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第九章 海水养殖贝类的疾病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2,文件大小:273.5KB,团购合买
一、概述 目前我国生产海水珍珠的珍珠贝类主要有: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大珠母贝 maxima)、珠母贝( margaritifera)和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Chapter9养殖贝类疾病 第一节珍贝的病 、概述 目前我国生产海水珍珠的珍珠贝羹主 珠母贝( Pinctada martensi 大珠母贝( P maxima)、珠母贝( P margaritifera)和企珍珠贝( Pteria penguin) 二、育苗阶段的疾病 1.真首和首性疾痛:(具体种真不评) )危害:产生毒素抑制幼苗生长甚至毒杀幼虫 2)防治:a.用抗生素处理:如100mg/链霉素;15mg磺胶或3mg/金霉素等 b.物理方法,如:调节光照、用紫外线处理水体等。 2.槐足粪、纤毛粪以及孑孓(蚊子虫)病 1)危害:a.与珍珠贝幼苗争夺饵料; b.直接危害珍珠贝幼苗。 太 2)防治:a.彻底清池消毒,并用高锰酸钾消毒育茵池; b.使用三级砂滤海水; c.用网捞取子孓等幼 D

第一节 珍珠贝的疾病 一、概述 目前我国生产海水珍珠的珍珠贝类主要有: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 大珠母贝(P. maxima)、珠母贝(P. margaritifera)和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 二、育苗阶段的疾病 1. 真菌和细菌性疾病: (具体种类不详) 1) 危害:产生毒素抑制幼苗生长甚至毒杀幼虫 2)防治:a. 用抗生素处理:如100mg/l链霉素;15mg/l磺胺或3mg/l金霉素等; b. 物理方法,如:调节光照、用紫外线处理水体等。 2. 桡足类、纤毛类以及孑孓(蚊子幼虫)病 1) 危害:a. 与珍珠贝幼苗争夺饵料; b. 直接危害珍珠贝幼苗。 2)防治:a. 彻底清池消毒,并用高锰酸钾消毒育苗池; b. 使用三级砂滤海水; c. 用网捞取孑孓等幼虫。 Chapter 9. 养殖贝类疾病

崭殖贝类族病,珍滁贝病 、养成阶段的疾病 1、立克次民体: 1)病原:类立克次氏体 2)症状及危害:初期无明显症状,疾病暴发时外套膜萎缩,感染率90%以上。 3)诊斷:光镜检查包涵体;确诊需用电镜检查。 4)防治:无良方 2.绸首性疾病 1)病原:包括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多种病原菌 2)症状及危害:病贝外套膜萎缩,有的內内脏团溃烂等。 3)诊斷:细菌检查。 太 4)防治:用呋喃唑酮或氯霉素等浸泡。 水 D

三、养成阶段的疾病 1. 立克次氏体病: 1) 病原:类立克次氏体 2)症状及危害:初期无明显症状,疾病暴发时外套膜萎缩,感染率90%以上。 3)诊断:光镜检查包涵体;确诊需用电镜检查。 4)防治:无良方 2. 细菌性疾病 1) 病原:包括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多种病原菌 2)症状及危害:病贝外套膜萎缩,有的内脏团溃烂等。 3)诊断:细菌检查。 4)防治:用呋喃唑酮或氯霉素等浸泡。 养殖贝类疾病:珍珠贝病

崭殖贝类族病,珍滁贝病 3.“黑心肝”痛: 1)病原:多毛类的凿贝才女虫 首先是在贝壳上钻孔,并直达软体部,引起继发性脓疡、炎症等 2)症状:贝壳上有孔,在贝壳内或软体部可找到凿贝才女虫 3)行情况:80年代曾引起广东、广西等地合浦珠母贝大量死亡,损失严重。 4)防治:用饱和盐水浸泡,具体过程为:洗净露空10min天然海水泡10min 自然海区義殖←阴干30min←饱和盐水泡20min 4.贝亮穿孔病 1)病原:a.穿孔贝类(石蛏、楔形开腹蛤等);b.多毛类;c穿孔海绵等 2)危害:a.损伤贝壳,降低贝壳使用价值;b.引起细菌的继发性感染。 3)流行情况:对大珠母贝等珍珠贝类危害严重 4)防治:水泥砂浆涂抹法。 水 D

