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14年4月初中毕业生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有6页,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 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指定的位置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等笔作非选择题。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请按照 题目序号在答题卡对应的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和在试卷、草稿 纸上答题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卡。 、积累与运用(26分,第1-6小题每小题3分,第7、8小题各4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谛(di)听翘(qao)首 沉缅(mian)锲(qi)而不舍 模(m0)样 粗犷( guang) 端祥( XIang)抑扬顿挫(cuo) C.翩跹(xian)嫉(ji)妒 撷(xie)取 扣人心弦(xan D.摇曳(ye) 拾(shi)级 逾(yu)越 闲情逸志(zh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呢是() A.作为典型的乡土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影响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原因 B.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的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C.看到有儿童落水了,江边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D.日本的部分政客持之以恒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建设节约型杜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真正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我们的情感就会更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D.经过这次有趣的解剖实验,素来害怕学生物的我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4.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文 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B.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是我 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作品的主人公是保尔·柯 察金,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 D.鲁智深是一个豪侠义士,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雪夜上梁山,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湖北省十堰市2014年4月初中毕业生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有 6 页,25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限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 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在指定的位置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等笔作非选择题。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请按照 题目序号在答题卡对应的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和在试卷、草稿 纸上答题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第 7、8 小题各 4 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谛.(dì)听 翘.(qiáo)首 沉缅.(miǎn) 锲.(qì)而不舍 B.模.(mó)样 粗犷.(guǎng) 端祥. (xiáng ) 抑扬顿挫. (cuò) C.翩跹.(xiān) 嫉.(jí)妒 撷.(xié)取 扣人心弦.(xián) D.摇曳.(yè) 拾.(shí)级 逾.(yú)越 闲情逸志. (zh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典型的乡土社会,根深蒂固 ....的传统观念是影响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原因。 B.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的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 C.看到有儿童落水了,江边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 ....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D.日本的部分政客持之以恒 ....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建设节约型杜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真正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我们的情感就会更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D.