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武功县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3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 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 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淸澄的世界中 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 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 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 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 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 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淸晖中浮动, 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 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 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 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 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室息的死寂,然而,你 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 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 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 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 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 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 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齪与淸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 趣
陕西省武功县 2014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2013 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 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 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 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 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 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 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 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 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 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 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 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 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 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 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 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 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 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 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 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 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 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答案】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 朗朗乾坤ν与文不符,在第一段中只是说¨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 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并没有说是化解。B、“全部追求” 与文不符,文中没有此意。C、“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2“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错,应为“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 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B目的是论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中国画是“听觉艺术 无中生有:D中国艺术隔绝俗世”错,应为“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2013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 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 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 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 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 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 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 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 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 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 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 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 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答案】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 朗朗乾坤”与文不符,在第一段中只是说“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 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并没有说是化解。B、“全部追求” 与文不符,文中没有此意。C、“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2.“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错,应为“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 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B 目的是论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 中国画是“听觉艺术” 无中生有;D“中国艺术隔绝俗世”错,应为“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2013 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 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 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 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 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 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 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 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 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 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 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 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 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 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 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 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 露实情,结果被杀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3分)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4分)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3分) 【答案】4.C5.D6.A (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2013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8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5分) 9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 生机,增强了诗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岀归家时轻松愉 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 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3)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4)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3 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 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 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 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 露实情,结果被杀。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3 分)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4 分)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3 分) 【答案】 4.C 5.D 6.A 7.(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2013 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8.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5 分) 9.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 分) 【答案】 (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 生机,增强了诗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 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 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6 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3)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4)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1)言笑晏晏(2)呕哑嘲哳难为听(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小乔初嫁了(5)一撙还酹江月 (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 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2009年辽宁卷) l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共四问 房那幺高,傅一只实一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士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 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现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 豪 收罢秋,是气转凉了。沟脑上连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 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 这茶很苦,一无三顿都要唱,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 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采,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 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 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 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贯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 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 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 鞋。到山外去的时候,获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 得用凉水浇。去年秩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 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 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1)言笑晏晏 (2)呕哑嘲哳难为听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小乔初嫁了 (5)一撙还酹江月 (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 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2009 年辽宁卷)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共四问 房那幺高,傅一只实一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士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 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现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 豪。 收罢秋,是气转凉了。沟脑上连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 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 这茶很苦,一无三顿都要唱,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 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采。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 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 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 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贯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 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 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 鞋。到山外去的时候,获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 得用凉水浇。去年秩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 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 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狂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 口,这会几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 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连幺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措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吐奶的弦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 了吧?” 他们扳指头教敷,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噶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 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难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 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饉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汘流地砸着,破着,就把 石头一块块抬看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S分) A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遗 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劳改”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放 到遗璞村时,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 遗璞村人很多的救济粮、救济款。 D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男人说 话时贸然插嘴是不妥的。 E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 热爱之情,也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2)小说两次提到凉鞋,务有什么作用?(6分) (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 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答案】(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或D给不给分
