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验收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代的“达人” “达人”作为社会称谓,很早就已经出现。《左传·昭公七年》记录了鲁国贵 族孟僖子推崇“礼”的一段话,其中称孔子为“达人”。他说:“礼,人之干 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他追溯了孔子家族 的光荣,又引了臧叔纥的话:“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臧叔纥认为“达人”的出现和“明德”的理念有一定关系。他的所谓“圣人” 如不当世,其后代必有“达人”的说法,可以说是“达人”称谓比较早的记录。 达人”虽然不是“圣人”,却和“圣人”有某种颇相亲近的关联。 汉代人说到“达人”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见于贾谊撰写的一篇文采特异的文章。 他在《鵰鸟赋》写道:“小智自私,贱彼贵我;达人大观,物亡不可。”《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则写作:“小知自私兮,贱彼贵我;通人大观兮,物无不 可。”可见,在当时人看来,“达人”和“通人”的意思是大体相近的,都是 说通达之士。“达”就是“通”,是汉代语言文字学常识。《仪礼·士昏礼》 下达纳采”,郑玄的解释就是“达,通也”。 东汉晚期,“达人”的出现比较密集。所谓“月旦评”形式与士人阶层对风誉 的普遍追求,可能是这一现象的文化背景。后来在中国民间被看作智慧化身的 诸葛亮,就被称作“达人”。《艺文类聚》卷六四引晋习凿齿《诸葛武侯宅铭》 对他有“达人有作,振此颓风”的高度赞美。 汉末作为社会称谓的“达人”,通常的涵义大约是指有地位、有身份、有影响、 有名望的人。一位于天文占相“无不精微”、作卦预卜“其言皆验”的方士管 辂,在一位退职返乡的官员王经来访,就他卜筮的可信程度“有疑难之言”时 这样说:“君侯州里达人,何言之鄙!”由王经的身份,可以知道当时“达人 称谓的涵义。管辂这里所说的高踞于“小人”之上的“达人”的“达”,推想 已经隐约有显达的意思。但是汉代“达人”称谓的“达”的涵义,并不宜与 “穷”“达”的“达”完全划等号。 大致在更晚近的时代,“达人”这种人称符号似乎又有了特别重视名誉层次, 即俗说出风头、得风光的意思。唐诗所见卢照邻、权德奥、孟郊等,都可以说 依然继承了古意。然而储光羲以及卢纶等人的诗句所见对于“名”的追求,似 乎体现时人对“达人”品格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达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 为一种虚荣标志,与汉代“达人”风范是有所不同的。虽然郤正《释讥》关于 达人”的文化品质也说到“身没名灭,君子所耻”,但是对于“名”的迷恋 如果超越常限,自然会完全背离汉代“达人”的人生原则 1.下列关于“达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人”一词作为社会称谓,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它和“圣人”的意 思既有区别又在某些方面有着颇为亲近的关联。 B.汉代语言文字常识中,“达”就是“通”。所以在汉代人看来,“达人”的 意思就是“通人”,它们说的都是通达之士。 C.汉代虽然有用“达”字隐约地表达显达之意的例子,但是“达人”中的 “达”的涵义和“穷”“达”的“达”还是略有不同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10 月)第二次验收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代的“达人” “达人”作为社会称谓,很早就已经出现。《左传·昭公七年》记录了鲁国贵 族孟僖子推崇“礼”的一段话,其中称孔子为“达人”。他说:“礼,人之干 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他追溯了孔子家族 的光荣,又引了臧叔纥的话:“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臧叔纥认为“达人”的出现和“明德”的理念有一定关系。他的所谓“圣人” 如不当世,其后代必有“达人”的说法,可以说是“达人”称谓比较早的记录。 “达人”虽然不是“圣人”,却和“圣人”有某种颇相亲近的关联。 汉代人说到“达人”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见于贾谊撰写的一篇文采特异的文章。 他在《鵩鸟赋》写道:“小智自私,贱彼贵我;达人大观,物亡不可。”《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则写作:“小知自私兮,贱彼贵我;通人大观兮,物无不 可。”可见,在当时人看来,“达人”和“通人”的意思是大体相近的,都是 说通达之士。“达”就是“通”,是汉代语言文字学常识。《仪礼·士昏礼》 “下达纳采”,郑玄的解释就是“达,通也”。 东汉晚期,“达人”的出现比较密集。所谓“月旦评”形式与士人阶层对风誉 的普遍追求,可能是这一现象的文化背景。后来在中国民间被看作智慧化身的 诸葛亮,就被称作“达人”。《艺文类聚》卷六四引晋习凿齿《诸葛武侯宅铭》 对他有“达人有作,振此颓风”的高度赞美。 汉末作为社会称谓的“达人”,通常的涵义大约是指有地位、有身份、有影响、 有名望的人。一位于天文占相“无不精微”、作卦预卜“其言皆验”的方士管 辂,在一位退职返乡的官员王经来访,就他卜筮的可信程度“有疑难之言”时 这样说:“君侯州里达人,何言之鄙!”由王经的身份,可以知道当时“达人” 称谓的涵义。管辂这里所说的高踞于“小人”之上的“达人”的“达”,推想 已经隐约有显达的意思。但是汉代“达人”称谓的“达”的涵义,并不宜与 “穷”“达”的“达”完全划等号。 大致在更晚近的时代,“达人”这种人称符号似乎又有了特别重视名誉层次, 即俗说出风头、得风光的意思。唐诗所见卢照邻、权德舆、孟郊等,都可以说 依然继承了古意。然而储光羲以及卢纶等人的诗句所见对于“名”的追求,似 乎体现时人对“达人”品格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达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 为一种虚荣标志,与汉代“达人”风范是有所不同的。虽然郤正《释讥》关于 “达人”的文化品质也说到“身没名灭,君子所耻”,但是对于“名”的迷恋 如果超越常限,自然会完全背离汉代“达人”的人生原则。 1.下列关于“达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达人”一词作为社会称谓,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它和“圣人”的意 思既有区别又在某些方面有着颇为亲近的关联。 B.汉代语言文字常识中,“达”就是“通”。所以在汉代人看来,“达人”的 意思就是“通人”,它们说的都是通达之士。 C.汉代虽然有用“达”字隐约地表达显达之意的例子,但是“达人”中的 “达”的涵义和“穷”“达”的“达”还是略有不同的
D.和汉代的“达人”风范不同,大致在更晚近的时代,“达人”还体现了古人 对名誉层次的重视,有出风头、得风光的意思。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鲁国的贵族孟僖子引用减叔纥的理论,称孔子为“达人”。他的说法可以说 是“达人”称谓比较早的记录。 B.关于“达人”,《鹏鸟赋》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着大同小异的记载, 由此可见,贾谊的文章是汉代人解释其涵义的典型的例子 C.“达人”在东汉晚期出现的比较密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可能是“月旦评” 形式与士人阶层对风誉的普遍追求 D.卢照邻等唐代诗人可以说是继承了古意,在“达人”这种人称符号的使用中 体现了对名誉层次的特别重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诸葛亮在中国民间被看做智意的化身,《诸葛武侯宅铭》中称他为“达人” 是对他的一种高度赞美 B.方士管辂称呼退职返乡的官员王经为“达人”,可以知道当时“达人”大约 是指有地位、有身份、有影响、有名望的人。 C.“达人”一词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虚荣的标志,从储光羲等人的诗句基本可 以证明时人对“达人”品格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D.古人认为“身没名灭,君子所耻”,因此要保证不背离汉代“达人”的人生 原则,最好的方法是把对“名”的迷恋限制在常限内。