经过这次有趣的解剖实验,素来害怕学生物的我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4.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文 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B.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是我 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作品的主人公是保尔·柯 察金,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 D.鲁智深是一个豪侠义士,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雪夜上梁山,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根紫红色的洗衣棒 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选自莫言《母亲》) ①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 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 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③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 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④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A.③②④① 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①③②④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新闻内容,最准确的一项是( 今年,我国将搭建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无 区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5日,在汉召开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 作会议暨“三品一标工作会议传出消息。 会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透露,今年将全面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他要求,今年 这项工作必须破题,当务之急要搭建全国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制定配套的管理规定。各 地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本地区追溯信息平台的建设,做好与国家级平台的衔接 与全国统—制度规范的融合。要选择部分大中城市和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开展试点,积极 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追溯管理,率先将生猪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纳入追溯 范围。 A.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透露,今年将全面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B.国家级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今年开建,将实现全过程无盲区监管 C.我国将实现全过程无盲区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D.我国今年将推动搭建全国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制定配套的管理规定 7.古诗词默写填空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的《行路难》)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的《渔家傲》) ③李商隐《无题》中的 ”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 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被后人用来表达奉献精神。 ④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 ”表达诗人思家怀乡之情 8.综合性学习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初三(2)班准备组织一次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班会 ①请你为班会做一个简单而有感染力的开场白。(50字左右) ②班级打算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班会,甜甜觉得妈妈衣着土气,不够入时,不想让她来 参加,对此,你打算怎样劝说甜甜改变主意?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分,第910小题每小题2分,其它海每小题3分) 乡间读书人 王往 乡间读书人有草木味的书香。 书到了乡间,就和泥土、庄稼、牲畜联系到了一起,成了他们的一部分,有了麦秆味 儿,有了汗水味儿,有了炊烟味儿。乡间的生活未必诗意,乡间的阅读却伴随着诗意。我
