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水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能对水稻上发生普通为害的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稻曲病、恶苗病、水稻 绵腐病等能独立诊断、鉴定:识别稻瘟病的不同症状类型,正确区分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掌握白叶枯病的简易诊断方法:并能ˉ 害的主要症状。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稻瘟病 病原:有性阶段为 Magnaporthe grisea无性阶段为 Pyricularia grisea 1.症状观察:取新鲜病株标本或盒装标本仔细观察叶部、穗颈、节部、谷粒上的症状。 叶瘟症状:主要识别慢性型病斑和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是何形状?病斑中央、内圈和外圈各是什么颜色?病斑 褐色坏死线向病斑外延伸?病斑上有无霉层?急性型病斑呈何形状?如有,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 穗颈瘟症状:穗颈瘟发生在什么部位?呈何颜色?病变部分大约有多长?病健部交界清晰否?其上有无霉层? 饱满否? 节瘟症状:观察病节部呈何颜色?是否凹陷? 谷粒瘟症状:观察有病谷粒上的病斑大小、颜色。谷粒饱满 2.病原鉴定:当在适当温度高湿的条件下,叶部、节部、穗颈、谷粒等部位的病斑上都可产生青灰色的霉层,此为病原 子梗及分生孢子。先取长有青灰色的叶部病斑或穗颈病斑直接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着生形状,注 梗是单生还是数根成丛?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的什么部位?然后用解剖刀轻轻挑取少量霉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制片镜检, 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分生孢子呈何形状?有几个横隔?孢子基部有无短小的脚胞?孢子梗是何形状? ‖Q的诬 (二)胡麻叶斑病 病原:无性阶段为 Bipolaris oryzae(异名: HeLminthosporium oryzae) 有性阶段为 Cochliobolus migabeanus 1.症状观察:此病从苗期到成熟期的植株地上部位均可发生,但以叶片发生最普遍,其次是谷粒、穗颈、枝梗 实验中主要观察叶斑症状。注意病斑的达大小、形状、颜色与稻瘟病有何区别?病斑两端有无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 2.病原鉴定:胡麻叶斑病的叶斑上一般很少产生孢子,病穗颈、特别是病谷粒上在潮湿的条件下较易长出黑褐色绒毛状 的黑褐色霉层(如果只有叶斑供实验镜检病原,则要多刮取几个病斑上的病原)制片镜检 观察分生孢子梗的形状、颜色、分隔,注意孢子梗顶端有无着生过孢子的痕迹?分生孢子呈何形状、颜色?有几个分隔?(注意 3.鉴别胡麻叶斑病与稻瘟病的方法:由于胡麻叶斑病的叶斑与稻瘟病的叶斑有时容易混淆,穗颈部和谷粒上的病斑二芢 (1)田间现场判断:稻瘟病多易发生在土壤肥沃、稻株生长嫩绿、茂密的田块和地段,它在田间的分布在开始时多有发 瘠、缺肥,植株生长不良的田块或地段,它在田间的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2)将待鉴别的病叶或病穗颈、谷粒等在28℃左右的湿度下保湿培养,1-2天后,稻瘟病不论是病叶、病穗颈和病谷 叶一般不易长出特征性的霉层。胡麻叶斑病的病穗颈和病谷粒上较易长出霉层,但霉层为黑褐色绒毛状,易与稻瘟病区分。再将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水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一、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能对水稻上发生普通为害的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稻曲病、恶苗病、水稻烂秧病中的 绵腐病等能独立诊断、鉴定;识别稻瘟病的不同症状类型,正确区分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掌握白叶枯病的简易诊断方法;并能识别其他病 害的主要症状。 二、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稻瘟病 病原:有性阶段为 Maganaporthe grisea 无性阶段为 Pyricularia grisea 1.症状观察:取新鲜病株标本或盒装标本仔细观察叶部、穗颈、节部、谷粒上的症状。 叶瘟症状:主要识别慢性型病斑和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是何形状?病斑中央、内圈和外圈各是什么颜色?病斑的两端有无 褐色坏死线向病斑外延伸?病斑上有无霉层?急性型病斑呈何形状?如有,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 穗颈瘟症状:穗颈瘟发生在什么部位?呈何颜色?病变部分大约有多长?病健部交界清晰否?其上有无霉层?整穗的谷粒 饱满否? 节瘟症状:观察病节部呈何颜色?是否凹陷? 谷粒瘟症状:观察有病谷粒上的病斑大小、颜色。谷粒饱满否? 2.病原鉴定:当在适当温度高湿的条件下,叶部、节部、穗颈、谷粒等部位的病斑上都可产生青灰色的霉层,此为病原菌的分生孢 子梗及分生孢子。先取长有青灰色的叶部病斑或穗颈病斑直接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着生形状,注意分生孢子 梗是单生还是数根成丛?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的什么部位?然后用解剖刀轻轻挑取少量霉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制片镜检,观察分析孢 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分生孢子呈何形状?有几个横隔?孢子基部有无短小的脚胞?孢子梗是何形状? (二)胡麻叶斑病 病原:无性阶段为 Bipolaris oryzae (异名:Helminthosporium oryzae) 有性阶段为 Cochliobolus migabeanus 1.症状观察:此病从苗期到成熟期的植株地上部位均可发生,但以叶片发生最普遍,其次是谷粒、穗颈、枝梗。 实验中主要观察叶斑症状。注意病斑的达大小、形状、颜色与稻瘟病有何区别?病斑两端有无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 2.病原鉴定:胡麻叶斑病的叶斑上一般很少产生孢子,病穗颈、特别是病谷粒上在潮湿的条件下较易长出黑褐色绒毛状霉。用解剖刀刮取少量病穗颈或病谷粒上 的黑褐色霉层(如果只有叶斑供实验镜检病原,则要多刮取几个病斑上的病原)制片镜检。 观察分生孢子梗的形状、颜色、分隔,注意孢子梗顶端有无着生过孢子的痕迹?分生孢子呈何形状、颜色?有几个分隔?(注意与稻瘟病菌的孢子比较)。 3.鉴别胡麻叶斑病与稻瘟病的方法:由于胡麻叶斑病的叶斑与稻瘟病的叶斑有时容易混淆,穗颈部和谷粒上的病斑二者更难区分,简易的诊断方法是: (1)田间现场判断:稻瘟病多易发生在土壤肥沃、稻株生长嫩绿、茂密的田块和地段,它在田间的分布在开始时多有发病中心:而胡麻斑病多发生在土壤比较贫 瘠、缺肥,植株生长不良的田块或地段,它在田间的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2)将待鉴别的病叶或病穗颈、谷粒等在 28℃左右的湿度下保湿培养,1-2 天后,稻瘟病不论是病叶、病穗颈和病谷粒都易生长出青灰色霉层:而胡麻斑病的病 叶一般不易长出特征性的霉层。胡麻叶斑病的病穗颈和病谷粒上较易长出霉层,但霉层为黑褐色绒毛状,易与稻瘟病区分。再将病部长出的病原菌制片镜检,二病的病原
