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光学性 质 第一节纤维的热学性质 纺织纤维的导热与保温 纤维的热机械性能曲线 纤维的耐热性与热稳定性 笙的热膨胀与热收缩 纤维的热塑性和热定型 六纤维的燃烧性能 七纤维的熔孔性
第六章 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光学性 质 第一节 纤维的热学性质 一.纺织纤维的导热与保温 二.纤维的热机械性能曲线 三.纤维的耐热性与热稳定性 四.纤维的热膨胀与热收缩 五.纤维的热塑性和热定型 六.纤维的燃烧性能 七.纤维的熔孔性
1,指标 (1)导热系数入 定义: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之间温差为 L°C,每小时通过1m2材料所传导的热量。 单位:Kca/m:Ch;Wm/m2°C 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表 继续
• 1.指标 (1)导热系数λ 定义: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之间温差为 1℃,每小时通过1m2材料所传导的热量。 单位:Kcal/m·℃·h; W·m/m2·℃ 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 表 继续
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在室温20C时测得) 纤维种类Wm/m2℃)纤维种类(Wm/m2℃) 棉 0071-0073 涤纶 0.084 羊毛 0.052-0.055 腈纶 0.051 蚕丝门 0050-0055丙纶 0221-0302 粘纤0055-0071氯纶 0.042 醋纤 0.050 ★静止空气 0.026 锦纶一0244-0.37★水 0.599 表中显示: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最小,纤维介于两者之间。 λ→导热性越好,保温性越差 Back
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在室温20℃时测得) 纤维种类 λ(W·m/m2·℃) 纤维种类 λ(W·m/m2·℃) 棉 0.071-0.073 涤纶 0.084 羊毛 0.052-0.055 腈纶 0.051 蚕丝 0.050-0.055 丙纶 0.221-0.302 粘纤 0.055-0.071 氯纶 0.042 醋纤 0.050 ★静止空气 0.026 锦纶 0.244-0.337 ★水 0.599 表中显示: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最小,纤维介于两者之间。 λ↑→导热性越好,保温性越差 Back
(2)绝热率T 7=9-g2×100 式中:Q1——包覆试样前保持热体恒温所需热 里 Q2—包覆试样后保持热体恒温所需热 里 T↑→材料保温效果越好
(2) 绝热率T 式中:Q1——包覆试样前保持热体恒温所需热 量; Q2——包覆试样后保持热体恒温所需热 量。 T↑→材料保温效果越好 100% 1 1 2 − = Q Q Q T
2影响纤维导热性能的因素 (1)分子量的大小 在同一温度下,分子量越高→λ↑。 ■(2)温度与回潮率的影响 T↑kg→A个 ■水分越多,λ越大,保暖性越差 (3)纤维集合体的体积重量 保暖与否主要取决于纤维层中夹持的静止空气数量 ■纤维层中夹持的空气越多,则纤维层的绝热性越好. 日夹持的空气流动,保暖性将大大降低。 纤维层的体积重量在0.03-0.06g/cm3,λ最小,保暖性 最好
2.影响纤维导热性能的因素 (1)分子量的大小 在同一温度下,分子量越高→λ↑。 (2)温度与回潮率的影响 T↑㎏→λ↑ 水分越多,λ越大,保暖性越差 (3)纤维集合体的体积重量 保暖与否主要取决于纤维层中夹持的静止空气数量。 纤维层中夹持的空气越多,则纤维层的绝热性越好. 一 旦夹持的空气流动,保暖性将大大降低。 纤维层的体积重量在0.03-0.06g/cm3,λ最小,保暖性 最好
3.增强服装保暖性的途径 (1)尽可能多的储存静止空气; (中空纤维、多衣穿着、不透水) (2)降低W%; (3)选用入低的纤维 (4)加入陶瓷粉末等材料。 Back
3.增强服装保暖性的途径 (1)尽可能多的储存静止空气; (中空纤维、多衣穿着、不透水) (2)降低W%; (3)选用λ低的纤维; (4)加入陶瓷粉末等材料。 Back
■纤维的热机械性能曲线 1.定义: 高聚物受力变形或初始模量等随温度变化 而变化的曲线 2.曲线及其特点
纤维的热机械性能曲线 1.定义: ——高聚物受力变形或初始模量等随温度变化 而变化的曲线。 2.曲线及其特点
流态 玻璃态 高弹态B 温度 图9-2热塑性纤维的温度-变形曲线 A一玻璃态B一高弹态C-粘流态 Back
Back
(1)四个温度 (2)两个转变区 (3)三种力学状态 继续
▪ (1)四个温度 ▪ (2)两个转变区 ▪ (3)三种力学状态 继续
a玻璃化温度Tg 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 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影响Tg的因素:化学组成的影响;分子量和交键作用;混 貪、接枝及共聚的影响;增塑剂的作用。凡是使链的柔性 增加,便分子间作角力下降的结构因素都会便Tg b粘流温度Tf 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或由高弹 态向粘流态转变的温度 C.熔点温度Tm 高聚物结晶仝部熔化时的温度,或晶态高聚物大分 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 d.分解点温度Td 高聚物大分子主链产生断裂的温度 Back
▪ a.玻璃化温度Tg ▪ ——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 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 影响Tg的因素:化学组成的影响;分子量和交键作用;混 合、接枝及共聚的影响;增塑剂的作用。凡是使链的柔性 增加,使分子间作用力下降的结构因素都会使Tg ▪ b.粘流温度Tf ▪ ——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或由高弹 态向粘流态转变的温度。 ▪ c.熔点温度Tm ▪ ——高聚物结晶全部熔化时的温度,或晶态高聚物大分 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 ▪ d.分解点温度Td ▪ ——高聚物大分子主链产生断裂的温度。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