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阅读资料_中国园林植物的一些造园手法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文件大小:115.6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我国园林中的林木,很有特点。归纳起来有两个特征:一是遵循“取其自然,顺其自 然”之原则。无论松、柏、柳、梧、梅、竹、樟、槐等都按它们自己生长之姿态植之, 几乎不加修饰。二是林木的自然组合。多株的树木,种得自然得体。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传 统园林把树木列队而植,总是自然而然的散植于园中,表现着大自然之林木状态 园中之植树,须看树而种树。有的树往往宜单植,如松、桕、樟、梧桐、银杏、棕 榈等。或者也有多株同类之树植于一处,但总是有自己单独的形象、轮廊线。我们欣赏这 类树,也总是赏其单颗树的形态。观松柏之矫健,看梧桐之魁然,视银杏之髙耸,赏竹 枝之秀雅。有的宜合种,如冬青、女贞、木樨、柑橘以及竹类等,种得浓密,意象丛 林。这种树往往不欣赏其单株的形象,而且往往起渲染环境的作用,作为某个主题景物 (如单石、单株树、亭、轩等)的陪衬物。这种“丛林”宜密不宜疏。这也是中国画之 方法论,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通风。 园中之植树,须注意主次,切忌松柳竹槐乱种一起。所谓主次,就是一处地方以某 树为主题,其余则作为陪衬。主题之树,不在数量之多少,而在于位置是否显要,形态是 否突出。陪衬之林木,一要少个性(如冬青、女贞、洋槐之类)二要对主题之树起哄托作 用,位置疏密等是关键。一处景观,树不宜染:种类宜少不宜多。树的种类多,难以统 园中之植树,也须注意植于何处。柳宜植水边,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之趣。桐榈 不宜植阳处,否则它会疯长,太高则不好看。庭中宜植槐、榆之类,数年后亭亭如盖,夏 阴于庭,能生凉意;冬则落叶,阳光满院 樟宜植于园宅前部,楝宜植于其后部。我国民俗有“前樟后”之说,吉利之意。 松柏多植于山丘,虽为假山,但有真山之精神。山石松柏,其美学思想多有“言 志”、“比德”之意。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轩前有松,则取其意;狮子林有 指柏轩,也是人文之气,这是取宋代朱熹之句“笑指庭前柏”。其中有一株已有数百年, 取名“腾跤”,形态入画。 竹宜丛生,山前、屋后、庭内皆宜。文人爱竹,相传晋代王羲之之子王微之,自汗 居后庭中无竹,整天不乐,后来给他植竹于庭,他就得意了,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后来“此君”成了竹的代名词。文人爱竹,一是从概念出发,竹空心,有虚心好学之意; 又有节,为高风亮节。二是从形态出发,竹有画意,许多画家喜画竹。因此,大多数园林 均有竹。扬州个园,“个”即半枝竹,更有谦意。园主人黄应泰虽是盐商,但也喜舞文弄 墨,别号即“个园”。 梅与竹相仿,也为文人喜欢之物,画家画它,园中也植它。梅清高,有骨气,“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苏州有邓尉山“香雪海”,杭州有“灵峰 寻梅”;但园中之梅,不可能有那漫山遍野大片梅的条件,所以多为零星的,如狮子林问 梅阁,有古梅名“卧龙”这是取名代李俊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园”。扬 州何园中有座建筑叫船厅,周围植梅,故门前楹联曰:“月作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 为家”。 园中林木要注意由小至大。新建园林多小树,植时不能太密,要考虑长大后的情 形。如今有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如银杏、香樟之类,种得很密,殊不知这类树将来会长 得很大。树植好少移动,须知“人动活,树动死”,特别忌动大树 花卉在园林中也须重视手法。这种手法关键在于意境。