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 贴的条形码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中,署名“夏语冰”的多幅绘画作品引起关注。近日,这位 创造力不遑多让的“夏语冰”身份被揭晓,原来它就是以会写诗闻名并且己经出版诗集的人工 智能机器人。据研发人员介绍,该智能机器人在对过往400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 进行学习后,原生绘画创作能力已经具备一定水准。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文艺领域之后,凭 借超强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迅捷高效的创作优势,正在拿出越来越多的作品成果,显露出 人工智能技术在文艺生产和文化市场方面的诸多可能。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创作吗?”正成为一些人焦虑的问题。目前我们实际拥 有的是弱人工智能,它具备人类一些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等方面与人类差之千里。即 便如此,人工智能的进入依然促使我们反观人类自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 越是面临技术 冲击越要端正和坚定本体价值,同时在文艺观念和创作实践上越要有新的突破和追求。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想要成为诗人徐志摩,它需要做些什么?它要 拥有徐志摩的阅读量,最大限度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其次,它要学习徐志摩同时代其他诗人 的诗,因为徐志摩的诗歌特色是在与其他诗人诗歌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必须掌握当时其他
宣城市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 贴的条形码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今年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中,署名“夏语冰”的多幅绘画作品引起关注。近日,这位 创造力不遑多让的“夏语冰”身份被揭晓,原来它就是以会写诗闻名并且已经出版诗集的人工 智能机器人。据研发人员介绍,该智能机器人在对过往 400 年艺术史上 236 位人类画家画作 进行学习后,原生绘画创作能力已经具备一定水准。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文艺领域之后,凭 借超强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迅捷高效的创作优势,正在拿出越来越多的作品成果,显露出 人工智能技术在文艺生产和文化市场方面的诸多可能。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创作吗?”正成为一些人焦虑的问题。目前我们实际拥 有的是弱人工智能,它具备人类一些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等方面与人类差之千里。即 便如此,人工智能的进入依然促使我们反观人类自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越是面临技术 冲击越要端正和坚定本体价值,同时在文艺观念和创作实践上越要有新的突破和追求。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想要成为诗人徐志摩,它需要做些什么?它要 拥有徐志摩的阅读量,最大限度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其次,它要学习徐志摩同时代其他诗人 的诗,因为徐志摩的诗歌特色是在与其他诗人诗歌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必须掌握当时其他
诗人的特点,才能更好凸显徐志摩的诗歌特质。但这样,它就能创作出徐志摩的诗了吗?不, 它还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徐志摩的人生经历。所谓“功夫在诗外”,人工智能只有具备徐志 摩的人生经历,还原他的所有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类似徐志摩的诗来。 没有人生,我们无法理解诗和艺术。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据研究,尽管人 工智能具有令人炫目的高超技能,却很难模仿人类基本、无意识的直觉。它可以轻易学会下 棋,但一个婴儿都可以做到的感知世界,人工智能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艰难训练,甚至即 便如此也未必学会。文艺创作就是这样一座人工智能很难翻越的山峰。创作并非仅仅是遣词 造句,它建基于生命体验之上,来自人生际遇和内在情感,基底是整个人生和人所处的整个 世界。在形式层面,人类未必会比人工智能厉害,但是将形式与生命体验深切关联在一起、 创造出更优美、更有冲击力的作品,人工智能没法与人类相比。这是人类创作的不可替代性 是人类创作的真正尊严 正如有人所说,机器人写诗不是要代替人写诗,而是帮助人把诗写得更好。人工智能和 人类在创作上各有优劣,重要的不是孰优孰劣,而是如何发挥人工智能作用,帮助我们提升 创作品质和水准,让人类创作如虎添翼。就像以往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将推动艺术创作革新 样,这一次,我们获得了一个比以往所有工具都更强大和更方便的工具。它将重塑艺术创作 格局,也将重塑我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从长远来看,这场巨变难以避免。 人工智能来了,不仅仅带着它的作品来了。我们刚刚踏上这条道路,刚刚接触到人工智 能艺术创作,尚未思及深层问题。但毫无疑问,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会对我 们的观念和实践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正视挑战,在挑战中发掘价值、抓住机遇,必将带来 艺术创作的新变化新收获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6月7日《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艺术领域后,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将拿出许多作品成果,显露 出在文艺创作方面超越人类的诸多可能 B人工智能机器人凭借其学习能力能够掌握徐志摩所拥有的创作素材及其同时代其他 诗人的特点,并能创作出类似徐志摩的诗来 C.人类创作在形式层面不会超过人工智能,但在将形式与生命体验深切关联并创造出更 完美的作品方面,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D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冲击,我们既要对人类自身创作的长处满怀信心,也要抓住机遇 谋求创作观念和实践上的新突破