菌则是显然不同,极易鉴别 (三)稻纹枯病 病原:无性阶段为: Rhizo tonia solani 有性阶段为: Pellicularia sasak 1.症状观察:取稻株观察稻株基部叶鞘上的病斑的形状、颜色(注意初期病斑的形状、颜色和中后期病斑的形状、颜色 菌丝团(将形成菌核)和暗褐色或土黄色的菌核?菌核呈何形状?仔细看,可否看到稻丛基部的株间有蛛丝状的菌丝体连接着? 的症状及何种颜色?稻穗有无发病?呈何状态?(请考虑:植株上部乃至穗部发病,意味着什么?) 2.病原鉴定:取人工培养的菌丝体制片镜检,观察菌丝有无颜色?菌丝分枝处是否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否?再挑 的菌丝制片镜检,观察这种老熟菌丝性状如何分隔与前述菌丝有何不同?再取菌核在低倍镜下观察,表面呈何状态?剖视菌核 (四)水稻白叶枯 病原: xanthomonas oryzea p. oryzae(原名: xanthomonas oryzae) 1.症状观察 (1)普通症状:取新鲜病叶或蜡叶标本,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病斑的大小、性状和颜色。仔细观察病健交界处是否 如何?呈何颜色? (2)急性型症状:病叶上的病斑呈何形状?何种颜色?(与典型症状差别甚大,是何原因?) 2.病原鉴定:白叶枯病菌是一种细菌。鉴别所分离的细菌是否为白叶枯,要从培养性状、形态特征、染色反应、生 试验。这不是一两次实验所能完成的。较快速准确的鉴别手段是血清学反应和噬菌体测定。但血清学反应试验得预先准备白叶枯 白叶枯病菌的噬菌体。本实验只作以下白叶枯病菌的简易诊断 3.白叶枯病的简易诊断方法 首先进行症状的仔细观察,对有些症状不够经典,不易确诊的病叶可作如下简易诊断: (1)观察细菌喷菌现象:剪取可疑待检的病健交界处一小块。约2ⅷ*3π,放在载玻片的蒸馏水滴中,加盖玻片,静置 察,看小块的两端切口处有无细菌溢从维管束中溢出。如果有大量烟雾状的细菌从维管束中溢出,则证明是白叶枯病。(但请注」 用此法观察,也有细菌从维管束中溢出,因此,必须结合症状加以区分,水稻的自然枯黄叶用此法观察,没有细菌溢溢出,容易」 (2)保湿法:剪取供检验的可疑病叶的病健交界部一小段,长约1-2寸,分别插在培养皿中的洗净的湿沙中,然后加盖 小时以后,如果叶片上端的切口处有黄色混浊的露珠状菌脓,则证明是白叶枯病(注意点同上)。 (五)稻曲病 病原: Ustilaginoidea virens 分类地位 有性时期: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麦角菌科、绿核菌属(又名“拟黑粉菌属” 无性时期: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瘤座孢科、绿核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穗观察病粒形状、大小、颜色,一个穗中有多少个病粒?包在谷粒外的块状物为何物?其上的墨绿色 色相同否?可分为几层?各为什么颜色?
菌则是显然不同,极易鉴别。 (三)稻纹枯病 病原:无性阶段为:Rhizoctonia solani 有性阶段为:Pellicularia sasakii 1.症状观察:取稻株观察稻株基部叶鞘上的病斑的形状、颜色(注意初期病斑的形状、颜色和中后期病斑的形状、颜色有何区别?);病部是否附有白色戎状的 菌丝团(将形成菌核)和暗褐色或土黄色的菌核?菌核呈何形状?仔细看,可否看到稻丛基部的株间有蛛丝状的菌丝体连接着?最后,再看看稻株中、上部茎杆及叶片上 的症状及何种颜色?稻穗有无发病?呈何状态?(请考虑:植株上部乃至穗部发病,意味着什么?) 2.病原鉴定:取人工培养的菌丝体制片镜检,观察菌丝有无颜色?菌丝分枝处是否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否?再挑取集结在一起即将形成菌核的菌丝体团上 的菌丝制片镜检,观察这种老熟菌丝性状如何分隔与前述菌丝有何不同?再取菌核在低倍镜下观察,表面呈何状态?剖视菌核,内外层颜色是否一致?呈何颜色? (四)水稻白叶枯 病原:Xanthomonas oryzea pv.oryzae (原名:Xanthomonas oryzae) 1.症状观察: (1)普通症状:取新鲜病叶或蜡叶标本,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病斑的大小、性状和颜色。仔细观察病健交界处是否清晰?呈何形状?病部有无菌胶?菌胶大小 如何?呈何颜色? (2)急性型症状:病叶上的病斑呈何形状?何种颜色?(与典型症状差别甚大,是何原因?) 2.病原鉴定:白叶枯病菌是一种细菌。鉴别所分离的细菌是否为白叶枯,要从培养性状、形态特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接种试验等方面进行观察和 试验。这不是一两次实验所能完成的。较快速准确的鉴别手段是血清学反应和噬菌体测定。但血清学反应试验得预先准备白叶枯病菌的抗血清;噬菌体测定则需预先准备 白叶枯病菌的噬菌体。本实验只作以下白叶枯病菌的简易诊断。 3.白叶枯病的简易诊断方法 首先进行症状的仔细观察,对有些症状不够经典,不易确诊的病叶可作如下简易诊断: (1)观察细菌喷菌现象:剪取可疑待检的病健交界处一小块。约 2mm*3mm,放在载玻片的蒸馏水滴中,加盖玻片,静置 1-2 分钟,用手持扩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 察,看小块的两端切口处有无细菌溢从维管束中溢出。如果有大量烟雾状的细菌从维管束中溢出,则证明是白叶枯病。(但请注意,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 用此法观察,也有细菌从维管束中溢出,因此,必须结合症状加以区分,水稻的自然枯黄叶用此法观察,没有细菌溢溢出,容易鉴别。) (2)保湿法:剪取供检验的可疑病叶的病健交界部一小段,长约 1-2 寸,分别插在培养皿中的洗净的湿沙中,然后加盖一个大约适宜的烧杯,让其保湿,经 5-6 小时以后,如果叶片上端的切口处有黄色混浊的露珠状菌脓,则证明是白叶枯病(注意点同上)。 (五) 稻曲病 病原:Ustilaginodea virens 分类地位: 有性时期: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麦角菌科、绿核菌属(又名“拟黑粉菌属”); 无性时期: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瘤座孢科、绿核菌属(拟黑粉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穗观察病粒形状、大小、颜色,一个穗中有多少个病粒?包在谷粒外的块状物为何物?其上的墨绿色粉末为何物?再观察病粒的剖面,内外颜 色相同否?可分为几层?各为什么颜色?
