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 却等闲视之。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却坚韧不拔的形象。分析上
片可知,词人刻画自我的外在形象时,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刻画自我的内在性格时,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岀性格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解析∷本题考査对诗词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不仅要理解这句话的 表面含意,同时还要结合全词、注释等相关内容去探究这句话的深层内涵和其中 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句话的大意是词人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拒绝出仕。表 现了词人不屑于清朝统治者用来笼络人的髙官厚禄,宁可隐居深山穷壤,过凄楚 的生活,也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参考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 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5.(2013四川,13,8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 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过分析诗歌所 用意象,理解概括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联年近半百的苏洵以 “不才”自称,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己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 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 多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 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后一句运用典故,借“闲” “老”二字表现了自己虚度年华、用非所长的深沉哀叹。颈联用三层对比强化了 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泯。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 韩琦志得意满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未酬的深沉哀怨。“暮、雨、 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
片可知,词人刻画自我的外在形象时,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刻画自我的内在性格时,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不仅要理解这句话的 表面含意,同时还要结合全词、注释等相关内容去探究这句话的深层内涵和其中 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句话的大意是词人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拒绝出仕。表 现了词人不屑于清朝统治者用来笼络人的高官厚禄,宁可隐居深山穷壤,过凄楚 的生活,也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参考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 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5.(2013 四川,13,8 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 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过分析诗歌所 用意象,理解概括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联年近半百的苏洵以 “不才”自称,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己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 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 多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 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后一句运用典故,借“闲”、 “老”二字表现了自己虚度年华、用非所长的深沉哀叹。颈联用三层对比强化了 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泯。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 韩琦志得意满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未酬的深沉哀怨。“暮、雨、 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
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整首诗处处流露出作者 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参考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 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 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②)“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 赏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颈联对比手法的妙处,主要 从分析本联内容和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两方面答题。内容上,分析运用对比手法 的字句,三层对比:喜与忧的对比,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对 比,“久”与“偶”在时间上的对比;作用上,运用对比层层递进,强化了诗人忧 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参考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 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 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6.(2013辽宁,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①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①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 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 人的诗兴。用“细”字来形容树梢的影子映入了茶杯。而“轻逐”一词则形象地 描绘了叶声与篆烟相伴的情态 参考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 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 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 美
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整首诗处处流露出作者 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参考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 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 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 赏析。(4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颈联对比手法的妙处,主要 从分析本联内容和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两方面答题。内容上,分析运用对比手法 的字句,三层对比:喜与忧的对比,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对 比,“久”与“偶”在时间上的对比;作用上,运用对比层层递进,强化了诗人忧 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参考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 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 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6.(2013 辽宁,8~9,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①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①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 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 人的诗兴。用“细”字来形容树梢的影子映入了茶杯。而“轻逐”一词则形象地 描绘了叶声与篆烟相伴的情态。 