3. “黑心肝”病: 1) 病原:多毛类的凿贝才女虫 首先是在贝壳上钻孔,并直达软体部,引起继发性脓疡、炎症等 2)症状:贝壳上有孔,在贝壳内或软体部可找到凿贝才女虫。 3)流行情况:80年代曾引起广东、广西等地合浦珠母贝大量死亡,损失严重。 4)防治:用饱和盐水浸泡,具体过程为:洗净露空10min 天然海水泡10min 自然海区养殖 阴干30min 饱和盐水泡20min 4. 贝壳穿孔病 1) 病原:a. 穿孔贝类(石蛏、楔形开腹蛤等);b. 多毛类; c. 穿孔海绵等 2)危害:a. 损伤贝壳,降低贝壳使用价值; b. 引起细菌的继发性感染。 3)流行情况:对大珠母贝等珍珠贝类危害严重。 4)防治:水泥砂浆涂抹法。 养殖贝类疾病:珍珠贝病

崭殖贝类族病,珍滁贝病 5.其他骖尜贝痪漓 1)亮表污损生物: a.种类:滕壸、牡蛎、海绵和洶鞘等 b危害:影响贝壳开闭,争夺饵料等 c防治:“清贝” 2)蠕虫病: a.种类:复殖吸虫(囊蚴、绦虫和线虫等 b危害:少量寄生危害不大,大量寄生影响生殖腺发育及珍珠质量等 c防治:未研究 3)敌害: a.种类:鱼类(如鳗鲡、鲷和飩)、蟹类(锯缘青蟹和贝类(嵌线螺籌。 b危害:直接捕食珍珠贝类 c.防治:人工捕捉;选择合适养殖地点等。 水

5. 其他珍珠贝疾病: 1) 壳表污损生物: a. 种类:滕壶、牡蛎、海绵和海鞘等 b. 危害:影响贝壳开闭,争夺饵料等 c. 防治:“清贝” 2)蠕虫病: a. 种类:复殖吸虫(囊蚴)、绦虫和线虫等 b. 危害:少量寄生危害不大,大量寄生影响生殖腺发育及珍珠质量等 c. 防治:未研究 3)敌害: a. 种类:鱼类(如鳗鲡、鲷和鲀)、蟹类(锯缘青蟹)和贝类(嵌线螺)等。 b. 危害:直接捕食珍珠贝类 c. 防治:人工捕捉;选择合适养殖地点等。 养殖贝类疾病:珍珠贝病

Chapter8.殖贝类疾 第二节鲍的病 、弧菌病 1、病原:溶藻弧菌等 2症状和病变化:腹足的上皮组织脱落,患病个体不活泼,血液中发 现有细菌,身体褪色,内脏团萎缩,足缩回。 3.诊斷:从濒死个体的腹足或内脏团等部位进行细菌接种。 4.旒行情况:我国南方养殖鲍类的常见疾病,20世纪90年代在广东等地爆 发流行造成巨大损失。流行水温为20℃以上,爆发高峰为25-27℃。 5.防治:预防:a.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特别是盐度) b操作要小心,尽量避免外伤 治疗:2550ppm氯霉素浸泡0.5-1h后,空露1015mn再入池养殖 D

第二节 鲍的疾病 一、弧菌病 1. 病原:溶藻弧菌等 2. 症状和病理变化:腹足的上皮组织脱落,患病个体不活泼,血液中发 现有细菌,身体褪色,内脏团萎缩,足缩回。 3. 诊断:从濒死个体的腹足或内脏团等部位进行细菌接种。 4. 流行情况:我国南方养殖鲍类的常见疾病,20世纪90年代在广东等地爆 发流行造成巨大损失。流行水温为20℃以上,爆发高峰为25-27℃。 5. 防治:预防:a. 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特别是盐度); b. 操作要小心,尽量避免外伤. 治疗:25-50ppm氯霉素浸泡0.5-1h后,空露10-15min再入池养殖。 Chapter 8. 养殖贝类疾病

崭殖贝类族病。鲍病 二、海壶菌病 1.病原:密尔福海壶菌—菌丝有较少分枝,繁殖时整体产果。 2症状:外套膜和足部发生许多隆起,隆起内有成团的菌丝 3.诊断:取隆起部位做水浸片,镜检发现该类菌丝就可确诊。 4.防治:以10ppm次氯酸钠杀死海水中游动孢子来预防;但治疗无良方。 、单孢子虫病 1.病原:为单孢子虫类的奥氏派金虫(也叫派金虫病) 2症状:软体部表面或内部有1-8mm的淡黄色脓疱,其中有脓和单孢子虫。 3.诊断:取病变部位压片观察 4.流行情况:首先于澳大利亚发现,国内尚未见报道,主要影响商品价值 5.防治:未见报道