2.病原鉴定:取病粒表面墨绿色的粉状物(病菌的厚垣孢子)制片镜检,观察厚垣孢子的颜色、形状、表面有无疣状突 大小,最后镜检永久玻片。观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形状。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各呈什么形状? (六)水稻恶苗病 病原 有性时期: Gibberella fujikuroi(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赤霉属。) 无性时期: Fusarium moniliforme(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疣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株观察,并与健株比较,病株是否比健株髙得多?节间是否显著伸长?病株颜色比健株淡还是深?再- 叶鞘外?节上有无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株叶鞘,节的上下呈何色?茎上有无暗褐色条斑?在垂死株或病死株的叶鞘和茎杆上有 什么时期? 2.病原鉴定:在垂死或已病死的病株上,或经过保湿培养的茎杆上,刮取少量淡红色粉状物,制片镜检,观察病菌无性I 有几个分隔?基部有无足胞?小孢子呈何形状?有无分隔?见到成链状着生的现象否? 七)水稻绵腐病 病原:主要是 Achlya spp.的真菌(包括层出绵霉A. Prolifera和稻绵霉 A oryzae等) 分类地位:鞭毛菌亚门、卵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绵霉属 1.症状观察:取感病谷粒观察,可见病谷粒四周呈放射状地长出白色绵毛状物(此为病菌菌丝体和孢子囊等),这是此 发芽也常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2.病原鉴定:取病谷粒周围的绵毛状物少许,制片镜检。观察病原菌的孢子囊、藏卵器、雄器卵孢子形态。它们各呈何 动孢子从孢子囊溢出后聚集在孢子囊开口处的状态? (八)稻黄矮病 病原:水稻黄矮病毒( Rice yelow stunt virus,缩写为RYSV) 症状观察:先取病株观察整株症状,植株比健株是否变矮?节间短否?株形是否松散?再观察叶片,叶色是否发黄?有 仍保持绿色的症状?叶片有无错位现象? (九)稻普通矮缩病(简称“稻普矮病”) 病原:水稻普通矮缩病毒( Rice dwarfⅵins-缩写为RDV) 症状观察:先取病株观察整株症状。病株是否比健株明昰变矮?也比黄矮病株眀显矮吗?全株颜色比健株深还是浅?分 片是否比健株短小僵直?叶色浓绿否?叶片上能否看到虚线状断续的白色点条? (十)稻粒黑粉病 病原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刺黑粉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穗盒装标本观察,看病粒与健粒有何区别?病粒变色否?谷壳内外颖壳间有无开裂露出黑色角状物?
2.病原鉴定:取病粒表面墨绿色的粉状物(病菌的厚垣孢子)制片镜检,观察厚垣孢子的颜色、形状、表面有无疣状突起?再取病菌的菌核观察其形状、颜色、 大小,最后镜检永久玻片。观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形状。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各呈什么形状? (六) 水稻恶苗病 病原: 有性时期:Gibberella fujikuroi(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赤霉属。) 无性时期:Fusarium moniliforme(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疣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株观察,并与健株比较,病株是否比健株高得多?节间是否显著伸长?病株颜色比健株淡还是深?再看病株的中下部的节部弯曲否?是否露出 叶鞘外?节上有无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株叶鞘,节的上下呈何色?茎上有无暗褐色条斑?在垂死株或病死株的叶鞘和茎杆上有无淡红色或白色的粉状物?这是病原菌的 什么时期? 2.病原鉴定:在垂死或已病死的病株上,或经过保湿培养的茎杆上,刮取少量淡红色粉状物,制片镜检,观察病菌无性时期大、小孢子的形态,大孢子呈何形状? 有几个分隔?基部有无足胞?小孢子呈何形状?有无分隔?见到成链状着生的现象否? (七) 水稻绵腐病 病原:主要是 Achlya spp.的真菌(包括层出绵霉 A.Prolifera 和稻绵霉 A.oryzae 等) 分类地位:鞭毛菌亚门、卵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绵霉属。 1.症状观察:取感病谷粒观察,可见病谷粒四周呈放射状地长出白色绵毛状物(此为病菌菌丝体和孢子囊等),这是此病的显著特征。病谷粒不能发芽,即使已 发芽也常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2.病原鉴定:取病谷粒周围的绵毛状物少许,制片镜检。观察病原菌的孢子囊、藏卵器、雄器卵孢子形态。它们各呈何形状?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能否看到游 动孢子从孢子囊溢出后聚集在孢子囊开口处的状态? (八) 稻黄矮病 病原:水稻黄矮病毒(Rice Yelow Stunt Virus,缩写为 RYSV) 症状观察:先取病株观察整株症状,植株比健株是否变矮?节间短否?株形是否松散?再观察叶片,叶色是否发黄?有没有见到叶肉黄色而杂有碎绿斑块、叶脉 仍保持绿色的症状?叶片有无错位现象? (九) 稻普通矮缩病(简称“稻普矮病”) 病原:水稻普通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缩写为 RDV) 症状观察:先取病株观察整株症状。病株是否比健株明显变矮?也比黄矮病株明显矮吗?全株颜色比健株深还是浅?分蘖是否比健株增多?再观察病株叶片。叶 片是否比健株短小僵直?叶色浓绿否?叶片上能否看到虚线状断续的白色点条? (十) 稻粒黑粉病 病原:Neovossia horrida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刺黑粉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穗盒装标本观察,看病粒与健粒有何区别?病粒变色否?谷壳内外颖壳间有无开裂露出黑色角状物?谷粒外有没有散落黑粉状物?此黑粉状物 为何物?
