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 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 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人无诚不行 ①信,是一种行为验证,然而“诚信”这个词,“诚”在“信”前,“诚”比“信”更 为重要,诚,是内心自觉。诚信,必须心意真诚,才好信守约定 ②所以孔子论诚信,为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言必信,行必果”之后加了一句令人惊愕的 话:“言必信,行必果,砼砼然小人哉!”出言就必须要信守,做事就必须要坚决,这并非 君子所为,而是没有判断能力、不问是非黑白、浅薄固执己见的小人行径!这句话真是石破 天惊!言行一致并不一定代表诚信品格?一一在孔子这句话里,就涉及了“诚”的重要性: 假如被迫做出的承诺不是本心所愿,假如一时糊涂的约定不是正义所为,那么还要去义无反 顾地践行它吗?假如对坏人做出了违心承诺,假如做坏事顺从了错误约定,这些权宜之计、 这番歪理邪说反倒要如约信守吗?当然不是! ③对孔子这句惊人论断,孟子就深以为然,孔子说了小人的言行,孟子便明确说君子的 言行。《孟子》中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唯有 正义存在,才能心正意诚 ④所以宋人晁说之就说:“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人无信不可立,心不诚更不能行
汉中市 2018 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 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 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Ⅰ卷 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人无诚不行 ①信,是一种行为验证,然而“诚信”这个词,“诚”在“信”前,“诚”比“信”更 为重要,诚,是内心自觉。诚信,必须心意真诚,才好信守约定。 ②所以孔子论诚信,为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言必信,行必果”之后加了一句令人惊愕的 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言就必须要信守,做事就必须要坚决,这并非 君子所为,而是没有判断能力、不问是非黑白、浅薄固执己见的小人行径!这句话真是石破 天惊!言行一致并不一定代表诚信品格?——在孔子这句话里,就涉及了“诚”的重要性: 假如被迫做出的承诺不是本心所愿,假如一时糊涂的约定不是正义所为,那么还要去义无反 顾地践行它吗?假如对坏人做出了违心承诺,假如做坏事顺从了错误约定,这些权宜之计、 这番歪理邪说反倒要如约信守吗?当然不是! ③对孔子这句惊人论断,孟子就深以为然,孔子说了小人的言行,孟子便明确说君子的 言行。《孟子》中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唯有 正义存在,才能心正意诚。 ④所以宋人晁说之就说:“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人无信不可立,心不诚更不能行
不讲首要的诚心实意,仅凭“信”的结果来衡量人品未免会有失偏颇。没有心之诚在前,信 之行就成了刻板的教条、拘泥的桎梏、僵化的思维、固执的行径、不情不愿的强迫、形式主 义的空洞。 ⑤《大学》里论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孟子所言的正义 正心,都是从“意诚”开始的。能秉真诚之性、能怀赤诚之心、能发坦诚之言,才能拥有正 直的心,才能遵循正义的理,才能奉行正义的事 ⑥而《中庸》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心诚才能明了真理,明了真理才算真正 心诚。所以,在不明理时做出的错误承诺,本就是心不正、意不诚的,怎能再信其行、顺其 非,让错误更加荒谬地履行? ⑦“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贯穿了万事万物的始终,不 诚就没有万物,因而君子以诚为贵。这也正是“中庸”这一智慧思想的重要出发点,中庸之 道的做法就是:本于诚,用于中,致于和 ⑧“诚”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先做到“诚”,而后才能达到《孔子家语》里描述的理 想状态:“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诚信这个词因而涵盖着内外两方面的意义:诚于中,信 于外。中庸之道要“本于诚”,诚信之道要“诚于中”,由此可见,诚之为贵,就在于它关 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点,若本末倒置,只要求表面行为的达标而忽略了对 内心意愿的安顿,便是缘木求鱼,背离了“诚信”的本质意义。 ⑨《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只有天下最为真诚的圣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德性,了解天地 万物化育的道理 ⑩国之诚信,在固邦,在安民;人之诚信,在立世,在明道 (摘自2017年2月22日光明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是内心自觉:信,是一种行为验证。如果心意真诚,就能很好地信守约定 B.孔子关于诚信的论述之所以石破天惊,是因为他认为人在交往中不必拘泥诚信 C.孟子关于诚信“惟义所在”的论述,强调“义”,是对孔子仁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中庸要本于诚,诚信要诚于中。因此,诚信是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 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诚”和“信”的关系,然后用孔子、孟子以及晁说之的论述加以论证
不讲首要的诚心实意,仅凭“信”的结果来衡量人品未免会有失偏颇。没有心之诚在前,信 之行就成了刻板的教条、拘泥的桎梏、僵化的思维、固执的行径、不情不愿的强迫、形式主 义的空洞。 ⑤《大学》里论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孟子所言的正义、 正心,都是从“意诚”开始的。能秉真诚之性、能怀赤诚之心、能发坦诚之言,才能拥有正 直的心,才能遵循正义的理,才能奉行正义的事。 ⑥而《中庸》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心诚才能明了真理,明了真理才算真正 心诚。所以,在不明理时做出的错误承诺,本就是心不正、意不诚的,怎能再信其行、顺其 非,让错误更加荒谬地履行? ⑦“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贯穿了万事万物的始终,不 诚就没有万物,因而君子以诚为贵。这也正是“中庸”这一智慧思想的重要出发点,中庸之 道的做法就是:本于诚,用于中,致于和。 ⑧“诚”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先做到“诚”,而后才能达到《孔子家语》里描述的理 想状态:“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诚信这个词因而涵盖着内外两方面的意义:诚于中,信 于外。中庸之道要“本于诚”,诚信之道要“诚于中”,由此可见,诚之为贵,就在于它关 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点,若本末倒置,只要求表面行为的达标而忽略了对 内心意愿的安顿,便是缘木求鱼,背离了“诚信”的本质意义。 ⑨《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只有天下最为真诚的圣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德性,了解天地 万物化育的道理。 ⑩国之诚信,在固邦,在安民;人之诚信,在立世,在明道。 (摘自 2017 年 2 月 22 日光明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诚,是内心自觉;信,是一种行为验证。如果心意真诚,就能很好地信守约定。 B.孔子关于诚信的论述之所以石破天惊,是因为他认为人在交往中不必拘泥诚信。 C.孟子关于诚信“惟义所在”的论述,强调“义”,是对孔子仁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中庸要本于诚,诚信要诚于中。因此,诚信是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 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先提出“诚”和“信”的关系,然后用孔子、孟子以及晁说之的论述加以论证
B.文章在论述如何践行“诚信”时引经据典,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中引用《大学》“意诚而后心正”等论据,论证了“意诚”都是从正义、正心开始的观 占 D.文章结尾强调诚信在固邦、安民、立世、明道方面的重要性,既强调了论点,又升华了 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家语》把诚信描述为“言必先信,行必中正”,因为诚信应“诚于中,信于外”。 B.只有正义才值得信守,只有诚恳才甘愿信诺一一内心的意愿,才是守约的根本。 C.“诚”在不同的时代被浓墨重笔加以论述,可见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D.因为“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所以“中庸”把“君子以诚为贵”作为出发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 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 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 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 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 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 不可!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B.文章在论述如何践行“诚信”时引经据典,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中引用《大学》“意诚而后心正”等论据,论证了“意诚”都是从正义、正心开始的观 点。 D.文章结尾强调诚信在固邦、安民、立世、明道方面的重要性,既强调了论点,又升华了 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家语》把诚信描述为“言必先信,行必中正”,因为诚信应“诚于中,信于外”。 B.只有正义才值得信守,只有诚恳才甘愿信诺——内心的意愿,才是守约的根本。 C.“诚”在不同的时代被浓墨重笔加以论述,可见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D.