诗人的特点,才能更好凸显徐志摩的诗歌特质。但这样,它就能创作出徐志摩的诗了吗?不, 它还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徐志摩的人生经历。所谓“功夫在诗外”,人工智能只有具备徐志 摩的人生经历,还原他的所有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类似徐志摩的诗来。 没有人生,我们无法理解诗和艺术。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据研究,尽管人 工智能具有令人炫目的高超技能,却很难模仿人类基本、无意识的直觉。它可以轻易学会下 棋,但一个婴儿都可以做到的感知世界,人工智能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艰难训练,甚至即 便如此也未必学会。文艺创作就是这样一座人工智能很难翻越的山峰。创作并非仅仅是遣词 造句,它建基于生命体验之上,来自人生际遇和内在情感,基底是整个人生和人所处的整个 世界。在形式层面,人类未必会比人工智能厉害,但是将形式与生命体验深切关联在一起、 创造出更优美、更有冲击力的作品,人工智能没法与人类相比。这是人类创作的不可替代性, 是人类创作的真正尊严。 正如有人所说,机器人写诗不是要代替人写诗,而是帮助人把诗写得更好。人工智能和 人类在创作上各有优劣,重要的不是孰优孰劣,而是如何发挥人工智能作用,帮助我们提升 创作品质和水准,让人类创作如虎添翼。就像以往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将推动艺术创作革新一 样,这一次,我们获得了一个比以往所有工具都更强大和更方便的工具。它将重塑艺术创作 格局,也将重塑我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从长远来看,这场巨变难以避免。 人工智能来了,不仅仅带着它的作品来了。我们刚刚踏上这条道路,刚刚接触到人工智 能艺术创作,尚未思及深层问题。但毫无疑问,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会对我 们的观念和实践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正视挑战,在挑战中发掘价值、抓住机遇,必将带来 艺术创作的新变化新收获。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6 月 7 日《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艺术领域后,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将拿出许多作品成果,显露 出在文艺创作方面超越人类的诸多可能。 B.人工智能机器人凭借其学习能力能够掌握徐志摩所拥有的创作素材及其同时代其他 诗人的特点,并能创作出类似徐志摩的诗来。 C.人类创作在形式层面不会超过人工智能,但在将形式与生命体验深切关联并创造出更 完美的作品方面,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D.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冲击,我们既要对人类自身创作的长处满怀信心,也要抓住机遇, 谋求创作观念和实践上的新突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出现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作品引出话题,由人们的焦虑疑问 而展开议论 B文章通过创作徐志摩诗歌这一实例,论证了人工智能机器人要创作出类似徐志摩诗作的诸 多创作要素 C.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提高 创作水平。 D文章结尾指出,我们若能积极面对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挑战,未来的艺术创作定将出现 新的局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人工智能具备了人类的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等方面远不如人类,还只属于弱人工 智能 B.人工智能技术在创作领域的尝试启示我们深入思考艺术创作未来的发展,将推动艺术创作 的革新 C.人工智能因难以获得人类基本、无意识的直觉而难以感知这个世界,所以很难有真正的文 艺创作。 D.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我们获得了一个强大而便捷的工具,文艺创作领域将难以避免地发 生巨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 材料一 什么是数据?数据(data)在拉丁文里是“已知”的意思,在英文中的一个解释是“一组事 实的集合,从中可以分析出结论”。笼统地说,凡是用某种载体记录下来的、能反映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某种信息的,就可称之为数据。古人“结绳记事”,打了结的绳子就是数据。步入 现代社会,信息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丰富,载体也越来越多 什么是大数据呢?量的增多,是人们对大数据的第一个认识。随着科技发展,各个领域 的数据量都在迅猛增长。有研究发现,近年来,数字数据的数量每3年多就会翻一番 大数据区别于数据,还在于数据的多样性。正如高德纳咨询公司研究报告指出的,数据 的爆炸是三维的、立体的。所谓的三维,除了指数据量快速增大外,还指数据增长速度的加 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由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出现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作品引出话题,由人们的焦虑疑问 而展开议论。 B.文章通过创作徐志摩诗歌这一实例,论证了人工智能机器人要创作出类似徐志摩诗作的诸 多创作要素。 C.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提高 创作水平。 D.文章结尾指出,我们若能积极面对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挑战,未来的艺术创作定将出现 新的局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目前人工智能具备了人类的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等方面远不如人类,还只属于弱人工 智能。 B.人工智能技术在创作领域的尝试启示我们深入思考艺术创作未来的发展,将推动艺术创作 的革新。 C.人工智能因难以获得人类基本、无意识的直觉而难以感知这个世界,所以很难有真正的文 艺创作。 D.