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课程之一,立足于面向″汽车后 市场″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掌握现代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针对汽车技术的发展,较系统地对汽车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地论述。 根据汽车运用的需要加入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典型结构,如多气门和可变配气定时 机构,柴油电控喷射、自动变速器、多轮驱动和四轮转向、汽车车身等。通过学 习本书,使学生熟悉汽车的基本构造,掌握汽车构造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课时分配 全学程为180学时,共18周,理论课时124学时,认知拆装实习课时56 学时,理论课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汽车构造(上篇)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学时統计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2☆2 第一节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第二节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术语 0.250.250.25 第三节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工作原理 0.5 0.5 0.5 第四节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0.50.50 第五节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0.250.25 0.25 第二章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 ☆2☆2☆2 第一节曲柄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及力矩 0.50.50.5 第二节机体组 5|0.5 第三节曲柄连杆机构 第四节平衡机构 0.250.25|0.25 第三章配气机构 ★4 ★4|☆4 第一节配气机构的功用及组成 第二节配气定时及气门间隙 第三节气门组 1111 第四节气门传动组 第四章发动机的燃油系统 ★8 ★ ★8 第一节汽油及其使用性能
1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课程之一,立足于面向"汽车后 市场"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掌握现代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针对汽车技术的发展,较系统地对汽车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地论述。 根据汽车运用的需要加入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典型结构,如多气门和可变配气定时 机构,柴油电控喷射、自动变速器、多轮驱动和四轮转向、汽车车身等。通过学 习本书,使学生熟悉汽车的基本构造,掌握汽车构造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课时分配 全学程为 180 学时,共 18 周,理论课时 124 学时,认知拆装实习课时 56 学时,理论课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汽车构造(上篇)课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学时安排 学时统计 36 54 62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 2 ☆ 2 ☆ 2 --第一节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0.5 0.5 0.5 --第二节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术语 0.25 0.25 0.25 --第三节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工作原理 0.5 0.5 0.5 --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0.5 0.5 0.5 --第五节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0.25 0.25 0.25 第二章 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 ☆ 2 ☆ 2 ☆ 2 --第一节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及力矩 0.5 0.5 0.5 --第二节 机体组 0.5 0.5 0.5 --第三节 曲柄连杆机构 0.75 0.75 0.75 --第四节 平衡机构 0.25 0.25 0.25 第三章 配气机构 ☆ 4 ☆ 4 ☆ 4 --第一节 配气机构的功用及组成 1 1 1 --第二节 配气定时及气门间隙 1 1 1 --第三节 气门组 1 1 1 --第四节 气门传动组 1 1 1 第四章 发动机的燃油系统 ☆ 8 ☆ 8 ☆ 8 --第一节 汽油及其使用性能 1 1 1
第二节化油器式发动机燃油系统 2 2 2 第三节电子控制汽油机喷射系统 5 第五章柴油机燃油系统 ☆18☆18 第一节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第二节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第三节喷油器 第四节柱塞式喷油泵 第五节分配式噴油泵 第六节调速器 第七节电子控制柴油机喷射系统 2232242111 2232242 第八节辅助装置 第六章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 ★4 第一节进气系统 第二节排气系统 第三节排气净化装置 111 第四节强制式曲轴箱通风 0.50.50.5 第五节汽油蒸发控制系统 0.50.5 第七章发动机冷却系统 ☆3 第一节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第二节水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1 ★111 节风冷却系统 第八章发动机润滑系统 ★4 第一节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第二节润滑剂 第三节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第四节机油冷却器 111 111 第九章发动机增压 ★4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机械增压 第三节涡轮增压 第十章汽油机点火系统 ★6 ★6 第一节概述 0.50.50.5 第二节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0.5 0.5 0.5 第三节点火时刻 0.50.50.5 第四节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 211 2 2 第五节电子点火系统 1 第六节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第七节汽车电源 0.5 0.5 0.5 第十一章发动机起动系统 ★3 ★3 ★3 第一节概述 0.5 0.5 第二节起动机 第三节减速起动机和永磁起动机 第十二章其它类型车用发动机 ★4 第一节压缩天然气汽车及液化石油汽车