如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小院 中植海棠,院周有回廊,这是取苏东坡之诗《海棠》之意:“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 月转廊。只恐夜深花谁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荷花也植于园林池中,而且往往把它诗化了。夏日荷花盛开,“映日荷花别样 红”。苏州拙政园大水池中有荷风四面亭,与岸有小桥相连,亭有楹联:“四壁荷花三面 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荷到秋末冬初,荷叶残败,有萧琵之感,似悲剧之美。拙政园有 座留听阁,阁前水池,池中有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李商隐 诗《宿骆氏亭寄怀崔崔衮》之句意, 苏州怡园,多为“短镜头”之景,有花卉画册页之效果。如入口处一个小院,迎面 片白墙,上刻“恰园”二字,墙前有花坛,上植花卉、小树,置几块单石,形成花卉大

我国园林中的林木,很有特点。归纳起来有两个特征:一是遵循“取其自然,顺其自 然”之原则。无论松、柏、柳、梧、梅、竹、樟、槐等都按它们自己生长之姿态 植之, 几乎不加修饰。二是林木的自然组合。多株的树木,种得自然得体。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传 统园林把树木列队而植,总是自然而然的散植于园中,表现着大自然之林木状态。    园中之植树,须看树而种树。有的树往往宜单植,如 松、柏、樟、梧桐、银杏、棕 榈等。或者也有多株同类之树植于一处,但总是有自己单独的形象、轮廊线。我们欣赏这 类树,也总是赏其单颗树的形态。观松柏之矫 健,看梧桐之魁然,视银杏之高耸,赏竹 枝之秀雅。有的宜合种,如冬青、女贞、木樨、柑橘以及竹类等,种得 浓密,意象丛 林。这种树往往不欣赏其单株的形象,而且往往起渲染环境的作用,作为某个主题景物 (如单石、单株树、亭、轩等)的陪衬物。这种“丛林”宜密不 宜疏。这也是中国画之 方法论,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通风。    园中之植树,须注意主次,切忌松柳竹槐乱种一起。所谓主次,就是一处地方以某 树为主题,其余则作为陪衬。主题之树,不在数量之多少,而在于位置是否显要,形态是 否突出。陪衬之林木,一要少个性(如冬青、女贞、洋槐之类)二要对主题之树起哄托作 用,位置疏密等是关键。一处景观,树不宜染:种类宜少不宜多。树 的种类多,难以统 一。    园中之植树,也须注意植于何处。柳宜植水边,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之趣。桐榈 不宜植阳处,否则它会疯长,太高则不好看。庭中宜植槐、榆之类,数年后亭亭如盖,夏 阴于庭,能生凉意;冬则落叶,阳光满院。    樟宜植于园宅前部,楝宜植于其后部。我国民俗有“前樟后”之说,吉利之意。 松柏多植于山丘,虽为假山,但有真山之精神。山石松柏,其美学思想多有“言 志”、“比德”之意。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轩前有松,则取其意;狮子林 有 指柏轩,也是人文之气,这是取宋代朱熹之句“笑指庭前柏”。其中有一株已有数百年, 取名“腾跤”,形态入画。    竹宜丛生,山前、屋后、庭内皆宜。文人爱竹,相传晋代王羲之之子王微之,自汘 居后庭中无竹,整天不乐,后来给他植竹于庭,他就得意了,说“何可一日无此 君”。 后来“此君”成了竹的代名词。文人爱竹,一是从概念出发,竹空心,有虚心好学之意; 又有节,为高风亮节。二是从形态出发,竹有画意,许多画家喜画竹。因此,大多数园林 均有竹。扬州个园,“个”即半枝竹,更有谦意。园主人黄应泰虽是盐商,但也喜舞文弄 墨,别号即“个园”。    梅与竹相仿,也为文人喜欢之物,画家画它,园中也植它。梅清高,有骨气,“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苏州有邓尉山“香雪海”,杭州有“灵峰 寻梅”;但园中之梅,不可能有那漫山遍野大片梅的条件,所以多为零星的,如狮子林问 梅阁,有古梅名“卧龙”这是取名代李俊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园”。