参考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 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 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 美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是:首先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 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生活环境中的“竹 轩”“柴门”“狭径”等,可见他的闲适;“倦卧”“闲吟”等可以看出他的洒 脱,而“竹”“雪”“梅”等意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髙雅的人生志趣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 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 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 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高分突破方案】 词曲的鉴赏试题的出错点是有规律可寻的,找到这一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复习 事半功倍,稳操胜券。 易错点1对词曲中所运用的语言讲行分析、品评、鉴赏。 1.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 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调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 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 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蟹①;泣寒蟹,绿纱窗, 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 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错误解答】(1)有的回答两种景物是动物和植物,有的回答是宫内和宫外, (2)找到了对仗或顶针,但没有说出其优点即艺术效果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是:首先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 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生活环境中的“竹 轩”“柴门”“狭径”等,可见他的闲适;“倦卧”“闲吟”等可以看出他的洒 脱,而“竹”“雪”“梅”等意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 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 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 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高分突破方案】 词曲的鉴赏试题的出错点是有规律可寻的,找到这一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复习 事半功倍,稳操胜券。 易错点 1 对词曲中所运用的语言讲行分析、品评、鉴赏。 1.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 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调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 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 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①;泣寒螀,绿纱窗, 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螀: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 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错误解答】 (1)有的回答两种景物是动物和植物,有的回答是宫内和宫外。 (2)找到了对仗或顶针,但没有说出其优点即艺术效果
【错解分析】不能对所写景物进行分类,也不能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 分析说明。主要原因是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分析,对局部的分析也没有很好地 结合曲子内容。 【正确解答】(1)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 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像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荚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 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毅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 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错误解答】对第一问答出了写了哪些春色,但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进行分析和 归类,显得杂乱无章。对第二问,只答出了“好”,但至于好在哪里就不知道, 主要弊端是言之无据 【错解分析】对题目分析不够,理解不深。对原词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导致答 题似是而非,或者回答不全面。 【正确解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 如细皱纱毂;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 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二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 蝶飞舞,春鸟和呜,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专家会诊 1.认真审干读题干,弄清题目要求,是要求从整体上去分析还是从局部着手 答题时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回应才符合出题人的要求。 2.抓住语言、表达技巧方面的特色,能够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赏析 3.把握风格,品味字句锤炼。这是从整体上理解、剖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字 词、短语、句子在使用上的推敲功夫。了解常见的语言表现风格,常见的语言风 格有含蓄、直率、自然、平淡、婉转、绮丽、雄奇、沉郁、风趣等。纵观髙考古 代诗歌语言赏析 也不外乎语言风格和字句锤炼这两方面内容 易错点2对词曲中所这与景物、人物形象、作者观点、思想感情等进行分 析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2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错解分析】 不能对所写景物进行分类,也不能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 分析说明。主要原因是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分析,对局部的分析也没有很好地 结合曲子内容。 【正确解答】 (1)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 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像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荚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 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毅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 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错误解答】对第一问答出了写了哪些春色,但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进行分析和 归类,显得杂乱无章。对第二问,只答出了“好”,但至于好在哪里就不知道, 主要弊端是言之无据。 【错解分析】对题目分析不够,理解不深。对原词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导致答 题似是而非,或者回答不全面。 【正确解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 如细皱纱毂;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 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二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 蝶飞舞,春鸟和呜,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专家会诊 1.认真审干读题干,弄清题目要求,是要求从整体上去分析还是从局部着手, 答题时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回应才符合出题人的要求。 2.抓住语言、表达技巧方面的特色,能够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赏析。 3.把握风格,品味字句锤炼。这是从整体上理解、剖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字、 词、短语、句子在使用上的推敲功夫。了解常见的语言表现风格,常见的语言风 格有含蓄、直率、自然、平淡、婉转、绮丽、雄奇、沉郁、风趣等。纵观高考古 代诗歌语言赏析, 也不外乎语言风格和字句锤炼这两方面内容。 易错点 2 对词曲中所这与景物、人物形象、作者观点、思想感情等进行分 析鉴赏。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2.