2 --第二节 化油器式发动机燃油系统 2 2 2 --第三节 电子控制汽油机喷射系统 5 5 5 第五章 柴油机燃油系统 ☆18 ☆18 --第一节 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1 1 --第二节 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2 2 --第三节 喷油器 2 2 --第四节 柱塞式喷油泵 3 3 --第五节 分配式喷油泵 2 2 --第六节 调速器 2 2 --第七节 电子控制柴油机喷射系统 4 4 --第八节 辅助装置 2 2 第六章 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 ☆ 4 ☆4 ☆4 --第一节 进气系统 1 1 1 --第二节 排气系统 1 1 1 --第三节 排气净化装置 1 1 1 --第四节 强制式曲轴箱通风 0.5 0.5 0.5 --第五节 汽油蒸发控制系统 0.5 0.5 0.5 第七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 ☆ 3 ☆3 ☆3 --第一节 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1 1 1 --第二节 水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1 1 1 --第三节 风冷却系统 1 1 1 第八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 4 ☆4 ☆4 --第一节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1 1 1 --第二节 润滑剂 1 1 1 --第三节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1 1 1 --第四节 机油冷却器 1 1 1 第九章 发动机增压 ☆ 4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机械增压 1 --第三节 涡轮增压 2 第十章 汽油机点火系统 ☆ 6 ☆6 ☆6 --第一节 概述 0.5 0.5 0.5 --第二节 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0.5 0.5 0.5 --第三节 点火时刻 0.5 0.5 0.5 --第四节 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 2 2 2 --第五节 电子点火系统 1 1 1 --第六节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1 1 1 --第七节 汽车电源 0.5 0.5 0.5 第十一章 发动机起动系统 ☆ 3 ☆3 ☆3 --第一节 概述 0.5 0.5 0.5 --第二节 起动机 1 1 1 --第三节 减速起动机和永磁起动机 1.5 1.5 1.5 第十二章 其它类型车用发动机 ☆ 4 --第一节 压缩天然气汽车及液化石油汽车 2
第二节电动汽车 汽车构造(下篇)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学时統计 36 54 第十三章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2 ★2 ★2 第一节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第十四章离合器 ☆4 ★4 第一节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膜片弹簧离合器 0.50. 第三节螺旋弹簧离合器 0.5 0.5 0.5 第四节离合器压盘传力方式和离合器的通风散热 0.5 0.5 -第五节从动盘和扭转减振器 0.5 0.50. 第六节离合器操纵机构 第十五章变速器与分动器 第一节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 第二节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111 1★111 第三节同步器 第四节变速器操纵机构 0.5 0.5 0.5 第五节分动器 0.50.50.5 第十六章汽车自动变速器 ★6 ★6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液力耦合器与液力变矩器 第三节液力机械变速器 第四节自动变速器的操纵系统 11121 1121 第五节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 第十七章万向传动装置 ☆2☆2女2 第一节概述 0.50.5 0.5 第二节万向节 0.50.50.5 第三节传动轴和中间支承 第十八章驱动桥 ★4 ☆4 ★4 第一节主减速器 0.5 0.5 0.5 第二节普通圆锥齿轮差速器 第三节限滑差速 第四节变速驱动桥 第五节驱动车轮的传动装置与桥 0.5 0.5 0.5 第十九章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2 ★2 ★2 第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2
3 --第二节 电动汽车 2 汽车构造(下篇)课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学时安排 学时统计 36 54 62 第十三章 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2 ☆2 ☆2 --第一节 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2 2 2 第十四章 离合器 ☆4 ☆4 ☆4 --第一节 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1 1 1 --第二节 膜片弹簧离合器 0.5 0.5 0.5 --第三节 螺旋弹簧离合器 0.5 0.5 0.5 --第四节 离合器压盘传力方式和离合器的通风散热 0.5 0.5 0.5 --第五节 从动盘和扭转减振器 0.5 0.5 0.5 --第六节 离合器操纵机构 1 1 1 第十五章 变速器与分动器 ☆4 ☆4 ☆4 --第一节 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 1 1 1 --第二节 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1 1 1 --第三节 同步器 1 1 1 --第四节 变速器操纵机构 0.5 0.5 0.5 --第五节 分动器 0.5 0.5 0.5 第十六章 汽车自动变速器 ☆6 ☆6 --第一节 概述 1 1 --第二节 液力耦合器与液力变矩器 1 1 --第三节 液力机械变速器 1 1 --第四节 自动变速器的操纵系统 2 2 --第五节 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 1 1 第十七章 万向传动装置 ☆2 ☆2 ☆2 --第一节 概述 0.5 0.5 0.5 --第二节 万向节 0.5 0.5 0.5 --第三节 传动轴和中间支承 1 1 1 第十八章 驱动桥 ☆4 ☆4 ☆4 --第一节 主减速器 0.5 0.5 0.5 --第二节 普通圆锥齿轮差速器 1 1 1 --第三节 限滑差速器 1 1 1 --第四节 变速驱动桥 1 1 1 --第五节 驱动车轮的传动装置与桥壳 0.5 0.5 0.5 第十九章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2 ☆2 ☆2 --第一节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2 2 2