5.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 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选自莫言《母亲》) ①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 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 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③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 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④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新闻内容,最准确的一项是( ) 今年,我国将搭建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无 盲区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5 日,在汉召开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 作会议暨“三品一标”工作会议传出消息。 会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透露,今年将全面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他要求,今年 这项工作必须破题,当务之急要搭建全国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制定配套的管理规定。各 地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本地区追溯信息平台的建设,做好与国家级平台的衔接、 与全国统一制度规范的融合。要选择部分大中城市和“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开展试点,积极 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追溯管理,率先将生猪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纳入追溯 范围。 A.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透露,今年将全面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B.国家级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今年开建,将实现全过程无盲区监管 C.我国将实现全过程无盲区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D.我国今年将推动搭建全国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制定配套的管理规定 7.古诗词默写填空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的《行路难》)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的《渔家傲》) ③李商隐《无题》中的“ , ”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 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被后人用来表达奉献精神。 ④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 , ”表达诗人思家怀乡之情。 8.综合性学习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初三(2)班准备组织一次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班会。 ①请你为班会做一个简单而有感染力的开场白。(50 字左右) ②班级打算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班会,甜甜觉得妈妈衣着土气,不够入时,不想让她来 参加,对此,你打算怎样劝说甜甜改变主意?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 分,第 9、10 小题每小题 2分,其它每小题 3分) 乡间读书人 王往 乡间读书人有草木味 ...的书香。 书到了乡间,就和泥土、庄稼、牲畜联系到了一起,成了他们的一部分,有了麦秆味 儿,有了汗水味儿,有了炊烟味儿。乡间的生活未必诗意,乡间的阅读却伴随着诗意。我
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放羊的老汉,躺在河坡上,天上云在飘,脚下水在流,他脱下 鞋子当枕头,跷着腿,仿佛放浪形骸的古代贤人一般沉醉于阅读。我也常见这样的情景 个小媳妇锄草或施肥归来,手脸不洗,就拿了一本书在瓜棚下或巷口看得入迷。此时, 无论相貌美丑,她的姿态都有一种沉静之美、一种文化之美。女人一旦捧书在手,就有了 神韵,有了雅致,即使她是一个村姑或农妇 在乡间,书来之不易,读书人的图书来源稀缺。往往靠互相交换。他们的手是粗糙的。 传递的动作却是恭敬的。这个村上和那个村上爱读书的人必然是最亲的朋友。他们读书 不求名著,自费出版的文集也好,拿了诺奖的名著也好;旧书摊上买的也好,捡来的也好; 雅的也好,俗的也好,只要能说个事儿,他们就能看下去。他们对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的 要求不高,能打发掉时光就是好书 但是他们也有寂寞的时候,这个寂寞来自于交流的不便。有一次,我去一个老同学家 玩,他的父亲得知我爱好写作后,非常高兴地和我谈起了《史记》,娓娓道来。我对《史 记》并无研究,几乎接不上话。他说他前些日子看了一本盜版的《史记》,多有错漏,他 竟然根据早年的记忆和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加以纠正,让我佩服之极 有一天,他找到我们单位,给我带来了一些土特产。我极不自在,我说:“你是长辈, 不能这样,应该是我去看你。” 他说:我们是朋友啊,都爱读书。”然后,他又说:“你面色不好,是不是经常熬夜?” 我说:“是的 他说:“不要太辛苦啊,看书作文就是玩,好玩就行了。” 我在感谢他关心的同时,却生出了自责:我的读书写作,目的性强,为了发表,为了 获奖,为了名气,丢失了多少纯粹的快乐?是的,乡间读书人只是为了乐趣,乐趣就是阅 读的全部意义 他们阅读不是为了考研,不是为了颜如玉和黄金屋,也不是要到哪去卖弄,甚至不是 为了长知识,在他们,阅读不是为了消遣,就是为了快乐,好玩,有趣!他们不会因为看 书而疏忽了庄稼,忘记了饲养牲畜。 我母亲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她是我们村里解放前出生的唯一识字的女性,她写字习 惯繁体,阅读则不论简繁。