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我们获得了一个强大而便捷的工具,文艺创作领域将难以避免地发 生巨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4~6 题。 材料一: 什么是数据?数据(data)在拉丁文里是“已知”的意思,在英文中的一个解释是“一组事 实的集合,从中可以分析出结论”。笼统地说,凡是用某种载体记录下来的、能反映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某种信息的,就可称之为数据。古人“结绳记事”,打了结的绳子就是数据。步入 现代社会,信息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丰富,载体也越来越多。 什么是大数据呢?量的增多,是人们对大数据的第一个认识。随着科技发展,各个领域 的数据量都在迅猛增长。有研究发现,近年来,数字数据的数量每 3 年多就会翻一番。 大数据区别于数据,还在于数据的多样性。正如高德纳咨询公司研究报告指出的,数据 的爆炸是三维的、立体的。所谓的三维,除了指数据量快速增大外,还指数据增长速度的加 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
数据是一种资源,但数据又跟煤、石油等物质性资源不一样。物质性资源不可再生,你 用多了,别人就用少了,因而很难共享。数据可以重复使用,不断产生新的价值。大数据资 源的使用是非恶性竞争的,共享的前提下,更能够制造双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数据如果 不被融合、联系在一起,也不能称之为大数据。 选自刘军《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材料二: 5月12日,2019首届天府大数据与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作为本次论坛的重 要成果,《2018全球大数据发展分析报告》在当天正式发布 就全球趋势而言,2018年大数据市场总体价值约420亿美元,其中大数据软件市场价 值约140亿美元。该报告预估,大数据服务和硬件市场规模在经历2016-2022年的快速增 长后,将放缓增长趋势,而大数据软件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0年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伴随21世纪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世界各国无一不在觊觎着红 利可观的大数据市场,但由于各国基础实力、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差异,全球大数据发展正面 临不均衡的市场分布问题。报告对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大数据开放建设程度的分析,韩国、加 拿大、美国、法国、印度、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 俄罗斯处于第二梯队,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开放数据程度与上述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各国分值呈现较大差距。 以全球大数据发展情况为背景,报告进一步分析到,中国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正处于积极 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政府开放数据的实施路径是由地方政府数据开放为点,逐渐形成国家 层面的数据开放。从具体数据来看,中国的大数据产业相关人才数量占全球总数的595% 排名第一,其次为占比224%的美国。另外,2018年中国大数据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和相 关技术专利数量在全球比例均超过了美国,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在此优势之下,中国如何实现后发赶超?报告指出,政府掌握着70%左右的高价值数 据集,因此,政府大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将是实现数据全面共享开放、进而更好发挥其价值的 关键 选自2019年5月13日《成都商报》 材料三:
数据是一种资源,但数据又跟煤、石油等物质性资源不一样。物质性资源不可再生,你 用多了,别人就用少了,因而很难共享。数据可以重复使用,不断产生新的价值。大数据资 源的使用是非恶性竞争的,共享的前提下,更能够制造双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数据如果 不被融合、联系在一起,也不能称之为大数据。 ——选自刘军《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材料二: 5 月 12 日,2019 首届天府大数据与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作为本次论坛的重 要成果,《2018 全球大数据发展分析报告》在当天正式发布。 就全球趋势而言,2018 年大数据市场总体价值约 420 亿美元,其中大数据软件市场价 值约 140 亿美元。该报告预估,大数据服务和硬件市场规模在经历 2016-2022 年的快速增 长后,将放缓增长趋势,而大数据软件市场规模仍将保持 10 年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伴随 21 世纪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世界各国无一不在觊觎着红 利可观的大数据市场,但由于各国基础实力、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差异,全球大数据发展正面 临不均衡的市场分布问题。报告对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大数据开放建设程度的分析,韩国、加 拿大、美国、法国、印度、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 俄罗斯处于第二梯队,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开放数据程度与上述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各国分值呈现较大差距。 以全球大数据发展情况为背景,报告进一步分析到,中国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正处于积极 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政府开放数据的实施路径是由地方政府数据开放为点,逐渐形成国家 层面的数据开放。从具体数据来看,中国的大数据产业相关人才数量占全球总数的 59.5%, 排名第一,其次为占比 22.4%的美国。另外,2018 年中国大数据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和相 关技术专利数量在全球比例均超过了美国,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在此优势之下,中国如何实现后发赶超?报告指出,政府掌握着 70%左右的高价值数 据集,因此,政府大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将是实现数据全面共享开放、进而更好发挥其价值的 关键。 ——选自 2019 年 5 月 13 日《成都商报》 材料三:
