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植物病原物的 寄生性 和致病性
第十章 植物病原物的 寄生性 和致病性
第一节 生物间的相互 关系
第一节 生物间的相互 关系
自然界中的生物 特别是微生物,很少 有单独生存的,它们 与同一环境中的其它 生物间有不同类型的 相互关系
自然界中的生物, 特别是微生物,很少 有单独生存的,它们 与同一环境中的其它 生物间有不同类型的 相互关系
植物与相关微生物之间有 三种相互关系: 、共生关系( symbiosis):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 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 系。如豆科植物与稂瘤菌的关系。 共栖关系( commensalism):植物和微生物 共同生存,但没有明显的益、害关系,有时一方受益, 但对另一方无不利影响。如植物与其根围、叶围的非致 病微生物。 寄生关系( parasitism):种生物依赖另一种 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提供营养物质的一方为 寄主(host),得到营养的一方为寄生物
植物与相关微生物之间有 三种相互关系: • 一、共生关系(symbiosis):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 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 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关系。 • 二、共栖关系(commensalism):植物和微生物 共同生存,但没有明显的益、害关系,有时一方受益, 但对另一方无不利影响。如植物与其根围、叶围的非致 病微生物。 • 三、寄生关系(parasitism):一种生物依赖另一种 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提供营养物质的一方为 寄主(host),得到营养的一方为寄生物
绝大多数植物病 原物都是异养的,与 寄主的关系为寄生关 系
绝大多数植物病 原物都是异养的,与 寄主的关系为寄生关 系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 性和致病性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 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生性 1.寄生性( parasitism)一异养生物从活 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 寄主(host),寄生物( parasite) 绝大多数植物病原物是寄生物 腐生性( saprophytism)-异养生物从死的 生物或有机质中获得营养的能力
一、寄生性 – 1. 寄生性(parasitism)—异养生物从活 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 寄主(host),寄生物(parasite) – 绝大多数植物病原物是寄生物. – 腐生性(saprophytism)----异养生物从死的 生物或有机质中获得营养的能力
2.寄生性的类型 (1)根据寄生性强弱划分 (a)专性寄生一病原物只能从活的 寄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 养物质。 b)非专性寄生一病原物既可以营 寄生生活,也可以营腐生生活
– 2. 寄生性的类型 • (1).根据寄生性强弱划分 (a)专性寄生—病原物只能从活的 寄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 养物质。 (b)非专性寄生—病原物既可以营 寄生生活,也可以营腐生生活
(2)根据营养方式划分 (a)活体营养( biotroph) 和(b)死体 营养( necrotroph
• (2) 根据营养方式划分: (a)活体营养(biotroph)和(b)死体 营养(necrotroph)
死体营养与活体营养的主要区别 死体营养 活体营养 很快杀死寄主细胞 对寄主细胞的直接杀死作用小 产生毒素、酶 不产生或很少产生 不形成特殊细胞结构 可形成特殊细胞结构--吸器 伤口、自然孔口侵入 自然孔口、直接侵入 一般寄主范围广 窄(病毒除外) 能脱离寄主腐生 不能 侵染衰弱组织 侵染健康组织
死体营养与活体营养的主要区别 死体营养 活体营养 很快杀死寄主细胞 对寄主细胞的直接杀死作用小 产生毒素、酶 不产生或很少产生 不形成特殊细胞结构 可形成特殊细胞结构---吸器 伤口、自然孔口侵入 自然孔口、直接侵入 一般寄主范围广 窄(病毒除外) 能脱离寄主腐生 不能 侵染衰弱组织 侵染健康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