2008年的秋天,我从广州回江苏老家,见到母亲戴着眼镜,坐 在墙边读书,发丝银白,我第一次发现身材矮小、衣着粗陋的母亲是那么美。想到她老人 家—生劳碌,想到她如此喜欢阅读却很少有阅读时间,想到自己并没有给她创造幸福的晩 年,心头一阵难过。我没有叫她,只是站在不远处的地方看着她。看她偶尔扶一下眼镜, 看她的目光缓缓地在书页上移动。我感觉到那沐浴着她的阳光仿佛都成了闪烁的文字,我 感觉到她成了来乡间访问的学者。以往,因为母亲性格过于刚强,对子女过于严厉,期望 值过高,使我们在压力下常和她发生口角,产生抱怨。但在那一刻我所有的抱怨都被她读 书的姿态打败,同时,涌现了深深的幸福感,我为有这样的母亲自豪,我几乎流下了泪水。 好久好久,母亲在翻页后,抬起了头。我走向前,说:“妈,你在看书?我回来了。”母亲 仿佛有些害羞,笑笑,轻轻地合上书说:我看得慢,半天才看几页,不晓得什么意思。 我看到那本书的封面,竟然是风格前卫的《花城》杂志。这是我前一年带回家的,我 想她老人家看不懂也很正常。我冋母亲:家里的书都喜欢哪些?”母亲说:逮到哪本就看 哪本,磨时间,能看到字就好。”然后,又看着封面说:这本书也不错。有空还要看,看 书有意思。” 我琢磨着母亲的话,她说的肯定是大实话,只要看到文字就亲切,有意思就行,但是
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放羊的老汉,躺在河坡上,天上云在飘,脚下水在流,他脱下 鞋子当枕头,跷着腿,仿佛放浪形骸的古代贤人一般沉醉于阅读。我也常见这样的情景: 一个小媳妇锄草或施肥归来,手脸不洗,就拿了一本书在瓜棚下或巷口看得入迷。此时, 无论相貌美丑,她的姿态都有一种沉静之美、一种文化之美。女人一旦捧书在手,就有了 神韵,有了雅致,即使她是一个村姑或农妇。 在乡间,书来之不易,读书人的图书来源稀缺。往往靠互相交换。他们的手是粗糙的。 传递的动作却是恭敬的。这个村上和那个村上爱读书的人必然是最亲的朋友。他们读书, 不求名著,自费出版的文集也好,拿了诺奖的名著也好;旧书摊上买的也好,捡来的也好; 雅的也好,俗的也好,只要能说个事儿,他们就能看下去。他们对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的 要求不高,能打发掉时光就是好书。 但是他们也有寂寞的时候,这个寂寞来自于交流的不便。有一次,我去一个老同学家 玩,他的父亲得知我爱好写作后,非常高兴地和我谈起了《史记》,娓娓道来。我对《史 记》并无研究,几乎接不上话。他说他前些日子看了一本盗版的《史记》,多有错漏,他 竟然根据早年的记忆和自己对文字的理解一一加以纠正,让我佩服之极。 有一天,他找到我们单位,给我带来了一些土特产。我极不自在,我说:“你是长辈, 不能这样,应该是我去看你。” 他说:“我们是朋友啊,都爱读书。”然后,他又说:“你面色不好,是不是经常熬夜?” 我说:“是的。” 他说:“不要太辛苦啊,看书作文就是玩,好玩就行了。” 我在感谢他关心的同时,却生出了自责:我的读书写作,目的性强,为了发表,为了 获奖,为了名气,丢失了多少纯粹的快乐?是的,乡间读书人只是为了乐趣,乐趣就是阅 读的全部意义。 他们阅读不是为了考研,不是为了颜如玉和黄金屋,也不是要到哪去卖弄,甚至不是 为了长知识,在他们,阅读不是为了消遣,就是为了快乐,好玩,有趣!他们不会因为看 书而疏忽了庄稼,忘记了饲养牲畜。 我母亲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她是我们村里解放前出生的唯一识字的女性,她写字习 惯繁体,阅读则不论简繁。2008 年的秋天,我从广州回江苏老家,见到母亲戴着眼镜,坐 在墙边读书,发丝银白,我第一次发现身材矮小、衣着粗陋的母亲是那么美。想到她老人 家一生劳碌,想到她如此喜欢阅读却很少有阅读时间,想到自己并没有给她创造幸福的晚 年,心头一阵难过。我没有叫她,只是站在不远处的地方看着她。看她偶尔扶一下眼镜, 看她的目光缓缓地在书页上移动。我感觉到那沐浴着她的阳光仿佛都成了闪烁的文字,我 感觉到她成了来乡间访问的学者。以往,因为母亲性格过于刚强,对子女过于严厉,期望 值过高,使我们在压力下常和她发生口角,产生抱怨。但在那一刻我所有的抱怨都被她读 书的姿态打败,同时,涌现了深深的幸福感,我为有这样的母亲自豪,我几乎流下了泪水。 好久好久,母亲在翻页后,抬起了头。我走向前,说:“妈,你在看书?我回来了。”母亲 仿佛有些害羞,笑笑,轻轻地合上书说:“我看得慢,半天才看几页,不晓得什么意思。” 我看到那本书的封面,竟然是风格前卫的《花城》杂志。这是我前一年带回家的,我 想她老人家看不懂也很正常。我问母亲:“家里的书都喜欢哪些?”母亲说:“逮到哪本就看 哪本,磨时间,能看到字就好。”然后,又看着封面说:“这本书也不错。有空还要看,看 书有意思。” 我琢磨着母亲的话,她说的肯定是大实话,只要看到文字就亲切,有意思就行,但是
其中未必不隐藏着她对昔日人生的缅怀。她曾说,当年,她执意嫁给有过婚史的我父亲, 原因就是看中了我爷爷是私塾先生,我父亲有一手好字。虽然,时代的风暴无情地摧残着 这个家庭,也打碎了他们想像中的美好爱情,但是,母亲没有抱怨书,没有抱怨文化,她 也希望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看着取下眼镜的母亲,仿佛转瞬间她又变了一个人。我 直后悔那天没有带上相机,拍下母亲读书的样子。 我想那是文化的面目,是文化的姿态 是的,乡间的读书人,不是为了文化,但是能够享受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何况 这种享受又在不经意间传承了文化 我会永远记得那一天,阳光饱满,文字闪烁,我跟上母亲身后,嗅着乡间的草木,嗅 着散发草木味儿的书香 (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9.阅读全文,对乡间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改变命运,走出乡村 B.为了打发掉时光 C.为了乐趣和快乐 D.为了消遣寂寞 10.文章两处用到“草木味”一词,请分析其作用 11.作者对老同学的父亲和母亲两个形象的塑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任选一人 分析其作用。 12.看书看得很慢,甚至看不明白意思,但母亲却读得那么认真,那么专注,为什么?请 根据文章的内容答出两点原因。 13.有人认为,一篇成功的小小说,通常具有小中见大、精巧构思、出人意外、细节感人 或惜墨如金等特点。请结合其中一点,谈谈这篇小小说的成功之处。 14.作者写了读书的两种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藜 ①孔子列国周游时,他和弟子们被陈蔡两国大军围困荒野。为避兔承担杀天下大贤的 恶名,他们只是围而不杀,等其粮绝饿死。孔子便带领弟子们,就地采撷野菜为食,将名 为“藜藿”的野菜制成汤羹,那时候,这种野菜只有贫困下贱之人才会采食,滋味寡淡 难以下咽。孔子却欣欣然吃下野菜汤,讲道:昔年尧帝就住在简陋的茅屋中,吃粗粮,喝 的也是这藜藿制成的汤羹。在被围困的日子里,孔子一直慷慨讲经诵歌,弦音不绝,直至