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孤独的守望 方爱华 (1)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 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 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 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2)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 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 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 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3)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竞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 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 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 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 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 的女儿?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地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 域。 (4)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 的栖息地 (5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 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
D.和汉代的“达人”风范不同,大致在更晚近的时代,“达人”还体现了古人 对名誉层次的重视,有出风头、得风光的意思。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鲁国的贵族孟僖子引用臧叔纥的理论,称孔子为“达人”。他的说法可以说 是“达人”称谓比较早的记录。 B.关于“达人”,《鵩鸟赋》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着大同小异的记载, 由此可见,贾谊的文章是汉代人解释其涵义的典型的例子。 C.“达人”在东汉晚期出现的比较密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可能是“月旦评” 形式与士人阶层对风誉的普遍追求。 D.卢照邻等唐代诗人可以说是继承了古意,在“达人”这种人称符号的使用中 体现了对名誉层次的特别重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分) A.诸葛亮在中国民间被看做智慧的化身,《诸葛武侯宅铭》中称他为“达人”, 是对他的一种高度赞美。 B.方士管辂称呼退职返乡的官员王经为“达人”,可以知道当时“达人”大约 是指有地位、有身份、有影响、有名望的人。 C.“达人”一词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虚荣的标志,从储光羲等人的诗句基本可 以证明时人对“达人”品格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D.古人认为“身没名灭,君子所耻”,因此要保证不背离汉代“达人”的人生 原则,最好的方法是把对“名”的迷恋限制在常限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孤独的守望 方爱华 ⑴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 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 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 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⑵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 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 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 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⑶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 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 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 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 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 的女儿?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地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 域。 ⑷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 的栖息地。 ⑸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 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
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 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 (6)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袅 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 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 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 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 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 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 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 到冷落。 (8)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 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 歌谣。我看见空地上面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9)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 哀伤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 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 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0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QD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一个 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 着一场兴衰与荣辱。