二、海壶菌病 1. 病原:密尔福海壶菌——菌丝有较少分枝,繁殖时整体产果。 2. 症状:外套膜和足部发生许多隆起,隆起内有成团的菌丝 3. 诊断:取隆起部位做水浸片,镜检发现该类菌丝就可确诊。 4. 防治:以10ppm次氯酸钠杀死海水中游动孢子来预防;但治疗无良方。 三、单孢子虫病 1. 病原:为单孢子虫类的奥氏派金虫(也叫派金虫病) 2. 症状:软体部表面或内部有1-8mm的淡黄色脓疱,其中有脓和单孢子虫。 3. 诊断:取病变部位压片观察。 4. 流行情况:首先于澳大利亚发现,国内尚未见报道,主要影响商品价值。 5. 防治:未见报道. 养殖贝类疾病:鲍病

崭殖贝类族病。鲍病 四、鲍苗的“脱板病” 1.症状:自2001年冬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鲍苗的暴 发性死亡,具体表现为:鲍莳在附板后4~25天出现毁灭性 脱板”死亡,有的在剥离后仍出现暴发性死亡。 2.病原:未完全确定,分析:病原性(病毒?细菌?)?饵 料性?水质性? 3诊断:依据症状诊断。 4.防治:在海南以及广东有少量养殖成功的,但对于该病的 确切防治方法尚不清楚。 水 D

四、鲍苗的“脱板病” 1. 症状:自2001年冬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鲍苗的暴 发性死亡,具体表现为:鲍苗在附板后4~25天出现毁灭性 “脱板”死亡,有的在剥离后仍出现暴发性死亡。 2. 病原:未完全确定,分析:病原性(病毒?细菌?)?饵 料性?水质性? 3. 诊断:依据症状诊断。 4. 防治:在海南以及广东有少量养殖成功的,但对于该病的 确切防治方法尚不清楚。 养殖贝类疾病:鲍病

Chapter8.殖贝类疾 第三节牡蛎的疾病 牡蛎幼体的细菌性溃疡病 1.病原: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等 2症状和病变化:浮游的幼体感染后很快下沉并出现大量死亡,组织 溃烂甚至崩解,显微镜观察可见体內有大量细菌。 3.诊断:LM检查。 4.旒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原对绝大多数双壳类均有较强感染 性,感染后可引起大量死亡。 5.防治:预防:a.保持清洁的水质; b.水源经过过滤、臭氧或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太 治疗:50100p0复合链霉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D

第三节 牡蛎的疾病 一、牡蛎幼体的细菌性溃疡病 1. 病原: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等 2. 症状和病理变化:浮游的幼体感染后很快下沉并出现大量死亡,组织 溃烂甚至崩解,显微镜观察可见体内有大量细菌。 3. 诊断:LM检查。 4. 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原对绝大多数双壳类均有较强感染 性,感染后可引起大量死亡。 5. 防治:预防:a. 保持清洁的水质; b. 水源经过过滤、臭氧或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治疗:50-100ppm的复合链霉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Chapter 8. 养殖贝类疾病

崭殖贝类族病。牡蛎疾病 二、离壶菌病 1.病原:动腐离壶菌。 2症状:感染后很快停止生长并发生死亡,少数幸存者可获得免疫力 3.诊斷:以显微镜检查组织内的菌丝,看到游动孢子囊和排放管可确诊。 4.防治:将育苗用水严格过滤和消毒以预防。治疗尚无良方。 、派金虫病 1.病原:为单孢子虫类的海水派金虫。 2症状:所有软体组织均可感染并发生炎症,最后形成脓肿或水肿。。 3.诊斷:以含葡萄糖的巯基醋酸盐液体培养基接种培养。 4.流行情况:为牡蛎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主要于高温时危害2龄以上的牡蛎 5防治:放养前彻底清除附着基物以彻底预防;无治疗良(尽早出售)

二、离壶菌病 1. 病原:动腐离壶菌。 2. 症状:感染后很快停止生长并发生死亡,少数幸存者可获得免疫力。 3. 诊断:以显微镜检查组织内的菌丝,看到游动孢子囊和排放管可确诊。 4. 防治:将育苗用水严格过滤和消毒以预防。治疗尚无良方。 三、派金虫病 1. 病原:为单孢子虫类的海水派金虫。 2. 症状:所有软体组织均可感染并发生炎症,最后形成脓肿或水肿。。 3. 诊断:以含葡萄糖的巯基醋酸盐液体培养基接种培养。 4. 流行情况:为牡蛎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主要于高温时危害2龄以上的牡蛎。 5. 防治:放养前彻底清除附着基物以彻底预防;无治疗良方(尽早出售) 养殖贝类疾病:牡蛎疾病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