其中未必不隐藏着她对昔日人生的缅怀。她曾说,当年,她执意嫁给有过婚史的我父亲, 原因就是看中了我爷爷是私塾先生,我父亲有一手好字。虽然,时代的风暴无情地摧残着 这个家庭,也打碎了他们想像中的美好爱情,但是,母亲没有抱怨书,没有抱怨文化,她 也希望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看着取下眼镜的母亲,仿佛转瞬间她又变了一个人。我 一直后悔那天没有带上相机,拍下母亲读书的样子。 我想那是文化的面目,是文化的姿态。 是的,乡间的读书人,不是为了文化,但是能够享受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何况 这种享受又在不经意间传承了文化。 我会永远记得那一天,阳光饱满,文字闪烁,我跟上母亲身后,嗅着乡间的草木,嗅 着散发草木味 ...儿的书香。 (选自《2013 年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9.阅读全文,对乡间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改变命运,走出乡村 B.为了打发掉时光 C.为了乐趣和快乐 D.为了消遣寂寞 10.文章两处用到“草木味”一词,请分析其作用。 11.作者对老同学的父亲和母亲两个形象的塑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任选一人 分析其作用。 12.看书看得很慢,甚至看不明白意思,但母亲却读得那么认真,那么专注,为什么?请 根据文章的内容答出两点原因。 13.有人认为,一篇成功的小小说,通常具有小中见大、精巧构思、出人意外、细节感人 或惜墨如金等特点。请结合其中一点,谈谈这篇小小说的成功之处。 14.作者写了读书的两种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藜 ①孔子列国周游时,他和弟子们被陈蔡两国大军围困荒野。为避免承担杀天下大贤的 恶名,他们只是围而不杀,等其粮绝饿死。孔子便带领弟子们,就地采撷野菜为食,将名 为“藜藿”的野菜制成汤羹,那时候,这种野菜只有贫困下贱之人才会采食,滋味寡淡, 难以下咽。孔子却欣欣然吃下野菜汤,讲道:昔年尧帝就住在简陋的茅屋中,吃粗粮,喝 的也是这藜藿制成的汤羹。在被围困的日子里,孔子一直慷慨讲经诵歌,弦音不绝,直至
楚兵解围。从此,孔子甘之如饴的藜藿汤羹,被看作清贫困顿却不失气节的象征。 ②今人将植物分类中隶属于藜科藜属的植物,统称为藜,也就古人所说的藜藿。春日, 藜萌发出嫩芽,可以采摘作为野菜,古时为贫贱人所食。例如白居易写青年士孑尚未发迹 时的贫困模样:“布衾不周体,藜茹才充腹。”意思是衣衫褴褛,权且采藜为食。相比于藜 藿的低贱,精美的肉类和粮食则被称为膏粱,古人将“藜藿ˆ和“膏粱″作为一对反义词 分别指贫贱与富贵 ③待到秋季,原本鲜嫩的藜可以长到近一人高,变成一大丛乱蓬蓬的野草。此时选取 干燥的枝条,可以制作拐杖。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原本隐居山林不问俗务 却被司马师求贤若渴的姿态打动了——在得知山涛老母亲年迈时,亲赐了一根“藜杖” 那时候,“藜杖”被看作子女尽孝道时,应为父母准备的生活用品。司马师此举,意味将 山涛之母当作自己的生母一般侍奉,也难怪山涛为他死心塌地地效命。而实际上,干枯的 藜并不足够结实,或许古人是将几根藜杖捆绑在-起使用,所谓的“藜杖”,还是象征意 义大于实用价值 ④藜,在我国极为常见,是一年生草本,产于我国南北各地,生于路旁、荒地、田间、 房前屋后。李时珍称,某些种类的藜茎紫红色,又名“胭脂菜″“鹤顶草"。古代方土采石 练丹,将其或捣乱煮成千粉,或烧为灰粉,可用于提炼硫磺、矾石等矿物,并用于制作汞 和砒霜。至于民间,则因藜中多含碱,烧为灰土可用于洗涤衣物,故而称这为“灰涤菜”, 而后简化为“灰菜”或“灰灰菜"。 ⑤明朝《野菜谱》中将藜称为灰条,日:“灰条处灰条,采采何辞劳。野人当年饱藜 藿,凶岁得此为佳肴。”但如果食用过量,有可能导致皮肤浮肿,甚至出血,所以明漬
楚兵解围。从此,孔子甘之如饴的藜藿汤羹,被看作清贫困顿却不失气节的象征。 ②今人将植物分类中隶属于藜科藜属的植物,统称为藜,也就古人所说的藜藿。春日, 藜萌发出嫩芽,可以采摘作为野菜,古时为贫贱人所食。例如白居易写青年士子尚未发迹 时的贫困模样:“布衾不周体,藜茹才充腹。”意思是衣衫褴褛,权且采藜为食。相比于藜 藿的低贱,精美的肉类和粮食则被称为膏粱,古人将“藜藿”和“膏粱”作为一对反义词, 分别指贫贱与富贵。 ③待到秋季,原本鲜嫩的藜可以长到近一人高,变成一大丛乱蓬蓬的野草。此时选取 干燥的枝条,可以制作拐杖。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原本隐居山林不问俗务, 却被司马师求贤若渴的姿态打动了——在得知山涛老母亲年迈时,亲赐了一根“藜杖”。 那时候,“藜杖”被看作子女尽孝道时,应为父母准备的生活用品。司马师此举,意味将 山涛之母当作自己的生母一般侍奉,也难怪山涛为他死心塌地地效命。而实际上,干枯的 藜并不足够结实,或许古人是将几根藜杖捆绑在一起使用,所谓的“藜杖”,还是象征意 义大于实用价值。 ④藜,在我国极为常见,是一年生草本,产于我国南北各地,生于路旁、荒地、田间、 房前屋后。李时珍称,某些种类的藜茎紫红色,又名“胭脂菜”“鹤顶草”。古代方士采石 练丹,将其或捣乱煮成干粉,或烧为灰粉,可用于提炼硫磺、矾石等矿物,并用于制作汞 和砒霜。至于民间,则因藜中多含碱,烧为灰土可用于洗涤衣物,故而称这为“灰涤菜”, 而后简化为“灰菜”或“灰灰菜”。 ⑤明朝《野菜谱》中将藜称为灰条,曰:“灰条处灰条,采采何辞劳。野人当年饱藜 藿,凶岁得此为佳肴。”但如果食用过量,有可能导致皮肤浮肿,甚至出血,所以明清时