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Q2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 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 的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03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 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 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04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 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Q5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2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群”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繁华喧 嚣,表达作者想暂时逃离这喧嚣的城市。 B.第7-9段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感受,是希望人们对美丽村庄行 将消失给予高度关注。 C.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采用“移步换景”的记游手法,语言朴实、 感情真挚,写景状物淡而有味。 D.本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使景、事、 情、理完美融合
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 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⑹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袅 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 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 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 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⑺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 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 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 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 到冷落。 ⑻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 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 歌谣。我看见空地上面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⑼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 哀伤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 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 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⑽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⑾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一个 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 着一场兴衰与荣辱。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⑿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 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 的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⒀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 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 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⒁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 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⒂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选自《散文百家》2010 年第 2 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群”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繁华喧 嚣,表达 作者想暂时逃离这喧嚣的城市。 B.第 7-9 段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感受,是希望人们对美丽村庄行 将消失给予高度关注。 C.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采用“移步换景”的记游手法,语言朴实、 感情真挚,写景状物淡而有味。 D.本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使景、事、 情、理完美融合
5.“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 栖息地”,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谷 6.文章末段文字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T9题。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节 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 好风尚。 绿色包装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绿 色发展理念遝渐深入人心,描金彩绘、绢丝锦带、红木雕镂等产品过度包装现象 得到一定遏制。然而,每逢节日过度包装总会“露头”,“锦衣加身”的月饼也 会出现在市面上。过度包装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垃圾中三分之一是过度包装,尤其是逢年过节,粽子、月 饼等更是被包装“绑架”,包装成本可达商品本身价值的数十倍,纸张、木材、 丝绸、金属等被大量消耗,令环境、资源不堪重负。 过度包装屡禁不绝倒逼治理手段完善和治理方式创新。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将过 度包装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加强对流通领域和商家的法律约束。在鼓 励简约包装的同时,加强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 企业是包装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 和环境效益。推广使用绿色包装袋多采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让 那些希图用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出路。 个人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环保大作为。让包装回归“绿色”,缓解环境压力 同样有赖于全社会消费端的绿色化每个人应当从自己做起,树立勤俭节约、绿 色消费的理念。毕竟对生态环境负责就是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负责 (摘编自《让包装回归“绿色”》,2017年9月27日新华网记者刘敏、白靖利) 材料二 长期以来,过度包装屡受诟病,为何仍大行其道呢?很大程度是商家推波助澜 精致的外观,华美的装饰,更能抓人眼球,让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多看一眼。 包装豪华了,商品显得更上档次,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赚取的利润也更多。这 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 除了商家的利益驱使,最根本的还在于高价买“面子”的不理性消费观念。事 实上,普通家庭购买商品,大多还是讲究物美价廉,不会过分追求高档包装。 可见,过度包装的商品,市场最主要还在于礼品消费。送礼的人抱着“好包装 上档次,送礼出手有面子”的心态,对商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反倒不那么关 心,最重要的是看着“高大上”就行。好面子、爱虚荣,在这般社会心态的影 响下,过度包装似乎从不缺市场