82.3% 809% 7.5% 8.6% 5.8% 4.4% °秀 1天2天3天4天 1天2天3天4天 2011>》>>》>>>>[2018年 2017-2018贵阳数博会参会人员停留天数比较图 中餐厅 停车场 超级市场 娱乐场所 医药店 26.6% 商场 23.2% 宾馆酒店19.2% 公交车站■169% 运动场馆[13% 银行E2% 上图为2019年数博会会展中心3公里范围内,各类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同比增长率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对于数据来说,大数据不仅具有数据的量不断增多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数据的多样性的 特点 B与不可再生的物质性资源不同,数据作为一种人类资源,可以重复使用,能不断产生新的 价值 C.虽然各国都想霸占大数据市场,但各国具体情况的差异使得全球大数据市场发展分布并不 均衡
上图为 2019 年数博会会展中心 3 公里范围内,各类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同比增长率。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相对于数据来说,大数据不仅具有数据的量不断增多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数据的多样性的 特点。 B.与不可再生的物质性资源不同,数据作为一种人类资源,可以重复使用,能不断产生新的 价值。 C.虽然各国都想霸占大数据市场,但各国具体情况的差异使得全球大数据市场发展分布并不 均衡
D要实现数据的全面共享和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政府掌握的高价值的大数据应该实现共享 开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对数据的定义看,数字是数据,文字也是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都是数据。 B数据只有被融合联系才能成为大数据,人们在共享的前提下使用大数据资源可以实现双 赢 C.从贵阳数博会的统计数据来看,参会人数和参会人员停留时间2018年比2017年皆有增长 D贵阳数博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对会场周边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 用 6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大数据的介绍侧重点各是什么?(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示众(节选) 鲁迅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 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 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一一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远处隐隐有两 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 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 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 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嘶嗄了,还带些 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 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荷阿!馒头包子咧,热的.” 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电杆旁,和他对 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 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别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 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
D.要实现数据的全面共享和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政府掌握的高价值的大数据应该实现共享 开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材料一对数据的定义看,数字是数据,文字也是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都是数据。 B.数据只有被融合联系才能成为大数据,人们在共享的前提下使用大数据资源可以实现双 赢。 C.从贵阳数博会的统计数据来看,参会人数和参会人员停留时间2018年比2017年皆有增长。 D.贵阳数博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对会场周边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 用。 6.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大数据的介绍侧重点各是什么?(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示众(节选) 鲁迅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 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 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远处隐隐有两 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 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 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 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嘶嗄了,还带些 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 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荷阿!馒头包子咧,热的……。” 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电杆旁,和他对 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 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别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 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