因为“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所以“中庸”把“君子以诚为贵”作为出发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 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 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 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 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 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 不可!”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 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 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 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长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 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 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 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 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 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 尝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 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 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 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 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 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 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 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 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长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 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 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 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 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 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 尝。’”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 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 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一 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 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 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 心。”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 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发动乡镇干部种树,非要逼老百姓富起来 可见乡长是一个有魄力、有远见的领导。 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老李头“踢”“冲”“你是不 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D.小说构思巧妙,三个扶贫故事从多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故事结尾引人深思, 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5.“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5分) 6.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且每次“笑”的内涵都不同。请结合作品探究其含意及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 承学校”),我市又有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南郑区城关小学、洋县青年路小学3所学校入选。 至此,我市已有5所中小学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 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 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 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依托当地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 传统,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传承项目包 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等多种 类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 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师资队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 心。”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 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发动乡镇干部种树,非要逼老百姓富起来, 可见乡长是一个有魄力、有远见的领导。 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老李头“踢”“冲”“你是不 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D.小说构思巧妙,三个扶贫故事从多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故事结尾引人深思, 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5.“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5 分) 6.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且每次“笑”的内涵都不同。请结合作品探究其含意及作用。(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 1035 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 承学校”),我市又有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南郑区城关小学、洋县青年路小学 3 所学校入选。 至此,我市已有 5 所中小学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 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 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 31 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 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依托当地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 传统,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传承项目包 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等多种 类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 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 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师资队
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辐射带动为拓展,既要带动周边学校,又要辐射社区文化建 设。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32% 日比的 62%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图 20% A:课程设置B:活动资金 C:专职师资D.其他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图二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然而,传统文化进校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 缺、涵养浅,碎片化、不系统,兴趣淡、重知识,课时紧、难安排,有活动、不持久,家校 分、不整合……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 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 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 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 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 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辐射带动为拓展,既要带动周边学校,又要辐射社区文化建 设。