5. “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 栖息地”,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6. 文章末段文字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节 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 好风尚。 绿色包装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绿 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描金彩绘、绢丝锦带、红木雕镂等产品过度包装现象 得到一定遏制。然而,每逢节日过度包装总会“露头”,“锦衣加身”的月饼也 会出现在市面上。过度包装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垃圾中三分之一是过度包装,尤其是逢年过节,粽子、月 饼等更是被包装“绑架”,包装成本可达商品本身价值的数十倍,纸张、木材、 丝绸、金属等被大量消耗,令环境、资源不堪重负。 过度包装屡禁不绝倒逼治理手段完善和治理方式创新。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将过 度包装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加强对流通领域和商家的法律约束。在鼓 励简约包装的同时,加强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 企业是包装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 和环境效益。推广使用绿色包装袋,多采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让 那些希图用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出路。 个人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环保大作为。让包装回归“绿色”,缓解环境压力, 同样有赖于全社会消费端的绿色化。每个人应当从自己做起,树立勤俭节约、绿 色消费的理念。毕竟,对生态环境负责,就是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负责。 (摘编自《让包装回归“绿色”》,2017 年 9 月 27 日新华网记者刘敏、白靖利) 材料二: 长期以来,过度包装屡受诟病,为何仍大行其道呢?很大程度是商家推波助澜。 精致的外观,华美的装饰,更能抓人眼球,让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多看一眼。 包装豪华了,商品显得更上档次,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赚取的利润也更多。这 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 除了商家的利益驱使,最根本的还在于高价买“面子”的不理性消费观念。事 实上,普通家庭购买商品,大多还是讲究物美价廉,不会过分追求高档包装。 可见,过度包装的商品,市场最主要还在于礼品消费。送礼的人抱着“好包装 上档次,送礼出手有面子”的心态,对商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反倒不那么关 心,最重要的是看着“高大上”就行。好面子、爱虚荣,在这般社会心态的影 响下,过度包装似乎从不缺市场
过度包装使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反过来商家瞅准了消费者心理,不断升级包 装,生产更多华而不实的产品,寻致恶性循环。一些经过特别包装的商品,价 格一般都是平常包装的几倍,甚至更高。但是,商品质量并没有什么两样,最 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再往大了看 流包装,三流产品”,一个企业,不 在“里子”上讲究,却只在“面子”上下功夫,也不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 礼品原本寄托的是纯真质朴的情感,一且过度包装,反而使感情变了味儿,成 了利益输送和交换。特别是那些公款送礼者,“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谊”, 最终财友两空,正是教训 (摘编自《包装“瘦身”靠倡导新型消费观》,2017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作者金正波) 材料三: 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商超发现,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明显改善,200元左右价位、包 装朴素的月饼礼盒成了主流。不过,一些给亲友送礼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包装更 精致一些,精明的网店为此专门推出了月饼豪华包装礼盒 “自家吃月饼没啥讲究,太繁复的包装反倒是浪费;如果是送给长辈,我就单 独买个包装。”今年中秋节,市民彭女士换了种买月饼的方式:先买好月饼, 再到网上另买合适的包装盒,既便宜实惠,也能图个漂亮体面表达心意。 超市里的月饼礼盒包装太同质化了,可选择的样式太少。网上单卖的包装盒 花样多,可以慢慢挑,针对不同的送礼对象选不同的包装盒。”彭女士给记者 算了一笔账,买来的月饼六块不足百元,而网购一个包装盒也就十几块钱 以“月饼包装盒”为搜索词,在淘宝网上能搜到4000多件相关商品,在京东商 城上能搜到近200件相关商品。看似简单的月饼包装盒,被商家们玩出了新花 样,清新插画包装、文艺牛皮纸包装、竹篮礼盒……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 好挑选心仪的包装。 网上销售的月饼包装礼盒价格并不贵,10元上下、纸质的月饼包装盒占主流 工序稍复杂、文艺范儿的包装能卖到几十元的价位。 “这几年,月饼企业几乎都不怎么做豪华包装的月饼了,更看重月饼本身的口 味。”本市一家知名月饼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摘编自《节俭风逼退月饼豪华包装》,2017年9月30日《北京日报》作者曹 政)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详细阐释了该如何整治过度包装,以往过度包装屡禁不止,这提醒我 们治理的手段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的力度要有所加强。 B.材料二分析了过度包装长期以来大行其道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商家 难辞其咎,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C.我们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他们现在购买月 饼时,关注的是月饼的口味,而不再是产品的包装。 D.