第二十章车架 ☆4 ★4 ☆4 第一节边梁式车架 第二节中梁式车架 第三节综合式车架 1111★11 1111 1111 第四节承载式车身 第二十一章车桥和车轮 ☆2 ★2 第一节车桥 第二节车轮与轮胎 第二十二章悬架 ★4 ★5 ★5 第一节概述 0.50.50.5 第二节弹性元件 0.5 0.50.5 第三节减振器 0.5 0.5 第四节非独立悬架 第五节独立悬架 第六节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01151 0.50.50 第七节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 ★1 第二十三章汽车转向系统 ★4 ★5 ★5 第一节概述 50.50.5 第二节转向操纵机构 ..11 0.5 0.5 第三节转向器 第四节转向传动机构 第五节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第六节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1☆1 第二十四章汽车制动系统 ★6 第一节概述 0.5 第一节制动器 第三节人力制动系统 0111 第四节伺服制动系统 第五节动力制动系统 0.5 0.5 0.5 第六节制动力调节装置 ★1 第七节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与ASR ★1 第二十五章汽车车身 ★2 第一节车身壳体、车前板制件及车门、车窗 1 第二节车身附属装置及安全防护装置 0.75 第三节货箱 0.25 第二十六章汽车仪表、照明及附属装置 ★4 第一节汽车仪表 第二节照明及信号装置 0.5 第三节电动车窗及风窗清洁装 0.5 第四节汽车中央控制电动门锁和防盗装置 第五节电动后视镜
4 第二十章 车架 ☆4 ☆4 ☆4 --第一节 边梁式车架 1 1 1 --第二节 中梁式车架 1 1 1 --第三节 综合式车架 1 1 1 --第四节 承载式车身 1 1 1 第二十一章 车桥和车轮 ☆2 ☆2 ☆2 --第一节 车桥 1 1 1 --第二节 车轮与轮胎 1 1 1 第二十二章 悬架 ☆4 ☆5 ☆5 --第一节 概述 0.5 0.5 0.5 --第二节 弹性元件 0.5 0.5 0.5 --第三节 减振器 0.5 0.5 0.5 --第四节 非独立悬架 1 1 1 --第五节 独立悬架 1 1 1 --第六节 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0.5 0.5 0.5 --第七节 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 ☆1 ☆1 第二十三章 汽车转向系统 ☆4 ☆5 ☆5 --第一节 概述 0.5 0.5 0.5 --第二节 转向操纵机构 0.5 0.5 0.5 --第三节 转向器 1 1 1 --第四节 转向传动机构 1 1 1 --第五节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1 1 1 --第六节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1 ☆1 第二十四章 汽车制动系统 ☆4 ☆4 ☆6 --第一节 概述 0.5 0.5 0.5 --第一节 制动器 1 1 1 --第三节 人力制动系统 1 1 1 --第四节 伺服制动系统 1 1 1 --第五节 动力制动系统 0.5 0.5 0.5 --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装置 ☆1 --第七节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ABS 与 ASR ☆1 第二十五章 汽车车身 ☆2 --第一节 车身壳体、车前板制件及车门、车窗 1 --第二节 车身附属装置及安全防护装置 0.75 --第三节 货箱 0.25 第二十六章 汽车仪表、照明及附属装置 ☆4 --第一节 汽车仪表 1 --第二节 照明及信号装置 0.5 --第三节 电动车窗及风窗清洁装置 0.5 --第四节 汽车中央控制电动门锁和防盗装置 0.5 --第五节 电动后视镜 0.5
第六节电动天线 0.5 第七节汽车导航系统 0.5 四、教学内容 基本介绍: 《汽车构造》上篇是汽车工程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主要介绍汽车常规动力 内燃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讲授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总体结构,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进、排气系统,燃油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 系,起动系,另外介绍一些汽车发动机结构发展新技术 《汽车构造》下篇以介绍汽车底盘构造为主。汽车构造课程是汽车工程专业 和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主要讲授汽车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 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功用、工作原理、组成、构造和工作过程,也介绍了一些汽车 发展新技术,如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ABS与ASR、汽车 导航系统等,还介绍了汽车车身、仪表、照明及附属装置的功用、组成和工作原 理。通过对汽车构造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汽车的基本构成,培养大学生对 汽车的兴趣和爱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第一节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第二节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术语 第三节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工作原理 第四节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第五节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 第一节曲柄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及力矩 第二节机体组 第三节曲柄连杆机构 第四节平衡机构 第三章配气机构 第一节配气机构的功用及组成 第二节配气定时及气门间隙 第三节气门组 第四节气门传动 第四章发动机的燃油系统 第一节汽油及其使用性能 第二节化油器式发动机燃油系统
5 --第六节 电动天线 0.5 --第七节 汽车导航系统 0.5 四、教学内容 基本介绍: 《汽车构造》上篇是汽车工程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主要介绍汽车常规动力 -内燃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讲授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总体结构,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进、排气系统,燃油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 系,起动系,另外介绍一些汽车发动机结构发展新技术。 《汽车构造》下篇以介绍汽车底盘构造为主。汽车构造课程是汽车工程专业 和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主要讲授汽车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 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功用、工作原理、组成、构造和工作过程,也介绍了一些汽车 发展新技术,如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ABS 与 ASR、汽车 导航系统等,还介绍了汽车车身、仪表、照明及附属装置的功用、组成和工作原 理。