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 意境 (3)①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 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 点 不同 点 【错误解答】(1)C(2)B或C(3)对相同点能够答出,但对思想感情分析 不合理。 【错解分析】(1)选C是因为不明白出题人的出题意图,没有词语解释的错误 之处,胡乱猜测。(2)选B或C都是因为对词的上下片所写的意境没有分清,主 要原因是对词的内容理解不透。 【正确解答】(1)D(2)C(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 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 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 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错误解答】只答出表面的意思,对深层含义表达不准确或根本就不知道。 【错解分析】对于词中所运用的情与景的关系没有从艺术的高度去分析和理 解。也没有结合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分析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 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 意境。 (3)①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 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 点: 不同 点: 【错误解答】 (1)C (2)B 或 C (3)对相同点能够答出,但对思想感情分析 不合理。 【错解分析】 (1)选 C 是因为不明白出题人的出题意图,没有词语解释的错误 之处,胡乱猜测。(2)选 B 或 C 都是因为对词的上下片所写的意境没有分清,主 要原因是对词的内容理解不透。 【正确解答】 (1)D (2)C (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 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 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 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 【错误解答】 只答出表面的意思,对深层含义表达不准确或根本就不知道。 【错解分析】 对于词中所运用的情与景的关系没有从艺术的高度去分析和理 解。也没有结合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分析
【正确解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 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 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髙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专家会诊 1.透视形象,概括内容主旨。就是抓住词曲子中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动具 体的生活图景、自然风光进行剖析,把蕴含着的“真善美”的东西揭示出来,使 人们精神上得到愉悦、情操上受到陶冶。比如“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 上寒烟翠”中所体现出来的景是怎样的,词人的形象又是怎样的。 2.掌握主要的表现手法的分析要领,能够从鉴赏的高度来回答问题。“手法” 指站在宏观角度赏析诗歌中表现”真善美”的艺术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 常见手法有托物言志、动静相生、借景寓情,即小见大、超越时空、化虚为实、 正反对比、众星拱月、渲染烘托、意象叠加、意境创造等等。单说“动静相生” 就有很多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寓动于静”、“寓静于动 以 动衬静”、“以静衬动”等艺术手法。在答题时能说得具体应该尽量说具体些, 没有把握说得很到位的,就不要自以为是。 3.掌握基本的表述格式。这里的表述格式,对于考生来讲,就是一段文字的组 织和表达。鉴赏归于议论文,我们写时,应当把这段文字当作一篇微缩的议论文 来写。这是一个总的方向。对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来说,在内容正确的情况下层 次结构安排的合理与否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议论文也有很多格式和写法,考生应 当采用哪种层砍组织的格式呢?首先是根据答题的需要,其次是结合自己的表述 习惯。 【高分实战演练】 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每题10分;测试用时为100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北宋]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占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1)请分析该词在借景写情方面的妙处 答 (2) 评论家认为下阕“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两句是词中关键之笔,请予赏 析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咋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谩悲凉
【正确解答】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 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 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专家会诊 1.透视形象,概括内容主旨。就是抓住词曲子中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动具 体的生活图景、自然风光进行剖析,把蕴含着的“真善美”的东西揭示出来,使 人们精神上得到愉悦、情操上受到陶冶。比如“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 上寒烟翠”中所体现出来的景是怎样的,词人的形象又是怎样的。 2.掌握主要的表现手法的分析要领,能够从鉴赏的高度来回答问题。“手法” 指站在宏观角度赏析诗歌中表现”真善美”的艺术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 常见手法有托物言志、动静相生、借景寓情,即小见大、超越时空、化虚为实、 正反对比、众星拱月、渲染烘托、意象叠加、意境创造等等。单说“动静相生” 就有很多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寓动于静”、“寓静于动”、“以 动衬静”、“以静衬动”等艺术手法。在答题时能说得具体应该尽量说具体些, 没有把握说得很到位的,就不要自以为是。 3.掌握基本的表述格式。这里的表述格式,对于考生来讲,就是一段文字的组 织和表达。鉴赏归于议论文,我们写时,应当把这段文字当作一篇微缩的议论文 来写。这是一个总的方向。对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来说,在内容正确的情况下层 次结构安排的合理与否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议论文也有很多格式和写法,考生应 当采用哪种层砍组织的格式呢?首先是根据答题的需要,其次是结合自己的表述 习惯。 【高分实战演练】 说明:本试题满分 100 分,每题 10 分;测试用时为 100 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北宋]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占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1)请分析该词在借景写情方面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评论家认为下阕“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两句是词中关键之笔,请予赏 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 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o): 割耳朵。∫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1)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金]吴激[注]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吴激原为宋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出使金国,被强留下来,一直未能返宋, 此词写于其即将回中原之时。 (1)词的上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2)简析词的下阕“忆当年”一句的妙处 答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答 (2)如何理解“醉”中浑不记中的“醉”字?请简要分析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 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ɡuó): 割耳朵。ƒ 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1)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 衷 情 [金]吴激[注]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吴激原为宋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出使金国,被强留下来,一直未能返宋。 此词写于其即将回中原之时。 (1)词的上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简析词的下阕“忆当年”一句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如何理解“醉”中浑不记中的“醉”字?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