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 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 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 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这胖子过于横阔,占了两人的地位,所以续到的 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 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终于读起来 嗡,都,哼,八,而,…” 胖孩子却看见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就只见满头光油油 的,耳朵左近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此外也不见得有怎样新奇。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 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文字虽然还未读完,然而无可奈 何,只得另看白背心的脸:草帽檐下半个鼻子,一张嘴,尖下巴。 又像用了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一个小学生飞奔上来,一手按住了自己头 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但他钻到第三—也许是第四层,竞遇见一件不可 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正 在流下来。他知道无可措手,只得顺着裤腰右行,幸而在尽头发见了一条空处,透着光明。 他刚刚低头要钻的时候,只听得一声“什么”,那裤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处立刻闭塞 光明也同时不见了 长子弯了腰,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但不知道为什么忽又站直了。于 是他背后的人们又须竭力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 巡警,突然间,将脚一提,大家又愕然,赶紧都看他的脚;然而他又放稳了,于是又看 白背心。长子忽又弯了腰,还要从垂下的草帽槍下去窥测,但即刻也就立直,擎起一只手来 拚命搔头皮。 空隙间忽而探进一个戴硬草帽的学生模样的头来,将一粒瓜子之类似的东西放在嘴里 下颚向上一磕,咬开,退出去了。这地方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 挟洋伞的长子也已经生气,斜下了一边的肩膊,皱眉疾视着肩后的死鲈鱼。大约从这么 大的大嘴里呼出来的热气,原也不易招架的,而况又在盛夏。秃头正仰视那电杆上钉着的红 牌上的四个白字,仿佛很觉得有趣。胖大汉和巡警都斜了眼研究着老妈子的钩刀般的鞋尖。 什么地方忽有几个人同声喝采。都知道该有什么事情起来了,一切头便全数回转去。连 巡警和他牵着的犯人也都有些摇动了
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 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 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 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这胖子过于横阔,占了两人的地位,所以续到的 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 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终于读起来: “嗡,都,哼,八,而,……” 胖孩子却看见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就只见满头光油油 的,耳朵左近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此外也不见得有怎样新奇。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 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文字虽然还未读完,然而无可奈 何,只得另看白背心的脸:草帽檐下半个鼻子,一张嘴,尖下巴。 又像用了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一个小学生飞奔上来,一手按住了自己头 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但他钻到第三——也许是第四层,竟遇见一件不可 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正 在流下来。他知道无可措手,只得顺着裤腰右行,幸而在尽头发见了一条空处,透着光明。 他刚刚低头要钻的时候,只听得一声“什么”,那裤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处立刻闭塞, 光明也同时不见了。 长子弯了腰,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但不知道为什么忽又站直了。于 是他背后的人们又须竭力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 巡警,突然间,将脚一提,大家又愕然,赶紧都看他的脚;然而他又放稳了,于是又看 白背心。长子忽又弯了腰,还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窥测,但即刻也就立直,擎起一只手来 拚命搔头皮。 空隙间忽而探进一个戴硬草帽的学生模样的头来,将一粒瓜子之类似的东西放在嘴里, 下颚向上一磕,咬开,退出去了。这地方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 挟洋伞的长子也已经生气,斜下了一边的肩膊,皱眉疾视着肩后的死鲈鱼。大约从这么 大的大嘴里呼出来的热气,原也不易招架的,而况又在盛夏。秃头正仰视那电杆上钉着的红 牌上的四个白字,仿佛很觉得有趣。胖大汉和巡警都斜了眼研究着老妈子的钩刀般的鞋尖。 “好!” 什么地方忽有几个人同声喝采。都知道该有什么事情起来了,一切头便全数回转去。连 巡警和他牵着的犯人也都有些摇动了