以上三则材料都谈论了月饼的包装问题,虽然现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过度包 装的现象,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但前景令人乐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过度包装使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反过来商家瞅准了消费者心理,不断升级包 装,生产更多华而不实的产品,导致恶性循环。一些经过特别包装的商品,价 格一般都是平常包装的几倍,甚至更高。但是,商品质量并没有什么两样,最 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再往大了看,“一流包装,三流产品”,一个企业,不 在“里子”上讲究,却只在“面子”上下功夫,也不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 礼品原本寄托的是纯真质朴的情感,一旦过度包装,反而使感情变了味儿,成 了利益输送和交换。特别是那些公款送礼者,“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谊”, 最终财友两空,正是教训。 (摘编自《包装“瘦身”靠倡导新型消费观》,2017 年 9 月 29 日《人民日报》 作者金正波) 材料三: 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商超发现,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明显改善,200 元左右价位、包 装朴素的月饼礼盒成了主流。不过,一些给亲友送礼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包装更 精致一些,精明的网店为此专门推出了月饼豪华包装礼盒。 “自家吃月饼没啥讲究,太繁复的包装反倒是浪费;如果是送给长辈,我就单 独买个包装。”今年中秋节,市民彭女士换了种买月饼的方式:先买好月饼, 再到网上另买合适的包装盒,既便宜实惠,也能图个漂亮体面表达心意。 “超市里的月饼礼盒包装太同质化了,可选择的样式太少。网上单卖的包装盒 花样多,可以慢慢挑,针对不同的送礼对象选不同的包装盒。”彭女士给记者 算了一笔账,买来的月饼六块不足百元,而网购一个包装盒也就十几块钱。 以“月饼包装盒”为搜索词,在淘宝网上能搜到 4000 多件相关商品,在京东商 城上能搜到近 200 件相关商品。看似简单的月饼包装盒,被商家们玩出了新花 样,清新插画包装、文艺牛皮纸包装、竹篮礼盒……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 好挑选心仪的包装。 网上销售的月饼包装礼盒价格并不贵,10 元上下、纸质的月饼包装盒占主流, 工序稍复杂、文艺范儿的包装能卖到几十元的价位。 “这几年,月饼企业几乎都不怎么做豪华包装的月饼了,更看重月饼本身的口 味。”本市一家知名月饼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摘编自《节俭风逼退月饼豪华包装》,2017 年 9 月 30 日《北京日报》作者曹 政)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详细阐释了该如何整治过度包装,以往过度包装屡禁不止,这提醒我 们治理的手段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的力度要有所加强。 B.材料二分析了过度包装长期以来大行其道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商家 难辞其咎,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C.我们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他们现在购买月 饼时,关注的是月饼的口味,而不再是产品的包装。 D.以上三则材料都谈论了月饼的包装问题,虽然现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过度包 装的现象,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但前景令人乐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三则材料的来源并不相同,其中材料三吐露了百姓的心声,语言通俗充满生 活气息。相比之下,材料一和材料二更加客观、专业。 B.通过材料一我们认识到,要想治理过度包装这一现象,单纯地依靠 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倡导是很难奏效的,我们有必要通过立法、执法来进行约束 和惩罚 C.材料三的内容能够证明消费者的需求对商家是有导向作用的,所以,勤俭节 约的风气、健康绿色的消费观会使过度消费渐渐地难觅市场 D.针对过度包装在节日“频频”露头的情况,国家不仅有政策上的引领,而且 还制定了具体完善的惩罚措施,这也是整治过度包装能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E.三则材料都选在中秋节前夕这样的时间发表,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而新闻 媒体的宜传报道,形成了奥论氛围,从而使百姓在中秋节做到绿色消费。 9.过度包装造成了哪些影响?请综合以上材料进行概括。(4分) 答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葬,事泄, 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 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 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 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最其事而刺史太守多 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赢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 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请吏由趣 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 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 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 虎责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造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 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兔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趾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 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 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级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 元二年,卒,谥曰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B.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C.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D.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级/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A.三则材料的来源并不相同,其中材料三吐露了百姓的心声,语言通俗充满生 活气息。相比之下,材料一和材料二更加客观、专业。 B.通过材料一我们认识到,要想治理过度包装这一现象,单纯地依靠 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倡导是很难奏效的,我们有必要通过立法、执法来进行约束 和惩罚。 C.材料三的内容能够证明消费者的需求对商家是有导向作用的,所以,勤俭节 约的风气、健康绿色的消费观会使过度消费渐渐地难觅市场。 D.针对过度包装在节日“频频”露头的情况,国家不仅有政策上的引领,而且 还制定了具体完善的惩罚措施,这也是整治过度包装能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E.