2.病原鉴定:取病谷粒内的黑粉制片镜检,观察冬孢子的形态。冬孢子呈何状?什么颜色?冬孢子表面有何特征? (十一)稻云形病 病原 有性时期为 Me tasphaeria albescens(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腔囊菌纲、隔孢菌目、隔孢菌科、亚球腔菌属。 无性时期为:尚未定论。有人认为是 Rhynchosprium oryzae;有人认为是 Fusoma triseptaum或 Fusoma biseptatum;也 症状观察:取病叶观察,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的什么部位?病斑上有无暗褐色波浪形云纹?病健交界部清晰否?附近有 (十二)稻褐色叶枯病 病原:尚未定论。有的认为是 Fusarium sp.,有的认为是 Fusarium nivale,也有的认为是与云形病的病原物可能相同 症状观察:取病叶观察病斑的形状、颜色、大小,注意病斑周围黄色晕圈宽否?病健交界清楚否?叶鞘上病斑呈何状态ˉ (十三)稻干尖线虫病 病原: Aphelenchoides besseyi 分类地位:线虫纲、侧尾线口亚纲、垫刃目、滑刀总科、滑刃线虫属。 症状观察: 叶部症状:主要观察叶片上病部表现在什么部位?呈何颜色?何状态?病健交界明显否? 穗部症状:注意全穗表现的症状是什么?部分小穗和部分谷粒表现的症状有什么特征 (十四)稻赤枯病 病原:生理性病害。土壤环境不良、缺钾是主要原因 症状观察:先观察病株的全株症状,病株是否比健株矮小?分蘖和植株颜色是否正常?叶片是否僵直不披?再看叶片上ˉ 似的褐色病斑?基部叶片有无从叶尖向下逐渐变黄褐色枯死的现象?病株根部呈何颜色? 作业 1.绘下列病原菌形态 (1)稻瘟病菌和胡麻叶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2)稻恶苗病菌的分生孢子。 (3)稻绵腐菌的游动孢子囊和藏卵器。 2.如何准确鉴别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 实验二、麦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对麦类作物重要病害能独立诊断鉴定,掌握麦类三种锈病病菌夏孢子的简易快速识别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小麦赤霉病 病原 有性时期: Gibberella zeae(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赤霉属)。 无性时期: Fusarium gramineaⅧ等(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取小麦病穗及有越冬病原的稻蔸观察,麦穗的颖片边缘与小穗基部能否见到红色粉状物和黑色小点,它们」 意水稻稻蔸上是否也有与麦穗上相同的黑色小粒点,如果有,请解释原因
2.病原鉴定:取病谷粒内的黑粉制片镜检,观察冬孢子的形态。冬孢子呈何状?什么颜色?冬孢子表面有何特征? (十一)稻云形病 病原: 有性时期为 Metasphaeria albescens(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腔囊菌纲、隔孢菌目、隔孢菌科、亚球腔菌属。) 无性时期为:尚未定论。有人认为是 Rhynchosprium oryzae;有人认为是 Fusoma triseptaum 或 Fusoma biseptatum;也有人认为是 Fusarium sp. 症状观察:取病叶观察,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的什么部位?病斑上有无暗褐色波浪形云纹?病健交界部清晰否?附近有无白色粉末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 (十二)稻褐色叶枯病 病原:尚未定论。有的认为是 Fusarium sp.,有的认为是 Fusarium nivale,也有的认为是与云形病的病原物可能相同。 症状观察:取病叶观察病斑的形状、颜色、大小,注意病斑周围黄色晕圈宽否?病健交界清楚否?叶鞘上病斑呈何状态? (十三)稻干尖线虫病 病原:Aphelenchoides besseyi 分类地位:线虫纲、侧尾线口亚纲、垫刃目、滑刀总科、滑刃线虫属。 症状观察: 叶部症状:主要观察叶片上病部表现在什么部位?呈何颜色?何状态?病健交界明显否? 穗部症状:注意全穗表现的症状是什么?部分小穗和部分谷粒表现的症状有什么特征? (十四)稻赤枯病 病原:生理性病害。土壤环境不良、缺钾是主要原因。 症状观察:先观察病株的全株症状,病株是否比健株矮小?分蘖和植株颜色是否正常?叶片是否僵直不披?再看叶片上有无碎屑状的赤褐色小点和与胡麻斑病类 似的褐色病斑?基部叶片有无从叶尖向下逐渐变黄褐色枯死的现象?病株根部呈何颜色? 三、作业 1.绘下列病原菌形态图 (1)稻瘟病菌和胡麻叶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2)稻恶苗病菌的分生孢子。 (3)稻绵腐菌的游动孢子囊和藏卵器。 2.如何准确鉴别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 实验二、 麦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对麦类作物重要病害能独立诊断鉴定,掌握麦类三种锈病病菌夏孢子的简易快速识别方法,对其它病害的典型症状能认别。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小麦赤霉病 病原: 有性时期:Gibberella zeae (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赤霉属)。 无性时期:Fusarium graminearum 等(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取小麦病穗及有越冬病原的稻蔸观察,麦穗的颖片边缘与小穗基部能否见到红色粉状物和黑色小点,它们分布着生情况如何?各代表什么?然后注 意水稻稻蔸上是否也有与麦穗上相同的黑色小粒点,如果有,请解释原因
2.病原鉴定:挑取病穗上少量黑色颗粒于在玻片上制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子囊壳的形状、颜色,注意子囊表面是否光滑 囊壳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能否看到子囊和子囊孢子?分别呈何形状?有无颜色?子囊孢子是否分隔?怎样排列?观察完毕后 质霉层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形状、颜色,注意有无小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 (二)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病原(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小麦叶锈病:病原( Puccinia recondi ta f.sp. critic) 小麦秆锈病:病原( Puccinia graminis f.sp. tritici) 1.症状观察:观察小麦三种锈病的标本,从病株上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态、大小、色泽、排列情况,为害部位等方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三种锈病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少许,分别制片镜检,观察三种锈病病菌的夏孢子之间以及 病菌的冬孢子具长柄,顶端胞壁较厚?哪种病菌的冬孢子顶端细胞常平截或倾斜?哪种病菌的夏孢子为长圆形或卵圆形,红褐色ˉ 若观察夏孢子的发芽孔则需用苯胺兰-乳酚油染色,其配方如下:苯酚20m1,苯胺兰(0.5%水溶液)20m,乳酸20ml 少许夏孢子,将玻片在酒精灯上微热,冷却后用油镜观察夏孢子的发芽孔。 