通过对汽车构造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汽车的基本构成,培养大学生对 汽车的兴趣和爱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第一节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第二节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术语 --第三节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工作原理 --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第五节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 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 --第一节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及力矩 --第二节 机体组 --第三节 曲柄连杆机构 --第四节 平衡机构 第三章 配气机构 --第一节 配气机构的功用及组成 --第二节 配气定时及气门间隙 --第三节 气门组 --第四节 气门传动组 第四章 发动机的燃油系统 --第一节 汽油及其使用性能 --第二节 化油器式发动机燃油系统
第三节电子控制汽油机喷射系统 第五章柴油机燃油系统 第一节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第二节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第三节嘖油器 第四节柱塞式噴油泵 第五节分配式喷油泵 第六节调速器 第七节电子控制柴油机喷射系统 第八节辅助装置 第六章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 第一节进气系统 -第二节排气系统 第三节排气净化装置 第四节强制式曲轴箱通风 第五节汽油蒸发控制系统 第七章发动机冷却系统 第一节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第二节水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第三节风冷却系统 第八章发动机润滑系统 第一节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第二节润滑剂 第三节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第四节机油冷却器 第九章发动机增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机械增压 节涡轮增压 第十章汽油机点火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三节点火时刻 第四节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 第五节电子点火系统 第六节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第七节汽车电源 第十一章发动机起动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起动机 第三节减速起动机和永磁起动机 第十二章其它类型车用发动机 第一节压缩天然气汽车及液化石油汽车 第二节电动汽车
6 --第三节 电子控制汽油机喷射系统 第五章 柴油机燃油系统 --第一节 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第二节 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第三节 喷油器 --第四节 柱塞式喷油泵 --第五节 分配式喷油泵 --第六节 调速器 --第七节 电子控制柴油机喷射系统 --第八节 辅助装置 第六章 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 --第一节 进气系统 --第二节 排气系统 --第三节 排气净化装置 --第四节 强制式曲轴箱通风 --第五节 汽油蒸发控制系统 第七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 --第一节 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第二节 水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第三节 风冷却系统 第八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第一节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第二节 润滑剂 --第三节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第四节 机油冷却器 第九章 发动机增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械增压 --第三节 涡轮增压 第十章 汽油机点火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三节 点火时刻 --第四节 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 --第五节 电子点火系统 --第六节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第七节 汽车电源 第十一章 发动机起动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起动机 --第三节 减速起动机和永磁起动机 第十二章 其它类型车用发动机 --第一节 压缩天然气汽车及液化石油汽车 --第二节 电动汽车
第十三章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第一节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第十四章离合番 第一节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膜片弹簧离合器 第三节螺旋弹簧高合器 第四节离合器压盘传力方式和离合器的通风散热 第五节从动盘和扭转减振器 第六节离合器操纵机构 第十五章变速器与分动器 第一节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 第二节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第三节同步器 第四节变速器操纵机构 第五节分动器 第十六章汽车自动变速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液力耦合器与液力变矩器 第三节液力机械变速器 第四节自动变速器的操纵系统 第五节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 第十七章万向传动装置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万向节 第三节传动轴和中间支承 第十八章驱动桥 第一节主减速器 第二节普通圆锥齿轮差速器 第三节限滑差速器 第四节变速驱动桥 第五节驱动车轮的传动装置与桥壳 第十九章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第一节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第二十章车架 第一节边梁式车架 第二节中梁式车架 第三节综合式车架 第四节承载式车身 第二十一章车桥和车轮 第一节车桥