三则材料都选在中秋节前夕这样的时间发表,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而新闻 媒体的宣传报道,形成了舆论氛围,从而使百姓在中秋节做到绿色消费。 9. 过度包装造成了哪些影响?请综合以上材料进行概括。(4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 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 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 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 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 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 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 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 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 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 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 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 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 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 元二年,卒,谥曰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B.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C.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D.隆奉法/自守视事 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是代理、兼理的意思,文中指代皇帝处理政事,常用的假、行、 权、徙等词也有此意 邑”泛指一般的城镇。大曰都、小曰邑。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 的采地为邑,文中即是此意。 C.“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妃嫔和所生的 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D.“谥”,中国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据其生前所作所为而 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莽专权之时,刘隆的父亲刘礼同安众侯刘崇起兵反对王莽。行动失败之后, 被治罪,刘隆因为年龄不满七岁,免于被诛杀。 B.刘隆久经战阵,协助世祖建立功业。他抵御朱鲔、李轶,讨伐李宪,俘获征 贰,屡立战功,封赏丰厚,皇帝对其恩宠有加。 C.东汉初年,户口和田地状况混乱。官员、豪强相互隐瞒,于是皇帝诏令各州 郡检核垦田事,诏令对百姓十分严苛,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D.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征伐交趾,扶乐乡侯刘隆以中郎将的身份作为副将,于 禁谿口大破蛮夷,得胜回京之后,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诘吏由趣,吏不背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 译文 (2)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麻人。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狂夫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笨娟娟净,雨裹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 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②篆:xo,小竹,细竹。③:裹:y,通“浥 沾湿。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摄”是代理、兼理的意思,文中指代皇帝处理政事,常用的假、行、 权、徙等词也有此意。 B.“邑”泛指一般的城镇。大曰都、小曰邑。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 的采地为邑,文中即是此意。 C.“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妃嫔和所生的 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D.“谥”,中国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据其生前所作所为而 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莽专权之时,刘隆的父亲刘礼同安众侯刘崇起兵反对王莽。行动失败之后, 被治罪,刘隆因为年龄不满七岁,免于被诛杀。 B.刘隆久经战阵,协助世祖建立功业。他抵御朱鲔、李轶,讨伐李宪,俘获征 贰,屡立战功,封赏丰厚,皇帝对其恩宠有加。 C.东汉初年,户口和田地状况混乱。官员、豪强相互隐瞒,于是皇帝诏令各州 郡检核垦田事,诏令对百姓十分严苛,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D.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征伐交阯,扶乐乡侯刘隆以中郎将的身份作为副将,于 禁谿口大破蛮夷,得胜回京之后,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 译 文: (2)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 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②筿: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通“浥”, 沾湿。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 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B.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 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C.颌联对仗工整,“含”“裹”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含”字感情色彩很浓, 有小心爱护意味;“裹”字尽显轻柔,有“润物细无声”之感 D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 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E.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 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15.本诗塑造了“狂夫”怎样的形象主要运用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关于正确对待别人优缺点的句子是 )《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 原因是 (3)范仲淹在《苏幕遮》一词中描绘了清秋时节的景象的句子“碧云天,黄叶 地,秋色连波, ”色调对比强烈,意境开阔,堪称 写景大手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受恩图报,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段佳 话 ②在计算机主机房内,科技人员一个个目不见睫地监视、处理着计算机显示屏 上一组组流动的数字,计算着神舟飞船的实时轨道。 ③东汉末期,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打动,见危授命,奔走效劳,终帮 刘备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 ④发行制度改革就是要改变某些机构在发行中的强势地位和特权,在这一过程 中却去征求他们的意见,岂不是与虎谋皮? ⑤在国庆阅兵大典中,透过屏幕,我们看到了那些为新中国出生入死的百岁老 战士,用多少溢美之词来赞美他们都不为过啊! ⑥考试前,妈妈叮嘱小明,在答卷时,一定要瞻前顾后,仔细认真,不要马马 虎虎,丢三落四。 A.①③⑥ B.①④ C.②④⑤ ①③⑤