扬 州何园中有座建筑叫船厅,周围植梅,故门前楹联曰:“月作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 为家”。 园中林木要注意由小至大。新建园林多小树,植时不能太密,要考虑长大后的情 形。如今有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如银杏、香樟之类,种得很密,殊不知这类树将来会长 得很大。树植好少移动,须知“人动活,树动死”,特别忌动大树。    花卉在园林中也须重视手法。这种手法关键在于意境。如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小院 中植海棠,院周有回廊,这是取苏东坡之诗《海棠》之意:“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 月转廊。只恐夜深花谁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荷花也植于园林池中,而且往往把它诗化了。夏日荷花盛开,“映日荷花别样 红”。苏州拙政园大水池中有荷风四面亭,与岸有小桥相连,亭有楹联:“四壁荷花三面 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荷到秋末冬初,荷叶残败,有萧琵之感,似悲剧之美。拙政园有 座留听阁,阁前水池,池中有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 声”。这是李商隐 诗《宿骆氏亭寄怀崔崔衮》之句意。    苏州怡园,多为“短镜头”之景,有花卉画册页之效果。如入口处一个小院,迎面 一片白墙,上刻“怡园”二字,墙前有花坛,上植花卉、小树,置几块单石,形成花卉大

写意之画意。 中国园林之林木,不同于西方园林之整齐排列,而是自然而成。中国园林之花 卉,不同于西方园林之规则构图,往往将玫瑰、郁金香之类植于一处,形成一大片艳丽的 几何图案之花。红、黄、蓝、紫固然好看,但这显然是人工所为。一个是顺其自然,人与 自然共处;一个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用。这是两种不同哲学观之所致。 草的处理也不一样,西方园林多做成几何图案的地毯式的大草坪;中国传统园林则 不同,多为分散的、点缀式的,在土坡表面植些草皮,而且往往还要植些灌木,置几块石 头 园林中的草,还有一个用途(手法)是假山单石脚下植之,作为石与地面交接。中 国园林之理相通:“远山无脚,远树无根……山露脚不露顶,露顶不露脚。”(陈从周 《说园》)。这种草多用麦门冬,有名书带草,其名有文人气。 山可缩小成假山,不过10余米,能意象出千仞高山:水可以缩小成池水,不过数百 方,能感受到汪洋河湖。林木不能缩小,这就须从意境出发。这就是园林艺术,并非是缩 小比例的大自然模型。因此,林木如何与园中之山石池水相配合,是造园之至要者。如何 把握?须多观赏、品味;更须提高艺术文化修养

写意之画意。 中 国园林之林木,不同于西方园林之整齐排列,而是自然而成。中国园林之花 卉,不同于西方园林之规则构图,往往将玫瑰、郁金香之类植于一处,形成一大片艳丽的 几何图案之花。红、黄、蓝、紫固然好看,但这显然是人工所为。一个是顺其自然,人与 自然共处;一个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用。这是两种不同哲学观之所 致。    草的处理也不一样,西方园林多做成几何图案的地毯式的大草坪;中国传统园林则 不同,多为分散的、点缀式的,在土坡表面植些草皮,而且往往还要植些灌木,置几块石 头。    园林中的草,还有一个用途(手法)是假山单石脚下植之,作为石与地面交接。中 国园林之理相通:“远山无脚,远树无根……山露脚不露顶,露顶不露脚。”(陈从周 《说园》)。这种草多用麦门冬,有名书带草,其名有文人气。    山可缩小成假山,不过10余米,能意象出千仞高山;水可以缩小成池水,不过数百 方,能感受到汪洋河湖。林木不能缩小,这就须从意境出发。这就是园林艺术,并非是缩 小比例的大自然模型。因此,林木如何与园中之山石池水相配合,是造园之至要者。如何 把握?须多观赏、品味;更须提高艺术文化修养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