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 2018 年 2 月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图一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图二 材料三: 2014 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然而,传统文化进校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 缺、涵养浅,碎片化、不系统,兴趣淡、重知识,课时紧、难安排,有活动、不持久,家校 分、不整合……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 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 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 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 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 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是最重要的,而学生精神 层面要想有大收获,就需要结合文化进校园来总结反思。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也是普惠性 教育,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采纳师生中的“金点子”,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 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 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 “术”是形式、方法。两者同属文化的一部分,而“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关乎世道人 心。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 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 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入心入脑来内化。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 谐文化,师生爱校如家,学生才能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不浪费水电:师生爱校如家,才能生 生互爱,尊师爱生。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谐一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就能 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中体现最多,如古诗词欣赏、历史典故等。对于 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 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 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曲、书法(篆刻)、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美术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学校 中构建一种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虽然属于理念及文化的内核、本质的“道”和属于形式、方法的“术”同属文化的一部分, 但“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和世道人心相关,比“术”更为重要 C.近年来,虽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遍地开花,但实践中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师 资缺、涵养浅,碎片化、不系统等问题 D.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只是比赛拿奖,校园文化活动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摘自 2016 年 12 月 17 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是最重要的,而学生精神 层面要想有大收获,就需要结合文化进校园来总结反思。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也是普惠性 教育,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采纳师生中的“金点子”,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 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 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 “术”是形式、方法。两者同属文化的一部分,而“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关乎世道人 心。抽去 “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 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 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入心入脑来内化。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 谐文化,师生爱校如家,学生才能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不浪费水电;师生爱校如家,才能生 生互爱,尊师爱生。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谐一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就能 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中体现最多,如古诗词欣赏、历史典故等。对于 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 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 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 2017 年 12 月 6 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戏曲、书法(篆刻)、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美术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学校 中构建一种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虽然属于理念及文化的内核、本质的“道”和属于形式、方法的“术”同属文化的一部分, 但“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和世道人心相关,比“术”更为重要。 C.近年来,虽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遍地开花,但实践中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师 资缺、涵养浅,碎片化、不系统等问题。 D.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只是比赛拿奖,校园文化活动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平 台。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一侧重介绍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并分别介绍了第二批全国 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 B.材料二表明,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较少,这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瓶颈 被调查教师都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 C.材料三认为,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 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强调要从师资培训和课程体系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有 序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教育。 E.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从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总结反思、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整合现 有教材、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等角度,来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9.如何提高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 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 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 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蒉赏自疑一貝展人语以勤及高拱貝闻殿下近有惑志還家大人何拱故 为谴语以勤正色君家从受言世蒉默然志邸及亥。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 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 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 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 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 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 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 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 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 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 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