三种锈菌夏孢子的简易快速识别:在空中捕捉夏孢子时,杆锈病菌的夏孢子的形态特殊,易于鉴定,但条锈菌与叶锈菌 法鉴定 (1)正磷酸盐鉴别法 在载玻片中部,涂上一层凡士林,撒上稀疏的夏孢子,然后取10%的正磷酸滴于有夏孢子的部位,静置1-2分钟,傾去多余的酸液 心缩成一个圆球,条锈菌夏孢子原生质凝聚成很多块。 (2)结晶紫染色鉴定方法 用1%草酸铵溶液8om1,加入结晶紫饱和酒精溶液20ml(2克结晶紫溶于20m95%酒精内),混合配成染色液。染色时将τ0%盐 盐酸后,加染色液,染色2分钟。再用水洗去染色液后镜检。条锈菌夏孢子呈蓝紫色至深兰色,不透光,近圆形,边缘刺明显。 至不规则形其表面刺不明显。 三)小麦白粉病 病原: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原名 Erysiphe graminis) 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布氏白粉菌属 1.症状观察:观察病部表面是否可见白粉状霉斑?霉斑的颜色是否一致?霉斑中是否散生有黑色小粒点?霉斑和黑色小 2.病原鉴定:先用镊子撕下刚发病具少量菌丝体的病叶表皮(撕得愈薄愈好),放在低倍镜下镜检,观察分生孢子着生 霉层上的黑色小粒,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闭囊壳及附着丝形态,后轻压盖玻片,将闭囊壳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子囊及子囊孢子的
2.病原鉴定:挑取病穗上少量黑色颗粒于在玻片上制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子囊壳的形状、颜色,注意子囊表面是否光滑,顶部有无孔口?然后轻压盖玻片,将子 囊壳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能否看到子囊和子囊孢子?分别呈何形状?有无颜色?子囊孢子是否分隔?怎样排列?观察完毕后,再用解剖刀刮取病穗上少量的粉红色胶 质霉层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形状、颜色,注意有无小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 (二)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病原(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小麦叶锈病:病原(Puccinia recondita f.sp.tritici) 小麦秆锈病:病原(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1.症状观察:观察小麦三种锈病的标本,从病株上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态、大小、色泽、排列情况,为害部位等方面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异同。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三种锈病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少许,分别制片镜检,观察三种锈病病菌的夏孢子之间以及冬孢子之间,形状、颜色有何异同?哪种 病菌的冬孢子具长柄,顶端胞壁较厚?哪种病菌的冬孢子顶端细胞常平截或倾斜?哪种病菌的夏孢子为长圆形或卵圆形,红褐色? 若观察夏孢子的发芽孔则需用苯胺兰-乳酚油染色,其配方如下:苯酚 20ml,苯胺兰(0.5%水溶液)20ml,乳酸 20ml,甘油 10ml。在玻片上滴上染色液,并挑取 少许夏孢子,将玻片在酒精灯上微热,冷却后用油镜观察夏孢子的发芽孔。 三种锈菌夏孢子的简易快速识别:在空中捕捉夏孢子时,杆锈病菌的夏孢子的形态特殊,易于鉴定,但条锈菌与叶锈菌的夏孢子镜检时,很难区分,可用以下方 法鉴定: (1)正磷酸盐鉴别法 在载玻片中部,涂上一层凡士林,撒上稀疏的夏孢子,然后取 10%的正磷酸滴于有夏孢子的部位,静置 1-2 分钟,倾去多余的酸液后镜检,结果是叶锈菌夏孢子原生质向中 心缩成一个圆球,条锈菌夏孢子原生质凝聚成很多块。 (2)结晶紫染色鉴定方法 用 1%草酸铵溶液 80ml,加入结晶紫饱和酒精溶液 20ml(2 克结晶紫溶于 20ml 95%酒精内),混合配成染色液。染色时将 70%盐酸溶液滴在玻片上处理 30 秒种。用水洗去 盐酸后,加染色液,染色 2 分钟。再用水洗去染色液后镜检。条锈菌夏孢子呈蓝紫色至深兰色,不透光,近圆形,边缘刺明显。叶锈病夏孢子呈黄褐色,可透光,近圆形 至不规则形其表面刺不明显。 (三)小麦白粉病 病原: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原名 Erysiphe graminis) 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布氏白粉菌属。 1.症状观察:观察病部表面是否可见白粉状霉斑?霉斑的颜色是否一致?霉斑中是否散生有黑色小粒点?霉斑和黑色小粒点分别是什么?病斑在病叶上的分布如 何? 2.病原鉴定:先用镊子撕下刚发病具少量菌丝体的病叶表皮(撕得愈薄愈好),放在低倍镜下镜检,观察分生孢子着生状况,能否看到吸器?然后用解剖针挑取 霉层上的黑色小粒,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闭囊壳及附着丝形态,后轻压盖玻片,将闭囊壳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态、颜色和数量
(四)麦类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病原( Ustilago tritci) 大麦坚黑穗病:病原( Ustilago hordei) 小麦杆黑穗病:病原( Urocystis tritici 小麦网腥黑穗病:病原( Tilletia caries) 小麦光腥黑穗病:病原( Tilletia foetidtesa) 1.症状观察:观察小麦散黑穗病,大麦坚黑穗病,小麦杆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标本。看哪两种病害的小麦穗子为黑粉 叶片,叶鞘和杄上病斑内充满着黑粉:哪种病害麦粒形成“菌瘿”,并带有鱼腥味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少量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形态,比较小麦散黑穗病菌和大麦坚黑穗病菌。何者冬孢子表面有 菌的冬孢子堆时,能否看到冬孢子外的不孕细胞?小麦光腥黑粉病菌和网腥黑粉病菌何者冬孢子上有网状突起?何者表面光滑? 两种病菌的担孢子是否连结成H型? (五)小麦粒线虫病 病原物: Anguina tritici 分类地位: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垫刃科、粒线虫属 1.症状观察:观察病株与健株,何者矮小?病株茎杆是否肥肿弯曲,叶片是否畸形?受害麦粒与健株在色泽、大小、重」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切开在水中浸软的虫瘿,挑取虫瘿内的白色絮状物制片,镜检线虫幼虫形态,幼虫呈何形状?这 (六)小麦雪霉病 病原物: Fusarium nivale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观察叶色上病斑形状、颜色,有无病征?病穗上的病征有几种类型?与赤霉病相比有何不同? 2.病原鉴定:用刮刀刮取病部上少量砖红色霉状物和用挑针挑取黑色小颗粒分别制片镜检。观察镰刀菌大小分生孢子的 有无子座?轻压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如能看到,它们有何特征 (七)小麦叶枯病 病原: Septoria triticj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 1.症状观察:观察叶上病斑形状、颜色、病斑上黑色小粒是什么