即使在民间,除非饥荒岁月,否则很少有人将藜当作野菜食用。倒是有人将含碱的藜叶捣 烂,涂抹于蚊虫叮咬之处,用于消肿解毒。藜的茎枝烧成灰后涂抹可治瘊子,或用于将 痣点掉,可谓古人廉价的美容药品。 (选自《博物》2014年第三期)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16.请指出本文第①段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17.第⑤段划线句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8.下列对文章内容、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了并列式结构,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B.古人将“藜藿”和“膏粱”作为一对反义词,分别指贫贱与富贵。这种用法从修辞角 度看是借代 C.“或许古人是将几根藜杖捆绑在一起使用,所谓的‘藜杖’,还是象征意义大于实用 价值”,若去掉加点词,文义改变。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结合本文学到的知识,对唐朝诗人陈子昂的诗句“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正 确的理解是:朝庭官员们的决策多么错误,以致于那些清贫困顿却不失气节的人流离失所, 背井离乡! 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同时获得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消除祸患 C.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因贫穷而感到困乏 0.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1.下面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其中“义”的意思就是指为人处世要讲究义气
即使在民间,除非饥荒岁月,否则很少有人将藜当作野菜食用。倒是有人将含碱的藜叶捣 烂,涂抹于蚊虫叮咬之处,用于消肿解毒。藜的茎枝烧成灰后,涂抹可治瘊子,或用于将 痣点掉,可谓古人廉价的美容药品。 (选自《博物》2014 年第三期)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16.请指出本文第①段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17.第⑤段划线句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18.下列对文章内容、写法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并列式结构,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B.古人将“藜藿”和“膏粱”作为一对反义词,分别指贫贱与富贵。这种用法从修辞角 度看是借代。 C.“或许..古人是将几根藜杖捆绑在一起使用,所谓的‘藜杖’,还是象征意义大于实用 价值”,若去掉加点词,文义改变。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结合本文学到的知识,对唐朝诗人陈子昂的诗句“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正 确的理解是:朝庭官员们的决策多么错误,以致于那些清贫困顿却不失气节的人流离失所, 背井离乡! 三、古诗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同时获得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消除祸患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代的一 种高级官 职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因贫穷而感到困乏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1.下面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其中“义”的意思就是指为人处世要讲究义气
B.文中的“是心”和“本心”意思是不一样的,前者指舍生取义之心,后者指为了利益 而不择手段的失义之心。 C.文章举了两个事例,并形成对比关系,其中“不食嗟来之食”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D.文章开头用比喻手法和排比句式引出论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增强了文章的 吸引力 卖生乙大A+ )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3.对本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酬”字,点出了刘禹锡对白居易在扬州热情招待的感谢之意 B.首联点出诗人被贬谪之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音讯隔绝时间之长的怅惘之情 C.颔联“闻笛赋ˆ烂柯人”巧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悲悼旧友、物是人非的感慨。 D.尾联写出了诗人借酒销愁、伤感消沉的情绪和对被贬二十三年的愤懑之情。 24请从写法或内容角度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进行赏析 四、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我的世界 (2)话题作文:同学们,初中三年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充满了 酸甜苦辣。请以“初中三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选择题目(2)的,请另拟作文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内容具体,积极向上。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用“x”代替 2014年十堰市初中毕业生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选择题答案 1.C,3分。A项,“缅”应该是“湎”,“q”应该是“qie”;B项“mo”应该是“m”,“祥” 应该是“详”;D项“shi”应该是“she”,“志”应该是“致”。 2.A,3分。“叹为观止”是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 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持之以恒”是褒义词