“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 路对面是胖孩子歪着头,磕睡似的长呼:路上是车夫们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 上的烈日。大家都几乎失望了,幸而放出眼光去四处搜索,终于在相距十多家的路上,发见 了一辆洋车停放着,一个车夫正在爬起来。 圆阵立刻散开,都错错落落地走过去。胖大汉走不到一半,就歇在路边的槐树下;长子 比秃头和椭圆脸走得快,接近了。车上的坐客依然坐着,车夫已经完全爬起,但还在摩自己 的膝髁。周围有五六个人笑嘻嘻地看他们 成么?”车夫要来拉车时,坐客便问。 他只点点头,拉了车就走:大家就惘惘然目送他。起先还知道那一辆是曾经跌倒的车, 后来被别的车一混,知不清了。马路上就很清闲,有几只狗伸出了舌头喘气;胖大汉就在槐 阴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皮。 老妈子抱了孩子从屋檐阴下蹩过去了。胖孩子歪着头,挤细了眼睛,拖长声音,磕睡地 叫喊—“热的包子咧!荷阿!刚出屉的 一九二五年三月一八日 7.下列对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环境描写烘托出沉闷的生活气氛,表现了人们的无聊,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并有效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以胖孩子的吆喝声起以吆喝声结,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以胖孩子为主要视角观察众 人,折射民众的精神状态。 C.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手法,细致生动地刻画了一群无聊 好奇、从众的看客形象。 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人物虽出场较多但活动较为简单,也少有对话,于沉闷单调中给人一 种深深的无聊感和压抑感 8小说描写了一群“看客”,这群“看客”有怎样共同的性格特点?结合鲁迅有关作品,说说他 塑造这群“看客”的意义何在?(6分) 9这篇小说中的人物都无名无姓,请结合文本分析为何如此安排。(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 路对面是胖孩子歪着头,磕睡似的长呼;路上是车夫们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 上的烈日。大家都几乎失望了,幸而放出眼光去四处搜索,终于在相距十多家的路上,发见 了一辆洋车停放着,一个车夫正在爬起来。 圆阵立刻散开,都错错落落地走过去。胖大汉走不到一半,就歇在路边的槐树下;长子 比秃头和椭圆脸走得快,接近了。车上的坐客依然坐着,车夫已经完全爬起,但还在摩自己 的膝髁。周围有五六个人笑嘻嘻地看他们。 “成么?”车夫要来拉车时,坐客便问。 他只点点头,拉了车就走;大家就惘惘然目送他。起先还知道那一辆是曾经跌倒的车, 后来被别的车一混,知不清了。马路上就很清闲,有几只狗伸出了舌头喘气;胖大汉就在槐 阴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皮。 老妈子抱了孩子从屋檐阴下蹩过去了。胖孩子歪着头,挤细了眼睛,拖长声音,磕睡地 叫喊——“热的包子咧!荷阿!……刚出屉的……。” 一九二五年三月一八日。 7.下列对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环境描写烘托出沉闷的生活气氛,表现了人们的无聊,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并有效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以胖孩子的吆喝声起以吆喝声结,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以胖孩子为主要视角观察众 人,折射民众的精神状态。 C.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手法,细致生动地刻画了一群无聊、 好奇、从众的看客形象。 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人物虽出场较多但活动较为简单,也少有对话,于沉闷单调中给人一 种深深的无聊感和压抑感。 8.小说描写了一群“看客”,这群“看客”有怎样共同的性格特点?结合鲁迅有关作品,说说他 塑造这群“看客”的意义何在?(6 分) 9.这篇小说中的人物都无名无姓,请结合文本分析为何如此安排。(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廷祚,字庆之,并州太原人。少颇读书,事周祖,为亲校。广顺初,授庄宅副使,迁 内军器库使、知怀州,入为皇城使。会天平符彦卿移镇大名,以廷祚权知郓州 世宗即位,迁右羽林将军,充内客省使。未几,拜宣徽北院使。世宗征刘崇,为北面都 巡检使。师还,权判澶州。归阙,加右监门卫大将军。俄迁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知西京 留守事。汴河决,命廷祚督丁壮数万塞之。因增筑堤防,自京城至临淮,数旬讫工。世宗北 征,权东京留守。是夏,河决郑州原武县,命廷祚发近县丁壮二万余塞之。师还,以廷祚为 左骁卫上将军、检校太傅,充枢密使。恭帝即位,加检校太尉 宋初,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其父名璋,故避之。会李筠叛,廷祚白太祖曰:“潞城岩 险,且阻太行,贼据之,未易破也。筠素勇而轻,若速击之,必离上党来邀我战,犹兽亡其 薮,鱼脱于渊,因可擒矣。”太祖遂亲征,以廷祚留守东京兼判开封府。筠果领兵来,战 州南,其众败走。及讨李重进,又为东京留守 建隆二年夏,帝谓之曰:“卿掌枢务,有年于兹,与卿秦州,以均劳逸。明日制出,恐 卿以离朕左右为忧,故先告卿。”即以为雄武军节度。先是秦州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模克 伏羨悬之地高敗知灲貝建议就買釆遺条。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颇伤役卒,防捕击其党 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 乾德二年来朝,改镇京兆。开宝四年长春节来朝。俄遇疾,车驾临问,命熱艾灸其腹, 遣中使王继恩监视之。未几卒,年五十四。赠侍中,官给葬事。 廷祚谨厚寡言,性至孝,居母丧,绝水浆累日。好学,聚书万余卷。治家严肃,尤崇奉 释氏。 《宋史列传卷十六吴廷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C.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D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是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一般是指官吏补充缺职,表达相同意思的还有“假”、“行”、 B.