(四)麦类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病原(Ustilago tritci) 大麦坚黑穗病:病原(Ustilago hordei) 小麦杆黑穗病:病原(Urocystis tritici) 小麦网腥黑穗病:病原(Tilletia caries) 小麦光腥黑穗病:病原(Tilletia foetidtesa) 1.症状观察:观察小麦散黑穗病,大麦坚黑穗病,小麦杆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标本。看哪两种病害的小麦穗子为黑粉代替,二病的病穗有何区别?哪种病害的 叶片,叶鞘和杆上病斑内充满着黑粉;哪种病害麦粒形成“菌瘿”,并带有鱼腥味。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少量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形态,比较小麦散黑穗病菌和大麦坚黑穗病菌。何者冬孢子表面有刺,且发芽后不产生担孢子?观察杆黑粉 菌的冬孢子堆时,能否看到冬孢子外的不孕细胞?小麦光腥黑粉病菌和网腥黑粉病菌何者冬孢子上有网状突起?何者表面光滑?观察光、网腥病菌冬孢子萌发的玻片,看 两种病菌的担孢子是否连结成 H 型? (五)小麦粒线虫病 病原物:Anguina tritici 分类地位: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垫刃科、粒线虫属。 1.症状观察:观察病株与健株,何者矮小?病株茎杆是否肥肿弯曲,叶片是否畸形?受害麦粒与健株在色泽、大小、重量、形状、内含物方面有何不同?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切开在水中浸软的虫瘿,挑取虫瘿内的白色絮状物制片,镜检线虫幼虫形态,幼虫呈何形状?这时看得出来雌雄的分化否? (六)小麦雪霉病 病原物:Fusarium nivale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观察叶色上病斑形状、颜色,有无病征?病穗上的病征有几种类型?与赤霉病相比有何不同? 2.病原鉴定:用刮刀刮取病部上少量砖红色霉状物和用挑针挑取黑色小颗粒分别制片镜检。观察镰刀菌大小分生孢子的形状及隔膜数,子囊壳形状,颜色如何? 有无子座?轻压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如能看到,它们有何特征? (七)小麦叶枯病 病原:Septoria triticj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 1.症状观察:观察叶上病斑形状、颜色、病斑上黑色小粒是什么?
2.病原鉴定:用挑针挑取病斑上黑色小粒点于载玻片上制片,镜检。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分生孢子器形状、颜色如何? 孢子器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注意分生孢子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八)小麦颖枯病 病原: Septoria nodorum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 症状观察:此病发生于叶、叶鞘、茎及穗的颖片上,以侵害穗部为主,穗部症状在乳熟期最为明显。一般多在穗的顶端 深褐色斑点,后变枯白色,扩展到整个颖壳,并在其上散生黑色小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九)小麦纹枯病 病原 有性时期: Pellicularia gramineⅧ(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革菌科,网膜革菌属) 无性时期: rizoctonia solani(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 症状观察:幼苗期受病菌侵染后,则在幼苗茎的地表和地下部分分别产生褐色条斑:孕穗期受害,则先在近地面的叶鞘 淡褐色,周缘呈暗褐色。后期病斑常围绕麦杆,直径可达4cm。潮湿条件下,在发病部位,可观察到白色菌丝团,白色菌色团后」 (十)小麦全蚀病 病原: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顶囊菌属 症状观察:小麦自苗期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但小麦抽穗前一般不表现症状。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和茎基部的 及茎基部受害所引起。 (1)冬前分蘖期:病株矮小,分蘖减少,基部叶片发黄,种子根及根茎呈灰黑色。 (2)返青期:除具上述特点外,还表现返青较慢,黄叶增多 (3)拔节期:病株矮小,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发黄。初生根和次生根大部分变黑,茎基部表面和叶鞘内侧有较明显的灰 4)灌浆期:新病区或轻病地块,小麦灌浆至黄熟期,症状最为明昰,此时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死者形成白穗, 表1-2cm处,有似“黑膏药”状的菌丝层。剥开最低一片叶的叶鞘,用扩大镜观察可见叶鞘内侧表皮及茎杆表面长满紧密交织的 亡之后,其根、茎、叶鞘内侧,还可见到黑色颗粒状突起的子囊壳 (十一)小麦土传花叶病 病原: Wheat soil- born mosaic virus(为一种杆状病毒) 症状观察:感病麦苗的新叶上形成很多不规则的条纹。条纹的颜色可以是深绿浅绿相间(绿色花叶株系引起),也可以 这种花叶条纹一直可以延伸到叶鞘及颖片上。病株一般矮化。有些品种产生过多的分蘖,形成丛簇症。这种病株的叶片最后变成 (十二)大麦条纹病 病原: Drechslera g 异名为( 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黑色菌科,德斯霉属 症状观察:植株地上部分都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上典型症状是从叶片基部到尖端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斑, 期,大多数老病斑中央变为草黄色,边缘褐色,并长出大量灰黑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病叶破裂干二 作业
2.病原鉴定:用挑针挑取病斑上黑色小粒点于载玻片上制片,镜检。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分生孢子器形状、颜色如何?孢子器有无孔口?然后轻压玻片,将分生 孢子器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注意分生孢子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八)小麦颖枯病 病原:Septoria nodorum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 症状观察:此病发生于叶、叶鞘、茎及穗的颖片上,以侵害穗部为主,穗部症状在乳熟期最为明显。一般多在穗的顶端或上半部小穗的颖片上。初在颖壳上产生 深褐色斑点,后变枯白色,扩展到整个颖壳,并在其上散生黑色小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九)小麦纹枯病 病原: 有性时期:Pellicularia gramineum(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革菌科,网膜革菌属)。 无性时期:Rhizoctonia solani(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 症状观察:幼苗期受病菌侵染后,则在幼苗茎的地表和地下部分分别产生褐色条斑;孕穗期受害,则先在近地面的叶鞘上发生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病斑中部呈 淡褐色,周缘呈暗褐色。后期病斑常围绕麦杆,直径可达 4cm。潮湿条件下,在发病部位,可观察到白色菌丝团,白色菌色团后期发育成褐色小菌核。 (十)小麦全蚀病 病原: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顶囊菌属) 症状观察:小麦自苗期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但小麦抽穗前一般不表现症状。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和茎基部的 1-2 节。地上部其它症状的出现,都是根 及茎基部受害所引起。 (1)冬前分蘖期:病株矮小,分蘖减少,基部叶片发黄,种子根及根茎呈灰黑色。 (2)返青期:除具上述特点外,还表现返青较慢,黄叶增多。 (3)拔节期:病株矮小,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发黄。初生根和次生根大部分变黑,茎基部表面和叶鞘内侧有较明显的灰黑色菌丝层。 (4)灌浆期:新病区或轻病地块,小麦灌浆至黄熟期,症状最为明显,此时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死者形成白穗,遇雨后,常因霉菌腐生病穗呈污褐色。近地 表 1-2cm 处,有似“黑膏药”状的菌丝层。剥开最低一片叶的叶鞘,用扩大镜观察可见叶鞘内侧表皮及茎杆表面长满紧密交织的黑色菌丝座和成串连接的菌丝结。病株死 亡之后,其根、茎、叶鞘内侧,还可见到黑色颗粒状突起的子囊壳。 (十一)小麦土传花叶病 病原:Wheat Soil-born Mosaic Virus(为一种杆状病毒) 症状观察:感病麦苗的新叶上形成很多不规则的条纹。条纹的颜色可以是深绿浅绿相间(绿色花叶株系引起),也可以是深绿黄色相间(黄色花叶株系引起)。 这种花叶条纹一直可以延伸到叶鞘及颖片上。病株一般矮化。有些品种产生过多的分蘖,形成丛簇症。这种病株的叶片最后变成深绿色。而条纹症则隐潜。 (十二)大麦条纹病 病原:Drechslera graminea 异名为(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黑色菌科,德斯霉属 症状观察:植株地上部分都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上典型症状是从叶片基部到尖端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斑,颜色由苍白逐渐变为黄褐色。拔节到抽穗 期,大多数老病斑中央变为草黄色,边缘褐色,并长出大量灰黑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病叶破裂干枯,往往引起全株枯死。 三、 作业
绘下列病原菌形态图 1.条锈病菌、秆锈病菌、叶锈病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 2.光腥病菌、网腥病菌、杆黑粉病菌及大麦坚黑穗病菌的冬孢子。 3.白粉病菌、赤霉病菌的子囊壳及分生孢子。 四、思考题 1.比较小麦线虫病“虫瘿”与小麦腥黑穗病菌“菌瘿”之异 2.麦类黑穗病的侵染方式和传播途径有哪些类型?它们与防治措施的制订有何关系? 实验三、小麦病害田间调查 实验目的 通过田间调查,进一步认识常见小麦病害的症状。了解本地小麦病害的主要种类。它们的发 生危害的情况:对小麦锈病、赤霉病等小麦重要病害。通过联系实际的调查,分析它们的发生危害程度与 气候、品种、栽培条件、生育情况、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关系,从而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的方法 调查时期 小麦乳熟期前或乳熟期,选合适的时间进行 调查用具 手持扩大镜、计数器、记录本、标本采集用具(塑料本标件标本夹等)。 四、调查内容和方法 对发病种类作一般调查:对小麦锈病、赤霉病作重点调查 1.一般调查:调查当年当地小麦病害发生的种类、发病率。其方法是:选有代表性的(从品种 地形、地势、肥力、生育好坏等方面来考虑具有代表性)麦田3至5块。每块以“Z”字形取样法。在田边 边走边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种类。并在所经的路线上取10个点。每点取10株。认真调查茎部、叶鞘、叶片 穗上〔必要时拔起植株检验根部)的发病情况。记载病害种类、计算病害百分率(病株率或病叶率、病穗 率)。并采集有关病害的标本带回室内鉴定 2.重点调查 (1)小麦锈病的调查:重点调查不同品种与三种锈病发生关系。每个小组在小麦品种圃调查5个 品种。每个品种5点取样。每点10株(调查茎和茎上为未枯的所有叶片)。记载其茎杆发病率(或病叶率)。 每杆或每叶的严重度。算出平均严重度。 病杆(或病 病杆率(或病叶率) 100% 调查杆(或病叶)数 严重度是指病杆(或病叶)上下孢子堆的多少。用分级法表示。一般分六级:即5%,10%,25% 40%,65%,100%。为了统一记载标准。秆锈病拟记载上部两节最严重的一面中最严重的一段:条锈病和叶 锈病拟记载上部第二叶(条锈病轻时可第三叶)中最严重的一段: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叶片和茎杆发病的
绘下列病原菌形态图 1.条锈病菌、秆锈病菌、叶锈病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 2.光腥病菌、网腥病菌、杆黑粉病菌及大麦坚黑穗病菌的冬孢子。 3.白粉病菌、赤霉病菌的子囊壳及分生孢子。 四、 思考题 1.比较小麦线虫病“虫瘿”与小麦腥黑穗病菌“菌瘿”之异同。 2.麦类黑穗病的侵染方式和传播途径有哪些类型?它们与防治措施的制订有何关系? 实验三、小麦病害田间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田间调查,进一步认识常见小麦病害的症状。了解本地小麦病害的主要种类。它们的发 生危害的情况;对小麦锈病、赤霉病等小麦重要病害。通过联系实际的调查,分析它们的发生危害程度与 气候、品种、栽培条件、生育情况、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关系,从而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的方法。 二、调查时期 小麦乳熟期前或乳熟期,选合适的时间进行。 三、调查用具 手持扩大镜、计数器、记录本、标本采集用具(塑料本标件标本夹等)。 四、调查内容和方法 对发病种类作一般调查;对小麦锈病、赤霉病作重点调查。 1. 一般调查:调查当年当地小麦病害发生的种类、发病率。其方法是:选有代表性的(从品种、 地形、地势、肥力、生育好坏等方面来考虑具有代表性)麦田 3 至 5 块。每块以“Z”字形取样法。在田边 边走边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种类。并在所经的路线上取 10 个点。每点取 10 株。认真调查茎部、叶鞘、叶片、 穗上(必要时拔起植株检验根部)的发病情况。记载病害种类、计算病害百分率(病株率或病叶率、病穗 率)。并采集有关病害的标本带回室内鉴定。 ⒉ 重点调查: (1)小麦锈病的调查:重点调查不同品种与三种锈病发生关系。每个小组在小麦品种圃调查 5 个 品种。每个品种 5 点取样。每点 10 株(调查茎和茎上为未枯的所有叶片)。记载其茎杆发病率(或病叶率)。 每杆或每叶的严重度。算出平均严重度。 病杆(或病 叶)数 病杆率(或病叶率)= ————————- × 100% 调查杆(或病叶)数 严重度是指病杆(或病叶)上下孢子堆的多少。用分级法表示。一般分六级:即 5%,10%,25%, 40%,65%,100%。为了统一记载标准。秆锈病拟记载上部两节最严重的一面中最严重的一段;条锈病和叶 锈病拟记载上部第二叶(条锈病轻时可第三叶)中最严重的一段;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叶片和茎杆发病的
