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蜀相》 授课者:廖美玲授课班级:12服装授课时间:9月25日(周二)3-4节 授课斑级:12汽修1班授课时间:10月8日(周一)5-6节 教学目标: 1、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并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1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呢? 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登门拜访,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已打天下的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 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襄阳古隆中(今襄樊市 西)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 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 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 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 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 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 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 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有目标就要坚持不懈 2、遇到困难是退缩还是求助他人想办法一起解决 3、一个人要有才能、有本事,才能得到赏识。 诸葛亮在出山前就很有名了,所以刘备才会慕名去请他。所以呢,我们也是一样,不管是学 知识,还是学技能本领,都要脚踏实地的去学,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不被淘汰。 那今天我们学的这篇古诗就和故事中的主人翁有关,请大家打开书39页。 师:之前大家学过李白的诗吗?那李白的诗具有什么风格呢? 生:浪漫主义风格。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一一杜甫的七言律诗 板书:《蜀相》杜甫 二、介绍作者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 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可 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而他则被称为“诗
第七课 《蜀相》 授课者:廖美玲 授课班级:12 服装 授课时间:9 月 25 日(周二)3—4 节 授课班级:12 汽修 1 班 授课时间:10 月 8 日(周一)5—6 节 教学目标: 1、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并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l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呢? 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登门拜访,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已打天下的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 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襄阳古隆中(今襄樊市 西)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 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 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 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 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 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 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 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有目标就要坚持不懈 2、遇到困难是退缩还是求助他人想办法一起解决 3、一个人要有才能、有本事,才能得到赏识。 诸葛亮在出山前就很有名了,所以刘备才会慕名去请他。所以呢,我们也是一样,不管是学 知识,还是学技能本领,都要脚踏实地的去学,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不被淘汰。 那今天我们学的这篇古诗就和故事中的主人翁有关,请大家打开书 39 页。 师:之前大家学过李白的诗吗?那李白的诗具有什么风格呢? 生:浪漫主义风格。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 板书:《蜀相》杜甫 二、介绍作者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 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可 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而他则被称为“诗
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蜀相》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 、全班朗读,整体感悟 《蜀相》是一首古诗。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 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 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大家先听老师读一遍,然后大家一起朗读。 1、师:刚才我们一起读过,大家感受一下,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师: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 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 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还要注意到诗句中的停顿。(师示范) 3、那我们再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点评) 刚才,我们诵读了诗歌,并且了解了诗歌的基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中最重要的内 容一一感情。 四、分析诗歌 1、这首诗的题目叫《蜀相》,指的是谁?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题目《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2、那诸葛亮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呢? 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有谁了解诸葛亮的一些事迹,大家分享一下? 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 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 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 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 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4、那作者写的是诸葛亮,是一个过世的人,大家想想这应该属于什么诗? 是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还是送别诗、怀古诗?——怀古诗 5、这首诗是怀古诗,既有写景,又有叙事,哪部份是写景?哪部份是叙事? 前四句。诗的前两联主要写祠堂从外到内的景色,寄托了诗人无限心事:后两联主要写 诸葛丞相的伟绩和后人对他的崇敬。 6、开头以自问引起,丞相祠堂何处寻?“寻”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诗人不知道丞相柯堂在 哪儿吗? 特地去找,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路过;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 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用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 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 7、那么“丞相祠堂”在哪儿?—锦官城外柏森森。 锦官城”是什么地方?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 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柏森森”: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森 森”,是形容柏树的高大而茂密。柏树衬托诸葛亮的形象,高大茂密的柏树是丞相祠的标志 是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 8、丞相祠外面柏树围绕,那丞相祠的里面又有些什么景色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 祠堂的内景。“映阶”,映照着台阶。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 级而上。“好 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9、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 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 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
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蜀相》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 三、全班朗读,整体感悟 《蜀相》是一首古诗。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 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 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大家先听老师读一遍,然后大家一起朗读。 1、师:刚才我们一起读过,大家感受一下,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师: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 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 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还要注意到诗句中的停顿。(师示范) 3、那我们再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 (点评) 刚才,我们诵读了诗歌,并且了解了诗歌的基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中最重要的内 容——感情。 四、分析诗歌 1、这首诗的题目叫《蜀相》,指的是谁? ——诸葛亮 ,字孔明,人称卧龙。 公元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题目《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2、那诸葛亮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呢?——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有谁了解诸葛亮的一些事迹,大家分享一下? 