A.材料一侧重介绍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并分别介绍了第二批全国 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 B.材料二表明,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较少,这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瓶颈; 被调查教师都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 C.材料三认为,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 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强调要从师资培训和课程体系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有 序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教育。 E.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从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总结反思、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整合现 有教材、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等角度,来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9.如何提高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 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 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 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 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 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 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 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 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 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 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 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赐敕驰传 ...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 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 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
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 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 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 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 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后来泛指朝中官员公事之余的会见 B.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C.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诚臣僚等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设置的交通机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 但他从来没有炫耀过,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赐给他 B.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皇帝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 神、修明政教,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都得到皇帝嘉许。 C.陈以勤为人正直,不结党营私。在他入值内阁时,朝廷士大夫各有所依附,相互攻击。陈 以勤中立无所朋比,也不偏私某人,没有诋毁他的人。 D.陈以勤受到皇上厚赐。归乡十年,皇上还赏赐他宫中银币,并且敕令主管官员慰问他,去 世后又被追赠太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5分) (2)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 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 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 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 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后来泛指朝中官员公事之余的会见。 B.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C.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设置的交通机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 但他从来没有炫耀过,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赐给他。 B.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皇帝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 神、修明政教,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都得到皇帝嘉许。 C.陈以勤为人正直,不结党营私。在他入值内阁时,朝廷士大夫各有所依附,相互攻击。陈 以勤中立无所朋比,也不偏私某人,没有诋毁他的人。 D.陈以勤受到皇上厚赐。归乡十年,皇上还赏赐他宫中银币,并且敕令主管官员慰问他,去 世后又被追赠太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5 分) (2)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行 陈羽 海②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②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高诗前两句写景,荒漠塞外,冰雪消融,明月洒下清辉,为全诗奠定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B.高诗后两句描写诗人看到梅花开满关山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C.陈诗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严酷环境: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梧桐枝折叶落,诗人 借景抒情,表达从军将士对战争的厌倦和思乡不得的悲苦 D.陈诗后两句用借代手法,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一—“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 人在,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E.高诗含蓄隽永,委婉深沉:陈诗声色兼备,具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 雪的白,旗的红,色彩鲜明,画面壮美。 15,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写琵琶女年长色衰、芳华消逝后的 悲苦遭遇,失意困顿之人也常用这句诗来讽刺现实社会的冷漠势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是 (3)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述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倒塌事故,死伤惨重,真是祸起萧 墙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行 陈羽 海②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②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高诗前两句写景,荒漠塞外,冰雪消融,明月洒下清辉,为全诗奠定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B.高诗后两句描写诗人看到梅花开满关山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C.陈诗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严酷环境: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梧桐枝折叶落,诗人 借景抒情,表达从军将士对战争的厌倦和思乡不得的悲苦。 D.陈诗后两句用借代手法,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 人在,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E.高诗含蓄隽永,委婉深沉;陈诗声色兼备,具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 雪的白,旗的红,色彩鲜明,画面壮美。 15.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写琵琶女年长色衰、芳华消逝后的 悲苦遭遇,失意困顿之人也常用这句诗来讽刺现实社会的冷漠势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述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 , 。 第 II 卷 表达题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倒塌事故,死伤惨重,真是祸起萧 ... 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