“中书门下”简称“中书”,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初期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吴廷祚,字庆之,并州太原人。少颇读书,事周祖,为亲校。广顺初,授庄宅副使,迁 内军器库使、知怀州,入为皇城使。会天平符彦卿移镇大名,以廷祚权.知郓州。 世宗即位,迁右羽林将军,充内客省使。未几,拜宣徽北院使。世宗征刘崇,为北面都 巡检使。师还,权判澶州。归阙,加右监门卫大将军。俄迁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知西京 留守事。汴河决,命廷祚督丁壮数万塞之。因增筑堤防,自京城至临淮,数旬讫工。世宗北 征,权东京留守。是夏,河决郑州原武县,命廷祚发近县丁壮二万余塞之。师还,以廷祚为 左骁卫上将军、检校太傅,充枢密使。恭帝即位,加检校太尉。 宋初,加同中书门下 ....三品,以其父名璋,故避之。会李筠叛,廷祚白太祖曰:“潞城岩 险,且阻太行,贼据之,未易破也。筠素勇而轻,若速击之,必离上党来邀我战,犹兽亡其 薮,鱼脱于渊,因可擒矣。”太祖遂亲征,以廷祚留守东京兼判开封府。筠果领兵来,战泽 州南,其众败走。及讨李重进,又为东京留守。 建隆..二年夏,帝谓之曰:“卿掌枢务,有年于兹,与卿秦州,以均劳逸。明日制出,恐 卿以离朕左右为忧,故先告卿。”即以为雄武军节度。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 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颇伤役卒,防捕击其党, 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 乾德二年来朝,改镇京兆。开宝四年长春节来朝。俄遇疾,车驾临问,命爇艾灸其腹, 遣中使王继恩监视之。未几卒,年五十四。赠侍中,官给葬事。 廷祚谨厚寡言,性至孝,居母丧,绝水浆累日。好学,聚书万余卷。治家严肃,尤崇奉 释氏..。 《宋史列传卷十六·吴廷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B.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C.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D.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权”,是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一般是指官吏补充缺职,表达相同意思的还有“假”、“行”、 “署”、“护”、“摄”等。 B.“中书门下”简称“中书”,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初期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
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 C.“建隆”,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秦始皇,一个皇帝所用 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释氏”,佛姓释迦的略称,也指佛或佛教。“释”,为印度释迦牟尼佛陀家族之姓,现也多 用于华人地区出家人的姓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廷祚受历任君主器重。周太祖时即为亲校,周世宗时多任要职,宋太祖讨李重进时,他 奉命留守东京,保障后方 B吴廷祚治理才干卓越。汴河决口,他奉命率丁壮增筑堤防仅数旬而成:黄河溃决,他再次 奉命率丁壮堵塞大功告成。 C吴廷祚军事谋略突出。宋太祖镇压李筠叛乱时,他建议太祖速战速决,诱李筠离开据点而 歼之,太祖依计大获全胜 D吴廷祚谨厚好学,儒道兼修。他居母丧期间,为致哀多日不曾进食:他喜读书,藏书万余 卷;他尤其喜好释氏之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筠素勇而轻,若速击之,必离上党来邀我战 (2)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颇伤役卒,防捕击其党,以状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題,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注】①此词作于庚戌年,即公元1190年。当时南宋国力很弱,随时面临金兵南进的威胁。 篆( zhuan)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②宋玉有诗云:“悲哉秋之为气 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岀秋月辉映楼台、秋花香 幽院宇的迷人夜景
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 C.“建隆”,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秦始皇,一个皇帝所用 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释氏”,佛姓释迦的略称,也指佛或佛教。“释”,为印度释迦牟尼佛陀家族之姓,现也多 用于华人地区出家人的姓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廷祚受历任君主器重。周太祖时即为亲校,周世宗时多任要职,宋太祖讨李重进时,他 奉命留守东京,保障后方。 B.吴廷祚治理才干卓越。汴河决口,他奉命率丁壮增筑堤防仅数旬而成;黄河溃决,他再次 奉命率丁壮堵塞大功告成。 C.吴廷祚军事谋略突出。宋太祖镇压李筠叛乱时,他建议太祖速战速决,诱李筠离开据点而 歼之,太祖依计大获全胜。 D.吴廷祚谨厚好学,儒道兼修。他居母丧期间,为致哀多日不曾进食;他喜读书,藏书万余 卷;他尤其喜好释氏之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筠素勇而轻,若速击之,必离上党来邀我战。 (2)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颇伤役卒,防捕击其党,以状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題,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①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②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注】①此词作于庚戌年,即公元 1190 年。当时南宋国力很弱,随时面临金兵南进的威胁。 篆(zhuàn)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②宋玉有诗云:“悲哉秋之为气 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以“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秋月辉映楼台、秋花香 幽院宇的迷人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