B.文中的“是心”和“本心”意思是不一样的,前者指舍生取义之心,后者指为了利益 而不择手段的失义之心。 C.文章举了两个事例,并形成对比关系,其中“不食嗟来之食”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D.文章开头用比喻手法和排比句式引出论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增强了文章的 吸引力。 22.舍生取义历来是中华民族最高道德标准,也是历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精神境界。请从中 国历史上举一个这样的人物,并写出体现他舍生取义精神的一个名句或者一个事例。 (二)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每小题 2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3.对本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酬”字,点出了刘禹锡对白居易在扬州热情招待的感谢之意。 B.首联点出诗人被贬谪之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音讯隔绝时间之长的怅惘之情。 C.颔联“闻笛赋”“烂柯人”巧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悲悼旧友、物是人非的感慨。 D.尾联写出了诗人借酒销愁、伤感消沉的情绪和对被贬二十三年的愤懑之情。 24.请从写法或内容角度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进行赏析。 四、作文(50 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文。 (1)命题作文:我的世界。 (2)话题作文:同学们,初中三年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充满了 酸甜苦辣。请以“初中三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选择题目(2)的,请另拟作文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 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内容具体,积极向上。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 用“××”代替。 2014 年十堰市初中毕业生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答案 1. C,3 分。A 项,“缅”应该是“湎”,“qì”应该是“qiè”;B 项“mó”应该是“mú”,“祥” 应该是“详”;D 项“shí”应该是“shè”,“志”应该是“致”。 2. A,3 分。 “叹为观止”是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 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持之以恒”是褒义词
3.D,3分。A改善与质量搭配不当:B前后不一致:C“融入”应在“亲近”之后。 4.D,3分。雪夜上梁山的是林冲 5.C,3分。③是具体描写情景,②总写这个情景的影响,①写自己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方法, ④总结指出这种方式的影响 6.B,3分。AD都不全面,C则一未点明时间,二也不全面。 9.A,3分。18.选D,此处“藜藿”指百姓。 19.A,3分。21.C,3分。A义字内涵错误,B本心解释错误,D开头没有排比 23.C,2分。(A项“酬”是对赠诗以诗酬答之意:B项“弃置身”是“被弃用”之意:D 项明显不对,全诗表达了一种乐观旷达、振奋坚忍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答案 7.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衡阳雁去无留意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④羌笛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共4分,每小题1分,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 8.(4分)(1)示例:人们常说:母亲是这个世上最辛苦的职业。不错,什么人最关心我 们?什么人最疼爱我们?……答案全都是—母亲。五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在这一 天,我们要真情的对妈妈说:“我爱您,您辛苦了!”(得体即可)(2分) (2)示例:甜甜,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虽然她穿得很土气,但她把一切都给了我们,那种 最伟大无私的爱是无价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况且参加班会也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我 希望你改变主意,好吗?(称呼,委婉得体,理由充分。2分) 10.(2分)可从结构或内容两方面任选角度回答。 结构作用:首尾照应,使文章形式更完整、结构更紧密(1分)。内容角度:“草木味”指 农村生活气息,这里延伸为质朴快乐的阅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乡间读书人的赞美之情(1 分)。 11.(3分)对老同学的父亲主要通过语言描写(1分),塑造了一个快乐纯粹、享受阅读 的乡间读书人的形象(2分)。对母亲主要通过外貌描写(1分),塑造了一个阅读姿态美 好、雅致的乡间读书人形象(2分)。 12.(3分)看书可以磨时间,看书很有意思,可以在看书时缅怀昔日人生。(一点1.5分) 13.(3分)本文选取两个典型代表的组合,塑造了一个乡间读书人的群体,构思精巧:本 文对母亲阅读的姿态描绘,细节感人;文章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能自选角度、结合具 体的语言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4.(3分)针对快乐的阅读和功利性(有目标)的阅读发表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只有 态度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不充分扣1分。) 15.(3分)本文说明了藜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实用价值。(一点1.5分) 16.(3分)记叙(1分),通过简洁的叙事,说明了藜被看作清贫困顿却不失气节的象征的 来历(2分)。 17.(3分)作引用或引用说明法(1分),通过引用《野菜谱》的记载,说明了藜具有食用 价值(1分),使说明更丰富充实、具体可信(或增强了语言文采)(1分)。 20.(3分)不是只有贤能的人有这样的心,人人都有这样的心,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意思对即可,关键字词错一字扣半分) 22.(3分)略。人名1分,事例或名言2分 24.(2分)从内容或写法上作出分析均可