A. 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 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B.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 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C. 颔联对仗工整,“含”“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含”字感情色彩很浓, 有小心爱护意味;“裛”字尽显轻柔,有“润物细无声”之感。 D.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 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E. 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 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15.本诗塑造了“狂夫”怎样的形象,主要运用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关于正确对待别人优缺点的句子是 “ , ”。 (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 原因是 “ , ”。 (3)范仲淹在《苏幕遮》一词中描绘了清秋时节的景象的句子“碧云天,黄叶 地,秋色连波, ”色调对比强烈,意境开阔,堪称 写景大手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受恩图报,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段佳 话。 ②在计算机主机房内,科技人员一个个目不见睫地监视、处理着计算机显示屏 上一组组流动的数字,计算着神舟飞船的实时轨道。 ③东汉末期,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打动,见危授命,奔走效劳,终帮 刘备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 ④发行制度改革就是要改变某些机构在发行中的强势地位和特权,在这一过程 中却去征求他们的意见,岂不是与虎谋皮? ⑤在国庆阅兵大典中,透过屏幕,我们看到了那些为新中国出生入死的百岁老 战士,用多少溢美之词来赞美他们都不为过啊! ⑥考试前,妈妈叮嘱小明,在答卷时,一定要瞻前顾后,仔细认真,不要马马 虎虎,丢三落四。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国庆长假期间,出行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也人满为患,人声喧杂, 因此有人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B.我们每次敦促印方恪守在涉藏问题上的承诺,遵守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重要 共识,不要使边界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行动,维护中印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C.近30年来,验证突破性科学由于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 理论数十年后才获得诺贝尔奖认可,部分甚至“等不及”,在获奖前就去世了。 D.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互相 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明日搬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欢迎拜访! B.兹介绍我校甄鸿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 D.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学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望钓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新月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她!情由景生,景由情 变。人心好景色美, 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对亘古的月亮,不 同的诗人,在不同的环境 ,再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 绘景寓情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进入高三,学生都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 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如果不按老师的要求复习备考,又怎么能制定好自己的 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 更可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①进入高三,学生不一定都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是什么让你更懂中国?”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为了解全球年轻人对中国的认 知状况,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起了一场街头采访——“青年问青年,世界看中 国 结果发现,除了长城、熊猫、饺子等已广为外国人所知的 made in china外 五大洲的外国青年归纳出五大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答案涉及我们熟悉的方方 面面: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创新企业、科学技术、中国担当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国庆长假期间,出行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也人满为患,人声喧杂, 因此有人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B.我们每次敦促印方恪守在涉藏问题上的承诺,遵守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重要 共识,不要使边界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行动,维护中印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C.近 30 年来,验证突破性科学由于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 理论数十年后才获得诺贝尔奖认可,部分甚至“等不及”,在获奖前就去世了。 D.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互相 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A.明日搬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欢迎拜访! B.