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 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 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 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 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4、那作者写的是诸葛亮,是一个过世的人,大家想想这应该属于什么诗? 是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还是送别诗、怀古诗?——怀古诗 5、这首诗是怀古诗,既有写景,又有叙事,哪部份是写景?哪部份是叙事? ——前四句。诗的前两联主要写祠堂从外到内的景色,寄托了诗人无限心事;后两联主要写 诸葛丞相的伟绩和后人对他的崇敬。 6、开头以自问引起,丞相祠堂何处寻?“寻”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诗人不知道丞相祠堂在 哪儿吗? 特地去找,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路过;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 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用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 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 7、那么“丞相祠堂”在哪儿?——锦官城外柏森森。 “锦官城”是什么地方?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 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柏森森”: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森 森”,是形容柏树的高大而茂密。柏树衬托诸葛亮的形象,高大茂密的柏树是丞相祠的标志, 是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 8、丞相祠外面柏树围绕,那丞相祠的里面又有些什么景色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 祠堂的内景。“映阶”,映照着台阶。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 级而上。“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9、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 字? “自”“空”。 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 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
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 限,却与诗人无关,就像朱自清《荷塘月色》里说的一样:“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 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诗人面对丞相祠堂的无限春色,感受到的是凄清冷落的失望 与感慨:虽然祠堂内春意盎然,然而时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了像诸葛 亮那样的济世英 10、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这句诗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三顾”,三次拜访,这里指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20里)时,刘备三顾茅 庐登门拜访,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已打天下的事 “天下计”写诸葛亮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 “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的宏伟业绩 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己的精神。 只是简单的两句话就凝练的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绩: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 知遇之恩,出山辅佐刘备、济助后主。 11、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统一全国的理想最终却 没有实现,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 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为之叹息,才“长使英雄汨满襟”。 12、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 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 遗憾和共鸣 13、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 有,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杜甫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他是想做宰相的,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但即便如此,他却 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 五、诵读指导,让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 1、“丞相”要读出亲近的味道,“寻”读升调,读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读得平缓, 读出欣慰的语气 2、读出惋惜的语气,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体现出诗意的逆 转 3、“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泪满襟”该读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老臣心”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前句要读得稍快,带惋惜的语气,“死”字要 读得沉痛;后句要读出感伤的语气,尤其是“泪满襟”三字要一字一顿,有泣而涕下的感觉。 长”与“泪”两字应读得重而长 六、总结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 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 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 时、抱负难施的感慨 2、杜甫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一生都痛苦,所以大大的感叹壮志未酬,面对困难、挫折, 感叹有用吗? 不要在遗憾、抱怨中生活,这样于事无补,只会徒增悲伤 3、那你们有什么理想、目标呢? 4、一个人要生存,就要有技能,那该怎么学呢?
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 限,却与诗人无关,就像朱自清《荷塘月色》里说的一样:“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 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诗人面对丞相祠堂的无限春色,感受到的是凄清冷落的失望 与感慨:虽然祠堂内春意盎然,然而时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了像诸葛 亮那样的济世英才。 10、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这句诗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三顾”,三次拜访,这里指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20 里)时,刘备三顾茅 庐登门拜访,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已打天下的事。 “天下计”写诸葛亮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 “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的宏伟业绩。 “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只是简单的两句话就凝练的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绩: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 知遇之恩,出山辅佐刘备、济助后主。 11、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统一全国的理想最终却 没有实现,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 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为之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12、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 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 遗憾和共鸣。 13、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 有,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杜甫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他是想做宰相的,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但即便如此,他却 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 五、诵读指导,让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 1、“丞相”要读出亲近的味道,“寻”读升调,读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读得平缓, 读出欣慰的语气。 2、读出惋惜的语气,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体现出诗意的逆 转。 3、“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泪满襟”该读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老臣心”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前句要读得稍快,带惋惜的语气,“死”字要 读得沉痛;后句要读出感伤的语气,尤其是“泪满襟”三字要一字一顿,有泣而涕下的感觉。 “长”与“泪”两字应读得重而长。 六、总结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 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 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 时、抱负难施的感慨。 2、杜甫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一生都痛苦,所以大大的感叹壮志未酬,面对困难、挫折, 感叹有用吗? 不要在遗憾、抱怨中生活,这样于事无补,只会徒增悲伤。 3、那你们有什么理想、目标呢? 4、一个人要生存,就要有技能,那该怎么学呢?
我们一定要抓住现在的每一天,努力学习,勇攀高峰,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虚度光阴。只有 这样我们才会有无数个辉煌的昨天,才能没有遗憾,才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亲人 七、板书设计 蜀相杜甫 怀古诗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景仰、壮志未酬
我们一定要抓住现在的每一天,努力学习,勇攀高峰,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虚度光阴。只有 这样我们才会有无数个辉煌的昨天,才能没有遗憾,才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亲人。 七、板书设计 蜀相 杜甫 怀古诗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景仰、壮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