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液 目的要求: 了解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掌握血浆和血细胞的生理机能。 理解生理性止血机理和血型含义。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一、 体液与内环境被复习述 体液:体内水及其中的溶质, 细胞内液40-45% 占体重60-70% 组织间液10-15% 细胞外液20-25%1 血浆5% 细胞内液 细胞 淋巴 毛细淋巴管 细胞外液 组织液 毛细血管 血浆 体液的分布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体液的分布
二、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1.运输功能 2.缓冲功能 3.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4.参与生理性止血 5.机体的防御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运输功能 2. 缓冲功能 3.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4. 参与生理性止血 5. 机体的防御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 一、血液的组成 (一)生物学组成(复习) 明确全血、血浆、血清、比容、压积等概念 58% plasma 用离心方法测得的 volume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 100% 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 胞比容。 42% packed red cell volume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一、血液的组成 (一)生物学组成(复习) 明确全血、血浆、血清、比容、压积等概念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用离心方法测得的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 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 胞比容
(二)化宗组感物: 有机物) 水(80%) Na+、K+、Ca、Mg2+等 全血 无机物 HC03、C、S02、HP042-等 固体物(20%) 血红蛋白(红细胞内) 蛋白质 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补体 有机物 不含氮有机物(葡萄糖、乳酸、酮体等) 非蛋白含氮物(氨基酸、尿酸、尿素等)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化学组成 水(80%) HCO3- 、Cl- 、SO4 2- 、HPO4 2–等 Na + 、K + 、Ca2+ 、Mg2+ 等 无机物 固体物(20%) 有机物 全血 蛋白质 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血红蛋白(红细胞内) 补体 不含氮有机物(葡萄糖、乳酸、酮体等) 非蛋白含氮物(氨基酸、尿酸、尿素等)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水、固体物(无机物、有机物)
一1立躔理化持特 1.血液的比逢 2.血液的黏滞性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数 血液:4N5 血浆.16w24 晶体渗透压 :浆凌透狂买来箱洛华计其中的晶 3.血浆渗透压 梦E本:山山水小白玉■贝王公。 4.酸碱度(7.2心7.5) 碳酸氢盐缓冲对 (碱贮) 磷酸氢盐缓冲对 蛋白质缓冲对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1.血液的比重 (1.050-1.060)。 2.血液的黏滞性 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数 血液:4~5 血浆:1.6~2.4 3.血浆渗透压 4.酸碱度(7.2~7.5) 碳酸氢盐缓冲对 (碱贮) 磷酸氢盐缓冲对 蛋白质缓冲对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 体物质,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中所含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选择性通透 2.渗透脆性 3.悬浮稳定性 (三)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运输02和C02,缓冲血 液酸碱物质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一、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选择性通透 2.渗透脆性 3.悬浮稳定性 (三)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运输O2和CO2,缓冲血 液酸碱物质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白细胞生理 (一)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White Blood Cells Neutrophils Eosinophils Lymphocytes Basophils Monocytes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白细胞生理 (一)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Neutrophils Eosinophils Basophils Lymphocytes Monocytes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名称 百分比 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与消化 嗜酸性粒细胞 24% 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0.5-1% 参与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 2040% T细胞→细胞免疫 B细胞→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48% 吞噬、免疫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名称 百分比 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与消化 嗜酸性粒细胞 2~4% 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0.5~1% 参与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 20~40% T细胞 细胞免疫 B细胞 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4~8% 吞噬、免疫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三、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图 (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维护血管壁完整性(图) (三)生理止血 1.小血管收缩 2.形成松软的止血栓 3.形成坚硬的止血栓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