3.D,3分。A 改善与质量搭配不当;B 前后不一致;C“融入”应在“亲近”之后。 4.D,3分。雪夜上梁山的是林冲 5.C,3分。③是具体描写情景,②总写这个情景的影响,①写自己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方法, ④总结指出这种方式的影响。 6.B,3分。AD 都不全面,C 则一未点明时间,二也不全面。 9.A,3分。18.选 D,此处“藜藿”指百姓。 19.A,3分。21.C,3分。A 义字内涵错误,B 本心解释错误,D 开头没有排比 23.C,2 分。(A 项“酬”是对赠诗以诗酬答之意;B 项“弃置身”是“被弃用”之意;D 项明显不对,全诗表达了一种乐观旷达、振奋坚忍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答案 7.①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衡阳雁去无留意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④羌笛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共 4 分,每小题 1 分,错一字扣 0.5 分,扣完为止。) 8.(4 分)⑴示例:人们常说:母亲是这个世上最辛苦的职业。不错,什么人最关心我 们?什么人最疼爱我们?······答案全都是——母亲。五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在这一 天,我们要真情的对妈妈说:“我爱您,您辛苦了!”(得体即可)(2 分) ⑵示例:甜甜,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虽然她穿得很土气,但她把一切都给了我们,那种 最伟大无私的爱是无价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况且参加班会也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我 希望你改变主意,好吗?(称呼,委婉得体,理由充分。2 分) 10.(2 分)可从结构或内容两方面任选角度回答。 结构作用:首尾照应,使文章形式更完整、结构更紧密(1 分)。内容角度:“草木味”指 农村生活气息,这里延伸为质朴快乐的阅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乡间读书人的赞美之情(1 分)。 11.(3 分)对老同学的父亲主要通过语言描写(1 分),塑造了一个快乐纯粹、享受阅读 的乡间读书人的形象(2 分)。对母亲主要通过外貌描写(1 分),塑造了一个阅读姿态美 好、雅致的乡间读书人形象(2 分)。 12.(3 分)看书可以磨时间,看书很有意思,可以在看书时缅怀昔日人生。(一点 1.5 分) 13.(3 分)本文选取两个典型代表的组合,塑造了一个乡间读书人的群体,构思精巧;本 文对母亲阅读的姿态描绘,细节感人;文章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能自选角度、结合具 体的语言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4.(3 分)针对快乐的阅读和功利性(有目标)的阅读发表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只有 态度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不充分扣 1 分。) 15.(3分)本文说明了藜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实用价值。(一点 1.5 分) 16.(3分)记叙(1 分),通过简洁的叙事,说明了藜被看作清贫困顿却不失气节的象征的 来历(2 分)。 17.(3分)作引用或引用说明法(1 分),通过引用《野菜谱》的记载,说明了藜具有食用 价值(1 分),使说明更丰富充实、具体可信(或增强了语言文采)(1 分)。 20.(3分)不是只有贤能的人有这样的心,人人都有这样的心,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意思对即可,关键字词错一字扣半分) 22.(3分)略。人名 1 分,事例或名言 2 分。 24.(2分)从内容或写法上作出分析均可
示例:①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通过描绘“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 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达观。②“沉舟”“病树”二词描写形象生动,深 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并被赋予新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作文(50分) 25.请参照十堰市2013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示例:①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通过描绘“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 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达观。②“沉舟”“病树”二词描写形象生动,深 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并被赋予新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作文(50分) 25.请参照十堰市 2013 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