平均严重度。 [各级严重度×各该级病杆(叶)数] 的总和 平均严重度= 调查总病杆 (2)小麦赤麦病(穗腐)的调查:重点调查不同品种、不同地势与发病的关系。其方法是:选择 不同品种与不同地势的麦田各2—3块。每块以5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40穗。记载病穗率。并按下列严 重度分级标准和公式记载病级和计算病情指数 小麦赤麦病的严重度分级标准 零级:无病 Ⅰ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1/4以下 Ⅱ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1/4-1/3: Ⅲ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1/2-3/4: Ⅳ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3/4以上。 (各级的穗数×相应级的代表数值)的总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株数×发病最高级的代表数值 1.描述所调查病害的症状特点。 2.根据小麦赤霉病的调查结果计算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平均严重度及病情指数。分析不同田块 的小麦赤霉病发生差异的原因。 实验四、杂谷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能够独立鉴定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丝黑穗病:高梁炭疽病、紫斑 病、黑穗病和栗白发病。对其他病害的典型症状能识别。 验内容和 (一)玉米大、小斑病 病原:玉米大斑病 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玉米小斑病 HeLminthosporium maydis 1.症状观察:取玉米大、小斑病的叶片标本,观察两病斑形状、色泽、大小、数目及病症颜色有
平均严重度。 [各级严重度×各该级病杆(叶)数] 的总和 平均严重度= ———————————————————— 调查总病杆 (叶) (2)小麦赤麦病(穗腐)的调查:重点调查不同品种、不同地势与发病的关系。其方法是:选择 不同品种与不同地势的麦田各 2—3 块。每块以 5 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 40 穗。记载病穗率。并按下列严 重度分级标准和公式记载病级和计算病情指数。 小麦赤麦病的严重度分级标准: 零级:无病 Ⅰ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 1/4 以下 Ⅱ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 1/4-1/3; Ⅲ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 1/2-3/4; Ⅳ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 3/4 以上。 (各级的穗数×相应级的代表数值)的总 和 病情指数= ———————————————————— ×100 调查总株数×发病最高级的代表数值 五、作业: ⒈ 描述所调查病害的症状特点。 2.根据小麦赤霉病的调查结果计算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平均严重度及病情指数。分析不同田块 的小麦赤霉病发生差异的原因。 实验四、杂谷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能够独立鉴定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丝黑穗病;高梁炭疽病、紫斑 病、黑穗病和栗白发病。对其他病害的典型症状能识别。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 玉米大、小斑病 病原:玉米大斑病 Helminthosporiun turcicum 玉米小斑病 Helminthosporiun maydis ⒈ 症状观察:取玉米大、小斑病的叶片标本,观察两病斑形状、色泽、大小、数目及病症颜色有
何不同? 2.病原鉴定:分别刮取病组织上的霉层。制片仅见两种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注意分 生孢子在形状、色泽、大小、隔膜数、基细胞形状,脐点等方面的区别。 3.玉米大、小斑病简易诊断法:将田间可疑病叶采回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将其放在25-28℃ 左右温度下,用培养皿进行保湿培养。24小时后镜检病斑上的霉层。根据病原形态,即可确诊病叶是大斑 病还是还是小斑病 (二)玉米丝黑穗病 病原: Sphacelotheca reiliana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节黑粉菌科、轴黑粉菌属 1.症状观察:注意雌穗和雄穗受害状有何不同?雌穗上黑色丝状物是什么?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少量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形状、颜色、注意冬孢子表面是否有刺? (提示:冬孢子茶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表面细刺明显。大小为9-15微米。冬孢子间混有球形、金乌色的 不育细胞。) (三)玉米黑粉病 病原: Ustilago maydis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东孢子纲、黑粉菌目、节黑粉菌科、节黑粉菌属 1症状观察:注意观察植株被害部位,被害部位是否形成肿瘤?病穗上有无黑色丝状物?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少量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形状、颜色,冬孢子表面是否有细刺? 病原: Physoderma maydis 1.症状观察:观察发病部位。何处病斑最多?病斑颜色如何?病组织是否有褐色粉未散出?
何不同? ⒉ 病原鉴定:分别刮取病组织上的霉层。制片仅见两种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注意分 生孢子在形状、色泽、大小、隔膜数、基细胞形状,脐点等方面的区别。 ⒊ 玉米大、小斑病简易诊断法:将田间可疑病叶采回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将其放在 25-28℃ 左右温度下,用培养皿进行保湿培养。24 小时后镜检病斑上的霉层。根据病原形态,即可确诊病叶是大斑 病还是还是小斑病。 (二) 玉米丝黑穗病 病原:Sphacelotheca reiliana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节黑粉菌科、轴黑粉菌属 ⒈ 症状观察:注意雌穗和雄穗受害状有何不同?雌穗上黑色丝状物是什么? ⒉ 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少量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形状、颜色、注意冬孢子表面是否有刺? (提示:冬孢子茶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表面细刺明显。大小为 9-15 微米。冬孢子间混有球形、金乌色的 不育细胞。) (三) 玉米黑粉病 病原:Ustilago maydis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东孢子纲、黑粉菌目、节黑粉菌科、节黑粉菌属 ⒈症状观察:注意观察植株被害部位,被害部位是否形成肿瘤?病穗上有无黑色丝状物? ⒉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少量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形状、颜色,冬孢子表面是否有细刺? (四)玉米褐斑病 病原:Physoderma maydis 1.症状观察:观察发病部位。何处病斑最多?病斑颜色如何?病组织是否有褐色粉未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