男人们狂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 开 口,这会几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 处照 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连幺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措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吐奶的弦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 多个 了吧?” 他们扳指头教敷,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噶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 还 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难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 才 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饉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 石头一块块抬看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S 分) A 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 遗 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 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劳改”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放 到遗璞村时,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 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 遗璞村人很多的救济粮、救济款。 D 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 男人说 话时贸然插嘴是不妥的。 E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 热爱之情,也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2)小说两次提到凉鞋,务有什么作用?(6 分) (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 分)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 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 分) 【答案】(1)答 E 给 3 分 答 B 给 2 分 答 A 给 1 分 答 C 或 D 给不给分
(2)(6)①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在县里当了 书记之后并没有忘记他们:②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 几年前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 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 话他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每答对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 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 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 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 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 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上讲,这种 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即可根据观点是 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 给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 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 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 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 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 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 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并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1930 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 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经过多年拼搏,到1945年,民 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 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 国船王”。 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 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1938年 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 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 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 式十分危急。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 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硬 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 局长。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苟安
(2)(6)①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在县里当了 书记之后并没有忘记他们;②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 几年前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每答对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 (3)(6 分)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 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 话他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4)(8 分)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 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 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 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 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 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上讲,这种 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即可根据观点是 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 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 给 6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2013 年全国新课标Ⅱ)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 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 年 10 月,卢作孚邀约友 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 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 70 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 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 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 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并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 1930 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 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经过多年拼搏,到 1945 年,民 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 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 国船王”。 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 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 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 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还有 40 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 式十分危急。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 “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 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硬 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 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 局长。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苟安
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 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 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 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经过努力 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 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 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 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 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卢作孚《工作的 报酬)) 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 急公众难 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 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 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的积极目的。(卢作孚《论中 国战后建设》) ④卢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 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 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外国轮船分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 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 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 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 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 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力行,全力趋赴。 (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1)(5分)答D给3分,C给2分A给1分(答B、E不给分) (2)(6分,每点2分)①采取“人去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是民生公司的航运业 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②化整为零,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③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 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市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3)(6分,每点2分)①.精心设计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 ②.把北碚建成生产发展、文化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 ③.以北碚的实验作为“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 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 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 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经过努力, 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 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 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 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 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卢作孚《工作的 报酬)) 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 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 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 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的积极目的。(卢作孚《论中 国战后建设》) ④卢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 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 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外国轮船分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 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 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 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 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 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力行,全力趋赴。 (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3)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4)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案】(1)(5 分)答 D 给 3 分,C 给 2 分 A 给 1 分 ( 答 B、E 不给分) (2)(6 分,每点 2 分) ①采取“人去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是民生公司的航运业 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 ②化整为零,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 ③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 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市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3)(6 分,每点 2 分) ①.