7 第十三章 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第一节 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第十四章 离合器 --第一节 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膜片弹簧离合器 --第三节 螺旋弹簧离合器 --第四节 离合器压盘传力方式和离合器的通风散热 --第五节 从动盘和扭转减振器 --第六节 离合器操纵机构 第十五章 变速器与分动器 --第一节 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 --第二节 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第三节 同步器 --第四节 变速器操纵机构 --第五节 分动器 第十六章 汽车自动变速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液力耦合器与液力变矩器 --第三节 液力机械变速器 --第四节 自动变速器的操纵系统 --第五节 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 第十七章 万向传动装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万向节 --第三节 传动轴和中间支承 第十八章 驱动桥 --第一节 主减速器 --第二节 普通圆锥齿轮差速器 --第三节 限滑差速器 --第四节 变速驱动桥 --第五节 驱动车轮的传动装置与桥壳 第十九章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第一节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第二十章 车架 --第一节 边梁式车架 --第二节 中梁式车架 --第三节 综合式车架 --第四节 承载式车身 第二十一章 车桥和车轮 --第一节 车桥
第二节车轮与轮胎 第二十二章悬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弹性元件 第三节减振器 第四节非独立悬架 第五节独立悬架 第六节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第七节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 第二十三章汽车转向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转向操纵机构 第三节转向器 第四节转向传动机构 第五节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第六节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第二十四章汽车制动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一节制动器 第三节人力制动系统 第四节伺服制动系统 第五节动力制动系统 第六节制动力调节装置 第七节汽车防滑控制系统一-ABS与ASR 第二十五章汽车车身 第一节车身壳体、车前板制件及车门、车窗 第二节车身附属装置及安全防护装置 第三节货箱 第二十六章汽车仪表、照明及附属装置 -第一节汽车仪表 第二节照明及信号装置 第三节电动车窗及风窗清洁装置 第四节汽车中央控制电动门锁和防盗装置 第五节电动后视镜 第六节电动天线 第七节汽车导航系统 五、教材 《汽车构造》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自编教材 六:教学方法
8 --第二节 车轮与轮胎 第二十二章 悬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弹性元件 --第三节 减振器 --第四节 非独立悬架 --第五节 独立悬架 --第六节 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第七节 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 第二十三章 汽车转向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转向操纵机构 --第三节 转向器 --第四节 转向传动机构 --第五节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第六节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第二十四章 汽车制动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制动器 --第三节 人力制动系统 --第四节 伺服制动系统 --第五节 动力制动系统 --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装置 --第七节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ABS 与 ASR 第二十五章 汽车车身 --第一节 车身壳体、车前板制件及车门、车窗 --第二节 车身附属装置及安全防护装置 --第三节 货箱 第二十六章 汽车仪表、照明及附属装置 --第一节 汽车仪表 --第二节 照明及信号装置 --第三节 电动车窗及风窗清洁装置 --第四节 汽车中央控制电动门锁和防盗装置 --第五节 电动后视镜 --第六节 电动天线 --第七节 汽车导航系统 五、教材 《汽车构造》 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自编教材 六:教学方法
上篇: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参观、拆装实习和作业练习,掌握所 学知识。汽车发动机结构较复杂,课程实践性强,应采用理论与实践(拆装)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要结合基本原理学习构造,通过拆装、观察分析结 构特点,加深理解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下篇: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拆装实习、参观和作业练习,掌握所学 知识。汽车底盘各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课程实践性强,应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要结合基本原理学习构造,通过对实物的 拆装、观察分析结构特点,加深理解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七、考试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及评分有以下几个部分综合而成:平时出勤及课堂讨论表现 占总成绩的10%,完成作业占总成绩的10%,构造拆装实习占总成绩的20%,期 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9 上篇: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参观、拆装实习和作业练习,掌握所 学知识。 汽车发动机结构较复杂,课程实践性强, 应采用理论与实践(拆装)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要结合基本原理学习构造,通过拆装、观察分析结 构特点,加深理解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下篇: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拆装实习、参观和作业练习,掌握所学 知识。汽车底盘各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课程实践性强,应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要结合基本原理学习构造,通过对实物的 拆装、观察分析结构特点,加深理解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七、考试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及评分有以下几个部分综合而成: 平时出勤及课堂讨论表现 占总成绩的 10%,完成作业占总成绩的 10%,构造拆装实习占总成绩的 20%,期 中考试占总成绩的 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