兹介绍我校甄鸿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 D.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学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望钧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新月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她!情由景生,景由情 变。人心好景色美, 。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对亘古的月亮,不 同的诗人,在不同的环境, ,再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 绘景寓情,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进入高三,学生都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 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如果不按老师的要求复习备考,又怎么能制定好自己的 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 更可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①进入高三,学生不一定都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是什么让你更懂中国?”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为了解全球年轻人对中国的认 知状况,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起了一场街头采访——“青年问青年,世界看中 国”。 结果发现,除了长城、熊猫、饺子等已广为外国人所知的 made in China 外, 五大洲的外国青年归纳出五大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答案涉及我们熟悉的方方 面面: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创新企业、科学技术、中国担当
请从这五大方面中选择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 青年更好地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哈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二次验收考试语文答案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B。(“达人”和“通人”的意思只能是大体相近的。) 2.C。(A项该说法是臧叔纥的说法,属于张冠李戴。B项贾谊的《鵰鸟赋》是 个典型的例子。D项继承古意应该是指对名并不重视。) 3.D。(没有因果关系,而且说法过于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C。(“语言朴实”错误。) 5.(1)承接上文内容,直接点名小山庄“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1分),表 达了自己暂时逃离喧嚣城市、享受到自然美景后的喜悦心情。(1分) (2)与后文写荒凉的村庄形成鲜明对比(1分),揭示主题,以便更好地突出作 者对美丽山村行将消失和人类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的痛惜之情。(2分) 6.(1)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他人遗弃,独有自己一人的村庄和精神家园 (2)被人遗弃的村庄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怀念着过去美好的田园生活。 3)作者对传统田园生活深切热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作者和老人都只能孤独 地守望着这美丽的精神家园(心灵栖息地)。(每点得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C。(消费者并非不关注包装,只是更看重口味。) 8.BC。(A,“材料一和材料二更加客观、专业”说法有误。D,材料中,并未 提及国家制定了具体完善的惩罚措施,“主要原因”说法也属无中生有。E,“形 成了舆论氛围,从而使百姓在中秋节做到绿色消费”主观臆测。) 9.(1)使产品价格虚高 (2)造成国家环境污染 (3)助长消费 者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 (4)使商家只在包装上下功夫,不利于国产品牌成长。(5)充当了利益输送 和交换的手段。 (答对四点,给满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A。(“隆”的谓语是奉法自守,“罢”后无宾语。) 11.A。(“徙”常指调职。) 12.C。“诏令对百姓十分严苛”错误,是官员的做法使百姓怨声载道。 13.(1)皇上追问小官这字的来历,小官不肯承认,抵赖说在长寿街上得到的 皇上愤怒。 (诘,责问、追问;由趣,译为来源;抵,欺也,抵言,谎言之意。句意2分
请从这五大方面中选择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 青年更好地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哈三中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二次验收考试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B。(“达人”和“通人”的意思只能是大体相近的。) 2.C。(A 项该说法是臧叔纥的说法,属于张冠李戴。B 项贾谊的《鵩鸟赋》是 一个典型的例子。D 项继承古意应该是指对名并不重视。) 3.D。(没有因果关系,而且说法过于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 C。(“语言朴实”错误。) 5. (1)承接上文内容,直接点名小山庄“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1 分),表 达了自己暂时逃离喧嚣城市、享受到自然美景后的喜悦心情。(1 分) (2)与后文写荒凉的村庄形成鲜明对比(1 分),揭示主题,以便更好地突出作 者对美丽山村行将消失和人类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的痛惜之情。(2 分) 6. (1)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他人遗弃,独有自己一人的村庄和精神家园。 (2)被人遗弃的村庄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怀念着过去美好的田园生活。 (3)作者对传统田园生活深切热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作者和老人都只能孤独 地守望着这美丽的精神家园(心灵栖息地)。(每点得 2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C。(消费者并非不关注包装,只是更看重口味。) 8.B C。(A,“材料一和材料二更加客观、专业”说法有误。D,材料中,并未 提及国家制定了具体完善的惩罚措施,“主要原因”说法也属无中生有。E,“形 成了舆论氛围,从而使百姓在中秋节做到绿色消费”主观臆测。) 9.(1)使产品价格虚高。 (2)造成国家环境污染。 (3)助长消费 者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 (4)使商家只在包装上下功夫,不利于国产品牌成长。 (5)充当了利益输送 和交换的手段。 (答对四点,给满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A。(“隆”的谓语是奉法自守,“罢”后无宾语。) 11.A。(“徙”常指调职。) 12.C。“诏令对百姓十分严苛”错误,是官员的做法使百姓怨声载道。 13.(1)皇上追问小官这字的来历,小官不肯承认,抵赖说在长寿街上得到的。 皇上愤怒。 (诘,责问、追问;由趣,译为来源;抵,欺也,抵言,谎言之意。句意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