精心设计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 ②.把北碚建成生产发展、文化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 ③.以北碚的实验作为“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4)(8分)①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 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原,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 ②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 ③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 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④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2013年安徽卷)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 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 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善 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 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答案】A(A项,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 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合语境。B项,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 出现崭新的气象,用“耳目一新”更恰当。C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 多形容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视觉艺术不是新生事物,可用“如火如荼”。D项,亡羊补牢 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掉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除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 可用防止继续受损失。可用“未雨绸缪”。) 【说明】A项的“毋庸置疑”不能用作句子的状语和宾语,故此项也不对。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考査根据语境选择恰当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要求能 准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乂,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 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本题做题要特别注意题干,要求选出“使用恰当的一句”。解答成语 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 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 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2013年安徽卷) A.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 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B.“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 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C.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 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D.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 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答案】A(B项,成分残缺和语义重复,在“年龄”前加“在”,“经历”和“任职时间”有 语义交叉,删除其中之一;C项,句末加“的措施”,与“解决”搭配。D项,“攸关”包含“到
(4)(8 分) ①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 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原,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 ②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 ③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 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④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5 分,答出三点给 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2013 年安徽卷)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 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 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善 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 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答案】A ( A 项,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 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合语境。B 项,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 出现崭新的气象,用“耳目一新”更恰当。C 项,方兴未艾:事物 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 多形容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视觉艺术不是新生事物,可用“如火如荼”。D 项,亡羊补牢: 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掉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除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 可用防止继续受损失。可用“未雨绸缪”。) 【说明】A 项的“毋庸置疑”不能用作句子的状语和宾语,故此项也不对。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考查根据语境选择恰当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要求能 准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 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本题做题要特别注意题干,要求选出“使用恰当的一句”。解答成语 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 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 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2013 年安徽卷) A.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 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B.“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 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C.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 5800 万 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D.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 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答案】A(B 项,成分残缺和语义重复,在“年龄”前加“在”,“经历”和“任职时间”有 语义交叉,删除其中之一;C 项,句末加“的措施”,与“解决”搭配。 D 项,“攸关”包含“到
重复。)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2013 年全国大纲卷)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特别 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次递进 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与中轴线上 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 ⑥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与两旁 A.②③④⑥⑤①B.②⑥④①⑤③C.③①④⑥⑤②D.③②⑥④①⑤ 【答案】C 16.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 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6分)(2013年山东卷)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答案】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②诗词曲赋,诵不完你带来的感动 示倒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17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5分) (2013年山东卷)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 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 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答案】创新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2013年湖北卷)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 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 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 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这个作文题掉了一下书袋,虽经通俗阐释,仍有一定的解题难度。题中两处引用古诗, 实际上涉及三个古代文本,一是“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与水的品格一样,虽泽被万物却不与万物争胜。二是“上善若水任方 圆”,语出唐代诗人顾况《宜城放琴客歌》,其末六句云:“人情厌薄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 坚。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是说人遭遇 变故要持心坚定,随遇而安,任其方圆。三是“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语出五代宋初诗 人徐铉《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其诗曰:“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方圆虽 异器,功用信俱呈。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巾箱各珍重,所贵在交情。”全诗大约是说 作者以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来回赠送他水晶珠的友人,端溪石和水晶珠虽器形方圆有异,但
重复。)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2013 年全国大纲卷)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 , , , ,特别 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次递进 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与中轴线上 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 ⑥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与两旁 A. 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⑥④①⑤③ C. ③① ④⑥⑤② D. ③②⑥④①⑤ 【 答案】C 16. 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 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6 分) (2013 年山东卷)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 ① 。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 。 【答案】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②诗词曲赋,诵不完你带来的感动 示倒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17.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 30 字。(5 分) (2013 年山东卷)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 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 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答案】创新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2013 年湖北卷)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 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 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 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这个作文题掉了一下书袋,虽经通俗阐释,仍有一定的解题难度。题中两处引用古诗, 实际上涉及三个古代文本,一是“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与水的品格一样,虽泽被万物却不与万物争胜。二是“上善若水任方 圆”,语出唐代诗人顾况《宜城放琴客歌》,其末六句云:“人情厌薄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 坚。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是说人遭遇 变故要持心坚定,随遇而安,任其方圆。三是“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语出五代宋初诗 人徐铉《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其诗曰:“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方圆虽 异器,功用信俱呈。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巾箱各珍重,所贵在交情。”全诗大约是说 作者以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来回赠送他水晶珠的友人,端溪石和水晶珠虽器形方圆有异,但
其润泽和晶莹,都得自山川灵秀,日月精华,而在这里的功用也是一样的,那就是相互的馈 赠,虽然都是宝贝,但重要的却是借此表达真挚的友情。“上善若水”,相信是考生熟悉的句 子,但两处诗句,皆非一流名句,考生未必见过,可能会成为解题时的小小心理障碍,而且 这些诗句的意思与《老子》“上善若水”的原意也有差异,如徐铉诗中的“方圆”,是讲的砚方 珠圆,顾况的“上善若水任方圆”则是讲人的生活态度要善于变通,不可过于执著 随方就圆作为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虽然很有哲理,甚至实用得很,但这种生存智慧同时 也是中国人思维模式的一个深层次的痼疾,其中是有很深重的负能量的。善于变通很好,逆 来顺受就不好了,明哲保身就不妤了,随波逐流就不好了,放弃原则就不好了。中国文化史 上,社会的进步发展艰难,受这种负能量的影响掣肘是一个深刻事实。就如水,遇方可方, 遇圆可圆,任何形状都可以委屈自己,一定要完成润泽万物的使命。但倘若有些坏了心术的 人,故意要用一些奇形怪状来羞辱你,甚至要把毒害人的物质掺到水里去,是不是还要忍受 呢。当下我们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好,我们的精神生活其实也一直有同样的问题。但愿我们的 考生面对这个题目,阐述的不仅是友好善良宽容变通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要有积极追求社会 进步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毅精神
其润泽和晶莹,都得自山川灵秀,日月精华,而在这里的功用也是一样的,那就是相互的馈 赠,虽然都是宝贝,但重要的却是借此表达真挚的友情。“上善若水”,相信是考生熟悉的句 子,但两处诗句,皆非一流名句,考生未必见过,可能会成为解题时的小小心理障碍,而且 这些诗句的意思与《老子》“上善若水”的原意也有差异,如徐铉诗中的“方圆”,是讲的砚方 珠圆,顾况的“上善若水任方圆”则是讲人的生活态度要善于变通,不可过于执著。 随方就圆作为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虽然很有哲理,甚至实用得很,但这种生存智慧同时 也是中国人思维模式的一个深层次的痼疾,其中是有很深重的负能量的。善于变通很好,逆 来顺受就不好了,明哲保身就不好了,随波逐流就不好了,放弃原则就不好了。中国文化史 上,社会的进步发展艰难,受这种负能量的影响掣肘是一个深刻事实。就如水,遇方可方, 遇圆可圆,任何形状都可以委屈自己,一定要完成润泽万物的使命。但倘若有些坏了心术的 人,故意要用一些奇形怪状来羞辱你,甚至要把毒害人的物质掺到水里去,是不是还要忍受 呢。当下我们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好,我们的精神生活其实也一直有同样的问题。但愿我们的 考生面对这个题目,阐述的不仅是友好善良宽容变通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要有积极追求社会 进步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